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野兽国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05 05:5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野兽国经典读后感10篇

  《野兽国》是一本由(美)莫里斯·桑达克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48页,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野兽国》读后感(一):寻“兽”之旅——解读绘本《野兽国》

  作者:张柯

  适读对象: 3岁以上

  这是一部令人着迷的绘本。它的文字简洁意味深长;它的绘画,有细腻笔触,布纹般的质感。它曾获1964年凯迪克奖金奖,1963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奖,1964年美国《号角书》杂志年度好书奖,1964年刘易斯•卡洛尔书架奖。1995年又被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对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75种“世纪之书”之一并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以及美国“彩虹阅读好书榜”等。

  它一共只有37页,18个画面,338个字。一个成年人,如果从头到尾把它读一遍,不会超过10分钟,可就是这样一本原本写给5、6岁孩子看的图画书,却多次再版,并先后被改编为同名小说电影,风靡全球。究其原因是,我们穿越来到“野兽国”,都能读到自己童年,被放大了的童年。借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彭懿老师的话:“若只允许我们推荐一本图画书给你看,那么就是非它莫属了。它是一本大书,是图画书的金字塔。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图画书能够超越它。”

  因为这本书,图画书成年

  这是一个直击人类灵魂深处“暗黑之美”的故事。作者用“野兽”这一意象赤裸裸地表达主人公迈克斯孩童时期内心世界愤怒恐惧渴望等负面情绪,将儿童绘本从那个对丑恶略而不表的无菌室里生生拽出。主人公迈克斯穿上狼外套粉墨登场开始恶作剧,与妈妈大闹了一场,怒气天地回到了房间,随即开始了“幻想旅程:他乘着小船来到了野兽国。在那里,他谎称自己是国王,统领了那些暴躁狂乱的野兽,在疯过闹过之后,他开始想念那些最爱他的人。当他平静下来,他感到了孤独,想到了家,想到了妈妈。于是,他放弃了“野兽国”国王的王位,回到了最爱他的亲人那里。

  这是一件用画面大小来宣泄主人公情感的的精美画作。作者把第1个画面画得只有一张明信片大小,四周都是宽阔的留白,这暗示着迈克斯情绪低落心情压抑。到了第4个画面,迈克斯开始用幻想发泄自己的愤怒,让卧室里长出了一片森林。这时,画面要比前面大出了许多。随着他想像力的膨胀,画面也急剧地扩张。第6个画面整整占据了一整页,预示着迈克斯的情绪即将要爆发。第7个画面更大了,超出了一页纸,刚好配合着迈克斯坐船出海、发泄情绪的情节。第9个画面,当他抵达了那个群魔乱舞的幻想之国时,画面已经占据了整整两个页面。这还不够,这还不是高潮,真正的高潮是第12、13、14那三个跨页画面,没有文字,幻想彻底地凌驾于现实之上,迈克斯成为了众兽之王。等骚动结束之后,迈克斯又回到了现实,于是画面开始慢慢缩小。当迈克斯回到自己的卧室时,森林已经消失了,晚饭正摆在桌子上等着他。翻过这一页,是一页没有画面的空白页,这是故事的最后一页,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这样一个直面童年负面情绪的绘本故事,自1963年问世以来,褒贬不一,与当时的图画书都只描绘孩子天真无邪质朴纯洁无忧无虑正面情绪形成鲜明对比,是美国第一本承认孩子具有强烈情感的图画书,开创了儿童文学的新样式——关注孩子内心的创伤体验,曾被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艾登•钱伯斯先生评价为“因为这本书,图画书成年了”。

  直面心中的“野兽”

  主人公迈克斯毫不隐晦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个小英雄。故事里唯一一段迈克斯和妈妈的对话:“妈妈叫他:‘你这个野兽!迈克斯却说:‘我要吃了你!’”面对像迈克斯这种调皮小孩,他的妈妈很显然就是抓狂了才会这样说他;而迈克斯显然也不“辜负”她的这种“期望”——既然你说我是野兽那我就吃了你。在遭到妈妈的惩罚后,他便开始用自己狂野的幻想来进行反抗、发泄,用自己在“野兽国”的冒险经历向我们控诉:孩子不仅直率天真,内心世界也充满了愤怒和恐惧。

