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24 21: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读后感10篇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是一本由[美]奇普·沃尔特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7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读后感(一):成为人从大脚趾开始

  对我这种恶趣味者而言,大脚趾是个很有趣东西。剪脚趾甲的时候,大脚趾最容易剪,而且我有些嵌甲,每次把脚趾甲从肉里拔出来的时候都有种解脱快感。然而大脚趾能为我们做的不止如此。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人之所以成为人,可能是从我们演化出和其他灵长类不同的大脚趾开始的。

  想想看,大脚趾居然承担了我们全身40%的重量诶。如果我们的脚没有进化出这样S形的承重结构,我们现在可能还在用四肢走路。直立行走之后,我们又进化出可以对握的拇指,从此我们可以使用工具,并且因为手语的使用我们开始出现语言。咽部的不同构造使我们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成为说话的基础大脑进化出前额叶皮质层控制我们的感性理性。生而为人,我们可以沟通亲吻欢笑哭泣。这一切的进化都是从大脚趾开始的。这样想想,我以后洗脚的时候,应该多抚摸一下我的大脚趾,毕竟是这个小小的改变让我们可以住在楼房里而不是树上。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读后感(二):很有启发

  演化是种偶发作用,若是再重来一次,我们的样子可能会与现在极为不同,甚至根本无法再现。 演化产物对演化进程的推进是呈指数增长的。作者是个科普作家文笔保障翻译不错。本书基本上是以时间线索串联若干人类演化进程中产生独特体征,但是书写的过程中衍生枝杈过多,节奏稍显凌乱,某些细节我也有怀疑,持保留意见作为本科书籍非常合格。

  以下为书摘:

  距今600万年前,地球气温远比现在湿润酷热。雨林线到达伦敦的纬度,大陆繁茂热带丛林覆盖,生活着各式的猿类。随着东非平原日渐寒冷干燥,以及大陆的逐渐分裂,内陆深处形成大裂谷。在大约500万年前,在裂谷东侧逐渐缩减、残存的森林周边,猿类的演化发展出现的分歧,有的固守旧习,跟着丛林向非洲南部和中部撤退,演化出现今的三个大猩猩亚种和两个黑猩猩种;而另一支被困在大裂谷东侧的猿类,演化成了今天的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也曾经分裂出了好几个品系,但最终只有我们存活了下来。

  为了能够长时间直立行走,我们的祖先身体各个部位进行调整

  1. 脚部。大脚趾呈圆瘤状且与其它四趾靠近、脚后跟延长使足部修长、脚掌不再扁平而成弓状,以达到缓冲体重稳固支撑直立身体的作用。

  2. 腿部。膝盖内翻,膝盖骨变大,腿部拉直,下肢骨增长,臀外展肌更加强健,以便行走。

  3. 骨盆及臀部。骨盆变短变宽,以适应直立行走时双腿。

  4. 脊柱。脊柱呈S形,在颈部腰部向前弯曲,以更好地承担上半身的体重。

  直立行走能更好地适应在草原上的远距离移动经过调整后的猿类直立行走方式的耗能,只是黑猩猩用指节行走能量的50%,是生存的最佳解决方案。此外,挺直站立还能使人科先祖以较大力量精准地抛掷物件

  在埃塞俄比亚发现古人化石标本“Lucy”显示,约320万年前,她已经能用类似人类的二足方式直立行走,而身长、脑容量还近似于猿,可见人类演化过程中直立行走早于脑容量增加。不过,Lucy的双臂依旧很长,腕部臼窝也能妥善固定证明她仍然具备一流的攀爬本领

  直立行走解放双手,让我们的祖先有余力开发双手,并最终操作制造出更多可能。我们拇指的位置比其他四指低且分离,这创造出人类双手最独特的构造:“拇指对掌”,即拇指能轻松地跨越手掌并触碰到无名指与小指。此外,在我们的手掌、前臂中断甚至远到肩膀,都绵密地固着了肌腱,这种构造使我们的手部能够抓、握、扭、转,我们的手指皮肤下还布满了触觉小体,致使双手拥有超高的敏感度,擅长收集最细微感官信息。手从过去在林间摆荡时单纯抓握树枝演变轻柔地施加准确的力量,巧妙地捏持微小物件。

