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跨界歌王 第一季》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1-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跨界歌王 第一季》观后感10篇

  《跨界歌王 第一季》是一部由陈伟 / 马宏执导,高晓松 / 宋柯 / 刘涛主演的一部音乐 / 真人秀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跨界歌王 第一季》观后感(一):《跨界歌王》:尴尬癌泛滥

  文/温翔

  现在的综艺节目多如牛毛,明星上节目作死的炒作无下限。

  谁红逮谁上,国民老公宋仲基接连上了《快乐大本营》和《奔跑吧!兄弟》,可能收视率高了,但宋仲基的表现却囧了,节目套路不创新,再红的明星也不是拯救收视率下滑的秘药。

  而最近《跨界歌王》横空出世,窃以为会是民间歌王浮出水面的大好时机,原来仍然是逃不过明星二字。换种思维来看,其实不就是明星的玩票飙歌吗?或者是影视明星的卡拉OK大赛。

  论专业度和《我是歌手》距离好几个《快乐女声》,看得出来为的是走多栖之路的明星铺路。

  王凯和刘涛因为《琅琊榜》的超人气,吸引不少眼球,而秦海璐、李光洁、潘粤明这仨的参与貌似更多打酱油,至于巴图这个星二代,就更是陪太子读书。

  主持人在访问明星时就弄了个极大的尴尬,先是问王凯、刘涛和秦海璐从什么片场而来,问完三人就匆匆而去,让其他几位明显感觉到冷落,访问还要分个三六九等么?或许是由于时间不允许,但这样作为感觉尊重人。

  过程更是一个大写的尴尬,可能这些明星都是影帝影后或者是超人气王,面对“三严”老师没个正形。不知道这是搞形式主义,还是拿明星逗乐?

  现场观众清一色年轻美眉,个个如花似玉明摆着就是花痴粉,有个别还打出王凯的横幅。表现夸张,好像是预约似的起立和鼓掌。

  刘涛第一个上场,人气极高,凭借《琅琊榜》和《欢乐颂》的热播,观众自然是非常的追捧。可刘涛的邓丽君歌曲串烧表现还算可以,至于创造了刘涛特色,我们真不知道。

  潘粤明的上台似乎倒没什么不顺,演唱也马马虎虎,还多少有点致敬摇滚岁月的范。

  巴图可就尴尬癌泛滥了,先是让人家穿一身嬴荡的戏服上台,明明人家要唱张惠妹的歌,生生被这套戏服给带沟里,这不是节目组整蛊败北吗?当然可能想提醒观众巴图不仅仅是星二代,还是《芈月传》里嬴荡扮演者,却弄巧成拙

  人气王王凯的上台,亦是尴尬得要命,原来王凯没有听准音乐节奏突然的唱出两句,结果可想而知。再说王凯演唱的《匆匆那年》,音色还是不错,只是和现场的乐队配合不搭,声音太小,这与没拿麦克风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秦海璐同样尴尬不小,可能节目组为了拼收视率,要让秦海璐演唱《北京的一夜》,这歌音高,当然其中有京剧的不少唱腔,再说秦海璐学习过七八年的京剧,唱念做打一点也生疏,所以这歌听起来就很抽离,京剧部分表现很惊艳,而流行唱法部分却很low,整体感觉极差。

  李光洁演唱了张学友的歌曲,同样是由于耳麦的缘故,导致声音听起来气息不足。人家本来想好好表现一番,都被这工具给耽误了。

  一切用意非常的明显,王凯演唱的时候,屏幕上出现了其主演的《伪装者》和《琅琊榜》的大量镜头,如果不是现场的隆重其事,观众还以为在看王凯的主演电视推销节目。

  总之这台节目真的是让人尴尬不断,无论是现场调度,还是明星们的表现,都算不上是一场精细制作品质优良的综艺节目。

  三大评委,巫启贤、宋柯和高晓松,巫启贤更似乎看重的是质量,而高晓松忙做老好人,给的大多数是好评,或许是娱乐为主吧?

  本期夺冠的是秦海璐,而人气王王凯未必笑到最后,明星们分身乏术,准备工作做了多少不得而知,看看明星们的表现,多少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看来各大卫视唯综艺拼收视率的招数不少,但这质量可能就呵呵了。

  消费明星有个尺度,而明星上节目也得有个底线,如此混乱不堪,让观众情何以堪?

