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5-12 21: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后感10篇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商业模式》是一本由郝志中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后感(一):一本内容很老的书

  这本书,举的都是2010年前后的例子。大量的实例是2011年的微信。看到一半的时候几乎要放弃了,因为思维抵触,觉得书中的看法太笃定了,有一种我说的就是真理自豪感,相当令人惊讶。后来再看了下作者简介,觉得对事情的看法可能一样,但是书中有可能会说一些真实的事情,所以继续看。

  几乎每一本产品经理的书首先都要讲以用户需求为先,我觉得这本来就是常识呀,互联网产品也是商业产品,也就是具有交易性质的。简单来说就是我想要你口袋里的钱,所以我满足你的需求。看这本书的时候注意提醒自己一件事,就是成本资源并不是无限的。

  需求就是欲望,每个人的欲望的强烈程度不同,同样的事情给各人的感受不同,也就是效度不同,为同样的事情愿意付出的不同,最简单直接的衡量就是金钱

  很惊喜具体提到了每个渠道推广的单价是多少,相当直接。还有公司盈利模式数据,真高兴。公司的盈利模式要么是广告,要么是电商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后感(二):十分钟读完《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

  马上踏出校园,步入互联网行业医疗互联网行业,因此最近阅读偏向于互联网方面的书。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这本书简明清晰而又不失生动的阐述了互联网生态系统全方位知识,涉及用户、产品、运营、盈利等方面。书中多次强调用户需求是核心,产品本身好坏关键,运营是推动,盈利模式刚开始一般很难设计出来,但是一旦有了用户数,商业模式就水到渠成了。

  核心的核心归根到底是用户需求,摸清用户需求,设计出真正满足需求的产品,努力做到行业老大,赢,就指日可待

  文章摘要:

  互联网生态系统,就能一目了然发现,这个系统是由互联网新技术资本构建而成的,它包括6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户、终端、应用、公司、收入理念。在新技术和资本的基础上,伴随着各种互联网“理念”,“用户”通过不同的“终端”,获取不同的“应用”,互联网“公司”为用户提供这些应用,获得用户而最终形成“收入”。

  再正确概念解决不了用户需求,不要因为概念而去做互联网,互联网层出不穷的概念都应回归“用户需求”。

  在产品方面,雷军提出专注、极致、快;在运营方面,小米做到用户参与培养粉丝社会网络传播与电商销售。无论从产品还是从运营方面看,雷军和他的小米最终想做到的就是“用户口碑”,所以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至上思维,这也是互联网最核心的精髓

  工业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工业思维更多从设计者出发,体现更多的是技术和功能;而互联网思维则是从用户角度出发,无论产品技术如何厉害,只追求用户使用方便愉悦

  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从创建之初就是“用户思维”,充分考虑如何满足用户需求,如何更多地取悦用户,再考虑后续的商业价值。因为:

  (1)互联网本身没有固定资产价值,只有用户是资产

  (2)做互联网很容易,但做好是超级难的事情,因为用户转移成本很低,随时可以离开

  (3)互联网的竞争是满足用户需求的竞争,是用户体验的竞争,用户是一切。

  判断新产品是否符合互联网的特性,发挥互联网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聚合:是否聚合了更多的信息服务

  (2)互动:是否通过互联网网络与用户互动的特征,网聚了人的力量

  (3)自由:是否打破时间区域限制

  (4)连接:是否去中介和把空余资源有效连接。

  互联网的价值在于提升信息、人和资源的聚合与连接效率,如果没有明显的效率提升,说明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价值,所做的互联网业务需要谨慎实施。

  互联网用户需求的理解,(1)发现用户需求: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找到“粉丝用户”。

  (2)分析用户需求:需求采集方法和需求提炼。 ·验证用户需求是否存在。 ·完成需求过滤、需求排序和用户分层。

  (3)描述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分析完成后,用“3个‘一’”对用户需求进行说明。 发现用户需求是对用户需求的猜测,是用户需求分析的出发点;分析用户需求先做需求采集,再进行需求提炼,分析用户需求是对用户需求的验证、提炼和量化;最后完成用户需求描述。

