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大盗》是一部由本·阿弗莱克执导,本·阿弗莱克 / 丽贝卡·豪尔 / 乔恩·哈姆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城中大盗》观后感(一):《城中大盗》小感
我相信一部优秀的作品,时常能挖掘出某个城市潜在的性格,无论是一本书,一幅画,或是一部电影;正如昆德拉的作品是布拉格的行走指南;王尔德说詹姆斯.惠斯勒开始作画以前,伦敦原本没那么多雾!读大江健三郎之前,东京地铁似乎也没有如此的寂静与哀伤!而看完这部影片,原本治安混乱,充斥着暴力,毒品,酒精的Charlestown却给我留下了忧郁的印象,这抹忧郁,是好莱坞才子Ben Affleck赋予的!
其实这部电影题材并非新颖,故事也并不复杂,抢银行的动作戏虽说激烈精彩,但对于日日被好莱坞商业大片狂轰滥炸的我们来说,只能算是刺激过瘾!毕竟单靠动作戏撑起整部影片并奉为经典的作品也寥寥无几;说到底,这部片子挥散不去的抑郁和伤感让我为之深深着迷!
故事的几个主人公,似乎从迷惘的童年就注定了人生的不幸色调,出生成长在黑暗阴郁的Charlestown是他们不能选择与抗拒的命运;而Claire始料未及走入Doug的生命,也是命运特有的铺排;爱情的到来时常如交通意外,总让人措手不及,Doug因为爱情的浸润,开始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开始向往另一种生活;那种生活如果让我想象,应该是在某个晴空万里的好天气,自己可以坐在Claire的对面,细意端详温柔的阳光怎样轻触她美丽的脸庞,和煦的微风怎样吹拂她秀美的长发;那个世界里,不再有见不得光的勾当,不再有惶惶终日的担忧,不再有无可言说的孤独,因为有着彼此,因为有爱!
“很多人天天嘴上说要改变,却从未改变”,而当Doug尝试改变时,命运必然安排叵测的意外等待着人们去接受考验!每个人如果想得到一些的同时,一定会失去些什么,这就是所谓的代价;Coughlin因贪得无厌与嗜血的残暴,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Doug的父亲选择了这类肮脏的行当,也让Doug从小失去了母亲;金钱与心灵,沉重与轻盈,肉体与灵魂的对峙碰撞,随着剧情的渐进深入被逐一揭示;剧中的每个人物似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疏离与寂寞,却也背负着对自己心中珍贵事物的坚定守护:无论是亲情,爱情,手足情谊或是伸张正义,最终又都以无可奈何的悲剧收场!
当影片结尾Claire对Doug说出:“If you come, it's just like, you know, one of my sunny days. ”,我没能控制自己不去落泪,这是属于彼此才懂的心灵暗语,是一份哀而不伤的最后告别,也是Doug对漫长未来的希望与信念:命中注定的真爱,总有再见的一天,this side or the other!
我并不想宣扬这部片子涵括了多少深远的人文关怀与人性缺失,只是在我们同样身处另一种面目的人事险恶与世事沉浮时,这部片子还是给与了我们希望,即使难以预测月圆月缺的人生变数,只要心中有所寄托,我们总能够勇敢向阳!
《城中大盗》观后感(二):请在O.C等我
演而优则导的本。阿弗莱克,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啊,编剧导演男主角集一身,将DONGY这个角色演得是淋漓尽致,若有这样极高智商又重情义的BF,哪怕他犯过罪杀过人,我也愿意做他GF,请在O.C等我;P.S Gossip girl里的S,颠覆演出角色KRIS,不怎么出彩,倒是Coughlin这个角色令人惋惜,原来是拆弹部队滴男猪,没认出来呢。——评《城中大盗》
印象最深的台词:
【一】You gotta chase the rabbit if u want the tail.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二】I know everything there is to know about money.6.14 inches exactly.Thickness:.0043 inches. Weight:about one gram.我知道关于钱的一切,6.14英寸长,厚度0.0043英寸,重量:大约一克。
电影最爱时刻:
y the time u read this, I'll be long gone. Not the way I planned it...but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I'm leaving this city. Maybe if I go, I can stop looking. No matter how much u change, u still have to pay the price for the things u've done. So I got a long road. But I know I'll see u again. This side or the other.
