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闪婚闪离撕渣男,《知否知否》背后的女人不简单!
日期:2019-01-10 22:45:24 作者:作者婉兮 来源:婉兮清扬 阅读:

闪婚闪离撕渣男,《知否知否》背后的女人不简单!

  真实的她,

  是更鲜活生动也更真实动人的,

  比如进能撩暖男、退能撕渣男

  独立自主敢爱敢恨……

  文/婉兮   图/网络

  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写下这阙词的时候,李清照还是个16岁的青春少女

  作为一个北宋高干子弟,她的日常生活基本就是品茶赏花、吟诗作画,把漫长时光晃悠悠地打发过去。

  读书填词对她来说没那么难,可能也没那么紧迫

  男人们靠着才华去博功名利禄,她却没有上考场机会

  这样也好,免了竞争压力、没了条框限制,手中落下的一笔一划反而更灵动自然,倒有了另一番风味

  比如上面这随手写下的小词,就忽然火遍文艺圈,人人争相传诵。待字闺中的李姑娘,因此而名动京城

  李家有女初长成的消息不胫而走,被才名成就美名,也远远传播开来。

  有一位名叫赵明诚的少年,对这个消息认了真。而后思慕之情渐起,也悄悄地把李家姑娘放在了心上。

  通过诗书爱上一个人,爱的是文字背后的蕙质兰心。所以这一场情,是始于才华而忠于品性

  更何况李清照长得并不难看

  那年元宵佳节,两人在灯会上碰面。赵明诚对李清照一见钟情,求娶之心也开始蠢蠢欲动

  当时赵明诚不过20岁出头,身上 贴着“官二代”、“太学生”的醒目标签,人长得估计也不坏,多少也打动了李清照的芳心

  好在两家门当户对父亲得知儿子心事,便打点准备好了一切,施施然带着儿子登了李家的门——

  提亲去也!

  2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写完这阙词不久,李清照便做了赵夫人

  据说词中写的就是赵家上门提亲的情景,少女的娇羞欢喜跃然纸上。而这份欢喜是能够顺着时间轴,安然延续婚姻里去的。

  在后世人眼中,李、赵二人堪称神仙眷侣,这段婚姻也常被视为琴瑟和谐千古佳话

  开始时,的确是这样。

  赵明诚酷爱金石碑文,可当时还未出仕为官,没有经济基础来维持这败家的爱好。于是他常把衣物典当了去买古玩碑文日子过得蛮清苦

  这个爱好影响了李清照,夫妻俩对坐赏玩,可以研究上一整天。

  赵明诚对考古兴趣浓厚青年时代便开始编写《金石录》,李清照便红袖添香夫唱妇随。

  两人节衣缩食入手了数不胜数宝贝,比如古董字画、奇书、拓片。

  当然也免不了些闺阁乐趣,李清照把它们都写进了词: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拿今天的话来说,叫作三观相合。

  共同兴趣构建起了共同的价值观,说得到一块也玩得到一块的夫妻,本就拥有坚实感情基础

  遗憾的是,赵、李两家父亲政见不和,结为亲家时还不明显,但北宋晚期朝廷震荡,两派斗争也日趋激烈,两家也因此而生出嫌隙。

  再加上李清照迟迟未有所出,赵明诚忍不住纳了妾,夫妻矛盾初露端倪,且有加深趋势

  和大部分夫妻一样,他们在矛盾中平衡妥协,把那点不大不小的嫌隙一一咽下,生活还得磕磕碰碰继续

  才女的婚姻,也不见得一尘不染

  直到靖康之难来临。

  金人南下掳走宋室两个皇帝,也“掳”走了李清照对丈夫的崇敬爱慕、以及她那富贵悠闲好日子

  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流芳百世的《夏日绝句》,写在南渡过乌江之时。

  李清照借项羽来讥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顺带着也鄙视了丈夫一把。

  此时,北宋已经变为南宋,赵明诚在李清照心中的地位也急剧下降。

  因为这个被她称为“官人”的男子,竟然在叛乱发生时弃城而逃!而国难当头怯懦软弱都是被放大加粗的。

  清高傲气如李清照,对丈夫自然也疏远起来。

  女人男人期许中,有一项关于责任感。放在两性中,它表现体贴;而在家国春秋面前,它的名字大义

  当时正值国家动荡,夫妻俩不得不四处逃亡。他们把搜集来的古董文物装了整整15车,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南迁之路。

