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旅社》是一部由景甜 Tian Jing / 王源 / 李小璐执导,真人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锅乱炖”的人物,也许让许多一开始接触《青春旅社》的观众有些无所适从。
首先,节目的年龄跨度很大,常驻嘉宾中,年龄最大的李静和戴军生于1970年,年龄最小的王源生于2000年,足足隔着好几条代沟,但是这种错落有致,反而让观众可以看遍不同年龄的人聚拢在一起的交互反应。有观众就说,“70后意味着有人生阅历和经验;80后意味着有敢拼敢闯的精神;90后意味着有做梦追梦的权利;00后意味着有奋发向上的激情。”
然后,他们之中除了来自演艺圈的歌手、演员、主持,还有来自模特圈、体育圈的人气面孔,更有不同领域的创业人士,这其中包括搞IT的、做美食的、玩时尚的。在节目组看来,演艺圈的生活看似光鲜夺目,但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事实上明星属于价值观相对单一的人群,这种星素结合、职业混搭的状态,加上随时到访的各色客人,因为丰富打开了一扇新鲜又有趣的“人际万花筒”。
截至目前,最让笔者动容的就是李静和戴军的16年友谊。自嘲“当年唱了《阿莲》,96年就红了,97年就过气了”的戴军向大家分享道:“到了2000年实在混不下去了,我把家里装修成演播室了,客厅是玻璃地板,地板下面都是灯。后来隔了很多年我反思了一下,是我自己没有舞台了,然后就自己做一个,心里暗示自己还有舞台。这一年我就认识了李静,我们一起做了《超级访问》,人家说咸鱼翻过来还是咸鱼,我翻过来就变鲜鱼了你知道吗?后来我们一搭档就是16年。我是2013年退出演艺圈,每个月有十天在国外自驾游,到处跑,李静就跟我说,你这个男人胸无大志,她就给我介绍了一个创业投资人来做我的导师,所以这两年我一直在做天使投资,是她改变了我的生活。”
有道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听得这席话,估计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都会像现场的其他嘉宾一样,无比感慨人生挚友的神奇和伟大。当李静问王源:“我的女儿只比你小4岁,不喜欢跟大人在一起,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一半都是大人,对于这个你怎么看?”王源的回答让人颇为有些心疼:“我觉得挺好的,因为我现在基本也交不到什么同龄的朋友。”元气满满的王源从一开始就展示了融入集体的满格活力,还在聚餐中与著名音乐制作人赵英俊达成了“我帮你打扫,你教我写歌”的协议——足以看出,对于挚友的渴望和热情,是不分年龄大小、不分成长际遇的。
真实的同居状态,悠然的生活气息,与第二个家族相遇,重新诠释“家人”的意义。《青春旅社》里的尴尬正在消融、友谊正在生长,一本关于青春色彩的修炼手册,正在精彩谱写。
青春旅社一档慢综艺,分为两个旅社由嘉宾去经营。其中A栋旅社擅长音乐就是所谓的精神食粮,而B栋旅社就擅长厨艺所谓的物质食粮,两栋旅社的嘉宾都能互相照顾彼此的短处和谐相处,这是一个看点。王源正直青春展现了他阳光积极搞笑的一面,如何巧妙而不失尴尬的抢客?如何把实力歌手说成假唱歌手,敢于坦诚面对以前的自己,令人佩服。现场还把一首令人内心拒绝的老歌《两只蝴蝶》唱得如此让人陶醉,这个也是绝了!戴军老师跟秋老师他们的厨艺爆棚,这档节目是晚上10点播的,所以建议还是备好一些零食,不然会被生生的折磨死。后期剪辑都非常不错,萨摩兔真的是太可爱了,跟王源太搭了,都想抱走,感觉这个团队是非常用心想把青春热血,温馨有爱的东西都呈现出来,期待每周六的青春旅社。
《青春旅社》影评(三):第3期我看到了东方的用心
先说个题外话:黄雅莉姐姐真的看得我想去丽江拜师学厨学画!
