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行动》是一部由安妮-格莱斯·贝加拉·里斯执导,布贾内·亨里克森 / 安妮·路易丝·哈辛 / Thomas Morris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抵抗行动》影评(一):平凡人的抵抗
这不是常见的战争片,但确实描述的是侵略、抵抗及由此而产生的牺牲。这部能在丹麦进入10大卖座电影的片子,非常的质朴平直,充满着亲情和悲哀,却是没有很多的仇恨。丹麦抵抗者在被处死前会拥抱德军中年轻的看守,他们在德国人的法庭上的陈述中,会说到两国间下一代人的相处。这就是真正善良的人们了。而片子中的德国人,也没有像其他的影片中那样的残暴,在面对女人的绝望的目光时,德国法官竟然修改了原先的判决。这又是丹麦人的善良了,不过度渲染和丑化,所展现的很可能就是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能够让观众欣慰的是,一同被捕的人中,除了八个人被德军处死外,其他被判刑的人,最终都能活着走出监狱。《抵抗行动》影评(二):《抵抗行动》观后感
丹麦电影《抵抗行动》取材于二战时期的一个真实事件。它于2012年3月1日在丹麦首映,并一举夺得了当年的票房冠军。丹麦人口仅有562万,却有120万人次的观众涌入了影院,足见当时的盛况。
男主人公马略在片中的两段台词发人深省。一段是在法庭上的慷慨陈词。作为抵抗行动的组织者,他自知难逃一死。他说:"如果将来,德国和丹麦的青年,无法跨过边境友好地握手……因此,我请求对年轻人施以缓刑。"法官竟闻之动容,并因此对多名被告从轻发落。另一段是从容赴死前的最后的留言。他对狱卒说:"虽然你是我的敌人,但我宽恕你,年轻人。"随后,他拥抱了狱卒。
真实版的"马略"是否说过片中的话当无从考证了。我想,这多半是编剧虚构的吧。影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道出了西方人对二战的反思。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时真的是不同的。日本的政要们将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西德总理勃兰特会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长跪不起。
豆瓣给出的评分是6.7分,我以为偏低了。这部片子不以节奏明快见长,却在118分的时间里,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如果你也是一位喜欢"玩味"电影的人,不妨抽空一看。
《抵》片的片尾曲选用了挪威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经典之作《索尔维格之歌》。听不懂歌中在唱什么,就觉得它的旋律与我观影的心情好契合好契合。
片尾:马略被德军绑在了木桩上。行刑的枪声响起。没有刺激感官的喋血场面。黑屏。剧终。留下无尽的回味......
Hvidsten gruppen应该是丹麦多部反抗二战抵抗运动的电影之一。对于这样一个仅有四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而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气势如虹的战场上确实没有太多的谈资。德军仅仅在数小时内便征服了安徒生与克尔凯郭尔的故乡。但是,平民的反抗却在已经拍滥的二战题材中依然是不朽的经典。我记得至少看过另外一部表现反抗运动的丹麦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