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庭院》是一部由申秀媛执导,文根英 / 金太勋 / 徐泰和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琉璃庭院》影评(一):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
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写某部电影在豆瓣的第一篇影评。
2017年11月15日,香港亚洲电影节,尖沙咀THE ONE观影。现场观众比想象中多,至少比昨天的《村戏》多得多得多,大概是釜山电影节开幕片的噱头,加上香港强劲的韩流带来的效果。坐上小巴后才发现自己没带眼镜,买的还是最后一排,英文字幕显得比中文更模糊些,老天一定是想让我来练练听力。
还好,除了一连串可能看了字幕也不懂是啥的生物学术语,基本不影响对情节的把握(但我忘记男主的名字了……)。
男小说家,女科学家。一个整天待在家里打字,一个整天待在实验室搞科研。一个一把年纪只出版了一本没几个人看的小说,一个渴望创造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绿血’却被质疑一百年也未必能完成。一个当众顶撞业内知名却明显剽窃的小说家,一个报复诅咒剽窃利用自己研究成果的狗男女。
有一组镜头很重要:在男主的梦里,Jae-yeon原本和导师跳着舞,后来男主替代了导师的位置,两个人一起跳起华尔兹。两人的身体,都是完好无缺的。这意味着两人对彼此的认同,彼此的凝视验证了对方的存在,两人成为彼此自我的投射。
可是这一彼此认同起先只存在于梦里,也就是男主的潜意识里,它起初并未在现实里反映出来。男主也像Jae-yeon的导师一样,利用了她,成为小说的原型,成为自己成名的工具。而Jae-yeon却请求他继续写下去,以证明她没有错,错的是那些轻易玷污纯洁的人。
男主没有听,他在小说里‘杀死’了Jae-yeon:让她成为一个失心疯的科学家,让她成为读者讨伐的对象,让她在现实里被警察追捕。
当他回到琉璃庭院,看见那只死而复生的鸽子,他才明白Jae-yeon想做的不过是救赎,而他也恰好成为了被救赎的对象之一。
这时男主想要赎回自己‘杀死’Jae-yeon的罪过,他也要成为一个救赎者,于是他终于在现实世界里完成了梦里的认同过程。他找到Jae-yeon,告诉她,她没有错。在男主的帮助下,Jae-yeon终于完成对自我的救赎。这时,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她因为感染绿血死去,但画面里,她走向森林深处,走路也正常了。她终于成为那个全然完整的自我,回到本源中去。
男主同样完成对自我的救赎,尽管身体越来越差,他却没有了原先的焦虑。小说里那个从树里出生的女孩,最终也回到了树里。
《琉璃庭院》影评(二):文根英与《琉璃庭院》
电影《琉璃庭院》讲述的是,文根英饰演的生物工程研究生李在妍致力于研究一种能产生叶绿体的血细胞,准备将该课题在学术大会上发表。郑教授作为这一研究小组组长,觉得这个课题的研究难度太大、周期太长,很难在学术大会上通过来募集研究经费。于是他联合另一位女研究生崔秀姬,窃取了李在妍的实验样本,将提取的抗老化物质用于开发新型化妆品。遭遇到被自己爱慕的教授的背叛后,李在妍选择远离人群,回到小时候自己待过的琉璃庭院继续她的研究。郑教授因之前的实验样本被污染,回来找李在妍重新制作,被李在妍拒绝后不慎跌入死水沟里毙命。李在妍发现后,便用郑教授来进行人体实验,希望他可以像被她医治的树一样被救活……
看这样一部电影可以让人回忆起很多事。
1、女主角文根英
她在2000年的电视剧《蓝色生死恋》首次亮相荧幕,在剧中饰演童年恩熙。那时候的互联网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人们看电视还是通过电视台直播。在中韩建交十周年之际,内地大量引进韩剧,而《蓝色生死恋》俨然成为了同期影视作品中的代表作。在我的中学时代,关于《蓝色生死恋》的讨论不绝于耳,以至现在,我犹记得同桌对文根英的狂热。
后来,又看过文根英的一部电影《蔷花,红莲》,那是一部关于家庭伦理的悬疑惊悚片。本片《琉璃庭院》的剧情和主题与之完全不同,但透露出的那种忧伤却很相似。
2、三段式电影《三更》中的第一段故事《回家》