当我收到这枚橘子时,我就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去找你。
.S 电影片尾曲很好听,就是不知道歌名诺。
《城中大盗》观后感(三):其实是个文艺片
节奏很慢的电影,这么简单的故事,拍了150分钟简直是逆天了。
我并不太喜欢Doug,他出生在社会底层,犯罪小镇,身上却有一种清高傲慢,想要挣脱一切的气场,但实际上,该干的犯罪活动他一样也没有少干,毒品、暴力、抢劫,我觉得他和他的那些兄弟没有什么区别,是的,他可以自称自己没有杀过人,但实际上,他的敌人有兄弟帮他杀,监狱也有兄弟帮他坐,他后来虽然想要不干了,但这也是因为之前干的两票已经赚到了钱,说到底,他们这群人的离开,都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干上最后一票,有了钱再说,但是这些钱,说到底还是不义之财,等钱花完了以后,还会有无数次的最后一票。
而Doug和Clarie的爱情,如果他们真的一起离开,很难有好的结果,一起被通缉亡命天涯,和一个除了犯罪什么都不会的男人?没能被带走,才是Clarie幸运。
《城中大盗》观后感(四):GOD,IS VERY GOOD!
EN成熟了,是个男人了,不再是在好莱坞靠着帅气的样子混饭吃咯。
本 阿弗莱克能在这边影片的结构张弛度把握的非常有力,完全盖改过他之前的什么《珍珠港》或者什么记不得名字的烂片,完成了他在好莱坞的地位的奠定和强力执导能力的认可,也是标志性的电影。不晓得是什么哲人说过,成熟就是眼中喊着泪水脸上挂着笑容,是个男人就要朝着有思想有深度的地域前行。
Charlestown, Boston, 几个兄弟以抢银行为业,应该说抢劫的非常有职业风范。不会轻易伤害人,哪怕是轻微的伤害。我觉的很有意思的是,在影片中Doug和Coughlin是一对好兄弟,但是他们是整个戏剧的爆发点和对立点,好像都是一样的劫匪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抢劫哲学,仿佛在一条路上的人都有着不同的选择,Doug爱上了Clarie,开始重新审视内心并未完全泯灭的良知希望可以改头换面重新做人,在每一次的“工作中”都不会伤人,不单单是应为伤人后罪名更重,然而Coughlin选择的是一次次的伤害人,他只有伤害了别人才有力量,比如他手中的枪,他坚硬的拳头。Doug的内心深处一直是善良的,Coughlin的内心深处也是善良的,但是只是限于他所爱护的人,对于别人是残暴的。
看多了乱七八糟的劫匪片,这个是我觉得最有新意的了,第一感觉是刺激火爆的动作场面,比如追车,爆炸,警匪互相扫射,多个分镜头切入,晃动的主机位,让人紧张的各种卖座元素一应俱全。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只是个影子。没有正在的善恶之分,对罪犯没有痛恨,对警察没有喜爱,对被抛弃的女人没有同情。反而是花店黑老大的凶恶与奸诈,女人的背叛,警察的穷途末路让我们感到漠然。为这几个劫匪兄弟的生死一心感到几分敬意。
Coughlin大大吸了口别人丢下的可乐, 是表现兄弟情谊的最高潮的经典桥段,手中的抢没有什么子弹了,还是要迎面走向身中数弹的结局,导演和观众都在心中导演了他的悲剧和他的宿命。但说到最后,拍的还是人性。 讨论的话题善与恶,爱与背叛,情谊与利益,爱与等待,怜悯和温暖。
还有几个优秀的地方,第二次抢劫的时候带上修女的面具完全堪称酷,在西方文明中,修女是圣神和纯洁的象征,拿着半自动步枪的修女抢运钞车是否是对西方猥琐的文化的一声问候。带上修女面具和一个小男孩的对视,在疯狂逃窜中和一个老警察的半秒停顿。还有让人感觉温暖的2个地方,1是Doug爱上了Clarie前2人在路边和喝咖啡,很小资的谈恋爱,2是Doug逃跑成功后身前的绚丽落日,其实,才是他们的SUNSHINE DAY!
