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咖啡店之歌》是一本由朱少麟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伤心咖啡店之歌》读后感(一):伤不伤心
台湾小说的娇情,人物设置的不真实,结尾的莫名其妙,我想问一句,你对自己坦诚吗?
我不是作者,其实没有权利这么说,我只是一个很虚伪的人,所以面对别人的虚伪,我假装诚实。
《伤心咖啡店之歌》读后感(二):伤心咖啡店之歌
我也这个这几天刚看完这部书,说实话那些关于自由,关于人生的讨论不免让我觉得有点过于冠冕堂皇了,有点太做作了,而且里面的那些人物好脱离社会。不过读完以后,也让我思考了很久,在不同的年龄我相信我们都会经历那样的心路历程,或长或短或深或浅。大三了,最近的自己也是很迷茫,看不到的未来,让我恐惧.
长段的对话,或许显得不自然,但增强了可读性。前面,马蒂的失意落魄,中间,马蒂和伤心咖啡店的人的肆意放荡,都写得很好。伤心咖啡店的各类人的生活,体现出生活百态,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局马蒂参破的自由,醒悟的人生观,都还差强人意。但是,结局耶稣与海安的对话,以及海安的去向,小叶爱情的破灭,描写得很仓促。总之,结局感觉笔墨太淡了点。
《伤心咖啡店之歌》读后感(四):其实读完有点矛盾纠结...
还记得那首小诗吗?“因为寂寞,所以发光...”这是多少人的无奈,此时此刻,或许有个一模一样的我在世界的某个地方过着和我完全不同的生活,做着我当初没干作出的选择。可是会怎样,他会过得好吗?每种生活都是一中经历,但是困惑我的,此时此刻,这么无聊的我,找不到感悟生活的事,好想一个人出去走走,去生死边缘走一遭,像马蒂一样,大落大起的感悟或许比一事无成的虚无缥缈来得具体的多。看看现在的我们,天天从人人到豆瓣,再到微博,做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我的青春到底有什么价值呢?
《伤心咖啡店之歌》读后感(五):人生就是一场经历
最近断断续续在上班的空闲期把这本书给看完。
中间有一瞬间突然不想继续读下去,但是拿起这本书,还是看下去。
只是突然觉得,这是一场无休止的讨论,永无休止的关于人生该怎样过才有意义,而活在喧闹而繁忙的城市的一大群人不满于现实的生活状态,渴望自由,而最终去追寻自由的女主角却是死在了马达加斯加。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人生。
到头来终于领悟所有的这些,人的一生虽然短暂,而各有各的活法,无论是积极的,颓废的,都是一种人生经历。
其实看完后,我还是没怎么理解作者的主旨思想,或许就是女主角死前的那一段心灵剖白。也许吧。
《伤心咖啡店之歌》读后感(六):他们是一群幸福的人
他们是一群幸福的人
他们最终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因为他们活在自己真实的需求里
因此 最终找到了真正的幸福
小叶因小小的肺炎垂死
只是因为她其实不想活
当然是让小叶重新精神焕发的海安
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不管在哪里
不管是出国的吉儿 入狱的藤条 房奴素园 还是已经死去的马蒂
得到了自由
他们得到自由了
像海安和海宁一样
《伤心咖啡店之歌》读后感(七):伤心咖啡店之歌
已阅时间:2014-7-15
原文梗概:写了一群台湾的年轻人,青春时期的探寻,对自由的向往,还有关于人生的意义。
读后感:但看评价还是挺不错的,我在两年前买下一本这个还有一本地下的三千尺,地下那本送了朋友她说是散文了还不错,我最近把这本打开读了一下,好像不是很合我的口味, 故事对我来说好像幼稚了一点,感觉不成熟,都是那些小年轻的意识流,没什么大意义,另外中间串联的那些什么哲学,什么人生意义那些,插入的很生硬,感觉像是从别的地方直接移过来放进去,就是怎么说,不是很自然,到后面就有点看不下去,我往后翻5-10 页感觉也能连的上,比较絮叨啰嗦,情节太慢。最后直接跳到后面看结尾,有点不知所谓。
怎么说故事情节我不喜欢,我喜欢老手写的那种,在不经意之间向你传送人生的智慧,微点你一下,希望你思考并领悟,也在不经意之间帮助你净化你的灵魂,作者可能还需再努力。
《伤心咖啡店之歌》读后感(八):你到底有多久没有抬起头看看头顶的那片天空了?
这是一本能让心灵平静下来的书,在紧张的期末复习期还是忍不住把它看完了,有的时候就仿佛在与这本书对话,自己的梦想,自己渴望主宰的生活,真正的自由,其实,我们的现状就如同那句话:“梦想自由,潇洒不足”,心灵跟着马蒂一同成长,开始问自己内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一个是做另大众满意的,生存在社会巨大的规则下的人,另一种则是做一个心灵自由,浪迹天涯的自己,这是社会两个相反方向的价值观,但是,你能判定到底哪一个才是堕落吗?难道为了钱而打拼,打拼到自己再没力气,爬到一个再也无法上升的社会地位,就注定是每个人必须走的路吗?如果说这样称作积极向上,那我宁愿做一个堕落的人,不为他人的眼光而活,听从自己内心的意愿。人生匆匆,还是得有一趟心灵的旅行才行!人生活肯定缺少不了钱,但是在有了能养活自己的足够金钱后呢,还是要嗅着这铜臭味满街跑吗?就像阿信说的,生存之上,生活以下,你到底有多久没有抬起头看看头顶的那片天空了?
《伤心咖啡店之歌》读后感(九):你看得见自由在发光 而它是蓝色的么
素园
藤条
马蒂
吉儿
小叶
海安
——白色的文本框变成了深蓝色,每写下一个名字,就更蓝一些,海安出现的时候,我看见了大海。
台北
自由
自由
台北
——反复默念这两个词,念到“台北“的时候很轻柔,念到”自由“的时候很沉重。
耶稣
海宁
坦诚
马达加斯加
——所有人都爱海安,海安爱的也是海安。
爱
活着
沉睡
刺芦笋
别人
自我
——海安是自由,海安不自由;每个人爱海安,因为每个人都爱自由;没有人得到海安,就像没有人得到自由。
如果有得选
——我会成为吉儿,我选择看不见。
《伤心咖啡店之歌》读后感(十):012[台]《伤心咖啡店之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如果没有吉儿,觉得这个故事会逊色很多,虽然,有万众瞩目、容貌、头脑、出身无可挑剔的梦幻人物海安,还有男孩子气的可爱的能调各式美酒、烹饪各种美食的小叶,懵懂的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的或多或少带有每个都市人身影的马蒂。因为有吉儿,所以给四星。
故事其实还是围绕那个老话题,就是关于“自由”,书中也有大段的对这个话题的探讨,每个人物站在自己的角度阐释,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自由,从而也有各样的结局。
之所以喜欢吉儿是因为吉儿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做什么、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够透彻的分析并能否定曾经做过或相信的事或人。她是醉过又清醒的人。
如果没有吉儿,这个故事也许就像《在追求幸福中死去》的那种调调,如果觉得生命的底色是苍凉,我觉得,没有必要一遍一遍的去陈述,不如把它当成一块更容易着色的画布吧。如果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不公,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因为黑暗已经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