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女》是一部由菲奥娜·戈登 / 多米尼克·阿贝尔 / 布鲁诺·罗密执导,多米尼克·阿贝尔 / 菲奥娜·戈登 / 布鲁诺·罗密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 / 奇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仙女》观后感(一):关于男女主的资料
网上不多
比利时导演/演员夫妇菲欧娜•高登(Fiona Gordon) 和多米尼克•阿贝尔(Dominique Abel),二人亦是学习并从事戏剧行业出身,早年在巴黎从师法国演员和默剧大师Jacques Lecoq,主要发展方向是
身体表达。在创作了四部戏剧之后,他们开始转行电影,两人在最大范围内将戏剧和身体元素融入影片,对白极少,肢体传情。这种以戏剧表达方式为根源的电影语言,戏剧和电影之间的交汇和重新生殖,是值得探讨的有趣
话题。
两人被称为“比利时的
疯狂二重奏”。本片使默片重回戛纳,两人也被称为“新卓别林”。
“精心设计只有极少数的对话,音乐家Emmanuel de Boissieu操刀的背景音乐在电影中起著重要作用,特别是负节奏感而
生活化的肢体
动作语言之间,无论剧情多麽的荒唐,《仙女》
幽默得令人绝倒。”
共同出演作品列表:
La Poupée (1992)
Merci Cupidon (1994)
Représentation (La) (1999)
Je suis Lune (2003)
伦巴(2007)
仙女(2011)
《仙女》观后感(二):那的确是一个仙女。
人物长的挺有味道的。
对于男主多姆来说,女主菲欧娜就是一个
货真价实的仙女。实现了他的愿望,并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色彩。抛开一切不谈,爱情本身就是纯粹的荒诞,是一场必然又偶然的相遇。
多姆工作的地方就在女主住的医院的对面,我想,女主很早就已经在观察和
喜欢上了男主了吧,要不然为什么偏偏仙女选择了多姆呢?(所以呀,正如那句话所说,你在桥上看
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菲欧娜在
精神病院的情节,让人想起了白雪公主的
故事。那颗药是毒苹果,而王子的到来唤醒了公主的沉睡。
菲欧娜每次问男主,想好第3个愿望了吗?男主回答,不知道呢。女主回以,没事
慢慢来。慢慢来,这3个字,很让人深思与
感动。生活与
思考,都需要我们慢慢来体会感受与决定。
《仙女》观后感(三):幻想背后,现实之中
La fée,《仙女》法国电影。
无厘头的人物行为,难以
理解的思维模式,以及荒诞的故事情节。整部影片就像是一个荒诞的幻想,类似于我们有时的梦境,逻辑不同于现实
世界。
而我认为其中出彩的是两位主演的舞蹈表演。至于更深层次的人物行为背后
思想的挖掘,目前我还没有思考出。
整部影片
耐人寻味,让人忍不住去发掘整部电视到底想表现出什么。
当然,我并没有看懂,正因如此才会去找影评,
想得到一些启发,不然也不会引起如下的思考。只不过令我没想到的是,引起我思考的竟不是这部电影本身。
网络上影评区里
褒贬不一,很大一部分评论表达着看不懂。
我不知道我所处的这个
社会出现了什么弊病。
“看不懂,真垃圾,什么
乱七八糟的东西,看这个真是浪费
时间……”“男主女主真丑,真是看不下去……”“那些看懂的人不知道在装什么深沉”
我的确是无法去理解这样的言论。
以看不懂为评判基准,从而产生对这部影片的
恶劣印象以及评论。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正确的逻辑。
你不懂我,这不是你的错,当然,也不是我的错。但是因为不懂得,所以就去
伤害,这不是我能理解的行为。
但我在现实中的确看到很多类似这种情况的事情发生。
前几天,看到一些言论,关于抽烟、喝酒、纹身、说脏话的
女孩就不是好女孩的定论。
同样也是评论区,各种不堪入目的谩骂。
我不想去讨论什么好女孩坏女孩的鉴别方式。
我只知道虽说相由心生,但好与坏从来都不是依照外表来分辨。
其次,凡事具有两面性的
简单原理告诉我,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好人,也不存在绝对的坏人。
所以,这种
幼稚而又单细胞的
观点,恕我不敢苟同。
接着,关于男女主样貌的评价,我觉得没有必要讨论什么。因为,虽然我们看的是同一部电影,但其实我们看到的,或者说想看的,并不是同一个东西。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比较适合各看各的,不必非要在不同里去求得共识了。再者,毕竟,人们的审美也是不同的。
