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云的南方》经典观后感集
日期:2018-09-18 01:3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云的南方》经典观后感集

  《云的南方》是一部由朱文执导,李雪健 / 金子 / 田壮壮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云的南方》观后感(一):相当不错。。。。。。

  相当不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在中国没有公映。。。甚至连DVD都找不到....这部电影只在学校的标放里看过一次,至今难忘,加上诅咒的配乐....更多的溢美之词就不说了....自己体会

  《云的南方》观后感(二):【影记】云的南方

  ⑴影像中灌满了风,影片伊始处窗外冷飕飕的西北风,及至云南的风,若野草般疯长着漫溯过回忆父亲一意孤行要去云南,是为开片所设的悬念,亦是与本片题旨及片名呼应的建构。

  ⑵在我想来,朱文的感觉要比侯孝贤的御用编剧天文更显得锐利,虽而两者在气格上是那么得相似。PS:而后,左小祖咒把同名配乐《云的南方》收录了他的《美国》中。

  《云的南方》观后感(三):昨天看了《云的南方》

  朱文带着片子来北大,让大家审片。

  很幸运的看到了。

  我没看过海鲜,所以不知道他在影像上进步了多少,只能说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那种控制力,那种成熟。但相比较他的小说来说,却不能说是最好。

  不过对于朱文来说,一部电影简直算不了什么,那么多“振聋发聩”(金海曙语)的小说摆在那里呢,我可不敢拿他的第二部作品就妄自下什么结论。这部电影也就相当于他初期小说中《带耳塞的亚加》的地位吧,那篇小说我也非常喜欢

  不过我有点担心的是,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会让朱文永远也达不到他在小说中表现出的那种冲击力。

  《云的南方》观后感(四):幸福生于内心,不痛快也生于内心

  噱头十足的商业大片充斥的时代,更应该在某个安静的晚上慢慢看这样的小众文艺片。

  这部电影是李雪健一个人表演。这个小老头和我是同乡,一个能把戏演绎的不像戏的老戏骨。

  还有田壮壮扮演的那个沧桑的老警察相当惊艳

  我们很多人在过的不痛快的时候总是想过往的某个人生十字路口,如果不做已经做的那个选择,或许就不会有这些不痛快。可知道,若是当初,没选择了,也会有另外的不痛快。

  幸福生于内心,不痛快也生于内心。

  心里想象的那个云的南方并不见得如想象的那么美丽,或许那里的人还在后悔当年为什么没选择去云的北方。

  《云的南方》观后感(五):《云的南方》观后小结

  没看过朱文的文字,却先看了朱文的电影。这样最好,避免以一种文学眼光先入为主地去解构影像。可以这样说,朱文的影像是平实的、朴素的;也可以说它是普通的、无奇的。恰恰是平平淡淡的影像、不紧不慢的节奏,将人的精神世界转化成另一种可视化的现实,并且与现实世界并置呈现。在这里,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并不是对立的,而是拧着麻花劲儿般把人变老的,人最终也逃不脱得此岸则失彼岸矛盾尴尬。影片力求放大的正是这种人在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双重生活状态下的二元矛盾。现实生活与精神家园究竟哪个更可求?朱文并没有对此表态,而是把问题交给观众去体会、去感悟。或许对于物质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这正是一个值得用来自警的问题。本以为左小祖咒的音乐在影片中随处可闻,没想到除了开场曲和结尾主题歌便无其他,或许观影情绪难以提起可能与此有关。另外顺便说一句,影片是在中央六套里看的,心里不踏实。因为不管是否有删节,总感觉像是少了点什么。

  《云的南方》观后感(六):《云的南方》:偷窥男人

  前几天一些人在现象工作室的群上说到了《人造风景》那部片子,一些人赞不绝口,认为这部片子说了什么中国事实,还有背后的甚至制度等。我觉得这样的片子轻的要命,连屁都不如。用一部十几分钟的纪录片来呈现“政治”太廉价了,过早的呈现立场也太廉价了。

  一部电影如果把显摆着的政治的、历史的大因素去掉,如果它还是部好电影,还能引起人们注意,那么这部电影基本就成了。说白了,电影就是娱乐,从头到尾都是。如果有人认为电影不是娱乐,那他就是“别有用心”的。

  像朱文的小说一样,这部电影没有任何的大背景,起码没有一眼就看出来的大背景。整个电影充满了可笑可不笑的段子,从头到尾基本以一个节奏下来。李雪健饰演的徐大勤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基本没有积极做事的可能,但是看到别人积极的做事又觉得心里不舒服,总是闲着也不好,于是去云南。去了云南还是没什么事,还是要担心吃喝拉撒。还愿过程基本上没有一点可以兴奋事情

