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们的十年》经典观后感集
日期:2018-07-07 02: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们的十年》经典观后感集

  《我们的十年》是一部由贾樟柯执导,赵涛 / 田原 / 梁景东主演的一部短片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十年》观后感(一):若你写记忆里的十年,该如何?

  一部贾樟柯较为写意抽象作品全片八分钟,只有两句对白

  “你怎么一个人?”

  “你怎么老是一个人?”

  开始,我没太看明白,快结尾的时候才觉出点意思,于是看了第二遍。我其实挺喜欢这种抽象细节堆砌的电影,先是平淡无奇地写实,然后点睛之笔落在主题,应和得聪明含蓄,很有回味

  如果没有主题,它不过是一部简单又叫人看不懂的文艺电影,一路往前的火车一成不变的旧黄车厢和在时间里穿梭变化的人,季节交替,漏进车厢里的阳光昏暗城市里飞快向后退去的纵横的铁道

  可有了命题,就不一样了。在个人的理解视角里,事物不再单单只是事物,它会带着特殊意义,人总是有情结的,好像钢琴之于我,大红灯笼秧歌大鼓之于张艺谋。对贾樟柯,火车是他的情节,小空间里融下的人和事,似乎很近,似乎很远;它和时间一起载人摇摇晃晃向前,悄然无息。有些,顺着世俗成长了,有些,孑然不变,只用手中的工具静静记录。《我们的十年》。

  贾樟柯很会思考。叫人读到了好,却说不出来。十年,给我写,肯定填得满满顾此失彼,其实很多记忆是空荡的,忘了消化沉淀

  结尾是延伸到尽头的铁轨,街景像记忆般后退。1997-2007 南方都市报创办日报十周年。

  更多贾樟柯评论

  http://hi.baidu.com/beautifulkapok/blog/item/2e9d89037045837f3912bbba.html

  《我们的十年》观后感(二):开往未来的火车

  说说这个片子吧。很遗憾我没有看过南方都市报,并不清楚这份报纸内容风格。不过总是觉得他们也许不应该找贾樟柯来为他们的十周年拍片。谁知道呢,我只是猜测一下而已。说回片子,还是很直接的表达了"十年"这样一个概念的。

  首先他选择了火车这样一个“动”的象征,恰好地说明了时间的流逝,加上赵涛、田原的变化,那些发生在她们身上的小细节,恰巧渗透进了我们的回忆。火车在开,生活在继续.........总有些事情会不断发生在我们周围,你曾经关注陌生女孩突然有一天左手边就多了一个人,又突然有一天多了一个孩子生命就是这样悄无声息进行着,即使我们曾努力保持静止

  田原一直在变,可是从她的变我们又能强烈感受到那份不变,那里面她的坚持,她的勇敢,她的快乐落寞。就像她问赵涛:“你怎么一个人?”时,赵涛问了那句我们都想问的:“你怎么总是一个人呢?”田原什么都没有说,她拿出手机给她们两个照了个合影,也许在她心中赵涛早已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她曾用画笔描绘她,她曾经用相机捕捉她,而今天的手机和昨天和十年前一样记录着她的她们的我们的生活。

  十年很长,十年也很短,一列火车,它开了很久,我们的十年,也许只是它的一段路程,如此而已。

  是以小记。

  《我们的十年》观后感(三):象征手法表现时代,没做好但是值得学习。两个女性设定合理

  很喜欢这部短片,片子高度的象征手法对于表意已经足够了,可能贾樟柯对媒体行业不太了解,所以模糊掉了具体的时间提示,只选择了 SARS一例(或者说SARS也只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媒介寒冬?SARS发生在2003年,这又不禁让我想到,2003年的南都案?这样想想实在是太可怕了,可能是我想太多了)