这一期尽管还有尬点
但我看到了进步
小源儿哥开始在厨界崭露头角(笑)少年一直在成长学习音乐学习生活
嘎嘎嘉尔的到来又填了许多乐趣
大家都开始相互熟悉 相爱相杀
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年龄 然后入选的客人们也是三五成群因兴趣结实聚在一起的人 旗袍阿姨们和不老爱情公益小队
两栋已经两次夜晚party 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显欢乐
东方的制作团队是有诚意的 尽管避免不了会有借鉴roommate和孝利家民宿的特点 但两栋民宿除了“慢旅行”“美食”还有经营之道和成长之道 有自己的特色 所谓美人之美 各美其美
合作与竞争 还有人际相处 还有最让观众放松的轻松的笑点 不去刷热度 只是做好一个中国慢综艺的尝试 东方卫视青春旅社的团队在用心~
《青春旅社》影评(四):开局的无所适从让你觉得尴尬癌犯了?那就对了!
实话实说,从先导片到第一期,“11双筷子的相遇”从一开始密布了各种“尬点”。有观众罗列了多处:比如,当赵英俊、李小璐、王源几人在房间的时候,花字甚至都给出了“最怕空气突然安静”的提示,几个人面面相觑;再比如当李静、戴军很热情地和李小璐打完了招呼,这时候程晓玥的到来又很尴尬,因为明显李静和程晓玥并不熟悉,于是在“嗨”了之后剩下的就是“拜拜”;自我介绍环节,就像是中小学开学第一课老师都让学生one by one自我介绍一样,我叫什么名字,我来自哪里,爱好是什么,擅长什么……
但在笔者看来,节目原汁原味呈现了一群陌生人突然聚到一起时的真实反应。入驻旅社,各自进入房间一番四面看看坐定之后,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大同小异:要不要出门social一下?先选择和谁social?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开场白和亲和度?作为一档不设计、无干涉、零剧本的综艺,《青春旅社》就是要用镜头记录下这些最为原生态的细节,让观众跟随镜头一起,去洞察人物和人物之间逐渐燃烧起来的火花。
紧接着,节目组告知整季大规则:两家旅社的老板走了,经营权全部交到了他们手上,大家必须打理好旅社的吃穿住行,接待随时都会降临的客人,而所有的开销都来自客人的房费。这种大规则无疑给整档节目开启了“关系驱动装置”:
第一,每个人要和所在旅社的伙伴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打理好旅社的大小事宜;
第二,两家旅社之间要协调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保证自己的经营顺风顺水,又不能搞恶性竞争伤了“同行”和气;
第三,不时空降的客人有明星,有素人,大家需求不同,习惯不同,爱好不同,性格不同,结伴而来的关系类型也是各有差异,这种半开放式的人际关系迫使他们必须融入其中,做好服务,让每位客人尽兴而来满意而归。
“破冰”作为培训当中的一项专业技术,讲究的就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最开始少量的语言、动作和简单的规则,然后伴随彼此之间的日益了解和逐步亲近,才开始加大难度。《青春旅社》无形中正是在遵循这种人际关系进度条。起码从第一期节目来看,陌生感正在逐步打破,无论是两家旅社之间组队拉客、一起下厨、外出买菜,包括和客人之间玩音乐、聊骑行,乃至后来串门A栋到B栋买成品熟食,以及B栋主动分享施加“援手”,就像现实社会的主动分层一样,按照各自的性格和所长,每个人物都在既完成自我身份设定,又融入集体的氛围和步调。
这几年,国内热门综艺被引进或者抄袭风刮得晕头转向。很多人似乎心理上开始认为,中国本土综艺没希望了。从节目框架,到剧本,从嘉宾设置到后期制作,几乎是照搬不误。好一点的,买了版权,请的原班制作班底,因此即使成片看来是挺有意思观众还是会发现有些不接地气。原著党甚至会反感。而那些或抄名字,或从头抄到尾的,根本就不用评判。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自己难道就做不出好的综艺吗?我们自己是缺创意?缺有趣的明星?缺好的编剧?还是缺好的后期制作?看了青春旅社后发现,其实我们都不缺。