  约200万年前,人属最早的直系先祖“能人”出现,他们已经拥有和现代人一样的双手构造,并且能够制造工具。能人能用“三爪握法”握持形状规则的物件,将石头打磨成带有利刃的刀,作为切割尸体的工具。这也为能人提供了另一条生存途径:半营腐食生活。能人体矮小、瘦长,身高约120厘米,体重不足50千克,无法独立捕猎,食肉能够缩小消化道减少耗能,并且具有较高浓度蛋白质,为大脑的发育提供能量。

  能人的脑容量已经达到近750毫升,然而直立行走却导致骨盆变窄,生产变得非常艰难。于是我们的祖先只能让下代在身体发育成熟前就提前出生,我们的头盖骨在出生前并不相连,八块骨板在出生后再慢慢愈合,脑部也在出生后再继续生长,这样能人便不必发育出更大的骨盆或更小的头部。脑部越大出生越早,现代人类是最极端例子,我们几乎早产了整整一年,在我们出生时,脑部还不到完整尺寸的四分之一,在生命的头三年中,脑部都在不断生长。这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演化现象:幼态持续。我们在成年后,往往还保留着我们先祖许多幼年体态和幼龄的行为特征。终生处于年轻状态,使人脑拥有罕见的可塑性与适应性,得以持续进行自我调整来适应变化世界

  能人已经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他们的脑中存在着“镜像神经元”,即当他们看到别人的动作时,执行该动作的相应神经元便会兴奋,相当于他们在观看别人的动作时,同时自己头脑重复了该动作,这是在语言出现之前的信息传递方式。信息通过手部动作、眼部观看、脑部再现得以复制并传播,而不再因为信息生产者的死亡而消亡。

  距今约150万年前,直立人出现。他们比能人体型更大、更健壮,动作更敏捷,能适应长距离的快速行走,并最终迁徙远离非洲。他们能够对石器进行深化加工,打造出切割、挖掘、敲击或捶打的工具:手斧,手斧呈泪滴状, 一端用于手握,一端有锋利边缘,可随身携带,这是史前时代第一种两面打制并且标准化加工的重型工具。直立人比先前一切灵长类都能走得更快更远,他们跟随植食性兽群迁移,合作狩猎获得食物衣物和工具,并最终迁出非洲。

  学会制造工具的同时,他们也重构了大脑,大脑由此得以仿效他们制造工具的双手来理解这个世界。在制作工具的时候,大脑必须统筹规划工序步骤,区分物体名词)、动作(动词)、施加动作的主体(主语),而语言的文字组成法则、摆放顺序恰是语法的核心。直立人的脑容量已经接近现代人的2/3,比能人增加了50%,但他们还不具备说话的能力(生理基础,即咽喉肌肉神经系统都未发育成熟),只能通过动作模拟、演示自己的想法,与能人类似。但他们在更频繁的沟通中,可能会逐渐将一些重要信息的表达方式固定下来,并将其拆解、符号化,使沟通更具有弹性

  人类得以发声的一个重要器官是我们构造独特的咽喉,这也部分由于直立行走导致。身体直立后,颈部开始慢慢拉直、延长,最后位于双肩和躯干中央的正上方,额头也不再这么倾斜,这些变化都促使口腔顶部向上抬升、舌头和喉头下沉,并在喉头软骨间出现了声带,这是两条极具弹性有非常强健的肌肉,此外,还有大量神经元从大脑皮层伸出长轴,直接通往管控肺脏、喉头、脸部和舌头的神经系统,由大脑来调节肺部、咽喉、口腔、双唇和面部各处的肌肉,相互配合、协同运动才能顺利发声。