如果你看电影是为了看演员的颜值,大可去寻找众星云集的华丽大片,而不必与这部由舞蹈表演出身的夫妇
自导自演的电影较真。
最后,对于看不懂或者觉得影片不好看的人抨击与
自己观点相反的人的这种情况,对于我来说,这相当于不爱吃火锅的人骂爱吃火锅的人怎么喜欢吃那么难吃的那么恶心的东西。
面对这种情况,我只能深吸一口气,用我最有风度最有
礼貌的语气
面带微笑地对他说一句:
关你啥事儿
anyway,祝各位观影
愉快,保持良
好的心情,做一个有风度的人。让影评区成为大家理性交流观影感受的地方,毕竟言论
自由的意思并不是说可以没教养的乱说话。
=============End=============
《仙女》观后感(四):让不顺都浪漫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了我凭借的都是精心设计的巧合而所有有关仙女的幻想都是虚构,发觉我是个被困在精神病医院最高层的容易怀孕的骨瘦如柴的疯子,发觉我迎着月光扭着小腰的舞姿是那么沉浸别扭,你还会和我一起跳不是探戈的舞吗?浅吻之深,这充满压迫的世界让我如此悲情,还好我遇到了你,爱上仙女的男人,我就是仙女,我容易怀孕,我骨瘦如柴,我是会跳不一样舞蹈的疯子呀。 你看你,这充满框架的世界,注定是不会让最普通的我们顺利的。雨天骑着自行车赶时间,车坏了好几次,最后你扛着自行车上班,没有被体谅的你还会被老板训斥,唯一生存要求仅仅是想舒服地听着喜欢的歌看剧再吃上满满一口的三明治,可是这琐碎的生活让你无法享受片刻的安静,好似那能让人窒息昏厥在深夜唯一亮着灯的无人旅馆的无助呛声。不顺到装作没看见仁慈放进去宠物的英国人顺走了你的笔,这导致你慌忙紧张地没有找到笔来记下电话号码来找到仙女;不顺到三个黑人老是瞪着疑惑的眼神面对大海却不知道该如何到达自己梦想拥有坐在狗也能堂堂正正坐在副驾驶的尊严和权利;不顺到酒吧老板看不清周围的一切老是磕磕绊绊的却从来没有资格抱怨什么;不顺到英国人丢了自己的狗却好像一直没人回应安慰他的焦急和担忧;不顺到疯人院里的朋友,一个等不到叔叔来接,一个老是因为想发出古怪的声音就会被斥责。 那么,我们相爱吧,我们来戏弄这一切吧,我们裸露地坐在海边嬉戏吧,我们去海底下跟着自己的旋律跳自己的自由之舞吧,我们实现自己的愿望吧,我们一起善待别人吧,我们在夜里在楼顶的地方轻抿一口小酒扭一扭腰吧,我们坐在藤椅上垂着四肢给孩子起个名字吧,我们奔跑吧,和我一起离开这里吧,带着我们可爱的宝宝,赤着脚也没有关系,只要你爱我,只要你懂我,只要你怜悯我,只要你所有的不顺里都有我。 天哪你看,可怜的商场门卫都不知道自己守护的是什么,可怜的老板发完火还是承认需要你。可怜的警察不知道变通,一定要顺着制定的穿手套、找问题、找根源的秩序才能明白,被困在旅馆一夜,不知是怎样纠结的夜晚才让他们痛下决心撞开了门。可怜的三个黑人,永远偷偷摸摸地把自己藏在车的后备箱,憋屈的三个男人永远面对一片海而没有答案。可怜的英国人,除了一条狗就没有其他依附的。可怜的酒吧老板呀,多希望你能轻松一点,到处碰壁的感觉一定不好受。 在世上,和我们和他们一样,有一个个的灵魂被局限在身体的残缺里,被局限在生活的坎坷里,被局限在金钱上,被局限在情感没有归属上,被局限在梦想没有道路实现上,被局限在社会体制驯化他的刻板里,被局限在没有人认同他的疯狂里。 爱上仙女的男人,我们不要被困在这里,我们还要一起起舞呢。把我藏在你衣服里面,我们成为一个人,我们满足孩子所有自然的要求,如果他抓着你的拇指了而你要走动,那我就带着孩子跟着你走,哪怕麻烦一点也千万不能让他松开,毕竟孩子对这个世界无知到对危险浑然不觉。这种单纯,是仙女和爱上仙女的男人要温柔守护的。 谁也无法让我们分离,我是发着光的天使,在你身边不断起舞,在你的吻里洒满星光,打造理想世界,到处飞翔。你是我的海,你是我的天空,你是裸着的我,你是爱上仙女的男人,我想要停留在名为你的世界,让所有无厘头都变成自然,让所有不顺都变成过去。 你给予我的爱,逾越所有局限,这世间再无空荡的房间和楼栋,还有那难忍的压迫,深知世间容不下我们疯狂的爱恋,那我们,日夜兼程,抛弃一切,离开。
我当仙女,你是爱上仙女的男人,我们谁也没伤害,这点奢望不为过。
《仙女》观后感(五):爱就是荒诞的痴情
很久没有写影评了,虽然这样说也不对,因为其实也就
发表过一篇影评,还是高三时摇滚梦激发作用下评论的“摇滚年代”,并且写的时候已经听了不下百遍其OST;统计学教授说世间万物都有偏差,现在看来我当年的那篇影评就是由喜好偏差组成。
这部法国片,怎么说呢,如果你有外协倾向,那男女主角都露脸的那一帧的时候,你大概就无心继续而关掉主页面了;不过我也
相信喜欢看法国片的大部分都没有外协倾向啊哈哈。
爱本就是荒诞的痴情。女主为了约会抢劫了鞋店:
-“
你好我想试下这双”
-“好的”
-"这双我要了,你们还有跑鞋吗?”