  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将需求归纳为5大类,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互联网产品围绕这5大类需求,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产品决策:有时决定不做比做更重要

  产品决策是以“用户需求驱动”为核心,如果用户需求驱动成立,再进行竞争、内部和其他资源的决策。用户需求驱动,就是由用户需求来驱动产品决策,而不是由个人经验领导决定或竞争压力因素做出决策。

  用户需求驱动决策:3个方面 依据用户需求驱动来做决策,第一步是要验证需求是否存在。在用户需求分析中,通过用户访谈或可用性测试调研方法,来验证需求是否存在 。实际存在的需求一定不能来自: ·自己认知。 ·简单的模仿。 ·资源和战略规划。 ·行业竞争。 ·领导喜好。 需求的验证一定要避免自我经验的推断,真实需求不能来自简单模仿、公司资源和战略规划、竞争压力及领导喜好。真实存在的需求,只能来自实实在在的用户,来自用户需求的分析。

  满足普遍用户和目标用户的大需求,再满足粉丝用户的大需求;当基础大需求满足后,更要集中满足忠实粉丝用户的大需求,从而突出产品竞争力

  产品的差异性和竞争力,并不是把普遍用户的大需求做得多好,而是不断发现粉丝用户的大需求,并予以最快的满足,这样产品才能显著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总结,由需求大小驱动的产品决策要点: ·大需求,决策去做;小需求,决策谨慎或者不做。 ·小众粉丝用户的需求也是大需求。 ·满足基本需求基础上,产品的竞争力,是对粉丝用户需求的不断满足。

  好产品是由用户需求驱动的,通过不断满足用户的大需求、覆盖需求全过程并符合需求一致性这3个产品决策的原则,会让产品越来越有竞争力。

  竞争分析:领先致命弱点 用户需求驱动是产品决策的核心,应当判断用户需求的3个方面都能满足好。

  产品决策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是竞争分析。互联网产品既要与传统产品争夺市场,也要面对现有互联网同类产品的竞争,所以产品决策时要考虑以下两个竞争因素。 1.市场领先者有没有致命的弱点 。领先者致命的弱点不是体现在资源少、技术差和产品丑,而是集中体现在市场领先者还没有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2.有没有潜在的进入者

  产品决策第三个要考虑的因素是内部资源与其他因素,主要包括: ·有没有行业进入壁垒:比如不能逾越的技术、资金政策方面的门槛,如网络视频的牌照问题等,如果有,要慎重做出产品决策。 ·内部资源是否足够:分析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团队、经验、资金资源,支持产品的持续发展,如果没有,谨慎做出产品决策。 ·其他因素:所做产品是否有政治、社会、道德法律等问题,还包括商业模式是否清晰等,如果存在风险,谨慎做出产品决策。 产品决策是以用户需求驱动为核心,用户需求成立再进行后续产品决策,包括竞争分析、内部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判断。

  功能设计:核心功能是产品立身之本

  产品设计的第二步是功能设计,功能设计是解决如何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功能设计的源点来自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驱动,确定产品所需要的功能,产品功能分为基础功能与核心功能。 (1)基础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行为,是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和需求过程的功能,例如上网电影,基础功能包括找电影→选电影→看电影,满足看电影需求,上网过程所包含的功能都是基础功能。 (2)核心功能:是在基础功能上,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是满足用户真实需求的功能。上网看电影的真实需求是“高清、流畅地播放”,核心功能就是满足更好地看电影的功能。

  5个最重要的用户体验原则。

  3.4.1 不强迫用户 互联网生来就是自由的,用户想来就来,想关就关,想卸载就卸载,用户的选择很多,使用和离开的成本都很低。所以互联网产品要想抓住用户,就必须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极致地做好用户体验,用好的用户体验留住用户,形成用户使用习惯。好的用户体验第一条就是:不要强迫用户。

