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是一本由[美]拜伦•凯蒂(Byron Katie)迈克尔•卡茨(Mich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转念》读后感(一):转而念之
转念
张德芬强烈推荐!1%转念改变99%人生!享誉世界心灵导师一念之转创始人拜伦•凯蒂倾心力作!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心灵开悟书!揭示如何解开寻找爱认可和欣赏结活出安宁自己!知乎众多回答强力推荐权威情绪疗法。 编辑推荐: ★张德芬强烈推荐阅读! ★1%的转念改变99%的人生! ★深度影响《当下的力量》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正能量》作者韦恩·戴尔等,享誉世界心灵导师、美国最知名的心灵导师一念之转创始人拜伦·凯蒂倾心力作!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心灵开悟书! ★知乎众多回答强力推荐权威情绪疗法! ★豆瓣评分高达8.4分的口碑佳作被凯蒂及大量读者期待已久的新译本! ★深刻揭示了如何解开寻找爱、认可以及欣赏结,活出成熟、完整、安宁自己。 《转念》检查了一个普遍、古老的焦虑源: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在这本开创性的书里,凯蒂将帮助你质疑你一直以来认为的获得爱和认可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段真正的关系。比如: /为什么我们学会的寻找爱和认可的方式只会导致失望。 /爱如何不等同于需求。 /如何通过功课实现更大的爱和幸福。 《转念》将帮助你照亮在你生命中的每个区域——你似乎缺少、最渴望的东西的地方——伴侣的爱、孩子的尊重、爱人的温柔,或者老板的敬重。凯蒂揭示了如何解开寻找爱、认可以及欣赏的结,并带来真正的爱和改变自我的幸福。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总会对爱情从憧憬到失望?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却终身受困?伴侣的爱、孩子的尊敬、爱人的温柔,或者老板的尊重……似乎我们一直都在忙着追求他人的爱、认可和欣赏,可为何常常处于痛苦之中?当你受够了以后,怎样才能彻底解放自己? 在本书中,凯蒂将带领你进行寻找真相的探索之旅。而探索的过程主要运用到了四个提问和一个反转,也即凯蒂的转念作业:真是这样吗?你能确定真是这样吗?当你相信那个念头时,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假如没有那个念头,你会怎样?然后把那念头反过来。凯蒂的转念练习,是一个简单得让人惊讶的方法,无论任何年龄或背景的人都可以运用。但当你在凯蒂的指导下进行探询步骤时,你会发现,给你带来痛苦的信念——关于生活,关于他人,或者关于自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而你的生活也将从此永远改变。 在本书中,凯蒂揭示了如何解开寻找到爱、认可以及欣赏的结,并给你带来真正的爱和改变自我的幸福,活出成熟、完整、内在安宁的自己。
《转念》读后感(二):转身,遇到更美的人生
《转念——发现并感知生命的另一种可能》,这是一本由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美国的拜伦·凯蒂著,由江月翻译的心灵开悟书。拜伦·凯蒂自创的“转念作业(或念头练习)”是我们每个人改善婚姻、家庭、人际关系、职场等各层面生活的法宝。
在此书里面,凯迪告诉读者,痛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开始质疑令你痛苦的那些念头,她还给读者揭示了如何解开寻找爱、认可以及欣赏的结。如果你在这些方面有疑惑,不妨静心读读此书,也许你能够在凯蒂的帮助下学会质疑自己一直以来认为获得爱和认可的方法,转变自己的认知,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转念——发现并感知生命的另一种可能》,由迈克尔·卡茨的“这本书是怎样诞生的”和约翰·塔兰特的“怎样去爱”两篇序开始,以十二章的大篇幅徐徐展开。
“转念”,简单来说,也就是要转变念头。开篇第一章就是从我们困惑着的各种念头开始,提醒我们质疑自己的念头,尤其是那些让我们痛苦的念头,“假若你有一种方法能够使你看到自己是不是真的完全相信那些念头——特别是那些困扰你最深的念头,那会对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方法就是念头练习,即反躬自问。”
当我们面临亲密关系中一个最令人痛苦的事情,那就是我们生活中必须赢得他人的爱与认可时,在念头练习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看清楚赢得他人喜爱和欣赏的生活模式是多么虚假且充满压力,明白不刻意追求认可的轻松自在和亲密感才是我们所享受的。当我们坠入爱河时,还可以通过念头练习发现爱的经验的本质,并清晰地看到爱和需要的不同之处,并且学着改善亲密关系。当我们的伴侣有缺点,当我们遇到爱自己的障碍,用念头练习,可以得到一个自我觉悟的机会,不可避免的离婚事件也可以转变成爱的故事。爱情如手握沙,需要恰到好处的力度,需要给自己一些空间,也需要给爱人一定的空间,爱与自由,可以在念头练习的帮助下得到启发,学会把握。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译著与本土著作的最大不同之处往往不在于作者的水平,而在于翻译者的知识积累和文字功底。从本书的措辞可以看出,本书的译者的知识积累比较丰富,文字功底深厚,不像有些译著,本来很好的书,却被翻译的面目全非,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或者不知所云。