  30万年前,直立人退出历史舞台。但在他们消亡时,都没有演化出“前额叶皮质”,这块脑区位于额头正后方,是我们脑部最复杂的部位,连接脑部其他所有部位,掌管多数的高级思维,它的出现使脑部的总体积增加了25%-30%。这个脑区使人类具备一种有别于其他物种的能力:工作记忆。工作记忆让我们得以把一个想法或一组记忆暂时摆在一旁,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随后还可以重拾先前的思想。这个能力看似简单,但其实我们不仅要进行符号化处理和编码作业,以及在脑海包装这些想法和经验,同时还要回忆内容,并与先前牵连的想法重新连贯起来,接着在构思新想法来发展内容。工作记忆帮助我们排定先后顺序、产生约束功能,因此,某些前脑损伤患者就会出现欠缺抑制、延缓、优先评价的能力,往往会连同性格也一并改变,表现出的举止不符合大众人性期待

  语言同时也是一种高效率社交方式。由于人类的后代出生时太过无助,人类必须寻求集体进行抚养照顾,原初形式交往类似黑猩猩互相梳理毛发,但这只能应对一对一关系,而交谈能满足同时与多个对象的沟通,适应更加复杂的互动。和语言同时产生的是意识,因为在实体心理层面操作任何事物,我们都必须首先明确区分操作者和操作对象。我们的自我意识以非常具体的形式表现,因为感觉使我们一开始就知道我们拥有自己的身体。前额叶皮质还让我们能够揣摩别人的想法,不论是为了取悦还是欺骗,这都能够提高我们达成心愿概率。而当我们具备能力去设想怎样的行为比较合宜、能对自己长期有利时,才能更容易克制自私欲望

  笑是人类的专属。但是笑声响亮,会让我们成为焦点,而且发笑时我们往往会失控,这看起来并不是理想的生存技能。笑的作用在于其社会性。首先,婴儿的笑能展现强大情感召唤鼓舞看护者更悉心地照料;笑能传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欢笑是一种强大的给口语沟通形式,是建立、巩固人际关系的途径;还有,笑话本身也是在以社会容许的方式,来掩饰或释放害怕以及原本不合时宜的感受

  我们也是唯一会哭泣的动物。其他哺乳动物也有泪管,但泪液纯粹用作清洁。我们哭,通常是因为我们的情绪逾越了我们语言所能表达的范围。我们刚出世时,哭泣是我们主要的沟通方式,父母耳朵都善于倾听子女的嚎哭声;哺乳期的母亲听到婴儿的哭泣,会因为催乳激素刺激产乳,这种激素同时也表征焦虑压力过大,因此,女性的催乳激素高水平便是导致女性更容易哭泣的生理原因;而当我们哭泣时,眼泪会将我们脑中原先用来激发伤心感觉的多余激素和蛋白质带出,在哭泣过后恢复情绪的稳定。由于泪水不易作伪,传达出一个明确、强烈信号,显示眼泪背后的表达都是真实的,泪水展现出我们最脆弱时刻,同时能唤起旁人的同情心理和同情感受。眼泪因此成为一种有效的生存策略

  直立行走也带来了我们性行为和性器官的改变。比如,人类的阴茎和乳房尺寸比例都大过其他现存灵长类动物,因为直立行走让这两个部位变得更加醒目,其象征意义也就更加明显。而很多灵长类雌性臀部具备的发情皮肤(显示个体进入生育周期)由于直立行走后藏进了双腿之间,在人类身上便不再重要;同时,挺翘的后臀成为了性感标志,由于臀内囤积脂肪,这正是身体健康和生育能力的指证。此外,物种还会在身体的其他部位重演生殖器的某些特征,比如女性丰的红唇就是对阴唇的重演,男性胡须是对生殖器部位毛发的重演。亲吻也是人类的独特行为,我们热爱接吻,因为我们的双唇拥有人体最薄的皮肤层,而且双唇和舌头、口腔中密布神经,能直达大脑,产生喜悦。人类的犁鼻器能感应费洛蒙分子,鼓动异性个体产生亲近拥吻的念头,并能从亲吻中获得更多的化学信息,判断这位异性是否合适。亲吻还将爱和激情融在一起,结合生人类独有的情感经验,把人和人牵绊在一起。

