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孩子的小神仙》是一本由(日)新美南吉 著 / (日)二俣英五郎 绘著作,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欢孩子的小神仙》读后感(一):感受是灵魂最真实的表达方式
最近看到一句话:“感受是灵魂最真实的表达方式”。十分触动。诚然,我们的言语也许有伪装,我们的思维也许经过加工,但只有感受是最真实的。看到《喜欢孩子的小神仙》的画面,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画报,一个个略有些圆鼓鼓的小朋友,温暖而可爱,画面和简单的文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但是想到这些小朋友也要长大变成成人,甚至是老头老太太,不禁唏嘘。 一张张美丽而温暖的画面,没有言语,只有画面供读者感受。在这些画里,我们或许看到了美好,或许看到了忧伤,但是这些都只是意识,也许这些意识构成了暂时的你,但是这些终归只是你的意识、你的情绪,而不是你。有时候最真实的自我,往往是简单又直接的感受,就像我们看到这些画面时,产生的种种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感受。书中的小朋友纯真、可爱,可是还是要面对种种美好与不美好,他们也会感受到欢喜和愤怒,这也许就是灵魂最真实的表述。 这本儿童绘本不是童话故事,也和以往的传统故事不一样,总是颠覆我们的猜想,没有去扭曲真实的感受,没有为了儿童而把这个世界描绘成纯粹的天堂,这是对真理的尊重,也是对真实自我的追寻。记得看到《小蜗牛的忧伤》那一章,有一只小蜗牛突然发现,自己背上的壳里既然装着很多忧伤,于是他又去问了一个又一个他的蜗牛朋友。本想他的朋友告诉他,蜗牛壳里有忧伤也有欢乐,然后小蜗牛就会高兴起来。然而,作者并不是这样设计的。小蜗牛问了一个又一个朋友,他的朋友们自己都有很多忧伤。最后小蜗牛明白了:谁都有忧伤的记忆,我们都有独自承受忧伤,于是小蜗牛再也不唉声叹气了。颠覆传统教育的故事,却让人不得不称赞,教会小朋友,也教会我们,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感受,坦然地面对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和并不完美的自己。 其中还有一章叫做《影子》,讲了一只乌鸦和自己的影子赛跑的故事,跑到最后,乌鸦还是和自己的影子跑了个平手。可是结局呢,乌鸦居然累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道理或者感受呢,和自己的影子赛跑不好吗?是不应该和自己较劲吗?是鼓励大家不断超越自我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在我看来,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个世界就有很多意外和自然规律,让人瞠目结舌,就比如这只和自己的影子赛跑被累死的乌鸦。 就是这样一本书,呈现了一个个故事,短小却可以带来很多感受,不仅可以讲给小朋友,也适合成年人。在有阳光的午后窝在沙发上品味,或是在漆黑的冬夜窝在床里感受,体味最直接的感受,发现最真实的灵魂。
《喜欢孩子的小神仙》读后感(二):童话滋养孩子的心灵
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创作了不少以狐狸为主角的作品,比如《小狐狸买手套》等,他在作品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却有一股平静温和的力量,在没有说教痕迹的讲述中传达或这样或那样的生活道理。
