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中一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是一本由顾中一著作,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9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顾中一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读后感(一):探索生命更多的可能性与乐趣
现在世面上最流行版本最多的书籍应该非保健养生和孕产保健莫属,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内容却大同小异,有些说法不一还会令人疑惑不解,让人无从下手,其实现在还是需要一本简单明晰详实可靠的营养保健书来供大家放在手边参考的,看完这本书之后,觉得写的很有特点,也很诚恳。
首先这本书具备科学的数据与知识。在第一部分里为我们列举了不同时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原则,并且做了仔细的比对,这一部分的讲解感觉非常权威,因为很多营养偏方与方法或许都说欠缺科学性与数据支持的,而《居民膳食指南》则是相对来说权威的、科学的,背后有更多的数据支撑的,这样的一些总纲性要求也是非常严谨的,所以作为我们平时生活饮食的原则也是非常适合的。作者为大家解说原则变迁的过程中,也明确点出了由曾经的营养不足到如今的营养过剩,营养原则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现在应该追求的是均衡膳食,而这也是这本书中的总纲与整体基调。而之后每一章节中,对于每一问题的分析也都解释的非常清楚,可以让人从营养角度更全面的进行了解。
其次这本书也非常全面,不论是国人主要食物的营养分析以及搭配,还是不同季节、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特点人群的饮食保健,书中都有所提及,虽然有些章节说的多一些,比如女性保健,有些章节说的略少,比如男性健身营养指南,但是基本版块都有所提及,还对于老年人的常见病给出了一些意见。这些无疑都是非常实用的。
同时这本书也是写的非常有趣的,书中的文字表达非常贴近时下的生活,也不乏影视文学的引申,让人看了感觉轻松随意,须要现在我们的营养保健不再是大敌当前,而应该是轻松的战略调整与思维转换。加上字体比一般书籍字体略大,是非常适合老年人阅读的,我想父母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会被书中所讲解的营养知识所吸引,同时也会被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感染上乐观的态度吧。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于自己的身体以及营养吸收,有了一个相对全面和准确的了解,但是营养知识书写起来相对容易,能够真正实践才是更难的,如果才能坚持每天多吃蔬菜,如何督促自己每天坚持运动,并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才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吧,但是从书中我更加了解到,身体与生活习惯是一个交错影响的过程,肠胃中的菌群可以影响你的饮食习惯,而个人的饮食习惯也会改变整个身体的机能。所以,均衡膳食、多做运动,满怀信心的去探索生命更多的可能性与乐趣吧。
《顾中一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读后感(二):14/100 会吃和幸福的家庭永远都脱不开关系
摘录:
食淡能知味,心清可悟真。你肯定有过整天吃大鱼大肉的日子吧?请你回忆一下那真的很爽吗?不断挑战感官上的刺激反而会让你感觉麻木,疲惫,规律生活,充足的休息反倒可以使你获得一个宁静愉悦,健康而敏锐的身体,从而有更好的条件体验生活的各种美好。
医学上所说的空腹指的是胃完全排空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早餐前以外其他时间都不能算是空腹。不过“不宜空腹吃水果的观点”中的空腹一般是指腹中食物比较少或是比较饥饿的情况,此时不宜大量吃一些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体内电解质紊乱的食物。
橄榄油是目前营养学界所推崇的地中海饮食模式的重要内容,其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烹调油有助于平衡整体膳食脂肪酸比例,减少炎症,另外再好的油也得限量。
请你回忆一下昨天吃过的食物,再和膳食宝塔做一下对比。你吃了近500g的蔬菜吗?吃水果了吗?牛奶呢?蛋呢?究竟是主食吃够了300g,还是吃了大量的副食。
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素食使人心境平和,而是素食的文化带给人们以善良、朴素、坚韧、纯净的人生态度。