  《跨界歌王 第一季》观后感(二):《跨界歌王》:高晓松宋柯巫启贤为何只淘汰了巴图

  文/黄鑫亮

  当评委席上再次出现老熟人高晓松宋柯巫启贤,让人不禁想到音乐类节目的“旧石器选秀时代”,纵使节目形式更新迭代,但是人性没变,评委们依旧任性网友们仍然把他们骂得唾沫横飞。这就是一档音乐类节目必不可少的槽点,由评委和网友们联袂贡献。再来说说《跨界歌王》里评委们的权力是不轻的,地下舞台里他们能决定让不让选手升到二层舞台,也就是那个富丽堂皇的舞台,而由观众投票选出前两名,决定谁进半决赛的也是他们三人,《跨界歌王》的评审机制称得上是“严进宽选严出”。

  高晓松宋柯巫启贤给他们的评委组定位就是“三严”组合,每位选手登台时他们都要强调一遍,巫启贤是“严厉”,宋柯是“严格”,高晓松是“颜值”,从他们的“严值”称号来看就能猜到巫启贤会被骂得最厉害,往往一个明星选手登上舞台,高晓松嘻嘻哈哈,宋柯不苟言笑,巫启贤则是铁面判官,他往往选择不让选手升上去,这样被明星粉丝骂也不足为奇了,一档音乐节目三个大老爷们评委,为了节目效果要做出反差,那就让巫启贤“做坏人”了。

  作为普通观众看热闹,当然想见到每一个选手都升入二层舞台,毕竟他们都排练过了,盛大舞台上舞美也都各就各位,但是如果三个评委手都那么松给所有选手升上去,那地下室舞台的评判就形同虚设,最有争议的就是为什么是巴图不能升上二层舞台。巴图选了张惠妹的《日出》,清唱时没有走音、没有抢拍、音质尚可,这对于非专业歌手清唱已难能可贵,毕竟清唱意味着你声音里的瑕疵会赤裸裸的暴露,但是评委们没有选择让巴图升上去。理由无关乎唱功,而关乎巴图的穿着,巴图一身《芈月传》里嬴荡的古装扮相,评委很难将他的服装和歌声联系,他的外型和他的声音像是在不同时空里。这就是评委给出不让巴图通过的理由,另外唱歌时巴图由于服装因素全程袖着手,他的动作和评委的动作可谓是“袖手旁观”的成语新解。

  当然这一身古装是巴图极力抗拒的,但是节目组坚持让他穿,二层舞台也给他预备了宫廷布景,有人质疑评委这么苛刻不是浪费巴图感情、浪费了台上这么多舞蹈演员努力,这里就要说说高晓松宋柯巫启贤“三严”评委对待这群非专业歌手的尺度,他们不可能像青歌赛评委那样严谨,不可能像流行音乐专业考试那样刻板,他们要兼顾专业和综艺,更多他们评判的标准就会是舞台表现力,也就是选手们要唱得好看,像秦海璐那样京剧唱念做打、像刘涛那样名媛身段、像王凯那样能让观众回忆起去年那些他出演的大热剧集,而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巴图演唱时的舞台场景,穿着古装、举着鼎,唱着张惠妹的《日出》,这究竟是唱的哪一出。

  这就不难解释地下室舞台“三严”评委们的评判标准,他们会抛掉一些音乐教条,而把自己摆在一个普通观众的立场上,观众对选手有多少期待度他们也会有多少,这才会有他们听了潘粤明的摇滚情结之后,甭唱了直接升上去,固然这是他们与潘粤明作为同一代人的情怀,也是他们无比好奇一向以文艺小生示人的潘粤明能有多叛逆,这群选手们是演员,不是专业歌手,更不是素人,他们不用像专业歌手参加音乐类节目那样希冀能价值重新发现,也不用像素人那样抱着成名的想法,之所以网友们会看不懂评委们的评判,主要是因为他们之前没看过让演员们跨界来唱歌的音乐类节目,《跨界歌王》评委们的“严值”很高,而接下来的节目里他们会用自己的评判给看不懂的网友们“充值”。

