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漏》是一部由佐藤信介执导,松下奈绪 / 夏帆 Kaho / 井坂俊哉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沙漏》影评(一):否决一记:)
最早还以为和饶雪漫有关,结果一看是部日本电影。不得不说这片子太闷。也可能是文艺电影看多了,青春电影看多了。再看这样的会挑剔。
唯一能让我跳起来说:“终于有这样的情节”,是女主角躺在沙滩上出现幻觉的时候。我同学在旁边说我血腥,而我为其拍手叫好。如果没有这样的情节,一整部电影淡淡地平铺直叙,又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不是我喜欢的风格。我会认为它扮小资,扮lomo,扮岩二扮得又不太像。
然而我觉得,一部电影,就算淡到底,也一定要有其体现灵魂的精神内涵。就像我一直不大喜欢的《恋空》,好歹还有个死心塌地的男女主角。而更出彩的《暹罗之恋》,也是超级淡淡,而且淡到了170分钟,可是因为有事件贯穿在里面所以很精彩。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同学时而能猜出下一句台词,很雀跃的样子。然后我说,真正的好电影,是不能让你猜出来台词的。
《沙漏》影评(二):如果可以回到过去
砂时计,下面是过去,上面是未来,中间的小细孔就是现在。未来在一点一点地变成过去,现在只是两者中间停留的一瞬间。杏说,把砂时计倒过来,过去就变成未来了。
如果可以,过去便可以重复。我可以对着你,笑着说我不放弃。我可以不再那么无所谓,不再那么故作坚强。过去重新来过,我一遍遍在心里练习。
过去的,不管是伤心还是快乐,回忆起来,总觉得当时那么傻,现在的我肯定不会这么做。我肯定不会说我会等你,一直等你;我也不会说我一点也不在乎;我更不会说只要你先提出我便不会纠缠。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是否会经历一遍过去的所有,或者把我认为每一件遗憾的事处理得更好?当他说我们不合适的时候,我会设法挽留?我给不出答案,所以我也不会确定。所以回到过去,我也不见得能挽回一切。
我想对自己说,那一切都不能再重复了,我当时说了做了,便不可回头。偶尔的幻想,也只能是幻想。杏重复着她妈妈的路,在最后的时刻二郎救了她。我想当她醒来的时候,一定明白了妈妈不带她走,是最后倾注所有的爱。杏还有一直爱她的二郎,有刀子嘴豆腐心的外婆,有一直担心她的爸爸,即使是已经自杀了的妈妈,也会祝福她。其实杏有着自己一直察觉不到的幸福,或者说她选择了刻意回避。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瞬间的伤感,有那么一瞬间的孤苦无依。可是,当早上醒来看见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地面,空气中的尘埃漂浮在光亮中,我可以感受到,生活很平静,我不需要那么轰轰烈烈。又何必勉强自己去纠结过去,我可以选择坦然的接受一切,即使是不已乐见的,我也可以平静的旁观啊。
当砂时计倒过来的时候,砂子已改变了方位。过去的一切都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即使站在了未来的位子,每一粒砂经过现在的细孔,也改变了原来的顺序。
所以,不要勉强自己了。
《沙漏》影评(三):十年
我也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太喜欢日本电影的“纯爱”,也许是为了用自以为是的不屑来刻意将自己与小女生划清界限,然后久而久之,不知道又是什么时候,我就真的不信了。所以刚看着大悟第一次对杏说“我会保护你的”那个时候,真的有想关掉画面的冲动,但是看在画面优美配乐很好听的份上,我还是将这两个小朋友的爱情继续了下去。
也许,还会有的。
