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飘雪》是一部由霍建起执导,陈柏霖 / 童瑶 / 杨祐宁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台北飘雪》影评(一):台北今天飘着雪
喜欢一个人
孤独的时刻 但不能喜欢太多 喜欢一个人孤独的时刻 却不能喜欢太多。。。
脑海里久久萦绕这两句歌词,无法释怀。
和大多数
爱情文艺片一样,小清新的格调,自然连贯的过渡,随意
浪漫的取景,这一切的一切是这么的理所应当,却又是那么的
不同寻常。
MAY是个歌手,唱的是陈绮贞的歌,因为CHEER的歌符合她的
气质吧。因为和经纪人的争执,演唱会前夕落跑,从青岛独自一人来到台北,玩起了失踪。
命运总是捉弄人,在不经意间做出些让你永生
难忘的事。
比如说让MAY遇到了小莫。
小莫的
爸爸在他小时候便去世,
妈妈也
离开了他,在台北的小镇上,全镇的人都是他的家人, 他是被所有人东拉西扯养大的,他说很
珍惜每一个人,所以他总是忙东忙西为了
满足镇上人的
有求必应。
可是当他问MAY 你说台北会飘雪么 我不知道我妈妈为什么会离开我 只是我想一直等下去 我总是问他们她什么时候会回来 他们说 下雪的时候吧 下雪的时候妈妈就会回来。
可是我从来 没有看到台北飘过雪。
于是我想 她是不回再回来了吧。
MAY站上了舞台 唱的歌是陈绮贞的 旅行的
意义。
你离开我 就是旅行的意义
是啊 每个匆忙的人都是在一处暂作停留 却
无奈偶然的遇到了终生难忘。
小莫小莫 为什么你就要被离开。。。
为什么你重视的人总是离你而去 留你独自一人想着他们。
回到结尾 MAY回到小镇 画面中出现两个人放天灯的场景。
小莫一定会回来,因为他是最
简单最
坚定的爱。
《台北飘雪》影评(二):寻找桃花源
离开,回来,再出走,再复归……
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你有了难以割舍的理由。
一条长长的铁道,一列隆隆的火车,牵起两个不一样的台北。
一座宝马香车香满路的拥挤现代城市;
一座青石小径矮木屋的宁静旧时小镇。
何处陌生,何处熟悉,哪里是你的桃花源?
May戴着巧克力色的墨镜拉着芒果色的行李箱来到菁桐老街,她是来“失踪”的。
一个人失踪,是为了
等待有人来找ta。
小莫骑着挂满台湾风物的自行车,风一样地飞过老街的每一个角落,一不小心,吹起了may乌鸦翅膀一样的黑色长发。
命运,就在这
擦肩而过的瞬间,悄然铺展开来。
may为了
逃避暗恋的
痛苦来到这里,小莫爱上了失声的歌手may。
这个
故事在一开始就是一条
感情地单行道。
天然萌自然呆的小莫让人想到大仁哥,让人心疼。
小时候,小莫的妈妈失踪了,骗他台北下雪时就回来。
长大后,may也离开了菁桐。
悲剧男的命运真就如此了么?
