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未知》是一部由李明世执导,姜栋元 / 孔晓振 / 李沇熹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悬疑 / 爱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未知》观后感(一):如迷雾般梦幻——《M》
有一种电影是用一环又一环精彩紧张的情节拖动你的思绪,有一种电影是用一种震撼给你反思的力量,有一种电影是用唯美的视觉效果迷幻你的眼球。《M》就属于这种电影。在神秘如梦幻般的意境中拉开了电影的序幕……
Mystery&Mystic
Mystery,Mystic,神秘,贯穿整部电影的一个元素,应该说是电影《M》的导演最想表达的。年轻的小说家明宇有幸福的生活,不但才华出众,还有爱他而且美丽富有的未婚妻。拥有这样完美的人生可以说没人能再奢求什么了。不过,正当明宇执笔最新的小说作品时,诡异的事情接连发生。不仅写作时诸多不顺,灵感消失,而且频繁的失眠也使得韩民宇的神经变得越来越脆弱。此时,明宇朦胧地感觉到在自己身边的某个角落里似乎总有一个人的眼睛在注视着他。那双神秘的眼睛到底是什么,真的有那双眼睛存在吗?还是浅意识里虚构出来的?明宇感觉自己的人生进入一个无底的黑洞,怎么也走不出来。自己到底生活在小说中还是现实中?
文艺作品好像一向喜欢把产生幻觉的主角套上作家的身份,电影《M》也不例外。可能作家的内心都积郁了太多真实与虚构的思想,然而自己是谁恐怕都不清楚。与其说小说中的人物赋予了作者自己的性格还不如说那些真真假假的人物已经沁透到了自己的内心,自己已经被这些真真假假的人物影响着。恐怕也只有作家才能把本来简单的世界神秘化。觉得整部电影的神秘的氛围只是明宇一个人的神秘,是他给这个世界涂上了这层色彩,所以他沉了下去,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Memory&dreaM
Memory,dreaM,记忆与梦境,依然还是M。明宇的精神恍惚,仿佛置身于在梦境中一般,在梦里,他遇见了他自己在潜意识里勾勒出的那双神秘的眼睛,她是那样一个美好的女孩,她穿着一身紫色的衣裙,带着一脸难以掩饰的纯真。她到底是谁?怎么明明感觉那么熟悉却又想不起来。这到底是梦还是现实?如果是梦怎么觉得她那么近?怎么她的笑,她的眼神都那么熟悉?如果是现实怎么他却觉得自己触不到她?
女孩的名字叫美美,多么美好的名字,明宇挖开自己早已深埋在心中的记忆找到了她——美美。那个曾坐在自己单车后座与自己一同等待落日的女孩、那个曾头靠自己肩膀一起看电影的女孩、那个曾在教室窗外偷看自己弹吉他的女孩、那个与自己一同哼唱小曲的女孩……那段初恋,那段明宇不愿再回首的记忆终于又被唤醒。但美美,她如今在哪里?她真的在吗?
MinYu&MiMi
MinYu(明宇),MiMi(美美),两个人名字依然还是M。伴随两人美好的回忆“像烟一样流出来”。明宇第一次看到美美就被那双充满神秘而又纯粹的眼睛吸引了,两人从此坠入爱河。两人那段初恋的时光也是整部电影最温馨的部分,没有神秘的诡异,没有现实的压力,只有两人纯粹的爱情。那时两人的笑都是没有任何负担的笑。但那初恋的美好只是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美美再也回不来,在那个雨夜明宇永远都等不来她。是她太美好了吧,所以上天要带走她。美美只能永远留在明宇内心最深的地方……