乔布斯曾说:死亡很可能是唯一的,最好的生命创造,它是生命的促变者,它送走老的一代给新的一代让出道路。是否能成为墓地里最富有的人,对我而言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当晚上睡觉时,我可以说,我今天完成了一些美妙的事。谨记自己总会死去,是让自己避免陷入“人生有所失”思考的最佳方法。
女性坚持乳腺检查,40岁以上女性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国内建议先做超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不过根本还在于生活方式上的预防。
感想:
我关于家庭大部分幸福的回忆,都来自于我奶奶。我一直记得从我很小的时候她给我养成很多好的习惯。每天早上给我钱叫我去买早点吃,嘱咐我不要买小卖部的零食,要去早点摊喝豆浆吃油条。中午回家永远都有荤有素一周会有一次汤。中午去上学的时候可以拿一个水果,下午饿了吃。傍晚放学回家,她就叫我吃一点点心等着晚上开饭。每天早上八点前准时吃早饭,中午十二点前吃午饭,晚上六点前吃晚饭,睡前给我热牛奶,准备水果,会有一点坚果和小零食。
美好的回忆一直延续到我小学毕业。到现在我每天都会强迫自己去吃一个鸡蛋一个水果,随身带着水杯,尽量多喝水而且是热水。每次出去吃饭尽量都荤素搭配有汤有米饭。因为我对牛奶有点过敏,喝了会长痘痘,用尽一切办法喝豆浆。在我很小的时候肺不是很好,她就给我做了银耳莲子羹,每次做出来一周的量,每晚睡前热一碗给我喝,睡觉的时候怕我咳嗽会在冬天的时候在我脖子上系上小手帕睡觉。我生冻疮的时候还会睡觉的时候帮我涂上厚厚的凡士林,穿上袜子。
吃对于她来说是这个世界上的头等大事,担心外面买的菜不新鲜,她跟我巴巴退休后开始在小院种菜,甚至现在还养了鸡。我从来没见过谁的晚年生活像她和我巴巴这样幸福,快八十的人了,还能每天都去寺里做礼拜,我巴巴甚至还能晚上出去跳舞。这一切都和奶奶脱不开关系。
一个季度体检一次,每天都量血压,我巴巴的血脂高了我奶就开始祭出大招,做馅。因为平时做菜的话控制不好量,男人一般都贪肉吃,奶奶就做多菜少肉的馅食,韭菜包子馅饼肉饼盒子懒龙……河北女人都是超级会做馅的,还好河北男人也爱吃,一个星期顿顿吃馅能毫不重样。基本上这么吃上一段时间,巴巴的血脂就能下去。恢复到正常的数值两个人就超级开心。
从来没见过这么省心的老人,他俩教会我关于生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爱自己,好好活着,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才是对对方的生活负责。有了好身体慢慢地等着顺心的生活来就好了。
规律的生活习惯和强大的自制力脱不开关系,希望以后我也能慢慢拥有他们已经拥有的一切。
《顾中一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读后感(三):【10】顾中一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
这本书只推荐给已经意识到饮食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及各种慢性疾病息息相关,准备从饮食来改变生活架构的人群。以下正文:
我的日记
万物皆有毒,只要剂量足。
——咸(钠),甜(糖),香(脂肪)。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发布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
《顾中一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读后感(四):健康饮食的入门推荐
因为想要减重,所以接触到了营养师Elaine,这是她给我推荐的书籍。
对于书中的很多部分,因为之前Elaine有提到相关的知识,我也在实践,所以很容易接受,但是如果我之前对“怎么吃”毫无概念,那可能书中的某些事情还挺容易被我这种一目十行的人忽略的。
因为这是一本能够指导实践的书,所以,对于这种书,记笔记是很有必要的,否则蜻蜓点水的看完后该怎么吃还怎么吃,或者没有一个系统的计划,那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但同时,这也是一本很难完全实践到的书,所以,如果真的想要开始注重吃,想要通过吃来改善身体状况,光靠这本书是不够的,还是需要营养师来指导,所以书中提到的营养门诊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用这本书来入门是很推荐的,可以帮助人们培养一些健康的观念,同时,如果有用心看用心做的话,饮食质量会提高不少。
《顾中一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读后感(五):实在的营养书
对于顾中一医生,之前我并不熟悉,直到读完他的《顾中一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之后,我才发现,他真是一个有趣且厉害的医生。
顾医生的名字很有趣,“中一”二字竟与“中医”谐音。不知算不算命定的缘分,顾医生的这本书里的“和谐”与“平衡”等理念,事实上与中医的养生之术不谋而合。例如对于很多人认为“骨汤补钙”这个说法,顾医生就指出其实靠喝汤来补充营养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往往越是好喝的汤里钠与钾的含量也越高,而这将会导致“营养过剩”,如此看来,这就算弊大于利了。听他这么一说,你一定会对平衡理念更加印象深刻了!