小莫把菁桐的
男女老少都当成家人,为所有人
排忧解难无偿帮助。他
努力用
感恩换取人情的
温暖。
他知道台北不可能下雨,却依然对
母亲的归来怀有希冀。
他知道may不属于菁桐,却依然毫无保留地对她好。
如果在虚构的故事里,这样的
单纯善良都得不到善待,那这个
世界才算是真的完蛋了。
所以
感谢故事的作者,may终于回来了。
戴着一身
繁华落尽的疲累,戴着对纯粹简单的渴望。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菁桐梦。
想要躲进桃花源里简单的
生活,有
梦想时,写在竹简上,放飞天灯,把
欲望交给上天去成全。
偶有一列隆隆的慢车驶过,
错过了身边人的一句耳语,也不觉得可惜,上扬的嘴角,散发着毫不掩饰的温暖气息。
可是,城市的生活那么
慌乱。我们赶着生,赶着死。脚步那么快,
灵魂跟不上来。
又能怎么样呢?我们已经连痛感都没有了。
《台北飘雪》影评(三):有些爱很美却无法永恒
简简单单的爱情。那一刻的四目相对,让两个人都了解了彼此的心意。但是当阿雷再次出现的时候,简单纯粹的
美好却无法再延续下去,因为May的心还是在阿雷身上。当一颗受伤的心似乎给了你
承诺的时候,千万不要
相信,因为那并不代表正常的她所做的决定。
May和小莫终究不是两个世界的人,分别也就无可避免了。在这场爱情里,他们一个处于强势一个处于弱势,最后受伤最深的还是小莫。如果我是May,我知道
自己给不了的
幸福,我不会试着去给。自己始终是要离开的人,就不该给了别人梦想,然后赤裸裸地刺杀别人的梦想。
可是,爱情这个东西,本来就无法
理智。
想起你的时候,心里空空的。
《台北飘雪》影评(四):[台北飘雪]:四首歌,四个意象
影片的主题曲是陈
老师的《手的预言》,
老实说这让我
感觉有些小意外又有点小惊喜。过多的对白对于文艺片来说是种杂音,于是在我看过的大部分文艺片中,导演往往会安排几个数分钟的长镜头,然后就让演员在这个框框里伴着
沉默有的没的地干些什么。话语会骗人,
眼神和肢体语言却没那么容易掩饰一个人的
内心。所以手是心的预言,是两个人
未来发展的预言。最直观的讲,这首歌暗示了童瑶在开篇时的失声状态。对于文艺片来说,这是个
屡试不爽的
一劳永逸又能带动后半程或
伤感(失声没好)或
励志(失声好了)调调的设定,并且让影片的惜字如金显得
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影片中间配合雨景(意境真的很美)安排了一段孟庭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这首歌表达的一个意象,就是一个人回到陌生的地方,寻找的却是熟悉的
回忆。影片名字叫[台北飘雪],但台北是不会飘雪的,所以这种超
现实的纯爱调调瞬间就被建立起来。再加上雪这种兼具纯洁美好和孤独寂寥的意象,完全概括了爱情的特点——
心境是柏拉图式的美好,现实是亚里士多德式的
冷酷。影片的纯爱程度很高,几乎完全剥离了人物该有的
社会属性。比如童瑶用避世的
态度来躲避情伤,你说往哪儿跑不好,愣是从青岛跑到了台北,虽说现在有
自由行了去台湾也很方便,但丫的跑得有点忒远了吧,基本上属于当事人不想被人找到就绝逼不会被找到的那种。然后莫子仪作为一个小报记者,居然有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将我对于他会打破影片宁谧氛围的疑虑也打消干净。
接下来就是童瑶假唱的那首陈老师的《旅行的意义》。
没什么好说的,这首歌的点睛之笔就在最后一句:“离开你,就是旅行的意义”。逃避不会让一个人忘记另一个人,但逃避却很有可能让另另一个人又走进这个人的心底。于是我还是很认同其实童瑶是同时爱着她的那个音乐制作人和陈柏霖的,但最后还是会选择前者。文艺片的意义就在于没有奇迹会发生。而在两个只能活一个的抉择中,很多人宁愿选择痛苦也要
坚持自己的理想,所以陈柏霖的悲剧色彩是一早就决定了的。好在导演没有那么冷酷绝情,于是末尾安排了数年后两人在桥头相遇的一个场景——但这只是一种功能性的表达创作者和观众们美好愿望的表现手法,属于文艺片的惯用套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最后视角随着童瑶回到了现代化的都市,安排了很多夜景,车流,玻璃反照的霓虹灯,童瑶的黑色皮褛和被夜风吹散的头发——无不透露着一种喧嚣和光鲜背后的孤独寂寥。她跟着又在录音棚假唱了另一首陈老师的《太多》。喜欢一个人的孤独,但又不能喜欢太多;喜欢