  3.4.2 不要让用户思考

  3.4.3 简单易操作

  3.4.4 不破坏用户习惯

  3.4.5 超出用户预期

  总结用户体验的5个原则: (1)不强迫用户。 (2)不要让用户思考。 (3)简单易操作。 (4)不破坏用户习惯。 (5)超出用户预期。

  网络运营体系由产品、运营和市场3个主要部门构成,以产品为基础,以运营为推动,相互配合协作,通过产品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双向的“需求反馈与产品迭代”是网络运营的特点。所以,网络运营是产品、技术、推广、市场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产品和运营密不可分,技术外包绝对不好运营,每个部门缺一不可,运营绝对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体系,运营的效率不是取决于推广的能力,而是由运营体系的效率决定的。

  来源量、转化率、活跃度和留存率是网络运营的4大指标,虽然因为产品类型不同,运营指标定义略有不同,但总体都遵循同样的规律,4个运营指标都是用户指标,都是在描述网络运营中用户使用产品的状态和过程。

  老用户由产品决定,新用户由运营决定,所以运营部门的关键是,集中提高新用户的运营指标,同时提高新用户留存,将其转化为老用户,形成新用户不断沉淀为老用户的运营体系,这是健康的运营模型。产品、技术、运营、市场等部门,一起持续提升老用户的数量,提升用户活跃度,这是网络运营的关键目标。

  网络运营周期总结:

  ·种子期是产品最难的阶段,留存率是关键,不在乎来多少人,而在乎有多少人留下来。种子期成功,产品成功一半。

  ·爆发期是产品成功的标志,来源量是关键,产品形成口碑影响力,能成功的产品一定有爆发期。

  ·平台期是用户爆发增长后有意控制产品节奏时期,活跃度是关键,重点做好系统稳定和产品用户体验。

  ·爆发期和平台期交替出现,产品才能不断稳定增长。

  ·产品上线后就是运营,运营的重点是完善产品功能,是加强流量推广,还是构建用户体系,根据产品发展阶段,要采用不用的运营策略。网络运营周期的难点在种子期运营,新产品启动最难,所以新

  产品上线不要急于推广,而要投入更多时间讨论运营方法和策略,因为绝大多数产品是死在种子期。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后感(三):《用户力》读书笔记

  《用户力》读书笔记

  ——陆子樊

  一、互联网商业模式

  用户:

  商业模式最底层为用户,其中用户分为不同的用户群。如脉脉、钉钉、陌陌、微信、QQ等

  流量分发方:

  线上(导航):

  网址导航:如360导航、hao123、2345.com、搜狗导航等

  APP导航:APP下载平台,APP测评平台

  *注:为什么APP导航是平台,而网址导航是网站,这是由信息和产品的形态决定的。PC端产品和信息的主要载体网页,网页不需要下载点击链接即可进入;而移动端产品和信息的主要载体即应用,需要下载才可使用。由当前市场状态可以预测,未来也必将出现webApp的导航网站。

  线上(资讯):

  门户:如新浪、搜狐、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

  媒体:如36kr、极客公园、品玩、爱范儿等垂直媒体

  线上(搜索):

  搜索:百度、360搜索、神马搜索、搜狗搜索、必应等

  线上(导航):

  地面广告:平面媒体、户外广告、汽车电台、地面传单等

  电视广告:各大国家、省、市、县电视台

  线上(社交):

  社交产品:

  用不同社交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不同,由不同的用户群面向后端不同的产品对象

  社交类产品本身需要经过其他四个流量分发方导入到自身的社交产品,将用户转化留存后才能成为新的流量分发方

  产品:

  商业产品:商业产品主要通过商业营收盈利

  娱乐产品:

  影音类产品主要通过版权付费、广告营收、会员服务、ACGNT等方式构成主要营收

  游戏类产品主要通过游戏营收,付费道具及影音周边相关产品营收

  社交产品:社交产品的核心为用户挖掘,用户挖掘的本质在于精准营销。社交类应用在于为此类用户群体的需求提供高匹配性的服务,从中赚取服务费或者中介费。

  资讯:

