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是一本由段旭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5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读后感(一):看完请下单
我是欠段旭一篇千字文的。2.14那阵子没写,是因为很多人都在写,以我一贯的鸡贼,断不能湮没在文山字海之中的,所以,这个节骨眼给好基友码个广告贴,会更有价值。
广告:放心去购买《NBA档案解密 乔丹传奇》吧,这是有关迈克尔●乔丹的人物传记里,仅有的一本带有勘误色彩,和百度、维基这类玩意没什么关系,且绝无坑蒙味道的中文作品。
大约是2002年1月左右,我在网上发现了个叫“体苑沙龙”的BBS,和新浪网易的那些门户网站的体育论坛不一样的是,《体坛周报》鼓捣的这个BBS是有稿费的。彼时互联网方兴未艾,对于当时感到前途有些迷茫的我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跳板,于是我就在那扎下根来。
过了一阵子,我的邮箱里收到封邮件,是个网名叫村长GiGi的家伙,大致是说了些仰慕的话,然后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又表达了自己对《体坛周报》的向往之类的内容,我也回复了些类似的内容(大概笔友交流就是这样吧),然后这事就那么断断续续的持续了一阵子。
时间转到2003年中段的某一天,突然我接到一个电话,男中音一般的嗓音(如果不是也不要找我对质,我会把责任推给中国移动和诺基亚的^_^),说本来想见见你但非典了学校让大家停止实习回去,只好作罢。当时听得我一头雾水,心想你来时候也没和我约啊,怎么直接就跳到“因故取消”这一步上了。
时间继续往后推移,2003年底左右,我那会已经决定过完春节就去《南方体育》报到了,段旭来电话说又到北京实习了,这回在《中国新闻周刊》,我翻了翻地图,发现离我读的那个野兽大学很近,就说我去找你吧,于是,就有了我说过无数次的那一幕:我站在杂志社对面等待这个耳畔萦绕过的男中音,然后,一个背着双肩包的家伙像个小盆友一样从对面的马路牙子上双腿着地的蹦下来,径直向我走来…
然后,“韬兄”就带着村长奔向花花酒家吃烤鸭了…
后面的事情可以叙说的很零碎,我去了广州,段旭去了上海,我回了北京,遇贵人进了互联网行当,段旭回了北京,跟着那会的传媒偶像做《篮球先锋报》。
我还记得先锋报的第一期适逢NBA中国赛,段旭那期做的是中间的通版,标题是《精致上海,大气北京》,结合经历和实感咋摸一下,这是很有味道的八个字。
那是他在北京正式的十年开始。有段旭这样一个基友,会让你觉得很舒服。
比如你买了个黑莓的手机,然后发现BB os这套系统实在是个垃圾,网上的刷机攻略完全过时,你满脑子想的是怎么办怎么办,其中的一个办法是:忽悠段旭也买一个,他废寝忘食的搞定了,然后,你也就搞定了。
上面的故事虽然是真事,但其实是被我拿来扯淡的。不扯淡的另外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当年我跑去申请开通网银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段旭,有几次我借钱给他,千八百块的事,这个家伙还钱的时候会在你面前数一遍,然后如释重负的塞到你手里,这时候你会感觉所有的不安定要素已经在自己身上聚集全了,全世界的小偷扒手毛贼草寇已经凭着嗅觉把你列入射程之内,然后段旭拉着他老婆,手牵手很恩爱的就上班去了,空落落的留下孤家寡人的你矗立在风中…
他真不是为了多少,他就是认真#_#
所以当段旭认真的写了这样一本书,读到这里你大可以无视定价,果断下单了。
循例,我还是要讲讲这个书的。
2011年8月左右,我还在腾讯体育,并筹备着此后看来是最后一单买卖的东东。那会我儿子已经快要降生,我的空余时间基本限制在通州境内,在我家,我们简单聊起了这个后来被叫做《NBA档案解密》的东西,我说要做个历史题材的视频节目,段旭表示同意,我说要有流量数据和传播保障,所以做乔丹比较好,段旭同意,我们甚至没说做这个玩意的价钱问题,虽然文案要他自己写主持要他自己做,但确实谁也没提,因为反正是友情价。
友情价之外,我还知道,做乔丹(的故事)是段旭的梦想(再次暗暗佩服自己的鸡贼),每个人都会为实现梦想不遗余力的,对吧?
所以,段旭为梦想写了这样一本书,读到这里你大可以无视定价,果断下单了。
那次“沟通会”之后,一档小母牛坐飞机的视频节目诞生了,我认为这是2012年具备上网条件的NBA球迷最大的福音和不具备上网条件的NBA球迷最大的遗憾。
那之后,我们聊过出书的事,段旭说不急,不能保证质量,宁可不出。跟那些将口水簿原封录入加几个小标题就下印厂的人比起来,你看段旭这逼格。啧啧。
段旭说,在北京这十年,除了生娃,他几乎做了普通人一辈子的所有大事,于是他带着没办的那件大事陪着可爱的糖老师回厦门去了。我得说,那是我最不开心的个把月,有那么几天,我甚至想臊着他俩过阵子就会改主意了吧,尽管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哪怕是对待一台小小笨笨的黑莓手机尚且如此,段旭打定主意的事,是不会轻易更改的。
写到这里,其实已经有点跑题了,所以,本文的结尾是这样的:在亚马逊、天猫(后续还有当当等),搜索「段旭 乔丹」或「乔丹 段旭」,找到译文出版社出版的《NBA档案解密 乔丹传奇》,踊跃下单吧!
