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光》是一部由侯孝贤执导,舒淇 / 张震 / 梅芳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好的时光》观后感(一):失眠的脑洞
第一段《恋爱梦》的结尾,等车回军营时,男的为女的撑伞,后来换了手,两个人空着的手挨到一起,很近,试探着握上了。然后两人开心的向前走,这时候男的撑伞偏在自己这边,女孩那时的右肩便该是淋着雨了,凉凉的雨丝和握在一起温热或者滚烫的手,在潮湿昏暗的雨夜,会发酵成多么强烈的印象呢?她眼前的路和街景,身边这个男人尚不习惯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列侬嘶哑着声线唱出的rain and tears,好听又揪着心。男主对女孩的喜欢都写在文字里,用信追女孩,说不上是天真还是小心机的让人莞尔。
第三段唱歌交女朋友朋克叛逆的女主与摄影师疯狂的爱上,因为这个抛弃了自己的小女朋友,她们的文字里满满的年轻的矫揉造作故作深沉自以为是。可是当女主坐上男主机车后座去他家时候,她的表情变得女人,像是长大了。
《最好的时光》观后感(二):人海中等惜字缘
三段时光都与文字有缘,无论是提笔于书信的,还是网路上的留言,这样我想起一句歌词:人海中等惜字缘。都是很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光必须要有美好的事物与之相配。恋爱,自由,青春都是美好的事物,情感或许不明,梦想可能遥远,现实也许残酷但都是我们经历过的、感知过的,无论结果你是否满意,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必定有你珍惜的美好事物。或许若干年后回想起来会觉得可笑,但在当时确实是美好的,至少对我来说,文字的东西很容易打动我。
所以,有时候我还是会可笑的在“人海中等惜字缘”。
1966年 高雄 恋爱梦
第一个故事里,秀美关门、开门的片段拍得缓慢,我看得认真。撞球间的门显得很重,一个女孩子对付这扇门显得很吃力。她关得很吃力,却又打开,换来他的一句“我给你写信”。她在清晨开门,然后等到他的信。
我想起自己,把19.8L的纯净水从一楼搬到二楼,内心带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凛冽感。虽然对于有的人来说,这真的只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情。可是我听五月天的《最重要的小事》,我只是还是会希望有那么一个人而已。
那时我隐隐地觉得,那扇门是不是暗喻,关于生活的艰辛,关于艰辛中的遇见。
可是没有,这是一个最纯净的梦。
他遇见她,给她写信,奔波着寻找她,小心翼翼地牵她的手。
两人相见,内心欣喜却言语酸涩,只懂得笑,尴尬地说些无关紧要的话,这大抵是现在见不太到的相处方式。
到目前为止,无论我多么迅捷地成长并靠近现实,我还是最喜欢这样的故事。
1911年 大稻埕 自由梦
这故事里充满了中国在要脱离古旧的外壳之前的优雅传统。用剪刀细细地剪开信封。缓慢地为一个男子梳头发。唱古老的曲。
甚至为了这气氛,让所有的人都失去了声音。虽然气氛足了,但难免看得让人失去耐心。
2005年 忘了在哪里 青春梦
其实我喜欢舒淇的那个小女朋友。喜欢她的样子。喜欢她说话带笑。喜欢她生气带着妥协。喜欢她含糊不清地自言自语“我爱你比你爱我多,你会后悔的,我会死”。
她才是陷在青春梦里的人,爱得深沉,厌恶谎言,没有办法接受不忠,以为爱情就是世界,会为爱去死。
