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是一本由成云雷著作,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容太有意思了,这本书完全不同于其他西游的解读,通过对神仙和妖怪处事 为神和为妖的的不同,深刻剖析了他们的处世规则。对现在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有很好的折射,对现在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是一本非常通俗幽默的励志书。强烈推荐!
《神经》读后感(二):一切神话都是当代史!
数千年的文明史
数不清的人和事
只有既往开来
哪有一去不返
今天见到了不可能
明天说起了不存在
西游东进
绝对真理恒在天
辛苦百年唯一死
套克罗奇的话
一切神话都是当代史
《神经》读后感(三):看了此书,咋就那么想做只妖精唻~
老幼书虫们注意了!先说,这可是一本让你翻看上三五页之后就欲罢不能的小书呦!
印象里少年时看的西游,情节只是些孙大圣借助法力无边的神仙,惩治些个坏坏又法力弱弱的大小妖怪,感觉乱哄哄的,直看得众仙and众妖面目模糊,渐渐就散了兴趣。读了此书,品味成博士对神仙世界、妖怪世界独辟蹊径的趣味解读,忽觉得脑子里的好多东西发生了颠覆,譬如说神仙真的都很善良么?神仙的生活真那么令人羡慕么?差矣,差矣!反正我看了后,忽然想去做个屁颠屁颠(就是这副神态滴,插图漫画很传神哦)忙着准备吃唐僧肉的快乐小妖(当然,男一号的肉肯定是吃不上,但小妖们那个忙忙活活的过程挺美好的,比神仙吃个破桃子还要论资排辈地等上千年要来的充实)。
一言难尽,书中颠覆你思维定势的东西太多太多,你只需随意翻开一章,小心等着……会有一记棒喝当头落下来。
《神经》读后感(四):看了此书,咋就那么想做只妖精唻~~
老幼书虫们注意了!先说,这可是一本让你翻看上三五页之后就欲罢不能的小书呦!
印象里少年时看的西游,情节只是些孙大圣借助法力无边的神仙,惩治些个坏坏又法力弱弱的大小妖怪,感觉乱哄哄的,直看得众仙and众妖面目模糊,渐渐就散了兴趣。读了此书,品味成博士对神仙世界、妖怪世界独辟蹊径的趣味解读,忽觉得脑子里的好多东西发生了颠覆,譬如说神仙真的都很善良么?神仙的生活真那么令人羡慕么?差矣,差矣!反正我看了后,忽然想去做个屁颠屁颠(就是这副神态滴,插图漫画很传神哦)忙着准备吃唐僧肉的快乐小妖(当然,男一号的肉肯定是吃不上,但小妖们那个忙忙活活的过程挺美好的,比神仙吃个破桃子还要论资排辈地等上千年要来的充实)。
一言难尽,书中颠覆你思维定势的东西太多太多,你只需随意翻开一章,小心等着……会有一记棒喝当头落下来。
老幼书虫们注意了!先说,这可是一本让你翻看上三五页之后就不能释卷的小书呦!
印象里少年时看的西游,情节只是些孙大圣借助法力无边的神仙,惩治些个坏坏又法力弱弱的大小妖怪,感觉乱哄哄的,直看得众仙and众妖面目模糊,渐渐就散了兴趣。读了此书,品味成博士对神仙世界、妖怪世界独辟蹊径的趣味解读,忽觉得脑子里的好多东西发生了颠覆,譬如说神仙真的都很善良么?神仙的生活真那么令人羡慕么?差矣,差矣!反正我看了后,忽然想去做个屁颠屁颠(就是这副神态滴,插图漫画很传神哦)忙着准备吃唐僧肉的快乐小妖(当然,男一号的肉肯定是吃不上,但小妖们那个忙忙活活的过程挺美好的,比神仙吃个破桃子还要论资排辈地等上千年要来的充实)。
一言难尽,书中颠覆你思维定势的东西太多太多,你只需随意翻开一章,小心等着……会有一记棒喝当头落下来。
拿到书之后,两天内读完了,自知内心浮躁的我,已经很少很少能够如此废寝忘食的去读一本书了!
说实话,自己并不喜欢这本书的“副标题”,副标题反而把这本书界定的狭窄了。是的,我们会看到在这一层次的对西游记的一些别样的界定:体制内和体制外;孙悟空的远大志向和牛魔王的“小富即安”所导致的天壤之别的命运;拥有不同背景的妖怪的不同结局等等。
但是,这仅仅是这本书所带给我们的感受中很小的一部分。读完这本书,西游记于我而言,更生动了。以前,在我脑海中,好像只有师徒四人是生动的彩色的形象,想起其他的,例如神仙例如妖怪,都是灰色的,只是取经路上的施助者或者取经路上的障碍而已。可是,读完这本书,发现每一个神仙、每一个妖怪,也有前世今生、也有自己的性格、甚至有着自己的情感!妖怪拥有的不同法力、妖怪的不同结局从此都有了说法,有的悲惨而有的幸运,都不是作者率性而为!妖怪不可憎、妖怪也可爱,一个个的形象从此复活了。所有的西游记人物从此在我的心目中都是生动的有色彩的啦!
