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事》是一部由叶伟信执导,王菲 / 黎明 / 陈建斌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城小事》影评(一):爱不过一场烟花
偶然在一家餐厅听到杨千嬅的《小城大事》,04年的歌我现在才知道名字。回去寻根问底查了资料,知道了这部电影,导演是叶伟信,感觉是一个挺好的导演。
最终,男主和女主还是在一起了,有一场浪漫缤纷的烟花纪念他们的复合。
或许,说是大城小事,是因为电影中周谦和于小月之间的爱情故事是平凡而又普遍的。繁杂的都市中人人冷暖自知的俯拾即是的爱情经历。
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我们太快的相识,太快的接吻,太快的发生关系,然后又太快的厌倦对方。
匆忙的节奏,快餐式的爱情,有时候连对方是不是适合和自己走完一辈子的都未经细心思索。或许有时候,舍不得,只是习惯了而已,没有那么多缠绵悱恻。
我不懂周谦为什么最后三个字要说“对不起”,他没做错什么。两个人不适合在一起从来不是某一方的过失。又何必心生芥蒂,心怀愧疚。
当然,没有这三个字于小月就哄不回来了。但之后呢?他们最终面对的是很长的一段相处时间。爱情能承受几次对不起?
或许结局是美好的,但现在如果是周谦和于小月这样的情侣,我觉得有一片自己新的生活未尝不好。生活太匆忙,太多爱恋沦落成一场烟花,刺激,短暂。人们与其说是留恋稍纵即逝的美好,还不如说是承受不了繁华过后独自的落寞。
这部电影标榜是浪漫唯美的,间隔唯美的外景不错,背景音乐看得出是勾勒重点但用过头了有时候妨碍故事的叙述,造成本末倒置。不喜欢太多画外音的处置,感觉叙述起来无关要紧。
《大城小事》影评(二):[电影众论]專業影評: 大城小事 石琪(转载)
大城小事》浮華
《大城小事》的片名好像很親切、日常,其實是非常整色整水、極力用「唯美」鏡頭和「浪漫」音樂炮製的浮華商品片,很造作,拍不出什麼真情實感。
普通話對白優勝
黎明和王菲主演這部「廣告加 MTV式」愛情片,或許迎合到市場需要吧﹖畢竟,很多觀眾只求有明星、靚景,又有歌聽。但如果港片的精裝化,加上和大陸緊貿化,只能做到這樣的話,實在不切實際,會被大陸製作迅速拋離。看看北京旺片《手機》吧,雖然我不大欣賞,但絕不是這種棉花糖。
如果當作上海市宣傳片,可說相當成功。此片把今日上海拍得非常美觀,充滿新式華麗建築,舊街小巷亦有情調,兼有豪門宅、新穎玩意、風味食品,還大放煙花,簡直什麼都比香港璀璨。
我認為此片的真正優點,是全部普通話對白,不再夾硬大講粵語或亂拋英語,現在香港觀眾也不會自大地抗拒普通話了。片頭設計值得一讚,把中文拆成符號再組合,簡單巧妙。
這是新上海故事,一對各有專長、各自創業的男女戀人,忽然鬧分手。男的很癡情,千方百計要和女友復合,卻總是冤家路窄地撞板……。這構思可以發展成有情有趣又有生活感的大都市情緣小品,像不少紐約愛情片那樣。但《大城小事》太賣弄浮光掠影的五顏六色,連抄牌交通女警也扮得像超模,失去應有的實感。
王菲黎明無火花
《大城小事》影评(三):爱情只是小事,只是大城中两个人的烟火
这是一部不知道给几星的电影……
5星的音乐,4星的剧情,5星的摄影,0分的表演……
除了表演之外,每一项分开看都好,但是合起来,实在让我有点不知道怎么下手。
音乐太出彩,出彩到整部剧中对音乐的注意贯穿始终,反而会削弱了对剧情的注意。主题曲,《两个人的烟火》好听,根据BGM改编的《大城小事》也非常好听。《moon river》经典不用说。只是,我真的很难不去注意这么多出彩的音乐而focus到剧情上啊。
剧情本身其实很赞。感觉表达得很到位。大城小事,其实讲的故事非常普通平常,平常到日常生活中能比比皆是。所谓爱情,就是发生在一个一个小小的人身上的小小的事,它是一个大城市中两个人的烟火。
镜头,画面,非常美。拍摄方面,老先生对旧情人的回忆那一段实在穿插得太美了。
只是这表演……王菲给我的感觉是完全没有入戏。一个演员,自己不先入戏,怎能打动观众。她在这部戏中的表演,个人觉得还不如《天下无双》。至于黎明,懒得说了,是不是他稍微体现了一点演技的是《梅兰芳》,而沈世钧这个角色是他本色出演。
其实早在04年就知道这部电影。当时15岁的我不会看得进去这么平淡的电影。今天把它翻出来看,实在是因为这段时间太迷张学友翻唱的《大城小事》这首歌了。歌和电影,说相关是相关,说不相关也不相关。林夕写的歌词可是个悲伤的没有喜剧的结局,而电影的结尾是个大团圆。也许在大团圆的背后,王菲提出的那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们相爱太快,关系又发生的太多。腻歪了就想分手,现在觉着对我又有感觉了,又回头找我,以后呢?” 以后呢?还是今朝有酒醉今朝吧!
