《遇见你之前》
我们每天跟着舆论、跟着风向奔跑,我们焦虑、匆忙,今天讨论经济下行,明天讨论消费降级,唯独有一件重要的事儿被我们忘记了,那就是——爱,去爱你身边的人。
我们很久没有讨论爱情了,也很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一本爱情的故事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遇见你之前》,这是一本非常美、非常静的爱情故事。
它带着我们重回了少年时代,重回了青春时光。让我们想起,在内心迷茫的时候,我们翻着《简爱》、翻着《少年维特之烦恼》,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激情。
那时的情绪跟小兔子一样活蹦乱跳。喜欢的人走过去,我们的心里都会演出一幕大戏;喜欢的人走过来,我们的心都会紧张的透不过气来。
这样的时代离我们太远了。但是,这不正是人生应该寻找和做的吗?这就是我们推荐、阅读、探讨这本书的目的。
为什么要说这本书?就是要探究一部爱情小说能带给我们什么。我们一生的行走,终其不过是让心灵获得平静。
简单说,我阅读这本书时,心情是不一样的。我阅读时,会投入、落泪、叹息。但是,当我放下这本书时,内心会有巨大的翻涌,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一个呼声,有一声嚎叫。它在告诉我,我们的一生行进,不过是这么几个步骤。
比方说,在幼年还是孩子的时候,学术不够高,还很脆弱。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犹如一个小兔子,任人践踏。当我们还不能主宰、控制自我的时候,环境对自身的制约是空前强大的。
我想有些朋友应该还记得,前段时间,在深圳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有一户人家的孩子遭到了父母的各种无故挨打。看到这个视频,网上很多人都落泪了,不断地惊呼:救救这个孩子吧!
观众的情绪为什么反应这么强烈?其实,是因为我们都有这么无助的时候。很多人联想到了自己,即使小时候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是心所受到的伤害程度是一般无二的。
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这样,从无助开始。
第二个,寻找与接受的阶段。
为什么接受?我们的命运就是如此,走过的脚印是如此,经历的过程是如此。
可能我们的父母很蠢萌,他们不懂教育;可能我们的伙伴很邪恶,他们以伤害别人为乐。但是,被我们遇到了,我们只能承受。
而后,我们探究如何在这种困境中走出来,恢复阳光状态的自我,让自我强大起来。
把困境视为一种人生课题,这个就是接受。
第三个,探索阶段。
当我们强大了、有力量了,可以直面这个世界,踏上征程,开始寻找自我何在,寻找生命的意义,追寻自我存在的价值。
当这个过程开始后,第四个过程也就遥遥而来了。
第四个,破开阶段。
破开心中的执念、破开固有的经历把我们塑造成的那个样子。你要知道,我们从不堪的经历走出来的时候,也是一个不堪的样子。但,那不是我们自己。
我们要像盘古开天一样,在这种认知中,破局而出,献出强大的自我。
第五个,归一阶段。
破开之后,我们发现自己真实的形状。既不强大,也不脆弱;既不悲哀,也不欢乐;既不渺小,也不伟大。我们的存在,只是天地宇宙,这时候我们的心灵归于宁静。
这实际上,是我们最后的状态,这就是归一。
无论我们的人生走出多远,无论人生成就是大是小,是不堪是辉煌,最终,在人生的墓点,我们都要回到自己的心,清点自己的所获。这就是归一的过程。
我们试图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种让自我平静的力量,找到一种亘古以来所有人都在追问的:爱是什么。它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五个过程的执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谢谢。
《拦江小课堂》
问题一:像这本书里的女主小时候一样,父母总是拿我和别的同龄人比较,我该怎么办?