每个人心中都有初恋的美好回忆,或许美美只是明宇在思维中虚构出来的,或许美美根本就不存在,那段初恋只是明宇对纯粹爱情,对单纯生活的向往。生活在繁华令人窒息大都市,但明宇的内心依然是孤独的,他虚构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希望能充实自己空虚的内心,但仍摆不脱内心的寂寞。他的生活状态,一方面是看似风光,另一方面是止步不前的荒芜内心与无边放纵。面对喧嚣热闹的各种生活内容,他却格格不入,每个人都有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都会问自己生活的目的、努力的意义、什么是自己的价值、什么是爱情的真谛,不是每一次都会有理想的解释,所以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失落,感到孤独,没有人理解,感到寂寞,无人倾诉甚至不想倾诉。《M》赋予明宇作家的身份也与他这样的感受遥相呼应,作家都是喜欢思考的人类,然而喜欢思考的人是痛苦的,当一切已经习惯,当一切已经程式化,当一切已经变的世俗,当意识到一切都是虚幻的,自身肯定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在心里积压太久就想自我释放。所以明宇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勾勒出了美美,她美丽、善良、纯真,她的身上没有任何不好的因素,除了美好还是美好。和美美一起明宇没有内心的压力,没有寂寞孤独,没有任何顾虑,他只需要尽情享受这样的幸福……这是他自己赋予自己的幸福,也是他在清楚地面对孤独又不知如何与之对抗时不可逾越的无奈。。。。。。。
形式美学应该是李明世导演的专长了,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导演把这种美学发挥到了极至,现实与梦境,过去与现在,失去与记忆在导演的镜头下美轮美换地转换,影片始终以紫色为主要色彩基调,与女主角那身紫色的衣裙相互映衬。初恋的蒙胧像始终笼罩在一层迷雾下,如此梦幻。影片画面的美感是无可挑剔,不过整个故事感觉很零乱,像断线的佛珠散落在那里,使故事没有整体感。看来李明世应该改变一下拍片的方式了,看他的电影不像在看电影到像是在看一组连续的艺术照。
当然除了电影的美感,男女主角也是吸引我的重要因素。姜东元的眼中总是夹杂了一丝忧郁,一丝悲伤,一丝孩子气的纯真,一丝玩世不恭,还有一丝狡猾。从《狼的诱惑》中有点孩子气爱着自己亲姐姐的英奇,到《我们的幸福时光》中因为迫于生计杀死三个人的死刑犯,到《那家伙的身音》中阴险又狠毒的绑匪,再到如今孤独寂寞的小说家,看东元的每一次演绎都很完美,其实我从来没认为过东元特别帅,但觉得他身上总是夹杂了多种复杂的气质,让人摸不透,这种神秘感使我对他着迷。李明世导演应该是欣赏他吧,不然不会反复让他出演自己的电影,可能东元身上这种多元的气质是李导的电影想要表达的吧。女主角李妍熙很漂亮,有这种感觉应该是看久了后的感觉吧!因为觉得她很有味,就像暖茶,越品越有味~~最后说说始终贯穿电影的主题曲《迷雾》,如同电影风格般梦幻,宝儿的声线很低沉,增添了音乐的神秘感。明宇和美美一起弹唱这首歌是整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幕。
姜东元+M,看过那张海报,画面中的他神情凝重,带着一副黑色的粗框眼镜,说不出来的味道。
看完之后在想为什么叫M?有很多种理解。
女主角的名字叫MiMi(美美),韩文的发音在这个词上跟中文很像。美美是个纯纯的女生,她青春美丽。十七八岁的少女情窦初开,她暗恋着教室里那个抱着吉他的男生,隔着玻璃静静地看着他,想象着。。。。。。
美美给民宇起的名字:Mr. M,他是她的莫扎特,女孩崇拜着的他,就是她心中的那一个他。
民宇家中很多面的Mirror(镜子)。作家布置他的新家,安了很多面的镜子,还有透明的玻璃。晚上不开灯站在镜子面前看到最赤裸裸的自己。镜子照见过去和现在。作家就在这纠结着的时空中无限地痛苦着。