  老徐在影片中基本是扭扭捏捏的状态。别人给自己介绍老伴,不要,让给朋友,朋友要了,非常高兴,老徐又受不了了。在火车无聊,使劲的和一青年朋友套近乎,把人家烦跑了。别人给安排了住旅馆,又怕别人要自己掏钱……很多时候你会觉得老徐像个小孩。这里正是朱文高明地方。悄悄的把每个人心底里藏得最深的扭捏给“揭发”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片子是一部偷窥男人的电影。

  《云的南方》注定不会被评论宠爱,更不会被捧上这样那样的殿堂。可能像朱文的小说一样,喜欢的就使劲的喜欢,不喜欢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回事。评论基本上走向宏大主题的误区,好像没有大背景就不能活了。有大背景又有个屁用呢,大背景在电影中不过是文字的再现,即成理论的再现。而吃喝拉撒则永远会有新花样疲惫和更疲惫,兴奋和假兴奋总会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这些,可能更实在,也更有趣。当我们都变成老徐的时候,可能会猛地记起这部电影,骂一声,操,我怎么也是这个德行

  2008-7-17

  《云的南方》观后感(七):云的南方 幻想

  从前在遥远的北国有一个年轻人初出茅庐,涉世未深。即使在那个封闭窒息的年代,仍然会有少许纯净鲜活生命做着天真烂漫的梦,就像他。

  曾经有一个机会,他可以去南方,去云南。那里风轻水暖、天高云淡,这无疑对于任何向往自由灵魂都有着致命杀伤力。所以即使是再繁复琐碎手续、再漫长难熬的等待,都不曾减灭哪怕一丝对于远方的向往和迷恋是的,也许很快,他的人生即将翻开新的篇章,不会如这般的单调乏味了无生趣

  正当他满怀热情的眺望着远方——他所不懈坚持的毕竟归宿时,却不巧撞上了生命里真正的宿命红线那头的她来的恰到好处……他沉醉在爱情的迷香里,他们爱的如此热烈忘记了所有,包括他一直的憧憬和早已规划好了的行程

  于是他选择了身边现实的她,放弃了遥远的梦想,幸福的走向了婚姻的殿堂。只是夕日耀眼目的爱情花火转瞬即被市井流言所淹没,人世喧嚣纷扰从此一刻也不曾走失。身心具疲的他哪里还有力气做梦,人前人后异乎平常,这也许就是他们所说的成熟。

  可是乌云此时才集结在天空,更大的苦难也只刚刚露了个头。六零年代中,一场荒诞暴虐红色风暴汹涌而来,国体摇摇欲坠家庭岌岌可危妻子出身更是给这个新兴的小家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一次例行的批斗会上她再也无法忍受,撒手人寰,只给他留下了三个年幼孩子日子对于他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可生活还得继续下去,“父亲”的重量让他把所有的苦痛辛酸悲伤屈辱一并深藏,一圈一圈又一圈如年轮般郁结于心,此刻那最初的梦想早已不见踪影、不复留存。

  后来他退休了,终于卸下了生活重担的他却依旧步履蹒跚,夕阳下他看到镜中的男人已年近暮霭。此刻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他翻出了年轻时曾做的梦,是的,去云南。

  泸沽湖旁,一位老人跚跚而至,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低吟浅唱,一切与梦境皆相仿。黑夜篝火照亮了他脸上的风霜,坐在他身旁高歌的姑娘竟如妻年轻的模样,许是眼花撩乱了心神吧!他向她诉说,诉说那曾经的梦和后来的痛,姑娘悠悠的问他,你后悔过曾经的选择吗?你怨她嘛?老人的嘴角明显抽动了一下,沉默了很久,他坚定有力的答到:我不后悔。我也不怨她,我爱她……

  隔天清早,人们发现一位遐龄老者倒在泸沽湖边,纷纷愕婉叹息。他的子女闻讯更是悲从心来,痛不欲生可惜谁都没有察觉到老人嘴角牵起的微笑。更不会有人发现,此刻在天空之巅的七彩霞云之中,一对年轻纯粹的灵魂正翩翩起舞。他们十指紧扣,相视而笑。