《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读后感(二):我是作者,我写乔丹
你好,我是段旭,我是写这本书的人。
看到自己写的书,我并没有一秒变成比过去更好的写作者,但那成就感是实实在在的。
我这人,就靠成就感活着。
------------------------------
无论你有没有买,想不想买,以下这些,望你知情:
第一,书的装帧和设计做得相当不错,感谢译林出版社。写这本书是我的个人理想。作为一个自认为苛刻的乔丹迷,现在拿出这本乔丹的中文传记,说它是我的作品,我觉得不寒碜。我曾经多次想象过它的样子,如今相见,它没让我失望。
第二,这本书以文为主,图并不多,不是报刊亭里常见的那种用来圈钱的球星画册。全书超过30万字,完整记录了迈克尔·乔丹的伟大篮球生涯。作为一个(曾经的)媒体人,我不承诺这本书的文字雄奇、优美、华丽,但我承诺它细节丰富,准确扎实。
第三,乔丹退役多年,已非当红明星,在当今这个年代,书写他还有什么意义?我在书的后记中是这样写的——
时至今日,迈克尔·乔丹依然值得书写,是因为,时至今日,他依然是篮球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
……
新生代球迷不爱听这个。他们没经历过乔丹的时代,大多对乔丹没有发自内心的喜爱。他们知道乔丹很好很伟大,却没有认同感和代入感。他们更乐于歌颂现在的英雄,活在当下。
这没错,而且再正常不过。人总对将自己引入某个领域的人心存好感,也总把亲身经历的传奇捧得至高无上,谁都不希望自己错过了那个最好的,所以我理解。
……
尽管,我决不赞同。
这就是书写乔丹、阅读乔丹的意义。如果你不喜欢他,反对他,排斥他,至少你应该知道,你终日不喜欢、反对和排斥的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乔丹走过的这条路,就是超越乔丹必须要走的路。讲述乔丹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在探究一名No.1球员的成就之道。
------------------------------
最后,我不会说这本书十全十美。实情是,在我个人无力掌控的部分,我已经看到了一个还蛮恶心的错别字,“后卫”写成了“后位”。我不怕说出来,是因为与其等你发现之后嘲笑或鄙视我,还不如我先老老实实告诉你,让你有个心理准备。
在我可以掌控的部分(超过全书98%),我已尽我所能去追求完美。十全十美当然做不到,但我想,就算你比我更加苛刻,至少也会认可,这不是一本烂书。
《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读后感(三):千呼万唤始出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十年前认识段老师的时候出版此书就是他的梦想。他对乔丹的热爱已经超越了职业超越了爱好,成为一种信仰。他对这个信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与积累,绝对算是双子中的另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是超越了性格的。说到积累,除去他职业的平台,段老师十年来往返于中美间,个人收藏了无数关于乔丹的出版物并视如家珍,所以此书也算是站在了巨人们肩膀上的个性解读。说到时机,熟悉段老师的人一定对他最近从媒体人向实业届的华丽转身有所耳闻,本书也算是对过去十年媒体生涯的一个厚重的总结与交代。说到出版形式,段老师与油墨打交道已多年,但报刊居多,这次出版成书也算是另一个里程碑,实现了从书桌到书架的飞跃。举世浮华,能静心沉淀并十年磨一剑的不多,有信仰并为其执著出成果的人是幸福的。
《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读后感(四):推荐段旭的《乔丹传奇》,你值得拥有……
段旭出书了,他早应该写书,写一本迈克尔·乔丹的书。
也许现在从网络、电视以及报刊随处看到NBA信息的朋友们,并不了解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想观察、靠近偶像到底有多难。除了偶尔因为下雨,体育课挪到室内,不得不观看NBA录像,又或者通过纸媒零星写上几笔,你也许并不知道,大洋彼岸,有那么一位伟大的球员,迈克尔·乔丹。
但那样的爱,更真挚,清纯,就好像用陌陌、微信与妹子聊天,你永远也找不到小时候给小姑娘递纸条的冲动与忐忑——久经沧海的你,不会再有初恋的味道了。
生于1983年的段旭,热爱乔丹,不需要理由。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篮球迷,对于乔丹的爱,与如今的广场大妈迷恋凤凰传奇没有区别。幸运的是,他刚爱上篮球,就见证了乔丹的伟大;悲哀的是,在未来的很多年,他只能一次次地通过回忆与搜索,缅怀那段感情。于是,他决定写一本书,《乔丹传奇》——土到掉渣的书名,却又像那句“我爱你”,永不褪色。
2005年,我成为段旭的同事。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细致到苛刻。他的稿件,几乎没有错别字,让粗枝大叶的我极为惊叹。这就是我推荐《乔丹传奇》的一个原因,如果你爱篮球,如果你对比当下任何一名球员都要伟大的乔丹感兴趣,你可以选择这本书,因为够细,也够全面。
他给我的第二个印象,无论开会、编辑版面又或者写稿,他从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他从来不用冷冰冰的语言描述篮球。用一句很酸的话来形容——他爱得深沉。你几乎可以想像,在这本《乔丹传奇》中,蕴含了他多少感情。这,是推荐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
我们都有过初恋,我们都在年少时有过偶像,我们向前,将那些甩在后面,偶尔有一天会想起,却又迅速忘却。
段旭不一样。
无论是在《篮球先锋报》又或者《体坛周报》,每一次去美国出差,他念兹在兹的,就是跑一趟芝加哥,去联合中心球馆,看看乔丹的雕塑,看看那座在电视中出现过无数次的球场。他在那儿拍的每一张照片,他在那儿敲下的每一个字儿,到了最后,都化为四个字:我爱乔丹。
将近二十年的爱,浓缩到了最后,就成了一本书,一切水到渠成,就像段旭在2007年写过的那句话——登到顶,就已经在云中了。
你翻开《乔丹传奇》,看到的不只是乔丹,还有段旭满满的,对乔丹、对篮球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