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们的青春不怕疼》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3-26 21:3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们的青春不怕疼》观后感10篇

  《我们的青春不怕疼》是一部由吴东珉执导,史元庭 / 曲桐雨 / 李秉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青春不怕疼》观后感(一):很棒的电影

  1,这部电影,不灌鸡汤没有水货,是一个充满活力扎实的好故事,很不错。2,这部电影关注和反映90后职场情感生活,很适合我们看,很青春励志推荐去看。3,电影反映了我们90后敢想、敢做、敢拼的特点真切反映出年轻人初入职场经历磨难、逐步成长的心路历程。很有教育意义!4,一部好的电影给人的思考,才是电影的价值所在。而这部电影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激励。满满的正能量!5,这是国内第一部反映当代学子初入职场的青春片,可以给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许多启示。点赞!6,是一部昂扬向上充满了正能量的电影,带给观众的是满满的正能量。7,很久没有看过这样让人感动的电影了,90分钟的电影情节紧凑,故事走心,人物质朴,主题鲜明,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中国好电影。8,好片!想不到还是大学生写的剧本,很有代入感!青春的回忆

  《我们的青春不怕疼》观后感(二):青春需要玩味 青春需要体味

  青春是一个充满魁力,充满诱惑时代。好动是青春,好奇是青春,好玩是青春。玩世不恭更是青春,我们的一切切都是青春。当我们在观赏《我们的青春不怕疼》时有没有着这样的体会呢?《我们的青春不怕疼》是由吴东珉执导的青春爱情电影,由史元庭,曲桐雨,李秉润,陈龙,杜安琪等主演倾力打造的青春爱情片。本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些青年步入社会发生的一些囧事情影片讲述了当下青年所面临的社会现象,因此十分具有社会意义。 青春需要玩味,青春对于我们而言是短暂的。之所以说是短暂的是因为在自己青年的时候自己有足够的力量精力享受人生的酸甜苦楚领悟人生真谛。就如同电影里的一样,充满豪情的尚天辞职开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创立了一个公司。雨彤则是去开了一家淘宝店。这些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了十分具有玩味的选择,我们先别管在进行的路上,会碰到什么,玩过了就好,它就变成了美好的回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我想这应该是导演想给我们分享的青春感悟,玩过就好,不要顾及太多,青春就需要大步向前,在玩中成长。 青春需要体味,现在的社会我们是应该往好的地方看,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不好的,欠缺一面。看到不好的不是批判什么,而是认识缺点加以改正。只有在错误中成长,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前进,追求完美。在影片当中,阴谋、算计、背叛和各种疑心充斥在这群青年人中间,在青春成长的过程中被这一道一道的坎所绊倒。但是,拍拍身上的泥土之后,换来的是宝贵成熟。最终,在他们理想的指引下,他们实现了自我,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该片让人体悟很多,但我想最多的还是青春的意义——青春就需要以疼为伴,在疼中成长。 该片没有太多的气馁消沉,充满了正能量,十分就有社会意义与价值。是一部值得观赏的影片。

  《我们的青春不怕疼》观后感(三):值得一看的影片

  和女儿一起去看的这部片子。说实在的,很少去看青春片。因为对于现在的青春片,我的感觉就是片方花大价钱请一个走红的“小鲜肉”吸引无数粉丝,然后在影院里就会随着小鲜肉出场后的“一颦一笑”,听到粉丝们不停用夸张的“啊,啊,好帅呀”来表达自己激动心情(也和女儿看过这样的电影,表示无语),至于故事讲得怎么样,偶像演技怎么样,要表达的是什么,通通不重要。但今天看完这部影片后,对国产青春片又有了不同看法,虽然没有一个明星,没有三角恋,失忆这些青春片常用套路,但整个影片给人的一种坚持执着,永不放弃积极向上正能量。而且画面感很强,可能片中很多地方我们都去过,所以看片的时候很有代入感和亲切感。但还是觉得故事简单了一点,台词过于追求符合90后的特质,稍微显得累赘和做作(特别是表决心的话有点多)如果有更加复杂冲突可能会更好看总的来说,这样一个小成本的电影,能有这样的效果可以看出导演和编剧是下了功夫的,是一部良心之作。