我真的希望我们国内的导演多多取材于严峻而粗砺的社会现实,拍成浸透人性的优秀剧情片,不要浪费观众们的时间。
《城中大盗》观后感(五):我大爱的最后独白
“Clare, take this. You’ll do better with it than I can. By the time you read this, I’ll be long gone. Not the way I planned it. But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time, I am leaving this city.
Maybe if I go, I can stop looking.
o matter how much you change, you still have to pay the price for the things you have done. So I get a long road. But I know I’ll see you again, this side or the other”
你是晴天,于是安好。。。
要想在Ben Affleck自导自演的作品里挑缺点还真是件难事,不过,假若将电影的优点摆出来仔细品味,却又显得那么似曾相识,不断让我想起辉煌时期的港产警匪片里那种兄弟手足情结。老套的故事和情节让人惊喜不起来,每一招每一式都循规蹈矩,爱情线的介入和转折也略带自恋色彩,但每一场盗窃劫持戏的调度却又嗅得出导演的极尽心思,用滴水不漏来形容却也不算过分。
看得出Ben Affleck在经历烂片低潮之后立志摆脱男花瓶厄运,华丽转身投奔导演行列的雄心壮志。这次完成得尚算满意。身穿修女服打劫那段应记最大功劳,恶趣味居然没有喧宾夺主,反而超乎意料地勾起一种沉重而宿命的复杂情调。结局的浪漫化处理更进一步证实了这位奥斯卡最佳编剧的文艺心态。
《城中大盗》观后感(七):相关影讯
◎IMDB评分 8.0/10 18,690 votes
一部新类型的波士顿犯罪电影。
——《纽约时报》
本片完全可以刷新观众过去对于本·阿弗莱克的看法。
——《娱乐周刊》
——《今日美国》
幕后制作
谈及影片的灵感来源,阿弗莱克说:“我想要为一个罪犯‘歌功颂德’,一个几乎与暴力无关的罪犯。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道德上的考量与故事的真实性统一协调起来,并尽可能地做到结构复杂但情节精确,我不想使这个故事显得太过简单。”
阿弗莱克表示,为了拍摄影片,他寻访了当地的监狱,并通过与曾经的银行劫犯以及FBI探员接触更进一步地了解相关事件和人物的细节。阿弗莱克表示,他力图在各方面做到真实可信,“如果你对电影故事的发生地没能产生深刻印象,如果你不是真的相信角色就在那里诞生,你看到的一切曾经真的发生过,那么你就不会喜欢或者认可这部电影。”至于为何前作《失踪的宝贝》和新作《城中大盗》都以波士顿为背景,阿弗莱克坦言:“老实说,我拍这部影片有点犹豫不决,因为我不想被看作是‘波士顿导演’,但是我很喜欢片中的主角,我想要演他,同时我觉得整个故事也很不错。”
谈到《城中大盗》的主题,本·阿弗莱克表示,自己的导演作品与和老友马特·达蒙一同编剧、出演并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心灵捕手》聚焦的都是相似的主题某种特定的地点和环境对人的成长造成的影响,以及孩子往往在为父母的罪过埋单。“我想也许我也应该尝试些新的东西了。”阿弗莱克希望自己在导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第一次当导演的时候我紧张极了,不敢相信我能拍完一部电影。当我第二次当导演的时候,至少我明白自己一定能拍完,《城中大盗》令我收获了更多自信。”
本·阿弗莱克再执导筒
有些演员演了几十年戏,成了大腕,也算是明星,但是却在演技上始终无法获得很高的认同。说到这样的演员,本·阿弗莱克无疑算是其中的一员,说起来,他的演员生涯可谓年少成名,9岁时即开始了自己的演员生涯,之后出演了多部影片,包括《珍珠港》(2001)这样的大制作,演技却始终被认为难有突破。但是当他每每做演员之外的尝试时总能有意外收获,如1997年初次尝试编剧,便与好友马特·达蒙以《心灵捕手》(1997)拿下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而当他站在摄影机后,初次以导演的姿态指导弟弟卡西·阿弗莱克表演时,一部《失踪的宝贝》(2007)即为他赢得好评一片。尝到导演甜头的他,此番卷土重来,将美国著名惊险小说作家查克·霍根的小说《窃贼王子》改编成了这部《城中大盗》,不但要再次展现其导演才华,还兼任主演,力求表演上也同时有所斩获。
