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蛾天》是一部由谢文明执导,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台湾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肉蛾天》影评(一):给评价一般都给很多星的...
不知道是因为自己过于冷血还是场面过于粗糙,面对短片里的一条条被截断、蒸熟的肢体竟感不到多余的恐惧,十分平静地看完了。短片的颜色和绘图都相当拙劣,像是几十年前的作品;动作也断断续续如木偶戏,相当不连贯,也许暗示着片中人吃人背景下的一种僵化而麻木的感情,让人有些如鲠在喉。人物对话以字幕形式出现,不仔细看便有些分辨不清内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以下几个情节:
(1)阿蛾靠出卖自己的肉体换取“官人”赏赐的人肉,视若至宝地捧在手上。背篓里的婴儿歪着头吮着手指,无辜又残忍地表达着饥饿:即使在不景气的状况下,官人们都是饱暖的,顺便还能思一下淫欲,随便玩儿几个女人。被他们玩弄的人都只能用那种扭曲的表情感恩戴德。
(2)女主角的丈夫害病躺在床上,她见了十分伤感,但她那位面黄如纸、眼神空洞的六嫂只是劝她把今天拿回来的手给煮了让男人吃下。六嫂在厨房切掉手指的时候,生生地咽下了一个,那空虚和渴望的神情不言而喻,也为接下来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3)田里飞来的乌鸦啄食着露出地面的人脑,啃得心满意足,最后却都倒下了,没有给自己赢来更多的生存时间:一场一场的短暂饕餮,当时享受,事后却葬送了自己性命。“当家的”死后六嫂做的那一桌人肉盛筵同理。
(4)阿蛾在孩子被抢去后失去了自己最后的希望,走到田间的水塘里(其实我更愿意理解为沼泽,因为沼泽更腌臜些)把自己淹没了下去:她是有心有爱的人,为失去丈夫而流泪,也为失去孩子而心碎;然而有心有爱的人最后只有被劫掠迫害的命运,值得只考虑自己基本生理需求的人们反思。
在《肉蛾天》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灰暗、荒诞而绝望的。生前不同的人,身后的尸体和残肢也没有什么区别——《哈姆雷特》里就曾讨论过这个不言自明真理——也许我们应该更加严肃而深入地去思考死亡这个命题。
还有很多意味没有说尽,自去体会吧。
:卧槽,在豆瓣的第一篇影评就逼逼逼了这么多,无视我....
:写完这些,该吃饭的还是要吃,绝对不要被吓到啥都吃不进去的程度。不过近来看了不少关于鹅肝啊啥啥的培养,觉着挺变态,不会再消费这类产品。只不过人之饮食向来是争议极大的,一时半会儿辩论不出”正道“,只希望减少一些伤害吧。
《肉蛾天》影评(二):一些猜想
严重剧透!!
《肉蛾天》,以我有限的水平来看,这部动画相当不错,虽然之前也没看过什么动画,不过音乐,镜头等技术相当成熟,营造的气氛也十分成功。
因为第一次没怎么看明白,让略有强迫症的我,反复纠结了一个晚上,才想出来这些,依然有很多地方不太明白怎么一回事,而且明白的也纯属猜想而已。
我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分解的看的,所以下面这些相当繁复。。
动画开始,天空下一片荒野,极具氛围且深邃的日本音乐是片子定格在了一种基调。
一个钩子,往下一拉,是一只手臂,在一堆残肢中,仔细一看,残肢个个粗壮有力,其中一只还青筋暴起,绝对都是些干活的,然后机械般吱吱咯咯(床响)做爱,男的在片中就给了一个屁股,女主(阿蛾)眼神迷茫,无助,嘴半张,表情扭曲。接着又是残肢的特写。这些强有力的残肢出现在末世的肉铺里并盖上了 “犯”字!??
女主央求,“官人”没回,却吓坏了BB,BB出场,肥肥胖胖,体积硕大,貌似唯一不在这末世氛围内的人,因为“它”永远有着妈咪的保护,而妈咪也只为了她丈夫和孩子。
路上一片惨淡,女主再次一副惊恐,无助且小心的表情,紧抱那只胳膊,背着孩子,身后跟随一位无腿盲者,他很饿,写在头上,没人理会。却一味胡乱抓索,没有方向,或者他根本看不清,他是瞎子!!
走过迷宫般的石林,很像一个个无头尸矗立在那,到底这是什么意识??,还是我多想了??