梦境(Meng)中文,是我自己的解释。民宇会做很多的噩梦,梦里有人跟他说能帮他找回失去的东西,可是他自己都无法知道究竟失去了什么。他已经把最痛的伤深深地埋起来。梦与现实交替。神经质似的总觉得某个人总跟着自己,一转头却看不到,转瞬即逝,就是这种感觉。明明能感觉到却看不见。这种痛苦折磨着作家。其实是美美的灵魂跟着他,守护着他,这个女生一直无法忘记民宇,甚至直至她死去。看着美美那张忧伤的脸,站在民宇的身后无限期待的目光,既希望爱人能感受到他,又怕被他发现。只有梦能把人们真实地带到过去,让我们弥补那些过错。
相遇在那个经过无数个弯弯绕的小巷子中,当忽闪的红色的印着法国侠盗Lupin头像的灯箱亮起,推开那个形状是一只手的门把,走下那腾空的螺旋电梯,民宇就这样再次与美美相遇。互诉衷情,还有他的内疚。
梦始终是梦,逝去的终究回不来。我们寻找的是我们失去的,那些深深埋藏在记忆中的。
看完此片有一点压抑,整个画面以蓝红色为主,大片的Blue层层浸染,渗透到心里,让人很抑郁。红色的口红是逝者的象征,有时我已经模糊了美美是死去还是活着。
《爱未知》观后感(三):请给这部电影一点耐心~
本来不想就这部电影说点什么的,可是在看了一点评论后,看到很多让我觉得不爽的话,所以站出来说几句。
首先,有很多人批判这部电影缺乏故事性,拜托,故事的载体多了去了,想看感人的爱情故事,你可以去看弱智的青春小说,你也可以去看歇斯底里的韩剧,如果把一部电影拍成一集超长的电视剧,有意思吗?同样是一个生死恋的故事,有几个人能想到这样的表达方式呢?影片用惊悚片的元素来讲述男主角在初恋女友死去后所受到的精神折磨,当男主角慢慢想起以前的事时,又用色彩很鲜艳而且很明亮的画面来呈现他们的初恋,总之在看这部电影时,是惊喜不断的,例如一些连续的定格画面所体现出的图示效果,犹如舞台剧的布景,美妙的音乐...这些接连不断的小细节都让人赞不绝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姜东元的演技,请大家忘了偶像时期的他吧,现在我更乐于把他看作有才华的演员,他那荒诞的演技是这个电影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他这样特别的表演方式成就了这部电影的风格。
其实我还是没有说清楚我对这部电影欣赏的地方,毕竟我没有学过专业的电影知识,无从解释这部电影一些很有个性的表达方式,但我能说清的事情是,请大家能够耐心地对待一部电影,能用心地去体会创作者的想法,故事可以有很多种讲法,您不能明明没有经过细细咀嚼,而是直接吞咽下去,连味道都还没吃出来,就说这道菜难吃嘛!
《爱未知》观后感(四):浓重色调,无关爱情
对于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是合理清晰地叙述一个故事,我完全没有任何兴趣。但《M》不是这种无趣的产物。即使它只是一场无聊爱情的故弄玄虚,可是《M》里面充满太多无关爱情的冷艳元素。其实无处不在的莫名会引出惊喜,就好像一个情色的舞女自摸撩拨了半天,却始终没有脱掉衣服,于是,大家都无奈同意她是美丽的。比喻也许有点恶俗,但寓意很对味。
M是什么?剧情介绍中大篇幅的拼凑了很多以M开头的英文单词,不只是主创人员的本意,或是某种狗尾续貂,于是诸如Mystery, Memory, Mist, Melo等所谓的“多解”阻塞不堪,其实都是放屁。影片只不过是一个失去灵感且罹患抑郁症的作家在酒精和药物的影响下与某段尘封的紊乱初恋做精神缠斗的故事,只不过斯人已逝,于是那个穿着紫色娃娃裙的女孩成为了可怜作家不时癫狂的疯痴意象。这个可爱的死魂灵幻化为作家精神分裂下的记忆残片,如同古灵精怪的天使艾米利痴痴纠缠于神志不清的作家身边,又炮制出一部没什么新意的连故事情节都拼凑不完整的情爱故事。