《喜欢孩子的小神仙》是我看过的最精美的桥梁书,因为家有小一生,这半年都在关注从绘本到文字书过渡的桥梁书,看到这本新美吉南的书真是眼前一亮,和孩子一口气读完之后,赶紧推荐给同样需要桥梁书的群友们,在群里展开了关于这个作者作品的热烈讨论,没想到很多这个作者的粉丝。双螺旋童书馆是一直比较关注的童书品牌,引进的日本绘本不少,在市场上大部分桥梁书遵循简约成本低的出版原则的情况下,能够有勇气做出制作精良的桥梁书,而且质量堪比精装绘本,真是非常赞叹,这样的“外表”能够提升阅读的“审美”情趣,让孩子更好地感受阅读之美。
除了显而易见的“外表”之美,《喜欢孩子的小神仙》中的每个童话故事,也都很“美”。《喜欢孩子的小神仙》在这个下雪的冬天读来别有一番韵味,那个怎么也找不到的小神仙,在孩子们一起玩“脸印”的时候出现了,和孩子玩起了捉迷藏,最后留下了一双红鞋。让我们想起了中国版故事《人参娃娃》,没有什么道理说教,也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只是一个“小确幸”般的存在,一个雪地里的“抓迷藏”。《一束火苗》则是一个关于爱心传递的故事,和孩子共读的过程总感觉很熟悉,现在想来或许是冰心奶奶《小橘灯》给我的那种温暖吧,帮助孩子从小播撒一粒爱的种子,让爱可以像火苗一样被传递和增长。《小狐狸买东西》中那个管不住自己嘴巴的小狐狸,像极了我们的孩子,他们面对美食或者别的诱惑,常常表现出小狐狸的状态,而他的朋友并没有因为这种真性情的流露而责备他。作者一直在故事中秉承着这种纯净的态度,对待孩子,对待故事,客观表达,汩汩流淌。
我家孩子正好上一年级,开始练习看图写话,学校试卷上的图基本上主题比较“正统”,都是一些带有明显概念倾向的粗制的图,新美南吉的故事配图则弥补了这一缺憾。故事的开篇,我都会和孩子一起讨论下,按照时间、地点、事件的基本构成要素,畅想一下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然后我再开讲,不着痕迹地完成“看图写话”,这是读这套书的额外收获。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影子》,正好孩子在一年级课文中学到了《影子》一课,但是此影子不是彼影子,更像是一个寓言故事,而书中的乌鸦又可以联系课文《乌鸦喝水》中的乌鸦。《蜗牛的忧伤》可以作为课文《小蜗牛》一课的拓展阅读内容,真是不经意间选对了《喜欢孩子的小神仙》一书,课内课外兼顾。
作者联系QQ:893354280
《喜欢孩子的小神仙》读后感(三):请不要阻止孩子触碰成人世界的影子
我相信很多人在看这本书或读这本书给孩子听时,心里都会咯噔一下:这些内容应该出现在童书中吗?这样的内容孩子会理解吗?
会产生这种疑虑确实情有可原,因为这本童书里,出现了一些孩子们一时间可能难以接受的词语。比如《 小蜗牛的忧伤 》中,蜗牛找到朋友说:“我想要死了!”
而《影子》这篇里,乌鸦追逐自己的影子,以至于最后累死了。
这两篇是全书最有寓意,含义最深,却也最悲伤,最令人难懂的故事。孩子很可能不理解,他们可能会问,死是什么?为什么悲伤会想要死?乌鸦为什么要追影子?他为什么不停下来休息一下?
如果我们不结合作者的背景和经历仔细思索,或许就连这些孩子的疑惑都回答不了。
首先,作者新美南吉是日本人,日本文学大多带有些物哀的属性,即生死无常,见生而知死,哪怕纵情声色也不忘过后的悲凉,但日本文学的文字和场景也因此都写的很美,美到令人叹息且悲凉,美到有时仅仅一句话一个词都能令人回味很久。
其次,新美南吉在艰苦的日子中体味了太多人间冷暖,也因此在作品中埋下自己凄凉心境或经历。
那篇《一束火苗》,没准作者确实经历过这件事,而远处恰好确实有孩子走失了,所以他们晚上点着火把到处寻找。
如此再回过头看《 小蜗牛的忧伤 》和《影子》,难免会将小蜗牛和乌鸦与作者联系在一起。作者可能曾有太多忧伤,试图向友人诉说,却发现他们各自都有烦心事。作者可能曾经很努力地为某个目标奋斗了一阵,最后却发现目标选错了。
很多童话故事都取材与生活,而这本书的很多故事,则像是成人世界投射的影子。