生活中,或许你有时候会因为一些事情而怀疑自己,不过,读了这本书,你可能会改观的。其实,你一直是那个你,你一直具有优秀的能力,只不过,有时候你需要转变你的思想,用另外一种思维或者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你需要有个心灵的引导——《转念——发现并感知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引导你发挥出自己的优秀,表现出最佳状态的你,呈现出更美好的人生。
《转念》读后感(三):转念
转念
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拜伦•凯蒂是一念之转的创始人。一念之转即用转变观念思想的方式,来解决困扰自己的难题,清除烦恼,改善人际关系,实现健康的人生。拜伦•凯蒂的理论曾经影响了诸多著名的心灵导师,比如埃克哈特•托利、韦恩•戴尔等,其自创的“转念作业”是我们每个人改善婚姻、家庭、人际关系、职场、工作等各层面生活的法宝。
世界上最大的不变就是改变。其实,转念的本质就是改变。人的思想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在一瞬间可以产生上百种思维方法,在数十年也可能沉迷往事不能自拔。在困难面前,某种思维可能受限制,也会有某种思维会被打破。生命就是改变,在没有改变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再存在;改变伴随着未知的恐惧或忧虑,放轻松,调整情感,从观念的陷阱中跳出来。未知的领域和改变并不意味着糟糕,也可能是一种机遇,一种面朝更好方向发展的机会。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的就是改变带来的变化。"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从中国的文化到中国的历史演变,都在寻求变化的适应之道,遵循世道的演变,规律的遵循,才创造了中华绵延五千年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文明。大到国家的改变,小到自我的改变,顺势而为,乘胜而变,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现如今的现代化社会瞬息万变,快节奏的生活和浮躁的心灵,在动荡的世界中,如何寻求安身立命之道,如何改善人际关系,这是一个问题。 《转念》一书,致力于自我内心思想的改变,改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帮助我们得到伴侣的爱、孩子的尊重、爱人的温柔,或者老板的敬重,带来真正的爱和改变自我的幸福。
曾经读过一个颇有意味的故事,一个老太太,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扇子小儿子卖雨伞。老太太天天愁眉苦脸,街坊邻里问起来,她说晴天的时候她就替卖雨伞的儿子发愁,发愁儿子的雨伞没有人买,下雨天的时候呢,她又发愁卖扇子的儿子没了生意。街坊哈哈一笑,告诉老太太可以反过来想,下雨天的时候卖雨伞的儿子生意好,晴天的时候卖扇子的儿子生意好,这样老太太您天天都应该高兴呀。老太太转念一想,从此不再愁眉不展,天天快快乐乐的生活了。这个故事就是转念的力量,有时候我们在自己的思维中固执的不肯走出来, 自我徒增烦恼,其实,转念可以让我们心态更加开阔,收获更多幸福。
这世间,人生不过百年间,时光易逝,岁月匆匆,生活的平静湖泊不断泛起波澜,最后剩下的都是年月洗尽的铅华。时间不会改变什么,只有我们自己才会改变自我。转念,去探寻心底的秘密,取寻找幸福的源泉。
《转念》读后感(四):这本书开启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不是一道单选题,只是有时我们太过于固执而不知疏通,使得我们的人生总是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前进。就像书名所说的,有的时候,一念之间,便可以开启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书中提到作者曾因为自己的心痛之事儿跌落人生谷底,沉沦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竟然“想通了”。而也正是此之后,好吃看破红尘一样,通透了许多。而作者慢慢地看是以这种心态影响了身边的人。而逐渐发现,这也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够让人摆脱阴霾,重获新生的心灵的力量。然而很多时候,这种力量难以言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好在,作者将她的心里路程一句句写了下来,因此也就有了这本书。
其实看到这本书时立刻就想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
但是晴天的时候,老奶奶会觉得大儿子的生意会不好;雨天的时候,她又会觉得二儿子的生意会不好。
因此每天闷闷不乐。后来别人跟她说,晴天的时候你二儿子生意好啊!阴天的时候你大儿子生意好啊!