所以,当我在影片中后时看到那段朦胧的纯爱回忆,拥抱,街道,和老式自行车的象征符号,甚感无奈,继而愤怒。一直到影片露出其庸俗的爱情本质之前,对于影片叙述的割裂和强烈的光影以及莫名冒出的歌舞剧片断,始终我处于一种兴奋迷幻的臆境中。
我喜欢影片的色调,因为其打出惊悚的宣传口号,强心针般我很满意于影片中黑,红,白,绿,紫的浓重色调,那些颜色压抑而且憔悴,混合后的脏乱,而一旦独立开去的纯正和粘稠,是某种强大孤立的嗜好。导演擅用光影的对比和堆叠,除了撞色和对比色在背景中的大量运用以外,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有阴阳脸的特写,一半打强烈的明光,脸的另一半则隐于阴影的完全黑暗中。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只獠牙青面狰狞逼仄的魔鬼,当明亮的半边脸上极细微的扭曲都会造成一道尖利的阴影时,会闻到被锋利的钝器插拔的血腥气,腥膻的感觉很放荡。尤其是那个隐于狭窄黑巷中的酒吧,门口那个戴礼帽的绅士灯牌狡黠的笑容,吧台边从下往上打出的白帜灯光,浓稠的黑色背景,诡异的脸部色调,疯子的内心激荡,阴郁且歇斯底里。所有这些影像都让人觉得很刺激,有种被吸附的快感。
影片一直被一场跟踪与反跟踪主导着。紫色魂灵与失忆作家的碟中碟,幼稚到很难笑的程度。但是不得不佩服导演同样混乱的神经,当下,与过去,被导演抽象画的风格驾驭出一场后现代的浪漫。很多人都说看不懂,作为普通大众的一员,看片的当下,我也全然莫名着。于是对导演生出许多同情,因为我也一直是个思维混乱的人,虽然我没看懂那些碎裂的跟踪和奔跑,我也不明白导演刻画的那些黑衣人的追赶亦或追捕,甚至我也时常被导演刻意安排的假象和惊梦玩弄,但这些完全无法抑制我对导演同志生发出惺惺相惜的同情。谁规定故事要有联贯情节,谁又规定情节必须合理易读,M不是侦探剧,那推敲的合理本就是个假命题。直到痴痴不愿离开阳间的紫魂灵目睹到一场肉身遭遇的车祸,她曾经快乐地撑着伞在雨夜的行车道殒命于赴约途中,那场一见钟情般王子公主的纯爱中,男主人公伤心欲绝的封闭了这些记忆的片断,并造成了这位日后畅销作家内心的郁结,终于在多年后经历灵感枯竭的浩劫后在抗抑郁药物的作用下开展了这一段貌似惊魂的心灵角斗。紫衣少女只是蒙太奇的具象,她代表着内心的纯洁,和对爱情的执著,她因为爱的无果而演化为一种遗憾,投射为男主人公的被害心理,或是对成功的获得或失去的惊恐焦虑,于是作家走在这段事业低谷的多疑期,满是创伤和忧虑。他初初防御着背后努力不被其察觉的紫色身影,却在一场场虚幻的对话中由内心慢慢被唤醒的柔软终于感动出一段多年前的爱恋,少女的执著和死魂灵的不可捉摸抚平了当时在那场车祸中同样受到伤害的少年的惊惧,于是,平步青云的作家那些不为人知的阴暗被修正被安慰被温暖,紫色魂灵离开人间。
这个我所以为的《M》,我不管导演何所图,看到最后我就这样消耗了这个将一场简单的初恋极端复杂化的产物,且固执的不容辩驳。只是,我坚持这些由简入繁很有趣,谈恋爱罢了,也没多少看点,但凡恋爱总是有一个既定模式,即使看着漂亮的男女主人公演绎那些不同性质的恋爱,也已经让人觉得甚为无趣。所以,我看《M》,虽然逃不开初恋这恶俗的主题,但导演变了个后现代的魔术,使得破碎和焦虑甚至是黑暗占据了大半段的空间,让人得以长时间的享受不知所云的否定,直到最后谜底揭晓,让我觉得这场恋爱描述手段的与众不同,混杂着一丝被愚弄的快感。于是,我高兴了,貌似正常的疯子,和一个清纯可爱的鬼魂,符合我的品位。即使很多人说这是另一部人鬼情未了,我想这也符合导演故意愚弄大众的阴谋之一吧。
管他的,《M》,本来就是多解的,抛出这样一个宣传的噱头,足见商人的精明。
《爱未知》观后感(五):有点故弄玄虚
有点故弄玄虚的嫌疑,不过看明白了也就知道,这无非就是个韩国版的《人鬼情未了》。
