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路钟情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9-17 04:08: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一路钟情读后感精选10篇

  《一路钟情》是一本由聂作平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5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路钟情》读后感(一):国家地理的书看过几本,这本更有个人气质

  以往看完一本国家地理杂志,总觉得意犹未尽原因是按照地域编辑的。这个本《一路钟情》以国家地理金牌作者作品方式编辑,有作者本人的气质贯穿其中,比如她是一位四川人,比如自序中他关于旅行与旅游的理解,看起来更有特质过瘾,好久没有这么饱餐的感觉了。

  不过还是没有舍得口气看完,留一些,慢慢看。

  《一路钟情》读后感(二):优秀文学。过于偏重历史

  国内旅行类的书中算是很好的了。但却不似游记、,更像历史书文笔很好,比起浅薄无知小青年们(也包括一对老年)写的泛滥成灾的各种游记要不止高出几个层次。但作者太偏重于历史典故了。也许这是作者擅长,如涉及其它太多大概错误频出:,如讲虫草那段,写成了"蝙蝠昆虫"。昆虫一生就是昆虫,不是没长翅膀时叫昆虫长了就不叫昆虫了。应该是"幼虫"。

  《一路钟情》读后感(三):区别走马观花的旅游文字厚重之作

  一向不喜欢已经被商业炒作得烂熟的“风景名胜”,我更喜欢一些没有被俗气沾染的边地、小地方,或是民风淳朴的地方。这本书的“边地风光”“优雅之旅”等板块满足了我的愿望看看这些文章题目《三多寨:细雨中的梨花古堡》《玉树:里唐朝最近的地方》《腌菜:弥漫中国的古老滋味》……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都给读者留有极大想象空间和美感分享,这是一部区别于大多数走马观花的旅游文字的厚重之作。

  《一路钟情》读后感(四):有情怀境界的大家之作

  个人特别喜欢这样的语句:“都是造化给予黑龙江这条源远流长大河恩赐,在不动声色星空下,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地平线上,一脉青山迢遥奔向远方,那就是南太行山,在那里,让我感动的风景生生不息,那里的风与花,山与水,人和事……”

  搞不懂为什么读这样的句子总是让我热泪盈眶。之前买过几本旅游书,都没有这种情怀和境界,或许,这是把知识人文打通之后的大家才有的笔触吧。

  《一路钟情》读后感(五):历史与地理的结合

  其他写的都很好,就是图片太少。相信作者应该拍了不少照片,不知道为什么不放到书里。

  《一路钟情》读后感(六):处处都是风景

  这本书,是嘉丰推荐给我的,此前,我并不知道有这样好书存在。幸在没有错过

  昨晚,略饮了一点色红艳而味芳冽的江西野杨梅酒,一边读这本书,大气隽永锦心绣口的文字,两者都醉人。

  我是买的电子版,有些书,是适合带着旅行的,走到一个地方,翻开来,看看聂作平是如何说的,再对照眼前的风景,那样的感受,会多一些厚度

  为了研究旅行书籍,我读过不少。这本,和西瓜三少的《出国自助游教室》是我最喜欢的,三少那本,就是指南,不讲究文字,只讲究实用。有些旅行书,太小资,除了卖弄文字和个人感受外,并不能吸引我——在读过这本书后,我反省自己的游记,也太浅薄,对我的写作应该会有好的影响,这其实本来也是我的目的

  好的影评,会让人有再看一遍电影冲动,好的旅行文字,也是如此,去过的,想再去,没去过的,想去。有深厚积累敏锐眼光的作者,他所看到的想到的,并非走马观花,文字不仅优美,也让人很长知识,我从这里面了解到很多——同时也想到余秋雨,虽然这个人我很讨厌,但是,他的旅行文字也的确还有可取之处,《千年一叹》是当年我很喜欢的书,也是动念全球旅行的由来

  放这本书在我的ipad里,以后带着出门时,继续翻看。

  《一路钟情》读后感(七):人文之旅

  从未想过游记文可以这样写,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写大好河山用人文历史的眼光看待地区发展,用舒缓悠然的情怀书写风景乡情。这种感觉很奇妙,它不是一半文字,一半图片的对比,也没有着重说明旅途艰辛与旅游的路线,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发自内心美景热爱,对人生追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时候行路的亲身体验,会比读书的间接经验来的快而实在。真正爱旅行的人,大多有探险的精神,或是热爱自然,或是征服自然,或是不惧自然。《一路钟情》是属于热爱自然的那种,在自然风光中享受人文历史。于是在作者聂作平的笔下灵动的不仅仅是山水,更多的是历史。《一路钟情》给予你的也不仅仅是自然的美景,还有人文的厚重。书中经常从一个自然景物转到和它相关的人物事件,然后又由人物或事件转到下一个景色。这种写法看起来容易,但实际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字功底才能让读者既了解了人文,又不觉得很厌倦,反倒觉得是一种享受,并且心生向往,想要到那里走一走、看一看,显然这本书做到了这点,作者聂作平成功了。

  如果一本旅游读物仅仅局限于自然风光,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下读者的需求,于是这本书也加入了美食物单元,以“旧物新缘”为章节名,介绍荔枝、盐田、构皮纸、干窑、腌菜、冬虫夏草,更好的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而旧物新缘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崇敬。

