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29 05: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10篇

  《咖啡苦不苦》是一本由陈丹燕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一):咖啡不苦

  曾经有个只喝三合一速溶咖啡的傻妞,在郭同学从土耳其带回一包咖啡并且专门买了个土耳其煮咖啡的小锅煮给她喝时,嫌弃的说:“咦,这是什么咖啡?还带着渣。”现在想想,多么鄙夷当年的自己;但也多么庆幸,现在的自己比当年的自己眼界宽了不少。

  从嫌弃带渣的咖啡,到两年前亲自去了土耳其,喝了它以后,感叹它的咖啡原来这么香这么有历史,而且居然还可以用咖啡渣来卜卦,多么神奇多么玄妙的一件事。到现在跟部门同事众筹了一个咖啡机,自己又买了一个电动奶泡机,每天要喝一杯现煮的咖啡才觉得香,我用了3年的时间

  去了土耳其,回来看了好几本土耳其的书后,才知当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多么强大;看了这本书后,才知原来欧洲的咖啡都是从土耳其传过去的,更加对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景仰。

  这本书写了多个国家的N多个咖啡馆,配的插图也都看着很舒服很喜欢。有些文字稍有些矫情,但是作家么,都是我手写我心,她写的就是她当下坐在那个咖啡馆里面的心情,咖啡馆就是一个思绪随意飞扬的地方,也许看着进来的一个人,心里就能构出很多个关于他的故事。最喜欢纽约咖啡馆和罗马咖啡馆,纽约咖啡馆那段格林威治村艺术金钱游戏写的挺有意思---“钱要买艺术,艺术不卖,钱一定要买,艺术就放下自己的东西,转身走了。在纽约,那绿色的美元差那么一点点,就是万能的了。” 罗马咖啡馆主要是有罗马情结啊,就想去意大利,就想去罗马,感受一下那个民族热情和夸张的肢体语言,以及想去吃那里的美食,要是能坐在罗马的纳奥娜广场露天咖啡馆里喝一杯咖啡,看着来往的行人就更棒了。

  书里还有不小的一段专门写咖啡馆的厕所的,说咖啡馆的厕所咖啡经过人体循环以后残留着的芳香。我深以为然,每天喝完咖啡第一次上洗手间时,还能闻到那香香的咖啡味。(哈哈哈)

  曾经的只喝速溶咖啡的我,现在周末没事时就喜欢去咖啡馆坐一会儿喝一杯,也算是有咖啡馆情结了,这本书现在读来,真心喜欢。曾经的咖啡馆是艺术思想碰触交流的聚集地,现在的咖啡馆呢?聚会上网?聊天?玩手机? 那个文艺的时代不知何时还会再复兴起来?愿我藏在物流下面的咖啡馆梦想有朝一日能实现~~~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二):咖啡苦不苦

  是怀着对咖啡的满腔热爱买了这本书。又怀着这份热爱坚持读完了这本书。这应该算是一本作者写给自己看的书。随笔嘛,多少随意一点。文笔嘛,不够简练准确,但多少温暖人心文章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出现了无数个欧洲的地名。前几天刚读过其他欧洲的书,仔仔细细研究过欧洲的地图,所以她写的地方还能有个大概印象,文中提到的欧洲的一些文化也还能领略少许。但是我不确定,这样写作是否真的有意义

  看到后面其实有点小不耐烦了,这些地名和店名太琐碎,而作者又无心详解,图片配的手稿很好玩,但是字有点难认。随笔大概就是这样,写给自己,写给懂的人。不过读完或多或少会有收获,对咖啡文化有了少量了解,让人有拎包去旅行的冲动幻想。我是真的很喜欢喝咖啡啊!