阳光照射的角落,但也不能喜欢太多。
喜欢一个人,但不能喜欢太多,现实太多两难的选择,太让人纠结和矛盾。于是
不偏不倚不冷不热的自由
闲适,或许就是最能保护
自己的生活态度吧。
所以我看完后回到家,把这首歌翻出来单曲循环了很多遍很多遍。
《台北飘雪》影评(五):无公害的陈柏霖加上一个浪漫的文艺标题
台北飘雪3颗星。主要是投给陈柏霖的。否则我真想打一颗星。要文艺文艺不够的东西,
不伦不类的。完全是糟蹋了陈绮贞的歌。
作为陈柏霖的粉丝我果断的去看了《台北飘雪》。怎么说呢,看到导演是霍建起,我的心就咯噔了一下。顺便说一下,我纯粹是为了看陈柏霖的。里面其他的演员,我都不认识。
影片看到三十几分钟,我就
受不了了,于是直接切到豆瓣去看剧透。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
高妙的剧情。因为真的感觉这故事这么的文艺,而且是很傻的那种文艺,而且是看了开头就知道结果的那种。里面想表现无公害的陈柏霖对老街的感情,对妈妈的感情,只是剧中的对话显然不够说服力。结果导致成了陈柏霖的个人纯情秀,天呐,那我还觉得我去看李大仁吧。
女主角不够吸引人,我不知道
男生看了这个女主角会是什么感觉。总之,站在
女生的立场,这
女孩太普通了。外表普通也就算了,里面演唱的歌曲直接拿了陈绮贞的来对口型。这个实在让大众不能接受。好歹你也找个会唱的来唱首惊人的曲子吧。要不然真的很没说服力。即使她真的和片中的音乐制作人有什么暧昧关系,也表现出来好不好,这个表现的也不够。那我怎么说呢,完全无法去说。这片就等于讲了个故事,高潮没有,平静又不够静。看这部片子我宁愿去看100遍《挪威的森林》。
《台北飘雪》影评(六):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之婚纱外景MV
我在想,如果没有“天然无公害”的陈柏霖担当主演,这部电影还能剩下多少票房呢?
在拍摄完成之后,制片方选择了雪藏两年才让这部电影供应,面上自然有各种
冠冕堂皇的解释,但看过此片后,我越来越相信这是影片本身的质量问题,否则投资方在决定投资一部电影之后,是绝不会任由影片搁置而丝毫不想着尽快收回投资的。
《台北飘雪》改编自日本
青春小说,有日本的电影公司介入,又选择了颇有日本风情的菁桐古镇作为外景地,走日式抒情小清新路线的倾向
一览无遗。选择霍建起来执导,我猜测大概也是因为《那人那山那狗》和《暖》这两部电影在日本的电影节上获得了广泛认同的关系,起码日方会认为霍建起即符合日式美学,又带有
中国式典雅的电影风格,应该是非常适合《台北飘雪》这部电影的。
但霍建起还是
失败了,他的失败和他的
成功同样属于这枚名叫“霍建起”的硬币的两面——《那人那山那狗》和《暖》的根基是中国乡村,这个基础霍建起是熟悉的,他只需给熟悉的东西渲染上一层日式的隽永即可;但《台北飘雪》正好相反,它需要在日式的缓慢小清新风格里混搭进中国因素,这显然让霍建起
手足无措了。
有些人在看完《台北飘雪》之后,非常嫌弃影片的慢,认为是一种无高潮的沉闷,让人
忍无可忍。无高潮这件事确实是该片的一大败笔,但
事实上,一部无高潮的电影仍然可以拍得很好看,正因为电影改编自日本青春小说,而“慢”这件事又恰恰是日本
文化的一大特点。我们看日本电影,无论是早期的小津安二郎,还是后来岩井俊二的作品,都能
感觉到电影的缓慢,这些导演在影片中大量使用长镜头,这在许多被美国大片的快节奏喂大的观影者眼里,是绝对无法忍受的。但这些导演的作品仍然能成为
经典,是因为从影片的整体来看,这些长镜头为影片最终能散发出那种舒缓、隽永的味道起了非常好的服务作用。在这类影片当中,手持摄影和频繁的镜头切换都是绝对的禁忌。
在《那人那山那狗》和《暖》中,霍建起还是一个沉得住气的导演,他毫不吝啬长镜头的运用,而这些固定机位的长镜头也给了他回报,成就了两部质量颇高的影片,尽管在国内的票房不
理想,但起码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到了《台北飘雪》,霍建起大概是觉得一部青春题材的商业影片不应该是那么缓慢的,因此几乎抛弃了长镜头,图寻求一种轻快,频繁的镜头切换和晃动的拍摄手法,一旦遭遇