电影的前半段是两个人小时候的细碎情节,看着两张年轻的面孔在蓝天白云下无忧无虑地笑着,真的会有羡慕甚至到嫉妒的心态。那些果然是十几岁少年少女才有的青涩与单纯,总让人从心底萌生悔恨或者是怀念,因为这些青春的印记毕竟都具备着青春的共性,拥有着和拥有过,实属天壤之别。难过时男生瘦弱的肩膀和拘谨的拥抱,开心时骑脚踏车飞快驶过的山坡,夕阳,定情信物,还有永远在一起的承诺。那是我们还是孩子,还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才会说出的山盟海誓,才会珍惜的细节。也只有那个年纪才会坚持笃定,永远这件事会发生在自己和他的身上。
还是那个小车站,火车进站时会因为刹车而发出老旧的摩擦声,仿佛也是一种传统的迎接。再不是他等在那里,而是另一个他陪着一起走回这充满回忆的故里。
“一个这么值得珍惜的人,为什么我就是不能好好爱他呢?”长大后的杏这么说着。
也许把“出生牛犊不怕虎”用在纯爱剧的评论中会有些煞风景,但是我实在想不起来有关于年少和勇敢之间关系的词句还有哪些。而年轻之所以勇敢,可能还要用一个更煞风景的,就是“不知者无畏”这个原因。但是长大了,面对的困难压力就会变大,想要一个人幸福的活下去已经是件难事,更不要说,生命中再多出另外一个人共同进退了。因为这考验的不只是自我对于自由的追逐,更要求能有多担当起一份责任的勇气。于是大悟选择放弃自己的兴趣存钱去东京,而杏却选择了放手。
而十年以后,背负着沉重回忆的杏始终不能对未婚夫坦白妈妈的事情,而看着那个沙漏的时候思维还是会停半拍。
逃避过去的东西还是会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以超乎意料的方式,更加嚣张的挑衅着你的手足无措和选择面对的勇气。
悔婚,自杀,再将过去沉重的记忆拾起又放下。整个故事下来,终于从小女孩变成了大人, 认识到自己的软弱,而重新回到一个喜欢自己的生活中去。获得亲情,获得爱情。
然后还是那个海滩,还是那两个人,第一次是两个小朋友交换定情信物并诉说着彼此的喜欢,夕阳温暖着两个人拥抱的身影。第二次是长大后的他们,男主角说着,就算没有按照约定,但还是希望你幸福,两个人看着眼前苍茫的大海,伪装的笑容如海浪般褪去。最后一次,天高海阔,他们牵着手,再一次在细腻的沙滩上留下两个人的足印。
“给我幸福好吗?”
“对自己没有信心吗? ”
“包在我身上:)”
周年沙漏在年与年交接的时刻,倒转,过去就是未来。
幸福总会转到在自己手里的。
总体来说,在近几年的文艺电影里面,这一部算是很好的,我个人认为,许多镜头画面的处理很生动娴熟,摆脱了文艺电影只顾细节而落得一个小家子气的通病,比如像是在海边男女小朋友拥抱的时候,和小男孩骑车奔出家的那一段都很好。而剧情也不仅仅是爱情,更多的是从爱情这个侧面来体现了一个女孩如何成长如何摆脱回忆梦魇的过程,总感觉看了以后,会有更加勇敢更加积极的心态。
毕竟,“软弱的人从来都认为受伤的是自己,到头来却伤害了所有人。”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成年后的大悟演得真不错,那个眼神就像是真的沉淀了十年的感情一样,真诚而深刻。
有空的去看看吧。
《沙漏》影评(四):砂時計の爱
天空啊下着沙也在笑我太傻
天空啊下着沙也在为我牵挂
把爱葬在沙里还有你的消息
日语里沙漏应该叫砂时计吧,不管叫什么都一样是可怕的物事。
因为过去和未来都这般沉重,而现在所能做的不过是被静静流过。
所谓的现在是在雕刻时光,是时光中的时光。
所有的沙漏几乎都会被我们颠来倒去地玩耍,
过去变成了未来,未来成为了过去,只有现在还属于瓶颈。
那时的我们可以自以为是地无所畏惧的自我持存着,
说着什么永远在一起,唱着什么そばにいるよ。
我们自己又不是HERO,那个女孩也不是cheerleader,
浓得化不开,浓得变成自我的郁结,变成自己的负担。
为什么一个如此值得珍惜的人,我却无法全身心去爱她。
最后可能要在一样的海边承认难以遵守约定,然后把沙漏还给你,
但是依然会一脸若无其事地希望你幸福,幸せな生活を祈ります。
我们这些软弱的人总以为自己受伤害,却不幸伤害了其他所有的人。
早知道会这样宁愿没有遇见你,我也不是为了这样的结果去喜欢你,
然后,沙漏也会坠地,也会粉碎,过去现在未来全部变成一地碎片。
只一味考虑你的幸福,而忽略自己的我是得不到幸福的,
因为在那个神社下,我们共同写下的许愿牌是这样的:
ずっとずっとずっと一生一緒にいれます。
《沙漏》影评(五):如果你不在我转身之后的风景
那该怎么办呢?