  《我们的青春不怕疼》观后感(四):我们的青春不怕疼

  这部电影,不灌鸡汤没有水货,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扎实的好故事,很不错。2,这部电影关注和反映90后职场、情感生活,很适合我们看,很青春励志,推荐去看。3,电影反映了我们90后敢想、敢做、敢拼的特点,真切反映出年轻人初入职场经历磨难、逐步成长的心路历程。很有教育意义!4,一部好的电影给人的思考,才是电影的价值所在。而这部电影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激励。满满的正能量!5,这是国内第一部反映当代学子初入职场的青春片,可以给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许多启示。点赞!6,是一部昂扬向上充满了正能量的电影,带给观众的是满满的正能量。7,很久没有看过这样让人感动的电影了,90分钟的电影情节紧凑,故事走心,人物质朴,主题鲜明,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中国好电影。8,好片!想不到还是大学生写的剧本,很有代入感!青春的回忆!

  《我们的青春不怕疼》观后感(五):青春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愈发看重青春爱情,因此诸如《致青春》、《同桌的你》等所谓的青春爱情电影横空出世,各大媒体各大影院争相上映,打着青春的名号赚足了我们的金钱。没有哪个导演想过,也没有谁真正的去关心,其实我想说何必拿我们的青春如此的商业化,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于青春类电影的毒害抵抗都不一样。拍摄青春类爱情电影不仅丧失了青春本来的含义,虽然电影用的演员都是俊男靓女满足了我们的眼球,可是好多人泪流满面,并不是因为青春电影正面的积极能量影响,而是因为现实缺少像剧情中那种所谓的真爱。人都是爱幻想的,都爱去追寻找不到、摸不到的东西。思春的女孩都有着自己心目独特的爱情观:我知道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嘱目的情况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云来娶我!女孩都是爱幻想的,幻想着自己的爱人是多么多么的好。可是生活是多舛的,因为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斗争的过程。那些写所谓的浪漫爱情小说、拍摄浪漫爱情电影的都从没真正想过:这是我幻想出的爱情,会不会有什么不利方面,会不会有人当真?青春是多变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青春,何必要把你的青春展现给大家并造成深深的影响?青春应该是珍藏的,埋藏心底一个人去细细品味

  《我们的青春不怕疼》观后感(六):作为本片编剧我有话说

  我是本片编剧范文琼,同时也是一名高校教师。这部片子是我和我的学生们共同组成的创作团队历经一年多的辛苦结果。片子上映后,有几个现象引起我的深思。

  昨天晚上,我看见一个学生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我就想问在哪看,不给我看的机会我也是很忧郁的。

  另外一个学生在下面留言:我也想看,上个月看到宣传片,我就在脑补,正片里可能会出现的那些……画面。

  这个留言告诉我了两个信息:一是这个片子的排片不理想,影院对我们的电影信心不足。二是很多人对青春片的看法,认为只要是青春片,就一定会有某些用省略号代替的画面,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创作时候的争吵。

  创作几乎一直是在争吵中度过的,故事一再被推翻,风格一变再变,从最初想设计成夸张搞笑的青春片最后变成今天的温情正能量青春片,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路,不仅是时间上的,更是心路历程上的。

  我记得最清楚的,在即将开机之前,导演和我们一起开编剧会的时候,要求将一些浮夸的刺激性的画面都删掉,甚至连最后想保留的一个接吻的镜头都要删掉的时候,创作团队的大部分成员反应生气,而当导演要求再将几个拥抱也要去掉的时候,他们反应是激烈的。导演给出的回答永远只有两个字:不美。我尽量和我的团队成员沟通,我问他们:能不能不拥抱,却一样写出我们想表达的那种情感?他们说可以,但问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呢?最终,他们接受了修改意见,但表示会保留意见。

  因为这样反反复复的修改和推翻,片子最终呈现给观众的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心里是忐忑不安的。我们只有一个想法:不要被骂烂片,就OK了。

