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花》是一部由游达志执导,刘青云 / 梁朝伟 / 邵美琪主演的一部犯罪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暗花》观后感(一):刘青云电影闲谈
首先说一下对剧情的猜测。
最后的时候胖子说,刘青云聪明过头,有些事你想也想不到。一直让我很在意,还有刘青云的死。
我觉得刘最后被洪设计了,因为他太聪明了,而且还有一点证据就是,梁朝伟在码头是怎么逃出来的,那种情况基本是无处可逃了,剧情没有交代,我猜是洪故意让他逃走的,因为洪想利用梁朝伟杀掉刘青云,如果是这样那个女的可能也是被设计而死的。
很想知道刘青云拍了这么电影,每部都直指人性的弱点,刘青云本人会是怎样一个人呢?
还有我们要不要戳穿真像?真像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
相信是幸福的,无知的人开心的,真的吗?在狭窄的范围来说是对的。
我们来谈一下幸福的阈值,很简单的,如果你的 幸福阈值很高,你将很难获得幸福。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一个从一开始就生活在完全真实世界的人,一个从一开始就生活在虚幻的美好的人.哪个会更容易获得幸福呢? 举一个例子,就说我们最关心的爱情吧,如果你的相信的爱情是王小贱,是都敏俊,是。。(不好意思忘了叫什么)你会很难获得幸福,一开始你可能可以找到一个“完美”的恋人 ,但是最后你往往会发现爱情的真相,你的恋人不再完美,你会失望,甚至,有些人会讨厌自己,因为他发现自己也做不到,自己没有忠于爱情(你相信的爱情)。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及时有一天你理智上看清了真像,但是你的内心深处还是接受不了的,也接受不了这样的自己,所以人性开始扭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他人,其实自己不见得好到哪去。
但,相反,如果你一开始就知道每个人都有严重的不足,人性有弱点,这样你会更容易接受平凡的自己,不与自己为敌,也不对他人期望甚高。甚至你可能会很幸福,我们小的时候没有手机,我们去隔壁家找小朋友玩,我们会觉得没有手机很痛苦吗?我们不会,因为一开始我们就不知道我们需要手机,是手机出现了,我们才突然发现 ,诶?原来我是需要手机的,于是你产生了匮乏感,匮乏感和孤独感很像,因匮乏感而孤独,这种匮乏感让你想要拥有手机,你每次接受手机的一个新功能,你就产生一种匮乏感,你的手机不能没有摄像头,你的手机不能没3g,你的手机不能没音乐,你的匮乏感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满足。同样,你对爱情的匮乏感也来自于此,爱情每被赋予一个新的美好的定义,你就多了一种匮乏感,这种美好的定义可以通过韩剧传达给你,可以通过诗歌传达给你,可以通过爱情童话传达给你,当你没办法满足这种匮乏感的时候,你会痛苦,相反你一开始就没看过言情剧,没看过韩剧,没读过诗,没听说过爱情,你对爱情的认识会是怎样的呢?
姜还是老的辣 可惜了这么多牺牲品
首尾呼应的那段话
最后听来,如此讽刺如此悲凉
音乐一如既往的好
梁朝伟难得演的那么阴冷狠绝 倒很有后来色戒的味道
不停擦汗的白手帕 之后被古天乐在龙虎榜中继承;
弹珠和灰尘,画面嗯好
光影尤其白光的刺入和人物面部阴暗对比
显得尤为特别
当梁朝伟仓皇之下拉开107号门
不可置信地颤抖着发现那颗头
洒落的钱币,和诡异跳出的弹珠
简直堪比惊悚片啊
你怎么逃脱,怎么无辜
都只能莫名其妙走入别人早已设计好的结局和线路
比郑秀文的神经白领好多了
《暗花》观后感(三):无题。
暗花,香港黑帮悬赏重要人物人头的钱财之暗称。自始至终,这“暗花”都是一个局,一个让有的人明知是地狱之行也无法回头的局,一个让原本毫不相干的人被步步紧逼直到万劫不复的地步的局。
也许除了洪佬,全局里最清楚的人就是刘青云了。他手中的弹球就是他自己,何时起、何时停,皆由不得自己所决定。所以他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死亡,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或者说,一副早已预料到结局的无奈的样子。
而原本毫不相干却被“选中”的人,是在刘青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俊俏的梁朝伟。一开始尽管也是腐败的,与黑帮勾结的“正义警察”,但从杀死邵美琪开始,他就真正地“堕落”了,成功将自己套在了铁环里。这个铁环,他想要挣脱,他信自己“命大”,但是最后硬不过宿命。
最后的镜子之战,我本还在心里笑着想“可惜我先看过了神探啊,杜佬!”却发现这又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形式。没有“神探”的互相刺探、玩心理战,更多的是破罐破摔、毫不犹豫、置对方于死地的念头。
《暗花》观后感(四):令人费解的黑色塑料袋
最近才看的这部片子,很惊艳.