我们在谈论这本书的时候,第一个话题就是:命运的不公,就是现实,就是无奈的境遇。
当我们弱小的时候,不能自我主宰的时候,所承受的,是超过自己心灵负荷的。换句话说,我们没有能力扛得住,也没有能力选择。
想想,人生有很多无法选择的。你不能选择出身,你也无法选择父母。既然不能选择,那就带来人生第二个课题:接受。
也就是说,你把这个课题当成一个生命意义探讨本身。探索它,破开它,寻究它,然后从中走出去,这才是生命赋给我们的意义。
问题二:我们发现很多这样的故事:两个原本命运不相干的人产生了火花(《青蛙王子》《灰姑娘》《窈窕淑女》等等),观众们为什么对此类文学作品十分热爱,乐此不疲?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是一个经济学课题,也是一个心理学课题。你可以去查很多资料,很多心理学家,很多经济学者,都会做很多试验来测试这个课题。
就目前的结论而言,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认为某一个和我们不相干的人,其实不是的。
佛家有个词:缘。
缘是什么?在隐秘的生命深处,你和某个人,或者和某一群人,是由一种联系的。这种联系,是一些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认知,甚至还有三观的吻合。
只要你们有这么一些东西,你们迟早有一天会相遇。
比方说一个热爱旅游的姑娘,会在旅途中遇到另一半;如果她的另一半是宅男,她就是走出一万里也遇不到这个宅男。所以,两个人,一定是有一些契合的东西。
看起来很遥远的生命,在生命的深处,他们是一粒种子上的两朵花。生命就是这样,自我寻找就是这样。我们的所爱可能远在天涯,但是生命的丝线,把TA跟我,牢牢的系在一起。
比如我和我的爱人,我当年在东北的吉林大学读的书,我爱人在西北的兰州大学读的书;我是内蒙人,我爱人是山东人。我们俩在理论和逻辑上,都没有相逢的可能。但是,有一天,我们在街头相遇了,好像认出了对方就是双方所寻找的那个人。所以就在一起了,现在孩子都老大了。
这就是爱,这就是寻找。你所谓的,没有任何关系的,都被命运锁好了结局。
问题三:你如何看待本书的结局?
问出这个问题的人,是一个思考者。他读了这本书,感受到一种分量、价值、意义。然后他意识到,这种分量和价值,会把老雾逼到墙角,于是,他就温柔的问了出来。
其实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给我震撼最大的就是结局。
这本书究竟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一个姑娘,找了一份护工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一名男子。然后两个人在茫茫的人海中,心呼唤着心,一个人寻找着另一个人。相遇、相见、相识、相爱。但是,命运并没有给他们一个完美的句号。为什么会这样?
什么叫爱?什么叫伴侣?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遇到一个伴,和他结为旅,共同行走。但是,有一个人可能先行抵达了目标,或者他们中途走散了。可是不管怎么说,在行走的过程中,生命的意义浮现了出来,爱是存在的,欢乐是永恒的。
活在当下,只要当下这段时间给了你爱、快乐、温暖,就足以慰藉我们的生平。这就是爱,这就是这本书的结尾要告诉我们的。
《遇见你之前》
留言点赞前三送本次的书。
延伸阅读《暗趋势》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洞察趋势成为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技能。改变未来的暗趋势往往“藏”在两个时代转换之间,难以被人发现。而发现这些“暗趋势”就变得格外重要。
关注趋势,聚焦改变生活和未来的产业,深度解读人工智能、混合现实、生物医疗等前沿科技行业;解读趋势,重新认知新科技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发展机遇。主动拥抱变化,发现并抓住暗趋势,才是个人乃至企业能否引领未来的关键所在!
本周去浪漫的土耳其看一看: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国内首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通史,土耳其历史普及的开山之作,刻画了土耳其历史人物的生动群像。读者千呼万唤的填补空白之作,史诗再现土耳其帝国六百年的兴衰荣辱。汤因比曾盛赞作者为形象刻画和叙事写作的双料大师。
在土耳其的跌宕国运中,中国读者能找得到祖国的影子,也找得到很多国际现状的根源。那段帝国时代是欧亚两洲,乃至整个世界近代不可磨灭、无法回避的历史记忆。
《百岁人生》
21世纪初出生的人有一半的概率活到100岁,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真,发展中国家也正迎面赶上。这就是长寿时代。长寿时代不只是老龄化、延迟退休、养老金缺口和劳动力短缺,长寿时代带来的变革远超出我们想象之外。我们的养老制度、婚姻模式、代际交往、人生规划、受教育方式都将变化。而我们的榜样和我们自身的人生经验都不足以应付,我们不得不从根本上改变人生模式。
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家琳达·格拉顿和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科特以社会学的视角,用“长寿”这一透镜考察时代变迁,并加入了大量为政府和跨国公司担任人力资源和管理咨询顾问的经验,提供了前瞻性的研究案例。本书入围2016年英国《金融时报》和麦肯锡公司年度图书奖,刚一出版便被在全世界引发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