  在一个过度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今天,我们能从心底认同一下孩子们不同生活阶段喜怒哀乐和自我排解负面情绪的渠道吗?我们能接受理解他们常常叛逆思维方式吗?我想答案否定的。既然我们童年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勉强孩子。既然是孩子们向往和乐意做的事,一定也是我们小时候愿意的。每一个深爱孩子的父母,也有被孩子讨厌的瞬间;每一个可爱的孩子,也有被妈妈讨厌的瞬间。尊重孩子,尊重他的好,也要尊重他的“坏”。我们不要轻视童年时代的恐惧与不安,它们将伴随人的一生;不要低估孩子们的洞察力,他们什么都知道——这是莫里斯•桑达克对我们的提醒

  幻想是驯服“野兽”之法

  其实,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野兽”。书中用“野兽”这一意象来暗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如意——恐惧、愤怒、痛恨、悲伤等负面情绪。绝大多数人被这些不良情绪所困扰时,都找不到合适途径去发泄,更别提年幼的孩子了。就我自己而言,小时候我犯错误家人批评后,就会暴跳如雷,用扔东西或是大哭向家长抗议。往往一阵哭闹之后,仍然火冒三丈怒火难消。而桑达克笔下的迈克斯却采取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征服心中那只“小野兽”——求助于幻想世界。他把愤怒之情转嫁到梦境中,驾着专属于自己的小船驶向蛮野之地。在那里,他化身为像妈妈一样拥有权力的“野兽之王”,掌控大局命令野兽们不许吃晚饭。这些梦境中的情节就和他在现实中的遭遇如出一辙。于是,通过现实情节与幻想世界的转嫁,迈克斯消解了对妈妈的愤怒,排解了负面情绪。

  家是远离“野兽”的避风港

  在儿童文学中,尤其是这些面向低幼读者的图画书,有一个永恒主题——“爱”,《野兽国》亦是如此。尽管迈克斯在“野兽国”很快乐,可以到处撒野,可他在航行了一年后还是寂寞了,感到了孤独,想到了家,想到了妈妈。他觉得只有家、只有妈妈才是他的归宿。于是,他从幻想里走出来,回到了始终爱他的妈妈的身边。

  作者架构了这样的结局,正是为了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曾有一个“野兽国”,当我们的坏情绪发作了,我们就会躲进去,发泄我们的悲伤和怒火,可是那里终究不是我们的家,当发泄完了,静下心来才会发现父母才是最爱我们的人,家才是我们最温暖的归宿。虽然我们会受到父母的管束和责备,但父母永远深爱着我们,会原谅我们的错误。当我们在外面的大千世界经历了挫折痛苦,不妨回到父母的怀抱,那里永远是我们最温馨港湾

  《野兽国》读后感(二):我所有的放肆,都留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前两天,一个妈妈问我,“如果将来有一天,你的孩子有秘密了再也不和分享。你会不会觉得失落?”

  我说会啊,我会觉得他长大了。

  但还有一半没说出口的是,我会觉得我这个妈妈做的不足以让他信任

  今天,我去儿子幼儿园配合学校的一次关于“故事会”的主题。去的时候,我带的书就是这本野兽国。这本书是2016年3月,华盛顿的白宫复活节滚彩蛋活动中,奥巴马给孩子们声情并茂演绎的“坏孩子”的故事。这本书,风靡美国四十年,搬上了大荧幕,也是奥巴马童年的最爱。

  有一件事,是我接触绘本以后最大的困惑——为什么在西方的儿童教育里,经常以“坏孩子”做主角,丝毫不避讳孩子会“跟坏学坏。”

  比如像《大卫不可以》《野兽国》《乖乖小恶魔》,在这样的儿童教育里,孩子们是撒野的,无纪律的,释放的野孩子模样。而在我们传统教育里,例如《三字经》这样的启蒙教育,或者是其他的中文类书籍,孩子总是以一副乖巧的,求知欲的,听话懂事的模样出现

  这是中西方的一个差异性吧。谁对谁错,我不理解。但从儿子的反应来看,他的确更爱读类似《野兽国》这样的坏孩子的故事。

  我之所以选这本书,也的确是因为我想看看更多孩子的反应。

  果然,读的过程中,我不需要过多的阐述,孩子们一听到“开闹”“野兽”,整个人都兴奋起来。

  我说,“你们可以猜一猜每一个野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哦。”

  于是,教室里除了儿子前台带着恐龙头盔胡言乱语,整个场子都是各式各样的嘶吼,那些声音是吼着的,然而,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上是快乐的。