  然而具体信息的模糊显然导致了影片历史沉重不够,所以贾樟柯选择走写意的路线。在这里简单地认为田园是南都的象征,赵涛是公民的象征。影片中暗示情绪的主要是光线色调,季节(曾经有一个场景是夏季,大概是说南都在影片第一场中国悲惨生活中诞生了,于是中国进入了希望的夏天),片尾寒冬中的红棉衣有很强的追捧公民地位的暗示,让片尾肃杀的冬天中带来了一点希望。

  因此全篇主要是将南都(田园)坚持不懈始终不变地做公民的观察者(开始是画家,后来观察技术提高了,变成了摄影家,但地位从来不变),一直守护在公民(赵涛)的身旁,让她过上正常日子。而公民才是真正的主人(赵涛隐藏在大多数人中,但是她衣服颜色又暗示她的力量)。这么说起来有点过于牵强,但是单从记录一个时代和宣传南方系宗旨目的来说,已经足够合理了。

  值得深思的最后一段。南都对公民说:”你怎么是一个人?“公民对南都说:”你怎么总是一个人?”接着南都和公民依偎在一起,用爪机(是南都的哦)拍了一张照片。从画画到用专业相机拍照到人人都有的爪机拍照,大众舆论时代终于来临。寒冬里夹杂着希望和悲伤。这样想想,此片是贾樟柯的用心之作,也是他一贯的态度:记录这个时代。

  《我们的十年》观后感(四):最熟悉陌生人

  最初听到这部片子的名字《我们的十年》,充满了好奇;听到贾樟柯和田园的名字,充满了期待;看完了,比较失望,比较茫然,比较像闷头喝下了一口枸杞酒——打脑袋。于是我又看了一遍,再看了一遍,最后,有一些不甘,有一点不爽,有一点喜欢。

  首先这部片子是以南都十周年为背景,南都执行总编庄慎之表示,在纪念南都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更在意的是‘十年’。审视大时代下的十年,才能更清楚地审视南都自身。”

  1997-2007的十年,固然是南都的十年,但也是整个世界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大转型大变化的重要十年,更是我们每一个个体的重要十年,就是所谓的‘大时代’。

  贾樟柯把拍摄地选在了他的家乡山西。省会太原的郊区,一列原产于阎锡山时代的火车上,贾樟柯想讲述他眼中的十年。

  火车和铁道是贾樟柯电影的标志,也是他个人的情结。贾樟柯说起过的一段往事是——小时候,常听到远方传来一种奇怪声音,他问是什么响,父亲说是火车的汽笛声。于是看火车就成了贾樟柯儿时萦绕心头的“梦想”。等到长成少年贾樟柯,并有了第一辆自行车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骑车去三十里外的县城看火车。后来青年贾樟柯的电影中常常出现火车:《公共场所》里郊区小火车站深夜的候车室、《站台》里隆隆开向远方的火车、《小武》里站台边缘栏杆……在贾樟柯看来,火车是这样一种东西:“特别小的空间,但是融入了很多复杂的人和事,人与人之间很陌生,但是距离又很近。”

  是的,每次出行,各样的交通工具,也就火车最能让人冷暖自知,也只有火车带着自己怀揣着各种杂念奔向目的地未知领域

  起点站——冬天——春天——夏天——又一春

  两个总在车厢中相遇的女子,一个顺着世俗生活,成长、结婚、生子;而另一个的岁月流逝似乎与自身无关,却仿佛只是她手记录工具的更新素描——拍照)。十年来,她们只打过一次招呼,那天,两人都戴着口罩,火车笼罩在一种叫做非典的疾病阴影中……田园说:“你怎么一个人?”赵涛问:“你怎么总是一个人?”两人合了影,相视而笑。

