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诗人的迟缓》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6-30 05:3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诗人的迟缓》读后感精选10篇

  《诗人迟缓》是一本由范晔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1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诗人的迟缓》读后感(一):遇见巨人

  某日曾听同住的朋友讲过一个桥段,说,1981年3月26日,手里拿着一本《跳房子》的文人代尔加多在马德里一条街上遇见手里拿着一本贡戈拉选集的疯子诗人帕内罗。问好之后,代尔加多邀请帕内罗一起去参加文化中心那天举办的一个讲座,因为科塔萨尔先生也要参加。帕内罗很开心地答应了。两人一路沿街逛到哥伦布广场,文化中心门口挤满想进去的人,熙熙攘攘。两人就在这迫切想见阿根廷大寓言家的激动人群里互相作别。从此再未相见。朋友说,后来很多次,她路过哥伦布广场,都忍不住在现在改为剧院的中心门口流连,想象三十年前西班牙人拥在这里翘首想亲睹一眼大克罗诺皮奥的场景,也想象命运多舛性格诡异的帕内罗跟着对方手里一本《跳房子》兴高采烈走在马德里街头的样子

  在这本《诗人的迟缓》中,最打动我的记述也是类似这样的画面,是书中关于那个文人相聚智慧碰撞年代,比如“如果冬夜,三个旅人”一篇里,科塔萨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富恩特斯三位神级别的拉美作家在一夜呼啸的列车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想起来,那几乎是发光的一晚,冬日列车如电影《极地特快》里脱轨腾起遨游星空的绿皮车,尽是从未见过的风景。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轶事,富恩特斯拜访科塔萨尔却误以为面前容貌年轻男人是胡里奥的儿子;《百年孤独》成书前的孤苦与成书后跳脱加博意料的种种后续,猪尾巴失眠症切实地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以及,科塔萨尔去世的消息传出,富恩特斯那通长途电话里,加博说,报纸上的话是不能信的。读到此处,真的让人相信,告别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重聚。

  另一种相遇是范晔以读者的角度与巨人们的“亲密接触”。我几乎带着感怀的心情读到他说起拜见科塔萨尔遗孀时的场景,尤其对那句“没好意思告诉她,自己勉强算她的同行”,里面有一种几乎欧洲宫廷式的克制感,极美。或者富恩特斯在美洲之家的演讲……能够不仅在阅读中遇见,而是真实又似幻的面对面,想想都值得向往,也算在这本书中通过作者讲述填补更多的想象。

  这本书的笔风似一种有趣尝试,迟缓却长流,娓娓道来毫不唐突,有时也言不尽意,诱得读者自己去探个究竟。而且虽然古人常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并列,书中的许多行纪却只有切实到过那里的人才能用细节构筑真实,无论是格拉纳达、墨西哥城,亦或是黑岛或巴黎,因为细节与感官描述而变得无比靠近。隔着《诗人的迟缓》,作为读者仿佛也可以伸出手触碰另一个时代的精魂,在巨人面前,像是有很多话要说,却最终未发一言,带着满足的心走开。

  《诗人的迟缓》读后感(二):迷人的迟缓

  迷人的迟缓

  第一遍读《诗人的迟缓》,我是颇为自己的无知感到脸红的。虽然号称热爱西语文学,但除过耳熟能详的那些,这书当中,竟有相当一部分人名是我所陌生的。“怎么可以这样!”我一面自嗔,一面去谷歌了一遍尼加拉瓜、危地马拉、秘鲁等地的诸位诗人、小说家

  第二遍读,猛记起我手边还有作者早年编的两本西语文学集《纸上的伊比利亚》及《镜中的孤独迷宫》,认认真真拿着目录一比照,恍然大悟:噢,这不就是那谁谁谁嘛!这一发现立刻将最初的沮丧感转为他乡逢故知般的惊喜,尤其是几位甚得我心的作家,简直恨不得跑回到范君书里去,跟他们握握爪——“原来我认得你呀!”。作为伪西语爱好者的我似乎也突然间有了写这书评勇气,虽然要不无窘迫地自嘲着安慰自己:“咳,我是记名字困难户呀!”