老奶奶一想,觉得也对,便高兴了起来。
其实故事很简单,道理也很明显,有时转变一个思路就会遇见另一种境遇。但有时想法的转变是很难的,而《转念:发现并感知生命的另一种可能》这本书正是从理论到实践,一步一步地在教我们如果能够实现转念。
举个例子,在转念练习的章节中,作者一步一步在教我们如果转念:
1、真的是这样吗?
2、我是不是能完全确定这是真的?
3、当我坚信这个念头时,我的反应是什么?
4、当这个念头不存在时,我又会是谁,或者我又会怎样呢?
其实很多“心灵鸡汤”类的书籍都会告诉我们,“换个角度”、“换个想法”的重要性。但是像这本书一样,能够一步一步地叫我们如果“换个角度”、“换个想法”的却实在是难能可贵。有人说很多心理专家是因为遇到过很多大喜大悲的事故,才让他们大彻大悟。可能也是他们从谷底一步步走出的过程中才悟出了一些道理。
而此书的作者凯蒂也正是经历过人生巨大的低谷,而将她一步一步重回巅峰、“转念”的技巧教授给我们。相比于“心灵鸡汤”,这本书更像是在教我们如果烹饪“鸡汤”。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书价值,可想而知!
据传,佛祖讲经之时,没有说话,只是拈花一笑,大家不解,唯有迦叶尊者回以微笑,佛祖便说:得我道者,唯迦叶矣。道,即在拈花一笑之间,而此一念,便有天堂地狱,即所谓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人生在世,苦痛繁多。而我们一直以为带给我们这种痛苦的是家庭、工作、爱人……等等这些外界的因素,却忽略了我们自己才是痛苦之源,同样一个馒头果腹,有的人欣然接受,报之感恩,而有的人向往大鱼大肉,对馒头嗤之以鼻,但又不得,便痛苦不堪。馒头不变,只是人心境不同便有两种结果,我们凡人,非佛非魔,暂且称之为,一念快乐,一念悲伤吧!
拜伦·凯蒂的《转念》便是一本对生活的开悟之书,她用她所创的转念之法解开普通人内心寻找爱、认可以及欣赏的结缔。拜伦·凯蒂是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一念之转的创始人。《时代周刊》称她为21世纪的精神创新者,她的转念方法影响了数千万追求心灵成长的人,帮助他们度过了家庭、人际关系、职场里的各种困难。
转念其实也是念转,把它理解为念转你可能能够更好地理解。首先你要有念,念无处不在,可以说你的快乐,你的悲伤都是你的念。但是在各种各样的念里,有的是正确的的,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能够帮助你前行的,有的是阻碍你前行的。
而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其实就是那种不好的念在作祟,我们如果要活得轻松快乐,就需要把那些不好的念给转过来,这个转念不是医学上所说的暗示,用暗示法暗示自己是正确的,那只是一种短暂的麻痹。真正的转念是要将自己的整个内心转念过来,当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你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
我举一个《转念》书中解决夫妻关系的一个例子,或许能够让你更好理解转念和如何转念。
当妻子产生丈夫性要求过多时,她有了一个不舒服的念,这个念如果长此以往,那么妻子一定会认为丈夫不顾及自己的感受,然后觉得他平时的好只不过是为了想要跟她做爱。
首先妻子需要考虑丈夫性要求次数过多是真实的吗?还是说只是自己觉得次数过多了?第二步,你再去想,假如丈夫不存在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做?第三步就是转念,就是如果出问题的是我自己,那又该如何?