但结尾的黑色塑料袋真得让人费解,有人说是梁,有人说是胖子,有人说是基哥或他儿子,我感觉都不适合.
特意发现结尾把塑料袋装车的时候给了一部红色车的车牌一个镜头,我倒回去看 那红色的车正是梁的,而梁的车在去码头的时候后面就给撞变形了。但那车没有,.这说明是倒叙,
所以排除了 胖子 和 梁。(别说车后来被拿去大修又拿来用了=。=)
那说是 基哥的也不适合,当时梁家里的那具无头尸应该就是基哥(从后面刘手提袋的头推断),但当时检查的人说全身没伤,所以不应该分那么多袋子
更不可能是荣少的,当时他破车尾被发现的时候还穿着衣服被闷死的.
哎 想来想去不想了,就当时另一个棋子被灭口了呗。这片子绝
《暗花》观后感(五):圈套是如何构建的?
看完的第一反应,洪先生能量如此巨大,为什么要设这么复杂的局?姑且以洪先生希望的结果,是少部分人知道真相,而大多数人认为梁是暗花,杀了两边老大。那么本片圈套目标成立。
如何实现暗花杀掉两边老大的目标:
1、散发了言论,基哥要买凶杀佐治,营造两边对立紧张的氛围的同时,凶手一说成立。
2、杀基哥、杀基哥儿子。
3、设让梁朝伟无法辩解的局,让梁只能按照洪先生的意愿去杀人:
有人指证梁是暗花。
梁始终无法联系上基哥父子。
桌子下发现500万,胖子来搜查,故意漏掉包。逼梁百口莫辩之余,只能选择跑路。
到码头后,让大家发现基哥儿子尸体在他的车后尾厢。
107的数字,引导他发现基哥人头,加上梁家中的无头男尸。
人证物证都有,至少梁无法辩解。
4、邵美琪给梁指条“生路”,杀佐治后,有船接他离开。
意外出现在梁杀佐治时,原本洪先生的计划是梁与佐治互殴而死,艇王再杀刘青云,解决经办杀手,打完收工。
多出来的意外是梁死里逃生,找出邵美琪与刘青云,并杀掉他们。但最终被当成刘青云,仍是死在洪先生手上。
1、这个人要有能力杀基哥与佐治。
2、如果选一个外面的杀手去杀佐治,结果就会象刘青云在澳门一样,屡次被发现,然后被抓,没有杀佐治的机会。
3、梁并不是一个好警察,有钱就去做。他可以为了基哥敬责敬业的满世界找暗花,他也会在出现危机时维护自己,跑路或杀佐治。
所以当构建这个圈套时,就是选择好暗花,这个人要能一定能量,且够自私。当他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到关键时刻,逼他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最后杀人灭口。
几个小问题:
1、澳门街口治安太好,刘青云的包丢在地上那么长时间,竟然没有被人发现或捡走。
2、逼得梁跑路,为什么一定是码头?可能是澳门的地理条件决定的吧!
3、发现邵美琪说谎,留下手机做线索,最终找到刘青云及发现身边潜伏洪先生的人。这段有意外之嫌。刘青云怎么会算到梁会去那家餐厅。
4、为什么佐治只能从码头回来?他不会临时改变路线吗?