本·阿弗莱克显然已经开始习惯作为导演的角色,在这部影片开拍前当别人问起动向时,他便兴致勃勃的侃侃而谈。“是的,我将执导另一部电影,同时我还将在里面扮演角色。想想这其实是一个让我感到有些畏缩的前景,不过我虽然紧张,但是却也兴奋。”“这部电影是关于一伙强盗抢劫银行的故事,但是与通常意义的犯罪电影不同,它很有现实意义,你可以看到他们如何运作劫案以及他们的实际操作过程。这部电影讲述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之间的联系,他们的生活发生巨变的方式,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些内容显得非同一般的复杂。”
中青年演员云集力求集体突破
作为主演本·阿弗莱克的担子也很重,他将扮演片中在危险中与爱人纠葛的角色,无疑,能否表现这种状态下的内心世界是他诠释这个角色的关键,而他能否在戏外又将演员和导演两个角色平衡则是更大的看点。而本在片中的死对头,那位追捕他的FBI警探则由乔·哈姆扮演,比本·阿弗莱克年长一岁的乔·哈姆在2000年才开始了自己的演员生涯,在2007年因剧集《广告狂人》而大红大紫,可谓大器晚成。而2010年对他而言也是关键的一年,他不但在热门的《怪物史瑞克4》(2010)中配音,还要随同詹姆斯·佛朗哥在艾伦·金斯堡的传记片中《嚎叫》(2010),而本片的FBI角色,作为外部压力,也是对影片主人公心理刻画的重要因素,乔·哈姆的表演值得期待。
如果说乔·哈姆的警探角色令本·阿弗莱克的处境本已凶险,那么丽贝卡·豪尔扮演的银行经理角色就将是令其陷入进一步甜蜜陷阱的关键了。作为英国著名戏剧制作人和导演彼特·豪尔爵士的女儿,丽贝卡·豪尔很早就有机会在诸多名片积累表演经验,同时也表现了非凡的表演天赋。对于能出演这部影片,丽贝卡也感到有些意外,她最初并不是本·阿弗莱克的首选,但是她的经纪人给她争取了试镜的机会,于是,她飞到了纽约与本长谈了两个多小时,回去之后将近三个月鸟无音讯,不过最终,她还是接到了被选用的电话。这部影片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演员,因剧集《绯闻女孩》成名的布蕾克·莱弗利,此前她最著名的电影作品就属《牛仔裤的夏天》(2005)了。随着岁月的增长,她也需要突破青春电影的定位,扩展更广的表演空间,这部基调黑暗的犯罪电影对她无疑是个最好的机会。
本·阿弗莱克的梦想与冒险
因作为演员曾获7个金酸梅奖的提名和导演处女作的好评如潮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少人已经惊呼,让本安心做导演,别演戏了吧!但是,本·阿弗莱克显然不这么想,在这部电影中,他不但要继续自己的导演生涯,更要延续表演的梦想。与《失踪的宝贝》类似,这部影片也是以主题灰暗的犯罪惊悚小说为切入点,表现的却还是社会的现实和个人的抉择。所以,从上一部《失踪的宝贝》的成功,结合改编剧本的知名原著看,我们有理由对其充满期待。在这部电影中,传统犯罪电影的紧张节奏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同时,也更可以看到它表现的深层次的人物心理,而这些无疑是更考验本·阿弗莱克导演和表演双重功力的地方。
花絮
·片名“The Town”指的是故事发生地波士顿的查尔斯城(Charlestown),一个介于查尔斯河和神秘河(影片《神秘河》以此为名)之间的爱尔兰裔众多的蓝领社区,银行抢劫案高发。
·布蕾克·莱弗利在本片拍摄的首日就要与本·阿弗莱克表演床戏,这无疑是对她的一个尴尬的挑战。显然,她本人对此印象深刻,所以影片杀青之后,她还不忘对本说,“第一天就拍床戏对我来说太尴尬了,所以我要感谢你的指导。”,本的回答也很直截了当,“不客气!”。
·丽贝卡·豪尔身高矮小,但与她演对手戏的本·阿弗莱克与乔·哈姆都体形高大,这样悬殊的身高差距对摄影师也是个挑战,据丽贝卡透露,摄影师甚至无奈地询问,“你介意下个镜头站在梯子上让我拍摄吗?”