家里气氛诡异。丈夫躺在床上,六嫂出场,眼神犀利盯着丈夫,然后用手抚摸丈夫的头。本片有点木偶人的感觉所以表情相对固定,对比女主,六嫂是那位给人感觉淡定且脑子里知道在干什么的主。
然后对话,本片算默片,对话份量都不算轻,但这几句对话具体怎样,我没琢磨出来,有人说是六嫂怂恿女主去换肉的??根据逻辑还有联想鲁大爷可以说的通(祝福里刘嫂与六嫂同音,当然也可以是雷同)
厨房,六嫂剁肉,相当麻利自如,并且把大的一段留给了自己,还有偷吃手指时的表情,注意她的手,多次特写,枯瘦嶙峋,老态龙钟,与正在被切的手臂对比,后面有一只蟾蜍,我不知道到底干嘛的。
女主喂丈夫,而一旁六嫂却啃着蟾蜍??
其实我一直怀疑女主跟六嫂到底什么关系??
again,第二天,女主换肉,家里本还有心跳的丈夫却去世了,六嫂特写的手给丈夫盖上了布,且挂起了奠灯,这些都是她一手操办的。
女主回家,山头,对比第一天,音乐诡异,六嫂大老远家里不待,急匆匆跑来,说当家的死了。注意天空密云涌起,像是背后有些什么?阴谋?
六嫂依然不忘捡个白得到的手臂。
六嫂,劝女主把丈夫煮了,给孩子,六嫂,举起菜刀,准备开始。。。
画面一切,两座石像??矗立在草丛外面,很高大不威猛,一文一武,(官服?)一动不动,都不像人,有些喜感,草丛后面,乌鸦啄着几个人头。
(这里不知道猜的对不对,那些肉铺里面挂着的人,人头被砍去,抛弃荒野,(因为头肉不多,可食价值不大),四肢则被送进肉铺。)
不过另外也有人对我说,这些人头怎么会这么奇怪的整整齐齐的摆了一排??
末世,乌鸦也饿,找不到肉吃,发现几颗人头,报告同伴。。。
一个装有女主丈夫眼耳肝脏的碗掉地,毕竟是自己丈夫,她吃不下,呕吐不止,刘嫂却在一旁若无其事的切着丈夫的腿。
下个镜头,女主漫无目的的走在丛林中,云是死的,草也是不动的,没风?感觉死城,一切都已经死去,只剩下几个行尸走肉,.
食人怪?? 这个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盯上女主及其BB。。
镜头再换,一群乌鸦,头虽没肉,但乌鸦多力量大,啄开头盖骨,脑髓也不错。。但团结也会有矛盾,两乌鸦就在抢一人的眼,。。
女主继续躲避食人怪,躲在草丛中,心惊胆战,总算相对安全下来,但背后防不胜防,还记得这双手吗?多次特写,除了些残肢,谁的手在里面也没特写过,而且,为什么,那支手就可以抢走BB,毕竟女主躲在暗处,一定是对女主相当了解的人。
孩子丢了,女主失魂落魄跑回家中,却一片狼藉,肉不见了,六嫂也消失了。。。
女主除了做爱,就没把孩子放下过,可见孩子,对她的重要,而孩子在末世居然可以若无其事活得白白胖胖,则完全是因为“它”生活与妈咪的襁褓内,从来没有离开过,除了哭,它还知道什么?天生一副小皇帝样,等着全世界给他做事。。
女主,除了丈夫和孩子她还有什么,没了,也就可以去死了。。。。自杀! 以前丈夫没病之前她靠丈夫,丈夫病了还有刘嫂,所以孩子丢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去找六嫂!!
女主的口一直是半张着的,这又是为什么??我也没明白
画面黑了,又亮了。。。
竹林中,竹叶飘,总算有风了,音乐也轻快起来,整个一布尔乔亚调子,中间摆着一口缸,上面什么字不清楚,打开一看,BB,还有一缸存了好久的肉,BB依然不知道什么情况,你哭啊,哭啊!可妈咪不在,谁理你!!
又是那手,又是特写!六嫂再次出场!!!这次她举起大刀,砍下去!!