读完后,有了强烈的重新阅读西游记或者重新再将86版西游记再观看一遍的冲动!因为,以前有些囫囵吞枣了,只想好玩而忽略营养了。就像现在要去旅游,一般都会先找些相关的历史传说、景点介绍来看,了解了景点的奥妙所在,再去按图索骥,才知道其玄妙、有趣所在一样。这本书无疑也可以作为西游记的导游词,让我们能够细细咂摸西游记,能够引导我们有效摄取西游记的营养,让我们从此真正了解西游记,爱上西游记!
《神经》读后感(七):书内容与副标题的成功学无关,就是一本趣味小解,解乏一读,未尝不可。
一评,评评作者。
作者是学哲学的,我对哲学的了解比较入门,但我感觉不管是唯心、唯物、可知论,不可知论,哲学是从属于人类实践,从属于事物的本源的一门比较扯的学科,学哲学的人一般都会从对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或本源事物的存在之间的关系入手,但本书,作者却很少使用比较专业的理论配套的来讲讲自己的看法,也许是太忙?也许是没这个打算,这让我很失望,觉得书相对与纵来说,更“横”,就是广的意思。当然,只能说是相对比起《煮酒探西游》《解码西游》就小输一二,但作者的文笔可以算是很好,读起来比较顺畅,这里有加分,但敷衍了事的心态,着实让我很愤怒。所以对于作者以后还打算出的“四大名著”系列,保持观望态度,怕是又是一本本快餐书。
二评,评评深度。
写的是西游,按我理解,您总得探探深度吧,一本书,特别是小说,作者对书中人物的影响是很大的,是人都能读出来,小说主人公是师徒4人,而4人中的关键便是孙悟空,这可以说是作者摄入自己本源精神的人物。要想很好解读一本小说,但书中我并未看到成老师对《西游记》的作者的态度,姑且抛开目前《西游记》作者到底是吴承恩还是李春芳的问题不提(其实我是希望作者能够表达下自己的态度,这样读者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更好的理解书想要表达给广大读者的思想导向),姑且默认为吴承恩(也算是目前比较受公众认可的作者),老吴的一辈子都是不得意的,60岁了才勉强当了个县丞(7,8品的小官),干了不到两年,就就因为跟同事合不来下岗了。人越缺少什么,就会越去炫耀什么,老吴也一样,孙悟空就是炫耀的表达体,我很想从这个面上,去了解一下这么一个角色的真实意味到底是怎么样的,而书中没有。深度上不是很够,作者对自己分析的角色塑造得很单薄,没有魂,不够深入。孙悟空是这样,二郎神是这样,猪八戒也是这样,沙僧好不容易分析了一下,前后还矛盾。。情何以堪。
天庭玉帝这帮=道,西方如来这帮=佛。《西游记》诞生于明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汉族朝代,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从而拥有了相当的理解力与包容性,因而在宗教上除了认可儒教为官方之外,对道和佛都有相当的理性的尊重。所以我也希望能够从书中了解到吴承恩对于小说的宗教塑造与当时朝代真实情况的相应分析。但很可惜,没有找到。
当然,遗憾还有很多,就不一一提了。
三评,评评广度
我个人对于天庭这帮人分布情况。
比如天庭道教的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等十分感兴趣,但作者却也只一言带过,并未谈及。
不过作者对于五方世界的一些看法,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我很喜欢。
另外作者对于西游的爱情讲的也很有意思。
总体来讲,这本书作为趣味阅读与知识扩展来读一下,还是挺好的。
但若是按副标题中所指“西游成功学”,那么我就只能很大声的告诉读者,拓麻这就是完完全全的敷衍了事,驴唇不对马嘴!
讲一个老长西游片段,里面掺杂些自己的猜想,再“借鉴”点旁人的已有说法,后面加上一句“你要做一个努力的人,像孙悟空一样”这拓麻就叫成功学?真把读者都当3岁小孩儿了?!