只是,再没见过如当年的《人鬼情未了》那般经典的爱情。
其实,我挺喜欢这电影里的光影变幻、镜头剪切,很有点小资的情调。应该说,导演和摄像都是有点水平的。
而且,姜东元的演技简直是突飞猛进,我很高兴看到他越来越自然流畅的表演。
只是,过多虚幻的、飘忽不定的镜头的出现,在让观众在很长时间内都有种目不暇接的感觉外,也多出许多的不耐烦。
我需要的,仍只是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而不是用太多支离破碎故弄玄虚的缥缈来拼凑一条模棱两可的线。
正是因为太飘忽,直接影响我对男主角和死去的女主角之间爱情的不理解。
这,应是这电影最大也最直接的弱点。
不过,单就镜头来看的话,不失为一部挺漂亮的文艺片,却就输在感觉不到什么内涵。
《爱未知》观后感(六):很明显导演没想要讨喜
为什么简单故事必须得简单描述呢。都以剧情取胜 世界得多枯燥啊。
所以我对刑事 M 两部的镜头手法特别偏爱。如同我对<再生号>的感觉。
1 用光 影 来演绎夏天 多么美妙的表现。看惯了不断地渲染大汗淋漓,这足够强对比的黑白镜头着实让我眼前一亮。
2 交响渲染码字 要描述的的感觉便呼之欲出。
3 几处镜头切换 比如月亮与放映机 以及从小食馆切换到隧道。摔地啊赞呐。
4 看着回忆里的自己在演着回忆 尽管我梦中曾只出现过几次 却十几分的体会到了个中美妙。
说是分数打给场景镜头?可是这电影要表现的就是镜头。所以大家还在念什么啊。
呵。李明世是个不愿追随大众口味的导演。
当然 不是因为姜枪鱼 我也不会来看这电影。
随后竟发现喜欢他这些不讨喜大众的角色。
姜东元 其实他声音很性感。
《爱未知》观后感(七):美美
即使在晴天的日子里
也要看见你悲伤的面容
即使在万物复苏的季节里
也要看见你痛苦的笑颜
你因我而生
你没有自己
看那日落
在晴朗里坠落了美丽
它依然是那么夺目
我想
这一刻
你还是付出了你的思念
不想望见你踽踽独行的身影
你我哼唱的那首小调
多年以后
依然无法忘怀
傍晚树荫旁的人行道
映衬着行人的脚印
你步伐紊乱
奔跑在每一个小巷的出口
你在寻找着
我的影子
那个酒吧的铁门
斑驳着锈迹
你站在窗台
看着那个醒目的标签
那幢幢旧屋
还浸泡在雨水之中
你亲抚着我的脸
对我哭诉
要我爱着你
可雷声模糊了你的音线
你离去了
你选择了爱我
选择了离开
你无法与我在一起
你只能用离开牵绊我
思念我
我死了
那个夏季
你我行走在烈日的海边
我望着你
你的脚丫在沙滩上深烙了痕迹
可是我还是离去了
我要看着你回家
我握紧你的手
却把你弄疼了
你娇弱的神情勾去了我的灵魂
这天是8月20日
星期日
我的自行车在你门前画了一个又一个圈
我想把你环在其中
你的名字在我脑海旮旯
破碎的一幕
伴随着气鸣声在我记忆之中割裂
我神智不清
我在记忆中存活
我失落了自我
你是我的初恋
你的名字刻在褪色的照片里
美美
《爱未知》观后感(八):记得忘记
这无疑是部晦涩的电影,梦呓般支离破碎的场景,穿插交错的情节,如果不是足够无所事事,很可能让人在前面的1个小时中随时失去耐心。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坚持下来,并且让影片在最后突然地抓住了我。是的,我如愿以偿地看到了我想要看到的东西,那是对人生中逝去的美好情感无法抹去的沉湎和怀念,我们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早已忘记,而它却始终潜藏在意识的底层,在纷繁凌乱的表象之下,在琐碎无聊的日常细节之下,像深埋在垃圾堆里的水晶,拭去污泥浊水,依然晶莹剔透。
“在生活中我们丢失了东西,我们最爱、最在乎的东西,然后我们把失去他们的悲伤深深埋葬,这就是生活。但是我们失去的东西也试图寻找回来的路,就像海啸战胜大洋,它动摇我们的生活。”。。。 。。。