《大城小事》影评(四):2015年6月19日
我在深圳
最近的两个月是一年中不多的,能让傍晚太阳刚好照进房间的月份,忘了一小时前怎么想听 两个人的烟火 了,转而又想到了这部电影。
04年上映的,当时我还在家,读初中吧,普通的黑瘦的女生,常去放学路上的音响店。“最近有什么新电影吗” 忙着整理碟片的脸臭臭的女店员就会嘟着嘴,递过来放在柜台里面的一摞碟片,“自己选吧”,选好了,给一块钱,因为常去也不要给什么押金,然后说一句“明天就还回来”,就把碟片飞快放进书包回家了。好像因为爸妈下午都会比我晚回家吧,所以放学就赶紧回家消化那些最新的港台片,呵呵,有时候甚至周末会租鬼片,吃完饭拿出来逼我妈跟我一起看,她都很淡定,我都很害怕,塞着耳朵闭着眼,一直看着我妈问恐怖吗死了吗吓人吗。。。我妈都超淡定说,没什么啊不吓人啊
这个片子就是在那几年看的,也不觉得好看,只记得小月房子刷的颜色很好看,王菲看着舒服。转眼啊就过去了十一年了。。
妈的!
《大城小事》影评(五):Our strongest rival in love is not an intruder but the time
昨天我为了考研英语用有道孜孜不倦地查着单词,一不小心点到每日一句,然后就出现了标题那句话,它说,我们最大的情敌不是第三者,是时间。
找了很久都没找到这部电影的清晰版,于是我就凑合看了模糊版,是啊,凑合,你看我是多么容易凑合。
提前看了影评居然说是上海的宣传片,我想无论多么好的宣传片,从2004到2014,十年过去了,也就都不算什么了。据说还有很多人因为看了这部片子而对上海很向往,其实我也很向往,虽然上海在别人嘴里是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但是我不是没看过她寂静而又美好的样子,无论是去厦门的那个夏天它作为我们的中转站,给我们家一般的温馨感觉,还是芦荟姐来的时候,我们一起漫步的上海小弄堂,我们在那里吃早餐,吃夜宵,这都是我这辈子不可能忘记的事。唉,真有点想去再看看这座城市了。
扯的远了,王菲给人一种不粘腻的美,可是在她的声音里又感觉到天真和脆弱,难怪那么多人爱她╮( ̄▽ ̄")╭ 我也是~~
其实这个故事我挺难以理解的,不知道为什么王菲最后想听的三个字是对不起,不是说在爱情里没有谁对谁错,所以谁都不用说对不起么?不过这是别人说的,我也不太理解,我只是略微明白一点在爱情里别说回报,补偿这种东西,真是让人难过。但是对于对不起,我时常想说,因为不想别人因为我有什么心结,哪怕我知道于事无补,可是哪一句对不起又于事有补呢?
在我看来,在这爱情里,还是女人妥协了,黎明做了什么?在王菲说分手后黎明也还是什么都没做,当女人想要问他要一个答案的时候,他居然头也不回地走了,像这种人,我绝对不给他第二次回头的机会!哼o( ̄ヘ ̄o#) 可惜王菲还是妥协了,无法控制。最后本想王菲的那个要求12点前找不到我我们就别谈了是她想要的对黎明的考验,黎明没有达成,两个人就应该分道扬镳,没想到还是在一起了。╮(╯_╰)╭真是不明白,情商太低...
还有就是电影里有一点魔幻的场景,让我觉得好奇特~~王菲家的门居然被风吹得整个倒了下来,真是莫名戳中我的笑点!哈哈哈哈哈哈!!
音乐是不错啦~现在还在循环两个人的烟火~
Our strongest rival in love is not an intruder but the time.
