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背藏身》是一部由徐浩峰执导,许晴 / 张傲月 / 春夏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武侠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刀背藏身》观后感(一):最好的女人 最好的刀
我不懂武侠,也不懂徐浩峰。只是因为人在蒙特利尔,给我一个能看华语电影全球首映的机会。很惭愧的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徐导的片子。给五星的原因很简单,我喜欢刀背藏身,这个调调符合我的审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传达的武侠精神。
有的人,看似风尘,但在丈夫死后只想与本分人过下半辈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幻想着躺在丈夫身边。有的人,只为做仁义之人,坚守着心中最初的承诺,一辈子不动摇。有的人,为了追求功名背弃一切,但也会求人饶命说只想安稳过余生。有的人,疯疯魔魔,他在武林之外,又好像在武林之中,玩过最好的女人和最好的刀,死也值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武林,但我知道这是世界,有人为了爱情,有人为了复仇,有人为了名誉,有人为了承诺。
137分钟长吗?我觉得能讲好故事就不长。很幸运能在电影节上看到最原始的版本,因为我想看懂每个角色的故事。有些人觉得电影剪辑混乱,电影配乐繁复,就一味地刷一星二星。但可能这只是你的想法,也许是因为你与导演的思维层级不同,导演看到了大多数人看不到的世界,一个由天才统治的世界。
每个人心里都有最好的女人和最好的刀,要是都玩儿过了,这辈子死也值了。
《刀背藏身》观后感(二):说在放映之前
五月丧 戛纳丧 没想到也丧到了徐老师尚未上映的新片《刀背藏身》上。
喜欢徐老师始于《刀与星辰》,《箭士柳白猿》有条目之时就有关注,可惜一直没找到观看的渠道。最终幸运的是在院线见到了期待已久的这部片子。
然而在继《师父》和《箭士柳白猿》之后,倍受我这种脑残粉期待的《刀背藏身》可能并不是像前两者一样的徐式武侠。
昨日深夜,徐老师的博客上更新了几乎连续更新两篇文章,名为《日后痛骂》和《五一节》
《刀背藏身》观后感(三):人在刀背后(与电影无关)
一直很喜欢徐浩峰老师的书,但相比下更喜欢他的电影,每当到了要过招前的长镜头我都不禁屏住呼吸,感觉就像在听爷爷讲故事,有板有眼手舞足蹈地一边讲一边动身演给我看,仿佛身临高手刀剑过招那瞬间。
得知这篇短篇要拍,晚上我做了个梦,梦一完马上令自己醒来趁还没忘记赶紧写下,与《刀背藏身》无关,纯属衷心粉丝致敬。
《刀背藏身》观后感(四):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10部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是华语电影中特有的类型,最早的武侠片是《火烧红莲寺》,香港40年代胡鹏导演拍摄《黄飞鸿》系列,60年代张彻、胡金铨、楚原等大导演把武侠片推向高峰,90年代徐克、程小东等人再次引领潮流,进入21世纪李安《卧虎藏龙》在世界上取得巨大成就,于是跟风、抄袭不断短短几年时间武侠片沦落为非主流,好在最近徐浩峰《刀背藏身》入围蒙特利尔电影节,让武侠电影再次出现在电影节,对武侠电影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今天我们来盘点10部21世纪影响力最大的武侠电影…… 1 《卧虎藏龙》
《刀背藏身》观后感(五):蒙特利尔首映式