  下面摘录一段我比较喜欢的文字: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矮个女人远远地走进来,她把自己的头发染成黑色的,穿了一身虎皮花纹的短衣裙穿着一双高跟鞋,还涂了一张血盆大口,怒着那张嘴拉过椅子,一身的风尘打扮,可就是没有风尘女子那种破罐子破摔自卑。她实在粗俗的,可样样粗俗到底,非常地道。她正大光明地吃沙拉菜,喝干邑酒,在酒杯边印上通红的大嘴巴印子,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看着看着,就觉得这个人丑到了底,反而美起来了。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三):陈丹燕的旅行随笔

  六年前,我看完了陈丹燕写的《上海的风花雪月》。这是我读的她的第一本书。那时候觉得,这个女作家的文笔怎么可以那么细腻精致,有一种在上海最繁华马路上的咖啡馆喝着咖啡,品着蛋糕感觉。接着,我陆续看完了她的《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她笔下的女人,是有血有肉,有上海女人的骨气傲气,有对生活命运不公的种种不妥协。

  她是中国最早一批出国的背包客,毕竟还是有别于现下的年轻背包客旅行作家。她是开创的一代,具有领军人物先锋模范作用未知陌生环境,语言的沟通障碍以及可能危险,毕竟当时的世界并没有那么安全,当然现在,也一样危险。所以大部分的上海女人精致嗲糯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坚强沉静的心。陈丹燕的文笔有上海女人的小资情调,也许有时候读了会觉得有点腻,有点文艺青年的无病呻吟和假矫情,但是她绝对不让你讨厌,我把这当成一个怀着少女心的小资作家在低吟浅唱内心的小九九,而且接着,她会用一个个美妙的旅行故事串联起她的旅行回忆

  六年后,我读完了她的《咖啡苦不苦》。这本书主要以欧洲的咖啡馆为主,兼而提到美国、中国上海、日本长崎的咖啡馆,往往是去寻访一些有历史地位名人出没的咖啡馆,也有寻访路上正巧邂逅的无名咖啡馆。延续传统的、装修精良的、体现地域文化的,咖啡馆的样子各式各样,但是“咖啡馆从来不是一个单纯喝咖啡的地方,它更是一个人的历史教室政治论坛文学讨论会的约集地点,咖啡馆天生就有大量附加心灵气息。一个好咖啡馆,开在一个最好的地方,就是一个通向心灵世界车站。”当年我曾经在常德路上以张爱玲主题的咖啡馆和朋友喝下午茶,聊天。对面就是芮欧百货,B1的小食很精致,不断在勾引我的味蕾,先相比之下咖啡馆的食物就真的索然无味。常德公寓还在,咖啡馆特意开出来纪念张爱玲,但是没有了旗袍摇曳的上海女人,觥筹交错间,空气里的纸醉金迷已经渐渐淡去,曾经的十里洋场也成了供人参观和拍照的著名景点,这种变化让人唏嘘不已。就像陈丹燕寻访的那一家家咖啡馆,也许她找到了她想找的那些过去的记忆,但更多的时候其实是一场空欢喜,是一场自欺欺人把戏

  我幻想在千里万里之外的欧洲,有这样一个女作家,坐在露天的、或者灯光摇曳的咖啡馆里,或伏案疾书,或沉思放空,不经意间,也是别人眼里的一道风景线。哪怕她不怎么漂亮,但总有异域情调的神秘作祟。

  前几年看过她的专访,她的女儿太阳已然长大,成了苹果公司设计师母女容貌出奇相似。我不禁在想,时间过得真快,她的女儿都工作了。但是她仍旧是我心目中那个引领都市文学气息的小资教母,引领我四处游历不停步的上海女作家。上海这座城,因了她,因了她的文字,有了温暖而美好存在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四):喜欢别人咖啡的滋味

  说到咖啡,村上春树写过一篇我非常喜欢的小随笔《朗姆咖啡和御田杂烩》---

  [滚热滚热的咖啡上面鼓起一大堆白色奶油,朗姆酒的香气直冲鼻孔。奶油、咖啡和朗姆的香气便是这样浑融无间地形成一种带有焦糊味儿饮料非同一般,的确暖人身体

  这么着,在德国和奥地利期间,我日复一日地喝着这朗姆咖啡。在街头摊档嚼一根咖喱味香肠,不时进咖啡馆喝一杯朗姆咖啡,便是这么一种模式。那个月冷固然冷得要命,我却自得其乐。在寒风凛冽空无人影的法兰克福动物园冻得浑身发抖时喝的朗姆咖啡也别有风味,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唔,立刻就好想去到冷冰冰的法兰克福动物园里,边喝朗姆咖啡,边看硕大的黑熊缓缓入眠啊。