  多么有趣

  当孩子像野兽般嘶吼,胡乱打闹,可是他们的心里比那些微笑有礼的大人们快活多啦。

  绘本的文字很简洁,但越是简洁,背后可以让我们接收到的讯息就可以是我们各自的影子。我可以幻想的,是一个孤独的孩子,因为被忽略和缺乏合理引导,在疯狂尖叫和发泄。

  “你这个野兽!”是我们会对孩子用的。也是我们都曾经被批评的。(当然,我们中国词汇丰富,会用“你个小泡子子”“混蛋东西”等等)

  “我要吃掉你”这个孩子没有一点被训斥以后的乖模样,他立即跟老妈开战。

  结果,是被妈妈惩罚了。被关在小屋子里,不许吃饭。

  孤独的自己,空荡荡的屋子。恰巧是一个人独处和幻想的最好场所。孤独这件事,不分男女年龄,谁都可以随时拥有。于是,小男孩看到屋子里长出了藤蔓,变成了森林,升起了月亮,出现了海洋

  他驾驶着小船,飘飘荡荡出海,去了野兽国。

  在野兽国,每只野兽都只做一件事儿——胡闹。没完没了的胡闹。

  而且,这些野兽都很宠爱男孩,给他尊重,听他的话,他们和妈妈一点也不一样。他们给予孩子绝对权利自由

  这个国家,每一只野兽,都像极了男孩本身。都是男孩的映射。

  我和无数个我自己在一起,够快活了吧?

  然而,在这样的国度里,男孩还是会孤独。

  我让孩子体会一下这样的感觉,所有的孩子没完没了的嚎叫,然后跺脚。虽然只有三秒,很痛快,可是很吵。真的很吵。

  如果孩子还没有觉得吵,一定是还没有尝够。多试试,就会觉得无聊

  在外面,玩够了,玩野了。

  再坏的孩子,也会想回家。这就是孩子,即使妈妈再讨厌我,我也很想留在他的身边。

  所以,他决定回家。

  野兽们的嘶吼是——“不要走,我要吃掉你。”

  很有趣的是,这一句和开头男孩对妈妈的那一声,“我要吃掉你”呼应,后面跟着的那一句是——

  “我们好爱你。”

  同样,也是孩子想对妈妈说的——

  妈妈,我又胡闹了。

  妈妈,我就是想胡闹。

  妈妈,我很爱你。

  男孩回到了家。

  幸运的是,他走了那么久,又可以回到那个家。

  桌上,还有热腾腾的饭菜。妈妈应该不生气了。

  因为饭菜......还是热的呢。

  这多像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和孩子。我经常听见妈妈们说——“我又打了孩子,气呐,可是回头他也不恨我,有和我和好了。”

  说实话,那一刻,我想到的都是这本书里的小男孩。

  小男孩没有被打,但是也被惩罚了,妈妈把他关起来。可是到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回到妈妈的身边。

  我们的心中,都曾经藏有这么一只野兽。

  孩子的心中也会藏有很多野兽。他们直率,爱撒野,天真,专干些无所事事的无聊有趣事儿。

  当孩子们穿上野狼装胡闹的那一刻,多熟悉。那就是小时候的我们,也是现在我们的孩子。

  我们经常强调,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会允许这种“胡闹”的野兽行为呢?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意识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孩子本能的生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内心的野兽国。因为这样的国度存在,他们才更加的难得,可爱。

  我们也经常会强调,“如果不加管束,孩子就会真的变成野孩子了,没有家教!”

  是的吗?

  也的确会。但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社会,接触身边人,有父母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为什么还要当头棒喝

  “不要随便讨厌孩子。哪怕只是一瞬,因为他们感受的到。”

  ——“野兽!”“我要把你吃掉!”再小的孩子都可以听懂父母情绪失控的词汇,孩子本身就控制不好情绪,又喜欢模仿,当下的场合,他会跟海绵一样,完完全全把父母的负面情绪吸个够。

  然后,将来,养成自己的性格部分

  “不要轻视孩子的恐惧和不安,这些孤独恐惧和不安只能被温暖化解。”

  “——你不要吃饭了!”

  小男孩的妈妈惩罚他不许吃东西,去睡觉。这是孩子眼里看到的,常规惩罚还有打板子,关小黑屋,写检讨

  也有一次,我在网上看过一个女孩视频,对着父母哭着吼,“我知道我错了,我都承认错了,你还要我怎么样。”

  妈妈端着视频说,“我要你承认自己的态度错了。”

  “是的,我承认了。怎么样?我已经知道了,怎么样。我还是不是个人,已经承认了,你还要搞我,你到底要我怎么对你说话?”