我认为这本书最有用的一点,就是它非常实用。你可以按图索骥,在书里找到你所需要的营养知识,比如怎么提高免疫力、考试季怎么补充营养,男人怎么减小肚子等问题,你都可以找到答案。书里的一些重要观点也都引自权威机构,这就避免了因臆断而做出的荒谬结论。顾医生的这本书,扫除了很多“伪健康科学”的理念,比如他就认为薯条、炸鸡等“垃圾食品”,不是不能吃,是不能只吃,对于不吃就要空腹饿肚子或因体力劳动需要大量能量的人来说,这些食物就是有益的。
《顾中一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读后感(六):笔记
美国居民膳食指南
每天进食的食物种类应达到30种
精制谷物也不好,盐和胆固醇的摄入都要控制
每天不超过4g 盐,这个盐包括酱油,腌制品中的盐。少吃酱油,味精,鸡精和面酱
不喝菜里的汤
少油包括食物含有的脂肪酸和脂类成分。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应控制在10%以内,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同时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来代替。
植物油不含胆固醇。
所以,脂肪摄入控制在50~70g,其中烹饪用油限制在每日30g内。
胆固醇摄入限制在300mg以内。(我自己就是胆固醇偏高,沮丧脸)
H DL-C是好的,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
奶精,植脂末,人造奶油和代可可脂,精炼植物油,起酥油,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等都含反式脂肪酸,饼干别吃了(跟我自己说的,其实少吃就行),含大量脂肪,糖,可用豆制品代替。奶油蛋糕,奶茶,代可可脂巧克力,奶糖尽量少吃(做不到不吃)。速溶咖啡的咖啡伴侣没问题。
女性喝酒不要超过一个酒精单位(8g).计算为:酒精浓度(只取数字)*酒的分量(以升计)。男性不超过两个。
吃多种蔬菜,最好是深绿色,红色,橙色的,以及大豆和杂豆。大多数天然色素对人体有益,蔬菜颜色越深,天然色素含量越多。
豆类特别是大豆,应当保持每天食用50g左右(吃什么好呢,纠结)大豆不含胆固醇,提供优质蛋白质
吃燕麦片,而不是麦片。
增加低/无脂奶和奶制品
猪肉,牛肉和羊肉三者蛋白质含量均为20%左右,猪肉脂肪含量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啊哈哈,我也比较喜欢吃牛肉呀~)但牛排不推荐,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海产品多吃,鱼虾类75~100g,比肉类好,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海鱼摄入过多会有汞过量的危险,孕妇应特别注意。鲍鱼鱼翅等营养价值不高
避免食用腊肉(我的最爱啊啊啊啊啊)
MI:体质指数,以千克为单位的体重除以以米为单位的身高的平方。18.5~23.9为正常(目前19)
炸酱面不能吃!!!反正我也不爱吃哈哈
红薯(爱)一周五次,每次50~100g
芝麻所含草酸可能影响钙的吸收,但它是矿物质的绝佳来源,推荐(可惜我不爱吃)
强化铁米粉不易过敏,作为婴儿的第一辅食推荐(但素跟我有啥关系)
五花肉(烤肉最爱)和肋排饱和脂肪酸高,可以选择猪里脊(这个好哈哈)
猪肝的铁含量是大枣的20倍,吸收率也是它的20倍,对于缺铁性贫血更有效。而且对于夜盲症和皮肤干燥都好,但是重金属残留量高
带鱼,虾仁,牡蛎,三文鱼和鲫鱼都好
(可是带鱼脏,我都好几年不吃了,三文鱼我也不是很喜欢,鲫鱼刺多,我还是喜欢吃鸦片鱼头和扁鱼)
豆浆还不如牛奶呢(刚刚下楼买了一箱牛奶嘿嘿)
每天43g巴旦木预防心血管疾病
核桃超级好(我们一家都爱吃,之前我姑妈她们还取笑我,说我以后嫁个卖核桃的哈哈)
番茄特别好(以后争取每天吃)
胡萝卜生吃吸收率低,蒸煮,研磨后更好
芹菜是感光物质含量最高的,芹菜汁液溅在皮肤上最好及时清洗
黄瓜切片在空气中暴露半个小时维生素会损失殆尽
空腹不能吃生柿子,黑枣,山楂这类含鞣酸较多的水果,而且含鞣酸,植酸比较多的食物会影响铁的吸收,在月经期也最好少吃
猕猴桃和柠檬可以美白,但不能祛斑
葡萄蓝莓抗氧化,但是服用抗氧化补充剂会增加癌症的死亡率,不建议服用葡萄籽提取物或者精华