其实介绍影片的那句话才是真的好: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的,也只有在辜负浪费之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时光》观后感(四):时光足迹
电影
最好的时光。
1966、1911、2005
一段三生三世的爱情。
来自秀美,艺旦,陈靖。来自当兵少年,震宇,阿震。来自舒淇,张震。
恋爱梦、自由梦、青春梦
侯孝贤的电影一向是曲径悠远的,喜欢他的《童年往事》喜欢他的《咖啡时光》。没有看过他被评为巅峰之作的《悲情城市》。时机不对吧。我一向不热衷于热门,因为被一拥而上的东西是带有悲剧色彩的。继而我选择黎明、降世的刹那或是夕阳坠下后的自韵光彩。
侯孝贤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到“所谓“最好的时光”,在于因为失去,所以美好。所以我觉得不管那个时代都是最美好的,人的情感呈现与否,我们都只能用记忆去召唤。”的的确确。没有会以为活在当下的片刻会是自已还未走完的人生道路的最好的时光。人心是不可揣摩的构造体,有着强大的欲望作为不断生长的生命力。
基本上侯孝贤的电影都是源于朱天文女士的文字,她笔下的写意本身就是一段段实在的影像,愈发的淡墨愈发的真实。如同一盘鲍鱼鱼翅和一份白菜豆腐之比,孰更生活。她笔下的女子是我很是钦佩。白描,让人觉得随性,偶尔寥寥几笔不断勾勒女子的形色情态。如同《巫言》中的帽子小姐。更多的写实源于行为动作,人物是鲜活的,一切就是人物本身的具体表现,你是找不到刻意为之的痕迹的。
她的文辞看似温文尔雅,细品,那份高高在上的冷漠刺激着你的随着情节发展而迭起的心境,越是热辣的氛围越是感到透骨的寒意。她的冷眼仿佛已经把人世间的一切纷纷扰扰看了个尽。而此时的一切都是马戏团的小丑在自以为是的尽情搞怪。她站在戏中导演这一切的悲欢离合人生百态,她更在戏外冷眼旁观漠然地看着这些生命体的自我繁华自我灭亡。
舒淇。我喜欢有个人魅力的女子。她的灵动她的风采是她独有的。一眸一笑尽情绽放。我的所知没有与之可以媲美的魅力的人儿。各式各样的塑造都逃脱不了她与生俱来的那份清纯可爱。章子怡严肃掩饰着自己的雀斑而她是不用的,于她而言那是美丽的,如同站在你家隔壁阳台上沐浴阳光的那个记忆中的姑娘。
很少有人说她不是花瓶的。记忆中有着过人美丽的女子都逃脱不了花瓶的阴影。即使她们是才华横溢的。诸如奥黛丽·赫本、安吉丽娜·朱莉、莎朗·斯通。多少是有些可悲的,但是这更让她们有比他人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更适于挑战自我而不是淤泥于自我的氛围中。最记得是舒淇在《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中女性心理的变化,刻画的淋漓尽致。纵然是在大腕云集的片子中依旧是有着绝对的风采在。而《最好的时光》让她获得了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提名以及第42届台湾金马奖影后的桂冠。
很离奇的是我认识张震不是在他的胶卷世界,而是他发展的并不是很好的歌曲世界。倘若不是有人提醒他就是在《卧虎藏龙》中那个与玉娇龙情意绵绵的罗小虎,或许我还一直以为他还是那个不如意的小众歌手。纵观他的电影历程是非常瞩目的,他所出演过的电影大片无数,获奖无数。他很安静,或者可以说是冷面。却又透着丝丝忧郁。带着诗意。不记得是谁形容的:张震是“天气”。多变的情感不变的面具。一如《最好的时光》中不断寻找秀美的当兵少年,在一段段遥望车窗外的路径标示栏时平静的表情,却是不断述说着心中的那片火热
《最好的时光》诉说的是三段故事。第一段是源于侯孝贤与朋友的影子;第二段是某位政坛人物的祖父的轶事;第三段是台湾某著名艺人的女儿的故事。