  妈妈在视频的另一头说,“写检查给我。”

  这就是惩罚的无效性。惩罚,不是为了体现父母的权力,如果孩子没有清晰的问题的症结,也没有很平静的态度去面对,不如给他一个拥抱。

  解决问题,而不是针对。就是论事,而不是人身攻击。

  这是每一个遇到问题的当下,当该时刻警惕的。

  “不要低估孩子,他们什么都知道。”

  小男孩在野兽国里疯玩,也会觉得无趣。该喊停就喊停。

  他体验了胡闹,体验了像妈妈训斥自己一样训斥别人,体验了权威,

  然而,他还是想要回到妈妈的身边。因为那里温暖,而桌上,妈妈也备了一份热腾腾的饭菜。

  这就是孩子,什么都感知的到。

  哪怕是一饭一蔬,冷暖自知。

  我想,这就是《野兽国》这本书里,作者莫里斯对我们要说的话。

  你希望拥有一个信任你的孩子,首先,要做到信任他,懂得他。

  《野兽国》读后感(三):一本送给口是心非的孩子们的书

  写上一篇读书笔记的时候,还是我拿着英文原版任性随意揣摩的。一眨眼,我都已经可以和丁丁一起看中文版了。如今我是琢磨出更多的意思来了。

  故事的开始,妈妈因为迈克斯不停地胡闹生气呵斥他是个野兽。迈克斯是怎么回应的?

  “我要吃掉你!”

  而在他的幻想世界野兽国里,当他厌倦没有任何限制的玩乐想离开回家时,野兽们是怎么回应的?

  “不要走,不要走,我们要吃掉你,我们好爱你!”

  所以,爱才是迈克斯当时没有对妈妈说出口的那个关键词吧。

  回想起这阵子看了挺久的《游戏力》中怎么挖掘孩子说话间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当他藏起你的手表时,也许不是恶作剧,而是希望你继续留下陪他。

  当他对你恶语相向,也许只是害怕你会讨厌他,因为害怕失去而选择首先拒绝。

  当一个两岁的孩子执意要跟你对着干时,会不会也在心里暗自较劲,你究竟有多爱他。如果他做了这件事,你会不会就不爱他了?如果他闯了那个祸,你的爱会不会就变少一点点?

  不,我不会因此少爱你一丁丁点。

  也许唯有始终贯彻这个方针政策,妈妈们才能更快熬过这段既痛苦又甜蜜的时光吧。

  《野兽国》读后感(四):「撒嬌的/搗蛋的/不成熟的自己」

  【2017/03/05】

  #做手不离卷的阅读者#

  [美]莫里斯·桑達克 野獸國

  「撒嬌的/搗蛋的/不成熟的自己」

  讓學生們寫試卷的最後十分鐘看繪本

  大概是試卷快寫完了看到我在看繪本

  某學生發言了「我看過野獸家園呢」

  就是根據這本繪本改編的電影呀

  這部電影有一個短評我很喜歡

  「在我們變得老氣橫秋之前,我們都曾莽撞過、躁動過、傷害過別人或者被別人傷害,隨後我們變得世故,而曾經的我們就鑽進了內心一個樹洞裡賣夠大睡。這部電影就像一個狗尾草、逗醒了我們每個人心中那個不成熟的、放肆的、為所欲為而又脆弱的自己,讓我們得以再次回味那久違的肆意妄為的感覺」