最后说说个人想法,我觉得这动画绝对跟鲁迅同志有很大的关系,很像是祝福与药的结合体,阿蛾很像祥林嫂,六嫂就像祝福里面的刘嫂,和其他一些的联合体,而女主换肉就像是药里面,华老栓被康,,教唆着去弄血馒头,祝福里刘嫂也教唆祥林嫂去捐门槛,结果都无济于事,
动画里六嫂教唆阿蛾去换肉去治她丈夫的病,而六嫂就可以乘机拿些肉,占些小便宜,六嫂可能并不满足于这些,或者她叫阿蛾出去就是为了乘她不在家,把阿蛾的丈夫弄死,就可以得到一具尸体的肉,不过丈夫是不是六嫂弄死的,这个也不好说。。
阿蛾换来的肉很有可能是像药里面的夏瑜一样的人残肢,因为他们个个身强力壮,试想如果一个社会堕落到吃肉,而高高长起的稻草又不像是经过了旱灾,水灾什么的,而满大街确是一些瘦骨嶙峋喊饿的人,而身强体壮的人像是唯一能够让这个社会走上正轨的人,
却不知什么原因被当作犯人,拉去砍了,出现在了肉铺里面,等着像阿蛾一样的人用性去交换,给他丈夫治病。。
只露了一个屁股的那位官人,是这个社会的统治吗??我也不确定。。
阿蛾路上遇到的那个瞎子,他很饿,但他连阿蛾都不如因为阿蛾还可以用性作为资本,他却只能喊饿,他就像是最底层的那些人,眼瞎,完全看不清这个世界,不知道怎么办的只是胡乱瞎弄。像不像某些上访的群众啊??
六嫂,跟阿蛾算是一个阶层,可她比阿蛾“明白这个世界”所以娴熟的切肉,吃肉,享受着这个世界,统治者的压榨,剥削,对阿蛾并不算致命,而却对像路上的那位盲人却是致命,而六嫂的背后防不胜防,却对象阿蛾这般逆来顺受的人是致命,(孩子很有可能是六嫂偷走的,因为多次特写过的六嫂的手,一模一样的手,拿走了那个孩子)因为阿蛾所关乎的是他丈夫,以及孩子,除此之外,她没有底线,其实她都不明白自己或者到底在干些什么。
两座石像,我也没明白到底是什么,不过我猜,像是地方官员,乌鸦是黑社会,石像一动不动站在那里,貌似威武,后面则是乌鸦,分摊着夏瑜一类人的脑袋。
食人怪,我猜是不是像路上那位盲人一样的一群,最后终于忍不住组合在一起,搞个所谓群众叛乱,他们还是没有眼睛,或者他们只需要吃的 不管谁的都一样。。有一幕是食人怪和一群乌鸦非常和谐的出现在了一起,各顾各的食物,互不侵犯。。
, 像个巨大的寄生虫,活在襁褓里面,不知外面的世界,不高兴了就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90后?
其实整个动画,貌似只有六嫂真的在享受这个吃人的世界,,,
《肉蛾天》影评(三):吃人,还是活着——观《肉蛾天》有感
(个人认为《肉蛾天》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短片:我记得我夸过《李献计历险记》是短片中的神来之笔,但是《肉蛾天》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是短篇动画中的鬼才之作。我这人总是不轻易服人的,但是我真的很佩服片子的作者谢文明,大学生就能有这么深邃的思想,着实是圣人)
《肉蛾天》(《Meat Days》)这部短片的剧情相对简单,可以在这文章之首就做一个叙述(这片子的视角是很变态与恶心的,不过恰恰就是这些能配得上这片子的反思):阿蛾为了能让病重的丈夫吃上肉,不得不出去卖Y,她的主顾都类似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刽子手,可以给她提供死囚的肉以饕她的丈夫;阿蛾就这样给病重的丈夫带回人肉,六嫂就把人肉烹熟,供给这一家人。最终有一天,阿蛾的丈夫死了。六嫂也一样烹熟了阿蛾的丈夫,劝阿蛾为了她自己和孩子食用亲夫,但阿蛾吃不下,只好带着孩子出走。在走到一片草丛的时候,阿蛾遭到了怪相的惊吓,慌乱之中背篓里的孩子也不见了,她只好回去找六嫂,但是六嫂也不见了,对生活失去希望的阿蛾投河自尽。影片的最后,六嫂出现,揭开了一口装满人肉的大缸的盖子,阿蛾的孩子还在里面啼哭,六嫂挥刀宰杀了孩子,全片终了。
刚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想起了某个醉醺醺的午餐之后我翻开了加缪的《尼采与虚无主义》,想在午睡之前了解一下加缪的存在主义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有什么不同,结果书里有一句话震得我在那朦胧的午后醉意全无:
“我们反抗,所以我们存在。”
我认为本片要要讨论的,就是“人的(社会性的)存在”这一命题。在影片里的世界存在一个虚假的逻辑:吃人就可以活着,两者不存在矛盾,甚至可以说看起来存在板上钉钉的因果关系;但问题恰恰在此,纵使在影片里的世界,吃人不但不是活着的前提,而且两者还是矛盾的、截然不同的道路,正是因为影片里大家都去吃人来维持生命,所以影片里的人是无法真正的活着的。推论过程如下:
在影片中人人都吃人维生,这是对“吃人就能活着”这一逻辑的遵循与死守,正因为如此的遵循无反抗,此时每个人对于其他无数个个体来说都是一只食物,而自己又可以把其他的一切个体人都视为食物,这样扭曲的关系是不会构成社会的,这就好比老鼠和蛇彼此为食,它们之间无法构成社会。在影片当中那个实质上不存在社会的世界里,“社会的存在”这一命题就变成了伪命题,也就是加缪存在主义里所说的荒诞哲学。社会的荒诞所能带给人的,是世界荒诞的思维,然而世界又是真实存在的,这就倒打一耙,使得人自身的存在性在哲学上陷入了一种荒诞,也就是说影片当中“人是否存在”变成了我们这个世界“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这样的伪命题。综上所述,在影片中因为“人相食”把人是否存在都变得没有意义,人怎么可能真正的活着呢?就好比在“果园里有没有梨树”这个问题失去意义的时候,怎么可能去要求梨子的出现呢?
