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是一本由三盅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320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5-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读后感(一):只要自己心里有分寸,管别人怎么说
年龄是自己的,时间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爱情是自己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全是自己的,只要自己心里有分寸,管别人怎么说。
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从学步开始,到上学,上班,结婚生子,人生就像是被上天安排好了一样,从出生就画出了开往死亡的路线,我们只需按部就班的走好每一步,这种传统的思想不知道渗透到了多少人的脑海,至少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的脑海中人生就是如此。
偶然间翻开了这本《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好长时间,带给我太多的感悟,太多的新思想,知道合上这本书,还是有一些舍不得,读得这么慢,品德这么细,明知会有读完的那一天,但却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翻开这本书,无龄感,这个词汇已经输入到了我脑海中的新词库,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小敏的外婆,完全无视自己的年龄,把自己当成一个年轻人,做年轻人做的事,并且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可以,自己依然很年轻,只要心不老,就永远年轻下去,人老了,活得其实就是精气神,不服老,等我老了,也要做一个这样的老奶奶,在生活上不给子孙添麻烦,可以完全独立,也可以过我想过的老年生活,现在说这个还有点早了些。在这本书中,主人公曾多次和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人走进爱情的甜蜜花园,这让我想到一部电视剧《大丈夫》,这里的男女主角也是年龄差差了足足有十九岁,交往期间完全忽略了年龄,忽略了外人的异样眼光,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但是当爱情到了一定境界,需要来走中国的“程序”的实际问题上也是犯了难,女方家长强烈反对,虽然他们的反对也是有理由的,但是却没能阻止这一对情侣要相守到老的决心,和书中一样,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并不代表什么,若是真的两情相悦,完全可以像书中的外国父母那样,厮守一辈子不领结婚证,不用别人来证明什么,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只要自己心里有分寸,何必在乎别人!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读后感(二):无龄感生活就是对每一天都抱有热情
最开始知道三盅是在榕树下。五年前,我还在榕树下做签约作者,每天固定更新2000字的小说。当时一进首页,就可以看见官方推荐的几个作者,三蛊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读《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这本书,我去搜了一些作者的个人资料,多半是关于作品和文学理念的。 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很平淡,作者对文字没有进行洗炼,都是感受性的记叙,阅读起来少了许多美感。正本书读起来比较顺畅,是适合睡前阅读的小品文。 我对这本书的好感要从几个人物说起,小敏、小敏的外婆以及作者的前女友Karine。小敏的生活心态和状态都很健康,她觉得能够与家人一起就是最大幸福,而这种朴实的想法带有一种天然的感染力。我对于她回国参加同学聚会那段描写印象很深。小敏曾经的同学,因为际遇不同而变得与学生时代完全不同。作者也许是借由小敏的视角出发,去观察另外与自己生活态度截然不同的一类人。她们炫耀资本,活得浮夸且华而不实。亦或者她们也不想如此,只是,没有找到生活中通往平实满足的道路。 小敏外婆更是让人惊叹,并觉得自叹不如的高龄玩家。跟着女儿出国,拿着英文词典出走,跟孙女玩得到一起,还与孙女婿有共同的小秘密。生活的状态很轻松自在,像极了理想中的人。 跟着上周我和朋友去外地出差,在动车发动后,我抽出书并推荐给她读,不一会儿她就笑得前仰后合,跟我说:“这个老太太好有趣,独自出行那段尤其勇敢。我不是单纯地赞美她,我是欣赏那份对生活和未知的热情。”我听完愣了好久,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她不过刚读了一小部分就理解了作者整本书的意图:无龄感的生活应该是忘记年龄,像永远处在年轻的状态拥抱生活。 小敏的外婆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姥姥。她可能不是那种践行“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的人,但她很热爱生活,拥有一种不断深入生活,并与生活共处的技能。我想,这就是三盅的笔下小敏外婆的魅力,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 读到后面,我对作者本人的无龄感生活带着一丝好奇,尤其在小勇出现之后。大叔和萝莉的爱情故事,自然带着引人关注的话题。我最喜欢他们二人去拉萨的日子,人在旅途中是很容易忘记世俗的观念的,这也是保持无龄感的生活的一种方法。 三蛊在最后说:“要拥抱无龄感生活。”的确,在平淡生活里,必须要活出一份好心态。 人不能活得太刻板,不然就少了许多的乐趣。 人也不能活得太活脱,不然又引得亲人的过多担忧。 一种好的状态是适度,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努力爱,略微打破世俗的禁锢,去看看周边的风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对生活抱有热情,每时每刻都带着探寻的心情。 好生活,自然少不了跌宕起伏的情节,那么就不要过分关注“跌”和“宕”,毕竟,没有这两种状态,就无法凸显另外两种了啊。 学一学无龄感状态吧! 谁没有年华老去的那一天呢?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读后感(三):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也能这样么?