《暗花》观后感(六):永夜
这个片子里的梁朝伟帅的让我想起了春光乍泄。
洪先生只是在开篇和结尾出现了两次。背景音都是梁朝伟的话:一个十几年都没回过澳门的老家伙,能狠到哪儿去啊?如果他真这麽厉害,我倒很想见见他。
电影里的洪先生没有一句台词,只有几个保镖陪同上车并在车上看报纸的镜头。开场时这样的镜头并没有给人特别的感觉,配着梁朝伟的旁白确实让人觉得这样一个老年人能给人什么威胁呢?但是电影结尾处在看这个简单的镜头时,却让人觉得洪先生随年老但身体看起来很是硬朗,一句话没有眉头略锁衬着一股高深莫测。
林雪其实是整个事件的执行人。开篇抓到的那个被他们毒打的舌头我起初并没太多想。后来看了别人的影评说应该是一个哑巴或者是被毒哑。现在回忆起来觉得很有道理。要是能说话谁能受得了这份被毒打的苦。带着的头套也是不让梁朝伟看出到底是谁。形势紧迫,哪里还有心情关心具体是谁。林雪正是抓到了梁朝伟这个软肋摆了梁朝伟一道。并在将人弄死后骗梁朝伟说这个人供出的是他。已经是死无对证。这个办的漂亮。第二个漂亮之处就是到梁朝伟办公的地方搜梁朝伟出卖老大的证据,时间拿捏的正好,梁朝伟正看着那带钱不知道如何是好。林雪的闯入险些让他乱了阵脚。强装镇定的将钱压在手下。林雪连保险柜都看了,却唯独没看他手下的那个黑白格女包。不得不说奇怪。但此刻心乱如麻的梁朝伟根本注意不到这一点。林雪的没发现正和了他心中意。他自己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林雪在剧中起着催眠,造势,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催眠了梁朝伟,让他觉得组织怀疑自己,自己走投无路。他造势让整个组织开始怀疑梁朝伟。他承上启下,让邵美琪和刘青云步的棋都活了起来。
邵美琪是个推波助澜的人,她杀了舞厅老板嫁祸个郑浩南,误导梁朝伟,故意让梁朝伟把她抓进警局,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包裹放到梁朝伟的办公室。在码头的时候又让梁朝伟跑向他们事先设好的陷阱。将梁朝伟一步步推入死局。唯一让我没想通的是洪先生是否强大到早就猜到梁朝伟不会死于码头。如果梁朝伟在码头直接死掉,他该怎么处置邵美琪呢?我个人觉得邵美琪会被梁朝伟杀死应该是他没意料到的
刘青云是整个局的实施者,两个老大应该都是被他干掉的。他深谙洪先生的厉害,随不想参与,但也没有办法。所以自作聪明的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可谁知他留的这个退路也是条死路。“你和我就好像弹珠一样,会滚到哪里,何时停止都是身不由己。”这句他戏里的台词也正好成了戏里每个人结局的最好诠释。刘青云的死是意料之中的,与他能不能杀死梁朝伟无关,就像另一句台词一样:当我找到你们三个时,你们三个就已经是死人了。
梁朝伟,这里感觉起来有点像杨修,请原谅我这个幼稚的比喻。但真的好像。有胆有谋能力过人。老大赏识,为人有点恃才傲物。口出狂言得罪了老大的老大。不巧老大也被老大的老大看不上了。洪先生要清理门户需要师出有名,那他就成了不二人选。其实我仔细斟酌了一下,就算他没有口出狂言。那他也绝对会在备选名单上。这里又让我想起了刘青云的那句话。
洪先生,绝对的幕后操纵者。但觉得导演好像是有意为之,虽然他是幕后操作者,但是他也不能控制所有的事情。虽然他想杀死的人都死了,除了两个不听话的小弟。剩下的刘青云,邵美琪和梁朝伟的死法应该都不在他的意料之中。特别是梁朝伟的死,有一丝的凑巧在里面。
但正是因为这样,也让整部剧多一分说不出的感觉。
《暗花》观后感(七):长夜无尽
一直觉得港片需要非常寂寞的心情,仿佛很适合午夜的录像厅,长夜漫漫,再多的打打杀杀鲜血淋淋都不觉得太过闹腾而嫌不足以大发长夜过于凝重的孤寂。所以买票时候有些迟疑,看来复杂和血腥的黑帮题材,梁生演的是最终死掉的反派,但终究不愿意错过北京电影节难得的在大荧幕上看到此片的诱惑,还是决定克服想看爱情轻喜剧的贪图享乐的心情。