  电影终于公映了。在首映礼的时候,我们都在悄悄地注视着所有观影人的反应。我们感觉到了两个意外。

  第一个意外:观影中,有不少人哭了。作为一个年轻的创作团队,作为这是我们的第一部院线电影,我们知道故事本身的缺陷矛盾冲突不激烈,故事叙述略显平淡,情节设计上不够曲折,但我们力争将我们想表达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而观众感受到了。首映礼之后,观众的评价是超过了我们的预期的,我松了一口气:不会被骂了。

  第二个意外:一些还没有观影的评论人他们在豆瓣的留言让我意外。有个留言是这样写的:不是烂片我吃屎三斤。一个留言说:无痛人流吗?类似的还有一些。这些留言同样给我透露出两个信息,一个信息是现在的国产青春片陷入了一个怪圈,青春片依然有大把的观众,但是评论家们再不买账。第二个就是我前面说到的:只要谈及青春片必然就有堕胎、激情戏等可能会让我的学生觉得尴尬的画面。

  感谢青书墨语的影评将我们想表达的东西说出来了:在去掉一些被用滥了的狗血的套路之后,青春片要思考的是如何用新的元素制造波折并留住观众。这就是我们一直力争想达到的目的,而现在看来,我们不敢说成功,起码没有失败

  现在再回到当初导演说的“不美”二个字。这个不美,团队成员理解的是画面不美,怎么可能不美呢?我们有著名的《归来》的摄影雷斌老师掌镜,每个镜头她都处理尽善尽美。其实,导演所说的“不美”,我理解是心理上的不美。因为在创作过程中,我听到很多的一个词叫“套路”,学生有时候和我的争论中也会说:大家都用这个套路。这恰恰是现在电影公映后让我深思的另一个问题:不要套路,我们怎么做电影?所以,不要怪观众还没有看电影就给我们的电影贴上烂片的标签,也不要怪观众看到名字就想到无痛人流之类的内容,怪只怪身为创作者们,我们太习惯于用这类套路,使得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这不是观众的错,而是我们的错。

  我感谢导演的坚持,感谢导演在时至今日让我深深悟到:不迎合不媚俗才可能走出一条新路,所以,才有了《青疼》这样一部不煸情不狗血的充满了温情充满了正能量的电影。

  我更要感谢导演的是,由于他的坚持,我的学生们也有了从创作水平到创作认识的飞跃。首映礼当天,有个观众对我说:“片中那个在医院科室门口的拥抱其实都可以不要,两人对视的那一刻,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我的泪已经忍不住了。没有拥抱,会更美,更让人疼。”昨天,创作成员之一对我说:老师,你们当初是对的。他们当初的不理解到此时此刻都化解了。

  排片不理想同样引起了我的另一个反思。当我们在坚持情怀的时候,是不是一定会和市场相对立呢?首映礼后,一位高校的宣传部负责人对我说:这个片子你们应该好好推广一下,对高校学生非常有意义。首映礼的晚上,在回家的途上,我接到学校通知,共青团湖北省委在观看了片子之后,觉得这部电影体现了它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观看这个电影本身是一次很好的励志教育,让我们团队提供相关创作方面的资料,他们将予以推广。这些都给了我一个启示:当你专注于做好电影的时候,观众是会感受到你的诚意的。所以,长期以来,某些小成本的电影习惯用套路去讨好观众,可能使得国人失望,市场谨慎,这不是他们的错,依然是我们的错。

  有学生开玩笑地问我:老师,你可以学当初《百鸟朝凤》那样一跪啊,求排片求票房。我很佩服方励那充满勇气和决心的一跪,我也在他的那一跪中感受到身为一个想好好做电影的电影人的无奈心酸,但是我不能那样做。

  我一直很欣赏《让子弹飞》里面姜文那豪气冲天的话:我要站着,还把钱挣了!

  是的,我们的作品还很稚嫩,但我相信,好电影最终一定会被市场所认可的。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就像电影里所说:“这条注定会割伤你脚底的路会很疼。”但,我们不怕疼。

  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写出好电影,会很自豪地站着让市场、让观众接受我们的电影。

  所以,我不跪!