  《跨界歌王 第一季》观后感(三):《悟空》这样一首歌,被潘粤明唱出了生活的真谛

  文/黄鑫亮

  《跨界歌王》的定律是“选歌是晋级之母”,明星们大多选择适合自己声线、能与自己出演过的经典角色情感搭边的歌曲,但是不得不说观众们被潘粤明这场选歌《悟空》而惊吓到了,“唱悟空这首歌,你要上天?”,潘粤明之前也没怎么演过玄幻题材影视剧,但直到一袭白衣的潘粤明踱步出来,观众们才明白这不是让潘粤明扮演悟空,潘粤明以第三方的身份唱悟空,这么强大的悟空却有等量级的烦恼折磨着他,要活得更好,就不用介怀别人眼里的自己,潘粤明的《悟空》让人听了豁然开朗,惊吓变成惊艳。

  《悟空》的KTV点唱率就像盛夏的气温那样嗖嗖往上飙,好多学生和初听者爱唱这首歌,主要是被歌曲戏曲和流行音乐结合的方式所吸引,京剧抑扬顿挫的唱腔浓浓中国风,唱着炫酷,又能高音炫技。钢琴、架子鼓配上长笛、二胡雅俗共赏,又能助兴包厢里的气氛。《悟空》是《中国好歌曲》第二季第五期戴荃的参赛歌曲。但是《悟空》这首歌远远不是KTV里耍弄的节奏金箍棒和音调七十二变,而是真正能让各个年龄段的人们思考的一首歌,尤其是经过潘粤明的现场演唱画面,这才是《悟空》最好的MV。

  先来说说潘粤明唱《悟空》的舞台,北京卫视大型明星跨界音乐真人秀《跨界歌王》的舞台,连专业歌手舞台上演唱都会选择假唱,为什么身为演员的潘粤明会来唱歌,其他明星来这档节目的初衷不一而足,但是我想潘粤明来这个舞台是想用歌声“诠释”生活,“释放”自我。作为一个演员,他总是说着剧本里的台词,他的生活会被外界曲解,观众认识的他只是角色里的柔弱书生、谦谦君子,甚至是业内人士高晓松宋柯都这样认为,这才会有第一场听到潘粤明要唱摇滚之后,听也不听就让他升上大舞台。潘粤明用嗨翻全场的摇滚投桃报李,观众们看见了一个全新的潘粤明,站在全新舞台,他没有胆怯,更多是挥洒着热情,音乐不会说谎,潘粤明没有忘记初心。

  《跨界歌王》舞台上的潘粤明没有把拿在手上的金箍给带上,而是把它扔了,有多少人把金箍当作皇冠,自己给自己加冕,潘粤明把金箍扔了,也可以看成是他与过去的一种挥别,而参加《跨界歌王》就是这样的转折点。悟空头上的金箍就是弯了的金箍棒,你的金箍棒有多大的威力,你的金箍就要承受多大的责任,你施展了金箍棒,金箍却限制着你。戴荃这个词简直就像是为潘粤明量身定制的,唱了《悟空》的潘粤明不再是那个忧郁小生,而是乐观积极的拥抱将来。之所以潘粤明能自如的将《悟空》唱给大家听,他早已从与心魔里走了出来,所以想把自己的感悟分享给更多人,不患得患失,你从他《跨界歌王》的选歌纷繁就能看出,摇滚、山歌、迪斯科再到《悟空》这样的中国风,他保持着原本的闪光点,又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内心与外型不会老的大男孩,内心不老,来源于他有一颗大心脏,外型不老,来自于他不断挑战自我。

  如入仙境的花果山瀑布、俊朗书生浅吟低唱、背后是悟空坐于金箍棒上望着一轮圆月,潘粤明演唱《悟空》的舞台布景充满着水墨气质,不妨就把这个行走其间的潘粤明看成是取经归来的悟空,做出的一番人生喟叹,生活就是一个金箍,把你的个性禁锢,但这就是你的责任,你必须做出取舍。即使你手里拿着悟空的金箍棒,你的能力越大,你的责任越大,不同舞台上的潘粤明皆能发出耀眼光芒,却隐藏了背后为之艰辛付出的努力,他有悟空的“火眼金睛”,认准方向全力以赴;他有悟空的“豪情壮志”,披荆斩棘所向披靡,获得一项又一项成就之后的他也会静静思考,就像舞台半空中坐于金箍棒上的悟空,此时的金箍棒就是一根树枝。潘粤明的《悟空》听过让人明白生活的真谛,淡定坦然的看待得失,却永不放弃梦想,“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就是潘粤明的《悟空》能让我们悟出的哲理