《城中大盗》观后感(八):小本童鞋,这是你的一次完美的回归
这是小本的第二部作品,之前的那部《失踪宝贝》只是小本的处女作,主演则是小本的弟弟。这部《城中大盗》,跟之前的作品相比无论在剧本还是导演方面都更成熟了。同样完全由小本自己一人打造出来的作品,把几位主角都塑造得如此丰满,看得出来剧本的确是花了不少心血的。加长版一百四十分钟,是一口气看完的,而且看过后感觉并没有那么长,因为剧情实在很吸引人。其二,片中的面具设计得很赞,不论是片头的骷髅头还是之后的修女装扮。片中的感情戏及动作戏都处理得游刃有余,剪辑同样堪称完美。小本的戏路,感觉越来越像老东木了。在电影中,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世界观,自己的生存方式,以及自己永不妥协的原则。这些元素,在Jeremy Renner饰演的角色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宁可牺牲生命,也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哪怕那是错误的。在生活中,永远不要选择放弃,就像电影中所说的,每一天都会是阳光灿烂的一天。希望小本童鞋能在以后的演艺生涯中再加把劲,一定会做的更成功,这次说不定还能靠剧本什么的捧回一个奥斯卡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城中大盗》观后感(九):双雄,火线,大盗
1995年《盗火线》在香港上映的时候,港媒的说法是,一部致敬《喋血双雄》的美片。据说迈克曼当初找了巩利做女主角,巩利姐看了剧本推了,内心戏极可能是,怎么搞的,这女主角戏份还不如当年叶倩文呢。
15年后,一个美国男演员“华丽转身”当起导演,拍了部向《盗火线》致敬的电影。这种故事不新鲜,先例就有雷德福,伊斯五德。而且评论界对演员导演都宽容,连朱巴比摩尔的青春片都叫好,对这位帅哥拍的heist movie,也不吝啬多说几句好话。
小本把当年迈克曼省略的戏补充了回来,那就是女主角的部分,至于盗火线里男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戏码他好像兴趣不大。虽然他可以在搞笑脱口秀里玩基情,虽然迈克曼已经把约翰吴电影里的暧昧洗涤干净了,但是拍电影就是拍电影,要拍就拍自己感兴趣的。
当然,看这部电影少不了投射。两位爷不多说,女主角当然是叶倩文,性格爆裂的小弟一般是李子雄,老爷子肯定是曾江,小辣妹我想到的是利智,推后几年就是黎姿了。
中国影迷看这样的戏未必过瘾,但我觉得小本拍的很聪明。这是一个长的漂亮的走小生路线的男演员拍的第2部电影。要拿这个和约翰吴、墨镜杜比较有点不公平,那些都是master,而且都是技术派,形式至上者,包括和他一国的迈克曼老爷,一样也是技术控。
所以我同意美国媒体把他拿来和克老爷比较,他们很象。他们都是改编小说,他们拍电影是在讲故事,把故事说好就是好功课。克老爷拍纽约布鲁克林区味道正,小本这是第2次拍波士顿,镜头一次次都是这个城市的鸟瞰,他下次还会不会接着拍这里?我看很有可能。
《大盗》基本延续他处女作的风格,内敛不张扬。也许他根本就拍不来张扬,这是他清醒的地方。而作为演员出身的导演,优势就是用演员。比如这个男主角,如果还要他弟弟来演,味道可以不如他自己正。女主角选的很好,其他角色按时髦话来说,就是个个都有存在感,就连演儿童肥皂剧的小姑娘都有戏肉。唯一可惜的是,心里暗暗期待的两大男主角的对手戏没有出现。
影像风格嘛,枪战戏,算是沉住气了,要说模仿heat他应该不会反对,人家这叫向名作致敬。有些小细节也不错,比如男女主角上床后突然插进女主角被男主角抢劫后释放时的镜头,算小亮点吧。
最后罗嗦一句,我看的是两个半小时的版本,一点不觉得长,最后一个画面结束,主题歌出来,颇有点小荡气回肠的感觉;当年我在电影院看〈变形金刚〉,那是不停的看手表。没别的意思,只是说明一下,这种情节剧还是有我这样的怪诞口味观众捧场的。
tw,本帅哥穿制服戴警帽墨镜的造型真他吗的性感啊!