尽管仍然不无悲哀,但毕竟增添了我们坚持活下去的勇气。
《爱未知》观后感(九):虛而不假的情緒展現在光影的隱約里
很崇拜這個片子的導演 影片中很多匪夷所思的畫面都擊打著我的意識 這些奇妙幻想的畫面閃來閃去的光影都只有完全的藝術家才能操縱的這麼美 這麼讓人著迷 我愛光影的交錯 我愛影子 閃來閃去的隱約 虛而不假 就是這個飄忽的東西帶給我的 影子是光的孩子卻給了這世界不同的視角 晦澀中明朗
剛開始很匪夷所思 但這個導演絕對不是要用電影表達什麽哲理 那純粹是一個熱愛圖景的藝術家想要表達自己獨特的對失望絕望 未知已知 瘋癲痛苦 迷惑清晰的闡述方法 完全是一個藝術
電影的配樂很符合這個藝術品的價值 不太有對白的電影 總是需要演員的演技 或畫面的處理 或配樂來體現主人公心裡變化的 而這個片子用的這三者非常好 其中還夾雜著對光影的運用 我是光影控 於我 這是一部很棒的片子
《爱未知》观后感(十):M——记忆深处的那一抹暗蓝
这是导演李明世重返韩国后的第二部作品,全片延续了《刑事》中对光影的探求,摄影的冲击力更大,极端风格化的影像让人不禁想起05年马克·福斯特的《停留》,暗蓝和暗绿分别是两片的主色调。而美术场景两片也有相似之处,分不清梦与现实的交界,支离破碎的记忆内核,随意变换的周遭景物。虽说本片的摄影有其值得赞赏之处,但和《停留》一比便高下立见,过度凌乱的剪切拼贴更像是为了炫技而为,在剧本质量本就如此不堪的前提下,更加深了其“志不在剧情,只在摄影”的实验派风格。
影片有大卫·林奇的精神分析,《暖暖内含光》的记忆探索,生死世界观又让人想到《图鉴上没有记载的虫子》和《第六感》,还向《闪灵》致敬了不只一把(那满屏的同一句话和在慢镜头下那从天而降的几立方米的水)。其主题可以看做是一个作家对其早年深层记忆的追寻
,这一点倒是传承了朴赞郁的《老男孩》,但影片失败之处就在于其风格太过杂糅,可深入的点太多,却都流于表面,可以算是各种记忆类电影的混合加长版预告片。
片虽然烂,但在忽略其糟烂本质的前提下,分割来看它的每个片段,却是看点颇多。像黑暗的小巷里那面通往记忆深处灵魂避难所的镜子,镜中的你是你的一个分身,它可以穿越记忆的藩篱,直抵你最隐秘的内心世界;那个作为开启你深层记忆钥匙的火柴盒,在记忆得到释放,一切都已释怀之后便消失了;还有餐馆墙上的疑似液晶电视,无限循环的镜中世界,构成了一个镜地狱,一个永不能苏醒的梦魇,其镜头展现方式颇似同年的韩片《奇谈》中的一幕四季更替。
再来看表演,姜东元一个人承担了全片近80%的戏份,《M》基本上成了他的个人秀。时而沉静时而癫狂的演技明显用力过猛,有时会让人产生仿佛是在看舞台剧的错觉,好在凌厉的摄影风格冲淡了这种不适,也勉强算是不过不失。姜东元自《狼的诱惑》成名以来,共出演了5部电影,包括同年与金荷娜合作的韩国浪漫爱情喜剧经典《不要相信她》,05年与河智苑合演的古装片《刑事》,06年带有向《死囚漫步》致敬意味的监狱题材作《我们的幸福时光》,和07年只凭声音演出的话题影片《那家伙的声音》,可以看出他并不满足于只做一个花瓶男星。论形象和演技,韩国同时代的人里恐怕只有前辈权相宇能与其匹敌。两人都是模特出身,绝佳的身材与长相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却也严重的制约了他们的戏路。权相宇已在06年扮丑,以一身邋遢造型与中生代演技派名宿刘智泰共同出演了警匪题材剧《野兽》,可惜影片口碑不佳。随着07韩影的严重萎靡,剧本创意饱和激发着韩国电影人必须要去探索新的电影类型。是守旧还是创新?07年权相宇重走韩国类型片老路的《宿命》,默默无闻到仿佛它从没出现过,而姜东元的这部《M》,虽然失败,却是一次极具风格化的另类尝试,对韩影能不能顺利走过它的瓶颈时期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