  《咖啡苦不苦》的第一版,就是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的那个版本,我是在家附近一个很小的书店里买到的(连同《今晚去哪里?》一起)。那是家非常奇怪的小书店,有个非常奇怪的老板,我从来没有看见他在店里读书,多数时候,他在一台没有联网的电脑上扫雷或者玩蜘蛛纸牌,不然就抱一杯茶坐在店门口吹风,但是书店里的书都是非美丽好书,我买到过最喜欢的,是花城出版社1996年版的屠格涅夫的《阿霞 初恋》,书里有八九十年代小说书里常会有的那种插画,我就想,原来阿霞是长这个样子的啊。寒暑假的时候,因为没有钱,我经常去书店蹭书看,不过看一会,就觉得别扭起来,很怕老板赶我出去,但是从来没有,他总是在玩蜘蛛,如果听见鼠标噼里啪啦快速响起时,就知道他换玩扫雷了。

  买到首版《咖啡苦不苦》不是2001年就是2002年吧,那个时候,比现在年轻十三岁的我会在第一时间去到书店里买下陈丹燕的新书。陈丹燕的欧洲游记,曾经给了处在网络还未盛行时的我们一抹光。真想像陈丹燕那样出去走一走!---读完每一本她的游记都会这么想。要去真正的欧洲咖啡馆里坐一坐,要去看很多很多博物馆,还要去南德吃猪手和烤土豆球!

  顾名思义,《咖啡苦不苦》写的是那些陈丹燕去过的欧洲咖啡馆。云南人民出版社的版本选用的纸张微微发硬,有些粗糙,摩挲在指尖有股奇异安心感。小时候,我最喜欢的童话作家是法国的沙尔·贝洛,有一阵子,在读他的童话书时,我总吃一种模样简陋好吃不得了白糖饼干,以至于后来每次读他的故事集,嘴里就真的能尝到白糖饼干的香甜。而《咖啡苦不苦》的书页里也真的有咖啡的苦香,读到伊斯坦布尔的有渣咖啡,嘴里就会布满那些细细索索的粉末,让人想要像吃杭州咸味小核桃时那样,噗噗往外吐碎掉的壳。

  陈丹燕写过的咖啡馆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本书里写到的一家在圣彼得堡的无名咖啡馆,和收录在《偶遇》里的城市博物馆咖啡室。那家无名咖啡馆是陈丹燕在冰天雪地里无意间撞进去的,里面提供的咖啡只是咖啡色的甜水,同时它还是一家餐馆士兵在吃一客鸡肉,他用刀叉细细剔下非常瘦的肉,吃罢,用咖啡馆提供的新闻纸一样光滑的餐纸擦了擦嘴,把嘴周围擦得通红。而城市博物馆咖啡室……根本就想在那里度过一个聊天读书吃蛋糕的下午啊。

  因为身体的关系,我很少喝咖啡,但这并不妨碍我成为一个喜欢看别人做咖啡、喝咖啡和写咖啡的人。

  于是我倚在沙发里,再把书搁在肚皮上,像十三年前那样非常舒服地读完了这本书。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五):陈丹燕的咖啡地图(里面也有我的咖啡地图)

  黑糖老板的书看到快要结尾时,我在旧天堂看到了这一本。

  这是妈妈很爱的作家,她的欧洲行走系列妈妈看了很多遍(妈妈看了很多遍却都还没能去成欧洲,我去了欧洲却没看过)。于是和我妈妈喜好相同的我,又为着是咖啡馆的主题,几乎是想都没想就买下了它。