  想来,对于涉猎西语文学较少的普罗大众,初读此书时大概也会有我的“人名”困境,所以作者非常体贴地在代后记隐秘动物》里引用了波拉尼奥的话:“那个轻轻的声音不停地说:真有意思!真有意思!你说的有些作家的作品,我没读过。”但是我要警告你,如果仅仅因为这段引语就被唬得弃甲而逃的话,你要错过的就不单单是一本奇妙难得的读书随笔集,更是一次逃离“安全无害的庸常世界”的机会,一场目眩神迷的纸上魔术秀,一道通往西语文学秘境的窄门。

  而那入了窄门的人,你们有福了!

  说它奇妙,是因为它像作者所钟爱的科塔萨尔一样难以定义,既是一部意趣横生的小百科,又是一部袖珍的西语文学史,最神奇的是,这个人生生把一本随笔集写出了小说意味。我从未见过 有谁将自己的个人气质和所评之书(及其作者)如此完美结合起来,甚至渗透和侵蚀了他笔下的文学地图,使得一切被他分离出来的元素,都隐约打上了“范”式印记。当他写科塔萨尔,写达里奥,写加莱亚诺,写堂拉蒙,写蒙特罗索,写猫诗话时,那天才童话诗人的气质(若是你偶然读过他的童话),就如云浮青山水入东海日升月落般天然浮现,灵巧机警似猫,轻捷跳脱如兔,温柔如水上轻波。又很别致,往往开篇即出人意表,似乎“别出心裁”对他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天赋。如果非要给这本书描摹个形态的话,我觉得范君自己的网名Okapi倒是个不错之选——Okapi是一种半长颈鹿半斑马的动物,这迷一般的动物实在只应居住语言中。

  全书内容并无明晰划分,细读来大约有作品剖析、译后随想、作家生平追索,及作者演绎几个部分。使文章悉心的剪裁,精妙准确的文辞得以立足的,是作者扎实学术功底,掌故引文随手拈来,内容翔实丰厚而切入点细腻引经据典而毫无学术文献的腐旧枯涩之气,如一泉嘟嘟冒泡的活水,让人忍不住想顺流而下,一探西语文学世界的究竟。譬如写墓地的《SIT TIBI TERRA LEVIS》,一气写了巴列霍、科塔萨尔、贝克尔、塞尔努达、维夫多罗、聂鲁达、佩索阿、洛尔迦八位,个个乃我心中所好,范君有幸得以一一拜访,因而成就管中窥豹的纸上朝圣之旅。《量词研究三则》与《乌鸦及博尔赫斯》都是三拍子的节奏,读罢心痒难禁,尤其对蒙特罗索神往不已。再譬如《猫诗话》,把古往今来的优秀猫诗一网打尽,简直可奉为解读猫的圣经。你如果够仔细的话,大约能找出顽皮的范君兴手埋下的彩蛋:写堂拉蒙的A面B面,未曾经历过磁带时代的人恐怕难以体会其妙,但兴许你可以寻找一下,到底哪两句格里格利亚不是堂拉蒙写的。同样是三拍子的《隐秘动物》,小标题用的是A,B,A’,文字的卡带彷佛回噬的蛇,头尾相衔。