比预期还要好看,既有非常明显的港片性格(即使故事背景发生在澳门),黑暗、喋血、冷酷,又有超出类型片所想表达的更微妙而令人玩味的人生况味。这也是我喜欢港片的某种性格,比起好莱坞大片流水线制作的完美无缺的自洽,这样的电影总似乎是匠人打造的手工孤品,虽然不尽善尽美,却在某个细节体现了制造者的性格,并无法造出完全一样的复制品。
其实情节真看起来并不复杂,也是由于导演的详略控制非常好。大背景是洪先生重回江湖想将现有两派黑帮基哥和佐治清盘,而选定的棋子是基哥手下的阿琛,布局他排除了两个杀手,耀东与阿凤。最后阿琛杀了耀东与阿凤,顶替耀东想出逃却终究被洪先生的手下灭口。
然而这些主线都影影绰绰的躲在故事后面,躲在隐隐约约拨出的电话号码和口耳相传的窃窃私语中,仿佛只是一个传说,真正切实的,在幕前被我们所看到的,只有棋子阿琛在一个又一个设好的局之中奔走,他一开始便耀武扬威,一大特征就是一直在擦汗,大概岛屿太热,大概他内心紧张,但开始时他其实是满意这种状态的,年少得志,在他每每说出我马上过来的时候,大概也带着一种掌控着全局能干卓然的自我满足感,直到脊背后面真正冷汗直流,赫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命运迷宫之中东突西破的困兽。那白毛巾终于被丢弃在路边。
我最喜欢的两场戏,一场是阿琛与耀东在囚室相对,他最初是愤怒,把耀东暴打一顿后开始讲话,但他毕竟是聪明人,而非蛮武,而耀东那句你不问明白舍不得杀我简直点出了他形神。耀东说我本想拿着钱就走,但不知谁姓洪,二人在如梦境的尘埃中不再是追捕者与被捕者的身份,反而有了种推心置腹的了解。同样能干的他们何尝不是互为映照,作为棋子此时境地只是一时一势,而在根本上并无本质区别。大家喜引用的“给钱不就行了”也出在这一幕,最悲哀在这里,明明毫无底线左右逢缘,却依然被某种无可琢磨的命运推行到此等绝境。与此相比,阿深竟比无间道中的陈永仁更不如,因为他竟无所坚持既不相信正义也无所谓太大的忠诚只相信丛林哲学与efficient却还是挟裹在大局中丧了性命。而这种实用主义只崇拜力量的哲学在身边多么熟悉,想走最快的路,出最少力气拿最多荣耀,从不相信有什么命运命运不是好好拿在自己手中吗,结尾处年轻人不要太聪明刚刚好点题。
另一幕就是在码头,他看到那个宿命号码107,拉开门那颗头颅滚下来,他呆立在当场,脸上的表情是彻头彻尾的绝望。就在几分钟之前,他还在积极的找各种方式脱离困境,监听警察频道,插队到最前面,寻找暂时没有被封锁的出口,想处理掉手拎包,然而,就在这个瞬间,当他的脚下是老大的头和一地的钞票的时候,他终于感受到了那种无处可逃的绝望,那种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黑色反讽。于是他奔向被指引的H出口,终于遇到佐治并杀了他,正如寓言中说的一样,仿佛是命运的闭环。寓言之恐怖大概就在于TA会分毫不差的实现,让人再不想和命运斗,垂首放弃。
双雄结构,没有侠肝义胆却多少有些兔死狐悲的意味,Tony和刘青云在剧中互为映照,换个立场,他也可能成为他,至最后的镜子与假扮的光头与纹身,使得这样的意味更加明显,要杀的是自己,正是被自己所杀死,这样荒谬的场景让人生出无论谁生谁死也改变不了结局的感喟。
电影落幕,却依然记得刘青云手中的那枚橙色弹球,“弹到哪里,什么时候停,都身不由己”。得失、成败、生死,都如此宿命。
[年少无知时候曾经在大概是雅虎的明星站上看到一篇写的非常好的梁朝伟全部电影和电视剧的评论,当时立下宏愿想看完梁生的全部电影并写影评,大约小二十年过去了,这个计划虽然缓慢其实也一直在进行着,今日盘点了一下这一篇是截至今日老虎87部电影中的第12篇,比起那些充满变数虚无缥缈的人生梦想,这大概是最有可能实现的一个吧。本片Tony在电影里年轻的令人怀念,最近的他大概早就不敢尝试这样沧桑的造型。难得一见的狠辣角色,黑眼珠在上看来冷酷无情。然而我更喜欢他最落寞时的几个表情。]
《暗花》观后感(八):暗花