在五一去苏州往返的高铁上看完了这本书。
撂下书想了想,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也能这样么?
估计不会。
作者三盅,70年生人,大我9岁,各种牛逼的头衔和学历分分钟吓尿我。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三盅是谁。
我也没看过他写的故事,但这并不影响我看这本书,他在书里总结自己不惑之年依旧活得怡然自得的生活秘诀。
许多外国朋友并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活成这样,我个人的总结是,穷怕了,因为穷过来的,所以很怕再穷回去。
急,是一种心态。
很多时候它会转化成对成功的渴求,对物质的要求,以及得到之后大大的空洞。
也有人说,因为着急,所以努力。
我一点都不避讳,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这样着急努力的人。
在没得到之前,对我说放下,这我做不到。
就好像你对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讲要养生少吃营养均衡一样,都是扯淡。
我曾经深深总结过自己对于物质的渴求以及没有安全感,有一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对自己的不信任,因为不相信自己可以找到一份薪水很多的工作,所以才更渴望自己拥有很多存款,用来安心和稳定。
因为没有太多用来让自己挥霍的额外收入,所以才觉得名牌和大LOGO对自己有特别多的诱惑力。
当一个人不能赋予自己价值感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没办法做到安然的。
所以,当一个永远年轻的人,你可能要与之匹配的是智慧和经历,而不是金钱和地位。
年轻的时候,我们着急,想着往怀里塞更多,我并不觉得这就是错。
关键的是,当你得到了之后,你要如何创造更多,或者是能【安心】去享受这一切。
这点,或许你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
因为找不到这点,所以很多人得到之后也不快乐。
而三盅提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无龄感
无龄感,是三盅一直都在提倡的。他甚至还举了很多老年人的例子,包括书中的他自己,几乎是现身说法地告诉大家无龄感的种种。
因为大部分的想法,都取决于你自己是谁,而不在于别人说你是谁。
那些有自信的人,则更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们。
但写这样一本关于无龄感的书,唯一的好处就是,让那些未曾这样总结但是却这样去活的人有了个同伴,至于它会不会为那些不知道怎么活的人指明一条道路……
我觉得,悬。
一个伟人不一定可以,一本书就更不可以了。
如果你还是一个年纪尚早青春常在的人,那么这本书你可以只当它是一个资深驴友的游记,或者是一个大叔如何追到比他小十几岁妹子的秘籍,一个成熟男人如何实现自我保鲜。
我想这本书最大的难点大概就是对那些还年轻的人说,如何延长青春。
我们都年轻过,但他们还没老过。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读后感(四):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写的是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旅途恋情。作者当然是那个男人。
旅途中很容易发生恋情!不过旅途结束后,恋情会如何发展却是多变的。在当今驴友结伴而行,行走在路上非常盛行的时代,为一些不甘于沉默,不甘于生活一层不变的,内心蠢蠢欲动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恋人。但也不能不说,这种结伴让一些想寻求刺激的人有可乘之机。他们抱着玩玩的心态参加这样的驴友之行,完了,也不想负任何责任。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这本书里的作者,三盅,还算是一个比较负责人,他的旅途中很容易就吸引年轻女孩的注意,而且女孩都比较主动,主动示爱,主动接触。于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凭借自己的魅力,在被动的情况下开始了三段旅途恋情,每一段都很投入。这个很难得。一直单身的他,有权利恋爱,因为他那么优秀,有自己的公司,有文笔,长得还很耍你,自然吸引女孩子的目光。
但当他们从旅途中回归生命的轨道,他们的恋情就惨遭家长们的反对。唯一的原因就是他的年龄太大了,甚至爱比女孩的父母才小几岁。很多父母是接受不了这个的。恋情的结束与发展,就这样随着旅途的结束而完结。好在小勇,一个勇敢的女孩,即使不结婚,也在与他相处着。