这档以慢生活为核心的青旅题材综艺,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十一位不同年龄,性别,个性的嘉宾齐聚一堂,开起了旅馆。说实话,刚开始我并不看好这个综艺。感觉和中餐厅很类似,无非是明星个人秀。而且做菜好歹观众能学一些,开旅馆能干嘛,肯定会无聊。前两周的先导片出来了,确实有点尴尬。嘉宾之间有些根本就不认识,聊天都很生硬。当时唯一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居然请了王自如,电子产品爱好者想必都知道他吧,这让我起了几分兴趣。
昨天出了第一期,真的太让我意外了。。。意外的好看。整体感觉就是很舒服,节奏恰到好处,氛围轻松,相处和谐,又不时有些欢乐的事发生。A栋都是年轻人,相处比较轻松自然。音乐为主题,也让旅途多了些诗情画意。B栋核心是美食,这个定位可以说是相当精准了。而且意外被戴军老师圈粉,哈哈。李静戴军搭档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餐厅的赵薇黄晓明老伙计组合。这也照顾了80后观众。总体来说很不错。
这里有亮点要单独肯定一下。首先是后期。青旅后期可以说是非常用心了。单独设计了动画,最有意思的就是王源的那只萨摩兔。(听说是中餐厅的后期,难怪不得画风一致,哈哈)。如果这个综艺火了,后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另外就是刚刚提到的王源了。说实话,以前对这种小年轻无感,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粉丝整天追星,喜欢,明明就是小孩子。上次知道他还是因为看到他去了联合国演讲,当时觉得还不错。看了这个节目,真的喜欢上这个孩子了(算不算打脸,哈哈)。百度了一下,才17岁不到。在那么多前辈面前,言谈举止自然得体。然后机智幽默张口就来。情商简直了。唱歌也很好听。(就是太瘦了,节目里说才一百斤不到,男明星也需要这么保持身材嘛?看节目里他挺能吃的啊?哈哈)
总体说来,虽然现在勉强算出了两期,但是还是让我看到了中国原创综艺的希望。我们啥都不缺,缺的就是耐心和认真。只要耐心认真去做,我们也可以做出精良的原创综艺的。加油吧,以后会持续关注的。
《青春旅社》影评(六):《青春旅社》分享给我们的心得:打破精装人设,才能收获真诚的友情
文|珞思(珞思影视研究组)
如今大家动辄说“人设”。一个绝佳的人设,可以让人物找到精准的、讨巧的形象定位,进而带来热议、吸引和追随。仿佛离了“人设”,综艺就只有苍白无力的面孔。与之相对的却是,从娱乐圈到普罗大众的交际圈——努力塑造的人设,往往成了造作、虚伪的代名词。
且不说这一年来有多少明星人设崩塌的惨痛案例,就瞅瞅大家各自的朋友圈里,“精装人设”可谓比比皆是——至于那是打肿脸充胖子的门面,还是自我疗伤的盔甲,抑或就单纯是没心没肺顺手分享的日常……各种滋味,冷暖自知。
现代交际之痛,在于随时可以认识一个陌生人,能交上心的却没有几个。无数个孤独的夜里,我们一遍遍刷着冰冷的朋友圈,在这样一个奇怪的小社群里,表达,揣测,曲解,而后沉默。每个人都想被接纳和了解,可惜“走心”的机会太少,还往往把自己装成了不是本来的样子。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告知:朋友就是用真心换真心,它必然讨厌虚伪和刻意。追看东方卫视周六晚间热播综艺《青春旅社》的过程中,相信观众或多或少都从中品尝了久违的醇香:一群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共同展开一段真实的民宿经营,交互技能,分享感受,带来一场关于友谊、人生和成长的收获。第四期“青春的故事”,更是被慢炖出层次丰富的口感。
明星人设的“全线崩塌”