  事实证明,这是写「咖啡馆」这件事上,最能引起我共鸣的一本书。更凑巧的是,在西西弗看完此书的昨天傍晚,通过微博搜索,陈丹燕还找到了我的其中一篇微博并转发了它(http://weibo.com/1747734440/BeVV5f9cK?mod=weibotime)。不得不说这是缘分

  这仍不是一篇书评,而是看完此书后我又一次挖掘到的「咖啡地图候选」。这是跟张耀完全不同的、更女性视角、更细腻丰富、更温柔迷人、更爱咖啡馆、更爱背包旅游并有长达二十年经验的另一个版本的「咖啡地图」。

  如有时间,我会将所有咖啡馆地址都查出来放在这里(已去过的就不放了),以备我下次欧美旅行之需。

  伯爵街咖啡馆(都柏林)

  中央咖啡馆(维也纳)

  施瓦茨伯格咖啡馆(维也纳)

  花神咖啡馆(巴黎)

  丁香园咖啡馆(巴黎)

  双偶咖啡馆(巴黎)

  佛洛里昂咖啡馆(威尼斯)

  君子们与印度椰子烟咖啡馆(伊斯坦布尔)

  维特咖啡馆(马尔堡)

  河畔咖啡馆(索伦托)

  罗伊特维尔咖啡馆

  红玫瑰咖啡馆(蒙马特)

  丁香园咖啡馆(魁北克)

  希洪咖啡馆(马德里)

  异人咖啡馆(长崎)

  康斯坦丁咖啡馆(阿雷佐)

  胡迪尼咖啡馆(柏林)

  雄鹰咖啡馆(柏林西)

  鲁卡斯咖啡馆(柏林西)

  澜德维尔运河咖啡馆(柏林西)

  五羊咖啡馆(柏林东)

  黑泵咖啡馆(柏林东)

  格林威治村咖啡馆(纽约)

  希腊咖啡馆(罗马)

  中年人营地咖啡馆(波尔图)

  老酒店咖啡馆(波尔图)

  大石镇咖啡馆(新泽西)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六):你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

  gt;>

  有人说过,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看完《咖啡苦不苦》,对这句话的体会也更深刻了些。

  许多人(我不敢除外)旅行 几乎 只是 “踩景点”,到那里拍个照,留下个 到过此地一游 的证据 就了事,如此一般,好像去哪里旅行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只要不在自己家乡。

  当然这并不能说这种旅行方式是 不好的,说到底,这世界上并没有 一个 通用的标准 来规定 怎样才是旅行的正确打开方式。 轻松自在,到此一游是一种方式,像作者这样能够体会到 当地风景背后的人文风俗也是一种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大多数人到能做到前者,而只有少部分人可以做到后者。

  我几次旅游的经历,也曾想着去深入了解当地的一些人文,去挖掘这个地方背后的故事,但是 总是不得其门而入,终究是知识浅薄而人又懒惰。

  gt;>

  私以为,这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的,而这个意义的本身,是由我们自己主观去赋予的。譬如对于一个厨师,异国他乡的香料于他而言是特别的;对于音乐者,漫步街头时偶尔飘来的音乐与他而言是特别的;而像陈丹燕这样一个兼职作家的背包客,在旅途中碰到的一事一物对她来说也是各有深意的,跟自己印象中的历史相遇,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陈丹燕好像带了一个写轮眼去旅行,都是一样的风景,可她看到的好像又是不一样的。她能看到这间咖啡屋背后牵扯到的历史故事,她能从 店中装潢 联想到 相关的时代文化背景,一个 匆匆一面的 路人 或许 有着并不 一般的社会角色 ......以前写作文那句万精油怎么说来着? 哦,是”这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镜。“

  有人说她写得矫情,如果这种洞察是矫情,如果这种看透是矫情,如果这样看穿表象是矫情,如果这样联系历史 、社会、人文去观察是矫情,请让我深深地矫情一把吧。也许我矫情到极致,也能像这样出一本书呢。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七):咖啡作为一种媒介。

  kiddle到手后的第一本书,读此书纯属偶然,但读着读着也仿佛跟随作者去往世界各地的咖啡馆,在那里,看到每一张脸背后的故事。读罢此书,才去搜索了作者陈丹燕,书中有些描写着实煽情但是个别句子放在自己身上也适用,比如自己喜欢在不忙于赶路的时候也会观察身边的路人,貌似作者也是。但是自己对于各国历史和风情了解甚少,所以此书可以作为旅游杂志一般,让我透过此书对某个年代的一些国家有一些了解。