本书作者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恋情,而且大胆地写出自己三段恋爱,挺有勇气的。他的语言很有魅力,对于大众读者来说,比较容易接受,这缘于他的叙述方式,随性,不受约束,一看就是能够把玩文字的人。里面有很多语言都很有意义,也很富有启发性。当一个人能游离于生活之外,活着因为经历得多了,对生活的看法就与众不同了。他也就能够跳出生活,不被生活所困了。三盅就是这样一位作者,他的生活一定随性,从来不会难为自己。一个人,能够做到如此,他的确充满了魅力。
希望和他接触的女孩别受伤害。更希望那些在旅游途中的男女,能够在爱的时候真爱,而不是玩弄感情。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读后感(五):无龄感的生活——《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
虽然我每天的生活还是日复一日的学生生活,但我也未曾对生活失去乐趣,我一度认为珍惜生命便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坚持下去,就可以了,幸福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挺喜欢这本《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作者三盅挺优秀的,年轻的时出国学习,而且担任各种职务,生活又能够这般地自由和随性,真的挺羡慕的。不过羡慕别人的生活,不如安心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谛。
三盅希望写给我们的每个故事都不是简单地心灵鸡汤式的填补下我们生活的空虚,而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经过作者最热爱的那些点滴人或事,“愿我不眠不休写下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你的影子。愿你在读到的每一个故事里,都能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是的,我在这些故事之中遇见了自己,小敏的故事,特别是她的老祖宗的精神,没有因为年纪的原因而放弃学习,放弃英语、放弃旅游、放弃乐趣等等,这种心态真的非常年轻。作者说是一种“无龄感”,我们的生活中会有这种人,他们不会随着岁月的更替而增加心理的年龄,他们能够停留在年轻而有活力的年龄阶段,逍遥其中,不觉慌张。
其实在未走进社会生活的我看来,这种生活也是挺好的,虽然我不懂汽车、房子、股票等等,但是我依然过得很开心,挺感谢学校的生活带给我这么多简单和幸福。我以后也想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超越年龄存在,对生活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的,关键看你是怎么行动的。有多少的勇敢能够让我们逆流而上,不畏旁观?
y江焕明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读后感(六):如果岁月终将爬上你的额头,我希望它不要刻在你的心上
我第一次感到对时间流逝的真切的害怕,是在大学快毕业的时候,那时候我已经在公司里面实习了两个月了,正在努力地适应自己上班族的新身份。
有一天我回学院办事,正走到学院楼那里,一辆校车从上面开下来了,当时车的上坐了几个附中的学生,还穿着校服,几个人不知道在谈论着什么,一边笑,那时我心里真的突然就觉得自己老了,觉得那样无忧无虑青春满溢的日子于我已经结束了。
第一次对于毕业感到害怕和难过,那种成长和告别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高考结束的告别,舍不得,但是满心都是憧憬,大学毕业的告别,是宣告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的过去,一个肆无忌惮的阶段。
时光嗖的一下,下一届的学弟学妹酝酿起了伤别离的情绪。对我来说,所有的情绪却都慢慢地淡然了。我们害怕时间慢慢过去,自己不再是那个自己,那些世俗的约定会慢慢将我们禁锢。看完《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这一年发生的事都开始慢慢浮现在眼前,突然明白,不要囿于自己,不要囿于时间。纵然时间会慢慢过去,你不再是那个你,但我还是那个我。自己的心态的改变,有时候就是一个契机,不要给生活设限,不要给生命设限,不要给自己设限。只要尽情地以敞开的怀抱来迎接生命的每一天。
朋友说,我们班上那么多人,他们很多都很好,性格很好,成绩很好,为什么我们成为了好朋友而不是与其他或她,这就叫做一种奇妙的缘分。相信那种缘分,珍惜那种缘分。