同比绝大多数综艺,《青春旅社》的第一眼印象就是:人物多、场景多、事情多。直击网络时代的交友痛点,节目希望让一群年轻人走到线下,打破独居状态,一起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留下一段有血有肉的青春记忆。
每期都有新的嘉宾到来,打开新鲜和惊喜所以,11位星素结合、特点多元的固定嘉宾,加上不时来访的各色客人,《青春旅社》铺陈了一个极大丰富而开放的交友场景。节目架构起一个令人向往的、现实之中难以实现的群居生活模式,它不是一场隔靴搔痒的“成人版过家家”,而是极力促使一群在忙碌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里几乎喘不过气的人们,放下手机,抛开一切的束缚和烦忧,脚踏实地在生活中相处,拿着一颗真心去赢取更多的真心。
人和人之间纯粹的、真实的互动,是《青春旅社》极尽珍视的地方,也是牵引观众卷入共鸣的所在。
在节目组看来,明星们的生活看似光鲜夺目,却因为快节奏和高强度,属于价值观单一、生活圈狭小的人群。这其实深度关联了一大群看似生活丰富的都市打拼族类,当365天x24小时里忙到只剩下电脑和手机为伴,亲情和爱情都无暇顾及——至于认真经营友情,那就更显奢侈了。
于是《青春旅社》在节目的一开篇就犀利发问:你有多久没有认识新的有血有肉的朋友了?
程晓玥与狄倩伊秘密准备蛋糕从已经播出的四期节目来看,“明星人设的崩塌”相当直观。知乎网友唐了了点评:“没想到,这些平时漂亮帅气的男神女神们,远离闪光灯后竟然是这样的!王源疯狂吃饭,立志吃垮节目组;景甜蹲在地上吃西瓜;赵英俊惨被自己唱的歌折磨,大喊,神经病啊!当赵英俊知道旅社老板跑路后,叼着牙签拿着刀激动地说话的时候,简直笑疯了……你们的偶像包袱呢?”
一开始顶着既有公众印象出场的人物,靠的不是偶像光环而是“原生态”圈粉。观众透过《青春旅社》发现:
看起来吊儿郎当的赵英俊,其实较真又靠谱,自尊心也蛮强; 偶像范儿的王源、景甜亲切又可爱,大展吃货属性,不惧素颜示人,干活从不含糊,就是邻家的少男少女; 国际超模何穗完全不高冷,和程晓玥就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闺蜜日常; 知性的李静原来不是善于持家的贤妻良母,倒是高大威猛的好友戴军一头扎进厨房,变着花样端上秒杀五星级酒店的“戴式菜肴”; 就连飞行嘉宾王嘉尔,来到这里也不需要靠“呆萌人设”示人,数次畅怀聊天中,观众分明看到的是一个有梦想、啃吃苦、善解人意的知心男孩……李小璐何穗程晓玥一起合影进入生活,才能感受生活;卸下人设,才能真实融入。观众也能从他们每个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代入情感的共鸣。清新自然的画风,让青春的生活芬芳扑面而来。
真正的朋友,就是“自然不矫情”
认识一个好的朋友,就是走进彼此的生命,然后共同聆听、收获、成长的过程。
近日,戴军特别发布微博,记录了他在《青春旅社》的感悟,并写道:“《青春旅社》记录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好时光,也带给了我,许多不同寻常的友谊。”
尽管《青春旅社》讲的是“新朋相遇”,在笔者看来,戴军和李静这对携手走过17载春秋的老友,在互怼之间为节目奠定了温暖厚重的基调——好朋友可以从落魄惨淡中一路走来,历经风雨和坎坷,分享成功与丰盛,纵然岁月匆匆,也初心不改,相知相守。他们二人立起了《青春旅社》的向往体质,就像王源说的,这是一档可以拍很久的节目,结束的那天可能会哭。可是没关系呀,友情可以从这里开始,手牵着手永远走下去。
第四期节目,戴军和李静同忆友情岁月,让一众人听得羡慕不已。创业初期,李静开着花三万块钱买来的“小破车”,一不小心连方向盘都能拔下来的那种,二人一路行驶到了北五环的农田里,也曾在长安街上因为车子熄火,戴军为李静推车又追车,更在繁华的西单地铁口,围观路人是否能认出已经在节目中露面多时的他们。小小的失望之余,他们为彼此打气:“总有一天,从地铁里出来的每一个人,都认识我们”。
李静将这种友谊定义为“自然不矫情”,虽表示从来没有为对方哭过,却也从不吝啬适时的夸赞之辞:“辛苦了,爱你哟!”