一切的文艺作品,都是其所在社会的一定反映。我想谢文明做出这部片子,乃是出于一种对人性的忧思:我们这个时代,物质正在不断地丰富,物质文明正在不断攀上高峰,日子越过越好;然而另一个层面,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面临着各种名为升学、就业、养老等等纷繁的的压力,已经变得扭曲——然而这扭曲不是最可怕的,因为扭曲的人尚且是人,没有失去人性——更可怕的是由于人的自利性,面临压力的时候为了自身生存的更好,只能去与他人相争有限的生存资料,甚至在贪欲的怂恿下褫夺别人已有的生存资料,把每一天和肉蛾天在心里画上了等号,这就像上文说的,在此时,人是否能真正地活着成了伪命题,人性做为人的属性,怎么会存在呀?
总述完毕,我还是没有改变写观后感的套路,要按着时间顺序对影片进行一下分述:最早引发我注意的,是第37秒到1分06秒的那段配音,这段刺耳却又显得有点高亢欢快的音乐(好像是用两块废钢又磨又敲演奏出来的)是配给因阿蛾和一个刽子手发生*交易而带来的肉架的颤抖——当然那肉架上挂满了死囚的肉,床的颤抖带动了肉架,那些残肢断臂便在肉钩与肉架摩擦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中手舞足蹈。这一切构成了一个荒谬的场景:这次*交易的内容是刽子手用自己能掌握的死囚肢体换来阿蛾为他提供的“舒适”,然而这些肢体被人卖了还竟然在手舞足蹈,大有一句老话“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之感,看着很傻;但其实这反映的应该不叫傻,应该是一种无谓甚至是夹杂着庆幸的麻木不仁,这里的残肢断臂不属于活着的囚人,而是已经死去了肢体的一部分,怎样被卖掉,无所谓,还不如被卖的时候鼓掌叫好,庆幸一下还要继续活着的人的痛楚,这就是肉架上在天有灵式的手舞足蹈。为什么这些灵魂要庆幸?为什么到死他们都没有反抗影片里那个吃人的世界(也有可能他们是因为反抗才被处死的)?这其实就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的“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毛病和错误是会传染的,当这能感染整个社会的时候,除非有重大事件或精神领袖的的出现,不然人们大多数的时候会监督着彼此,莫要改掉这个毛病(这是与哈耶克在《通向奴役之路》中所指出的人类堕落之路不同的堕落道路)。人性的流失这一种对于人来说的错误,更是牢固的很,一经形成便有了牢不可破的“彼此监督”:大家一起流失,同去吃人,有异议者便“打翻在地,踏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讲罢了影片我们扯回现实:现在竞争激烈的机制下,大家有没有反思过职场、办公室等等这么苦苦的竞争到底对否?谁说的大家一起上班、办公便要激烈竞争?大家都是出来讨口饭吃养活老婆孩子,不是应该彼此合作才是吗?然而反思者却会被一群自以为是的狂人打上“反对竞争,不思进取”的烙印,遭受莫名其妙的鄙夷。
这里还有一处值得注意的是:1分10秒的时候,阿蛾和刽子手*交易停止的那一刹那,一块肉因为这停止的用力过猛而掉到了地上,一只蜈蚣从一块印着“囚”字的肉里钻了出来,大摇大摆的走开了。我一开始没琢磨明白这个镜头有什么意蕴,后来看到了1分17秒的时候我才明白了:*交易完成后阿蛾哀求着刽子手:“官人,您刚刚说好,这回是大腿肉。我求求您呐,我当家的病着,就等一口肉吃呐。”我霎时间感到了阿蛾的“生之多艰”,法学的敏锐让我在看前面的“手舞足蹈”时记下了一件事,那些肢体包括:一只整臂、一只前臂、两条小腿和一条整腿。有整腿怎么会没有大腿肉?这分明是刽子手占了便宜还想继续为难阿蛾,想用一只前臂就把她打发走,然而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刚才就是这条整腿掉到了地上,蜈蚣就是从这条整腿的大腿处钻出来的。由于影片里人性的流失,人已经活的赶不上一条虫了,不但要没有人性的去相互为食,而且这种相互为食还被限制了随心所欲,不能像蜈蚣那样想吃哪就吃哪,更深刻而严重的还在后面,1分58秒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脑门上写着大大的“饿”字的人,他无力地向阿蛾伸伸手,好像要吃的,不知是要她的“劳动报酬”还是背篓里的孩子来做食物,而他是被切去了两只小腿的,这两条小腿哪去了?不就挂在刚才的肉架子上吗!这才是更深刻的问题:死尸已经不够吃,影片里的世界其实已经开始吃活人了,而出卖过自己肢体的活人为他人提供了食物却仍然吃不饱!这不仅是活着不如一条虫,更是活的触目惊心。想想这一段的现实意义,就是辽宁电视台新北方节目最爱报导的新闻了:老人辛辛苦苦把儿女拉扯大,可是现在儿女有着好东西也不孝敬老人,反而把老人赶出老房去,变卖老房做自己的钱粮。