三盅老师是个洒脱又重情的人,童年的玩伴变成一生的朋友,曾经的美好爱情深埋在心间,一言一语,带着述说的的温情,带着对世事的淡薄,经历那么多,依然怀着对生活的热情,有爱人的活力。其实我不害怕时间老去,我只害怕时间老去的时候,我没有这样好的心态。但是,我会尽量试着去这样做的。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读后感(七):唯纯真者可以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标题,“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十足的鸡汤气质让我有点晕。但凡鸡汤书名,总会频频出现以下字眼:生命、世界、奇遇、奇迹……哦不,作者说,这不是精神鸦片,这是他真真切切几十年来的所感所悟。果然如此。看看周围吧,多少90后都在嚷嚷着自己老了老了,大有灭掉70后80后的势头,果真沧桑是一种时尚,郁闷是一种情调?还好,在一大堆急着老去的人中间冒出来一个声音,“无龄感生活”,真真像一剂解药,解了着急的毒。
三盅老师是个实诚人,现身说法,把自己的有趣生活抖出来,酸甜苦辣,活色生香,好不快活。单单是看他的一段简历,与萌妹子的亲密接触,就够羡煞众人了。三十三岁开第一家公司,三十四岁爱上户外运动和摄影,三十五岁才开始练习攀岩,三十七岁那年爱上一个比他小十五岁的姑娘,送给她一千零一朵玫瑰,三十八岁那年逆时代潮流,弃商从文,现在四十四岁,直到今天还在谈恋爱……看看这气势,仿佛少年不知愁滋味,只管往前跑,所谓的“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的“人生智慧”,在他身上完全被破了,不仅如此,他还给我们介绍了若干无龄感人群的故事,我把其中一个故事讲给一个朋友听:
一个92岁的老太太,跟外孙女出国,在国外一年,每天早晨吃完早餐带着一本英汉词典出门,买上一份报纸在公园里读,寻找一切与人交谈的机会。头一个月,老祖宗熟悉了家周围的每条路,第二个月乘车去更远的地方,然后开始迷路。第一次,外孙女接到警察局电话开车把外婆接回家,第二次,老太太能把地址说清楚,警察就开车送她回来,第三次,她到公用电话亭打电话让外孙女婿开车接她回来,还让人家给她买一个GPS。从美国回国后,老太太开始写美国游记,每天写一点,三个月后写了四万多字。
当我把这个书中老祖宗夸张的故事讲完后,朋友的第一反应是,书上写的可能是编的,接下来他给我分析种种可能性:你要是有个90多岁的外婆,你敢让她一个人出门吗?GPS还是有点复杂的,一个老太太知道怎么操作吗?……
得,这逻辑够强大的了,归结到一点就是,所谓的“无龄感”,不实际,换句话说,它违背了“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的人生定律。
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书中有一个绝好的例子,小尹的故事,前半部分,简直就是大多数好学生乖孩子的翻版,后半部分,剧情来了个突转,他从一个中规中矩的职场精英变成了一个潇洒的准艺术家,让人很是有点晕,回过神来又很兴奋。从失去自我到发现自我的人生路径,大约就是如此,那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幸福的冒险之旅。
“人始终都是活在心灵之中,而不是浮华的表象。……活得丰富,往往意味着情感丰富、滋味丰富、体验丰富”,当我们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听从内心的召唤,发现那条自己真正想走的路时,那必定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幸福。纯真者之所以幸福,因为他们相信并尊重自己的感受。而对此,总有人是不相信的,奇遇之所以是奇遇,是因为大多数人不相信。三盅推崇的无龄感生活,是一种明知会老去,却依然以少年之心去爱、去拥抱世界的态度,是唯有纯真者才可以的美丽人生。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读后感(八):不要因循守旧,要有梦想和勇气
当下有很多歌曲比如《当你老了》和《时间都去哪儿了》,听起来很动情。可它们也像本书作者说的,一再提醒我们不断变老的事实。
作者却倡导人们淡化年龄感,不要因循守旧,要有梦想和勇气,遵循内心的渴望,积极尝试各种生活滋味,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
书中的主线是作者的情感经历,主要涉及四位女性:旅美生活的小敏,法国的Karine,中日混血的女孩林珊,勇敢的女孩小勇。小敏不攀比、不盲从,有别于国内的大学同学;以及对孩子的个性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和国内父母的做法区别很大。Karine用典型的西方女孩的方式来追求爱。林珊最终下定决心寻找自己的真爱。小勇,名字如其人,在和作者一起的诸多艰苦旅行(比如西藏行)中坚持下来,而且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真爱。