若是能加以阐释,孩子或许会对故事有着更深层的理解,也能在补充背景的故事说明中明白忧与喜,生与死。或许尽早让孩子知道这些大多只出现于成人世界的词语过于残酷了,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像麦太那样尽可能呵护好麦兜那样可爱的孩子,可是,我们真的有必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愚蠢并不那么好笑。愚蠢会失败,会让人失望,所以也并不那么好笑。
所以我们决不能阻止孩子们向残酷的成人世界探索的好奇心,否则,等孩子们长大了,需要面对这个硬绷绷冷冰冰,未必可以做梦也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还是来自新美南吉的文字,只不过这次换了一位插画师,插画师虽然换了一位,可是没有更换的是闪烁在文字与插画中的质朴天真,截取自生活中的某个片段,孩子们的活泼天真自然呈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也想与这帮孩子们闹作一团。
同上一本《鹅的生日》一样,新美南吉依然为我们带来了五个童话故事。
在《喜欢孩子的小神仙》篇章中,插画师二俣英五郎首先用黑白二色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看上去干净而纯粹的山野平民生活,这里有傍山的民居,有小桥流水,有挥锄劳作的农人,有嬉戏的孩童,有漫卷的流云,有平缓的小丘,有怡然自乐的狗、兔、熊与鸟,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和谐自然。在这样和谐的山里,住着一位难觅其踪的小神仙,在孩子们嬉戏时,他也调皮地参与其中。13个小朋友将小脸蛋印在了雪地上,可是厚厚的积雪上却有14个脸蛋印,怎么多了一个脸蛋印?原来是小神仙也来游戏了。在成人的世界,如果看到雪中的印迹凭空多了一个,只怕是骇得四顾奔走,而不是像纯真的小朋友们一样,想通过自己的智慧找出这位贪玩的小神仙吧。虽然最终孩子们并没有看到小神仙的样貌,但他留下的一只小红鞋却让孩子们哈哈大笑。在新美南吉的笔下,凄清的冬日,白雪覆盖下的森林,因为有了小神仙的存在,也多了一丝带着体温的暖意。
《小狐狸买东西》一章中,插画师用的类似版画的风格,画出了缺少油灯的夜晚,在这样漆黑的夜晚中,山里的小动物们想要给灯笼添油,谁都不愿意去,因为它们害怕村里的猎人和猎狗,能变成小孩的狐狸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它愿意为大家去买灯油。按成人思维,本以为狐狸在村里会经过什么波折与困难,最终完成大家的任务,没想到的是,贪吃的小狐狸嘴馋极了,一路舔着油壶,就这么走一路舔一路,居然将油壶里的油全部吃光了。一个贪吃的小狐狸的形象跃然纸上,当它拎着着空空的油壶回到森林,小朋友们看到这里恐怕会哈哈大笑了。虽然小狐狸很勇敢,可是它也难以抵御香油的诱惑呢。这像不像有的小朋友小口小口吃东西,控制不住自己,一不小心吃多了捧着饱饱的肚子发愁的样子呢?
《小蜗牛的忧伤》真是一篇非常动人的童话。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复杂的内容,小小的蜗牛某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壳里装满了忧伤,这样的忧伤让它觉得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可是当它一路寻来,发现它的蜗牛朋友们都有着一壳的忧伤。原来在这世界上活着,谁都会有忧伤的回忆啊,我们应该承受自己的这些忧伤。从此小蜗牛变得坚强起来了,它再也不会唉声叹气了。从这篇短小精悍的童话中,看到了世界的本来面貌,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忧伤,但我们得背负着它努力前行。因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啊,我们得背负着忧伤活下去。