谁都无能无力,且行且珍惜。
《大城小事》影评(六):爱在大诚,爱是小事
故事真的是个老套,黎明是个私人医生,不坐诊天天出去跑。王菲是一家活动策划公司的负责人。故事一开始就是两个人的分手场景。是黎明提出的分手,然后两个人就分开。黎明接了孟先生的私人医生的活,刚好,王菲也接了孟先生寿诞的活动策划。为了避开,王菲重新租了房子。黎明却在各自的生活中,重新回去找到了王菲,并且搬到了王菲租的房子的对面。通过两个人的沟通,慢慢的开始了感情的复合。为孟先生策划的烟火表演,让他们两个重新复合到了一起。
很老套的故事吧。基本上就是一对男女分手后,经过努力复合的故事。
只能说一般般吧。作为对王菲和黎明的早期的片子,就当还算不错的吧。
《大城小事》影评(七):这吻别似覆水
是因为杨千嬅的歌而找来这电影看的。主线剧情只是最普通的都市男女故事,会看完是因为被王菲吸引了。
王菲出演任何电影永远都在演她自己,所以我总难把她视作演员。当然这无可厚非,她就应该是这样的。黎明的角色依然是一副四平八稳糯糯绵绵的形象,不过由衷地说,卖相真是好,简单的白毛衣牛仔裤他能穿出儒雅味来,不是那些清秀的小鲜肉能比的。可是与棱角分明的女人站在一起,怎么看还是有不可避免的违和感。
这么样两个人,本来不该在一起。开始的情节是俩人闹分手,男人还在犹犹豫豫拿捏着措词表达,女人就抢着说分手,非常果断,声音带刺。我于是猜想后面的情节应该是男人思来想去犹豫不决尝试复合不断被拒······最后不会有结果。
没想到我猜中了过程却没猜中结局。最后那个还算圆满的结局真让人失望。
故事没什么好说的,太常见。但是一些细节处理得很让我喜欢。
女人接了马先生的生意,替他为孟老先生筹划生日会,而男人正好是孟家的私家医生。为确保孟老先生的身体状况能接受,在筹备过程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医生的参与。于是所有的预演,都成了男女主角独处的浪漫场景,让他们之间的复合有了足够的铺垫,很顺畅也很巧妙。只是浪漫得过于刻意了,一旦让人觉察到刻意,就不动人了。
女人住的房间里,色彩明丽,挂满风格迥异的书画,许多种风情在同一个空间里冲撞,很刺激。王菲的角色也就是这种又作又美,又暖又刺的女人,戳死你还叫你爱不释手。她坐在房间里的床上,背景是床头挂着的一幅很大的字,我仔细辨认了一下那几个扭曲抽象的墨团团似的字,竟是李煜的一句“花月正春风”。瞬间觉得她坐在那真是相得益彰。那房间就是一个空间狭小内容错乱而能量巨大的小宇宙。
马先生这个人出现的次数不多,但很有存在感。陈建斌那时还不显得很老,还没有后来演皇帝时的猥琐感,是个挺有魅力的大叔。在和女主角谈生意的过程中,他对她动了那么些似有若无的意思。他在女人下车转身离开时叫住了她,说自己和她一起很开心,但犹豫了一下又并没有更进一步的示意,而是改口说你让我想起我的爱人,我该给她打个电话了。这个角色让人喜欢的地方在于,他动了心思,但没有表明,而是及时克制并且马上扼杀了自己这点心思。让人觉得这是一个郑重自持的男人。
有他的衬托,孟老先生在这方面则显然是个渣男。老得快要死掉了,还念念不忘年轻时的情人。在他的描述中,那个女人是勇敢而热诚的,是明知不可能还肯飞蛾扑火的。老人在说起她时的语气就像一个情圣,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雷雨》里的周朴园,或者《情深深雨蒙蒙》里的陆振华······虽然他们渣的方式不太一样。好男人都是相似的,渣男则各有各的渣。
片里的音乐可以给4星以上。
孟老先生在过去和情人常去的小店吃东西,对黎明说起自己和她的故事。说那个唱歌的女人不顾情人感冒了会传染自己,还是扑过来亲吻他。这时候居然响起《大城小事》高潮部分的曲子。我瞬间条件反射地脑补了歌词。
“吻下来 豁出去 这吻别似覆水 再来也许要天上团聚”
然后情绪一下子就被揪起来了。这一句与孟老先生描述的故事情节太配,林夕的歌词也太能抓人心了,仅仅是出现了一点痕迹就能抓住人的情绪。
从老头放老唱片,对年轻人叙说自己的感情史,整部片就开始落入一个无趣至极的泥潭无法自拔,此后的部分变得索然无味。而且到这里也能轻易猜到,这老头没命过完那个大家为他筹备的生日会了。(分分钟联想起后来的《失恋33天》的桥段)
至于最后,黎明再一次求复合,王菲在电话里说“今晚12点以前你要能找到我,咱们就面谈”。男人迟疑(他永远在迟疑)着说上海这么大我去哪里找。女人说,如果你想找就肯定能找到,不想就别来。
女人你还能更作更傲娇一点么?