虽然你一直信誓旦旦的许愿而我也死心塌地地相信。
故事只有三星,甚至是更差。看惯了纯爱的日剧之后在一个小时之后剧情显得很滥调。快进着看完。还没有结尾就赶忙关掉了窗口。
借助于下载看的电影后来又依靠快进来看完的电影,分成了三天看完的电影。
如果不是有杏在那个黄昏打给大悟的电话,如果没有等在机场外面期待看到对方的少年。一切都是陈词滥调的爱情交错罢了。
那么还是那个电话以及那句好想见到你打动了我,以至于让我整个人都融化了,趴在显示屏面前痛哭流涕。
偶尔,即使只是一个场景或是一句话,能够被感动到瞬间融化,那也是好的,对不对。
或者,导演想要借助电影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并没有被我完全猜透。那个小小的砂時計以及多年轻失踪的母亲。我只是坏脾气的被感动到了那么一个画面里面了。
当时为了学业离开我了八个时差的你,在临走之前默默的告诉我生日的那天可不可以属于我。微笑的听着说那时候你还要上课乖乖的不要挂念我。但是当那个时候你出现在八个时差内的机场时,我还是看着你哭了。
我脸红着走到你面前,你拉起我的手,就像是我们刚刚认识的时候。
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时候,不会考虑那么多的飞行11个小时只是为了适时的生日快乐。那么即使经过了爱情的流失,现在想起来也依旧会让我眼泪盈眶。
翻来覆去的小瓶子,虽然石砂可以倒流,但是时间却怎么都回不去了。
永远在一起的承诺回不去了,心意回不去了,爱情回不去了。
但是,记忆却一直停留在我们想要到达的哪一站。
如果有一天在我转身之后找不到你怎么办。
现在你果真不存在在我转身之后的风景,那里只有一片我们走过的回忆,而我说找得到的只有我记忆里面在阳光落满的机场里面的你。
《沙漏》影评(六):下面是過去,中間是現在,上面是未來
這是關於成長的故事,尋找自己的和確定幸福的過程。
這是關於時間的故事,過去和未來,都在雕琢人生的沙粒里,光陰里流轉的都是幸福。
杏,一直在母親因為憂鬱自殺的陰影里,對於幸福的不確定性讓她無法全身心的愛人。
大悟,是個有著簡單思維和真摯感情的男子。
還有其他來來往往的人,在這番輪回里,學會成全,也各自找到了幸福。
整部片子,以母親留給杏的最珍貴的禮物,沙漏作為線索,開始了一段不算特別的故事。
這是母親關於愛的期待。
有一天,翻轉沙漏的時候,過去,就變成未來了。也許,某個人,也就會再次出現。某段感情,就可以再次延續,或者重新開始。
第一次交付沙漏,許諾的是,我會陪著你。
對於這個擔負著母親抑鬱而終陰影的女子,此時的她,感到的是,
僅僅是失去母親的痛苦
她不甘心,母親一個人的離去
當年的男孩只想通過這樣的撫慰而讓她不再感到寒冷和孤獨。
如果有一個機會,回到年少的時候,只體會那種單純憑藉某種情緒就可以大膽許諾的時光。不談未來,至少那一刻,是溫暖的。比起,現在的擔憂,還沒開始就退後。想念那些時刻的單純。
两小无猜的年歲,懷揣著關於未來的希冀,互訴著喜歡,簡單的在一起。杏,把母親留下的珍貴的禮物送給了,大悟,彼此許諾,永遠在一起。即便面對他們的是,即將兩地分隔的現實。
是不是,不那麼現實,就會變得更幸福。
人們總是,再在一起的時候,擔心分開的時光,在分開的時候,懷念在一起的時光。如果,可以學會簡單的珍惜握在手裡的幸福,也許會發現,路很長,我們笑得很甜。