香蕉和苹果排水肿,因为利尿,补钾(也是略醉,不过每天出门前吃根香蕉哈哈)香蕉还可以降低胆固醇,但是糖分高,一天一根足够
干枣3/4是糖分,热量也不低,不建议吃
(榴莲居然糖分很高!我天!我可爱吃了,有时候一口气吃半个,估计得有个2斤吧,哭)
反正说到底橄榄油最好
(一星期吃了两大袋,大概是电影院大桶爆米花5倍多的girl含泪表示,以后再也不吃爆米花了)
不吃早饭容易胆结石
夜宵可以吃啊,比如粥啊面啊之类的,清淡点就好
蜂蜜就是长胖啊,没其他营养价值
冬季体寒,手脚冰凉,不如每天一个鸡蛋,150g瘦肉补充蛋白质和铁,再从药店买维生素C,每天100mg
汤的白色越浓,说明油脂越多。另外,不建议喝汤
花生等有发霉倾向,小心黄曲霉素,别吃
嘴唇外侧边缘出现小泡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以涂抹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软膏
准备怀孕的女性服用叶酸补充剂以避免胎儿出现某些严重的先天性缺陷(我妈也说过,略雷)
减肥和素食主义者有必要服用营养补充剂
泡腾片纳含量高,不建议服用
一片维生素B6是10mg,超过2000mg可导致神经中毒(我们宿舍都用它来防蚊)
正常人每天吃点瘦肉啊,鸡蛋啊,喝点牛奶啊这些的,完全没有必要吃蛋白粉,而且动物蛋白比植物蛋白更好,检查下是否8种氨基酸都有
胶原蛋白可人体自身合成,只要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C
燕窝没用
枸杞可以考虑每天来点
服用人生最好遵医嘱
有些水果干看上去很健康,但是由于是棕榈油炸制的,所以脂肪含量很高
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是不被承认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也是一样
《顾中一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读后感(七):营养,真的要学!
【个人札记】
最近连看了两本营养学的书,虽然极其浅易,甚至有口水书的嫌疑,确实有人质疑营养学是否为伪科学。但是我必须要承认,这两本营养学入门书给我的震撼是相当大的。
首先是理论,我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比较注重健康的人了,在此之前,垃圾食品几乎不碰,绿叶蔬菜和水果也尽量多吃,杂粮也有。但是,无论是定量还是分配,我都完全不了解,甚至没有这个意识去了解。
其次是实践。我相信,即使知道了这些理论,无法践行的人绝不在少数:每日主食200-400g(最好两餐以上的五谷杂粮),蔬菜至少半斤(尤其是深绿色蔬菜),肉100g,水果250g,1蛋,1奶(250ml-300ml)。至于其余的任何加工副食品,最好是能不碰就不碰,甚至燕窝、补品这些,也是完全不需要的。
对于我来说,一旦了解了相关理论,践行起来不是太困难,毕竟也是曾经自诩过绿叶菜狂魔的人,虽然翻开书才知道我的绿叶菜也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入门书或者普及书,范志红、顾中一、于康等学者都是很合格的。虽然有可能只是微博文章的集合,但是终究更加全面系统可操作。之前仅仅依靠范志红的几条微博竟然让我产生了已经不会吃饭的感觉。买了书之后发现是值得的。客观来说,顾中一的这本书等同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低配解读书,但是主观来说,我依旧愿意给这本书四颗星。当然我还是更喜欢同为女性的范志红,更加体贴入微。
【读书笔记】
一、膳食宝塔:(注意重量都是生重)
1.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该吃150~400g(个人建议200g)。五谷杂粮(全日干重150~250g为宜,比如早餐燕麦牛奶,午餐白米饭,晚餐杂豆粥或薯类)
2. 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吃300~500g蔬菜和200~400g水果。一般来说颜色越深的蔬菜天然色素含量越多。我建议有条件的人每天蔬菜应该吃到500g以上,其中最好多一些深色以及十字花科蔬菜。不过呢,蔬菜、水果吃得多难免摄入较多的农药残留,因此一定记得先洗后切、流水冲洗、急火快炒后食用!