  這本繪本太有名

  交嵐也提到了啊

  其實每次我看繪本

  都會被隱藏在童話下的深意所感動

  這本自然是還不例外令人心裡溫暖

  ——發現有晚飯等著他、還是熱的呢

  《野兽国》读后感(五):《野兽国》教育思考:直面亲子冲突的那些事

  《野兽国》是莫里斯·桑达克的作品,曾获得凯迪克金奖,也曾在白宫被奥巴马读给孩子们听,被誉为图画书的金字塔,又称为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我和孩子都震惊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野兽,右手托腮,双眼紧闭,坐在地上,锋利的爪子和巨大的双脚特别引人注目。它的周围环绕着大树、河流还有一条船,这些在它的对比下显得非常矮小。画面背景是幽暗的蓝色,梦幻一般。这也正昭示着它谜一样的神秘,吸引着我去打开封面。 这是一本关于亲子冲突主题的绘本,讲了小男孩迈克斯在家里胡闹,被妈妈惩罚后,去了野兽国。他用妈妈的方法驯服了野兽并当了国王,在他和野兽们尽情胡闹之后,感到了无尽的孤单。这个时候,他闻到了妈妈做的饭的味道,于是他放弃了国王回到了家里,回到了离开的那天晚上,这个时候,在他的房间里,有晚饭等着他,还是热的。 短短的20几页绘本,讲了每个家庭都会发生的故事,却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看似讲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实际上用幻想的手法,展示给成人孩子在挨训后的思维活动,启发读者深思家庭教育。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打着教育的旗号训斥孩子是太平常不过的事情,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我们很少思考我们真的为什么发飙?孩子为什么要胡闹?孩子挨训后心里想什么?如果我们是他,我们会怎么样?这些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每一个成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但是当我们长大之后,我们忘却了我们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忘却了自己特别喜欢的那个小时候的自己。在这本书里,我们不仅能看到今天被熊孩子折磨的痛不欲生的我们,也能够看到那个曾经被大人折磨的愤怒疯狂的自己。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从本书中,我把家长在亲子冲突中的做法总结为三步:一说二骂三惩罚。 大家回忆一下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这样。熊孩子胡闹惹怒了我们,一般的程序是这样: 一说:一般使用命令的语言,“停!不能干什么……”试图阻止孩子的行为。 二骂:训斥孩子,“野兽、坏小孩、烦人……”一着急口不择言。 三惩罚:“不许吃饭、不给你买什么什么、睡觉……”失败后立即情绪失控,叭叭,打两下也是常有之事。 那么上面方法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最后要么暂时休战、要么不欢而散。 那么,面对亲子冲突,父母怎么办呢?这本书也给了我们一些思考: 1.“胡闹”真的是“胡闹”吗 绘本一开始就讲了迈克斯穿上了野狼装开始胡闹,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眼神都变成了野兽状。 大家有没有觉的麦克斯的眼神很熟悉? 是的,每一个发怒的孩子都是这样的眼神。 其实,孩子不是因为穿上了狼外套而开始胡闹,是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野兽,这个野兽就是孩子的天性或者叫本能。顽皮、好动、精力充沛、敢于冒险和尝试永远都是孩子的天性,想想我们小的时候也是这样。 我们强调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可是在实际中,又有几个人还记得。假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如果孩子“胡闹”不影响我们,我们或许不会发飙,或许可以理解这种“胡闹”。 我儿子喜欢玩乐高这种建构性玩具,经常玩着玩着不过瘾就喜欢把家里的沙发垫搬来搬去组建他的房子、商店、飞机、高铁……,想想这些我心里就凌乱了,也因此常常发飙。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发飙的原因并不在于孩子“胡闹”本身,而在于他的“胡闹”触碰了我们不能忍受的某一个点。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意思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孩子本能的生长。 其实,孩子的本能或者天性何尝不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就像不曾污染的泉水,清澈见底。这一汪清泉可以充盈着孩子收获快乐,也可以洞见我们日渐迷失的心灵,我们从这里可以探寻快乐的本质,也可以明白人生应该坚守和追求的是什么? 有父母会问:“如果一味让孩子释放天性会不会管不住,真的变成野兽了。” 我想说你可以有这样担心,但是绝不能这样多虑。 孩子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从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在开始学习成为社会人。