第一段,是如春桃飘香的清纯唯美的爱情故事。由偶识到分别到信件往来到寻找。忘不了舒淇盘旋于桌球桌旁的身影,亦如一段古典的舞蹈,细腻动人。人如其名,秀美。忘不了两人再次相遇之后舒淇灵动的笑脸,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下没有朗朗的笑声,而然那张止不住的笑容显得更为真切。此次无声胜有声,既是如此。张震的一次一次寻找一次一次的落空。而最终的相逢没有过于激动地情感在迸发,轻轻地走到你身旁,安静的等着你的发现。一切的情感都在相望后的笑容中表露了。然后那句:“很久不见”
短暂的相逢后面对的是离别的哀伤,却在最后镜头中的牵手又让一切显得绵绵无尽。犹如贯穿这段故事的爱神之子合唱团的《Rain And Tears》般意味深长。
这就是1966的青年的爱情,青涩纯粹。来自平淡生活的琐碎串联。
第二段,来自无法冲破的传统束缚种皮的种子淤泥于淤泥之中无法在自由空气中盛放的莲花。
讲述的是辛亥革命时期舒淇所饰演的艺旦的妹妹怀有身孕,她的男友有意娶其为妾。但是需要交付赎金。在张震所饰演的富家子弟同时是一个文人的震宇的资助下让这对情侣终成眷属。而日渐深情的舒淇张震两人谈家国谈理想谈人生。剧本开头与结尾一致,南管凄然的乐声娓娓传来。像是一个轮回,一切依旧。
——“你多次在报纸撰文 反对蓄妾 如今可好违背”
不能说是阿妹是追逐到自由的,她是终身有托了。她只不过是走出了这个充满南管乐声胭粉水粉的大院走进了另一个束缚行之动之的深宅后院罢了。
——“我想问你可曾想过我的终身”
男子无言垂目,手扶额头。而辗转到其身后的女子潸然泪下,却是急急抹去,露出苦涩的笑容。
武昌起义后艺旦收到震宇来信
——“此行游马关春帆楼 思及梁公诗 怅然泪下”
——“明知此是伤心地 亦到维舟守重回 十七年中多少事 春帆楼下晚涛哀”
轻抚指尖字墨,怅然泪下,一切了然。
你我皆寻不见自由,那些所谓燎原的星点火光,是灯罩中的烛光。
第二段是全片最为精彩的,采用默片的方式拍摄,所以故事更依托于场景的设置以及人物神态动作的刻画,演员之间的默契要求很高。幽暗的长廊直至门前的古色古香的垂灯直至门外冉起的旭阳,置于房中的兰草清新淡雅一去昏沉,氤氲了了的茶香四溢模糊了不知是谁的身影。舒淇在剧中的谈琴唱曲楚楚动人,温婉之极。没有宴席,没有喧嚣,没有纷纷扰扰,有的只是一个女子在寄情于手中的传世千年的琵琶技艺释怀于与生而来的黄鹂般的歌喉以及那些娓娓而来的说不完道不尽的哀伤怅惘。
配乐来自南管乐曲《共君结托》、《茶薇架》和黎国媛的即兴钢琴曲。所有的情感孕育其中。
第三段,说的是张震与新新人类舒淇之间一场爱情盛宴。命名《青春梦》。写青春的人太多了,用镜头叙述青春的人也很多。记忆中做得很是出色的是岩井俊二。多年前的《情书》干净,令人羡慕。《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带着不假思索的信仰。更多的作品是黑色的,源于浮躁的心理更源于社会的巨大转变。何况是不断复制日本的台湾。其实如此说是片面的,在科技不断推动生产力的现代,哪里都是新生,哪里都是在不断复制。即如片中网络与手机代替了纸张信件摒弃了传统通信方式。
在这场青春梦中,在寻找一场怎样的梦?我看到的更多是不知道。浮华迷茫的宣泄着自己的岁月时光
——太早破出的自我 ,代价是昂贵的。多出骨折,心脏破洞,癫痫,右眼渐盲
在舒淇所饰演的靖的一些色彩黑暗的相片旁边的文字。仿佛是在诠释人物的内心的一切阴暗和令人不齿的行径的缘由,想要勾起对此有所见有所闻的丝丝同情心理。
这段三角恋是故事的重点,却是这场青春梦的配角。如同影片开头与结束是在看不清的城市的钢筋混凝土的道路上的摩托车。是有目标的行进的。而拥着男子腰间的女子安然亦也黯然的随之而行。前方依旧是那未散去的水雾,迷茫无知。
在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尽侯孝贤的电影。恋爱梦之于《恋恋风尘》自由梦之于《海上花》青春梦之于《风柜来的人》。那些似曾相似的场景摆设情节故事在记忆中由心生相。像是在走完一场人生之路。之于导演之于有所回忆的观众。