不同于香港其他同类,这是一部阴冷的电影,阴暗的光线、紧迫的剧情与人物内心的挣扎让片中所有人都带有阴冷的风格,不停擦汗的梁朝伟与光头的刘青云的虽然对手戏不算多,但两个人暗中的针锋相对成为本片的主要叙事路线,一个具有莫名的恐惧,一个令人不寒而栗,他们陷入一场死局,困兽犹斗却不敌宿命。
有着浓烈的宿命论味道,性格退居其次,一如电影出现的不少俯镜,人物在大环境吞噬之下变得渺小卑微。但即使如此,一如所有悲剧主角,虽然最终无法抗衡命运,但过程中的行动决定,已赋予生命以不同意义。在宿命的重重安排下,阿琛的个人意志旗帜也令事件开出小岔,譬如阿凤本来是命不该绝,最终被阿琛抛出车外)、洪生原本的精密铺排也因为阿琛的垂死搏斗而弄的不干不净,要耀东来好好收场;而以为对事件全盘掌握的洪先生,最后也不知道死于码头的是阿琛而不是耀东,他的至高无尚权力,终究还未达至神祗式的全知观点。而更重要的是,在阿琛抵达黑沙湾准备登上快艇的刹那,他的而且确以为自己逃出生天,那一枪轰进他头颅的子弹太过突如其来,来不及令他主观意识到最终的挫败和搏斗的徒然。
《暗花》观后感(九):在今夜惊艳,在今夜死去
暗花不是一种花,如果硬要比成花,或许是昙花,而且是黑夜里的昙花,只在刹那间绚烂,明知迎来的是消逝。其实并不是不想逃避,就像梁想要抛却一切独自逃跑一样,但终究还是困兽犹斗,只剩下绝望的宿命。
全片弥漫着一股略带颓废的迷幻味道,展示的也多是澳门的污败之所,在这种黑吃黑,黑白勾结的背景之下,充斥着毫无生气的勾心斗角,唯有一直拿着块手巾擦汗的梁给人一点活力,他为了老大四处奔波,同时也很能干,就如那黑夜中的点点光亮不免让人抱以期望,而同样能干的耀东的出现,则更让人期盼二人之间能碰撞出划亮夜空的火花。
在那鬼魅的音乐声中,看似毫无关系的两人始终被一根无形的线给牵引着,然而当二人像弹球般身不由己地来到决战之地——一个存放镜子的仓库之时,宿命便也无可避免地笼罩。就如同pulp fiction中Bruce Willis的女友与电视机的影像重叠般,二人的命运已然映射在镜子中,纵使你看得到,你也不得不亲手将其一块快打碎,直至最后一面镜子的破裂,自己的映像也不可避免地随之破裂。当他们滚出仓库时,由于外型相仿,并不知道谁生还了,然而其实已无须知道,因为宿命终究无法逃脱,只是谁先掉进命运旋涡的问题。
当一切尘埃落定,惟留下惆怅与抑郁,但,这就是暗花,在惊艳中死去,绽放在刹那。
《暗花》观后感(十):记暗花
值得说的地方:
1.影片设置刘驾驶出租车撞坏顶风玻璃,双手离开方向盘与之后的旧楼多面镜子是一个意思,前者暗示宿命无法掌控,后者暗示所见皆为事物的显像,镜中刘即是梁,梁既是刘故事设置中暗示 洪先生眼中俩人皆为棋子,故事之外也间接暗示对于宇宙的运行规律前面众生都一样的,根本源无从究其,故宿命无法掌控。
2。洪先生在故事之外是一个god(物是本源,事是道,事与物便成宿命。宿命依道而行。)的表象,故事竭力把洪先生塑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神机妙算的人物,这一点是从这个表象的性质考虑。如果仅仅认为洪先生是为故事逻辑所设置的人物会与影片所要表达的相悖。当然,如果看不出影片所要表达这层意思也就不存在这问题,整个影片的寓意也就反过来了,这明显不是银河组的初衷。
题外:宇宙运行的终极规律(道法自然)同宿命、命运、god等是一个意思。这些都是不可抗拒的,一直都存在的,也就是“如来”。只有掌握才可能成为西方所说的神,但西方宗教教义中不存在这层可能,西方哲学有这些内容(所以我认为佛教和西方哲学是同类东西,而西方宗教另有所呈),西方宗教不存在悟或者类似的概念,有虔诚之后的赦免、怜悯等。所以尼采说上帝死了,也是认为这些终不是能拯救人类的。佛教认为救赎在于自我,也就是悟。东方佛教指成佛。掌握宇宙运行规律便是悟,
很多意思皆为不可说,因为说话的是人,所以一说出来便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