  《云的南方》观后感(八):云的南方不在别处

  云的南方不在别处

  朱文的第二部电影《云的南方》就没有第一部那么生猛海鲜的味道了,仿佛寻常百姓在家庭厨房里烹出的一道菜,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通篇用一个“去云南”事件主人公的半生做了注解,一位退休的厂办工人老徐渴望去云南(影片前面铺陈交代老徐的家庭状况走下坡路,但老徐积攒的一笔钱有他自己的打算,连女儿开店他都不愿意拿出来,在云南时他把它谨慎地藏在背包隐秘的地方,甚至让招待他的朋友带走保管。),终于排除一些麻烦去了云南(只有退了休时间充足才能去云的南方,了结自己在北方郁积心结),最后在云南陷入不曾预料的困境(电影叙述里却又是必然而然的结局)。影片并没有俗套过早地交代主角的人生遭遇这个背景,而把其放于中间,在诗情画意(行舟湖上,云在水里倒影,俨然天堂胜景令观者震撼。)的泸沽湖边,他把半生际遇假托一个梦讲给摩挲族美丽的姑娘,郁积的心结才有所通畅(这是一个伏笔,到了影片中间才显露,他是因为对生活的苦闷特来寻找一种释放,但结局使其陷入困境正好隐喻半生的心灵困境,让人站在清澈纯净的湖边欲哭又笑,仿佛也在瞬间参透李叔同的“悲欣交集”。),这个桥段高超美妙的,可见导演功夫之深。

  他被一个女人蒙骗,被人误解,陷入新的困境,但他必须解开困顿,不能带着新问题再回到北方。影片行云流水的叙述手法可能会让拒绝平淡的观影者感觉到枯燥无味,但这种淡然正好跟人物内心激荡的起伏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刻画突显了人物。这里对老徐的性格塑造做到了细致微妙——去云南的坚决;不愿惹麻烦也要给妓女钱的良善;绝对证明自己的清白;帮厨师干活又觉得像劳动改造的那份倔强(带有诙谐苦涩感)。新的困境产生于云的南方,这带给老徐新的打击,他曾想过如果没有留在北方,而是如愿以偿借调到南方,跟一个摩挲姑娘组建了美好家庭,像512厂平淡和谐一家子(他去借用厕所那家)那样生活着该有多好。他甚至下车去看看512厂的家属院,坐在那里感受另一种他幻梦般的人生,却在孩子的气球玩具失手飞上天那一刻,让我们观者不禁唏嘘——泸沽湖只是梦幻桃花源,“在别处”永远只是在别处,南方和北方都是一样的,就像那个在厨房角落写诗的厨师一样,让老徐看到了他自己年轻时的热情模样。

  内心和现实看似双重不可解的矛盾使电影充满深长意味。而他的女儿因为想开一家美容院并不情愿地委身于一个老板(还是一个离不开熊猫娃娃形象男人),这条暗线隐秘地复述了他人生困境的最初是怎么开始的,只不过由他的女儿继续循环往始……

  朱文的小说语言先行于电影,可以说他是在用影像写一部小说。电影同诗、画、小说、音乐等所有的艺术一样,都是在阐述和挖掘最隐秘的那一部分,只是方式有所不同。人活在世上也是如此,一直在挖掘隐秘的东西

  《云的南方》观后感(九):对话

  随便说几句感受。

  1.这是一部绝对属于“主人公”的电影,你可以数,没有李雪健的镜头到底有几个,结论是非常少(她女儿有一些自己的画面,赵半狄、田壮壮各有一两个)。而且,在整部电影里,基本上只有李雪健拥有自己的行为身体(当然,还有那个教他锻炼身体的朋友,他的作用另当别论),配角的身体和行为则被剥削了,而只留给他们语言,即和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只要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场景,就一定以对话展开人物关系。人物之间的对话其实对这部电影特别重要,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根基

  2.人的表演,即身体的行为与运动,往往会被语言打断。我有一种感觉就是,李的身体稍微有解放的可能与趋势的时候,与他人发生对话马上就发生了,而这些对话则往往把他拉回到一个现实的时空关系里,而他单独出现的画面,却往往像一小段独舞,有一种不真实的时空关系的气氛,会令人不安,似乎总有一种将发生什么的可能(比如他在床上身体稍微的一个抽动)。这其实也是主人公的真实处境,他始终是“为别人活着”,而别人又是什么?“别人”,尤其在中国,大凡都是语言和声音。在中国,人际关系中身体互动成分非常低,基本上都是语言层面的交互,而这种特别用来交互的语言,却又是极反真实反心灵的。李被束缚的,同时亦被蛊惑的,可以说是一种人的基本的欲望,一种围城的心态,一种对自己的生命的流逝的叹息,但是从根本上讲,是一种隐匿的身体的欲望,是生命体在枯竭前的一种自然的躁动。所以他难以实现他的梦想,因为他的身体,不论是在北方还是在云南,其实都还是被困在与他人之间的“对话”中,这种对话可以是纠缠,建议,命令,威胁,欺骗,打扰,甚至是“预言”,但无一不是极现实极苛刻的,都是反身体反欲望的力量(李在和人对话的时候是何等的谦卑礼貌)。