如此愛的人,爲什麽沒有辦法全身心的愛他?這樣的分手很突兀,但也認同這樣的結局。有大半部份都被憂傷佔據。
杏,總是时不时沉溺于母親逝去的陰霾中,那樣昏暗的恐懼,讓她開始擔心,會不會把這個與之同行的男子一同毀滅。
那個夢境如此真是,一直墮落,直到暗無天日。
大悟,那麼簡單,年少時的他,除了竭盡全力地陪伴想不到別的。“我們一起墮落吧”“你怎麼可以說的那麼輕鬆”
轉身掩面的悲傷,是痛也無法說出口的。
對於那些帶著與生俱來的憂傷的人,如果你不瞭解那些恐慌,請不要輕易許諾。
那種隱含于生活點點滴滴的哀傷,時不時的爆發,在任何時候,一旦心理防線有鬆懈,悲傷便席捲而來。
什麼時候,沒有力量在與自己鬥爭了,什麽時候就墮落了。
我總是在這樣的時候,拒絕所有的愛,所有的關心。因為,這樣昏昏沉沉的局面,必須要自己清醒過來。也許需要的不是一個可以勇敢一起墮落的人,而是一個可以接受我所有的不幸福,而且能夠指引幸福方向的人。也許,我已經看到了你為我繪製的幸福方向,但是,還不確定,你是不是能夠接受我所有的不幸福。
若干年之後,兩人再次相遇。
大悟交還給杏,當年最珍貴的禮物。因為,杏即將於另一個人結婚。關於那個承諾,便無法再繼續。
我並不訝異,杏會選擇和另一個人生活。因為,成長讓人學會的最明顯的便是忘卻和压抑。只有那些碰不到靈魂深處的人,才可以放在身邊。因為,他們無從知曉內心深處的陰霾。與他們在一起總是他們世界里的美好一直一直來。偶尔爆发的哀伤,也因为无人知晓而由他腐烂。表面平和的幸福,人人都可以做到。只要不碰触全部的自己,就可以平静的幸福。也许只有对那些真正走进心里的人,才可以袒露全部。他知道你所有的哀伤和不幸,你可以毫不掩饰的生活。
这样不是全部的给予,不是全身心的爱,总是让人接受不了的吧。杏失落的样子,让那个以为了解她全部的人害怕了。解除了婚约,她的悲伤一再襲來,那個夢境再次重現,她回到母親生命結束的夢境中,在混沌中,讓悲傷一次傾瀉。僅存的心理防線,讓她在迷茫中忽然感到驚恐,卻無力改變。
只有掙扎和等待救贖。
這樣的憂傷湧上來的時候,如果找不到理由堅持下去,與自己鬥爭,那便只有墮落,毀滅。我並不清楚爲什麽這樣的憂鬱能夠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它似乎是長在身上的,像每一個必須的器官。只要有人想要動它,割除它,那必然是割裂了某一個重要的部份。這個承擔憂傷的人,會承受比放任它的存在更大的痛苦。所以,需要的不是一個外科醫生。如果,無法接受,這樣的全部的自己,也請儘早退出。
杏不是一個人,大悟在沙灘發現了杏,解救了杏。在挽回生命的那一刻,在共同仰視劇中最大的沙漏的同時,他們因為深知彼此的全部,而最終確定了幸福的方向。在沙漏倒置的一刹,在沙漏交至對方手中的那一刻,過去變成了未來。帶著過去憂傷的杏,遇見了現在的大悟,他不再是那個只想著一起墮落的人,而是一個懂得解救她的人。因為瞭解她所有的哀傷,他勇敢要求的幸福,才讓她那麼有自信。她將會帶著所有的憂傷一起生活,那條路,那條河,那些雕刻人生的沙粒,都是人生的軌跡,也都記載著不可或缺的幸福。每一幕都不容忘卻。攜手相伴,不是讓人動容的全部原因,是因為歷經歲月流轉,還能轉回來幸福的全過程。
也許讓我動容的不僅僅是《沙漏》只是因為,我也經歷了一場於過去
