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生欢喜不生愁》是一本由林曦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18-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只生欢喜不生愁》读后感(一):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
人要笑,一笑呼吸就出来了,很开心,整个松了。一般人都很紧张,我说那是讨债的面孔,一笑就放松了,就好了。
中国人有一句很好的修道经验的话,“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修道想成神仙,没有另外一个法子,只要一切烦恼痛苦都丢掉放开,永远高兴,这样才会修成神仙。会不会成为神仙不管,至少可以冒充神仙,活得很快活(众笑)。对啊!这一笑就好了。
还记得看过南怀瑾先生写的这段话,当时特别喜欢,于是一直留着。这次看到一本书的书名就叫《只生欢喜不生愁》,急忙打开看看书里到底在说什么,却原来另是一处别有洞天。
原来,这本《只生欢喜不生愁》是水墨画家林曦的艺术生活随笔集,谈艺术之道,论无用之美。
全书按主题分为六辑:“艺可通道”“观照世间”“得自在禅”“心安之所”“写给时间”“赤子之心”,其间文字轻盈、意境优雅。林曦以手艺人之道,解析艺术美育的本质内涵,分享写字的乐趣、专注的法门、心力的修炼及艺术的学习途径等内容。又从文人的视角,观照当代生活的审美情趣,阐释何为“无用之美”、如何“独善其身”,探索让传统美学回归现代生活的践行方式。
最为关键的是,书中所配插画意境优美、别有意味。说实话,我非常羡慕会画画的人,能把画画和写作搭配的如此好的艺术家,确实可以给读者带来更不一样的阅读享受。
有句老话这样说过:不做无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林曦正是用文字告诉我们,以无用的美学滋养出日常丰盈的生活,原来一个人的快乐不太需要外在的东西。
就像艺评家陆蓉之说的那样:“林曦的绘画是平时思考的结晶,也是反映人生百态的视觉日志。笔墨和琴弦都是林曦恣意纵情却又能收放自如的游戏人生。她一直属于天生的明星画家,聪慧美丽又才情兼备。她的水墨写意,描写众生百相,是人们的生活审美经验的提炼,精英小众文化可以引为知己,大众也可以在莞尔一笑中找到共鸣感。”
从兴趣出发,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智慧和乐趣会有其相通之处,尽情地玩耍和不懈地努力,叫人充实又踏实。
《只生欢喜不生愁》读后感(二):自己的那份静心与专注
从各个方面都会喜欢作者的写作,不仅仅是一篇个人的感想,更主要的是林曦老师自己的人生态度,画面优美,文字自然舒服,图片有着生活的气息,更有一种天真的灵气,非常的喜欢,即使特别吵闹、烦闷时,看到那一节节的小图片,小记录,也会喜欢之极。
在这本书的封面中,就可以看到林曦作者的闲适、古朴的悠然生活,自然温暖,与作者现实生活环境几乎一模一样。简单、舒适、亲近自然、追求并学习古代优秀文化,作者在开始的前几页展示了自己的几幅作品,温暖、自然、生活的气息一直环绕其中,让人更加的向往、喜爱。
作者在每一个章节的语言运用,都像是缓缓的与我们对话,淡淡的、甜甜的。这些章节的内容都是作者日常的一些随笔日记,传播了许多自身的生活方式,轻松、快活;在其中也附上了相应的一些美好的小景的图片,有写字的自己、有讲课的自己、有练瑜伽的自己、有坐在石凳上感受自然的自己,更有桌面上那些美美的瓷盘、一瓶鲜花、一杯甜点,这些简简单单的小美好,都会让人深深为之感动,并且附以向往。在这些小细节中,可以看到作者的那一股灵动中透着一股天真与细腻,让人看到就会微笑,觉得这本书会让人非常的轻松,和这样的人做朋友也会非常舒服。
在这本书中,林曦老师说:“人生在世,总需要一样事物得以依止,可居可游。到达庄子的世界,艺可通道,可通达,可证悟。”,这一处让我既羡慕又赞同,作者写这些并不是在推崇画画、写字,这是透露出了一种人生境界,心灵有了一种依托,放在这样美好的技巧之中,锤炼自己的心态,静心、淡然、专注,这些品质在其中就会悄悄地锻炼出来了,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整个气质与生活状态,进一步的促进这些技艺的进步,这个就是一种良性循环。