  一路上,两人话不投机气氛凝固得化不开。

  但这种尴尬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因为不久之后,赵明诚就病逝了……

  有时候,死亡也是一道滤镜。

  它能滤去死者的大部分不堪,只有选择地留下记忆深处的美好瞬间。李清照的不满,也因此而消散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有怀念哀伤

  安葬完丈夫,她大病一场,而后又带着对方的毕生心血继续逃亡。

  奈何战火纷飞局势动荡,那15车财物丢的丢散的散,等她辗转到达杭州时,金石古董已经所剩无几

  不料这些财物,吸引来了一个贪财的大渣男。

  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阙词,是孀居日子的真实写照。当时的李清照居无定所身心俱疲,已经不是养尊处优的官太太

  从早到晚,唯有影子相伴,满腔的话无人说,只能独自喝几杯闷酒,在孤寂中缓缓睡去。

  对精神世界丰富的李清照来说,这无异于最大的煎熬。

  正当病痛交加满目凄惶时,渣男张汝舟钻了空子。

  他用巧舌如簧骗得李清照信任眼睛盯着那些古玩宝物,嘴里讲着甜言蜜语,在内心孤独的女词人面前,演足了一出名叫“爱情”的戏。

  人生低谷期的温柔最能蛊惑人心,毕竟我们记住的,往往是雪中送炭的那个人。

  于是,49岁的李清照决定再嫁一次。

  当时,年轻寡妇改嫁尚遭非议,更何况年近半百的知名词人?但李清照还是顶住压力和流言蜚语,毅然走进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

  现实却狠狠打脸,她以为的爱情,原来是个赤裸裸的骗局

  婚后不久,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非自己想象中的女富豪,又不愿变卖前夫之物,故而恼羞成怒,对妻子拳脚相向。

  被骗婚还遭遇家暴,李清照如何能忍?又怎能在这样的凑合中苟且

  好在她抓住了渣男的一个致命把柄:张汝舟曾经把自己科考作弊的事情当作谈资,洋洋得意地透露给了李清照。

  然而当时的法律规定:女人和丈夫打官司,无论对错,都要坐两年牢。

  不管了!豁出去了!这婚离定了!

  于是又毅然向官府举报,婚离得干脆利落,渣男也撕得大快人心

  据说这段婚姻,只维持了100天左右。

  好在有朋友相助,也有名声加持,正义站回了李清照这一头。她用9天牢狱之灾,霸气地做回了单身贵族

  5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故事讲到这里,李清照已经不年轻了。

  50多岁的宋朝妇人,大多已经走过人生巅峰,剩下的只是含饴弄孙等待着油尽灯枯的到来。

  但李清照,终究是不一样的。

  她没有家庭,也没有儿孙,暮年的所有精力都被拿来研究赵明诚留下的金石与资料

  她在丈夫的撰写基础上加以补充整理,最后编出了《金石录》,并写了后序。赵明诚的心血,由此而得以流传。

  有时也寄情诗词,把自己的情绪感怀都一一写进词中。

  而此时的作品,已经抛却了少女时代的清丽,也没有了新婚时期的温柔缠绵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与悲怆——几乎都与她的生活遥遥呼应

  她和许多诗人作家一样,大半辈子都在或明或暗地写自己。

  语文书里的李清照,是旷世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但真实的她,是更鲜活生动也更真实动人的,比如进能撩暖男、退能撕渣男,独立自主敢爱敢恨……

  哪怕过了一千年,也依然是女孩学习对象

  -作者-

  婉兮,十点读书签约作者。90后,不偏激不毒舌,有温度力量微博 @婉兮的文字铺,个人公众号:婉兮清扬()。已出版《那些打不败你的,终将让你更强大》,新书《愿所有姑娘,都嫁给梦想》火热销售中!

  重磅推荐

  我的生命,只是“权健”们一单生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闪婚闪离撕渣男,《知否知否》背后的女人不简单!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