  翻开《一路钟情》,体会钟情一路。一路路走出来的人生美景,一幅幅精彩的自然人文画卷

  《一路钟情》读后感(八):偏爱聂作平写成都的那篇文字

  开篇就亮明”成都生活的特质是市井,倘若要给市井加个定语,那就是:优雅。“接着,用工笔的手法勾勒出《宽巷子:历史深处的人间气息》:”慵懒雨水有气无力地打在梧桐上,间或有风,摇动着梧桐树下那盆孤苦无依的雏菊。一张古旧的茶几,上面摆着一只青瓷茶碗,茶碗里,热气袅袅。远景则是悠长寂寞的老巷,两侧的房屋,高耸着飞檐和风火墙,院落深深。“接下来,静中跳出一抹跃动——《生活像美女,就是用来泡的》。而作为人文书籍的爱好者,谁也不会放过《那些为滋味折腰的文化人》:”尽管川菜很底层、很草根,但与其它菜系相比,川菜可能也是与文化人关系亲密的。年代久远一些的,像杨慎、曾懿、李调元、傅崇榘等,他们都有与饮食相关的著作。至于老成都李劼人,他既是一个因多种原因一直没得到真正认可的大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川菜美食家和精明餐馆经营者。在当代,成都仍然是文化人涉猎餐饮业最频繁城市。李亚伟是著名的莽汉派诗人代表想当年,他以一首《中文系震动诗坛时,不过二十多岁。后来,李亚伟漂流北京,做了独立出版人,出版过不少精彩的或者不那么精彩的书。在做出版人的同时,圈子里的朋友都知道,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位于华西医院背后的香积厨的老板。那是一个有池塘假山和小树林所在,经营菜品以川东菜为主。前来这里的客人,有相当一部分是成都或外地的诗人、艺术家。如果把这些人的名字排列出来,很可能就是一部诗坛加艺坛点将录。“

  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文字,吾心甚往。

  《一路钟情》读后感(九):深度旅行

  整整一本书除却内页几幅清新自然的摄影图片之外,之后正文便再也没有任何图片的一本旅游书。这样有点异类的旅游书---我说它异类,是因为它区别于一般的旅游书籍,不单单写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更将自然科学、人文历史、文学情感融会其中,使整本游记充满了深度,即使摒弃掉那些使人养眼的美景美图,藉借文字,那一方风景、一方人文、一方历史遂从作者的文字里缓缓向我走来,这是一本让我越读越有意蕴的深度旅游书籍。

  最为叹服作者聂作平文化底蕴之深厚,文字功力了得,单是领略这份历史人文知识的宽广深厚,书写文字自然而触发心灵颤动的文字表达,已足以吸引我心。原来去一处地方,领略一处风景,见闻一处当地的人物,可以追溯回看到这一处的历史轨迹,让人了解当地的自然科学,人文历史。连同那些对生活、生命充满了领悟的文字,深深触发了我对生活、生命的思考

  全书从名川秀水、雄山奇峰、旧物新缘、古迹重寻、优雅之旅、边城风光等六个部分展开。跟循作者的文字,虽然不能以一种真正行走的方式去体验这难以穷尽的大地感悟更多元的人生,但从这些文字里,却又实实在在的进行了一次跟随作者旅行线路的旅行。我仿佛一时置身于四川西部横山的春天里,“看见”梨花沟上千树梨花璀璨的盛况,有的白晰胜雪,有的粉若云霞……美不胜收;一时又“见到”了产自青藏高原的冬虫夏草,“看见”了神奇的冬虫夏草,“看见”了冬虫夏草传奇的一生;一时又在离唐朝最近的地方—-青海玉树,“看见”了唐朝文成公主进藏和亲的场景和行走线路,后人对文成公主的凭吊与怀念。北极村,一个中国最北、看得见极光的小村庄;莫干山---中国第一度假地—--一座外国人发现的山;历史悠久的四川自贡三多寨……跟随作者的行走,“足迹”遍及全国

  这不是一趟肤浅、走马观花的旅行,在作者深度与细节并兼的文字里,我亦进行了一次从细节到灵魂的深度旅行。

  《一路钟情》读后感(十):走过的景、领略的情

  读聂作平的旅游散文集《一路钟情》是因为以前看过他写的《历史的B面》,喜欢他这样的文笔和对历史的研究,所以断定其走过的地方也一定会有历史的影子跟随在晃动,而我正是喜欢在山水之中看到这样的人文融合思绪的漫舞,终究在这样的山山水水之中包含的还是人类的难以割舍的感情

  作者书中所踏足的地方大多数并非当下十分火爆热门景点,却都是充满了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地方,比如开篇写的呼伦湖,太行山的郭亮村,川西的横山,福建沿海的泉州、漳州等地,湖州的辑里,莫干山的万国丛林别墅,四川的赵化古镇,北疆的漠河边城……总之,这些地方之中,有些对于读者来说还是首次听说,却被其背后的深深故事所吸引了;有些则是只闻其名未知其形,那么就当跟随作者的视角去神游一番吧;至于那些自己也曾去过的地方,一方面可以重温一下过去的记忆,同时也在丰富史料和联想之中有所新的收获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也有机会走出去多看看与自己呆惯的驻地一样风情,既有不一样的环境风光,也有不一样的人文生活,看看先人留下的遗迹中有多少值得我们敬佩和效仿的思想。我想读这样的文字便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心灵和感受。这些年,随着互联网普及,自己读过他人的攻略和游记多都记不清了,但是这本书却能让自己静静地思索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旅游的攻略,的确,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需要作那些行程的精心安排,需要为预算而进行努力控制,也需要有足够体力坚强的心,然而我们为出行所作的一切准备难道不是为了去体会一种别样心灵的感受吗?

  也曾经像作者一样,把地图摊在眼前,然后看着那些向往的地名去作想象的旅行,等到自己真正有机会踏上那片土地的时候,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心动喜悦惊讶迷惘失望还是满足?我想到了最后这些都不重要了,当你再回首的时候,自己也与脚下走过的路已经有了这样的一种默契和深深情感,因为你的心灵已经触摸到了那种自然、历史和人文的感觉,是天地沧桑四季轮回,还有人情冷暖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路钟情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