  《跨界歌王 第一季》观后感(四):别总惦记着潘粤明的八卦,听他唱歌你才发现什么叫做好演员

  文/黄鑫亮

  《跨界歌王》是一档很有意思的音乐真人秀,它的趣味在于一群并不是专业的人,去尝试一件相当考验技能事情——演员站在舞台上,现场展现歌喉。在参与节目的演员当中,不乏刘涛这样出过专辑的“老司机”,也有初出茅庐的新人巴图。

  然而节目播出一半,在这群靠演技说话的“手艺人”里,最打动人的反而是一个看似粗线条的潘粤明。

  可以说,站在舞台上唱歌的潘粤明并不那么“聪明”,他总是会选一些很有挑战难度的歌曲,比如唱跳不停的英伦摇滚风格,或者极考验声线把控力的慢歌,加上节目组还专门为所有歌者设计了剧情线索的舞台故事,这让整个节目具有更多可看性,也给演员带来了更多问题。要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还只是演员,如今要在舞台一边唱歌、一边继续保有演员的状态

  从歌技来说,潘粤明并不算出类拔萃的,甚至演绎了《给自己的歌》这样咏叹调一般的歌之后,大家也会自动拿出李宗盛的经典版本来对比。这对演员来说,有点不公平;但倘若我们只是把潘粤明还原成为一个演员,他在《跨界歌王》上恰恰告诉了观众,一个演员打开自己歌声的正确方式。

  我们评价演员的演技,总是喜欢他们把自己的气质全部抹掉,全身心地投入到另一个灵魂当中。这样的时刻,应该可以称之为“演活了”。而演员放下了剧本,离开了镜头,站在一个与无数人互动的舞台上,是不是还要继续地做一个演戏的演员呢

  潘粤明唱《想在雪地里撒点野》时,诠释了一个奔放、活泼的男人;他唱《悟空》几乎要将自己的全部气息都吐出来,让你看到了困在真实生活中的平凡人;他唱《给自己的歌》显得急促、焦虑,那歌声里满载着一个中年男人对于自我的感叹,无能为力却又时刻追逐的情绪,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能够感同身受。

  还是会有人把这些歌,和潘粤明的八卦新闻联系在一起,但似乎这些对于他来说也仅仅只是歌里的一部分而已,过分解读其实并无意义;我们在《跨界歌王》上看到的是一个饱经人生磨砺的大男孩,也是一个简单纯粹的可爱大叔,他和朋友们聊天会忍不住补刀吐槽,和家人在一起会格外安静。你能看出来,这些都是人生给他的回馈。

  将这个在真人秀节目里的潘粤明,与和他曾经的角色联系在一起,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潘粤明几乎和他自己的角色从未折叠在一起过,《白娘子》的许仙、《京华烟云》的曾孙亚、《唐人街探案》的养父,都是他靠表演支撑起来的,而真实舞台上的他和一个个荧幕形象,并无重合之处。

  这就是《跨界歌王》最有趣的地方吧,你看潘粤明唱歌可能会唏嘘、会感慨,敏感一点的也许还会落泪,但被他打动过后,我们还是想起他是一个演员。我们记住的那些经典角色,是潘粤明打磨出来的另一种人生。他唱歌不完美,但却凭借用心的歌声,回头告诉你,“我只是一个演员。”

  而且在很多人的心里,他也算是一个好演员了,一个认真对待角色和人生的演员。这就够了吧,在《跨界歌王》这个喧嚣欢乐的舞台上。

  《跨界歌王 第一季》观后感(五):我要为跨界歌王正名

  我一直很喜欢唱歌,但是对于唱歌也只停留在不走调的层面,离唱得好还有很远的距离。而唱歌作为一种外现的技能,在一群人一起唱K时尤其好用,做一个有实力的麦霸还是有一种隐隐的荣耀感。

  因为不懂技巧,我尝试着买了一本教材回来自学,结果却不尽人意。后来偶然看到了一档综艺真人秀,里面有介绍一些唱歌的技巧以及需要呈现出的感觉。

  这个节目叫做《跨界歌王》,我对这档节目深深着迷,演唱者大部分都不是专业歌手,因而唱歌是有瑕疵的,跟专业的歌手相比更接地气。所以,相对于《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专业歌手的节目,我更喜欢《跨界歌王》。而又因为这些瑕疵,对于爱好唱歌的我们来说,又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我尽量把我感受到的,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以下是我总结的7条唱歌技巧。

  1. 掌握歌曲的节奏,注意强弱轻重。当一首歌用同样的语气来处理的时候,整首歌就如同白开水一样没有生气。一首歌要唱出味道,必须要注意强弱轻重,不能整首歌都很平。一首歌很平,给人的感觉要么是寡淡无味,要么是侵略性太强。每一句都想表达的结果会导致演唱会很吃力,而听众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听觉享受。