3.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该吃125~225g(鱼虾类75~100g,畜禽肉50~75g,蛋类25~50g)。 鱼虾、瘦肉、去皮禽肉、蛋类。
4.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还有相当于干豆30~50g的大豆及制品。 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用油25~30g,食盐不超过6g。
二、重量概念
蔬菜类:一大把;水果类:一个。奶类及奶制品:300ml。蛋类:一个。豆类坚果:一把。鱼虾肉类:半个手掌。一袋奶一般是240ml,一个鸡蛋大约60g,一个苹果250g,一个男性手掌大小面积、1cm厚的肉块大约是250g,女性的话是150~200g。家里白瓷勺的一勺油大约是10g。
三、一些注意事项
吃水果最好是在运动后、两餐之间或睡前两小时。不能以水果代替蔬菜。
枣。每100g大枣足有69mg维生素C(正常人一天100mg足够了),哪怕是晒成干枣,维生素C大量损失后也比苹果所含的量要高,
如果你只求省事,记得买橄榄油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用来煎炸食物(本来就不推荐这种烹调方法),用橄榄油炒菜还是可以的。
正常的轻体力劳动者女性每日推荐能量为2100kcal,男性为2400kcal,而减肥者在1200~1600kcal比较合适。
1.用餐集中注意力 2.餐前20分钟吃点东西,尽量不吃零食甜点酒类。 3.吃饭的时候先吃素菜,再喝汤,然后吃饭,最后再吃肉。一定注意细嚼慢咽,每顿保证吃半个小时。这样的话,血糖可以在你进食的过程中升高,你就不容易觉得饿,而且吃菜喝汤这些容易让你有饱腹感。 4.进食速度要放慢 每吃一口把盘碗往远处推一推,盛好饭后一定取掉一勺,切忌吃饱了就睡觉。
要想更好地享受高蛋白减肥带来的好处有几点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低脂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鱼虾等白肉,对于畜肉则要去掉白色的固体脂肪,而鸡鸭则要去皮,这都是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方法。另外,炖汤后吃肉弃汤则可以减少引发痛风和钠摄入过量的风险。
《顾中一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读后感(八):饮食及高效生活
关注顾老师和范志红老师等人的微博很久了,也由此了解了许多营养和健康饮食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阅读此书,对之前接触到的碎片化内容作了更加系统全面的梳理。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
基础篇:吃什么,怎么吃,季节性养生,营养补充剂
保养篇:针对上班族
提升篇:女性,男性
安心篇:父母,食品安全
从最基础的食物的分类,营养成分,均衡饮食等理论性知识到指导读者如何吃,安排时间等具体操作方法,既有理有据,科学合理,使人信服,且易于操作,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顾老师也是个很耐心很贴心的人,书里许多小贴士和方法细致周到,譬如随身准备一点健康小零食,不要久坐站起来活动一下,垫高笔记本保护脖颈,注意保湿防晒,调整心理状态,保证睡眠,高效安排时间等等,基本良好的生活和行事细节无所不包。所以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不仅是日常营养知识,还有更进一步的个人管理常识。
只有吃的好,才能保持精力充沛,把握生活节奏,掌控生活,从而高效工作和学习。
我一直觉得一个自律的人,ta的自律是全方位体现的。ta会规划合理健康的饮食,安排适合自己的运动,内外兼修,持续的提升自我。除了对自己负责,也想要让家人,朋友乃至陌生人变得更好。
我希望自己多多学习这类实用有趣的知识,不仅改善自己,也改变周围的家人和朋友的一些固有观念,大家一起变得更健康。
另外,顾老师不仅通过科普营养知识,让越来越多的人生活的更健康,记得在微博和公众号里,他也分享过自己许多时间管理个人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搞笑的段子),让我受益匪浅(放松身心),在此一并感谢顾老师:)
《顾中一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读后感(九):健康会偏爱于那些拥有正确生活方式并勇于坚持的人