但最后我想说一下,这本书真的很易读,趣味性很强,很容易读完,打发时间的同时也能学点东西,总体还是不错的,推荐。但由于过于敷衍了事,所以我还是给3星。
成云雷教授曾出版过一部颇有影响力的哲学小书,那就是《趣味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数年间就重印了十五、六次。平日有亲朋好友为自家小孩打听哲学的入门读物,总是乐于推荐这本既有趣又不失深度的《趣味哲学》。实际上,北京市有一种初中语文试验教材还收录了这本书中的一篇文章。哲学也要从娃娃抓起。《趣味哲学》能于此有所贡献,可谓功德无量。
最近读到成教授新著《神经:西游成功学》,又一次领略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风格,不禁想说几句。
初览全书,扑面而来的正是成教授独特的诙谐机智。“低调,才能进步”、“唐僧是个好领导”、“基层神仙土地爷”、“神仙的饭局”,诸如此类的文章标题本身就足以带给读者莫大的乐趣。神仙与世俗、小说与现实,以及历史与当下,诸种因素的错置与交织形成某种异常却不失合理的奇妙张力,于不经意间完成了对习见的语言与世界的愉快颠覆。再看文章正文:六耳猕猴组建了“山寨取经团”;二郎神打猎,“哥打的不是猎,哥打的是寂寞”;瞌睡虫是孙悟空的生物武器;牛魔王不如孙悟空,其中一个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如来佛与孙悟空与就能否跳出手心打的赌是三界历史上最大的豪赌……读到这些文字,眼前浮现老成——也就是成云雷教授,熟悉的朋友都这么叫他——形象,既纳闷又感慨:世道变了,老成不老成呀。
当然,成教授有时也会正儿八经地说话布道。“经者,常也,就是永恒不变的大道理,或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道派有道经,像《道德经》、《南华经》。佛派有佛经,像《金刚经》、《般若经》。”(《那些听领导讲经的妖怪们》) “按照孟老夫子的说法,‘人至十四而知慕少艾’。”(《神仙的爱情》)“古人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佛经中说:‘国土危脆,四大苦空。’”(《流泪的孙悟空》)这些地方,依稀泄露了成博士之为中国哲学博士、成教授之为在现行严格的考核体制之下血拼、厮杀出来的大学教授的身份。
且看成教授的探索精神与专题研究能力。《西游记》谈妖说神仙。但我们是否留心过“妖怪”、“妖魔”、“妖精”之间的区别?是否知道妖怪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背景的妖怪,另一类是没有背景的草根妖怪?是否考察过妖的来源、性格、级别与命运?再看从妖转变为神仙的主角孙悟空,我们是否仔细分疏过他使用的瞌睡虫:一类是赌博赢来的瞌睡虫,另一类是毫毛变的瞌睡虫?在这些地方,成教授小题大做,探幽寻赜,将我们带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依笔者愚见,这种做法对于正儿八经的中国传统思想史研究来说,也有不小的方法论启示:如果从某个貌似不起眼的细节入手对思想史做一贯通的疏理,必有引人入胜的不寻常发现。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不是如同考证针尖上可以站几个天使一样无聊吗?实则不然。且看成教授对孙悟空之流泪史的考察。他指出,在跟随唐僧取经之前,孙悟空主要有两次流泪的经历,而第一次在花果山的流泪尤其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身为美猴王的孙悟空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忽然悲从心来,“堕”下泪来。原来突然间生命无常的问题冲撞了他的心灵。这的确是一次伟大的哲学事件。现代西方大哲海德格尔沉思死亡、更准确地说是对死亡的自觉对于人生在世的根本意义,从而将人命名为“终有一死者”。宋代高僧大慧宗杲说,有什么东西可以打破关于现实常态的怠惰呢?那就是“无常迅速,生死事大”这一严正的事实。宋代哲人林希逸也说,一部《庄子》,以及一切佛教经典,说到底只是“死生亦大矣”五个字。
《西游》一书的诙谐之处,还体现在作者对《西游记》“内幕”戏谑式的权力解构。依法国当代哲学家福柯之见,无论监狱、疯人院、疾病、性、话语,一切皆是权力。这一点可能对《西游》有着不小的影响。不过,戏谑的表象将我们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向了作者独到的发现:取经是佛教东进与天庭支持的道教势力争夺地盘;神仙在体制内,妖怪在体制外,无论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要想混得好一点,低调一点比较合适;有背景的妖怪,犯了错误以后,往往在被教训一顿后,重新回到领导身边继续工作;六耳猕猴为什么该死?六耳猕猴听力太神奇,站在一块地方,整个宇宙的信息都能收听到,不利于领导同志保护自己的隐私,也不利于领导同志对信息的垄断和控制;如此等等。呜呼!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西游》是游世的小品,抑或是谕世的奇文?满纸诙谐言,一把辛酸泪;皆云作者逗,谁知其中味?
(刘梁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