的重逢。只是,不確定,他,能不能接受我所有的不幸福。
《沙漏》影评(七):原来,梦魇才是第三者
影片中还是夏天的时候,镜头每切换一次,就会闪现出一大片一大片的云,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蝉音。
于是我满怀期待,这应该是部极尽唯美的爱情片吧。刚开始时也确是那样。那时北村和杏一起上学,北村踩着脚踏车载着杏一路飞奔,身后是浓绿的夏。杏在出云寺里写下了她的愿望,她说,我要和大悟永永远远在一起,绝不分离。在火车车厢里,他们接吻了。车窗外是一弯彩虹,顿觉得好美,那种怦然心动,那种纯净的爱恋。
但不久,杏就跟他爸到了东京,使她和大悟分隔两地。在这时,藤出现了!他终于出现了!当他站在窗口看着搬柴时的杏时,我就有预感,他将会是大悟最大的障碍。这也很符合一般爱情故事的套路,没有什么个三角四角恋的故事还怎么动起来。预感终于得到验证的是藤在街头对杏的偷吻。那一刻,杏呆了,完完全全呆成了一朵蘑菇。后来有一阵杏就陷入了一层雾里,脑袋晃成了一团浆糊。
每个故事里都要有一个外表阳光有时还略显大条的男主,还要有一个气质忧郁偶尔耍酷的男配,虽然从故事角色上讲,男主最后都会赢过男配,但也有那么些意外的时候,毕竟在编剧笔下观众眼中,忧郁型男总是要略占些便宜(其实我不知道到底凭什么可以让他占到这种便宜……)。我曾一度觉得杏要爱上藤了,而杏的爸爸在这时明显成了藤的帮凶,是他把杏带到东京给藤制造了机会。我想,完了完了,大悟要难过了。结果,藤却半路失踪了。
后来,气氛变得越来越诡了。时不时地就会跳进一段类似恐怖片的镜头。岛国午夜凶铃那一套在这部片里得到了极充分的应用。在过重的心里压力下,杏选择了和大悟分手。时间一下子就飞似地驶向了十年以后。
我一直觉得杏的未婚夫是个可怜的人物。在杏的阴影和大悟的痴情之下,他在影片里完全成了一个空洞的符号,他的身上贴着的唯一的标签就是未婚夫。作为这种剧情过渡性人物,他唯一的作用就是承担着剧情的过渡。当他以沙漏一事为由向杏发火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奇怪,都到要结婚的地步了,爱得也应该很深了,怎么这样就彻底翻脸了。别奇怪,他说的那些其实都是导演让说的,不然这故事还怎么继续啊,必须得有人站出来说,杏,你这样是不对的,你该醒醒了。如果没有这段也就没有后面的自杀,也更没有最后的重生了。
在杏的未婚夫出现的时候,我很是同情大悟。如果说之前的藤是情敌,那么她未婚夫就是抢婚者,毕竟在影片中我们丝毫看不出杏对他的爱,因此我们也能够预知结局,知道杏和大悟终究是分不开的。既然藤已经走了,杏又不爱未婚夫,那么他们之间还有什么阻碍呢?对,就是那个缠绕了杏十几年的梦魇。原来,梦魇才是第三者。
只能说导演的功力实在太深了,关于梦魇的那部分拍得简直就是午夜凶铃的水平。在这本应凄美的爱情故事里,这样的镜头难免显得突兀了。
最后杏和大悟终于在一起了。但我还是不能够完全释怀。其实,我觉得在某个时候,杏是喜欢藤的,比喜欢大悟更深一点。她怎么能喜欢藤呢,我知道这样很无理,但我还是很难过。
: 虽然故事处理得不够好,但我的心还是一直跟着起起伏伏,那些往事那些相似的情感全都涌上心头。那些逝去的所有夏天,那些你带到我生命中和从我生命中带走的,你都还记得吗?