  至于咖啡吗,个人极不喜欢速溶,虽然平时喜欢原汁原味的食物,但对于咖啡本身的苦暂且需要牛奶调和一下。还有就是此书告诉我,不同的地方的同一类场所之间的对比,可以折射出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透过此,你可以了解很多,同时也会产生对家的想念。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八):咖啡的瘾

  坐在木质矮沙发上极不舒服。面前是一排落地窗,落地窗望出去,城市在修建地下的铁路,密密匝匝梅时的好大的雨,隔着玻璃,听不见倾盆的声音,只看见哗哗的样子。脚踩在木地板上,会发出咯哒咯哒的声响。书店已然一副图书馆的模样。

  这样的午后,詹在读一本跟咖啡有关的书,楼下的咖啡店刚巧歇业,闻不见一丝气味,但看作家笔下行云流水,却依稀感受着纸缘溢着的浓厚的咖啡的芳香。作家在书里说,爱上的不是咖啡豆,而是洒落在世界各个角落怀揣故事的咖啡馆。就好像每一个旅者都是虔诚的朝圣者,要去膜拜历史时光中的偶像,追寻足迹,在旧世纪已然存在的红色油漆的木头咖啡馆里,坐上褪了色泽吱呀作响的椅子,仿佛能看见曾经执笔挥毫的海明威,也许安徒生就在这里用过同样一只杯子,异域面庞的女子,用咖啡渣做古老神秘的占卜。手边的咖啡还热着,写一张满是字的卡片,寄给远方的亲人。……

  詹迟疑,如果不是口中滋味的碰撞,何以能对一座咖啡馆如此迷恋?詹没有去过太多的咖啡馆,就像也没有去过太多的地方,詹只是很单纯迷恋这种异国式豆浆的苦与甘。总是在家中亲手为自己做一杯咖啡。中间有一道波浪线裂隙的几乎尺寸统一的豆子,哗啦啦倒进磨豆机,与不锈钢杯碰撞出的声响已经教人着迷,粉身碎骨成为细细的咖啡粉,用蒸汽机压制,两条深琥珀色的液体溜进白瓷杯,薄薄产生一层泡沫在液体表面浮荡。不会忘记那些青春时光里,窝在燃着暖黄色小灯的宿舍读别人故事的日子。看写书人写的小说和短章,一直在想着被唤为Espresso的咖啡到底是什么模样什么气味什么口感。而今,却觉那种在舌尖平实地划过的体会,像夏雨过后的深夜,孤寂而苦涩,像枯草遍野的平坦之地,少了一种绵羊漫坡的静谧的浓稠或是万马奔腾的咆哮。非要变成牛奶咖啡,才让口中有一份厚重的踏实。冰全脂牛奶包裹住蒸汽管,机器发出强烈的响声与震荡,杯中细腻雪白的奶泡冒了上来。詹眼见这咖啡同牛奶交融,成为一份Cappuccino,才是天造地设的结合。黑色液体的芳香四溢和白色泡沫的野蛮生长,激发身体里多巴胺的愉悦蔓延。只要想到,就赶紧喝上一杯,只要喝上一杯,内心与身体便会获得极大的满足。詹什么都不用想,何必把喝一杯咖啡赋予太多的涵义或者情调。

  詹没有去过太多的咖啡馆,就像不了解自己踏足的城市里一小座一小座咖啡馆的前世今生,就像害怕程式化的制作少了点情怀,就像害怕必须重新从陌生开始学着熟悉,就像畏惧在这博大而丰厚的茫茫宇宙间袒露着自我的浅薄,用一杯迅速饮尽的空杯应对无限延长而不知所措的时间。如果非要说一说,詹只记得曾把咖啡馆当成与人相聚的落脚点,然后用慢慢模糊的故事把甘苦滋味化作口中味觉的习以为常。