孩子在释放天性的过程中也会受到环境、同伴、成人、老师等的影响,父母要做的是适当引导,而不是一开始就禁止。大家知道,顺势而为比当头一棒效果好很多。 天性得不到释放就像能量聚集在体内,迟早会爆发。 很多妈妈都会抱怨孩子小的时候很听话,怎么长着长着就啥也不听了,完全变了。为什么会这样?和早期压抑天性有很大关系。 试着平静下来,慢慢放下焦虑,换一种旁观者的眼光看孩子,其实熊孩子的胡闹也没那么可怕。有时候,在看孩子胡闹的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原来快乐如此简单。与金钱、地位、名利没有必然关系,说到底是个心的问题,只有心感受到了才真正快乐了。 2.父母语言要得体 发怒中的父母很难管住嘴巴,我曾经有过一次书中的经历。我呵斥儿子:“野兽”,儿子一边作野兽鬼脸,一边怒吼:“我要吃掉你!”然后,我们两个人情绪到了疯狂的边缘。 在小的孩子都能从父母说话中的语调、表情以及前后事情判断话语的褒贬。往往是父母情绪失控后的一个词语一句话激化了矛盾,让孩子情绪到了失控的边缘,所谓火上浇油就是如此。而且小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会在下一件事情上应用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方法。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这种负面的东西传染给孩子。 我们可能一生气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过后自己都忘了,可是在孩子的心中却产生了持久挥之不去的阴影。细心的妈妈们会发现,白天如果训斥孩子,或者某一个事情让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反应,晚上孩子在梦中会表现出来。 妈妈絮絮叨叨的碎碎念也许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可以在孩子身上有时候起到的却是反作用。没有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在自己旁边成天叨叨。 因此,胡闹这件事并非胡闹,只是孩子在释放自然天性。如果真的情绪失控了,先冲个凉水让自己冷静下来恢复理性,不要扯进来太多旁枝杂叶,不要一味引申升华,就问题而解决问题,胡闹也并不可怕。 记住:如果吼能解决问题,驴都统治了世界。 3.惩罚的基本要求 关于惩罚这件事,从来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提倡者认为必须用惩罚纠正孩子的问题,反对者认为惩罚只能增加孩子内心的怨恨和愧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绘本中迈克斯的妈妈惩罚他不要吃东西,去睡觉。这种惩罚太平常不过了。 我个人关于惩罚的观点是:父母在教育中可以适当用一些惩罚,但是一定要把握原则,坚决不能用体罚。 基本原则如下: (1)查明原因。孩子做错事大人想要惩罚前一定要查明孩子做错事的原因。很多时候,孩子的想法和我们完全不同。 有一次,我看到儿子在不断地把乐高摔在地上。我当时特别火,一下想到破坏,想到不珍惜玩具,想立马劈头一顿骂。冷静下来后问清楚原因,他是想让乐高飞起来。我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冲动,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告诉他什么能飞。 (2)公平。惩罚孩子一定要本着公平的原则,不能受个人情绪或者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很多父母爱面子,顾忌别人的看法,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惩罚,脱离事情本身,往往事与愿违。 (3)不当众惩罚。很多父母喜欢当众惩罚孩子以显示自己的威严或者让孩子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再小的孩子也有。试想如果别人当众训斥你,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4)不在早晚惩罚。惩罚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尽量避免早晚。早上惩罚影响一天的心情,晚上惩罚孩子会做恶梦。 (5)就事论事,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针对孩子本人。就是说惩罚一定要结合错事,就事论事,不能人身攻击,最后到你这个人怎么怎么样。 4.情绪疏导和自我教育 绘本中的迈克斯通过幻想达到了天性释放和情绪疏导,故事的结尾,他在野兽国尽情体验了胡闹,体验了像妈妈训斥自己一样训斥野兽后,他感到了孤单,最后回到了妈妈身边。妈妈也想明白了,给了他一晚热腾腾的饭。 这个结尾非常温暖,战争烟消云散,和平宁静美好。亲子冲突的双方都需要情绪疏导,都需要想明白。 绘本通过迈克斯自我教育达到了情绪疏导。这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生活中,家长发现孩子有情绪问题要及时疏导,情绪的问题说到底是心的问题,心畅通了一切都好说。 说到自我教育,在亲子冲突中也可以选择适当沉默,让孩子自己想明白,这一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野兽国》确实不愧为绘本的金字塔,确实是一本永远也讲不完的书。 原创不易,喜欢请点赞,欢迎转载,转载前请联系作者,转载注明出处。