  同时作为科塔萨尔和马尔克斯的译者,我私下揣度范君爱科塔萨尔胜过马尔克斯。我数了数(标记科塔萨尔用歪扭的小横线,马尔克斯用笔直的短竖线),同样是间接或直接各分配了六篇文字,写科塔萨尔的比写马尔克斯的篇幅长,写科塔萨尔的比写比马尔克斯的有趣。写马尔克斯,他贡献的是严肃翻译断想,是主题的“反动”和“革命”之探,是经济的窘迫与“孤独的艺术”,是玻利瓦尔广场的祭奠,在马尔克斯面前,作者更像个毕恭毕敬学徒。科塔萨尔则不同,友朋感和创作性很强,无论是《科塔萨尔奇境》还是《克罗诺皮奥小百科》,他奉出的都是趣味性和可读性极高的文字,鲜活灵动中又带着可触可感的亲切,可以说,范君的文字自身,就是一则则微型小说,以书评出发,却不终止于书,而是向更广袤时空维度延展开去,获得独立生命。这样一来,作为大克罗诺皮奥的忠实拥趸的我自然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喜闻乐见:一方面好感激作者讲了这许多掌故和轶事给我听,另一方面又自私担心我的私房所爱会像马尔克斯一样讨人人喜欢

  如果你喜欢八卦掌故,《诗人的迟缓》可以令你三个月内谈资满满。范晔像个深谙江湖武林高手,随随便便比个招式,那武林秘籍就哗啦哗啦往下掉,砸得遍地真经。他也不是故意要慷慨功夫深厚,天生又会讲故事,加上难免情不自禁,所以不小心砌了这么一座掌故的迷宫,简直奢侈要命。偏这迷宫里又没一句废话,点到即止,密密匝匝的人与事,以夏日繁枝般的密集自然交织重叠,显影出一幅幅西语文学界“诸神居家图”:无论是马尔克斯、富恩特斯、科塔萨尔与米兰•昆德拉的约会,还是拉美“文学爆炸”四大天王的巴塞罗那小聚(这帮以写作为命的人竟然被餐馆老板问道“诸位里有会写字的么”);无论是四大天王在略萨家欢度平安夜(那群被称为“迷你文学爆炸”的小孩们令人心嫉妒),还是罗萨莱斯的儿子背诵阿隆索专门写给他的顽皮小诗;无论是加莱亚诺在奥内蒂家中讲述阿格达斯对后者的敬意(此时阿格达斯刚刚用一颗子弹穿透自己的头颅),还是阿莱杭德娜给科塔萨尔的献辞(她完成了“从自己到黎明的跳跃”,走向自杀),无不令人久久遥想,或兴奋神往,或掩卷叹息。读者啊,且放鹿青崖,任随自己在这迷宫里横冲直撞吧,惊喜从未如此唾手可得,迷路从未如此充满诱惑

  书的同名文章里摘了罗萨莱斯的一句话:“有些词语不是用来说的,是用来住的,就像住在一座城市”,我想,西语文学之于范君,约莫也有这样的意味,而这本书,就是他为之手绘的私人地图,是我们在言语丛林披荆斩棘的一把利器——然而,地图再好,要了解西语文学的地理,还得靠你的双足亲自丈量。好的读书随笔像药引,五色俱备功用俱全,只等你来逐一抓料,配一包暂解庸扰的遁世之药。

  我认识范君时,他还是个用一篇童话震荡武林的侠客,后来他把童话写成了绝句,再后来就是消失。等他再次出现视野里时,已是译过《万火归一》《百年孤独》的仓皇右使。虽然译坛多了员大将,我却常遗憾他的文学天赋未得其所,直到读到《诗人的迟缓》,方才略为释然。

  (附注:作为西语文学入门,除过名家名作,范君编的两本小书《纸上的伊比利亚》和《镜中的孤独迷宫》倒是个快捷之选。)

  《诗人的迟缓》读后感(三):L'autre monde

  还在园子里的时候挚友T有过一句评价说,F君是个有意思的人。深以为然。这本书里不少文章此前见过印刷成字,今次重读,依然别有滋味,所以我想,F君不仅是个有意思的人,也是个会有意思地讲故事的人。