  《青疼》从制作之初就是希望能够走出一条新路,时至今日,我们知道我们的尝试还有许多有待提高的地方,而我们选在这样一个档期上映,就不会退缩。如导演所说,真正的勇士都是在最激烈的战场上锤炼出来的。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我们的青春不怕疼》观后感(七):我们的青春不怕疼

  1,这部电影,不灌鸡汤没有水货,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扎实的好故事,很不错。2,这部电影关注和反映90后职场、情感生活,很适合我们看,很青春励志,推荐去看。3,电影反映了我们90后敢想、敢做、敢拼的特点,真切反映出年轻人初入职场经历磨难、逐步成长的心路历程。很有教育意义!4,一部好的电影给人的思考,才是电影的价值所在。而这部电影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激励。满满的正能量!5,这是国内第一部反映当代学子初入职场的青春片,可以给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许多启示。点赞!6,是一部昂扬向上充满了正能量的电影,带给观众的是满满的正能量。7,很久没有看过这样让人感动的电影了,90分钟的电影情节紧凑,故事走心,人物质朴,主题鲜明,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中国好电影。8,好片!想不到还是大学生写的剧本,很有代入感!青春的回忆!

  《我们的青春不怕疼》观后感(八):《我们的青春不怕疼》:一次不算失败的突破

  《我们的青春不怕疼》其实算比较特别的一部电影。在摆脱了偶像包袱之后,影片成功把青春片的重点回归到了故事本身。男主耍帅女主卖萌情节狗血强行煽情的桥段好像一去不复返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青春片类型“横空出世”了。

  首先要说的是电影本身的设定和出发点。这是第一个值得肯定的点。影片试图通过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心理变化的探究,来表现一代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在大众视线里的90后一直是存在争议的,“垮掉的一代”这一称呼也早早地从80后头上转移到了90后的头上。面对这样的误解,导演也没有想要争辩或者证明,只是用他的方式再现了真实的90后生活状态。就这一点而言,电影已经成功了一半。

  接着是电影的内容和主题。影片的故事和结构都算不上复杂,甚至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都没有。故事别出心裁地以一个“玩笑”作为主要矛盾,给了观众足够的惊喜。但也正由于影片的冲突都体现在人物和人物关系上,所以“费小白”作为一个反派其实戏份有些缩水了。不过主题还是积极向上的,温情而又励志。既没有陷入回忆的漩涡里,也不会像《夏洛特烦恼》那样即使一片叫好也有人批三观不正。

  然后是技术上的一些亮点。电影在宣传阶段就称是全程在武汉取景。现在看来画面与镜头上还是有许多可看点的。不管是清幽的校园一瞥,还是繁华的建筑街道,抑或是雅致的雨后江滩,都将这个城市不同风格的美展现了出来。镜头的转换和声音的处理看得出来都是花了工夫的,整体的色彩和音响效果都能令人满意。

  唱完了红脸,白脸自然也要唱一唱。影片的几个显著缺陷都是对故事和电影艺术的把控上。

  我个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台词问题。影片一味想要表现或者说是迎合90的语言风格,对台词的打磨下了工夫,却又因台词的问题丢了分。情节和人物内心冲突大量依靠语言表现,使得观影感受不那么舒适。部分台词的风格又因为矫情或书面化严重反而显得不伦不类。

  台词之外就是故事本身存在的问题。故事营造的转折和冲突都多少有那么一些刻意的痕迹。而一场闹剧似的狂欢对见惯了商业大片的观众也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因为剧本的问题,也就导致了整部电影节奏的问题。太紧或太松的问题不时出现,也就不太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很多看完了的人反映,影片的可看性其实不低,但是前30分钟拖沓又平淡的叙事节奏严重影响了观影体验。

  此外,影片涉及到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没有了打胎、出国和车祸之后的青春片,还有多少东西能看?我们知道,青春片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对于美好青春的怀念和对那种纯纯的校园爱情的赞美。被誉为最纯洁爱情片的《山楂树之恋》也要用生死的隔绝来渲染伟大的爱情。所以没有波折的爱情故事不是不能拍,只是不好看。打胎、出国和车祸这些元素最开始也没有这般遭人诟病,只是被用滥了之后才变得狗血。