  看的时候,觉得有个小细节,田园的镜头里有很多明晃晃的阳光从她身影缝隙间投进黑暗的车厢,一片金光。季节交替时,场景也总是野地里纵横不断向后退去的轨道

  十年,要是给你,给我,给每个人,投影脑海里的是什么呢?之前理解了贾老师的火车情结,所以对于场景的选择中肯了。又想为什么就两女的呢?贾老师又说了:“我自己回过头来想这十年,觉得空空荡荡的。有很多记忆,也可以说没有记忆。因为这十年正好是我一心往前跑的十年,忽略了很多感受。对生活的感受啊,对时间的感受啊。现代社会中,我觉得男人可能没有太多时间来感受时间,生存和工作压力太大了。反而是女性,她们保留很多细腻的触觉,来体会时间。男人太粗放了,所以我没有选择男人的视角,而是用女性角度来说一个时间的问题。”好吧,贾老师,你又赢了。

  写完上面那些婆婆妈妈的话,整理了一下,沉淀了一会,消化了一下,最后得出——很多东西,其实无论多少年,一直都在以相同方式延续。生活,怎么地,都得继续。

  《我们的十年》观后感(五):女人交集

  还是那样的电影,一开始我还是没有很好的理解导演的,那个叫做贾樟柯的曾经的地下导演的心思印象中的贾樟柯是十分写实的,而这一次他却是很写意的。

  这部为了《南方都市版》十年纪念而拍摄的片子在晃荡中透漏出单眼对于未来的看法。影片中的黄色木质火车永远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有它里面的乘客,还有没有拍摄出来的属于乘客们自己背后的故事。赵涛饰演的不断地与田园饰演的女孩在火车上相见,她在这辆火车上静静地搭乘着,她的伴侣越来越多,男友丈夫孩子,而孤独的田园则是不断的变化着她记录生活的工具。从这个角度来看,田园就是一个记录者,而赵涛则是一个老老实实的体验者,最后他们终于开始说话,她们最后都只是一个人“你怎么是一个人”“你怎么还是一个人”这件简简单单的话语中用承载的多少的故事。故事的寓意明显,生活是需要记录的,也是需要体验的,但更是应该一个人好好的去过的。

  奔驰的火车代表着时间,时间会就这么过去,我们学会生活与品位生活。女人的交集代表着生活的本质

  《我们的十年》观后感(六):满满的温暖

  《十年》的感人之处,不在于剧情的轰轰烈烈跌宕起伏,而在于点点滴滴的细节。如果借用火锅比喻,《十年》不是麻辣风味,而是纯正地道的清汤,香气自然而然地散发在唇齿之间。一部青春片,如果能够勾起观众的回忆,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已经是非成功了!片中的杜浩,虽然不是男主角,但几处对白令人印象深刻:“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你不找它的麻烦,它也会来找你”、“我们公司需要你来经常提醒,让我们固执地保持善良”。这部作品,虽不是大牌制作,但在细节之处匠心独具流露出主创人员情怀。没有刻意去迎合观众,没有看似热闹的炒作,有的,是每一个青春亲历者全身心投入的点点滴滴,一部令人温暖的好作品!

  《我们的十年》观后感(七):试着分析

  风格:以现实主义为主

  镜头:中景,是一种叙事的方法

  角度:平视的角度,没有太大的俯仰,是导演的冷峻观察的体现

  明暗:以低调为主,全片近于黑白,有一些高反差镜头。

  彩色:多用橘黄色的颜色,还有赵涛的红羽绒服,都是一种隐喻,是一种光明的、正确的象征。

  场面调度:

  景框:是1:1.85的标准银幕

  构图:从两人擦肩而过到后来坐到一起说话照相,两个人采用对称的构图,隐喻了两人关系的变化。

  区域空间:取景比较紧,在火车这个封闭的环境中,每个人的空间都是很狭小的,但是在非典发生以后,取景就变得很松。

  距离关系:从各自拥有各自的空间,到两个人保持社交距离,到两个人保持私人距离,头碰头照相,经过了一个过程

  开放及封闭的形式:镜头经过了设计效果

  运动

  运动感觉:片中人物都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活动,火车的运动则隐喻了时间的流逝。

  摄影机运动:基本是静止的固定画面,有少量的摇移。

  剪辑:长镜头的群众镜头隐喻了贾樟柯的群众观点

  本片采取古典剪辑的手法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们的十年》经典观后感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