《沙漏》影评(八):雕刻时光
杏对妈妈说,‘人生就像一杯沙漏,上面是未来,中间是现在,下面是过去。’未来经过现在,慢慢流逝向过去。 可是人生并没有那么幸运,它无法像沙漏一样逆流,过去永远变不成未来。 流逝的只能是流逝,能把握的只能是现在。 所以说,人生并不是一杯沙漏。
沙漏是妈妈送给杏的礼物,电影中唯一的一份礼物。 妈妈把人生的沙漏送给了杏,选择了自杀。 这礼物如此沉重,如此令人恐惧。 沙漏中的细沙宛若杏童年心中的家庭阴影,父亲的遗弃,母亲的自杀,手腕上流淌的鲜血,雨中警察披挂在身上的雨衣,这些细沙贯穿了杏的童年,少年,以至于以后的人生。时间雕刻着灵魂,以至于使它变得面目全非。从此变成一种扭曲的束缚。
杏是活在过去回忆里的人。 她的脑海中总有一抹挥之不去的风景,那一个又一个的回忆,造就了现在的她。 那条小路,那条小河,那片大海,那个车站,那里的一切一切都是雕琢她人生的沙粒。也许对于她是如此弥足珍贵,也是因为这些沙粒,使她活下去,懦弱的活下去。
沙漏总像是一片锥形的阴影,让杏变得懦弱。 她放不下母亲自私的离去,放不下少年时那份温情的初恋,其实她放不下的是自己。 未婚夫对她说,你是个懦弱的人,以为只有自己受到了伤害,到头来伤害了身边所有的人。 她突然想起了初恋男孩对她说的话,‘强是建立在弱之上的。’是啊,强是建立在弱之上的。
太多的回忆变成了杏的痛苦,痛苦变成幸福的羁绊。 然而唯一能够救赎的只有自己。 影片的结束,杏解除了婚姻,重新回到了初恋男孩的身边。 细沙使杏变得懦弱,也让她在懦弱之上变得坚强。 然而真正让她变得坚强的也许是少年时的那份温情,那个永远等待在她身边,曾经对她说‘我会一直和你在一起’的那个人。
电影是改编自漫画家芦原妃名子的同名人气少女漫画。 就像一般的日本电影一样,冗长而缓慢。 基调永远在温情与阴沉中徘徊,甚至让人喘不过起来。我还记得电影开始时的那个巨大的砂时计,妈妈对杏说,这是世界第一的砂时计,它的流逝是要经过一年的时间。 然而当一年的时间过去,砂时计被逆转了方向,又是一年的开始。 那些被雕刻的时光,年复一年,它告诉我们,时间在慢慢流逝,永远回不到过去,未来终将变成回忆,能把握的只有现在。那些沙粒证明了曾经的懦弱,然而在懦弱之上,我们终会被时间雕琢成坚强。
坚强的活下去,活下去,唯有坚强。
《沙漏》影评(九):走不出时光倒转的漫画之恋
这是日式青春漫画改编的电影,浓重的初恋情结,以及带有些恐怖剧式的心理阴影故事。
杏在年少时,经历母亲因婚姻破裂而自杀的痛苦,于是总是活在这个悲剧里,难以走出去考虑别人的在乎和关爱,每当母亲离去前告别的画面重现时,她就会掉入无法自拔的回忆里,放弃一切勇敢的机会。这样的少女,需要有多么美丽的容颜,才能遮掩她堕落在黑暗里的影子。
男二号藤不会和杏在一起,而只是喜欢到了底,不是命运注定,而是彼此相似的内心和经历,那种喜欢的感觉,只是一种心心相惜的感觉,注定不能彼此取暖和安慰。所以从故事开头就注定,是要走王子挽救恶魔控制的公主故事,男主一定要是个阳光开朗的人,简单到他不懂你,但是会用生命的第一位来爱你,他就是故事里的大悟。