  男性和女性基本上是以不同的视角体验世界的。女性天生脑部的交联程度较深,语言能力较强,女性往往先观察全局,随后才向内聚集,她们做事通常依靠直觉,缺少分析;而男性倾向于从小处着眼,再向外推展,男性由于长期从事狩猎工作,精神专注、善于分析、目的性强,他们天生喜爱东西,胜过人际交往。女性善于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她们能维持表面和睦,但时刻注意竞争者的动向,并施展娴熟手段,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 2017.8.28.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读后感(三):手与钢琴

  

我们都有一双看似普通实则神奇无比的手,奇普 · 沃尔特在《重返人类演化现场》中对此做了相当细致描述

看看你的手。举起来,屈伸,弯折,做出木偶的动作。你的手是件出色作品,有史以来从来不曾有5根手指头、14个关节和27块骨头,以这种有趣而实用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转动你的手,那里有8件方块状骨头,在手腕和前臂部位以肌腱基质相连,因此你才能180度转动手部。这样一来,我们的手也才能做出自然界动物就算想做却永远做不来的事情,好比挥棒打棒球,倒一杯牛奶、演奏一曲埃林顿公爵写的钢琴独奏,或者画一幅肖像

  看完这段文字,我抬起双手伸直十指,掌心对着自己,细心观察。跟随我这么久的,长在手臂上的这双手,竟然是演化了几百万年才形成的,多么的不可思议!它们是如此的难得、如此的珍贵,我再也坐不住了,觉得应该操练一些精细的技能,才和这双手相配,于是决定开始练钢琴——乐器之王!

钢琴

  一些传言让我畏惧——弹钢琴需要一双修长而漂亮的手。我盯着自己的这双手,怎么看都是短粗丑陋的。弹钢琴需要童子功,要从小就开始苦练;而我,小的时候完全不知道钢琴长什么样。弹钢琴需要懂乐理、五线谱;而我,只有有限的吉它功夫,还上不了台面。有了这些畏惧,即便是经常有机会触摸到钢琴,我也觉得它只是一件高档家俱,一件摆设。

  但是, 我不能辜负了这双演化了几百万年的手……

手型革命

  一开始,我简单看了看网上的资料,多数都在说“站立”和“高抬指”,这就是著名的“手指关节要突出,手心拱起,就像握着一个鸡蛋”。

  在一篇文章中,对那种“握鸡蛋”式的“规范”手型,有人存有着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19世纪上半叶距今已约200年,当时的钢琴音域比现在窄、触键比现在轻、琴键比现在小、音量比现在弱、踏板的延长效果比现在短,钢琴文献中极为重要的肖邦、李斯特的大部分作品还没有写出来或者流行起来。因此用那个时代的手型来规范现代人,恐怕是远远不够了。

  ……

  先入行的,未必都是真英雄。后学有后学的优势,你能冷眼旁观,从混沌中发现秩序,从挣扎中发现机会。当然,前提是,你得有这眼光。

我“遇到”了黄光立。

  黄光立一开始就否定了那种“站立式”手型,并且比较含蓄,说这不是唯一的一种标准手型。他是在回答一些家长的质疑:“您这个,是不是对手型都不要求啊?”他说,这个不是不要求,这个就是我要求的手型。并不是你们讲的那个样子就是手型。这就是第一个误区。

  第二个误区是训练指法。老师们常常指导学生“高抬指”,而实际观察到的钢琴家却很少看到“高抬指”,特别是欧美的钢琴家,更接近于平贴的手法。

  第三个误区在于弹奏的方式。像手腕不动之类的传统源于19世纪的穆齐奥·克莱门蒂。到了肖邦,李斯特加了手臂的动作,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钢琴的琴弦也更成熟,不会发生断弦的问题。如果你用车尔尼的手法,你今天能处理的曲目,基本上就是车尔尼以前的,比如巴赫、斯科拉迪、海顿、莫扎特,再加上早期的贝多芬;车尔尼以后的呢?对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贝尔、德彪西等的曲目处理就有难度了。