  资讯类产品的营收主要为两种形式:按点击付费与按展示(时间)付费。盈利模式单一却掌握了整个互联网生态圈的入口

  二、需求调研

  收集需求

  主要目的:验证与量化需求

  定性地说—用户访谈(必须):

  访谈规划:

  明确访谈主题与目的

  设计访谈提纲与开放性问题

  确定访谈用户

  访谈过程:

  建立开放式聊天情景,避免诱导试和限定式提问

  观察肢体语言与表情,关注访谈真实性

  录音或安排观察员

  访谈分析:

  辨别核心需求,辨别利益诉求

  问题描述:遇到哪些问题

  问题分析:为什么遇到这些问题

  解决方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定量地说—调查问卷(按需):

  问卷规划:

  用户访谈后对问题及范围有初步判断而后确认调查问卷

  设计规范:封闭式问题、无诱导信息、题目表意明确、避免专业词汇、不超过15个题目、用户人群定性与筛选、有效性检测、真实性检测

  问卷投放:

  网络问卷一般覆盖范围1000份以上

  设置合理填写奖励

  问卷分析:

  用户群体的分类与研究

  问题描述的比例、重要性、频率

  用户行为的比例、意愿程度、满意度

  调研准确性评估

  定性地做—可用性测试(推荐):

  测试规划:

  任务设计:目的、用户、流程、环境

  测试环境准备

  邀请粉丝用户

  测试实施:

  创造轻松环境,避免压力与提示

  观察用户表情情绪与动作

  测试后进行用户访谈

  测试分析:

  用户属性分析:是否为典型用户

  问题频率与严重程度

  用户遇到问题的操作与反馈

  定性地做—数据分析(按需):

  数据收集:

  明确数据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定向植入代码短期测试

  数据清洗:

  对统计结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进行分析

  对数据清洗与数据分析后的局限性进行说明

  数据分析:

  梳理用户群体

  梳理问题频率

  对定性分析的需求进行验证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过滤不合理需求、小众需求等

  需求排序

  用户需求的次数

  用户需求的比例

  用户需求的重要性

  梳理真实需求

  用户分级

  普通用户:有需求使用产品的人

  目标用户:愿意使用产品且高收益的用户

  粉丝用户:频繁使用产品并成为忠实用户

  输出报告

  需求文档

  用户画像

  使用情境

  三、产品设计

  用户需求排期:

  普通用户的目标用户的大需求

  粉丝用户的大需求

  忠实粉丝的大需求

  产品核心竞争力:

  是否“更”有效率、优质(针对核心功能需求)满足用户需求

  是否“更”全面(针对核心用户需求)满足用户核心需求

  四、网站运营

  产品运营类型:(对此分类抱有不同意见)

  内容型:媒体类、门户类、购物类等能够依靠优质的内容不断吸引新用户留存老用户

  关系型:社交类、工具类等能依靠关系吸引新用户留存老用户

  市场型:无优质内容无关系型用户,如页游等

  四大核心运营指标:

  不同产品的核心运营指标定义的区别

  来源量(每天来的用户人数)

  来源量=老用户+新用户

  转化率(成为真正用户的比例)

  转化率=有效用户/来源量x100%

  活跃度(用户使用产品的程度)

  活跃度=用户行为次数(在网站的不同页面的点击次数)/用户数

  *注:若用户在网站中只产生了一次点击则此用户可被认为是无效用户

  留存率=(一定时间内)转化用户数/新用户总数x100%

  留存率(转化成老用户的比例)

  留存率=(一定时间内)转化用户数/新用户总数x100%

  生命周期的产品与运营方法:

  种子期

  种子期产品

  最小可行性产品

  通过种子期运营验证产品明确核心功能

  种子期运营(不要奖励与补贴,避免干扰需求)