出版物《最好的时光》并不是电影本身的剧本。有些遗憾。也没能找到剧本。想要看看朱天文笔下的那个三生三世的爱情,在她眼中的悲欢离合。 或不然,此之也是一份幸。让对《最好的时光》停滞在撞球台旁翩翩倩影中,艺旦怅然泪下的浓浓哀愁中,对着话筒迷幻歌唱的时光中。
《最好的时光》观后感(五):最好的时光是“经历”
几乎没有特写镜头,近镜也少,多以中镜头为主,使得观众没有投入到主角的第一感官中,而是以一个客观的旁人身份看故事。那最好的时光是三个梦,所以与观众隔着一段似远又近的距离,雾里看花般的美丽。
1911年,大稻埕。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只有一曲曲悠扬的音乐把故事串连起来,我们看到他们的唇语,我们看到的是唇语后独立出来的文字,只有未曾断裂的音乐,带我们游走在这个关于自由的梦。自由梦,全中国的自由与一个妓女的自由,还有一个男人的自由。看到另一篇评论里提到:“一个口口声声说要解放中国的男人,却没有解放自己爱的女人”,呵,自己女人的自由微不足道。全中国的自由才是最冠冕堂皇的,别人的小妹的自由也是合情合理的,自己女人的却只字不提,大概是怕粘上了贴身膏药,男人就永不自由了。为中国,可以舍身成仁;为小妹,可以千金相助;为自己,可以抛弃深爱自己的小蜜,呵,多么伟大的有志之士!只有小思想的小女子才会说他是一个虚伪的负心汉而已,呵~
不过也最喜欢这个故事,纵有千种风情,浅吟低唱,总兜不出这个古色古香妓院小阁楼,一切在这里缘起缘灭。很赏心悦目的宁静与低沉,侯孝贤在这木阁子里把中国的厚重、压抑、精致、欲望、梦想全部都诠释出来。
1966年,高雄。有声音,有语言,更有台湾民间小调《恋歌》,有披头四的《rain and tears》,有爱情,有追逐,有执子之手。
2005年,台北。这是一个迷茫的青春年代,有声音,有语言,却没有台词。我不是台湾人,所以我不能听到他们说得飞快的台语,只能偶尔从某几句国语与屏幕上的文字知道他们在讲着一个怎样的故事。烟,短信,lomo,酒吧,电脑上那冰冷的短句,这是我们这个年代的特征,是迷茫的青春梦。我们看到很多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听到很多刺耳的声音与复杂的语言,却全都不知所以然。就算你的电单车开得再快,也无法逃脱这个年代,这就是2005以后的青春梦。
侯孝贤是幸福的,他经历的就是那个1966年的时代,所以他把他的爱情梦,把台湾独特的民风与怀念之情书写在《最好的时光》的第一章。我们能感受,却不能怀念。
《最好的时光》观后感(六):明梦再换自由、
“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 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
他总是从来不提起她、
开口闭口就是国家事、
是随梁先生公务、
是说中国30年无法脱离日本人控制、
是近日又长诸多见识。
讲完这些。他又忽地想要温存。
将头靠近她。
她生硬的扭头照镜。
却还是又将手覆上发髻。
他本是思想先进、
反对纳妾。
但接替她的小妹怀孕了。
他愿意资助赎身。
让小妹跟了茶庄老实人做妾。
小妹有个好归宿。
即使妈妈要留她。
她亦是高兴的。
但那句“我的终生呢”却是没法再开口问。
烛灯尽燃。
他身着白色里衣。
她递过一席藏蓝短衫。
他也不倾身。
顺着她的手。
仿佛习惯了千百年的样子。
当她慢慢将辫子从衣服里抽出时。
我在想。
即使她不是青楼女子。
能得如此一名男子。
那句我的终生呢。
不知道又何妨。
他有思想、上进、善良、
最重要的是聪明
所以她的欲言又止。
他明明早就知道。
他不问。是为家中患病的儿子?