不过jon hamm即使不穿制服,就足够性感了。
《城中大盗》观后感(十):会有续集吗?
临死之前,Coughlin大大吸了口别人丢下的可乐, 随后迎面走向身中数弹的结局。在一路看见Coughlin无法克制的暴力倾向伤害别人时,导演和观众都心照不宣他的宿命。可一个小小喝可乐的动作还是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拍剧情拍场面拍演技,但说到最后,拍的还是人性。
这就是演而优则导的本 阿弗莱克。以2006年的《好莱坞之地》为标志,他终于摆脱好莱坞体制强大的定势能力,从“类雄性花瓶”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朝着“有思想有深度有看点有能力”的全能康庄大道走下去。
《Gone Baby Gone》证明身为导演的阿弗莱克确实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水准。而《The Town》延续了这种水准。并且贯彻了本始终将影片基调落在人性的复杂性这一风格。
Doug成长在全美治安环境最差的Charlestown, Boston, 并且有个并不令人意外的问题童年。因此他坐过牢,犯过事儿,放出来之后跟患难已共的兄弟以抢银行为业。这票职业抢银行犯分工明确,手法娴熟,非常有职业风范。而在某次作业中,他们绑票了银行经理Claire 作为人质。但Doug最终没有伤害她。
事情的发展并不算出人意料。出于某种奇怪的立场,Doug爱上了Clarie,并且愿意为她开始重新审视内心并未完全泯灭的良知。他想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但现实让他除了重操旧业别无选择。
影片带给观众的第一感觉是刺激火爆的动作场面,追车,爆炸,警匪互相扫射,各种卖座元素一应俱全。然而,这并不是重点,也不是全部。当Clarie与Doug在午后晴空坐在露天咖啡座聊天时,阳光穿透过Claire的长发,让人全然忘却这是一部有关抢劫银行的犯罪片。男人和女人,在日光中,眼角眉梢,欲语还休,在本的诠释下,可以看到爱如何抵消了心中的黑暗和扭曲,看到了良知如何成为心灵的负担,又如何成为挽救人性的稻草。
因此,虽然这是一部关于银行劫匪的剧情片,虽然影片中充满枪林弹雨街头巷战,你却没有感觉到对罪犯的切齿痛恨,对警察的无上热爱。在影片中,抱着孩子的不良少女也会心碎痛苦,任凭眼泪冲刷着支离破碎的烟熏妆说“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利用我”;凶残的银行劫匪也会讲手足情谊,为兄弟死,悲壮如烈士;花店的和蔼老头儿也是杀人不眨眼的老魔头;而警察也有边大骂脏话边将疑犯逼得穷途末路的极端一面,或直面持枪恶犯却掉转过头假装没看见的漠然。
正如如多电影已经表达过的那样,片中每个角色各有特性也各有弱点,但他们终究都是血肉饱满的人类,就算前一秒爆了无辜生命的头,下一秒也可以为道义而牺牲,他们身上都背负着善与恶,爱与恨的两面性。Charlestown三天一大案,两天一小案的恶劣环境在本 阿弗莱克的镜头下经常有由黑夜转为明媚白天的全景长镜,有大片阳光和绿荫,有孩童在街角的注视,有女主角过目难忘的身段和眼神,甚至还有赤脚走过沙滩触碰水面的细致温柔。而那段颇具“斯德哥尔摩情结”意味的爱情,也显得张力十足,分外美好。
所以当影片结尾迎来一大片金灿灿的夕阳时,身为观众会突然感觉到:为什么明明看了部剧情紧凑人物饱满的犯罪片,心里却满满的浸着悲悯的温暖?
这就是导演本 阿弗莱克,他总是取材于严峻粗砺的社会现实,拍成浸透人性伤感的剧情片。这就是我们要相信导演本 阿弗莱克总是能拍出好看的电影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