  王祖蓝《Feeling Good》 层次分明 高水准演唱

  《跨界歌王 第一季》观后感(六):对巴图来说,挫折比进级更珍贵

  因为集合到了一大批家喻户晓的演艺咖,北京卫视打造的真新音乐秀《跨界歌王》初登场就赢个满台彩,收视率位居同时段第三,全国及北京本地份额创北京卫视季播节目新高,同时,多项新媒体指数也创下N个NO.1纪录。火爆势态之下,亦难免有些瑕疵,像巴图第一轮的上佳表演被评委忽视,未能升上第二层舞台,就引发了网友的争议,有#心疼巴图# 成为微博爆款话题,就连宋丹丹也发声为儿子打气,一时间节目的晋级标准成为众矢之的。

  就像这个娱乐圈的本质一样,无风三尺浪,没事都会搅出事来,何况《跨界歌王》重磅出击,集如此多的明星和娱乐话题,引出风波也是正常的,像围绕巴图事件不难可以牵连出所谓的阴谋论、炒作论或评委不公平论,其实若仔细琢磨一下这件事,就会觉得一切都还是运行在轨道里,比赛嘛,有输有赢很正常,巴图唱得好但是没晋阶,恰恰说明了制作方没玩什么暗箱,若是不想让他往下走,不请过来就是了,戏服影响成绩,纯粹是一个巧合。

  看这期节目,其实亮点很多,六位“歌王”包括刘涛、王凯、秦海璐、李光洁、潘粤明和巴图,虽然没有专业歌手那么强劲的唱功,但演绎得也是各有特色,看得出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把演技用到了声音里,像秦海璐的《北京一夜》和潘粤明的《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无论难度,还是表现力,都可以让人刮目相看了。

  而巴图演唱的《日出》虽然发挥稳定,水准颇高,但这种节目就是评委说了算,而评委的标准也是很难捉摸的,不一定非得是按唱功分高下,有些时候歌声之外的因素还是挺重要的,例如辨识度、台风、潜力,甚至是外型和颜值,都有可能左右评委的判断,例如曾经的快女、快男、中国好声音都是这样的,要不然当年曾轶可这样的选手海选就被淘汰掉了。

  归根结底,巴图输在了服装上,不该穿着《芈月传》的戏装唱现代的歌曲,让评委凌乱了,不能进级也是很正常的,观众之所以觉得不平,是因为服装并不是巴图挑的,而是节目组安排的。其实完全没必要如此认真,节目组给安排戏装也是为了提升节目的娱乐性,好心办了错了,没想到评委不买帐,以后能修正就好了,让巴图换了衣服再唱歌,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而且,毕竟巴图还没有完全被淘汰,以巴图的唱功,要想继续前进,还是不难的。

  几位评委老师以前辈的身份来评点晚辈,也不可能抓着巴图不放。巴图还是影视圈的新人,受点打击也是好事,就像宋丹丹说的:“挫折对你很重要”,通过挫折,得到宝贵的经验和磨练,真的算是好事。

  其实呢,作为一档娱乐节目,尤其是还以“跨界”为题材,真的无须太过较真或者严格了,第一期,几位评委也是插科打诨,和大家开一个小玩笑,小小的抢了一下眼球。估计下一场,一切都进入状态,节目会更好看,选手们也会越唱越强。

  __________________

  【本平台稿件内容完全个人原创,作者拥有国内多家主流的自媒体平台,影响力广泛,有合作需求联系微信:renleyuan1841。同时,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电影红花会”或“铁任”,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内容。】

  《跨界歌王 第一季》观后感(七):排练痕迹那么严重还叫真人秀么

  挺好的一个创意,硬是把节目做的尴尬满满,真人秀节目,观众看的就是真实。结果整个节目像是在照一个很烂的剧本在演。主持人完全和现场脱节,毫无综艺节目范,巴图被淘汰完全是剧情需要,而节目组粗暴的甚至台词都不设计一下

  既然是跨界,应该把重点放在“歌手”演唱能力的提升过程上,否则那个试唱间干嘛用的,完全沦为歌手对评委卖萌拉票的场所,再说台上的打分,完全靠人气,本来不是专业出身,唱的一般很正常,但从主持人到观众都一副陶醉不已的架势我也是醉了,假的离谱了好么,最心疼的是三位评委,音乐素养完全用不上不说,还沦为捧哏的角色

