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有趣的》是一本由星云大师 / 冯骥才 / 马未都 / 易中天 / 傅佩荣 / 阿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00,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个世界是有趣的》读后感(一):思考与宽容——《这个世界是有趣的》
小书一本,文分四季:暖风,润,清秋和冬雨。这样的小书正适合就着上海的冬雨品咂——今年二月的冬雨下得叫人心慌,于是正好蜷在被窝里,伴随书的馨香一点点宁静下来。
先是被封面吸引,五彩的画笔与书名“有趣”相呼应。直觉上这应该是一本轻松惬意的小书。于是不觉伴着银线般缠绵的冬雨一直读了下去。总体来讲,这是一本令读者全无压力的轻阅读小集,特别适合为工作所扰的都市客。但在放松之余,又能引人思考,或跟着张颐武再次膜拜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或跟着冯骥才回忆冰心的幽默豁达,或听金满楼聊聊历史轶事,或听冯仑唏嘘现实的生存王道……
最先吸引人的是小文的轻松笔触,继而,是作者的笔调。尽管作者不同、主题不同,却被团结在一个大的主题之下——“思考”。作者们并不把思考和思想性束之高阁,而是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对于有心的读者,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启发,将生活与随时随地的思考联在一起。
傅佩荣在《秋思——房龙的<宽容>》里提到“如果放弃思考,人将无异于动物”。星云大师喃喃诉说着佛语,讲述关于《信仰的力量》。冯仑的《“剩”者为王》是多年商海中的摸爬滚打一点小小心得。小标题“机会不能当饭吃”“行贿是亏本的买卖”“不争即争”等带来一个企业家多年商海沉浮的从容。周有光的《看守高粱地》在“五七干校”和林汉达先生对着“一万株高粱”高谈阔论,谈语文要“通俗化、口语化、规范化”。并以译名“风流寡妇”和“风流遗孀”为例,评说大众对于通俗文化的接纳度。只有两页的小文,却写尽了文化人的社会使命感,开头的“五七干校”为铺垫,无形中又把那个不允许人有思想的年代拿出来晒晒,各种褒贬和无奈读者自知。欣赏马勇的《真实的慈禧太后:贡献、幸运与悲凉》。慈禧,一个历史上遭传统历史观唾弃的人物,在马勇的笔下“平了反”。阅读之余,作者教予读者一种更为客观看待历史、看待史实、看待传统历史观造成的“成见”。马勇的笔下,慈禧不再仅仅是一个曾不可一世的天朝头号人物,而是一个女人,一个有爱、有贪念的女人,从历史人物个体的角度看历史,多了人文关怀,少了冰冷又未必客观地说长道短。
小书以四季而分,带着暖风体验生命的骚动是为春,浸润着生命的探索是为夏,在清冷中站出一种卓绝是为秋,银丝的冬雨荡涤出万物之始。小书配小文,小文是作者喃喃地诉说,没有强制地体例,有些行文未必严谨,却记录着作者完整的思考轨迹,有些行文轻巧、着眼小节,却透着作者的大关怀。思考之余,我们不妨变得宽容、豁达,用更宽广地胸怀接纳历史的仇怨。既然时间的浪已抹平了历史的伤痕,为何我们现代人仍要如此执念?偏囿于历史观的狭隘、先验的成见和所谓世俗的正统。
思考与宽容,是阅读这本小书时会涓涓流入读者意识里的东西,自然而不做作。你在这里可以捡一块历史碎片(金满楼的《孙中山与宋庆龄婚事的背后》)、读一篇美文(安意如的《衣上酒痕诗里字》)、领略一点生活的温情(马未都的《修鞋》)、膜拜一下大师(张颐武的《“痴”与“才”:追怀周汝昌先生》)……归根结底,“人只不过是大自然中最柔弱的芦苇,但他是会思想的芦苇”。
2014年3月3日星期一凌晨
《这个世界是有趣的》读后感(二):这个世界是有趣的 勿忘初心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觉得它很好,对不对?会有一些人发现这本书之后欣喜若狂,比如我。时时感到有些微凉的人,才是真正需要温暖,那些时时感到微凉的人,一定喜欢这本书...书的底封有一句话:“人只不过是大自然中最柔弱的芦苇,但他是会思想的芦苇。”真质朴!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默默地读,默默地感动...哦,昨天我又读了一遍冯骥才老师写给冰心奶奶的《致大海》..冯老师写:“那幅画我可是特意为您画得那么小,您的房间太窄,没有挂大画的墙壁。但是您告诉我:‘只要是海,都是无边的大。’我在那幅蓝色的画里,给您画了许多阳光;您在这个短句中,给了我无尽的放达的视野。”...谢谢冯老师的这篇文章,我读它很温暖。