2011年的夏天,大二的我完成了公共营养师(中级)的学习,同年秋天参加了营养讲师学习,由于被要求创造个人影响力,注册了新浪微博。
在一个个牛气冲天的大V营养师名单中,我竟然看到了一个年轻身影,眼镜,笑容腼腆。微博中用科学讲道理,还有各种各种的科普形式,小顾老师虽不是当时粉丝最多的,但一定是人气最旺、经营最用心的。
持续的微博关注,偶然间关注到了小顾老师的豆瓣书单,无比佩服之余,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读完这个书单当中所有和营养相关的书。
后来,这个书单持续更新,我读完了其中大约60%。但那段密集阅读的时光,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阅读、上营养师课、举办巡回讲座几乎充斥着后两年大学生活。时至今日,我依旧觉得,阅读对于营养知识的提升远大于有限的培训本身。营养师培训更多的是为大家打开一扇窗,而窗后的风景如何,更多的来自于自己内心的遵循和坚持。
做了几年的老师后,被学生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能不能给我们推荐一些营养相关的书”,甚至要求我拉一个书单,一般这个时候,我都会把我看过的书细心整理,推荐给他。后来由于感觉分量不足,我又会偷偷把那些没看过的书也写到书单里。作为人民教师,我希望更多的传递正能量,因为永远不要低估书单可能对别人一生的影响,就如同小顾老师的那张书单对我一样。
今年,小顾老师终于自己出书了,读起来轻松、有趣、实用、客观公正,其中内容不过多讨论中医,理性对待营养补充剂、没有食物相克、不过分夸大和贬低某些食物的营养,引用数据和文献,这些都是一本营养科普好书的重要原则。如果你是一名营养师,这本实用性极强的书可以作为你宣教、咨询的良好素材;如果你是一名营养爱好者,这本书通俗易懂的语言会让你对营养有更深的理解;如果你之前没有看过营养科普书,这本书可以也许会让你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当你读完这本书后,你就离健康的生活方式更近一步,但是就像标题所提到的,健康不仅仅需要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更需要努力的执行和坚持。当然,这本书也是送给朋友最好的礼物之一。
最后感谢黑天鹅图书的工作人员,谢谢你们寄给我的这本书,也非常抱歉把提交书评的时间一拖再拖,我也决定自己出钱再买一些赠送给朋友,以弥补内心的不安。
前两天看小顾老师微信上自谦到“我很幸运的赶上了风口,成为了那只会飞的猪”,不,不对,不是这样的,应该是“世界上本没有风,努力飞的”猪“多了,才有了风“。
2015.3.18
《顾中一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读后感(十):2015的新年,终于生下来了……
我在豆瓣上也评价过上百本健康类书籍了(前几年经常泡国家图书馆,2012年以后主要是用kindle,以2014年为例买了大约250本书,大多只翻了翻,完整看完的每个月大约2-3本)。如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我得承认,并不是非常好,打5星因为它在国内的中文健康书中算是一流,值得买,但还没有达到我自己的期待。
我这本书于2012年开始构思,2013年1月签约,“孕”了2年才生下来…… 除了拖延症这一大原因外,还因为比起很多文采熠熠、下笔如有神助的朋友,我科普文章总是写得很慢,不少内容你看上去只有1000来字,实际却是我查文献、列提纲、不断修改十几个小时的成果(有的文章有十几篇英文参考文献,只可惜编辑说她无力审校怕有问题所以给删了…… ) 我确实希望内容更加丰富,但现在这本已是当下的我所能提供的“最好”作品了,另外我希望写得有趣,但比起很多骨子里幽默的人来说,可能很难让你惊喜连连。
但自认为有以下优点:
1.涵盖范围广 (这个看目录就知道了),表达突出重点,行文简洁。
2.没有中医养生内容(有一个章节标题中用到了“养生”这个词,不过你看了就知道了)
3.相对靠谱。部分内容争议肯定是有的,但毕竟我也是在科普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人了,我相信应该没什么硬伤。
4.态度比较好。我妈读了我的书评价是“看的进去,像是一位朋友在跟你耐心分析。”
5.书价便宜,网店价格25-28,内容纯文字就有十几万字(按照出版业的统计方法是24万字),里面还有我亲手做的smartart、思维导图等等(再次强调大家看看目录)
6.适合送人…… 如果你看过我的科普,认同我,那我觉得你除了转转我公众号[yy4gz1]上的文章到朋友圈,还可以在春节时把我的书送给身边关心健康的朋友。
目前想到的就这些。我会回来补充的。
顾中一写给豆瓣上的朋友
2015.1.7