结果她还真的能。
在俩人见面后女人站得离男人远远的,说,你说三个字我想听的,说不出来以后就不要再见了。
而那三个字居然是“对不起”······编剧是在玩弄大家感情吧。我能理解你想避免“我爱你”的俗套,但是不理解为何给了个不仅更俗套而且不痛不痒的回答。作为电影台词,不痛不痒显然比俗套更失败。
快说完了才发现好像遗忘了男主角。算了也没什么好说的。
另外,插曲《Moon River》真是好听到不适合出现在这部片里。
《大城小事》影评(八):人淡如菊
我宁愿相信这部影片是黎明本人对自己真实感情的祭奠。
那声对不起他是讲给舒淇听的。
现实中也许他一直没有讲出口,
所以一定要用一部影片来感怀来祭奠。
我相信这是真的
所以看得格外心酸。
突然醒悟
原来那些为情所困的恋爱中的男男女女,
那些轻易说分手又纠葛不清的男欢女爱,
也许他们只是不确定对方是不是真的爱自己。
他们都是那些被动的接受爱的人。
他们在被动的接受过程中才会爱上一个人。
等那些被爱的讯息模糊后,
他们也糊涂了,
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爱这个人了。
他们还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找到真正的爱情啊!
与其说他们是渴望爱情的一群人,
不如说他们是渴望被爱的一群人。
只是偏偏他们没有那么幸运。
他们不知道真正的爱情是什么。
等到兜兜转转一圈后,
爱情已逝,
只留下一生的沧桑。
不知道为什么
那么多人都说黎明的演技不行
总是木讷讷的。
我觉得他本身就是个文艺男吧。
对待演戏本身总是有自己的性格在里面,
与其说木讷,
不如说是一种正吧,细腻而严肃。
跟香港演员特有的那种夸张表演是有些不同,
但是这种内敛,含蓄的表演打动我已经足够。
人淡如菊
算是我看这部影片最大的感受吧。
也是对黎明本人的一种诠释吧。
《大城小事》影评(九):最爱你的是我
我不知该怎么写下去,这几天因为脚扭伤,终于抽出时间来再看这部《大城小事》。
这是2004年的片子了,那年的时候,我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看的光盘,封面是一脸孤傲的菲姐和一脸贱贱表情的黎明。说实话,作为忠实菲粉,我也只看过菲姐两部电影,一部是恋战冲绳,还有一部就是大城小事。至于黎明,我大爱他在玻璃之城的表现,而且不论从故事还是从拍摄技巧来说,玻璃之城一直排在我最爱的电影前三名,我最爱黎明的时候也是他最爱舒淇的时候,直到某天乐基儿出现,风风光光做黎夫人,只剩舒淇独受苦楚,我才发现黎明的骨子里有怎样的薄凉。从此,舒淇也是我挚爱的红拂女一枚。
2004年的时候,我不明白什么是爱,也不明白剧中两个人纠缠了那么久,还是要走在一起是为了什么。那一年我讨厌剧中黎明的贱贱小男人的样子,格外偏好王菲一副遗世独立的孤傲女王模样,全剧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最后他们在浦东楼顶看的烟火,以及最后黎明的那首歌《两个人的烟火》。
那一年,我第一次去上海,被上海完全震撼,也是那一年我立下志愿,我总有一天会到这里来生活。
那一年,我很喜欢黎明,我也还没有喜欢王菲。
2005年,菲姐开心离开娱乐圈,从此成为李太。我记得那一年很多报纸的标题都是《无声“菲”走》,没有记者会,王菲就这样的离开,从此深居简出。
和很多人一样,我听的第一首王菲的歌是红豆,但我最爱的那首是我愿意,我知道这首歌唱出了王菲的所有心声。我愿意为你我愿意为你,放弃我姓名。她是真性情的女子,所以她真的能做到。
2006年,我失去了一个人,当年我天真的以为,即使我们离得在遥远,也会在同一座城市生活,我也有机会表白。可是,我没有想到,等我再知道他的消息时,他在SZ,我们的距离纵跨了半个中国。
后来,我一直说,我爱上海这座城,可我爱的人在SZ。我亦明白,他是不会离开SZ的。
一晃6年过去,这6年中,我一直在为理想奋斗,是的,纵他千般好,人会有很多,上海只有一个。我深爱上海,我要去上海。2010年我又一次来到上海,黄浦江畔,我说,两年后,我要你见证一个奇迹。
2012年,我又一次来到上海,可惜奇迹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看到的,我终于还是没能考到这座城市,第三次来到上海,一些地方我甚至可以不用地图便能找到,我熟悉地铁线的走向,我比上海人都更能明白上海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趋向,可是就算我得到世界,有些真爱不是我的。但我没有放弃。
2012年终于与他断开了所有联系,不是一路的人,所有的坚持都是煎熬。
这些年,我喜欢那么多人,那么多偶像与明星,没有一个像王菲一样留有最长久的回味,也没有一个像他一样让我惦念了快要十年......