妻子在经过这三步之后,会发现自己所认为的性要求过多其实也是丈夫诚实的一种表现,也发现了其实是自己对性生活要求太多了,妻子总是在自己想要做的时候才做,其实自己的要求才是多的。
拜伦·凯蒂的《转念》是一本操作书,上诉的一个例子,你可以理解为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书中还有很多转念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正如张德芬所说:拜伦·凯蒂的《转念》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真相的,而真相,可以带给我们终极自由。
《转念》读后感(六):你被念头控制了吗
很多时候,我们都对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认为每个人千差万别,想法不同实属正常,也没必要让每个人认同你。如果某天,你因为自己的念头而感到痛苦、害怕与彷徨,是否会质疑自己的念头到底对不对?那么,我们将何处何从?
一个同样平凡的笔者凯蒂就有不再坚信自己的念头的瞬间。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三个孩子,一个爱她的丈夫,还有她自己的生意。然而,她后来却变得很不快乐,直到得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于是,她住进了一个疗养中心,不过,真正帮助她的不是心理治疗,也不是药物治疗,而是某一天清早,当她从睡梦中醒来睁开眼睛时,眼中的世界彻底变了样,她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以前,她充满绝望与恐惧;现在,她时时刻刻都充满着爱与仁慈。
或许,一开始你也和我一样,觉得太突然太荒谬了,毕竟那么多患抑郁症的人没能从深渊中走出来,而凯蒂不借助任何外力,靠自己就突然变好了。而这一切,归功于她念头的转变!以前,她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念头,而正是那些念头使她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的。直到不再坚信自己的念头的瞬间,她的整个世界焕然一新,内在的冲突和害怕统统消失了。
怀着对身处于同一种痛苦中的人们的同情,她希望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能够帮助处于痛苦中的人们。为什么她可以从抑郁症中轻易解脱,别人就做不到?因为凯蒂清晰地意识到,所有的一切都跟她以为或相信的截然相反,她总是以“我认为事情应该如何”的思维来对外界做出反应,例如,“我的丈夫应该对我更加诚实”“我的孩子应该对我更加尊重”,等等。现在,她认识到,她以前一直想在现实上面附加一些利己条件,而不是诚实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其实,事情的真相与认为额恰好相反。如果坦然地接受了现实,内心就会变得更为平和。
前段时间,我也为我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和纠结。我认为,“那个带领我的人应该传授我知识”“我的同事们应该对我友好”,那时候,自己深陷念头打算一走了之,后来终于想通了,在现实面前,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父母一样对你好,而且不求回报。看了这本书后,我也明白了,原来人们很轻易地就被念头控制了,好的坏的全在一念之间,要学会掌控自己的念头,让自己快乐起来。
如果,你不快乐,可以来这里寻找答案。凯蒂自创的“转念作业”可以帮助我们每个人改善婚姻、家庭、人际关系和职场。书中通过练习和事例,带你从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
一念之转,或许成就一个与凯蒂一样不平凡的人生,如她一般,为困难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希望。
《转念》读后感(七):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源头
最吸引我的关于这本书的观点内容,其实来源于我对于自己的期待,来源于对自己现有生活方式方法的转变的期待。
对应于书中提到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境遇,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年少时单纯的开心,往往会被周围的评断左右,由这时开始,幼稚的心灵中便已开始种下了这样复杂的种子;然后步入社会,开始在意周围人的眼光,为了实现与体现自己的价值而使用各种方法;然后为了组建家庭,认识异性,为了自己能够总有舒适与安全感,在相处中又会出现各种不和谐,而自己又迷茫在其中!而如何面对及解决这些迷茫,是我们在某个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时期很渴望能够学会的。正如此刻,我处在婚姻中,与伴侣的相处成为了我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为了能够更加和谐,减少争吵,我开始有意识的学习,并带着学习的目的来了解此书。
而就在我们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为了种种自己的身份,或最终为了所谓的自己而走入了怪圈,觉得很多事情都“应该”怎样,而“应该”只是一个与过去或者未来有关的故事,但是,与事实争辩是没有什么成功的希望的!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对方,只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一个形象,而导致我们不快乐的往往都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念头。这种观点对我有所启发,或许平时与爱人的交流,包括我对他的种种不满,其实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念头,是自己为自己,为我们制造的枷锁,我往往觉得我这样做是为了他,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却往往使我们都很不开心,或者他迁就我,而我却感受不到顺畅的沟通,结果是两个人都没有得到快乐。或许我不再纠结与自己的各种想法与念头,放过自己,也放过他,慢慢的,或许我们会更快乐也说不定。
而对于同事或身边的人,他们对我们自己的注意,往往跟我们自己没有一点关系,他们所认可的仅仅是他们自己的那些与我们有关的故事。所以,或许没有必要太在乎。
作者给我的警戒是,我们很多情况下都是在用念头召唤未来,并能看到自己怎样将这个真实的当下献给那个虚无的将来。所以,无谓的念头,就请不要占据我的脑海,我的空间,我的生活,清理自己的思路,为了更真实的自己,为了自己的生命,希望大家共勉!