几乎所有的人都指责这类儿女没有人性,但是更要反思的是这是怎么造成的,老人为什么在条件艰苦的时候没有抛弃儿女让自己过得更好,反而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儿女要抛弃老人?这通俗的说一句是“世道变了”,拽文的说就是社会在进步人的眼界在开阔,这本没有错,但是精神文明没跟上来,人们没有选择良性的竞争而是选择了弱肉强食的畸形恶性竞争理念——这种理念忘记了获利与道德的双赢,而把获利与道德对立起来,使得发展反而带来了人的苦痛,因为人人都不可能是最强者,一直信奉弱肉强食的世界是人人都会受伤的,这是痛苦之源。
2分34到2分38这一段个人认为处理的很好,如果单纯要表现阿蛾回家了,那么这一段就不用要了,但是2分38秒的时候画面完全暗下来了,全黑了,无疑这里表现的不是阿蛾回到了家,而是阿蛾走向了黑暗。在走向黑暗的规程中,阿蛾有过踌躇,她停了一下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因为我们知道六嫂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食人者,这一切在日常生活中阿蛾肯定是能看出些端倪的,也就是说她知道和六嫂住在一起是很危险的,把病重的丈夫放在家里让六嫂“照顾”无疑是羊入虎口,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她不得不这样做,她不得不回家,不得不把最珍爱的丈夫放在家里。这是因为什么呢?这种情况让我想到了我的女友,我曾对她说过:“我爱你,我愿化作你通向现实的桥梁。”她有时也会主动和我说“要到……(事件)了,我得向你学学怎么说话,说话要注意了”。未谙世事的女生的天真不是这个复杂的社会能容下的,她必须通过学习一个很“坏”的,精通这些虚浮的迎来送往的我来让她实现与社会的交流。这不是和阿蛾的家一样吗!阿蛾知不知道六嫂是坏人?知道!为什么要和她生活在一起?因为六嫂是真正的食人者,她熟谙吃人的法则,她才能知道如何在影片的那个世界里生存下去。这一段看出什么来了?又是人性流失带来的一大恶果,变质的竞争导致想要天真的人只能依附于懂得邪恶的人,想务实做事的人却要依附于学会了社会上那套虚浮的把戏的人,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还是说我和我的女友,她是个学习机器,很能学,把学习摆在第一位并且学的也很快,以至于谁耽误了她的学习她就会发很大的火,骂人甩脸子才不管你是谁,如果这个社会不需要迎来送往的那些假客套,她无疑会光芒四射——她的狂热学习的精神会社会广义评价所学习和表扬,而为什么现在不是这样?因为社会的广义评价看不见她,她必须向我“学学怎么说话,说话要注意了”才能走向这个玩虚的社会,才有可能获得接触社会广义评价的机会,这对人才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我女友有学我“说话”的时间再去学习一些专业不好吗?肯定是好的,因为工作需要真功夫。人性的流失就是这样严重的问题,把人和社会剥离开的同时,还阻止了人向社会靠拢,想靠拢的人就得玩虚,而一玩虚就离人性更远了,为什么?“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容不得虚的。
接下来的剧情就是阿蛾回到了家,六嫂对她说她丈夫的病没有起色,或许吃肉能好些,阿蛾就叫六嫂赶紧把自己带回来的前臂蒸熟了给她丈夫吃,后来饭做好了开锅了,阿蛾喂丈夫吃肉,六嫂也吃了一点。在这里有网友评论说六嫂自己偷偷藏了肉,只做了一只手,我觉得不是这样,因为出锅时是一大锅不可能只有一只手。在这里我关心的一点是:六嫂切肉的时候墙上有一只蛤蚧,后来开锅的时候蛤蚧也在里面,而且后来六嫂吃掉了这只蛤蚧。我思忖了好久这一段是讲什么的,要是表现六嫂的贪婪,大可演她做饭时私藏了多少肉,然后与阿蛾争肉吃,为什么要出来一只蛤蚧呢?为什么非要是蛤蚧这只生物呢?后来我想到一事:我记得什么中药书上写的蛤蚧的药用价值在于固本培元,引用百度百科一句描述的很恰当的话叫做“长于兼入肺肾二经,长于补肺气、助肾阳、定喘咳”,这蛤蚧如果给阿蛾的丈夫吃,实在是再好不过的药材(因为电影里可以看出阿蛾的丈夫喘的厉害,该是肺病导致身体不佳),阿蛾的丈夫很快会有起色,但是六嫂却给自己补了身体。这就是食人者的高招:假意不吃人去吃大壁虎,博得伪善的面皮,却给重病者断药,让病重者快死好产生更多的人肉,以饕自己来日的口腹。这其中深刻的意义,不言而喻。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谢文明在影片中一次次深入人性流失的低点,要我们惊醒,精神文明必须跟上来了!