  ……

  新与旧,先进与落后共存,军阀混战,你得有眼光,慧眼识英雄。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读后感(四):《重返人类演化现场》读后札记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将向何处去?奇普•沃尔特著、蔡承志译的《重返人类演化现场》提供了一个波澜壮阔又扣人心弦的故事。

  600万年前,一群灵长类动物从东非的森林进入现在名之为塞伦盖蒂的那片莽原,从此开启了人类演化的大幕。经由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智人、现代人等阶段,大约于10多万年前,才扩展到世界各地。时此今日,一种新型生物的身影隐约浮现在演化的地平线上,它模糊了生物和技术制品的界线,人类不仅可以改造自身的DNA,而且可以把超级计算机扩展为大脑的“新器官”。于是,人种的2.0版本“智脑”出现了。届时,虚拟经验和逆向工程将使人类发展成一种完全数码形式的物种,位元、位元组、神经元和原子的分际也将泯除。

  那么,在人类演化进程中,有哪些至关重要的节点呢?

  作者奇普•沃尔特提出六项内容:大脚趾、拇指对掌、咽、笑、哭和吻。大脚趾使古猿人祖站立并开始行走,同时造成幼态延续,创造出新式灵长类脑子;拇指对掌使人祖开始使用和制造工具,进而通过“手与脑的对话”、肢体语言演化出具有语言能力的心智;独特的咽使语言完全诞生,语言使我们得以凝聚众多心智,共同开创文化,把我们转变为拥有明确自觉、能清楚觉察周围世界的生物;笑、哭、吻是我们的原始驱动力,促成社会凝聚,促成社会秩序,为我们带来创造性、复杂性和社会束缚。

  在本书序言中,发明家雷•库日韦尔把宇宙及人类的大演化划分为六个纪元:物理化学纪元、生物纪元、脑部纪元、技术信息纪元、我们现在正在开创的纪元、下一个纪元“宇宙苏醒”,宇宙苏醒是让演化进程的指数进展扩展至整个宇宙。这里面,他提出一个名词,即递归,或者叫自循环、递回,递归思维对人类演化至关重要。经由此,人类是唯一能以指数比率累积知识基础并代代相传的物种。

  书中有许多壮丽、幽微和有趣的细节,不少是我们原来很少了解的。试摘引如下:

  一、多里昂•萨根在《小宇宙》里预测,人由一万兆细胞组成。

  二、雷•库日韦尔在《奇点迫近》中指出,人的基因组有约30亿指令集,或60亿位元,或8亿数元组(还包含众多冗余),基因组可压缩为3000万数元组,比Word程序还小,人脑的复杂程度,是基因组的10亿倍。

  三、除了1974年于埃塞俄比亚发现的“露西”,1976年于坦桑尼亚发现的“莱托里脚印”也是古人类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莱托里脚印”比露西的时代早40万年,发生在350万年前,这进一步确定了人科先祖双足行走的年代。

  四、伯吉斯页岩揭示了寒武纪大爆发,引出进化史上的“间断平衡论”,原因是同源异形基因组。同源异形基因组是一种总开关组,能启动和关闭其他基因串。

  五、直立行走使阴茎、乳房、臀部更醒目,这些器官发出强大的性讯号,是极其重要的性感地带和快乐中枢,也继续塑造我们的行动方式,左右我们的价值观。

  六、因为髋骨缩小、脑部增大,直立行走造成幼态延续。人类孕期比黑猩猩少12个月。我们颅骨骨板在出生几年之后才能愈合,有几块要等到30岁时才会合拢。这造成了“漫长的童年”,我们的样貌更接近婴儿态的猿类。这使人类出生后的许多行为并不完全受大脑硬件的直接原始反射和DNA直接控制的影响。抚育期延长也造成了女生繁复的择偶策略和忠贞信赖,复杂的社会棋局游戏演化出现。

  七、利用拇指对掌来打制工具的是能人。古希腊大演说家用位置记忆法,这来源于大脑标绘物理世界图像的能力演化在先,而且远比抽象思维处理能力更早。我们牵线木偶式的手指和我们周围物体的实体对话,逐步酝酿出我们的大脑用来组织、构思万象的方式。手向脑讲话和脑向手讲话是同样确实的。