  《野兽国》读后感(六):野兽国虽好,终究不是家

  看完这本书后,内心深处的记忆被唤醒了。麦克斯的经历,多么熟悉啊,童年的我似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经历一次。

  儿时我常常幻想着离家出走,因为觉得爸爸妈妈不爱我,我做错了事他们批评我,我胆小被人欺负,告诉了他们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责备,有很多次我都想,我怎么这么命苦,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是这样的,不像其他父母那样哄我爱我啊,我要离家出走!记得有一次又觉得自己委屈,对他们说,我不要在你们家了,我要离家出走!可是终究是因为自己软弱怯懦,最后无奈地躲到自己的卧室里放声大哭,哭完后就幻想着,我要去一个地方,那里的人都爱我,我要变得特别厉害,到时候才不会回这里。可是事实上,我离家出走的计划从来没有实施过,更谈不上成功了。每次我都在幻想中睡着,然后被妈妈叫醒,该吃饭了。而我好像也忘记了睡着前的所有委屈、不满,和自己想象中的野兽国,没事儿人似的去吃饭,而且吃得饱饱的。

  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只是随着我们的成长忘记了而已。小时候的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也会生气,会愤怒,并因此而怀疑,忘记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时常幻想寻找属于自己的,人人都爱我们的野兽国,那里没有人批评我们,吼我们,在那里什么都是我们说了算,我们是野兽国的国王,我们主宰着一切,我们随心所欲,无法无天。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被爸爸妈妈的管束。我们憧憬着自由,希望得到更多人的爱,却忘记了父母才是最爱我们的 人,他们爱我们,责备我们,也会生我们的气,惩罚我们,可是到了吃饭的时候,还是会给我们准备好我们最爱吃的。野兽国很好,可是在我们玩儿累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那句“我们好爱好爱你啊”,我们需要的是一碗能填饱肚子的饭,就这么简单。

  每个人心中都曾有一个野兽国,当我们生父母的气了,感到委屈了,我们就会躲进去,发泄我们的悲伤和怒火,可是那里终究不是我们的家,当发泄完了,当肚子饿了,我们还是想要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回到属于自己的家。

  《野兽国》读后感(七):充分被满足的自恋

  1.

  自恋的意思是,我是好的。它是生命的原始动力之一。

  只有相信:我是好的,一个人才能向世界伸展他的能量,当世界接纳了他的能量,他进而会相信,世界是好的,世界是欢迎我的。

  孩子天然就是自恋的。

  在婴儿期,他们相信,他们创造了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相信,他们影响了世界。所以周围发生好的事情,他们会以为这是由于自己才发生的。同样,周围起了灾难,比如父母之间的强烈冲突,他们也相信都是因为自己不好,才引起了这些灾难。

  好的父母努力地满足他那些小小的自恋,在孩子面前,他们是“可控的”、“结实的”。同时,好的父母逐渐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他所能负责的,哪些事情完全不是他的责任,他只需要做一个快乐安然的小孩就可以了。

  在理想的世界里,孩子就是那个无所不能并积极影响世界的超级英雄。

  所以,好的童书和动画片与好的父母一样,他们充分满足了孩子原始的自恋感,让他们相信,自己是好的,自己是非常有能力与力量的。

  带着这份相信,当一个孩子变为成人时,他不会觉得童年是幻象,而是他与这个世界真实触碰的体验。这份相信会内化为一种人格的力量:那时我还小,但我已能做许多,如今我有了力量,我可以真实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与世界。

  2.

  莫里斯桑达克(Maurice Sendak)的《野兽国》在1964年被美国图书协会授予凯迪克金奖,这个奖项被称为童书界的普利策奖。

  对于这本书,教育学家、学者们好评如潮。但刚买来时,我却没有读明白。

  它讲述的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小男孩Max在家调皮捣蛋,被妈妈关进了他自己的房间,并且不许吃晚饭。不久,他的房间长满了参天大树,以至于房子都消失了,他独自坐船来到野兽国,被拥戴为那里的国王。一阵狂欢过后,他却感觉非常的落寞,毅然决定放弃王位回到家中,那个有人真爱他的地方。当他到家时,一切如初,只是桌上多了一份晚饭,还冒着热气……

  我一遍遍地带着孩子读这本童书,直到某一天,我才意识到,树林,帆船,大海,野兽国都是小男孩Max的想象世界。

  他玩得尽兴,但在家里制造了不少混乱,所以妈妈训斥了他。在外部的世界,他无法继续玩下去了,他被关到房间里,但在他的心里,他可以不受任何约束,于是他退回到自己的想象中,在那里,继续恣意汪洋地玩下去。

  他创造出了参天的大树,它们带着魔法越长越高,越长越密,他创造出了澎湃的大海,他则是不畏惊涛骇浪的孤胆英雄,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他终于来到野兽国,野兽们巨大而凶猛,但他却用他的智慧与勇猛征服了他们,成了他们拥戴的王。

  这些亦真亦幻的游戏,太恢弘了,以至于最后小男孩Max非常的累,他想念他的妈妈与他的家。他又一如既往地披荆斩棘快刀斩乱麻似的,放弃了野兽们,再次漂洋过海回到家里。这时,他所释放的不是带着卑微的爱:我无法自给自足,所以我还是得回家。而是一个充满帝王气概的自我选择:我选择探险,征服后,我选择回归。

  《野兽国》真的是读不完的。它充分描摹了孩子的自恋,自恋时的满足,自恋里的自我疗伤。

  3.