第5分钟之后,影片的拐点出现了,阿蛾在进行又一次*交易的时候,她的丈夫病死了,而这次阿蛾却拿回了一块小腿肉——虽然不是大腿肉,但是比前臂好多了。她回家的路上六嫂就赶来告诉了她她丈夫的死讯,阿蛾一惊一急,扔下肉跑回家去(当然六嫂要把肉捡起来细细的看看,这个细节对表现一个食人者的不可或缺的,这里处理的非常好),面对丈夫的尸体阿蛾痛哭不止,而六嫂却用她的“节哀顺变”的方式告诉阿蛾:“阿蛾,为了孩子,还是把他的肉烹了吃吧……”这无疑是又一次探底,用“食用亲夫”这种建议又一次的深深的震撼了我们,然而我觉得真正意味深长的,是下面几个蒙太奇镜头:野外竖立着两尊兽首人身的神像,神像旁边的草窠突然一动,原来是一只乌鸦来啄被活埋的人首(影片里的活埋不是“掩死式”而是“憋死式”,故此脑袋上端露在土外),三个人头让乌鸦吃得很满意,呀呀的叫着飞走了。这一段是和后面的一段是相呼应的,我们暂且命名这一段为“A段”,继续往下感受这部鬼才视频。
6分26秒,一只盛着各种器官的碗摔掉在地上——阿蛾吃不下自己的丈夫,流着泪呕吐了,把碗也给打了。而六嫂作为一个真正的食人者,在一旁淡定的削着阿蛾丈夫大腿上的肉,储存到坛子里,阿蛾悲伤的跑出了家门,她也只是看了一眼,然后继续削肉了。六嫂不是冷血无情的食人者吗?为什么不一直削肉还要看上一眼?我觉得这就是人性中的一丝希望,谢文明在告诉我们,尽管剧烈的变异竞争带来了人性的大量流失,可是人性是毁不完的,是有希望的。六嫂看那一眼阿蛾,其实是在缅怀当年的自己。她之所以叫六嫂,是因为她也曾是一个吃不下六哥的女子,然而吃人法则吞噬了她,她并不是不得不,而是一定会的走上了食人者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她没有看的很久而是只看了一眼,因为在她心里过往的自我虽然值得缅怀,但不值得长长的哀悼,那会让她不适应“法则”而活不下去的。而阿蛾这个人为了做一个人,在此时已然是彻底的死去了——面对着挚爱的丈夫的死,她不想再吃人而要做一个真正的人,所以她跑出去,远离了熟谙吃人法则的六嫂;可是人又具有社会性,阿蛾离开了六嫂就无法与影片里那个皆尊吃人法则的世界相沟通,因此她的社会性丧失,走入了自我的世界,这一点上她又不算是一个人了。所以我说阿蛾在此时为了做人而丧失了作为人的生命,在影片的后面自杀是一种必然。而这种自杀的属性,我们在写到自杀那一段时再探讨。
7分34秒,阿蛾受到了一个异象的惊吓。对于这个异象,网友们的观点五花八门,有的说这是妖怪,用明着吓唬阿蛾的妖怪来衬托暗地里整阿蛾的六嫂更加阴险;有的说这是呈现了愠怒像的佛或者菩萨,说是佛或者菩萨看到了影片里的世界如此险恶十分愤怒,来救渡阿蛾出苦海的,可是阿蛾不能理解反而受到了惊吓逃跑,为后来的生命终结的悲剧埋下伏笔。我倾向后一种观点,但是不完全认同,我觉得这确实一个神来拯救阿蛾,但是这不是一般的神,这是一条龙。你别看它长的不像咱们印象中的那种龙,但它确实是一条龙,譬如说天龙八部当中“龙众”的八大龙王之一和修吉龙王就长了好多的头。《妙法莲华经》当中叙述了龙是怎么来的:龙是因为“乘急戒缓”才成了龙,对于大乘佛法它精进研究,所以有神通,但是它不守戒律只能堕到畜生道去,就变成了有神通的畜生——龙。影片里这个异象,它为什么能在那个世界来去自如?理同六嫂,它不守戒律,熟谙吃人法则,所以形象才是十六张嘴嘎嘎嘎的嚼个不停;但是它又“乘急”,它明白事理,它知道这吃人不对,所以它住在远离人类社会的野外自然界,并且想帮助阿蛾这名受吃人法则压迫之苦的女子(如果它真是来抢孩子吃或者吃掉阿蛾的,早就下手了,哪里是阿蛾能躲得开的)。可是阿蛾却被这异象吓跑了,她不知道这个异象是来帮助她的,她以为这个异象是要加害于她和孩子。