  3.到了云南,即使不到罗沽湖,李其实也完成了一次身体的位移,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圆梦(毕竟到了512厂,虽然只撒了一泡尿),对身体意志的一次执行,但是到最后朱文却加了一个使梦破灭的结尾。就是他反而被困在这个梦里了。这个梦不仅和他的美梦相反,甚至和他的现实也特别向左,是个彻头彻尾的噩梦。这个噩梦其实也来自语言,由与小姐的对话开始,然后再加上与警察的对话。主人公不多的反语言的语言也发生在此,他大声地咆哮,反驳,但他还是没有对“语言”进行彻底革命或者感到彻底绝望的意思,比如还是那么忌惮什么是“劳动改造”。所以,你看得出主人公那一代人的“累”,虽然和嬉皮士基本上算是同一代人,但他们并不是灵肉合一的一代,他们一直生活在大量的背离中,以压抑自己换取某种脆弱的平安。

  4.拍摄对话的镜头和拍摄主人公自己的镜头很不一样。拍摄北方,梦,云南的镜头语言也不一样。尤其是那个梦,是我见过拍的最好的梦境之一。入梦靠的是奇观式的场景,出梦靠的是剪辑,那几个特梦幻的俯拍镜头,像一种缓慢优雅的跳接。

  5.这部电影的首要功劳还是朱文的剧本,把这个剧本给一个中等水平的导演,只要他肯于完全贯彻剧本的结构,可以使自己提升一个档次。李雪健的演技真是没得说,太好了。

  《云的南方》观后感(十):《云的南方》

  《云的南方》

  言西早在电话里说了一句,靠,你快去看看吧!!……。然后就沉默,等着我问。

  我知道他惯于这样,越是无聊的事情,不打紧的事情,他越是大呼小叫;反而重大的事他总是轻描淡写。一笔代过。真是欠抽。

  我懒洋洋的问:怎么了?

  六频道正在播朱文的《云的南方》。他说。

  这倒真让我吃惊不小,朱文的电影居然进了主流媒体。言西早和我是最痛恨主流媒体趣味的人。估计这事他也很意外。

  打开电视就看到李雪健演一个老头子。在北京辛辛苦苦为国家,为儿女干了一生,到了晚年突然想为自己活一次,去一趟遥远的云南。电影的叙事节奏很慢。再看的过程中我就想,如果不是朱文的名头,我会不会有这份耐心看下去。

  终于老头子动身了,到了云南。一下火车竟然有人接。原来是女儿不放心,托人找人照顾他。当然是好心,可使被人安排了。我隐隐感觉到老头子心里有些不舒服。但逆来顺受惯了。也无所谓,然后就找当地一个工厂。我们不明白他第一次来云南干嘛要找一个工厂。后来她和一个不相干的陌生女子说了一个梦:很多年前,我还是个20多岁小伙子。在北方,工厂里工作。班上有个女同志他的丈夫在云南工作,一直想调回来。可是没有人愿意换去那么远的地方。我当时年轻啊,我想山高皇帝远的,多好啊。于是我就要求和这位丈夫换工作。两口子都很高兴。可是手续很麻烦,正在办手续的这个当口。我喜欢上一个女人。并且没把持住,和她发生了关系,没办法,我们只有结婚。然后就是工作,特别的累,而且总是有事,这个事完了马上就是那个事。一个连着一个。越累我就越想。是不是南方的生活更好呢?陌生女子说,这不是梦,你是恨这个女人。老头子说,我不恨他,我爱她。

  我看的时候想这绝对是实话,他并不是恨那个女人,他只是觉得自己没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猛回头发现自己已然老了。

  下面总算有点情节了。在宾馆有个女人敲他的门。老头子当然看出她是干什么的,不让她进门,可女子把自己说的特别可怜,还说只近来说说话。老头子心一软,她就进来了。脱掉外套,这个年轻的有些姿色的鸡就开始诉苦。家中身患重病的父亲,上学的兄弟……老头子心毕竟年纪大了,见不得别人这般。从衣服里掏出钱让她赶快离开。谁知这女子突然觉得不好意思了。非要为老头子服务,要不不收钱。老头子不需要。正握着钱推搡间,警察进来了。

  女子进出多少回了,承认自己卖淫,交罚款走人。这可坑苦了老头子,61岁的老头子,怎么也说不清了。警察和当时接站的老板都劝他承认了,交钱就走人算了。可是老头子不,一辈子过来晚节不保还成?所以就被滞留在酒店里。这个事情不说明白绝不回家。

  影片就发展到这里,结束于一个李雪健的脸部特写。这是一个老人的脸,迎着泸沽湖的风和阳光,他的眼里有泪,鼻子红了,就在将要哭出来的瞬间,他笑了,清冽的笑了。画面久久定格。在黑屏之后我的眼里还有着这张笑脸。挥之不去。就像你长久地盯着某个发光的物体,然后突然看暗处一样。

  左小诅咒的歌声唱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在心头徘徊。记得朱文说,这片子是向父辈致敬,起码要做出一种试图理解他们的姿态。说得真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云的南方》经典观后感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