《转念》读后感(八):转念一想,人生真的不一样
收到《转念》,便迫不及待的开始看了。作者是美国作家拜伦•凯蒂,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一念之转创始人。《时代周刊》《伦敦时报》《洛杉矶时报》都给予她相当高的评价,拜伦•凯蒂的理论影响了数千万追求心灵成长的人,华语世界身心灵畅销书作家张德芬也倾力推荐《转念》一书。 凯伦•拜蒂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这本书的诞生过程,原来她与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也曾经非常烦恼懊恼于处理关于“爱”的关系。不过突然有一天,她“开悟”,从而改变了她的人生,也改变了她周围的人,以及千千万万的读者。 拜伦•凯蒂详细细致地将本书分为十二章。第一章:你相信自己的念头吗。拜伦•凯蒂引导我们思考四个问题,如下:“真的是这样吗” “我是不是能完全确定这是真的?” “当我坚信这个念头时,我的反应是什么?” “当这个念头不存在时,我又会是谁,或者我又会怎样呢?”想清楚自己所需的真正的生活是怎样的?当你反问自己多了,就会发现很多念头其实正在阻碍你前往你想要的生活中去。 第二章:痛苦的爱。质疑自己的念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质疑问难自己,最终会找到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念头。 第三章:追求他人的认可。本章讨论的是一个令人非常痛苦的信念——你必须赢得他人的爱与认可,才能赢得所谓的“爱”。只有当你认知了自己的心,你才有可能改变一些你想改变的东西。 第四章:坠入爱河。坠入爱河的感觉非常美妙,真的是因为伴侣所带来的爱,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么? 第五章:爱的谎言。倘若爱情的虚假,双方的伪装互被揭穿了,那么双方之间存在的爱情是“需要,还是爱” 第六章:亲密关系工作坊。在本章,拜伦•凯蒂列举了爱情关系、夫妻关系、父母关系等等关系如何得到改善的事例。 第七章:如果我的伴侣有缺点。爱伦•凯蒂讲述了一个妇女对其丈夫缺点的种种不满,爱伦•凯蒂与她对话过程中,慢慢地促使妇女自我觉悟,不再对其丈夫提出离婚。 第八章:爱与自由。本章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帮助那些追求“爱与自由障碍”的人,找到平衡点。 第九章:一段亲密关系的转变。通过本书的“功课”,一对夫妻挽救了他们濒临破裂的婚姻。 第十章:爱自己的障碍。本章会引导我们从那些曾经以为终生无法原谅的事情中走出来。 第十一章:活在爱中。如何去爱?爱的体验又是什么样的?本章对读过本书的读者的感想,做了分享摘录。 第十二章:爱就是一切。当爱扎根于我们内心,爱之外再无其他。 通过本书《转念》,学会转念一想,发现并感知生命的另一种可能。真正意义上地触摸到自己的内心,触摸到自己真实的念头,并学会真正地爱自己。
《转念》读后感(九):从地狱到天堂,只在转念之间。
“转念”转的是“念头”,清晨,念头跟随我们一起醒来,我们被它推下床,它跟随我们去工作。它会对我们的同事和我们遇到的人说三道四。它会跟我们一起吃饭,一起上厕所,一起回家,无论家里有没有人等我们,我们的念头必定会在那里等候我们……它无处不在,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
拜伦的《转念》,真正的白纸黑字,封面也是如此,一目了然,没有一点花哨,只有“转念”二字字体设计比较特殊,收尾处总是要转一下,应该是对“转念”一词的一种表达吧。
你如何和自己的念头相处不仅决定了你生活中的一切,还决定着你如何与他人相处……