黎明饰演的于辉将妻子的尸体藏在家中,天天用中药泡澡,希望她醒过来。在外人看来,这绝对是一个心理变态,但是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这样熬过了三年?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才知道,原来当初于辉自己就是靠妻子用同样的方法苦苦熬了三年被救活的。当我们满怀期待地想要看到于辉能成功救活妻子时,不明真相的邻居和警察,如同一开始不明真相的我们,打断了这个医治过程,就像83版《射雕英雄传》里黄药师在救妻子冯氏的关键时刻被欧阳锋闯入打断一样无比遗憾。
在《琉璃庭院》的尾声部分,该事件被小说家作为小说发表,因为被出版社在封面标注了“实录”二字,引起了警方的调查。李在妍只得放弃郑教授,只身在树林里躲藏起来。
一切就只差那么一点点……
3、微微著的一本微型小说集《毛骨悚然的爱》的第一篇故事《人树》
《琉璃庭院》里,中年丧妻的郑教授与女学生们关系暧昧,后来又背叛李在妍,对李在妍的伤害是极大的。李在妍母亲因难产而死,李在妍出生时左脚先天畸形,12岁时停止生长,导致走路一瘸一拐。这些都被身为伐木工的父亲认定为树林的诅咒。郑教授来到李在妍学校进行讲座时,在校园路上与李在妍相识,由于步幅相同,令李在妍萌生爱意。之后在研究所他们也有合影,只是最后李在妍才感悟到“他给我露出的笑容其实并不是对着我,知道得太晚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是合影的照片,我们拿在手里看会感受到照片里的人在对我们微笑,但是其实拍照时对着的是相机,并不是彼此,所以只是我们自己主观上的一厢情愿,这句话实在太有哲理了。
受到郑教授的背叛后,原本李在妍选择了逃避。可是因缘际会,树林以另一种方式让郑教授留在了李在妍的身边。面对大自然的这样一份厚礼,李在妍便却之不恭了。之后,郑教授便如同一盘植物一般,被李在妍精心照料着。
其实本片还有一条主线,就是小说家金志勋。一开场,金志勋就遭女友抛弃,又因醉酒时对大作家动粗被文学界封杀。走投无路的他,搬进了李在妍之前的租房里,看到了墙壁里李在妍留下的笔记后,一路找到李在妍的琉璃庭院。他对李在妍的身世和研究非常感兴趣,于是以她为蓝本写了一部“树女”的小说。小说中描写她出生在一棵枯树的树根里,树干是她的骨骼,白色的纤维是她的身体,身体里流淌着绿色的血液。她将耳朵贴在树干上听,就能听到树林里所有的故事。后来她成长为一个女人,离开树林来到了城市,但是绿色的血管令她在夏日里也只能穿着长袖遮掩。她向人们念叨着她知道如何将人变成树的方法,人们只是微笑,没有人理解……
小说家金志勋患有先天脑动脉狭窄,身体神经开始逐渐变硬难以控制。他的状况就像是小说里人逐渐变成树的样子。正因为本片中穿插着小说家的独白,使得李在妍的故事融合了现实与想象,以至结局中,李在妍“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我想,这一段如此科幻的结局,也只是小说家金志勋和我们共同的美好幻想。现实的李在妍,为了逃避警方的追捕,一直躲在树林里,最终的结局恐怕令人惋惜……
《琉璃庭院》影评(三):我们之间
(一)
我在迷雾中前行
只能凭借灵敏的嗅觉寻找
忽然
在黑夜下我也能视物
却发现缪斯变为恶魔
可我如此卑劣
就算这样
也要令她
使我走出迷雾
只是
纯洁容易被玷污
而她始终如一。
(二)
我生来就带着诅咒
随身拖着的
是不能放置于日光下的
至我于绝望的
病体
我多么希望
自己和那颗大树一般
在水和阳光的照料下
健全起来
他们都曾给予我
如同水和阳光的希望
最后
我只有自己携带着希望
向阳而生。
这是一部描述人的“共同价值”的电影,构成整个电影的多条链:教授和在妍,在妍和投资人,落魄作家和抄袭作家,作家和出版人,在妍和落魄作家,作家和读者,导演和电影观众。
玻璃庭院,锁住了纯洁的东西。在妍这个人,象征了一种初心。这种东西是很难有的,就像作家靠偷窥庭院里的创作小说,意外地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最后因为人们的过多关注,作家使得在妍陷入困境。
所以,人们的喜爱也是一种占有与伤害,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往往也导致它的毁灭。
影片里这个社会是这样的:利欲熏心的出版社、抄袭的大作家、功利又劈腿的教授。
教授、作家都被在妍吸引,但最后又利用在妍,为了自己的利益。
非常可笑。
除了电影本身外,电影作为釜山开幕片,还有其政治用意。
搬用短评里的一个评论:
本片作为今年釜山电影节开幕电影及文在寅观看的片子,是大有寓意和深意的:首先,他和女主角是本家都姓文,其次,女主角色名也叫재일(汉字名不同而已);文在寅上次大选以微弱票数输给朴槿惠,是国情院作怪“窃取”他的应得成果,所以上台后当然要“报复”国情院,四名人员革职(和电影里的报复的科学家对应)。
釜山电影节毕竟是韩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