  文学故事有许多种讲法,引领读者身临“奇境”却非易事——开往布拉格的夜火车,窗玻璃上衬着漆黑映出想来都心跳加速的面孔,巴黎遍布的咖啡馆一个晦明的角落桌上一杯剔透绿的苦艾,巴塞罗那喧嚣餐厅激动畅谈涨红了脸手舞足蹈忘记时间,还有那些墓地,海滨、山麓、被遗忘的角落抑或覆满敬仰者的花束,是否有分别?漫长寂静笼下来。读这本书的旅程时断时续,总经不住搁置一边,“迟缓”地发呆,坠入其中暗藏的诱惑,也许在另一个时代,另一座城市,也许同样的拱廊,遇见同样的人,每一次,都可以重新相遇,重新爱上。

  纸面下尽是最熟悉的名字与诗行。罗萨莱斯浴室里的纸板马,冈萨雷斯放在盘子里的眼睛,莫厉娜的毒酒入肠化作松木棺,塞尔努达跋涉千里追随晨星的三王幻灭成灰的表情……还有故事,男人说,他的脑子里住了一只蓝鸟,后来蓝鸟飞走,男人死去,是自由亦是死亡;或者一个烟头在余欢的背景音里落在地毯上,同一座城市的另一头,一个女人吞下一把药片以为这就是终结,殊不知一万种火焰也只有毁灭这一种结局……在马德里的疏影里与他们老友重逢般拥抱,隐隐涌动着羞怯会心一笑。

  当然,会有意思地讲故事的人少不了留下待解的谜题。比如悄悄混入拉蒙珠玑的短句,比如躲在字里行间主人公,比如,《聊寄一枝春》的题眼里F君是否正借古人之笔自寄书信?寥寥一举,也别有趣意。何况西语文学世界浩淼无边且美丽不可方物,我暗自猜想,读者若是能透过这本书中用爱撩开的窗帷,瞥见满园春色,耐不住找来相关作品“辅助”阅读,定会在兔子洞底沉迷良久,无意世上千年。

  《诗人的迟缓》读后感(四):孤独游戏

  孤独游戏 ——时间不止,唯孤独无尽。 绿色的克罗诺皮奥正在楼梯前 踯躅究竟是先抬左腿还是右腿 别总是趴在玻璃缸前 美西螈可能已经写下你们邂逅的故事 白色的英帕拉载着三个诗人和一名妓女 辗转于荒凉的索诺拉 寻找失踪已久的诗歌之母 以革命开始的 最终将以流亡结束 墨西哥城的咖啡馆内 诗歌、梦想青春、死亡正喧嚣澎湃 2666并不遥远 巴塞罗那 每天再多饮几杯菊花茶 六角形是宇宙必然 巴别图书馆盲人智者仍在孜孜不倦 试图破译25个符号随机无序中隐藏的宇宙奥秘 2014年4月17日并不是礼拜二 你却从此沉睡不醒 只留下马孔多的幽灵们 在阴雨绵绵中继续孤独

  《诗人的迟缓》读后感(五):龟速阅读的三两步

  多年以后,面对黑底白色线描的一本小书,我回想起一座看不见的城市,以及更遥远的建城之前的那片土壤:那是一个网络论坛,一个我们少年时期尚难以想象且无法在现实地理空间放置的“乌有之邦”。可正是在那里,我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人,有些人也逐渐成为现实生活中深交的朋友(啊,所以说,这世界正在急行军,速度快过了我们的理解与想象)。也是在那里,我初识范晔。

  那时他看起来非常像一只斑马,但只是局部的黑白交织,他时常待在月光底下晾晒水纹状的皮毛或躲在树荫里安静地注视大家——这是他的网络ID给我的印象,确切的说,是一个有些超现实色彩的图像。我想我在次级过程思维的形成中一定出现了问题,因此语言表达时常口舌不清、矛盾交错,这让我跟擅长语言的人打交道总有些焦虑感,但是跟有时候也会“在水星的光环下”抠字眼的范晔相处却毫无压力。因为这个人可以用语言拎起一部《百年孤独》,可也会放下并打开多年携带的“亡命天涯小包包”,从里面摸出种种知名或不知名、跟日常生活相关或不相关的物件娓娓道来,你走神了也不要紧,抓起哪段都可以继续,即便不认识里面列举的人名或书名,也奇怪的不会有什么障碍感。对的,我就是说他这本《诗人的迟缓》。