《一束火苗》由杂货店的孩子给一位农人点亮灯笼开始,借着孩子的遥思,想象火苗的归处,直到如今火苗也许还在世界的某个地方亮着结束。火柴上的火苗生命是短暂易逝的,可是被火苗点燃的灯笼,被灯笼点燃的另外一盏灯笼,它们一直这么星火相传下去,火苗的生命在这样的轮回中便得到了永生吧?如此,也许听到这个故事的孩子们便不会再恐惧死亡。留给大人们的思考也许会更多了。
最后一则故事《影子》,似乎带有某种寓意,家里的小朋友看完了整本书,问他最喜欢哪篇,他说《影子》,问他为什么,他却说你自己想吧。于是我翻开了最后一篇,发现这真是一个忧伤的故事。比前面几篇都要忧伤。一只乌鸦死在了和自己的影子赛跑的比赛中。为了能在比赛中争先,乌鸦竭尽全力,最终发现和影子同时抵达了生命的终点。适时的放过自己,也许我们能活得更好。
孩童们天真烂漫的《小神仙》,寓言式的《影子》,夹杂着快乐与忧伤的童话故事,来自新美南吉的童话,值得反复品味,余韵悠长。
《喜欢孩子的小神仙》读后感(五):学会释怀
收到这本《喜欢孩子的小神仙》的时候,正好是旅行青蛙这个游戏大热的时候,旅游青蛙中好多日本的元素都觉得很萌,可爱的小灯台、福袋、幸运铃等元素,在这本书中也能找到踪迹,让人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好奇和向往。
作者作为一个29岁就英年早逝的作家,留下的作品都成为了传世很久的名作。这本《喜欢孩子的小神仙》一书收录了他的五篇童话故事,有欢快的,有悲伤的,有友情的也有寓言的。有的故事让人忍俊不禁,有的故事让人思考人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篇《蜗牛的忧伤》。
《蜗牛的忧伤》主题是“任何人都得背着忧伤活下去”的这种悟性。作者新美南吉幼年失去母亲,离开父母家,做了人家的继子,尝尽了人情冷暖,建立了这样的人生观。我觉得这篇童话也有让人为之深思的隐喻意义。
童话的主人公为什么是蜗牛呢?因为蜗牛生来就背着重重的壳,既是遮风避雨的房子,又是一辈子摆脱不了的负担。如果蜗牛可以选择,他是会选择有遮风挡雨的房子还是来去自由的身体呢?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在现在的社会,每个人都是蜗牛,每个人都有无法割舍的压力和责任,驱使着我们像蜗牛一样努力地向上爬。在这篇童话里,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背着重重的忧伤很不开心,他去找小伙伴,希望小伙伴开导他,可是,他找的都是小蜗牛,小蜗牛们都跟他一样,都背着重重的壳,都背着重重的忧伤。最后,小蜗牛释然了,他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忧伤的记忆,不只是我,我必须要承受自己的忧伤。从此,小蜗牛再也不唉声叹气了。
作者写出这篇童话,可能跟童年那段痛苦的回忆有关,童话的最后,小锅牛终于释怀了,忘掉那段回忆,继续前行。可是在现实中很多人做不到这点,很多人被痛苦的回忆所影响,难以开展新生活。痛苦的回忆像一个黑洞,吸收着人们的能量和朝气,曾经我也有这样一段痛苦的回忆,在痛苦里无法自拔,每天都能感觉到心痛的感受,然而却无法说服自己走出这段痛苦的回忆。也许,人生就是这么丰富多彩,有苦有甜,很多道理知易行难。人生就像一段修行,很多时候都是在自我救赎。
旅行青蛙的游戏跟这篇童话一样,也是一个治愈心灵的故事。玩这个游戏,读这本书,我们能参悟很多道理,比如,很多事情并不随着我们意志的转变而转变,有时候,也许我们付出所有,掏心掏肺,也并不一定能获得好的结果,有时候,就在绝望的一瞬间,又能迎来希望的曙光。
这本书虽然是写给小孩看的童话,但是更能治愈处在人生迷茫期和痛苦中的成人,有时候,也许我们放下执念,学会释怀,能迎来不一样、更精彩的人生。
《喜欢孩子的小神仙》读后感(六):小狐狸买东西(全文)
山里的狐狸、猴子、鹿和狼住在一起。大家共用一盏四四方方的纸灯笼。
到了晚上,大家就会把灯笼点亮。
一天傍晚,大家发现灯笼里的灯油用完了。
这就需要他们其中一个去油铺子买灯油。那么,派谁去呢?