再看大城小事,很有预感的泪奔了。每每看到发生在上海的故事,泪腺就会变得发达......
整部影片的最感动我的地方是最后王菲说,只要你想就能找到我。而黎明真的在浦东楼顶等到了王菲,王菲让他说三个字她爱听的,黎明说,我可以说很多句爱你,可我一次也没说过,因为我最想你对你说的,是对不起。
当年我第一次看这一段的时候我想一定是我爱你啊,傻子都能猜得出来,可是我没想到是对不起。如今再看,黎明要是说我爱你,王菲是绝不会回头的。
音乐起,花好月圆的故事在此煞尾。
你的爱那么多
怎么会不明下落
谁分开就逃脱
千万别羡慕太多
你的爱比一个大城市的人还多
也能容纳任性的我
偶尔小小的错
就让这样一场风波
磨擦出回忆的泡沫
是我对你认识太少
还是我自己 想得太多
最爱你的是我
否则你怎么样过
否则我怎么可能 赴汤蹈火
你说什么都做
你最爱的是我
还以为差一点走火
却带来属于我两个的烟火
美得我没话说
一个人是快活
两个人才是生活
两个人都寂寞
倒不如一起寂寞
冰淇淋融化在一个嘴唇怎闪躲
这么多的路都走过
怎舍得剩下我
就让这样一场风波
磨擦出回忆的泡沫
是我对你认识太少
还是我自己 想得太多
再看此片,感慨颇多,经历这些年的喜悦与忧伤,得到与失去,我终于体会到个中甘苦。
我只想你明白,最爱你的是我。
《大城小事》影评(十):君子意如何
八月中旬,天气竟就凉了。暑热一退,便觉清爽。而心中烦躁退去,却又觉空落。总是念起了点什么。杜甫想念李白,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他不说我念你了,他说,那天边的秋风又起了,远方的你在想什么呢?
周末就看了一部电影《大城小事》,剧情简单毫无悬念。王菲很美,不是柔媚的,不是甜美的,而是有棱角的精致。她的声音带着温婉决绝的穿透力。黎明看上去就是时下很流行的暖男的样子。镜头在上海兜兜转转我第一次发现我生活了近两年的城市尚有此般风情,如美人一回眸的温柔,令人流连痴醉。
爱太容易,分手也太容易,回头却不容易。“我爱你”三个字好容易,难的是“对不起”。爱是盲目的,爱也是会伤人的,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若在爱中多点理智和尊重,那么双方都会更舒服。
电影想说的却没那么多,只像一个古老又现代的童话,一段有情怀的MTV,一部有态度的纪录片。你看青藤爬上灰色的墙,带着老花镜的白发老翁讲述年轻时流连过的惊鸿仙子。你看王菲穿着套装走过新天地的石库门,若有若无的历史在她身上复活点染起沧桑和悠久。Moon River的音乐不时响起,摄影迷离优雅,气氛始终营造得很好。
有点不和谐的是不仅片中主角讲粤语,就连街道大爷也讲粤语。而黎明不仅给上海带来了粤语,还带来了珠三角的台风。你可曾见过上海有刮破门的台风?幸好沪语怎样都不能算动听,以粤语替换让电影多了几分美好。
叶嘉莹说过,为什么要文以载道?只要有美感就好了。她说有的词,你不用去寻找每一句之间的关联,只要是美好的意象,哪怕毫无关联结合在一起,也是美的,这样的词也是好的。
电影也是。你何必刻意寻找深刻与震撼,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平淡并无波澜,而能在平淡中捕捉精致与美好,我想便已足够。也许我还是不懂电影的艺术,我只是初初明白,有意义的生活应该是审美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