跟着作者的写作,就会觉得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感受各种美好、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经,就会从心底之中产生一种幸福和快乐。在这些叙述之中,也会透露出一些哲学性的日常,在我们练习瑜伽时,在这一吸一呼之中,都是一种集中,思想的集合、力量的汇聚、烦闷的退散,达到一种平心静气,排空一切,只专注于这样的一起一落,这些种种都是非常的美好的。作者将自己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将自己的态度附注其中,达到一种令人羡慕的境界,铸就自己的生活态度,成为美好的自己。
推荐这样一本接近自然、接近生活,讲诉一种人生态度的书籍,培养自己的那个技艺,专注于其中,将自己的精神注入,逐渐沉浸其中,使得自己静心,最终成为自己的生活态度。
因为写过一年左右的微信推送,后来又负责审核学弟学妹们的排版,所以,我看书时,总会注意书的设计问题。封面、目录、插画,甚至纸张的手感,都可能成为一个加分项或者减分点。
这本书在设计上让人眼前一亮的时候,又让人觉得舒服。
会觉得舒服,是因为书的封面、插图,都和书名“只生欢喜不生愁”相契合。封面图片是绿芭蕉下,放着樱桃、茶具和文房四宝的桌,太师椅嵌入在芭蕉和桌子之间,支柱自成一个弯曲的弧度,让人第一眼看到就感觉这把椅子坐上去会很舒服,不知不觉间,我的情绪就变得稳定柔和下来。
封面正文前的四幅作者手绘的插图,主角只是茶壶、书籍这种常见物什,风格颇像丰子恺,并没有绚烂的色彩,线条也带着点随意,每幅画旁侧都有题字,茶壶的配文是“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书籍的配文是“颜如玉”。书中也有大量配图,多为记录作者生活点滴的照片。其中也不乏构图巧妙色彩淡雅者。
手绘配图之二而能让人觉得眼前一亮,我想,和作者擅长画画有关。我们都知道,古书的目录和正文,都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阅读的,而且还没有标点。本书的目录按从右往左从上往下设计,这本也不算特别突出,以往也有这样别出心裁的书。但本书是把两页作为一个整体,去设计目录,这就比较少见了。整体上的观感也更舒坦和欢喜。
目录说了设计,还是要说正文。正文主要是作者对艺术和生活的接触和感悟。作者在绘画之外还有着很多爱好,静坐、读书、写字、插花,所以这本书内容更丰富,可以让更多的读者产生共鸣。作者也没有在书中生拉硬扯一些高雅难懂之词,而是选择了不少生活中的趣事。
第一节就是无用之美,这也是丰子恺的一本书的书名。而作者对无用之美的感悟,和丰子恺的阐述也有共通之处,可见之前认为作者画作有丰子恺的韵味,不是我的错觉啦。
本来,只生欢喜不生愁,人人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还是能通过这本书,感受到作者那份质朴的善良和美好的愿望。这本书就适合配着《一人静》、《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这样舒缓的纯音乐,在忙碌之后,捧一杯热茶,看上几节,放松一下身心。哪怕明天还是要为生活为各种事情愁,至少当下可以拥有一个不愁苦的好心情了。
作者在序言里说自己最顺手的表达方式是画画,却不是一个天生的写作者,但是偶尔脑子里也会出现一些句子。我感觉作者的定位确实蛮到位的,书中的一些词句,尚有润色拔高的空间。
作者能把画画这项能力做到擅长,甚至是天生才能的程度,其实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本书给我们带来欢愉,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倒不用执着于那种娓娓道来的能力了。
翻开这本《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书,觉得写这些生活随笔的人,在一个生活和事业都很从容的人。 每天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喧嚣的城市里,也有一间教室是安静的, 学生们静心凝神的坐着仔细的研墨, 精心的书写。在宣纸上落下自己的毛笔。
生活中,把家里设计成优雅的陈设,偶尔独坐窗前,执笔练字, 窗明几净, 这样独坐也会觉得这就是岁月静好的样子吧。
作者从小学习绘画的原因, 在书的页面里会看到作者平时的作品,以及工作的时候的图片。这样的状态的确是让人羡慕, 在看到这些工整的字摆放的桌面的时候, 一下子也会联想到写字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一种心境呢? 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时间也会因为自己的投入而变得格外的安静。 想必是用心做一件事的人专注的样子都是这样的吧?