  如果一个节目完全靠消费明星的人气,这样的节目能走多远

  《跨界歌王 第一季》观后感(八):跨界歌王02:黄韵玲与陈松伶,拯救一场《老梗尴尬秀》

  《跨界歌王》这星期又火了,而且一火火俩,第一个是带病从医院跑出来的刘涛,第二个是久未露面,一登台就自揭抑郁史的陈松伶——虽然一再批评《跨界歌王》这个节目很无聊,但平头老百姓还是很爱这种“我多么多么困难多么多么努力”的套路的。

  即便豆瓣评分滑到3.9,但我相信,跨界歌王过两天的收视率数字绝对非常好看。

  我需要继续批评主持人春节联欢晚会式的台风吗?

  我需要继续吐槽这个节目里真没几个人是唱得好的吗?

  我需要继续控诉节目组对艺术人生的热爱吗?

  需要。

  但是我不能太多笔墨在这上面,不然读者们看我的文章,就会像看巴图第二次发飙一样,哈欠连篇,几欲换台。

  不过,这一期节目比起第一期来说,是有明显进步的。

  来说说本期最大的亮点——黄韵玲。

  这老艺术家替换了上期严厉有余、建树不足的巫启贤,成为两期节目以来唯一言之有物的评审——高晓松说她是颜值评审,其实她不是,她是“颜值+严厉”的代表,无惧粉丝压力,尽力用最委婉的表达方式对选手们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这位女壮士比起来,矮大紧和宋柯这俩老爷们,不过是阿里音乐派来当老好人拉拢军心的两只石狮子罢了,不顶什么用。

  在评审工作之外,黄韵玲自己也在华语乐坛的画册上涂上了色彩浓烟的一笔,八零年代中期就以一张硬气的《忧伤男孩》泼水而出,在一群莺莺燕燕里,特立独行的小玲姐嗲得不行。

  后来她和老公做了一个叫友善的狗的唱片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出色的唱片,尤其是发掘了现在被人民群众称为“暗黑女王”的文青教母陈珊妮,并大出血为她出了好几张专辑的功绩,更是不可抹灭。

  黄韵玲是个怪歌手,也爱发掘怪歌手,所以最后公司毫无意外直接亏损到倒闭了——她那段时间简直豁出老命接歌熬到吐血,才能勉强挺过这段难关。

  去年,她发行了暌违好多好多年的个人原创专辑《初熟之物》,对于这张专辑,我的评价是这样的:

  即使这张专辑的制作可能是今年华语独立音乐界的最高水准,但黄韵玲并不多做口舌去空喊什么“音乐萎靡时代的一抹亮光,它给予了音乐圈一条明路”,更无暇大放什么“留给时代瑰丽的思考”这样的狗屁厥词,毕竟只会空喊的人,其实最没有底气了——哗众取宠的丑娃娃都是草包。

  她在“专辑”这个词语逐渐被唱衰成过时产物的年头,用心打磨出了一张色香味俱全的专辑,封面以饱满欢欣的色彩将人牢牢吸引,旋律从大众芭乐的框架里跳将出来,却与诗话的歌词相映成趣,关于编曲,嘿,有那个名字叫做钟兴民的蓝颜知己,还用得着担心什么吗?

  在这张用温情表象所包裹的炽热专辑里,在黄韵玲多元的嗓音表现中,我在漫长的2015年里所有无比芜杂的心绪,终于又有所寄托。

  所以继续任性地做自己吧,反正……

  反正那些听芭乐歌的“大众”也不会喜欢你。

  对于我而言,这是2015年最好的一张唱片,当然、果断、必须、绝对、一定没有之一。

  《初熟之物》这张专辑很好,希望每个喜欢音乐的人都能有幸听到。

  不过如此令人觉得“听到她的音乐真是三生有幸啊”,并且在每个节目上尽力和蔼且中肯的小玲姐,也难逃被脑残饭辱骂的宿命,节目播出当晚就有一位女生连发至少七条微博私信给小玲姐,大骂小玲姐“神经病”、“只有你最权威”。

  小玲姐没有发飙,照样以一种平和的姿态对待这个长得像一滩烂泥一样的少女,得亏这位少女骂的是小玲姐,倘若是脾气暴躁如我的,一定立马对着她的照片痛骂一千四百字,再甩一句:“丑逼闭嘴!老娘本来就很权威!”