蒙特利尔电影节(Montreal Film Festival)虽然号称国际A类,可从影片阵容上看(比如此次)已然至少掉到二流,听电影圈朋友讲蒙影节基本已成国产片的镀金作坊,《刀背藏身》最终在这样的场合全球首映,让点了“想看”很久的本人心情矛盾。
映前影片的宣发安排了一个徐皓峰的讲座,讲他对武术片的理解,和自身成长的脉络。讲座间隙的互动环节,在私下向宣发确认安全之后,向他提问署名权的事情,期待他讲一下原委,徐皓峰答说(大意):
《刀背藏身》的缘起来自保利影业的柳先生对《師父》的欣赏,也是柳先生和他的团队促成并全程安排了此次蒙特利尔之行,这位柳先生,就是此刻正在现场的柳先生,谢谢他。我想说,我和资方之间,没有任何的恩怨过节,这就是我在这里对此能说的全部,至于你的疑问,我们回国再谈吧。很明显现场的洋人,以及一部分中国人并不清楚署名权的事情,这个提问让翻译都愣了一下,这次估计被大家当成娱记了。总之,徐皓峰的回答在我听来,感觉就一个潜台词:大家注意,资方就在现场。
徐的故事上在设定上总是引人入胜,用你没听过的江湖章法,武林掌故起头,靠主角始终如一的行事方式推进,情节未必跌宕但一定 juicy,最终到达一个工整的结尾。这是不错的,他一直以来都实现得不差,而且我觉得越来越好,《師父》是个小小的里程碑,标志着华语武侠片里开始有了“徐皓峰”这个类别的作者电影。然而至少从蒙影节的这个版本来看,《刀背藏身》可能要让不少人失望了。
影片很漫长,我没有注意确切时间,估算至少的两个半小时里(蒙影节版本官网标称 137 min),情节巨细无遗,每个演员的戏份都多到满溢,故事线缺乏侧重,可能的重点段落也被几乎无差别的叙事节奏全面稀释。在被如此推进的过程中,动作戏排队登场,到最后刀刃互相冲击撕咬的音效如同咣咣作响的锣和尖利刺耳的指甲抠铁门一样让人神经衰弱。在这些之外,最明显的部分,是在于里面多次出现的节奏强劲的电子音乐,不但与徐既往的配乐风格相去甚远(本片里同时也存在大量充满《師父》即听感的配乐),而且其突兀也让人不住出戏。再有,徐皓峰当然不吝在他的电影里描绘女性身体,但我觉得他向来功能明确,见好就收,比如《師父》中白俄女人的大腿;而在《刀背藏身》里,典型的一场是春夏与李博的日光浴和游泳戏,镜头的露骨表白像硬加进来的一段 MV(美自然很美,但总是抑制不住觉得不像是徐的风格)。
在如此的气氛中,有个别心怀东方,或者功夫情节于是乘兴而来的洋观众选择了中途离场,剩下的则大部分在终于等到卡斯滚出第一行之后如释重负且迫不及待地起身撤退,对接着的主创互动全然不感兴趣——我恐怕是有点理解的。
在映后互动中,一位观众(洋人)在某种程度上替我问出了音乐的问题:既然是在讲一个民国时候的功夫故事,为什么这个片子里明显地使用了大量现代音乐。徐皓峰在迟疑了将近十秒钟之后,回答说(大意):
大家(洋人观众)对于所谓“中国音乐”、“传统音乐”这样的概念可能有所局限,大家所熟悉的所谓“中国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实际上指的是中国民间的音乐,而除此之外,还有宫廷音乐、祭祀音乐等,都是中国音乐的组成部分。本片里你虽然听到了很多电子音乐,但我们实际上仍然是使用了电子技术来模拟了中国宫廷乐器的音色表现——它们仍然是中国音乐。很明显,这样的回答恐怕是徐皓峰强行凑出来的,从他疲惫的语气和神情(很可能我擅自给他加戏了)来看,这或许照应了我想要提问关于音乐部分的初衷:这部片子(至少在剪辑上)存在除徐之外的作者,而且这位(些)作者的话语权还不小,不小到了徐纵然无法认同但也不能说一不二的程度——音乐可能就是一个证据。而也正因为此,徐皓峰才在博客发布了《日后痛骂》的文章。
由于未能在公开提问里得到答案,所以我本打算在讲座之后寻找机会私下搭话了解,然而徐皓峰在资方陪伴下走出会场到街道后,就不停被影迷和合影者环绕,他拿出一支烟,每次刚下火要点,就被打断,不得不悻悻收起,最后终于得空燃起放进嘴里之后,柳先生也一直寸步不离——他当然不是有意的,但我到底还是没能等到一个徐可以自在讲话的机会,那支烟燃尽之后,资方的另一位女士就马上带着他离开了。希望日后有朋友在私下问出徐皓峰的真心回答后,可以小小告知一下——实在不愿看到他在《师傅》之后,走出一步下坡路。