  这本书该怎么读?因为顾小猫在封面上画了猫骑在龟背上去会见蜗牛壳里爬出来的马,所以我就以猫的思维、龟的速度来读。老实讲,到现在刚读了一半。但是作为一只思绪瞬闪的猫,我的脑袋瓜里已经装进了这本书抖落出来的许多许多星星草,星星草这种植物是种在万花筒里的,指尖触及不到,因为任何人都追不上它,它们有句格言叫“你跑了也是白跑,我是星星草”。

  书里有提到RPG角色扮演游戏,某一株星星草给我的提示就是按RPG玩法来读这本书,所以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科塔萨尔……等等在里面可以当做触发事件的npc,主线任务可以找他们,但是作为一个支线控,我还是更喜欢《约翰福音3:28(仿鲁文•达里奥)》、《猫诗话》、《圣诞谣》之类的。然而最感动我的又是《山上的狐狸和山下的狐狸》。哎呀,大概还是因为没有读完全书的缘故吧,恕我不能跟大家分享攻略。只能说,这本书里埋的好玩的宝藏挺多,不同的读者会各取所需吧?

  难得一个悠闲的午后,一边走着神看书,一边敲着字走神,先就这些了。

  《诗人的迟缓》读后感(六):这才是读书笔记该有的样子

  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读书随笔,这是最合我心意的一本。

  大概在写作的时候,人是很容易被自己困住的,急急地,要倾诉自己内心的翻涌。这样未尝不可,但这种方式更加适合私人写作,对话在自我的世界展开。翻给第三人看,就不漂亮了。

  前段时间因为看某某的推荐,兴冲冲买了一本小书,不得不说是很失望的。作者好像在介绍文学作品,但只告诉读者:“这个很好,我看的时候想起了什么什么、经历了什么什么……”可是,这都是他自己的体验。说到底,阅读经验是独一无二的,怎么能被他人的体验所替代呢?作者的个人体会太多了,遮住了原本珍贵的东西。

  范晔的这本书恰恰相反。我喜欢他行云流水背后的节制。而这种节制,源自作者的谦虚,以及对西语文学作品的尊重和发自内心的热爱——有珍贵的东西想要分享,却又总觉得自己不能言尽其美,便有了这份克制。

  于是就有了这本小书的基调。美人是不需要出场的,言语无法描绘她的美丽。那么,只好走访她成长的地方,在流逝的光阴里寻找她的痕迹,经过她偶然停驻的湖边——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着、想象着、期待着与她的相遇。

  ——那是很美很美的,但请您自己推开门看看吧。

  《诗人的迟缓》读后感(七):“西语”和“拉美”这两个词给我的完全是不同的印象

  本就是跟风买的这册,心里的打鼓是:拉美小说(更别说诗歌)没翻几册自己到底能读出个什么来。而且书名里还一个“诗人”~(要是只一个“诗”估计我连犹豫都不会

  虽然读书方面有豆瓣特定关注的一个人,靠谱的一个:翻书快+评语多又与关注的其他大部分人有不同的思考在。但这次,还是关注的人里面有段时间集中推荐这册,于是乎...(特定关注的那个对这册有何评价?无。甚是评语也没有...她只标记她看过了

  照这样的势头,与这册书购买轨迹相同的接下来的一册应当是《几乎没有记忆》了。不同的是,她对这册书只三星评价,长长的评语里我看得还有点儿不懂...

