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曾看过一句话,说中国的影视作品多是怀古的题材,而美国的影视作品多是科幻未来,因为美国没有历史可写。这样说过之后感觉哪里不对,因为人家也可以说你中国没有未来,所以,这句话并没有流传开来。
不过,我们却可以从这句话来问一些为什么?我们为什么喜欢拍历史,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辉煌成就还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蓄势待发?美国为什么喜欢拍科幻的未来,仅是因为他们没有历史还是因为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就连我们现在很多的口号也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的是什么?是经济的体量还是霸主的地位?是文化的争鸣还是科技的盛放?是民族的自信还是发展的希望?是生活的优越还是军事的强大?
美国一定不会提复兴,因为它还没有衰落过。
今天的话题不是为了讨论中国与美国,而是想说一下我自己的心态,因为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我没有离开消防队的时候,我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回忆性的文章,不管是对童年的村庄,还是对新兵连的记忆,写的都是过去。有人说:人一回忆就老了。这个“老”指的不是年龄,而是心态,八十岁的老头只要有希望依然可以朝气蓬勃,七八岁的孩子如果没有了希望同样也会老气横秋。
但我决定离开后,写的多是一些对未来美好的畅想,不管是开书店还是做其它,都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与冲动,自信满满、跃跃欲试,这样的一种心态就让我显现出昂扬的斗志与整装待发的气势。
一个人,可以暮气沉沉,亦可以生机勃勃,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回忆新兵连,并不是新兵连过的很幸福,而是那个时候初次穿上军装,对一切都新鲜与好奇,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充满渴望与希冀,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值得我去回忆,因为那个时候的自己感觉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我回忆童年,亦不是童年的时候就没有苦恼,没有被大孩子欺负过,而是童年时的自己,每天从睡眼惺忪的梦里醒来就开始畅想未来,就盼望快点长大,就会在心里期待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对明天美好期待的心态值得向往。
而回忆的本身,却又在恰恰证明着我对当下处境的不满,无力改变只有回忆,因为回忆可以暂时麻痹自己。一如我们时常会沉浸在对汉唐盛世的追忆一样,反映出我们当下的不自信,经济、文化、科技、制度都不自信,我们需要回忆来证明自己曾经优秀过。汉唐与当下的中国比起来落后的不是一点儿半点,但汉唐与同时代的其它地域比起来,它却是世界的中心。
我的回忆很多时候可能也是这种心态,证明过去曾经优秀,其实在不自觉之间暗示了对当下处境的不满,所以回忆不好……
而当下对未来的畅想,也是在不自觉之间证明了我心态的转变。一个是自信,唯有自信的人才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是向往,唯有追逐梦想的人才会有永远昂扬的斗志。
从回忆到畅想,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是两个概念,不舍不得、不死不生,我更喜欢当下和未来的自己,因为行走在希望的路上。
目前的你,是在追忆还是在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