  关注留存率

  种子用户群:从粉丝用户中筛选而来的用户群体

  强需求,用户群体明确

  爱传播,爱交流

  事件法:通过热门(娱乐、炒作、不打政治擦边球等)事件或内容策划,进行病毒营销获取种子用户

  地推法:人对人线下发展用户,如要求新用户kpi,线下市场拉新等

  马甲法:注册子账号或者机器人与用户互动,营造用户被关注和参与的假象

  传染法:通过各种营销活动对关系链进行营销

  种子期目标

  获取第一批用户

  验证初期产品

  关注用户留存

  爆发期

  爆发期产品

  快速完善最初的产品和体验

  围绕核心扩展新功能,通过新功能快速上线进一步形成产品口碑,拉动用户扩大与留存

  爆发期运营

  扩大来源量

  买流量

  搜索引擎

  导航网站

  社会化营销

  客户端渠道

  APP应用商店

  联盟广告推广

  流量导入

  与大流量平台(流量分发方)合作

  关系链营销

  品牌营销(装有钱)

  种子期不补贴

  将补贴作为用户的一种激励方式,用户在激励体系里要完成任务,如拉来更多用户,从而将补贴转化奖励给用户

  爆发期目标

  拉取更多用户,提高来源量

  扩大正常营销与宣传渠道

  深入某行业或领域营销渠道

  平台期

  平台期产品

  研究系统架构为下一轮爆发增长做准备——是否需要重构与升级

  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用户转化率)

  推出延伸产品或者功能(提高用户转化率)

  平台期运营

  关注转化率

  活动运营

  拉新转化留存提旧(主要为老与留存)

  用户运营

  积分制:核心以增加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平台之间粘性为主

  创新功能开发(兴奋点)

  以老用户激活,已有用户活跃的功能为主

  平台期目标

  为下一轮爆发期做准备

  解决稳定性与用户体验

  服务老用户而不是发展新用户,核心指标为活跃度

  提升口碑传播力(品牌营销)

  完善运营流程

  建立用户体系

  提升活跃度

  网络推广:

  推广三大页面两大指标

  渠道页:用户来源渠道的页面

  推广页:来到产品的第一个页面(着陆页)

  产品页:使用户转化的页面

  来源量:从渠道页到着陆页的比例

  转化率:从推广页到产品页的新用户比例

  资源合作

  创业型产品网络推广策略:

  做好产品摸清渠道,重点获取粉丝用户,通过粉丝用户将产品优势转化为用户流量,在有限的推广成本下达到种子期的最大ROI(结合产品生命周期)

  用户互导

  网站互换用户:网站广告,内容区,链接互换。提高用户量并优化SEO

  客户端捆绑安装

  APP内置换量:内部APP推荐区域

  *注:1.用户互导的前提是拥有用户量,无流量积累的新产品不适合此方式

  2.创业型公司先做流量型产品,如免费功能产品,内容产品等,先用各种手段积攒用户流量,再渠道换量或通过积攒的流量培养新产品。

  资源互换

  通过内容或者资源换取用户(与流量分发方合作或与产品方合作)

  流量购买

  渠道优化

  PC端渠道推广

  内容型渠道:门户网站、导航网站、内容型产品(影音文字)。

  结合推广渠道生产合适的产品形态,与内容型、门户型网站互推共赢进行引导或病毒式营销(广告、软文推广,活动推广)

  社交型渠道:qq空间、新浪微博、微信等各类社交软件

  结合社交产品形态生产合适的营销内容进行关系链营销,通过用户参与和互动的形式推广。(活动推广,软性推广)

  搜索引擎:360、神马搜索、搜狗搜索、百度等

  SEO与SEM

  流量渠道:导航渠道、流量联盟、网吧联盟、百度联盟、阿里联盟等

  购买位置与流量购买

  APP及软件渠道:

  流量购买与置换

  PC端推广汇总

  移动端渠道推广

  安卓免费推广形式和渠道:

  安卓付费推广形式和渠道:

  安卓推广渠道总结与补充:

  内容与社交型渠道

  应用市场

  ASO:关键词优化检索

  APP与应用市场合作:首发或抽奖

  刷榜占据分类排行榜

  购买应用市场推广位

  流量渠道

  与手机厂商预装方式(CPA 1.5~4元)