  又扯远了

  手边刚翻完的这册,当初心里的小鼓敲的没错。翻完又匆匆在豆瓣看了一篇书评,其中有个大概意思记住了:这册书可用卖萌来培养其实对拉美文学没什么认知的迷妹。对嗒,我承认我就是这样翻完后被其中的几个场景描述和文字游戏的集中玩耍吸引起来的迷妹一个。

  书里没什么时间节点的故意梳理,给的印象是个关系紧密的小团体(文学F4?表打我,我就是有这印象,犹是那节通往布拉格的车厢中的场景,在餐厅吃饭时只顾着说话而忘记点餐而被老板嘲笑的一幕)。至于其中各人后来的境遇,拉美的革命派别以及西班牙内战在我脑袋里的记忆点几乎为零,所以翻完后也记不住到底谁和谁绝交了,谁又给谁出卖了。

  所以,吸引我的还是文字游戏。看各种词开始发脾气(或它本默默,也会散发一种傲娇的气质),或者被其书写者或折叠或延展来去,简直就是太好玩。

  摘抄一二:

  有一次一位法玛在一家挤满了克罗诺皮奥和艾斯贝兰萨的货栈前跳特雷瓜又跳卡塔拉

  这摇摆也是对我工作的唯一补偿,它使我感到我所写的东西就像受到抚摸的猫背,一摸就逆出火光,一摸它就弓身

  巨猫必须强势地站在阳光里(太像在顾湘的微博中看到的句子,当然顾非豪放派

  雕像靠吃鸽子活着

  马戏团里他最爱的是小丑。格里格利亚是小丑的魔法:向椅子亲昵地踢上一脚,假装是椅子自己在动。(翁布拉尔把这叫做马戏团的万物有灵论。)有时候他装作知道,有时候他装作不知道(这一段简直太可爱

  格里格利亚是空中的花朵,从无法回忆的回忆中萌发,如果头脑中童年的列车不曾突然偏离轨道就永远无法回忆

  ...

  迷妹的特质里是否有胆大却妄为一条?若我算是养成中的拉美小说的迷妹一枚,即使大家不承认我也要带着这个向着大部队靠近了——

  为何买这册书,别人推荐语满天飞当然是原因其一,最终还是前段时间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翻的太身心愉悦了。但翻完这册后我下单的却是略萨的《酒吧长谈》......

  其实,看范的描述后最迷的作家是科塔萨尔

  《诗人的迟缓》读后感(八):论如何卖西语文学的安利

  写出《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的DH劳伦斯同志是一个很小气的人。

  他认为搞基应该是一种小众的、小圈子的、古希腊罗马的、返璞归真的爱好,搞得人一多就俗得跟异性恋一样了,就会失去冷艳高贵性了。

  在社交媒体发达到一塌糊涂,连天朝同志交友软件都能获得7000万美金风投的今天,这样的思想无疑是过时的。

  爱好即使不必大鸣大放让全世界知道,也该在遇到合适的人时,及时地、热情地凑上前去问一句:同志,你知道XXXX吗?

  科学论证,长期八卦有助于保持女性健康。

  这充分说明,爱好能够修身养性,但是加上分享过程才能令人焕发青春。

  但是,文学的安利不好卖。

  曾经,为了帮助客户中的新手菜鸟去兜售服务,我们编造过一系列安利的话术,叫做“三分钟销售法”、“五分钟销售法”,因为大家都很忙,没有空听你去叨出一部皇皇巨著。

  请在三到五钟来抓住我的注意力,告诉我这个东西好在哪里?