这本书适合旅行阅读,挑个小时光在微醺的环境中捧读,很有趣味。我是挑着读的,先读了解放军艺术学院黄献国的《我的军艺老同学莫言》,写了他们开学报到的事情,影响最深的是“永远睁不开眼睛的莫言”呵呵呵呵.文中提到张艺谋来军艺找莫言谈拍红高粱的事。之后是随手翻阅,马未都的《修鞋》和《咸菜》那么短,读起来好想吃咸菜加大白馒头!买大白馒头的时候都觉得可香了,像牛奶。然后配着妈妈做的菜吃,可好吃了。总是看了这书就饿了。喝了杯维生素泡腾片。很喜欢书的封面上写的“夜空中最亮的星”,这首歌我听很多遍,推荐大家。书中那么多著名的作家是星星,这些没好的小文章也是美好的小星星!我喜欢,我推荐大家有时间看看。
《这个世界是有趣的》读后感(四):下午茶时光遇到的最好的阅读体验——《这个世界是有趣的》
最近一段时间会经常有下午茶时光,今天挑选了这本《这个世界是有趣的》,一段纯粹的阅读体验。全是名家不知道从哪篇读起。但翻开书页就被“暖风”“润”“清秋”“冬雨”这样的温情文字打动。细细咀嚼软糯、冰甜,就是四个篇章。于是也无所谓从哪篇文章或者从哪个篇章开始阅读之旅。随便翻吧。看了宫崎骏那篇。到现在为止“小魔女的宅急便”和“千与千寻”都是我最喜欢爱的动画电影。配色协调,明快,可人。百看不厌。看着文中的宫崎骏大师,做人就是要做纯粹的人,做事也要做纯粹的事。一辈子能专注的做好一件事就不愧此生。还喜欢马未都写的两篇文章,观复博物馆是要去的。看到马未都写的博物馆的小猫“麻条条”的故事,可爱至极。忍俊不禁。原来,不光是鉴宝马先生写的好,就是生活中的小文,故事讲得也是那么到位。推荐阅读。还有很多很好的文章,一本精美的文学精选集,就是这样。
《这个世界是有趣的》读后感(五):聪明的大脑会唱歌——读《这个世界是有趣的》
作者:配枪朱丽叶
微微发白的天空,铅灰色的柏油马路,矗入云霄的写字楼,这一切都让我感到生硬而不近人情。忙碌到窒息的都市生活中,实在需要阅读让节奏慢下来,让缤纷文章为我们的生活添色。而《这个世界是有趣的》一书,着实满足了我的胃口。
谈论政治协商和民主话题?那太无趣了,吃吃喝喝的民主才有意思。酒与民主的共性,咖啡与理性之间的联系,在熊培云笔下,饮料被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
如果你厌倦了明星花边新闻,却仍旧保留对文化名人的好奇心。金满楼所写,宋庆龄与孙中山婚事背后的故事应该能够满足你。孙中山的早期婚恋,与宋庆龄的跨越年龄、地位的交往,金满楼先生都以细腻笔触娓娓道来。名记者斯诺采访宋庆龄,问道她是如何爱上孙中山——如果回答以少女怀春似的答案,那么宋庆龄便太普通了。宋庆龄并非普通人, 答案自然也并不庸俗,至于说了什么,请原谅我的故意吊人胃口——还请你在书中找寻答案。
稍微现代一点,萨苏所写的宫崎骏的人物小传也十分富有趣味性。宫崎骏官方表态自己要退休的次数不下五次,但他也用一次又一次的作品来表达自己对创作的不舍。催人泪下的《萤火虫之墓》是如何创作出来的,《阿尔卑斯的少女》是在什么事件背景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吉卜力工作室的成立因缘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本文中都会一一为你解答。“世界已经够糟糕的了,人们总要需要一个地方休憩。”66岁的宫崎骏先生,今天也在努力绘画的路途中前进。
没时间旅游么,跟着安意如来一趟从滇藏线到新疆之旅吧。雪山沉静,山花狷狂,倒映在平静湖面上的大片桃花林,盛开至极尽温柔之态的杏花林,花的姿态如此令人神往。而漫天燃烧的红霞是如何渐渐变为凝固的蜜蜡颜色,又最终变为玫瑰般的深紫红,在安意如笔下,花海与夕阳时分雪山上的景色仿佛油画般跃然纸上。
马未都的咸菜小文,在饥饿时观看无疑与重磅TNT炸药效果同。现代人天天被大鱼大肉浸淫,身边餐馆是让人腻味了的红玫瑰,唯独童年的咸菜疙瘩是记忆里的白月光。一天劳作下来,趁热拿出蒸屉里冒着热气的雪白馒头,加上一筷子咸菜——那滋味,光是想想,怎么一个香字了得。
绅士的风格,中国人的良心,韩寒的反思,乔布斯的成功,还有更多的的闪光思想被汇聚在这一本书中,像无数音符所组串起的歌。最后,引用本书中星云法师与依空法师的文章:每天在柴米油盐中汲汲营求,已经不是忙的不亦乐乎,而是忙到自己都不再认识自己,世间的物质有限,而人的欲望无限,想要获得快乐,要从淡泊物质中获取精神上的喜悦。活在世间因缘中的我们,有时潇洒随缘,有时则要积极培植缘分。不如让我们由《这个世界是有趣的》连接起来,一起享受这由无数聪明大脑所共同创造出的智慧之歌。
《这个世界是有趣的》,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1出版 定价3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