补充
表演部分,本片卡斯绝大部分都是徐往来影片的熟脸,角色路子类似,表演中规中矩,而且我觉得徐皓峰笔下的男性角色基本较难绽放演技——都是走哪儿酷哪儿脸色永远铁青的寡言汉(耿乐在《刀背》里贡献了他个人生涯里的一个异类角色,而且完成不错);相较而言,其笔下的女角色会更摇曳生姿,情感丰富一点,演员也因此可以贡献比较立体的表演。
本次的许晴把身世波折的女主角塑造得足够到位,尤其是表现媚态的场景,但仍感觉,老辣如许晴,对于徐的风格可能还是有点陌生,在媚态之外的表现里迅速回到平均线,泯然如众。海报上那个身着细格短装,头戴浅沿呢帽,背插双刀的形象可以很容易认出是许晴,然而这个主海报可能会对观众造成误解,以为会有不少她的劲装戏份,事实上并没有。对于这个海报的意味(如果有的话),为避免剧透,这里就不聊了。
春夏灵气十足,即便在徐的框子里,她仅仅依靠自己的气质也让人印象深刻,这个角色的设定,就是武林之外的女人,由此让我觉得徐笔下的角色,只要出了武林,就立马可以五光十色。访谈中,徐对春夏的评价是“世界就是要交给天才来统治的”,这句溢美之词我想有很大一部分是真心的,毕竟青春聪慧如春夏,表演与她气质相符的角色,导演必然是很轻松的。
《刀背藏身》观后感(六):刀锋难越 刀背藏身
小说《刀背藏身》文字洗练,意境脱俗。电影《刀背藏身》将其改编得面目全非,与徐浩峰的前三部影片的风格也相去甚远。看了蒙特利尔的全球首映场后,可以说是非常失望了。
影片的主要硬伤在于节奏前紧后松,137分钟的叙事拖沓冗长,结构复杂剧情庞大,添加的部分纯属多余,人物故事重点不分。影片的次要硬伤包括喧嚣的配乐,无力的大场面处理,以及部分情节存在严重的逻辑漏洞。如果除去这些缺点,再剪掉后面三四十分钟,应该还是一个不错的电影。毕竟影片的前面部分还是大致基于原著,而且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彩。
故事的重点是围绕着女主角许晴饰演的角色与四个男人的爱恨情仇以及正名刀法而展开的,其间还穿插了一条男主角张傲月与春夏饰演的角色的感情线。以上情节拍得精炼也演得精彩。待主要故事讲完,重要角色都离去之后,原本到这里可以是画龙点睛且回味无穷的结尾,可是由于电影的改编,突兀地添加了几个次要故事,同时大幅放缓节奏,硬是多抻出来了三四十分钟,于是越看到后面越疲惫。改编后乱入的人物和的牵强的故事,以及呱噪得有些刺耳的配乐,令人头疼,于是陆续有观众在影片后面部分中途离场。
影片拖沓冗长是因为摊子铺得太大却没有掌控力和重点。多出来的故事和人物缺乏有说服力的动机,与影片主题不搭,容易让人出戏。同时,叙事短板还在于平均用力,其结果就是前面的精华部分浓缩得厉害,后面的灌水内容又稀释过度,前面赶时间,后面抻时间,总体效果就是六七个故事主次不分,胡乱摆成一个拼盘,与神配乐一起,一股脑儿地扔给观众。等到137分钟结束时,吵闹疲惫和烦躁足以让人神经衰弱。待卡斯一滚动,大部分观众如释重负地起身离场,对接下来主创们的上台互动毫无兴趣。
影片值得推荐的原因是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许晴张傲月尤其出彩,人物刻画可谓浑然天成。许晴饰演的角色,媚而不惑,卓尔不群,十年磨一剑只为练就力上刀尖。许晴把这个角色天然的妩媚性感,和骨子里的纤尘不染,驾轻就熟地刻画得入木三分。她在片中的打戏干净利落,让人耳目一新。在这个魅力十足的角色身上,可以看到一个纯粹且不愿妥协的灵魂,身世沉浮中其人性的光芒及自我成长。张傲月在片中的打戏非常多也很精彩,他饰演的角色充分地诠释了“义”这个字。耿乐和黄觉的演技也令人惊喜,尤其是耿乐在片中突破自己去成功地演绎了一个另类角色。青青的角色基本是本色出演,春夏也给出了满意的答卷。
《刀背藏身》电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