李静与戴军一起做饭戴军发表友情自白:“认识静姐的十七年,同甘苦,共患难,我跟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她可能会超过她的家人,我可能会超过我的家人。”沉浸在记忆里的李静却说,“公司比以前大了,车也比以前好了,就是没有以前快乐。”
那些看似一无所有的青春,其实是生命无法复制的富足,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段情,都弥足珍贵。
带着这重感动去看《青春旅社》四期以来累积的点滴,观众会发现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正在不断升温,打开坚硬的外壳,坦然以对的柔软面,正一点一点释放出来——就像雨天里的露天篝火夜话,纵然空气有点微凉,篝火的劈啪声却拨动众人的心绪,温暖肆意流淌。
促膝长谈间,他们俨然成了认识许久的老友,无话不说,心灵相通。王嘉尔一语点破,“我觉得真心跟人家交朋友,就要先对人家放开你的心,我先把我的双手放开,抱我不抱我,是你的事。如果你不给人家真心的话,他永远都不会理你。”
众人细听王嘉尔讲自己故事青春同行的路上,大家都是满怀激情的逐梦者,所有人都庆幸因为《青春旅社》结识了一群简单、自由、可爱的朋友。日子不长,但是友情渐浓:程晓玥为何穗化妆、李小璐和景甜共吃一碗面、郭劲岐为王嘉尔纠正读音、赵英俊教王源学习音乐……这些平实而感人的画面越来越多,也让观众更加期待起李静和戴军式友谊的诞生!
结交一个朋友,不需要你多完美无缺,一颗真心,些许包容和耐心,足矣。这也正是《青春旅社》告诉我们的事——一起成长的岁月,就算傻傻的,也最是闪亮。
责编|话无缺 排版|厂长 图编|一惊
《青春旅社》影评(七):没想到赵英俊居然是个妖孽型僚机
关于赵英俊,我的印象很早,很多年前徐峥主演的夜店里,有这么一个不知所谓的爆炸头二愣子。
说他楞,是真楞,压根儿就是一素人,还是脑子缺根儿弦儿的素人,在电影里上窜下蹦,像一只低劣的猴子,但这个哥们儿的名字起得真好,就像星爷的如花一样,一眼就记住了。
再后来,在一些电影的片尾看到,音乐-赵英俊,这才释然了一些,毕竟人家是客串。
再后来,就是那首烂大街的神曲了。
这回见着,有点犯恶心,怎么综艺也轧一脚,整个一娱乐串子嘛。但没想到,这么几集看下来,英俊哥的双商居然双高,对比起那二位主持人,英俊哥的收拢能力是不着痕迹、是家常豆腐的,跟什么样的人,玩笑的分寸把握的很好,跟黄雅莉的爷们儿相处,跟周冬雨的佯怒型关爱,最有趣的是对何穗的各种撩,几乎可以作为宅男们的教科书级示范:
时刻的关注
甘于粉丝的身份
永远的甜言蜜语
越是人多越勇于表白
对于爱慕,女人永远是不会嫌多的,更何况是何穗这种傻白甜。
赵英俊已年逾不惑,这样的男人,对女人的理解自然是十分深刻的。半真半假的撩拨一个单纯小女生,就算是没有结果,当然没有结果,然而,使对方有一点心跳,有一点愉悦,有一点得意,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情。
《青春旅社》影评(八):星素结合、数十人同框,探索青年人相处的社会实验
“希望让一群年轻人在一起,打破独居状态,一起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节目组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概括节目的初衷,这也就成为了节目制作的根本和出发点所在。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初衷,让节目变成了真正的星素节目的样本,节目的11位固定嘉宾中,既有明星也有素人,既有演艺人士,也有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其中王自如是网络科技产品测评人,程晓玥是微博时尚博主、郭劲岐则是跳高运动员。而大量带着不同背景和故事的素人客人们,也同样会成为节目中的重要人物线索所在。