  现在的粉丝真难伺候,像柯以敏那样摆 Bitchy Face 也要被骂,像黄韵玲老师这样和颜悦色给中评也要被骂,似乎评审们不跪下来舔偶像的脚就没有出路了——以后想当音乐节目的评审,可能要先报个唱片公司文案班。

  最后,我只能以非常和颜悦色的姿态总结一句:“大脑是很好的,希望每个傻逼都有一个。”

  接下来说说陈松伶。

  我不知道这个节目组是怎么挑人的——陈松伶虽然是90年代TVB的绝对收视率女王,但早在80年代中期,她就推出了第一张唱片,并且这张唱片的发行日期比黄韵玲的首张个人专辑还要早——陈松伶真的不算跨界啊,她出过的专辑比现在线上很多当红的一线明星还多啊!

  当然,身为一个补位歌手,陈松伶也很有梗的——将十年前的和“姐姐”闹翻导致的抑郁事件先抑后扬,大讲特讲,感动得观众直给她投票,热搜榜上也跻身前十。

  虽然身为资深歌手,但松伶已经多年未执麦棒,唱得肯定算不上完美,气息不稳,高音也非常吃力,甚至还有些破音,好在身为歌手最重要的本钱——音色——还是有的,她的咬字像陈洁仪一样优雅,唇齿之间尽是黄金年代风韵,节目组挖到她,绝对是挖到了一个离题的宝,再继续锻炼锻炼,找回状态,她是可以去参加《我是歌手》的——她唱第二首《是否》的时候,气息显然稳多了,几乎没有大的岔子。

  所以啊,当黄韵玲依旧以一贯的邻家姿态说:“有很多的高音或许不像你当初在家里练的时候掌握得那么完美,但是那都不重要,因为每个人的人生其实都是坑坑巴巴的,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生。”

  我愿意干这碗鸡汤!

  夸完这两位大前辈,我要夸一下节目组剧本里的换人策略,第一期肯定不能先送王凯和刘涛里面的任何一个人进半决赛,不然就没办法靠发这两位的赛程吸粉了,搜一下节目组官方微博的关键词,王凯和刘涛的相关微博数量排名前两位,其他几名歌手就逊色些。

  秦海璐夺下半决赛名额,既无碍节目组吸粉,又再往她身上镀了一层金,一箭双雕。

  走了一个虚张声势的秦海璐,第二期来了个真正有实力的陈松伶——靠着卖苦情,还能再火一把。但是这个歌手不能轻易送进半决赛了,因为接下来那几位补位歌手可能唱得都不怎么样了,到那时候,真的只能说上一句“好尴尬呀”。

  所以王凯的晋级是顺理成章的——毕竟他那么红,就算唱得再一般也还是会挡在所有人前面,而且两期时间,节目组已经靠他吸到了不少关注度了——少了个王凯,一期节目能省下不少钱呢。

  王凯走了以后,第三期不用担心没话题,我标题都想好了:刘涛凤凰涅槃感动全场,再稀里哗啦嗷两嗓子,上热搜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麽?

  第四期,最晚到第四期,另一位人气巨星——还是个电影咖——白百何就要出现了,她一登台唱歌,搜索数据不会难看。

  这样盘算一下,《跨界歌王》至少还会保持四期的高讨论度,至于后续发展是陈松伶背上无冕之王的包袱一路积攒人气,还是节目组处心积虑设计的艺术人生故事会继续大爆,我也不知道。

  但有黄韵玲在,它变成一个略微值得一看的节目了。

  《跨界歌王 第一季》观后感(九):跨界歌王,大部分时间感觉很尴尬的节目

  选手大概可以分成三组:

  1. 陈松伶 王祖蓝

  具有专业功底。

  陈松伶是优秀的音乐剧演员,她奉献了爱是永恒和I will follow you两场迷你音乐剧,示范了什么是音乐剧。音色好,浑厚有穿透力、自带音效,她的舞蹈表演歌唱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王祖蓝音乐素质天赋都可以,他的喜剧之王比伴舞好些,但也不算音乐剧,接近舞台吧。