用“沙漏”这种可以把未来和过去时光反复倒转的东西来贯穿全片,不过是为了点名主题,一个人如何活在过去里,如何又走进未来,不过是女主杏终于走出了少年时母亲自杀的阴影,将因自我逃避而失去的爱情重新找回,正如电影开头那句“妈妈,你看,过去的时光变成未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为了把女主内心世界的黑暗面着重描写,用了一些悬疑、恐怖和怀旧的元素,譬如女主母亲死前告别的夜晚,冬天寒冷而寓意着死亡的雪,来通知母亲过世的雨夜黑衣人,以及杏幻觉自己手上流出黑色的血……画面效果非常突出。在片尾为了表现出一种怀旧中走出的喜悦与重生,有用了一组空镜头来表现山村风光,捕捉住阳光、森林和小屋等景象,画面解读感比较强。
而片中对白部分,比较突出解读人物内心、性格,以及解释和强化剧情,譬如椎香在火车站与杏告别时对于杏和藤性格相似的解读,让整个剧情开朗起来,也为杏不会和藤走在一起埋下伏笔,而且后来的故事发展也就到此结笔,杏和藤的故事就完整落幕。
整个电影在青春重彩上可能还是不及原著漫画来得清丽,因为加入过多画面戏剧化元素,而女主杏的表现力也太过浓重,几乎有失去青春色彩掉入枯竭之状。一个过度失色于内心阴霾的女孩,被强烈地爱着,除了藤的那种因为经历相似,于男主大悟来说,几乎有点牵强,做英雄主义的男子风格,比较适合漫画吧。这样的姑娘其实并不讨喜。
所以,全篇几乎在漫画的局限中没法施展,在怀旧下色彩描绘浓重,在生命与时间这个主题上讲述得左右逢源,就是为了说:走出过去,抵达未来。
而对于爱,就是面对自己,谎言无法成就真爱,而英雄主义才往往是让脆弱依靠的忠实爱人。像故事里的大悟,阳光开朗的人,简单到他不懂你,但是会用生命的第一位来爱你。
《沙漏》影评(十):关于初恋,关于最后的爱。
两个人的故事,兜兜转转,还是回到最初的那个人身边。因为诺言,愿意割舍自我的梦想与前途;因为爱,愿意放弃,放手给对方去飞往更广阔的天地。
杏,东京少女,父母离异后随母亲去外婆家——岛根,与原本生活迥异的乡村。可是,母亲却不愿面对病痛的躯体,独自走向深山——自杀!杏变成一个人,没有人可以放心依靠。心伤之时,她摔碎了母亲送给她的沙漏。乡邻少年大悟,送给杏一个新的沙漏,且承诺要代替杏的母亲来守护杏。二人欢乐的时光也从此开始。
1年后,当年抛妻弃女的父亲却东京来到岛根,带走杏。杏与大悟继续异地牵挂着。可终究抵挡不过距离这个恶魔,也因为藤、椎香兄妹的介入,杏与大悟产生矛盾,沙漏也被还给大悟,继而放对方自由。
10年后,杏再回岛根,与未婚夫一起。大悟仍旧是一个人。同学会上相遇之后,大悟归还沙漏,杏却在回东京后解除婚约,并逃离海边割腕,好在大悟及时赶到。
最终结局的画面是完满的,二人携手在海边漫步。
再回原点,站在眼前的还能是从前的那个人,现实生活中大抵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吧。多少人错过,却只能凭回忆去怀念去惋惜。有几个人最终的幸福是由最初的人来负责?
记录时光的沙粒总是不停歇的从容器的一头落向另一头,片中的大沙漏一年调转一次方向,眼看就是过去变成未来,围观的人群雀跃不已。但是,昨天终究是回不去的,死去的母亲不会回来,割腕后残留的伤疤不会消除。
逝去的,终究是昨天,再也回不来。如果过去的人还在,心还在,那就好好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