  八、镜像神经元使观察和模仿成为可能,它引导双手做出先前从未实际动手,却曾经在想象中经历的事情。布罗卡氏区发送信号,不仅向产生说话动作的肌肉(还使这些肌肉吸吮、咬噬和吞咽),而且向为我们带来精确操作能力的双手、双臂;韦尼克氏区负责接受并理解语言。观念得以复制并在心智之间传承。

  九、“图尔卡纳男孩”是直立人。

  十、在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的聋哑儿童学校中,科研人员发现了儿童如何发明出一种新的手语,或者说是语言。通过拆分部件和重复使用部件,能以有限的字词传达无穷的观点、描述无穷的景象,或讲述变化无穷的故事情节。

  十一、大脑消耗能量占人整体耗能的25%,大脑通过脑静脉网络进行冷却。血冷式脑子能让大脑更大。

  十二、尽管有会咽保护,但在海姆利克氏急救法发明之前,美国每年有六千人死于噎呛。

  十三、布罗卡氏区的作用相当于自言自语,它把语言预先处理好,接着再由基底核把信号转达至我们的喉咙、舌头、嘴唇和肺脏,制作出思想之声。

  十四、初生婴儿在出世头三个月内,有一条管道直接通往肺部,还有一条直接导入胃部,完全没有噎呛风险。从18个月大到青春期这十年,儿童平均每天学习11个新字词,总计约四万个。

  十五、宇宙中所有的料子数量,10后面有79个零。脑部中神经可能的联结方式,10后面跟着100万个零。通过网孔脉络,生产了意识。脑部分为六大区段:丘脑、脑干、脑皮质、基底核、海马体、小脑。丘脑相当于“感觉守门员”,基底核职司规划并执行复杂动作技能,海马体转移重要短期记忆用做长期贮藏,小脑协助动作协调、促成同步运动,前额叶皮质把意识区分为初级意识和高级意识。

  十六、整饰理毛行为让动物感到温暖、安心。人类也有整饰行为。Chat一词原始词意源自猴子(还有后来的人类)相互理毛、用牙齿咬寄生虫吐掉时发生的吱喳声音。

  十七、我们有相当强烈的自我感觉,总想表现自己的个性,同时又非常依赖身边的人。这就是斯克勒斯和萨根在《追溯至龙》一书中所说的“我们头脑里面的部族”。

  十八、笑话以社会容许的方式,来掩饰或释放害怕以及原本不合时宜的感受。

  十九、发笑的时候,脑子和内分泌系统会分泌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脑内啡和脑啡肽。可以止痛,可以安神,还可以强化免疫系统。女人找对象最大的希望是找到能让自己发笑的男人。

  二十、眼泪分为反射型、基础型和心理型。心理型泪液满含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激素等,这可排遣伤心。同时,脑中会释放亮氨酸—脑啡肽,它能改善我们的心情。

  二十一、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二十二、“不利条件原理”是自然界中一种动物保护手段。

  二十三、埃德蒙•罗斯丹说,吻是“对嘴巴说,不让耳朵听的秘密”。接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做法,可以扫描潜在配偶的基因库,而且效果比单纯吸入气息更为完备。

  二十四、女性觉得有吸引力的男子往往有种特点,那就是倘若两人结合生子,和他产下的后代会比双亲更能抵抗更多疾病。这依靠费洛蒙。

  二十五、男性脑中和总体智力有关的灰质体积是女性的6.5倍,女性脑中与智力相关的白质部分是男性的10倍。灰质为脑部信息处理中枢提供神经元能量功率;白质为处理中枢提供突触联结。男性看世界,从小处着眼,接着向外推展,女性则先观察全局,然后向内聚焦。

  二十六、边缘系统是我们脑中很古老的部位。所有文学和娱乐创作,全都倚靠我们的边缘系统和由此产生的冲突来作为基石。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读后感(五):人类演化与终极问题