一群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正是节目试图去解决的。节目营造出一个群居生活的场景,上演一出关于友谊、人生和成长的故事。
在当今社会,看似拥挤繁华的都市,其实每个人的内心却会越发单调和孤独,人们日常交往的介质也变得只有手机和微信这么单一,实际上很难有机会真正沟通和了解彼此。
如此说来,《青年旅社》无异于一场社会实验,在节目行进的过程中,对人际关系和人们的相处模式进行探索,创造一个场域,让这些年轻人放下手机,真正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创造一种在时下越来越难以实现的群居式的生活模式和交流场景,观察和呈现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互动和火花。这也正是节目去吸引更多观众的动力之一。
《青春旅社》影评(九):用一场打破独居状态的社会实验脱颖而出
有多少人正在忙碌打拼又独自生活?白天的喧嚣和夜晚的孤独,社交网络的呼朋唤友和线下日常的单调无聊,内心的渴望和行动的踌躇,全部形成对比鲜明的反差,糅合为相当一部分都市人群生存现状的两个极端。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8000万人独居,其中20岁到39岁的独居青年数量已经达到5200万,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许多人缓解孤独的方式,不过是长时间在手机和电脑之间无缝切换,沉浸在看似热闹的社交网络之中。尤其在一二线城市,这一情况更为集中及显著。
用“青年旅社”的形式,将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大家分享心情,共叙梦想,促膝长谈,体验群居生活,发掘知心好友。节目组简而概之制作初衷:“希望让一群年轻人在一起,打破独居状态,一起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说《向往的生活》是老友重逢,《青春旅社》就是新朋相遇。节目让来自各行各业的旅客在同一家旅社相遇,用另一种方式体验群居生活,大家敞开心扉,分享各自的人生故事,在这场短暂的旅程里遇见美好而新鲜的生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有故事的人打开一片心灵的栖息地。
《青春旅社》影评(十):那是一家你也期待的青春旅社
初听这个综艺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看多了跑男和极限挑战,再看这种慢综艺,会觉得很不习惯,加上节目本上素星结合,流量担当不多,导致一开始并没有报什么期待去看。先导片和第一集我都看了,先导片确实不尽人意,剪辑有点混乱,由于人数较多,相处确实有点尴尬。(狼人杀真的黑洞)但是第一集还是很不错的,节奏还算快,后期真的很用心了,每个嘉宾的每个点都能让观众充分get到,真的要给后期点一个大大的赞!(王源后面总跟着的那只兔子真的很萌)
AB两栋客栈的风格非常明显,在拉拢客人的时候,双方也各展优势,点名好感景甜和王源,一直忙来忙去,跑个不停,感觉真的很用心在做节目了。景甜吃西红柿的镜头真的印象蛮深刻,王源揽客小能手,做事很大方,很热情,也很有梗。超模何穗给人感觉比较腼腆,和运动员大岐确实有一点CP感。李静和戴军不说了,老搭档,各种交流非常自然。赵英俊老师也是辛苦了,A栋的伙食全靠他一个人撑起来的(笑)。李小璐还是有点放不开,伊万老师的镜头也很少。人数这么多,其实会有一部分人可能镜头较少,所以应该加强各个人之间的互动,真正的让节奏暖起来。
其实蛮期待预告里出现的何穗教客人走模特步的画面,在我想象中,一家好的青春旅社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唱两只蝴蝶,一起练习模特步,真正的让客栈和客人融合起来。
很棒的一个综艺,很适合放松的时候看,舒适的同事也很有笑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