波澜不惊、几无高潮的剧情,根本就是一场灾难。讲述爱情的文艺类影片本来是非常适合
情侣观看的,但看到一半能让人烦躁起来的影片,或许会成为情侣吵架的导火索吧。
霍建起是美术设计出身,他对电影的美学风格有非常高的要求,但在《台北飘雪》中,他的要求显得过分刻意,有观众已经找到了很多破绽,比如在绿树环绕的桥上撒上黄色的枫叶,而水里却一片叶子都没有等等。作为一个1958年出生的导演,在处理这部显然属于80后的电影时,处处显露出对年轻一代文化的陌生感。影片中有一段是May、阿雷和莉莎三个人在台北街头游玩的画面,霍建起用了孟庭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作为配乐,这个音乐和镜头以及演员的服装搭配结合起来,让我恍若有一种看二流婚纱影楼拍摄程式化的新人外景MV的感觉。让May对口型唱陈绮贞的歌也是一大败笔,文艺青年们对陈绮贞的歌实在是太熟太熟,童瑶的脸配上陈绮贞的歌,是不会给May的歌手身份加分的——怎么看都像是在假唱。
台湾综艺节目这个东西在霍建起的生活里大约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的,所以,一个模仿艺人来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会觉得如此新鲜,以至于浪费了将近十分钟的镜头来让这个不知名艺人模仿吴宗宪和周杰伦,殊不知80后90后们早在《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等大量的台湾综艺节目里看惯了模仿秀,质量几乎都比这个高。霍建起向青春靠齐的努力,在这些观众面前完全成了一个笑话。
在这部电影中,小莫和May之间的感情发生,并不是干柴烈火的那种,同样是舒缓的,需要氛围去衬托,但整部电影看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人爱得莫名其妙,这其中除了导演的失败之外,童瑶生硬的表演也要负很大的责任。在May的身上,丝毫看不出她对小莫的爱意。大概因为不是主线故事的关系,霍建起处理杰克和文文(纪培慧 饰)之间的感情发展,反而轻松许多,也更站得住脚。当然全片并不是一丝亮点都没有,杰克与小莫在咖啡店里的那段对话还是很感人的,大意是说如果失踪的人没有人去找寻,那么失踪还有什么意义,讲得颇动情。而老戏骨金士杰再一次不负众望,举手投足之间,一个外省人的辛酸故事呼之欲出,在May面前对小莫点到为止的赞美,更是表演的典范,这功力够童瑶好好学上几年十几年的。
《台北飘雪》影评(七):台北飘雪——致我们心中纯纯的感情
一种很舒缓的节奏,一幅幅很静谧的画面,一个个很温馨的场景。这个只有在台北小镇才会有的独特风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没有浮躁,急功近利,有的是人们之间的真情。
从小失去父母的小莫,才会把这里当做自己心中的家,才会把小镇上的每个人当做自己的家人。心中没有悔恨,有的只是感激和奉献。
当小莫遇见了五月,心中单纯的悸动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所一直幻想和向往的。如果遇见那个真正懂你愿意为你的那个人,珍惜。
希望内地的导演们可以更多的关注人性,少些浮躁
《台北飘雪》影评(八):台北飘雪 之我最懂你
这部影片与其说是清新文艺的爱情片,我更想用湿润来形容它,春季里,有些干燥的季节,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总给人一种干旱之后有了雨露滋润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电影里中台北的雨季感染,更是那种感情基调,温暖的,淡淡的,有一种露珠的感觉,透明的不染一尘。 影片开始以小莫(陈柏霖扮演)骑着单车穿梭在歪歪扭扭的巷子中开始,一辆火车轰轰的经过,恬淡自然的生活气息悄然的映入我的眼帘,小莫的背影,即使是在雨天也总是带有一种阳光的气息,虽然我承认,我是铁杆的柏霖面粉,在我心中他实在是帅的无以言表,不过,这一次,真的是小莫带给我的感动。