  这个任务异常艰巨。

  因为文学通常情况下不是三到五分钟能够提炼出卖点的。

  但是,培养迷妹迷弟这件事情,自有其规律和秘诀——无论你是要培养韩国欧巴的粉,还是培养阿根廷博尔赫斯的粉,要义只有一个,就是卖萌。

  不得不说,范老师这本书,卖萌还是卖得挺成功的,就是萌点略有点分散,就像一部粉丝自制西语系欧巴群像MV,每个人都只露出五六秒美好,零零散散,惊鸿一瞥,勾引着你去找原著出处。

  这本书里既有大咖们组合卖萌,比如福恩特斯和马尔克斯被米兰•昆德拉推进伏尔塔瓦河,比如马尔克斯、略萨、富恩特斯、科塔萨尔一起被巴塞罗那的饭店老板训斥不会写字,也有单个欧巴的solo卖萌。

  比如——

  从前,有一个作家,他出生在阿根廷,热爱爵士乐,一度支持古巴革命,死在巴黎,研究过上楼梯应该先抬起身体的哪一部分比较合适,像所有拉美人一样喜欢梦想和游戏,写的故事诸如把一条蜘蛛腿放到信封里寄给外交部长、在花园里竖起绞刑架、在高速公路堵车时爱上旁边车里的姑娘,或者把自己这一类中二族群起名叫克罗诺皮奥,一种漂浮的、圆形的、潮湿的绿色家伙。

  (我很想贴一张怪物大学的大眼仔上来论证这是一个恶意卖萌的行为,但是豆瓣不支持)

  这位作家去世之后,马尔克斯拒绝参加一切哀悼仪式,因为这位作家说过相信一位大家共同的朋友会死,是荒谬到可笑的事情。

  最后,如果你不读这位作家,你会被一位叫巴勃罗•聂鲁达的诗人诅咒说就像从来没有尝到过桃子的滋味,然后阴郁、苍白、头发一点点掉光。

  这位作家叫胡利奥•科塔萨尔。

  比如——

  从前,有一个诗人,出生在尼加拉瓜,除了当诗人之外,他还是隐修士、神甫、游击队员、反政府武装发言人、文化部长和雕刻家……参加革命的原因不是读了马克思,而是读了基督,把宇宙大爆炸、量子物理、尼加拉瓜历史、基督福音揉到一起撸作品。还给资本主义国家的受害者玛丽莲•梦露写诗:

  主啊求你宽恕她也宽恕我们

  为了我们二十世纪的福克斯

  为了我们人人有份的超级大片

  当她渴望爱我们给她镇静剂

  当她为无法圣洁而悲伤我们提供精神分析……

  这位诗人叫做埃尔内斯托•卡德纳尔。

  再比如——

  从前,有一个诗人,出生在西班牙。我曾经零零散散看到过小伙伴翻译他的诗句——

  “有些爱比一个吻还短,/有的吻比一世生命更久。”

  “而活著不過是一面淌血的鏡子/每一天都被震碎,當我穿過它去看你。”

  美得人想唱哈利路亚。

  他在自己家乡被刻意遗忘与回避。因为在1936年 的夏天,西班牙人民的真爱洛尔迦同志是从他的家里被抓走杀害,有人考证他的兄长可能与此事有关,但这位诗人是无辜的。

  这个阴影笼罩了他一生,后来有人告诉他真正的告密者在美国去世,诗人的反应是“可怜的他,我一直知道自己是无辜的,而他一直知道自己是有罪的,一辈子背负十字架的是他。“

  在佛朗哥独裁时期,这位诗人没有流亡到南美或者死在监狱里以证清白,在保守派秘密杀害同性恋诗人,而革命的共和派把天主教徒推下悬崖的时期,他写道:我必须用另一种方式写作,保持正确的距离,寻找一次比一次更诚实的表达,学习用残肢写作,慢,非常慢,慢到不能再慢……

  在时代剧变中,那些非常笃定自己在做正确事情的人的确光芒四射,但也有一些人,他们不太确定什么是正确,他们认为死亡就是死亡,血泊就是血泊,不会因为被盖上理想、主义、乌托邦、自由国的旗帜而改变。

