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山上的来客》是一部由赵心水执导,梁音 / 谷毓英 / 恩和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冰山上的来客》影评(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首出色的主题歌,它在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出现了三次,三次重复各自呈现着不同的含义,对人物
故事、情节的进展起着一定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影片的情节线。
第一次,阿米尔刚到哨所向班长汇报了路上所遇到的送亲队里的新娘酷似
自己小时候的
女友古兰丹姆,因此引起一段
难忘的
往事的回忆。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女声独唱的形式轻轻唱起,将人们带入阿米尔和古兰丹姆那
青梅竹马却又悲惨的少年时代。
第二次,主题歌已成为故事的一个重要环节。假古兰丹姆为刺探边防军情报,厚颜无耻地来纠缠阿米尔。阿米尔按杨排长的计划,以放羊为名和她周旋。假古兰丹姆看到阿米尔和杨排长在一起,欲进不敢,欲退不甘,离他们一段距离兜圈子。这时,阿米尔唱起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他唱得是那么深情,那么
忧伤,他真的沉湎于对往事的追忆中了。然而,假古兰丹姆不仅没有反应,反而悻悻地走开了。可见,她并不知道这首歌,假古兰丹姆的
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在这里人们在歌声中知道了许多,想到了许多,
感觉到一种谜底就要被揭穿的紧张,意识到将要面临的激烈的搏斗。
第三次出现的时候,其作用就更深入、更有力了。阿米尔与古兰丹姆在边防军的哨所里见面了,他又充满
激情地唱起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古兰丹姆噙着
泪水和唱起来,歌声中他们团聚了。而假古兰丹姆的真面目则
暴露无遗,同时引出了
一连串的情节:假古兰丹姆被杀,从而暴露了伴随真古兰丹姆而来并以她的救命恩人身份为掩护的阿曼巴依的
真实身份及他的整个阴谋。
插曲不是
可有可无,不是影片主题和情节的附属物,而是情节结构中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冰山上的来客》影评(二):宣传的艺术
古兰丹姆、阿米尔,是
经历了60年代人们的集体
记忆……对于一部
社会主义宣传片而言,这部电影的感染力取得了空前的
成功,如果是清朝的宣传考得是宗教
和谐,那么新
中国依靠的就是电影,同时,电影取得的成功要更多的归功于音乐歌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首少数民族的风格的歌曲,
脍炙人口,其感染力不仅给电影加分,其传唱度更是可以将宣传效果做几何级的增长,由此,电影中花这个道具贯穿了始终,杨排长还特别或者说刻意送给了真古兰丹姆一盆花,由此引发了
爱情,当然这里的做作是叙事中的一个刻意的
遗憾……电影无时无刻不在做解放军的宣传,不仅在台词上,大力重复,还在镜头中,将解放军普遍以仰角拍摄,违背美学的顶天不留白,这一做法也成了那个年代的程式化设计……电影的卖点是谍战,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电影除了插入几段闪回,基本上是顺序的
简单叙事,对真假古兰丹姆做了
女性的二元对立,于是善恶被区分,善的获得爱情,恶的遭遇死亡,但她们无论真假,在表象上,都对阿米尔迷恋,这是一种对解放军的比喻,展现了解放军的人格
魅力,这种潜台词实在是高明的宣传,但无论如何,那个时代拍摄政治电影还穿插爱情题材都是十分大胆的,因此这部电影是具有突破
意义的,尽管这种爱情的描写有些没来由,很刻意,假的古兰丹姆是为了制造矛盾、真的古兰丹姆是为了完成
结局,但是这简短的爱情叙事已经让当时的观众,获得了极大的
满足……
《冰山上的来客》影评(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冰山上的来客》是一部革命英雄主义和
浪漫主义
完美结合的
经典电影,同时也是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唯美结合之作,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象征着阿米尔和古兰丹姆浪漫的爱情,是高山雪原上盛开的雪胆量,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阿米尔和古兰丹姆,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古兰丹姆因为家里穷而被卖到了一户地主家里,两小无猜的两个人终究还是分开了。而剧情也就从这里展开……
该片融入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抒情调子,运用镜头画面和音乐音响等各种视听手段,抒情而传神地再现了祖国西北边疆的绮丽风光和塔吉克族人民的风情民俗。片中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其
优美的旋律和浓重的抒情韵味征服观众,为大众所喜爱。
《冰山上的来客》影评(四):【影评】计中计
高亢的音乐响起,
一个女人——一名核心女特务从死人堆里爬了起来,她的
命运由此展开,影片情节也由此展开。这是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拍摄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真正的开始。