  移动流量广告公司:AdMob、百度、点入、多盟、有米、安沃等(CPA 1.5~3元)

  积分墙:与下载软件得积分兑奖的软件合作(如下载安装推荐的优质应用、注册、填表等)(CPA 2~5元)

  苹果IOS推广渠道:

  传统企业,传统IT企业与外包公司做不好互联网产品的原因:

  1.没有产品迭代(产品迭代的目的是什么)

  2.没有产品运营(运营的目的是什么)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后感(四):想转行互联网公司?先弄清楚这五点

  《用户力》这本书像是互联网从业者的入门手册,只200多页的书,几乎涵盖了互联网生态的角角落落。而相应难免的,对具体问题的剖析会稍显不足,但整体来讲,作者以10年从业经验为背书,为读者描绘出了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图景,对于从业者,或者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全书的主线见下图:

  来源于网络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后感(五):用户力读后感

  这本书买了将近7个月了,直到今天才看完。时间看书时间总共8个小时,给自己一个鼓励。

  写给很久没有看完书的自己——做对的事,坚持做对的事,再难也可以读完一本书,读了就会有收获。

  这本书主要以案例为主,讲述作者眼见的以用户为主的各个互联网企业做过的事情。通过深挖这些事情最后的目的,以及产生的效果,以身临其及的感受带你走过产品发展,迭代,增长,活跃的过程。读完这边书之后可以再次重读《结网》,《人性的弱点》,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适合人群迷茫中的产品经理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后感(六):用户需求驱动一切

  前段时间看了老郝的一个视频,短短的50分钟,点点俱到,干货很多,不仅有价值观,而且有具体的方法论。得知这位大叔居然还出了一本书《用户力》,赶紧拿来拜读了一下。

  读得过程不自觉地会和跟自己两年的产品运营、产品设计经历相结合,每读到一个说道心坎的地方,总会拍大腿惊呼!

  一句话说一下老郝的中心思想:产品设计,网络运营必须是用户需求驱动着走的~

  其中,非常重要的三点,我自己总结来说是,两个圈圈+一个曲线

  第一个圈圈:用户需求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后感(七):还行,但商业模式的讨论缺乏逻辑

  1.本书对于用户需求的讨论有一定的启发性,在如何挖掘用户真正的需求、分析用户需求、筛选需求以及验证用户需求的讨论相对比较有启发,值得每一位产品经理思考与借鉴。

  2.产品的设计也是围绕着用户需求展开的,这里与之前的篇幅有些是重叠的,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用户需求是驱动力,需要不断的强调,但站在读者的角度,会觉得有些内容反复说有点多余。书中提到的一些产品设计的例子可以仔细研读,或许对于做产品的人有警示作用。

  3.在网络运营方面,首先核心依旧是产品,作者着重讨论推广方面,但里面的方法并非具有普试性,前提是你有一个非常非常棒的产品才适合这样去推广,其推广手段比较粗暴,当然,也是目前很多互谅网产品的普遍推广手法,我觉得,或许过多一两年,用户就不会买账了,因为会让人有点反感...

  4.篇幅最少的就是讨论商业模式这个章了,简单来说就是在将收入哪里来,而商业模式的覆盖面不仅仅局限于此,作者也只是基于经验的总结,并没有很好的提炼方法论,所以这章的参考性不大。

  一句话总结:讨论用户需求以及产品设计两章值得看,其他章节可以略读....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后感(八):互联网产品必备好书-用户力读后感

  一、 说在前面

  第一次可以作为一本好书的试读用户,真的很激动,这得感谢blues老师,让我有幸成为试读用户中的一员。在报名到拿到书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杨老师非常用心地把控书的质量,真的是用互联网的用户至上的极致思维去推出这本书,让我对这本书的期望越来越高。加上作者郝老师本人的气质和才华,知道这一定会是一本极具意义的书。真正接触到书并开始阅读时候,是越发的喜爱,书中的内容对我这个还没满一岁的产品人的影响非常大,系统严禁的知识体系,更是帮助我梳理了自己对互联网、对互联网产品、对用户的理解。要为这本书点赞。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写下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老师们指正。