-“有的”
-“那我试下这双”
-“好的”
-“这双我也要了,再见” (跑)
或者两个人在一家没有人会光顾的咖啡厅见面,傻傻地看着对方,超高度近视的店主不断地端盘子撞在墙上发出哐当的声音,两人仍然傻笑,“你想好了吗,第三个愿望”。
对啊,这有那三个愿望。就是那么一天,你走进快要吞噬我生活的这家小旅馆,和我讲的第
一句话是 “Bonjour, je suis une fée.”我
迷茫地让你填入住信息,然后继续吃我的三明治。
然后你让我许第三个愿望,我许了两个:我要一辆摩托车和一辈子免费加油。然后傻傻地我有了这辆摩托车,然后傻傻地跟着你去油井偷油。
真的实现了呢,这两个愿望。
剧情就这么荒诞地发展,直到你被关进了精神病院。我仍然傻傻地去救你出来,一如当初傻傻地和你闹翻了整个小镇。
第三个愿望么。
你走进
我的生活中已经让我的世界荒诞不羁,就还差时间证明你我的痴情。
《仙女》观后感(六):慢下来 享受美好。
标题被我起的像某家面膜的广告= =
但这确实是我看完电影最大的感受。
看上去有些
其貌不扬却充满肢体
魅力的两个人
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用他们的方式讲述他们对生活和爱的理解。
如果说仙女是具有某种神奇力量的女人,我想Fiona绝对是。
影片的开头,Dom百无聊赖的接班、制作三明治、准备度过又一个无聊又忙碌的夜晚
他两眼无神、心不在焉的把瓶盖敲进三明治却丝毫没有察觉
但是他的内心其实充满对爱的憧憬与期待
从他目不转睛的凝视着电视机小小的屏幕准备看一场浪漫电影就可见一斑
在不断被各种人与事“骚扰”后,他终于拔掉电话 准备安静自己的晚餐
却被瓶盖卡住 Fiona,那个自称是仙女的住客,突然赶来解救了他
并说可以满足他三个愿望。
Dom随口说出了两个愿望后,在仙女Fiona轻盈的踩背舞姿中睡去。
不想愿望却一一实现。
而他,也爱上了仙女。
在经历了一系列看上去无厘头却有趣感人的时光后,他们排除万难到在一起。
影片充满了各种追逐和肢体互动,
而这些 又与他们俩在天台上安静的相视而笑形成对比
每次当Fiona面带
微笑的问Dom想好第三个愿望了吗?
Dom摇摇头说没有,Fiona笑着说:慢慢来。
或许是Dom害怕说出第三个愿望Fiona就会离开他
或者他们在一起的幸福感已经足够,他不再需要第三个愿望了。
或者和Fiona在一起就是他的第三个愿望
《仙女》观后感(七):不反主流,是最大的反主流
在主流社会看来,他微小而无能,她是精神病人。加上无业非裔青年、语言不通的游客,这群边缘小人物没向主流竖中指,因为他们是自足的。并非他们故意视主流如无物,主流对他们就是无物。他是无能还是有能因而成了题外话,她是精神病或仙女也无需再分辨。
这个卑微的看门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他没有耿耿于卑微,但也并未自大。那么他是不卑不亢的吗?也不是,因为他该气馁时气馁,该暴躁时暴躁。他的独特在于既不评判别人,也不受别人评判,不知评判为何物,也就是自足。
和人物的气质相仿,影片也同样没有呈现主流。或许有其一点点影子,也就是作为秩序代表的店主老婆婆、警员和精神病院护士 。笨拙而屡遭戏弄,油罐大爆炸,创作者小小的发泄也在抚慰观众,但似乎略微减弱了自足的主题。
自足者无需主流认可,主流才渴求所有人认同其评价标准,张牙舞爪地四处炫耀自己、贬低他人,其实空虚而心虚。当然,在可预见的将来,绝大多数人类仍然不能逃脱这头无孔不入的八婆,但若能,它窘迫惊惶的光景一定很可笑。
破坏秩序,破坏财物,协助少数族裔偷渡,鄙视物欲,最后获得快乐幸福,这是欧洲左翼朴素的憧憬。就连美国也爱叫人loser,此国更是恨人有笑人无的重灾区。我未能完全免俗,对这条出路虽然向往却不相信,因此本片并没有打动我。评分低还有个原因。欧洲大陆一些清新小作笑料比较生硬、想象力不足,本片亦然,而且表演夸张像舞台剧。惟独女球员唱歌一幕,颇有周星驰式无厘头神韵。戴夫不分场合乱扮警笛,最后终于应景,也令人捧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