  所以青春片的突破点在于,怎样用新的元素制造波折并且留住观众。豆瓣的短评上我们看到了,很多根本没有看过的电影的人,光凭一个名字就开始无限遐想。但是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些观众,而是拍出了那么多烂片的导演和编剧们。是他们长久以来不懈的努力才导致了青春片今天这样尴尬的局面。不知道是行业的不幸,还是观众的不幸。

  总的来说,这部打着“国内首部表现90后初入职场的青春片”还算是一部良心作品。对于吃惯了商业大餐的观众来说,尝尝这道开胃小菜也未尝不可。电影的诚意我们看到了,只是还欠缺一些经验和努力。

  《我们的青春不怕疼》观后感(九):无病呻吟的青春小烂片

  片名已经很装,显然是瞄着《谁的青春不迷茫》去的,傍大款嘛,小烂片惯用的伎俩。青春不怕疼,是早已经久经沙场情场浪女了吧?

  剧情无聊兼弱智,台词恶心加乏味注水(那个装啊,是人说的话吗?),这剧本看着像是大学未毕业的学生写的,但F4这样的老梗,又不是90后所能熟悉的,所以只能说编剧是闭门造车的新手,也许是跨界的80后,反正但凡写过几个剧本的人都不会写出这么幼稚的东东。PS:哈,原来是武汉理工一位女副教授写的,我就说嘛,满嘴的校园味道象牙塔里不吃人间烟火,基本可以肯定就是处女作!

  总体看来这就是个学生作业,我猜原本武汉理工想拍个微电影宣传自己,结果被导演忽悠直接拍成了大电影。这是给武汉理工招黑呢,这样的垃圾片自己学校的学生看了也无地自容吧?

  又PS :这是无意中看到的相关新闻:这部电影剧本由武昌理工学院影视创作基地创作,该校汉语言文学系主任范文琼副教授担任编剧。为更贴合90后的风格,该校从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家班选拔了10名90后大学生参与剧本创作,将他们的心理状态、语言、故事融入作品,以期唤起90后的共鸣。“剧本创作历时近一年,我们常熬夜到凌晨三四点。”参与创作并任编剧的大四学生王婷说,“剧本经过多次推翻重写,最后拍摄时剧本还会临时进行修改。”

  哈哈,哈! 我看片时的推断再一次被证实了,没毕业的学生写的剧本!

  《我们的青春不怕疼》观后感(十):你们这样真的好吗?不怕青春遭雷劈?

  作为一个在上班的人来说很少有时间来看个电影或者写这么长的评论。本身这个电影能被称之为电影就已经很不简单了,难道这个社会已经可以到随便一个小视频就可以称之为电影?

  本人也是艺术工作者,深知道艺术工作考虑的方面要比普通工作多的多,不论设计还是电影。可以说电影也是视觉宏观感受的一种顶尖表达方式,一个充满良心的电影每一帧应该都充满着美感充满着方向,这是最起码的表达也是对电影最崇高的敬意。但是这部暂称之为电影的电影有一丝一毫的匠心吗?有把这个作品当成了你的孩子了没有?大学生出品没有错是值得鼓励,但是你恶意刷单发动学校力量怎么说?

  你的青春怕不怕疼?你们制作了一个电影确实值得敬佩,但是呢?你们是怎么做的?恶意在豆瓣刷单?3.2的片,影院都不上映的片在这找人打五星?国内大导刷单但是当真正上映后还不是吸取网友意见并激励自己往前走。其实一个电影不一定打着口号说是大学生是原创是纪念自己的青春。当年的一部疯狂石头宁浩开山之作,画了多少钱?是一颗匠心维持着他们前进。还有要求学生恶意刷单的学校领导希望你们不要用你们的资本思想来玷污这一块。你们还是老师?有点羞耻感?

  作为一个毕业工作的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在工作之余站出来。希望主创人员坚持自己的本心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不要被学校拘束住,让真正的网民来正确评论你的这个作品。

  一个加班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们的青春不怕疼》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