  在看两场爱情电影的间隙里,爱喝咖啡的女孩对詹说,对面新开了一家越南咖啡,不如去试试。她们各自拖着对爱情朦胧的探索和不解,挂着幽深的以为是带着年少困惑而略显抑郁的眼神。女孩笑着问詹,你的眼睛为何看上去这样深邃,好像藏着几世经年不与人说的心事。相顾无言,哑然地看着黑色咖啡液从玻璃滴漏杯一点点滴落。詹只是笑了笑,哪有。透过苦涩的冰滴咖啡,好像隔着几个世纪般宽阔的河岸,深色液体仿佛在玻璃咖啡杯中翻滚缠绕旋转,化作一只时间放映机似的水晶球。从初识,到相知。詹一点一点看着眼前的女孩,由短短的黑色蘑菇发渐渐变成卷曲蓬松厚密及腰的栗色长发,偶尔窝成一团别在脑后,由年少活泼的稚嫩,初呈略显风韵的妩媚;詹一字一字听着女孩向自己诉说和一个男孩的相识与相恋,快乐与争吵;那无数个下学路上的目光追寻,对詹来说都是一次次刻骨铭心,刻意地寻找要假扮作轻巧的偶遇,因心脏振奋而微微颤动的声音必须压抑作漫不经心。詹记得一个近秋的下午,她们找一个躲在角落的咖啡馆,顺路走,折返,迷路,回到原点,再寻找,女孩想放弃,可是詹说,我们慢慢找一定会找到。就像在无尽的黑夜里等待,一定会等到日出的一瞬。终于,女孩和詹敲开了系着铃铛的草绿色玻璃木门。叫一杯蓝山。詹不说话,只静静听着写小说的店主浅浅地讲自己的故事,詹看着她们对谈,撑着脑袋端详女孩逆着光的侧影和稍有凌乱的发丝,时而又必须躲过女孩偶尔回头时传递过来的目光。詹渴求时间可以变成恒河的沙,洁白而绵长,只不过夜色竟然来得这样快,夹带着秋雨斜斜阑珊。咖啡馆总是这样暗色系的灯光,和着外面的天色,教人摸不清时间的真相,所有漫长的独自的好像永无尽头的夜都是这样吧,有一点享受似的喜悦,有一点清冷的寂寥。

  多年以后的相遇。

  “去咖啡馆坐坐?”詹问。

  “不了吧。哺乳期。”她羞赧地笑,“而且……听他的,早就不喝这种东西了。”

  “恩。”

  只剩沉默。

  那一天夜里,詹做了一个梦。梦中,她走进自己的房间,正对着的门的,是方方正正的窗,似乎比过去显得更加大,窗户大开着,没有窗帘,轻盈但耀目的白色日光投了进来,像斜着的平行四边体,扣在灰色水泥地面上,空气里可以将细小的灰尘看得很清楚。窗户下只陈着一张宽大的床,床上铺有干净洁白的床单,平整得好像一张白纸。四下无人,屋内原有的摆设都消失了,安静得如同身出丛林深处。詹感到身体无比地沉重,于是走到窗户下的床边,坐下,然后平躺。那张床竟然如此柔软,如同千万层羽毛铺垫,身体顿时变得很轻松,悄然入睡。

  所有相伴的宿命只是分别,詹知道。就像咬了一口的坚硬磕牙的马卡龙和没有喝完的咖啡,留在岁月里,等待好奇殆尽,等待那敏锐的感知被遗忘,只是不用再等待一个人。

  詹不用去太多的咖啡馆。只需要珍藏一点点稀罕的回忆。如果非要回望,想起的是一个人,还是一段与这个人共处的岁月?或者只不过是当时那一杯咖啡的滋味。

  合上咖啡书,飞奔回家,亲手做一杯咖啡,简简单单轻轻快快痛饮,其实什么也不需要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