  《史记》里写孔子在郑国与弟子走散了,就一个人乖乖地在东门发呆等人来寻,别人告诉子贡你看东门那边有个人恍恍惚惚憔悴颓废活似一条丧家狗,可能是你师傅,子贡把这个比喻告诉自己的老师,孔子说是啊是啊,这个形容太贴切了,必须点赞再点赞。

  这大概是关于孔子所有记录里我觉得最萌的一条。

  我喜欢看一类人,这类人大概反射弧比较长,就像这本书的标题“迟缓“,当时代的巨浪打来,他们总是迟迟疑疑,恍恍惚惚,不确定自己是否该随着浪潮向前,他们有点尴尬、有点过时、还有点被人嫌弃,像丧家之犬一样发着呆,踉跄着被迫做出反应。

  当然,这位诗人对自己这一类人的形容比我有想象力和美多了。

  “就像有条不紊的溺水者计算多少个浪头才够把自己淹没,

  算了又算,以免出错

  直到最后一个,孩子一样高的浪头没过前额,

  我也是这样活着,像浴缸里的纸马一样盲目地谨慎,

  自信我一生从未失误

  除非有关我最爱的事物。“

  这位“有条不紊的溺水者“,这只“浴缸里的纸马”,这个诗人,叫做路易丝•罗萨莱斯,是本书里我觉得最萌的一位。

  总之,本书就是要告诉你,西语文学萌萌哒。

  它是一个南欧国家和隔海相望的一个神经病大陆共同的中二结晶,比起德国文学来说它太不讲理,比起英国文学来说它太热情,比起法国文学来说它作得更加坦荡彻底,它的死亡意象和鬼子文学一样丰富多彩但是更加壮烈,它可以做到和毛子文学一样波澜壮阔,但它不介意是放荡得波澜壮阔。

  殖民地、军政府、独裁、独立、游击队、足球、音乐、绘画、诗歌、向左或者向右……在这个语系的语境里,有人失恋了就去当教皇,有人可以等初恋到八十岁,有人读了福音就跑去干革命,有人为了一句话流亡异乡……

  如果非要我用“三分钟销售法”来卖安利的话,我会打这么一个比方:

  如果我们把社会通行的道德、伦理、三观比做一个篱笆,大部分文学都是痛苦地展示我们不小心爬了这个篱笆的过程,小部分会表示篱笆算什么让我们一脚把它踢开,而西语系文学尤其是混不吝的拉美帮只会表示:啊?哪里有篱笆?

  所以,来吧,亲,集合了中二、文艺逼、神经病、卖萌、无下限于一体的安利,不来一份么?

  《诗人的迟缓》读后感(九):范晔的马戏团

  “从前,有一只兔子。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一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二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三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四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五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六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七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八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九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十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十一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十二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十三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十四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十五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十六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十七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十八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十九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二十只兔子的肩膀上。

  又来了一只兔子。

  它扶着耳朵站在第二十一只兔子的肩膀上。

  亲了长颈鹿一下。”

  一直觉得写作是一件很内向的事情,但又因此能体现出些许情趣。

  读这本书时最喜欢的是上边这首小诗。有些地方把它叫做冷笑话。除此之外就是蓝鸟、猫,天鹅,乌鸦。诗人是马戏团的小丑,把生活变成戏法给我们看,读者是被逗笑的女人。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着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被讲述的日子”。而科塔萨尔觉得写作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是日复一日的奇迹。

  友人跟着作者学西语文学,随将名字改为了克罗诺皮娅(Cronopia,克罗诺皮奥的阴性变位)。而读罢此书,感觉自己的头上也跳着一只克罗诺皮奥,脑子里有一只想飞出来的蓝鸟。明明是轻松愉快的表演,到最落幕之际竟让我陷入了不知所措,甚至淡淡的忧伤。

  毕竟我们不能一直读着堂拉蒙的格里格利亚,也要为自己的写作留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诗人的迟缓》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