  童年与童话,本是融合的。童年里,孩子们乐意践行童话,因为童话里,有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完全虚幻不可实现吗?当然不是。在纯真的童话世界里,释放与疗愈都是为了改变未来做真实的准备。

  世界很大,你只是个小小孩,但总有一天,你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野兽国》读后感(八):孩子的世界没有界限

  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了解到它的特殊地位,只是被封面上那个沉睡的大怪兽吸引了。心里还想着九斤能看这书还得多少年以后啊。粗略的翻了翻画面,没有读字,是一个穿着动物外套的孩子坐船到了一个怪兽岛,和怪兽们一起跳舞嬉戏的故事。后来看到绘本知识分享里提到它居然是儿童图画书里的圣经,才想起这本怪兽书。

  穿着狼外套的麦克斯因为不停地闯祸惹妈妈生气,被关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准吃晚饭。

  妈妈生气地说:“你真是个小野兽!”

  而麦克斯也毫不客气地回击:“那我就吃了你!”

  麦克斯的身体虽然被关了禁闭,可是房间却随着他心情也起了变化,地上冒出几棵树,不断长大,不断长大,慢慢盘踞了整个房间。连屋顶上都爬满藤蔓,房间的墙壁渐渐被树木隐去。空间上的隔离消失了。麦克斯自由了。他甚至有了一艘自己的小船!在大海上徜徉的小船,漂了有多久?一天?一个星期?一年?

  麦克斯最后到了一座野兽岛。迎接他的是一群大怪兽,他们长着龙鳞鹰嘴、尖牙利齿、长尾猪鼻。他们的大眼睛泛着黄光,张牙舞爪等着吃了麦克斯。麦克斯毫无畏惧地大叫了一声“定!”居然把这些庞然大物震慑驯服,成为了他们的国王。

  在这个野兽王国里,麦克斯随心所欲地玩乐,趾高气扬地骑在怪兽脖子上高高挥舞自己的权杖。他简直是野兽中的野兽!野兽们心悦诚服。

  这时,麦克斯闻到了一阵熟悉的食物的香味!他不顾野兽们的苦苦挽留,甚至要“吃了他”的爱的宣示,再次回到他的小船,踏上了归途。

  “我们太爱你了,我们要吃了你!”野兽们的爱简直不可思议。

  又经过了不知时日的漂流后,麦克斯安全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它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桌子上多了一份还热腾腾的食物。

  我不知道这本灰暗的儿童故事还原了多少作者少时的愤怒。我感受到的是一个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世界。被困住的身体,轻而易举地来到了汪洋大海上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有与自己一样张牙舞爪,而这类行为却被视为平常之举的野兽们。时间被弱化了,一年,一个星期,一天,原来只是一顿饭还能散发余温的时间。心灵能比时间跑的更快。就像每天坐车,闭上眼睛在心中默默计算经过的路线,一睁眼却发现身体比心灵落后了不知道多少个路口。

  小时候的梦境里,出现最多的就是自己能够飞翔。没有翅膀,却能通过各种途径飞向天空,也许是一阵怪风,也许是宽大的袍子带来的助力。

  儿童的世界里没有界限。想到的既能到达。

  《野兽国》读后感(九):有点“不明觉厉”啊?

  《野兽国》以简单诗意的语言讲述了调皮男孩迈克斯的故事:他与妈妈大闹了一场,没吃晚饭就被关进了自己的房间。就像孤身一人的奥德修斯,迈克斯旋即开始了远航:一波波的海浪为迈克斯带来一艘小船,他驾着小船出发,过了晚上,到了白天,过了一周有一周,过了几乎一整年,终于来到野兽国。 在那里,迈克斯统领了那些暴躁狂乱的野兽,在疯过闹过之后,他开始想念那些最爱他的人,最后他放弃了野兽国国王的王位,回到了最爱他的亲人那里,他的怒气已散,发现晚饭就摆在那儿。

  这本故事书是冲着他的名气来的,属于那种还没有看,只是听过就买的书。

所以上情节是拷贝的豆瓣,个人觉得故事内容和情感有些深,图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高级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野兽国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