大家都不愿意到村子里去,因为村子里有他们讨厌的猎人和狼狗。
“那我去吧。”
这时,有个动物说话了,是狐狸。因为狐狸能变成小孩子。
于是,大家决定派狐狸去买灯油。
哎呀, 这可不得了。
狐狸变成小孩子,穿着草鞋,踢踏踢踏,往村里走去,顺利地买了一壶油。
回来的路上,狐狸走到洒满月光的油菜地里,闻到了一股很香的味道,找来找去,才发现是从买来的油里飘出来的香味。
“吃一点,应该没问题吧。”
说完,狐狸就舔了一口油。哇,真是人间美味啊。
过了一会儿,狐狸又忍不住了。
“再舔一下应该没有问题吧,我的舌头又不大。”说着,又舔了一口。
过了一会儿,又舔了一口。
狐狸的舌头很小,舔一口就一点点。可是,一口一口不停地舔,就把一壶油全舔完了。
就这样,等回到山里时,狐狸拿回家的只是个空空的油壶。
等着狐狸回来的猴子、狼和鹿,看着空空的油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今晚是点不了灯了。
大家心里都很失望:“唉,真不该派狐狸去买东西啊。”
《喜欢孩子的小神仙》读后感(七):用孩子的视角写孩子的绘本
关于孩子的书,之前买了很多本,从三岁多开始跟孩子一起看书,中间也有很多热心的妈妈分享了他们觉得不错的绘本,从最初的单纯的觉得绘本的颜色和色彩搭配的好看, 到后来孩子主动挑书,阅读的过程没有刻意去要求要会背这个会写那个, 而是简单的想让孩子体会到书的有趣儿,培养兴趣。 在三到六岁的时候只是提供了很多的书给孩子。 对于小朋友而言一本绘本的好与不好, 跟大人们的思考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他们喜欢读从孩子的视角写的故事, 写属于孩子的故事。 《喜欢孩子的小神仙》里面收录了喜欢孩子的小神仙、小狐狸买东西、小蜗牛的忧伤、一束火苗、影子几则故事。 拿到这本书之后每个故事都读了一遍, 放学回家的路上,又把书递给女儿看, 从一个孩子看书的状态就能观察出这本书好不好, 后来因为天黑了看不清楚了, 她让我把书签放在里面,到家继续看。 很多时候一个孩子是不是喜欢书,从最初开始的时候单纯的把故事给孩子, 到最后他们自己有了自己的喜好,喜欢什么样的故事。 小神仙是个有趣的神仙,这位小神仙喜欢孩子,每次有孩子到山里玩儿的时候都能遇到小神仙,但是这位神仙从来不露面,只是隐身跟在孩子们的身边。 好奇的小朋友想要找到这位小神仙, 于是几个人悄悄的商量抓到小神仙的办法, 啊, 险些就成功了, 但是小神仙丢了一只鞋子呢, 一只红色的小鞋子。 通过图文的描述,一个爱和孩子们玩儿的小神仙, 和一群顽皮的孩子的形象就这么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了呢。 小狐狸买东西里,几个小动物生活在一起,晚上的时候要用油灯, 只是油灯里面的油没有了, 要去村子里面买, 可是就这么出现在村里的话村子里的人要吓坏了, 于是大家商量着让小狐狸去, 小狐狸买到了油,在回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好奇是小朋友们的天性,顽皮也是孩子的特点。 这些拟人化了的小动物也特别符合小朋友的心理。 小朋友读起来才能那么专注。
《喜欢孩子的小神仙》读后感(八):喜欢孩子的小神仙(全文)
有一个喜欢孩子的小神仙,平时在森林里唱歌,吹笛子,和鸟儿、野兽一起玩耍。
有时,还会到有人居住的村子里,找他喜欢的孩子一起玩耍。
但是,因为谁也没有见过这个小神仙,所以孩子们都不认识他。
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孩子们在白色的原野上玩耍。
其中一个孩子提议说:“把我们的脸印在雪地里吧!”
于是,十三个孩子弯下腰,把圆圆的脸蛋印在白白的雪地上。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圆脸蛋就在雪地上印了一排。
“一、二、三、四……”一个孩子开始数雪地上的小脸蛋。
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有十四个呀?
明明只有十三个孩子,怎么雪地上有十四个小脸蛋呢?
一定是那个总是见不着的小神仙,到孩子们这里来了! 然后,他也和孩子们一起,把自己的脸印在雪地里了!