很显然,影片又揭露了人性流失带来的一个弊端:人性的流失把人和社会剥离开使人群分化为一个个个体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使得人人自危,陷于多疑。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段与“A段”相呼应的镜头,原来刚才那只乌鸦飞走是为了告诉自己的同伴这里有肉吃,它领了一群乌鸦来吃肉。这里无疑又是一处讽刺:在象征着神圣的神像面前,一群乌鸦做着争食尸体这种我们看起来不人道的、很残忍的事,但是他们为什么会争食的原因又让我们陷入了尴尬——是一只乌鸦领着大家伙来“吃饭”的,影片里的乌鸦有好吃的尚且能想到亲朋好友,可是人却在相互食用。其中的意蕴,不言而喻。
阿蛾跑呀跑,那个异象就追呀追,追到8分零1秒的时候阿蛾逃出了画面,凭着那个异象的本事是可以追上的,但是它只往前挪了一步就不追了。大概是在觉得阿蛾和自己没那个缘,就不打算救阿蛾了,也可能是在为阿蛾的命运而叹息,反正总之又潜入草窠里去了。后来阿蛾的孩子被抓走了(恕我愚钝,这时我还没看出来是六嫂抓走的,不知那些看出来的网友是怎么看出来的,教教我呗),出于社会法则依赖性她只能跑回去家去找六嫂,而六嫂当然不见了,还吃光了摆在桌上的她丈夫的那一部分肢体,绝望的阿蛾就去跳河自尽了,刚才我说到这一段阿蛾自杀的属性是有待探讨的,她是绝望的,但是她的自杀是哪一类的自杀?有着什么样的意义?这才是本片的重中之重,我们来分析一下。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自杀论》当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可能导致人自杀的社会要件存在于三个项目的缺失,一是人没有高于自身的社会目标,二是人虽然有高于自身的社会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所带来的义务让他失去了自我;三是人的欲望没有正常的受到社会秩序给予的的限制。阿蛾是缺了哪一个呢?乍一看好像符合第一点,她浑浑噩噩的活着,感到虚空而失去目标,感觉死比活着更好,自杀是为了寻求解脱,从这一点上看她貌似属于利己型自杀,但这一点值得质疑的是为什么她的生命持续了这么久才想到要自杀;又一看好像又符合第二点,影片里无数暗之规则把阿蛾锁定为了一个卖Y女的角色,让她失去了自我,从这一点上看她又是一种利他型自杀,这一点也不对,她的死有利于别人谁了呢?谁也没有;那么我们继续往下说,如果缺失的是第三点的话,就有可能是失范型自杀,但这一点最不靠谱,影片里那个社会一点也不乱。最后剩了一个现代社会不常见的自杀,我认为也是阿蛾自杀的准确类别,就是宿命型自杀,是由于社会过度的控制,让人丧失了一切希望而自杀。阿蛾一个弱女子想改变影片里的世界是不可能的,想去适应那个世界的法则又接受不了,最后丈夫和孩子都死在了吃人法则上,她丧失了一切希望,自杀了。这一段一下子点出了本片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本片的主旨如果只是抨击竞争多么激烈而手法错误导致的人性流失,这只能算是一部二流片子,但是这部片子一流之处就在于告诉我们还有希望,只要抓住希望,活下去就有意义。或者反过来说,活下去就会有希望,就像hank的励志歌曲《循环》当中唱的:“不论现实是多么的艰难,也要对着命运呐喊”。
然而谢文明在告诉我们要保持希望的同时,也要最后一次触底,揭开这个故事的真相:阿蛾死后有那么几秒的黑暗镜头,然后是一根竹子摇来晃去(后面还有个特写)持续了十多秒,我认为这十多秒是一个要带给观众惊讶的大反差——先前的镜头是黑的,现在亮了,可能会变好吧?但事与愿违,六嫂揭开了肉缸,淡定的咬着一块大腿肉对哭闹的阿蛾孩子说了一句:“小肉孩乖,甭哭,一下就不疼了……”然后一刀下去,宰杀了这个孩子,全片结束了。这就是艺术,从黑到更黑并不能给人以多大的震撼,这最后一次探底也就白探了,不能画龙点睛;在这中间加一点亮色,让画面亮起来然后再走向一个残忍的结局,这其中三味,用心者都会知晓。