  终极问题,就是“我们是谁?从哪儿来?将到哪儿去?”这些,一般是由哲学家来思考的。而哲学家呢,真就生生在脑海中从无到有编造出一套故事,再说服他的听众去了。不过看了本书,我倒觉得由科学家们(具体说,就是古人类学家、脑科学家、语言学家等等)来思考着和解释这些问题可能更好,至少是更容易让我理解。

  科学家不凭空做事,他们总是要挖掘些事实,再尝试从事实出发编造最合理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事实(抑或推测)是大脚趾、大拇指、咽喉和泪腺何时变成现有的样子,故事就是它们因何及如何令人生而为人。

  脚趾的演化允许我们直立行走,拇指的演化允许我们使用工具,相关意义皆非寻常。但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关于语言演化的推断。目前的发现倾向于认为,咽喉的演化虽然是令语言产生的临门一脚,但在此之前,另一项更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已经在脑部产生,这就是可抽离具体事务的描述性思考方式。基于这种机能,史前人类观察某些事情(比如打磨石器)时和回想这件事情时会打开同样的脑洞。换言之,对人类而言,见山是山,不见山,依然能想象得出同一座山。这种能力令信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而存在,也成为人类积累和处理复杂知识的基础。既然抽象出来的概念已然在脑海里存在,人类很快就发现了方法,把它再映射到其他的外部事物上,以便进一步的传播和沟通。在咽部演化之前,映射对象可能就是手势。书中关于尼加拉瓜手语诞生的惊人故事,就描述了一门语言的诞生。当然,发声语言在传播性上的优势又非手语可比,虽然没有咽部化石能存留以说明语言诞生的具体时间,但那应该就在人类最后一次走出非洲的前夜。我们能够打败脑容量更大的尼安德特人而统治世界,凭得大概就是这项犀利的工具。

  不过,为何人类会演化出用故事描述眼前所见的习惯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由于脑部的处理能力发展跟不上信息采集能力的增长,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适应方式。通过处理事物的描述而非事物的具体特征,我们不但避免了信息过载,还顺便建立了全局观。人类大脑里最早的迷因,大概也是这时候诞生的吧。辗转至今,讲故事贯穿了人类绝大多数的思考,任何一本书,任何一种宗教或理论,首先都是一个故事,我们正是在一次次的故事里重构和体验着我们每个人独有的世界。

  除了语言,作者还探究了其他两种沟通方式,哭和笑。简单地说,由于这两种方式都不符合语言的特征,它们的诞生也应该早于语言,都属于非描述性的表达和沟通方式。哭通过释放泪水来恢复体内化学物质以及心情的平衡,而笑不但同样可以改善内分泌,还能够通过发声引起同伴的共情。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关于‘人之所为人’的故事”的一个小小故事。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读后感(六):人,何以为人?

  人,何以为人?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 在古代社会,人何以为人,本不是一个问题。明摆着嘛。这是达尔文这个大胡子弄出来的新麻烦。他说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这样,人与动物有何不同,便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当然,对这样重要的问题,科学家们有自己的特殊观点。近读美国奇普·沃尔特的科普著作《重返人类演化现场》,觉得此书将人何以为人集中到六点上:脚趾、拇指、咽、笑、眼泪、亲吻,大有意思。

  动物如黑猩猩等等的脚长得像我们人类的手,大脚趾跟另四个脚趾距离较远,这样适于紧握枝干,游来荡去。早年人类祖先的大脚趾改变后,行走和奔跑能力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人类于是直立。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人脑的增大带来了人类的直立,但约在1974年,玛丽·利基在坦桑尼亚的莱托里夹杂泥土和火山灰的遗址中发现了三个脚印。当时她不当回事,两年后在为此脚印标年份时,才发现这是300万年前的足迹,而此时的化石表明它们的大脑并无显著增大。这很可能让它们适应树林的逐渐矮化、消失的新环境,同时可能让性更加引人注目。