那辆呼啸着轰隆轰隆驶过的火车,也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姥姥家曾经在铁轨旁住过的那段日子,每天最开心的就是站在铁轨旁看着轰隆隆的火车,扑哧扑哧地开过,然后对着它大喊,那个时候因为单纯而快乐,甚至有的时候想跳到火车上面跟着它走到处旅行。(说了一点题外话,嘿嘿) 随着小莫的生活镜头一个个闪过,May出现了,带着陌生感,来到了一个无名的小镇,能看出她严重的悲伤,满是心事的感觉,当她在车站与骑着单车的小莫相撞时,我觉得她应该已经被小莫无忧无虑的背影感动了,白色的衬衫随着风飞起来,再次让我想到蓝色大门的张士豪(也是陈柏霖演的,O(∩_∩)O~)同样是阳光的男孩,仿佛他们的快乐会感染你悲伤地心情。 一个是从小爸爸车祸离世妈妈不告而别养大自己的奶奶去世后被巷子里善良的人们养大阳光男孩,一个是从青岛远道台北的失声了的新人女歌手,也许不会有交集,更也许不会有爱情,但是他们就那样相遇了,从相遇到相识直到相爱,没有任何的预兆,所谓的缘分也许就是这样,不会有准备。 特别喜欢那段《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三个人,在雨中,行进,红色的伞,淅沥的小雨,May应该是那个时候爱上了阿磊,很有才华却又遥远的音乐制作人,作为一个小歌手也许只能远远地望着,爱情只适合藏在心里,就像那个娱乐记者阿文说的,May被阿磊的才华吸引爱上了他,却是痛苦的,而小莫很简单,跟他在一起一定会很幸福,但是May最后还是会选择阿磊,不过我觉得解决他说错了,因为小莫的简单最后胜利了,May还是回到了那个简单的下着下雨的小镇,结局虽然没有明确地说明小莫和May的结局,但顺着影片的基调,他们应该选择了简单的相爱然后在一起,然后一辈子。 最后,我要说一下他的配乐,实在是太有品位了,都是我喜欢的风格,而且特别符合影片安静简单的爱情基调,喜欢的人可以单曲循环, 片头曲:陈绮贞《手的预言》 主题曲:孟庭苇《冬季来台北看雨》,应该是2005年新版,红花专辑 插曲:陈绮贞《旅行的意义》 陈绮贞《太多》
《台北飘雪》影评(九):微笑得更有理由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的46:27时,女主May在小莫从房顶撒水,给她制造快乐的时候,触景生情——那个回忆与阿雷的爱情。
剧末,最终她还是去那个镇上找小莫了,而小莫去寻找了他的母亲,一句台词“人如果失踪,没有人找,那还有什么意义”,一句台词“找不到,和不找还是不一样吧”。
在联系到剧首的May因为嗓子坏了,被阿雷忽视了也玩失踪。各个旅行的意义串在一起,让爱情、亲情、友情三者完全结合,剧情有意义,令人回味。
用心体验,生活中很多爱我们的人和我们在乎的人,要在他们找不到的时候寻找他们,生活才充满温情。我们的笑容更有理由。
《台北飘雪》影评(十):如果说这是我近年来看过最烂的一部,也不为过
我只给他们较差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他们也是有努力的去拍这部戏的。所以没有给很差。
第1.这部片子感觉就在宣传他们那个小镇。
第2.这部片子里面的人除了小莫,难道没有一个有用之人了?
第3.他们没有全名嘛,一个MAY,一个小莫。还有旅馆只要登记MAY就可以了啊?连身份证都不用?
第4.情节过慢。两个人可以看半天对方。我都急死了。
第5.没有爆点,没有让人有看下去的冲动。
这是我近年来,看过唯一一部从开头到结尾居然没有一个精彩的点的电影。如果让我推荐给大家。我真的会觉得大家会恨我的。连我自己都有中途想离场的冲动。
但最后还是按耐住了自己的情绪。
而且这部片子的片名,只有在片头刚刚开始时提到雪。和快要结束的时候提到雪,别的地方完全都没有关系,只有台北下雨。
还有里面的歌也配的非常之差。居然是老到不能再老的歌了。反正一切的一切,唉。只能说是失败之笔,大家别看了,我觉得如果是我,第一电影院我后悔了。第二如果在网上看,我依然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