2011年浅井长政祭日,成稿于吉大男寝
《肉蛾天》影评(四):行将就木的希望
作者真的很大胆,如此的题材,如此的人物,如此的结局,从字幕到声音,再到背景,都这样灰蒙蒙,死气沉沉,唯有那孩童的啼哭,看到了片刻的生机,可这一切又在六嫂的奸笑中结束。
屠夫,路边的断腿者,骷髅,病入膏肓的丈夫,还有同样骨瘦嶙峋的阿蛾,就像一个个符号一样,在观众的心中抹不去,最直接传达的便是这样一种压抑的气息,这种气息从内心的深处发出,这是一种共鸣的悲凉,这种对未来和过去的哀叹。
纵观历史,人吃人的事情还是总有发生,在文明社会的这种事情已经是不能理解,但是在文明的背后人总是有求生的欲望,要活下去,活下去才有希望。可是希望…过去发生的事情,未来也会发生,就像吃人,不会被文明所阻止,只要这个社会还有人的话。
小时候一说到吃人,就想到那个吃人的旧社会,可是活在单下的新社会又如何呢,依然吃人不止,吸血不停,对未来的憧憬是我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的来源,说白了就是自己给自己编写的一个梦,自己对自己的催眠。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就是自己努力欺骗着自己,自己也努力相信着的谎言。
六嫂说,把他(阿蛾的丈夫)吃了吧,为了孩子。可是结尾处,六嫂举起的菜刀,闪耀着寒光。孩子,代表着希望,阿蛾,这个社会的主要劳动者,屠夫,社会的资本持有者,六嫂,这个社会的管理者。管理者声称要寄予未来希望,却干着各种看不到的勾当;劳动者,不断被压榨着血汗,只能忍受,只能对未来希望,却不知这样希望的渺茫;资本持有者,无情冷酷的压榨,他们不需要希望;只有希望,孩子的希望,可是这样的希望就想风中烛火一样,如此的模糊,如此的不切实际。天上的星光是为了指明方向,却永远照不到你的生活,这就是希望。
过去发生的事情,未来也肯定会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做个梦,千万不要让它醒来,永远不要醒来。等到寿终正寝的时候,还可以希望咱们在另一个世界再见。
《肉蛾天》影评(五):大胆的推测:六嫂吃了阿蛾全家
短片的灵感,据说是来自清朝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菜人》,当然,也只是吃人这个灵感,至于故事内容嘛,其实和《菜人》几乎完全没有关系。至于吃人这个梗嘛,也不一定非要从《菜人》里获取灵感啊。但导演的灵光乍现,我无法切身体会。下面先写出《菜人》原文。
《肉蛾天》影评(六):话说《肉娥天》
小时读鲁迅那辈人的文章,以为社会的灰暗面只是“人吃人”,没想到现实中还真发生过那种结结实实的人吃人。
阿蛾,六嫂,小孩,屠夫,断腿者,乌鸦,还有那些残缺的断臂断腿... ...压抑的灰色调,无声的对白。都是可以看完令我恶心的画面,尤其是看着六嫂啃着断臂、人手指,最令人反感不能接受的还是那些令人发指的人吃人的社会真实面。
阿蛾为了自己病重的“当家的”,卖身求食。屠夫的奸诈,六嫂的阴险恶毒,在丈夫死去之后六嫂假心假意的说:吃了他吧,为了孩子。好一个“为了孩子”!当孩子在最终啼哭着为短片带来一丝生机之时,却也只有冷漠的六嫂持刀等着他。在这个社会阿蛾最终选择自己解脱。
如果是你,你会在社会失去文明,只有充满着别人流着口水等着你死亡的事实围绕着之时,你会如何?为了生存不择手段?选择死亡?
我情愿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