或者难道是为了不被牵绊?
最终。她还是问了。
整整40分钟。
没有一句台词。
她的疑问。被映衬着暗花的字幕暴露出来。
男人只能沉默。扶额。
简单两个动作。扼杀了她的类个终生。
我最是中意她的类身红衣。
红的缠绵悱恻。
转身拭泪的类个动作。
变得扣人心弦。
可惜男人太聪明。
纵使不忍。也是不愿。
于是女人眼泪过后的那一场琵琶弹唱。
嗓音微吊。尾音相颤。
男人听来可是别有风味?。
他总是从来不提起她。
《最好的时光》观后感(七):最好的时光
下午挑了侯孝贤的这部片来看。已经不算是部新片。放了很久。一直没有时间好好地去看。
恋爱梦。自由梦。青春梦。整部影片分成三个毫不相关的故事。张震和舒淇分饰三角。演绎三段不同年代的爱情。
依旧是侯孝贤一贯的冗长镜头开场。昏暗且带着潮湿感的画面色彩。前五分钟几乎没有一句对白。背景音乐重复地在放《Smoke Gets In Your Eyes》和《Rain and Tears》。舒淇身上穿那个年代流行的碎花蓬裙与公主袖衬衫。纤细的腰身和蓬松的鬈发。留声机里流淌出来的旧时旋律交叉在那个六十年代青涩而简单的恋爱故事中。令许多人为之倾心。
也许第一段从情节。画面与音乐的表现角度来说。是最为完美的。然而我最喜爱的却是第二部故事。发生在清末的青楼。一段沉没在国恨家仇中。未央的爱情。
与《海上花》极其相像的服饰与布景。却没有任何对白。人物的语言都用字幕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中。舒淇演一个才艺双全的青楼女子。倾心于张震所饰的心系山河命运的文人。眼看身边的姐妹嫁人为妾。终得自由身。自己的自由却遥遥无期。每一次盼到他归来。只是听他说国事政情。儿女情长抛在一边。来信中对她的期待亦只字不提。
若是同她的姐妹一样。嫁一个大户人家毫无作为的公子小开。也不必为后半生命运多费心思。偏偏钟情于有着大抱负。大志向的男人。送他走的同时也送掉自己的青春芳华。自身的自由必是要为着国家的自由而牺牲。青楼中总有年轻的女孩进来。从头开始学弹学唱。自己最好的时光却已然远逝。
第三段故事背景是2005年的台北。灯红酒绿。颓废奢靡。侯孝贤用烟酒。网络。情欲。肆意。去描绘着新世纪的都市青春。这些符号很有时代特色。但始终浮在表面。也许是前两段故事发生在过去。所以容易拍得深入透彻。第三段故事与之相比。未免相形见拙。一夜情与同性恋。相信侯孝贤并不欲以这两样来表达他对二十一世纪青春梦的理解。可是同样也很难另观众看到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深层。
然而。还是很喜爱这样类型的影片。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声嘶力竭。
最好的时光。侯孝贤说。最好。不是因为最好所以我们眷恋不已。而是倒过来。是因为永远失落了。我们只能用怀念召唤它们。所以才成为最好。
------------------------------------------------------
. 据侯孝贤自己所述。这部影片的每一个故事。都有背后的真人真事。第一段是导演本人与朋友年轻时的经历。第二段发生在清末马关条约签订前后。梁启超赴台对当时的文坛及文人们所带来深远的影响。第三段是台湾著名艺人谭艾珍之女欧阳靖的真实故事。在片中靖的女友。也即是欧阳靖真实生活中交往十八年的女友徐子婷。
我四分之一德裔犹太混血。所以皮肤是白种人的肤色。
我右脸有一个酒窝。左耳有耳洞。右耳垂没有穿洞。只有耳骨有一个小环。
我的脖子喉咙有一个 "¥" 形状的刺青。後頸有一個刺青、整個左手臂有抽象的線狀刺青。
右手手背有“A ”字朋克标志刺青。双性恋。吸毒。抑郁。狂躁。
—— 欧阳靖
http://www.blogcn.com/User5/vivianisvivian/blog/32885034.html
《最好的时光》观后感(八):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从五月的戛纳,到十一月的三亚,《最好的时光》四次参加影展,掌声起落之间,结局多少有些索寞。据说在海南放映的时候,影片放到第三个部分,场中已经空无一人。这到底是电影无功,还是观众有过,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不过,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我们的期待视野可能的确有一些偏差,比如传奇,故事,以及流畅平缓且始终如一的叙述风格,这样的等待,注定了是要落空的。————某某某的BLOG
可能从《最好的时光》,《风柜来的人》到《海上花》,再到《千禧曼波》,基本上就是《最好的时光》中那三个不同部分的投射与映照。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就是导演对于往日创作的复写,而这种重复的意义在于影片细节的处理。这些细节的精美需要安静的体会,一章一章的分析只能破坏影片各个部分的精致与完整,更何况在一场匆忙而浩大的影展中走马观花呢。我们的某些传统,实在应该是心平气和地给导演一次机会,给电影一次机会 。
《最好的时光》观后感(九):最好的时光
舒琪真美.