====================
如果你还想从我的角度了解有关这本书的更多信息,可以看看我写的序:
====================
7年前,我开始做营养科普,建立独立的营养网站、写了几年的杂志专栏、录过几十期电视节目、做过近百场讲座,但要真说最引以为自豪的成绩,恐怕还是积累了两百余万的微博粉丝、十余万人的微信订阅用户。这些数字每天都在增长,很多业内专家都好奇为什么我能被这么多人认可。借着第一本科普书出版的机会,我谈谈自己的体会,权当做序。
随着信息流通愈发便捷、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由于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涌现,无数“养生大师”的招摇过市,微信朋友圈有很多关于饮食健康的转发帖,人们也愈发迷茫了,急需靠谱的专业人员拨云见日。比如每年的“3·15”晚会我都在网上同步点评,2014年“3·15”晚会曝光鱼肝油后,我的文章被作为百度百科“鱼肝油”词条使用。国内与我同样科班出身的一线临床营养工作者本就不多,能够长期在网络上就热点话题发表观点的就更少了,我的体会是只要认认真真坚持为大家服务,最终都能获得大家的信任。
越来越多的人遇到流言第一时间向我求证,有了健康问题向我咨询,这促使我加倍努力提高自己。这几年,我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不断地学习,并与大家分享、及时互动。海量内容需要积累、整理,于是也就有了这一本书,书中重要观点都引自权威机构,当然即便如此也很可能不是最终版本。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后还会有更多新证据;另一方面,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价值观也都不一样,正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我无法保证永远不出疏漏,我能保证的是一直以开放的心态听取意见,修正提高。这种心态让我在百万网友火眼金睛的监督下付出很多,也收获了更多。
在此,我要向始终关注我的朋友们表示感谢,是你们的鼓励与支持让我在营养科普的道路上走到了今天,也希望今后更多的读者能继续批评指正。
我一直都很重视促进科普对象行为的改变,形象点说就是“让科普落地”,这是我被大伙儿认可的另一个原因。传统的科普,经常是只重视建立理性思维,灌输事实和逻辑,但我最希望的是大家都能看得懂、记得住、做得到。除了用心分享高质量的证据、破除各种流言与迷信外,我做的更多的是将科学界主流观点解释得更加通俗、贴近日常生活,让大家在实际生活中获益,切身感受科学的伟大,从而以更强烈的自信、更积极的态度践行科学的生活方式,最终改变人生。
“改变人生”,这听上去似乎有点玄虚,但实际正是营养师职责所在。我在三年前成为影星高圆圆的营养师。可能与大家在荧屏上看到的不同,圆圆私下是一个非常居家与内向的人,她把大量精力用于家人的健康上。通过我给她提供的个体化建议,她不但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还能将极其有限的时间从无效的各种养生方法中抽离,投入到事业或陪伴家人当中去。
我想让每个人知道,你的身体健康状况其实是由你的选择决定的,健康程度常常能反映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生活质量,我们都应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我非常希望以后再在马路上被人认出,对方不是说:“我可是你的粉丝。”而是说:“我按照你这本书上说的去做了,现在我们全家人都很健康。”
最后,感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同事们的支持,感谢四川大学华西营养教研室、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老师的培养。感谢中国农业大学范志红教授、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王兴国主任、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教授、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果壳网主编徐来在我成长道路上的教导与提携。你们对科普事业始终不遗余力,一直是我学习的典范。
本书谨献给我的母亲,谢谢你为我营造了一个零压力的环境去追求梦想。
顾中一
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