作者说他和小勇是借助“行万里路”来突围现实。作者通过一次次出发,脱离了让人产生年龄感的环境,发现自然之美、人之美。他们在旅行中相识、相知,旅行中的优美景象,陌生的环境和人群,让人更容易有情感诉求,更易亲近和产生相互信任。
旅行是作者淡化年龄感的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书中提到了很多人用不同的方式发现生活的真谛,比如好奇心的小敏的外婆,“读万卷书、绘千幅画”的朱乐蒙,自由行走的吉普赛人,带病工作的中学老师等等。
梦想似乎是奢侈的东西,但是也许除了物质,我们需要勇气来追求点什么,保持一颗爱心,就会有生活的奇遇。
另外,很喜欢书前面的八幅小小的图片,配上典雅睿智的文字,隽永脱俗。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读后感(九):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
汪国真曾言: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因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们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我们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所以生命本身就是一段旅程,在行走中去审视过去,在驻足间去凝视当下,在奔跑时去路遇未知的自己。
这是一部有关“无龄感”创作的书籍,全书共五部分十九篇简短的散文,构成了一幅生命的奇遇图片。在这本《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中,作者教会你如何遵从自己的内心意愿,挣脱年龄的束缚,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活。他告诉我们,年龄不是你裹足不前的理由,只有拥有年轻的心态才能让你在时光里肆意游走。
正如作者在里面曾经写道:“人偶尔只听从那一秒钟的心意,哪怕仅仅是一种冲动,又何尝不是一遭奇妙的心灵旅行。”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曾写道: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与其在生命中碌碌无为,不如将每一天都过的充实过的精彩,世界很大,我们可以去我们想去的任何地方,我们可以领略生命的任何颜色,可以期许遇到生命各色的际遇,只要我们不停歇,只要我们还拥有一颗向上的心灵,生命永远会给我们呈现它最美的色彩。
其实,作者本身也是在为我们传递一种向上的生命正能量。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读后感(十):对生活充满好奇,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
“无龄感”这个词还是第一次耳闻。对“无龄感生活”一样充满好奇。笔者借助几个朋友为例,诠释了“无龄感生活”,让我对此有了一个大概的理解。封皮上大大的眼镜,倒映着不同的景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特有的一副“眼镜”,观察着这个世界,看待着每一个人。在网络签名中,经常是“快乐每一天!”我觉得爱自己,善待每一天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
这本书的排版,每段都是顶格开始,不同于正常的文段要求。做老师的职业角度,这种方式我不赞同。个人认为:可以与众不同,但不能违背常识。
生活中的确存在“小敏”这样无龄感的人,他们无龄感的生活是我喜欢和羡慕的。在这个时代,身边多数人是30岁的年龄40岁的身体50岁的心灵……所谓的无龄感则是另类。
为什么如此?很多是理论很明白,事实很无奈。在疯狂的物质追求风中,更多的人意识到精神的渴求。多一份思考少一份从众,多一份真实少一份伪装。善待生命的每一天,活一个多彩的自己。
读文引思,叩问内心,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无论顺逆,无论坦途还是挫折,都是我们人生拼图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每一次,每一天都是生命中独特的体验,都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那何不让我们把每一天都活得精彩?早上,迎着朝阳,奇遇就在前方,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