在第一个恋爱梦里.她多数只是笑,微笑,快乐的笑.
穿的衣服也好看.
只是张震开始喜欢的是另外一个女孩.
见了一面舒,就喜欢她,失去联系也要到处寻找呢?不能理解.
就是安妮所说的刹那间的电光火石照耀么.
有些傻气的一段感情.
张震写手写的信,我很喜欢.
在自由梦里.舒琪显得很唐突. 好象不能融入情节中.
她的美很现代.和清朝不搭.
觉得默剧有些好笑.故事里的人很悲的时候我一直很想笑.
这个故事里的舞美,道具很美.很精致.对一盏灯印象深刻.
看自由梦的时候开始有些失望.到这里,青春梦的时候觉得好喜欢.
看了两遍,才明白情节.
从头到尾,舒琪一直忧伤.迷茫.
让人心疼.这么美.
在早上她裹着大衣去见张震,他给她戴上癫痫牌,然后拥入怀中的情节,窝心得一塌糊涂.
他很爱她.他们应该在一起.一直.一直.
《最好的时光》观后感(十):最好的时光?
并不是侯孝贤的铁杆迷,觉得他有点沉闷,偶然的晚上,看了。但觉得这部电影真是好看,尤其是1和2段。
也许和导演并不心心相印,不明白3在讲什么,什么是最好的时光?
很有种午夜喝了酒,灵魂就要出壳之前的各种幻象和想破坏掉周围一切的感觉。觉得自己很超脱,但是中午清醒头痛后那不过是另一个宿醉。不过有时觉得自己那一瞬间又是快乐的。
是那样吗?人物莫名其妙的,那个靖的小女友尤其奇怪,感情就是那样吗?能够说出“我会死像纸香”就是了吗?让我觉得这辈子都不可能懂台北女生。
看电影时会不会有这种感觉?当片中rain and tear唱起时,初恋感觉就那么沁沁而来,那干净而温馨,青涩而温暖的初恋啊。平实的生活不知为什么就那么让人打动。就像一切枯燥的日子里,有爱才有颜色,才有意义吧。
有时觉得给电影配乐的人也很了不起呢,怎么会就知道什么样的音乐配上就会打动观众呢?而有时就是那么一点点就可以改变一切,像是人与人的缘分。
最好的时光其实就在不经意中慢慢流逝,虽然这样,我们感受到了,可以慢慢回忆,而那也是好的。
舒淇的演技在2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没有更多的感觉,我看那艺人弹唱的脸,整部电影一直萦绕着我的那张哀伤的脸,随着唱腔变化的哀伤,有力的哀伤,哀伤到会割人心痛。那样的音乐是不会扰人心的,唯有话语,而没有话语,就把我的心情冻结在那一刻,许久无法转换。那是没有自由的苦楚,日子还要继续的隐忍。有时觉得好的演员是很残忍的,不是让你看电影,看别人的生活;而是让你感觉电影,过别人的生活。
回头看到台灯下还在工作的男友,已是泪眼涟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