  2. 胡杏儿 白百何 小沈阳

  胡杏儿有种轻舞台剧的感觉,但不像第一组两位轻松驾驭,白百何音色好,有种电影的感觉,小沈阳因为没有专业培训,所以算非专业人员中唱的比较出色。

  3. 剩余的只能算麦霸,如果他们报名中国好声音,根本不可能有机会上浙江卫视的。

  节目组玩套路太明显太low,甚至为了玩套路,坑陈松伶。他们怕引导观众投票淘汰陈松伶被电视观众骂,故意把她投票后安抚粉丝的话剪到投票前,投票前、投票后大部分的话都剪掉,显得她哭的莫名其妙。事后,又把乐评人练依朋关于李光洁陈松伶刘涛的部分点评以及吐槽赛制的部分视频故意删掉。可以说节操太低。

  《跨界歌王 第一季》观后感(十):想跨界当律师的厨子,最后都摔成了狗屎

  上周六晚九点多,北京卫视的最新音乐真人秀《跨界歌王》第一期首播,依赖着Wuli凯凯和Wuli涛涛的强大知名度,这档节目迅速取得了开门红,不但在网络指数上仅次于湖南卫视的老牌节目《快乐大本营》,还使很久没有在观众面前献唱的秦海璐一举登上了微博实时热搜榜前五名。

  其实,尽管秦海璐是以演员的身份名声大噪的,但在节目中她已经展示了自己早年积累下来的戏曲功底,而且演而优则唱的方式她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可惜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推出两张个人大碟的她,销量和质量皆未受到听众认可,只好安分守己,专心演戏。

  同样早就出过专辑,还有靠接连两部现象级大剧《琅琊榜》和《欢乐颂》迅速走红的刘涛,她在2014年发表了自己的首张个人专辑《最好的时光》——当然,照样没什么水花。

  而王凯、巴图等人,其实都早已经为一些作品献过声,唱歌对他们来说,不是第一次。

  尽管《跨界歌王》认为这是一次打破框架的新鲜尝试,但实际上,这些参赛的所谓跨界歌手,对演唱这件事,都并不陌生——他们中有些人甚至曾经试图在音乐圈大展拳脚。

  但他们唱得实在是太一般——甚至接近烂了。

  走音的走音,跑调的跑调,进错节奏的也有……这档节目改名叫《跨界车祸秀》,可能更贴切些。

  如果评审们不看剧本,随着自己的心意走,真正做到严格、严厉,这六个歌手,一个也没办法上台。

  不但是歌艺上不得台,演技也如是。

  刘涛和秦海璐干瘪生硬的傻妞秀,令人哭笑不得。

  刘涛在试唱间每停下来一次,我就想大吼一声:“赶紧回去重新读读表演课行么?”

  而秦海璐瞬间化身智障少女,在舞台上一边做无辜相一边问“我……我和谁PK啊?”那一刹那,我恨不得随手找个砖头马上坐车赶往北京找编导组的人唠一会儿小嗑。

  栏目组把这些演员通通叫到一起,让他们演出了一场从台词到流程都格外生硬的巨型尴尬秀,为了噱头,他们让巴图在摄像机前讲出“我不穿这身衣服没人认识我”这样的话;为了人气,在现场聚集了一大堆王凯的迷妹,疯狂叫喊;为了煽情,他们设计了秦海璐与二十年前的自己对话的桥段……

  可是,这一切都不吸引我。

  主持人的讲稿中二、空洞又浮夸,一点都不吸引我。

  跨界大咖们准备仓促,错漏百出,一点都不吸引我。

  评审团们的点评既虚情假意又敷衍了事,一点都不吸引我。

  这一场戏,从主演到配角,没有一个人的表现是出色的。

  它不高明,甚至不好笑——巴图似乎背负着搞笑担当的包袱而来,但在节目中,观众只看到了一个悲情的受气包。

  只有台下那些免费的临演,疯狂尖叫,声嘶力竭。

  阵容挑选其实也是失败的。

  跨界歌唱竞演本来可以是一些满足大众期望值的概念,但是全演员阵容,一点都不新鲜——我特别希望编导组如果真的没办法控制好节目流程,也好歹让竞演阵容的角色属性有所区分,演员之外,卖力请些主持人、作家、运动员、商业人士……

  在这些大众真正不熟悉的领域中挖掘出原石,比如说让雷布斯上台献唱一首《Are you ok》,价值一定比现在这个阵容播十二期的总和还要高(而且这些领域里面有些人应该很便宜)。

  除了满足迷妹们的热情以外,《跨界歌王》什么事情都没做好,而这里面,也没有半个人配得上“歌王”的头衔。

  但其实,它可以变更好一点点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跨界歌王 第一季》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