前段时间也在某网站上买了练字的纸笔, 因为从没有练习过写字, 都是从笔画开始练习, 用毛笔和平时写字用的签字笔不一样,笔画需要用力或者提笔的地方都要注意,这样才能写的和字帖上的一样。 每次写字的时间虽然不长, 但是在写字的时候都很专注的在写字,暂时放下那些闹人的事情,让心情平静下来, 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当下手里的这支笔怎么写成一篇工整的字上面了。 写字纯属爱好,与其窝在沙发里看电视,写字的时候更加的让人觉得心情平静。 作者在书中写到上课之前要先闭目静坐15分钟,这样时间久了的心境也跟着平静下来。
因为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作者家里的摆设和布置也颇有一番韵味, 很喜欢这种窗明几净的空间,无论什么时候,小憩一会儿或者是坐在那里看书, 都会让人觉得很舒坦。
热爱生活的样子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态度和想法, 对于生活, 看到的是眼睛中明亮的样子, 好多的时候我们看到朋友在微信里面发的他们晒出来的自己精心养护的花草, 细心烹制的甜点, 生活中美好随处可见。 很多时候我们期待的是只生欢喜不生愁, 虽然知道几乎没有可能,但是给自己一个淡定从容的态度, 去面对生活, 何尝不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呢。
《只生欢喜不生愁》读后感(五):记下快乐的点滴瞬间,只生欢喜不生愁
翻开书的简介时看到林曦:年少成名的水墨画家,也是一位手艺人、老师、设计师:静坐,读书,写字,作画,插花,闻香,抚琴,喝茶,研究中医、哲学……她以无用的美学滋养出日常丰盈的生活,告诉我们原来一个人的快乐不太需要外在的东西。
“只生欢喜不生愁”是在中国非常有名的修道经验的话“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修道想成神仙,没有另外一个法子,只要一切烦恼痛苦都丢掉放开,永远高兴,这样才会修成神仙。会不会成为神仙不管,至少可以冒充神仙,活得很快活(众笑)。对啊!这一笑就好了。 -摘自南怀瑾《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书的文、画、字,仿佛感觉到83年的林曦竟和南怀瑾先生有这一点相似之处,都是活得快活之人。一直有关注林曦的公众号,发发图,发发文,很少商业气息,比较单纯的生活点滴分享。
在书中看来感觉林曦比较幸运,活出自己的样子,多少人有自己想过的生活,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都会被生活,被社会折磨得忘记了初心,往往会因为做事而慢慢就不再坚守自己的生活品质了,不再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也正正是林曦一地坚持着这种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写字画画,将这些喜欢的事情,坚持下来,变成了她的工作,她让每一天的工作都指向一个让自己心甘情愿的目标。在书中看到她的画是小玩物,用的笔墨和琴弦都是林曦恣意纵情却又能收放自如的游戏人生。
她受家庭熏陶,她从小就很喜欢并且有机会深入学习体验中国传统让她年少成名,在我们还在打闹中长大的时候,她已经开不少画展,出版过诗文画集。想想我们在玩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学习在成长,在吸取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储备,起跑线已经超出不少同龄人,就像现在很多孩子一样,家庭环境、资源、父母都比同年龄人要强,自己再努力一把,强的人,就越强了,在她身上,或者透着我们都向往或追随的气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提高生活品质,即使无法过得跟她一样自由自在,但却心里却非常的艳羡这样的诗与远方般的生活。
我所理解的只生欢喜不生愁的意思:并不是我们在世界上没有忧伤愁绪,而且是在百般滋味之中,自己选中欢喜,我想记得让我开心、快乐、甜蜜的记忆,感恩带给我欢喜情绪的人、事、物;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细心去体会,是有很多的瞬间、很多时刻、很多的风景,值得被描述,被记住,相信她的画文字和照片,就这么随着生活点滴慢慢沉淀集成的。在书中,她的文字我是有相同感受的、有些是我需要鼓励的、有些是我赞同的观点的、还有些是我心底中想受到潜移默化影响的。那些文字、相片、绘画、和句子,会让我回想到天真、无忧、无惧。 总之,像序中所写的,感觉她是个通透的美好女子,她写的字,画的画,书的文,都令我赞叹,心向往之。
《只生欢喜不生愁》,是林曦所记录的日常,一些触动与感悟。全书按主题分为六辑“艺可通道”、“观照世间”、“得自在禅”、“心安之所”、“写给时间”、“赤子之心”。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她还有个孩子,站在妈妈的角度,既带好了孩子,自己的生活还过得这么的滋润,是多少妈妈渴望的啊!看完这本书,多少也让我更坚定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并不赚钱,但是它可以让我开心就行了!)让我坚定的继续拍拍拍生活中美好的瞬间(即使大定、小宝,还是路边美丽的风景)。
(想了解她,也可以关注她的微博看看,林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