书读一半,我有些明白了,我们的生活中在所有会把自己带入“地狱”的念头出现时,都应该不自觉地在后面加上一个动作,那就是“转念一想”。就是我们常说的反过来想一下。我记得上高中时我的一个同桌,他是比较调皮的孩子,自习时总是爱说话,开始的时候我很不满,也多次请他不要打扰我学习,但他总是嬉皮笑脸的照说不误,我很生气,也没有办法改变他。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突然有了另一个念头,那就是,在这么乱的环境中我如果还能做到专心的学习是不是表示我的意志力很强。于是为了这个念头,我不再抱怨他打扰我写作业,也不再被他不在乎的态度气得满脸通红,相反,我尝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手中的课本上,尽量不去在意他的一举一动,慢慢地我发现他的不守纪律好像对我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了,而且我的注意力真的比以前更加集中了。有种从地狱到天堂的感觉。现在想想,这不就是书中所说的,不是你觉得身边的人都在乎你、爱你了,而是你学会了爱自己。可惜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经历的增多,这种本应该保留下来的潜力不知何时消失了,只是在看到书中的很多例子时才突然想起,原来很早以前我也有这种“转念”的能力啊!
书中“如果我的伴侣有缺点”这一章我非常的喜欢,因为我就是这样,结婚之后变得只能看到他的缺点,大事小事都不满意,满眼只有挑剔,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但也无力改变。看了作者举得几个例子,顿时觉得自己原来还有救。
这本书最牛的地方不是为我们揭示转念之后地狱变天堂,而是带着我们不断地练习,只有将转念变成一种本能,才会真正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地狱到天堂,只在转念之间。
《转念》读后感(十):你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相么?
我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思维定式:看到他没有和我打招呼,就认定他对我无理,我们通过表面看到的现象来下结论。认定了他是个没有礼貌的人,心里就会有埋怨甚至焦虑,下次见了他也许也会不打招呼。那我们看到的是真相么?能不能从一个相反的方向来思考问题:他是不是没有看到我或者是没戴隐形眼镜?通过这样的思考,会不会觉得自己先前下的结论过早了那?
这大概就是“转念”的一个雏形。转念顾名思义就是把念头倒转过来。《转念》的作者拜伦•凯蒂(Byron Katie)是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一念之转创始人。她自创的“转念作业”是我们每个人改善婚姻、家庭、人际关系、职场、工作等各层面生活的法宝。
“转念练习”主要通过5个步骤来完成。
1.真的是这样么?你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那个情绪想要表达的内容写下来。还是举刚才的例子:“他连个招呼都没打就走了,这意味着,我在他心里一点分量也没有。”
2.我是不是能完全确定这是真的?问你自己,那个念头是不是真实的。那个念头是不是与你内心最深的感受一致?你是不是百分之百的确定,他心里真的没有你的存在?(“我不清楚”、“是”“否”,都属于好的回答。)
3.当我坚信这个念头,我的反应是什么?你有没有伤心、沮丧或者愤怒的情绪,你会不会故意冷落他。
4.当这个念头不存在时,我又会是谁,我又会怎么样?。此时,你只会看到一个正在专心看报的男人而已,他对妻子充满了爱。
5.反转这个念头。例如,针对“他心里没有我”的反转念头:我心里没有他。我心里没有自己。他心里的确有我。
通过做这样的反转练习,你会发现世界变了一个颜色。也许你当时愤怒、委屈、无助、孤单,当你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时,你会豁然开朗,长舒一口郁气,觉得盘旋在头顶多天的阴云消散了。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还记得那个敏感而又多思的自己么?曾几何你会因为恋人没有按时打电话担心他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太忙忘记给你打了?你还会因为想要给他留下大方善良的印象而伪装自己,放弃自己真实的意愿。这些都是认知在作怪,我们的认知决定我们的行为。我们总是想讨好别人隐瞒自己真实的想法来获得欣赏和认可。但作者说,真正建立起和自己的甜蜜关系时,才能从伴侣或者朋友中获得快乐。认清自己的心声,表达真实的意愿,对伴侣展现真实的自己,才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