  二、读书感悟用户力思维导图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后感(九):最后

  听起来感觉很亲切,特别容易接受,不知道是自己水平高了还是怎样。

  来看产品运营的,郝老师讲得很清晰,借用产品生命周期甚至是企业生命周期来讲述了运营,条理清晰。至于需求和产品设计,还是感觉最精辟的还是张小龙的演讲,至于商业模式,郝老师讲得有些泛泛,推荐看商业画布类似的书,系统全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了解这么多模式记不住不说,即使记住了也不一定有用,不用牢牢记住一两个更好。

  话归正题,关于运营,郝依照产品周期将运营划为种子期、爆发期和平台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产品特征、关键指标、运营目标、运营方式,清晰明了很是受用,不过自己还没有实际经验,所以还希望可以尽快检验。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后感(十):破拆用户需求 直指营销本质

  郝志中郝老师这本广受期待的《用户力》终于面世了!收到机工社华章公司杨福川杨总寄来的《用户力》后,酣畅淋漓的读完后,长叹一声:好书!哈哈

  回想,互联网不断被创新和颠覆,各类概念也层出不穷。在营销领域,我们在探究这些互联网营销的概念时,往往发现有些概念在传统营销学中有众多渊源。在实际操作中,基于互联网的营销策划与管理,与传统营销学一样,需要洞察用户需求、满足需求来策划和设计产品,而到商业模式、运营等方面,则因为互联网渠道和媒体的特点,而叠加了众多可能性。这正是郝老师这本书的可贵和扎实之处——不热衷于塑造概念,而是将现实的操作,系统化的、务实的娓娓道来。

  本书开篇,就将互联网产品和运营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结构化的串联。以大量的信息图的形式,将读者学习和实际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非常清晰的展现到了读者面前。郝老师500页的PPT可以配套下载,涵盖了这本书几乎全部的干货内容,图文并茂,从逻辑、到实用方法、到具体案例,实在是诚意满满。(题外话,我看到有崇拜郝老师的小伙子,已经红果果的将郝老师PPT中的图片放到了公司内部的产品策划提案中了,哈哈。)

  除了系统化、结构化的内容串联,本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操作工具。单用户需求部分,就已经为读者给出了大量分析和操作模板,例如针对互联网用户的需求,郝老师提供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析进行了互联网化的需求对应表;在谈用户需求的分析时,则将市场调查明确的划分为了定性、定量、“说”和“做”4个维度,从而很清晰的介绍了4类市场调查方法的适用情况,而且对4类方法,都细化到了具体执行步骤。可以说,这一部分足以让很多没有接触市场调查、用户需求洞察与分析的人员,极为有效的在短时间内学习到了实用的操作手段。就连很有市场经验的读者也会感叹:从需求分析上就足以见郝老师功力。

  再在承接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部分, 郝老师迅速的从“需求-功能”的角度跳了出来,更没有落俗套的去大谈用户体验上的细节,而是非常高屋建瓴的从产品定位来引导功能和体验研发问题,提出了定位、核心功能、用户体验三者分级、分步骤决策研发的思路,特别是通过需求全过程、需求一致性来判断产品决策,可谓把脉精准,一针见血。在传统市场营销理论里,无论是特劳特的《定位》,还是科特勒的《营销管理》,还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中,都从认知、价值、竞争等一系列角度论述了需求的一致性,多少互联网产品在研发方向的决策上走了弯路啊,真想让每一个人来读读郝老师这一段儿。

  在看此书时,还有太多感触,会让人恨不得拍着大腿说:“对啊!对啊!”或者“我怎么没想到呢!?”此处不再一一垒述,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找到自己在阅读中的酣畅淋漓,或者深思熟虑。我虽然近期深度拖延症发作,读书和写书评都拖了大家后腿,不过,在结尾时最想说的话仍是:必须再多看几遍这本书!

  还有,郝老师的课也要听!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