  拇指与脚趾的进化则完全相反。人的拇指能够轻松地与自己的无名指和小指接触,这种貌似单纯的能力让人可以轻松地抓、握、扭、转,才能让人手握斧头或棍子而延伸手臂的力量。我们的手指每平方英寸皮肤都塞满了9000个蛋形超敏感芽体,它们紧贴表皮之下,每个小体包含许多螺旋状神经,获取一切信号,并发送给大脑处理。从这个角度来说,拇指和手是人类本性的核心,它让人有能力操控世界。

  咽是圆锥形,长约12厘米,位于舌根正后方,它把口和食道串联起来。达尔文《人类的起源》写到咽时不禁火上心头:“最确凿的事实是,我们吞下的每粒食物和每滴饮料,都要从气管孔口上方通过,这有很大风险,可能会掉进肺里。”呛噎据说是人类第六大意外死亡原因,所以以后你要记牢,吃东西时不要说话。但发音乃至于说出语言是咽的真正功能。所有正常的婴儿,到18个月时就会发生一件特别重大的事情,就是言语的所有功能不知何故在此时会奇迹般地全部巩固落实,从此开始10年间,儿童可以平均每天学习11个新字词,总量可达4万个。

  当然,从声音如何过渡到有意义的语言,是科学上最大的谜团之一。1986年在尼加拉瓜开展的一项实验,奇迹般地揭示了语言的产生过程。一批来自全国的失聪儿童来到首都的两座学校就读。当时全球有200种手语,这些长期受战事影响的孩子没有学过任何一种,而且他们对字母、词汇和一切语言都毫无概念。但是,他们在泄气的老师的诧异旁观之下,竟然新创出一套手语。许多手势完全以模拟动作来表示,还没有真正的语法和规则。这是中学里的事。当专家来到小学,发现这些失聪学生不仅有手语,还创立了语法规则,其方法是将模拟手势拆解为较小的记号,与其他符号组合来表达更多的意义。举例来说,是不用一个冗长的手势代表“翻流向下”,而是先发出“翻流”,再用另一个手势表示“向下”。拆分和重复使用就是语言的奥秘,这样,我们才能用有限的言辞,来描述和表达无穷的意象以及讲述故事。真正令人惊讶的是,整套语言全由年纪更小的孩子们独立创造而成,没有中央化计划介入,也没有人来规定语法、编纂词典,没有人来讲授课程。而且,孩子们连刻意创造的念头都没有。这表明,语言能力似乎深深根植于人类的大脑中。

  我个人读到这里已然脑洞大开。以下的笑、哭和亲吻都是关于人与人的交往,尽管同样趣味盎然,但在这篇介绍性质的小文中,我已不能再说下去了。应该有足够的魅力让我们去阅读这本奇书了吧?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 奇普·沃尔特著 蔡承志 译 三联书店)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读后感(七):手,语言,手语

  【摘录】P67

  当我们有了双手,特别是拥有拇指对掌的双手之后,我们的脑子还进一步发展出对世界更准确的实体感觉,因为这时我们不再对环境只能被动反应了。有了拇指,我们就得以依循意愿,以大自然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抓取、操作物件。因此人类演化史上两起撼天震地的事件就此串联在一起,我们多数人或许都没有想到,原来这是有关联的事件:制造工具和使用语言。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发展心理学家帕特里夏·格林菲尔德(Patricia Greenfield)发现,两种现象之间存在一种非比寻常的关联:一种是孩童如何以双手来控制物品;另一种则是我们所有人如何在心中组织符号,随后再以语言表达出来。

  【评论】2017/07/04 10:07

  手势语是在用手势操控符号——这种符号是一种虚拟的物体,因此手势语与手操控物体就有了同源的本质,都是在“对话”。手握一只杯子,就是手在感受杯子的质感、形状、大小、轻重,而当手操控符号时,就是在感受一个虚拟物体的形状、大小,当然,少了轻重、质感等实体感觉。当人类的语言从手势语进展到声音的语言,实际上是继承和延用了对虚拟物体——符号的操控。因此,当思想转换成语言,实际上就是人类在用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符号,从而将符号按一定的结构装配成形,以表达特定的意义。从这个原理上讲,说话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拆解和组装一系列符号的过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