这已是我第三回欣赏了。三顾“冰山”,不使我厌倦,反使我对此影片的印象愈加深刻。《冰山上的来客》背景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时逢新疆刚解放不久,敌方残党四处逃窜,意欲趁着局势不稳的便利再掀狂潮。在这风云不定的天空下,以杨排长为首的解放军战士与敌匪残势开始了一场激烈的
斗智斗勇。
我向来对斗智的热衷胜于斗勇。女特务假古兰丹姆(真名古丽巴尔,匪首江罕达尔的小
老婆)可谓影片中最工于心计的人,辗转以假古兰丹姆(古兰丹姆为解放军中塔吉克战士阿米尔青梅竹马的姑娘)的身份,时时接近、引诱阿米尔,实为刺探军情。由女特务假古兰丹姆蓄意制造的混乱与军民矛盾连连迭起,撼动军心。
假古兰丹姆偶然的机会知悉了一班长等战士把守的据点所在,立即电报通告伺机而动的敌匪势力,恰又遭逢暴风雪来袭。解放军战士在敌众我寡的重重困境中
全军覆没,一班长也以身殉国。
我最感兴趣的还有杨排长,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
智勇双全,心细如针。在假古兰丹姆屡次假意接近阿米尔的过程中,他觉察出了对方的异样。有一回借与阿米尔外出熟悉地形的机会,探问阿米尔:“我问你一个问题,不过要老实回答”。阿米尔一脸迷惑。
“你是
喜欢现在的古兰丹姆?还是喜欢小时候的古兰丹姆?”杨排长似有疑虑地问阿米尔。
静了片刻,阿米尔回答:“
我喜欢小时候的古兰丹姆。”
“不对不对,我看你两个都喜欢,对不对?”杨排长再三试问。
“不,不!我喜欢小时候的古兰丹姆。”阿米尔语气
坚定地回答。
“为什么呢?”杨排长追问。
“因为她比以前更爱哭了。”阿米尔略有所思地说。
“哪个
女孩子不爱哭呢?”杨排长笑着再一次追问,似乎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她跟别人哭的时候不一样,好像她哭的时候有一双眼睛在她背后看着她……”。
“哦!原来是这样。我没有谈过
恋爱,还不能
理解这其中的奥妙”。杨排长一边说着,一边把脸转向远方的雪山。
解放军一个岗哨被袭之后,大家心里有一个答案:“这事一定与古兰丹姆(假的)有关”。可是诡计之后还有更大的阴谋。
实为国军特派专员(被称为“真神”)的老迈大叔阿曼巴依假扮少数民族,与敌匪策划了一场更大的阴谋——阿曼巴依以好人身份解救身为匪首热力普女仆的真古兰丹姆,趁机潜入解放军辖区,图谋在巴罗脱节与特匪势力里应外合,一举全歼解放军。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计中又暗藏玄机。解放军上级暗中安排的塔吉克歌手卡拉
正大光明潜入敌巢,探得更大的
秘密,却不幸惨遭阿曼巴依的毒手,但他把藏有密信的热瓦普(少数民族乐器的一种)交给真古兰丹姆,嘱咐她一定将它交给杨排长。
影片高潮跌宕,不时平静的表面暗藏着猛烈的风暴。故事在斗智斗勇的狂潮中,暗计横生,悬疑不断。但就像所有
相信正义与和平的人们向往的那样,战争终会结束,风暴终会停息。影片最激烈的场景在片尾的巴罗脱节,一切都是双方筹谋定的,叼羊比赛
险象环生、杀机四伏。
邪不胜正,自古之理。杨排长
韬光养晦,
压抑痛失一班长的
悔恨与复仇烈焰,终于在巴罗脱节中网尽敌匪,阿曼巴依国军特派专员的庐山真面目也
昭然若揭。在敌人缴械被缚的那一刻,三颗照明弹横越萨里尔高原,照亮新疆大地,照亮祖国的山河。
塔吉克族解放军战士阿米尔屡经波折,终于与心上的姑娘古兰丹姆相见,
他们的爱情犹如冰山上的雪莲——纯洁、丰满、
美丽、
永恒。
《冰山上的来客》影评(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963年年底,那时“
困难时期”刚过去,这本电影,象是久旱后的一场阵雨,也滋
润了大家的心田。看了这本电影,大家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场爱国主义的
教育。影片中,边防线上的各族军民,在那种荒凉严酷的环境里,以大
无畏,
乐观主义
精神,
不怕牺牲,粉碎了境内外敌人的破坏活动,保卫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
可歌可泣。而影片里自始至终的天山风光和充满异乡情调的音乐,给人以美的
享受。雷振邦的大名早有所闻。后来我们几个爱好音乐的
朋友谈起,大家一致认为,影片的作曲太精彩了,似乎也只有雷振邦,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乐曲来。此外,在早前一年前,我曾读过
电影剧本原著,记得里面古兰丹姆,牧民新娘子和女间谍是三个人,后影片拿掉了一个,总感有点不妥,因那女间谍和古兰丹姆在年龄上当差一截。另外影片中还有好几处不够完美,有漏洞,如排长一声枪响后,那雪山轰然倒下来,那雪山完全是个模型,太不象了;排长对阿米尔说“冲”的时候,古兰丹姆是在房子里的,她是推开窗户,前面有窗下墙档着,但两人一下就拥在一起了。古兰丹姆是从门里绕出来的?还是直接翻窗出来的?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歌,大家一直在传唱,还有那首“怀念战友”,也将
永远会传下去的,
也就在这捕电影最早放映的时候,戚本禹的评李秀成的
文章发表了,再过一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歌都不准唱了。现在想,那时雷振邦先生的日子恐非常不好过,现在想到这些,虽还不至于“
不寒而栗”,总有点凉意。好在影片是在1963年拍的,如过放到那十年中,会成为什么样?虽因年代不对,还不至于人人手捧红宝书,遇到大小事,先翻开唸两段
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