爱搞恶作剧的孩子们互相使了个眼色,商量着怎么抓住这个小神仙。
“我们来玩打仗的游戏吧。”
“好啊,好啊。”
就这样,最壮的那个孩子当将军,其余的十二个当士兵,大家排成一行。
“立正。报数。”将军喊了口令。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二个士兵都报了数。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看不见身影的声音,接着第十二个孩子叫道:“十三。”声音就像银铃一样好听。
一听见这个声音,孩子们就围到第十二个孩子的边上,嚷嚷着: “就是这个。快抓住小神仙。”
小神仙被堵了个措手不及。要是被这群捣蛋鬼抓住了,还不知道会怎样呢。
小神仙只好从个子最高的男孩子的胯下钻过去,逃回森林里。可是,因为太慌张了,一不小心就落下一只鞋子。
孩子们在雪地里捡到了一只还带着体温的小红鞋。
“神仙原来穿这么小的鞋子啊。”大家都笑了。
可能因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后来小神仙就不怎么到森林里来了。
不过,小神仙还是很喜欢孩子。
只要有孩子到森林里玩,就会从森林深处传来小神仙“喂——喂——”的呼喊声。
《喜欢孩子的小神仙》
新美南吉绘本珍藏版
新美南吉绘本珍藏版(双螺旋微店)
《喜欢孩子的小神仙》读后感(九):每个人都背着“壳”
每个人都是一个蜗牛,每个人都背着种种的“壳”,壳里有忧伤、有责任、有困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但是正是这重重的壳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在道路上留下我们行走的痕迹,正是这重重的壳让我们脚踏实地地勇攀高峰。
《喜欢孩子的小神仙》就是将简单的道路寓意在故事中,让小朋友在愉快中接受了简单的道理。故事情节风趣、好玩,适合小朋友们看。在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令人深刻记住。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里面装着这么多忧伤,他向别人倾诉,但是别人告诉他每个人都有忧伤,每个人都有困难,后来他终于知道了这个事实。
当我们抱怨生活是多么苦难时,其实别人同样有苦难,当我们羡慕别人的有钱时,别人或许羡慕你的家庭和睦;当我们看到别人恩爱时,别人或许羡慕你的健康。
我们教育孩子时,要让孩子学会担当。不能什么事情都依靠父母。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烦恼,烦恼能使人成材、能使人成长。 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告老回乡后,想用一生的积蓄为家乡建一座桥。但是子女却反对他:“您当了一辈子高官,我们却没沾到一点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却如此不顾我们。”刘荫枢很伤心,他觉得自己虽然一身清白,但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于是,他用尽积蓄,历时五年,修成大桥,取名“毓秀桥”。桥修好后,他对子女说:“我之所以用全部积蓄修桥,就想用事实告诉你们,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为了彻底消除孩子们依赖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两白银的价钱把桥卖给了官府。刘荫枢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子女。他的孩子日后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应该说,刘荫枢注重孩子自强精神的培养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而他用毕生的积蓄来教育孩子,可谓用心良苦。古人尚且如此,今日的父母也要在生活、学习中教育孩子要自强、自立。不能因为孩子学习而忽略了孩子情商的成长。其实当孩子步入社会中,孩子的情商起到很大作用,比孩子学的知识重要的多。现在的父母,因为都是一个孩子,十分溺爱孩子,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当他不如社会,没有人会这样帮助他。
《喜欢孩子的小神仙》读后感(十):与童共读的绘本
若一时提起童话故事,多数人的脑海瞬间闪出的会是《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可我最近与日本童话有缘,才看过芥川龙之介的《三个宝物》,并为日本童话的简朴优美之风所着迷,今日又得来这本《喜欢孩子的小神仙》,整本书无论是从装帧用纸还是到内容都十分出色。
《喜欢孩子的小神仙》出自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与画家二俣英五郎之手,整本书包含了五个小短篇,同系列的还有《鹅的生日》以及《红蜡烛》两本。虽然故事的篇幅都极短,可是回味却悠长。
在首篇的同名短篇《喜欢孩子的小神仙》里作者讲述了一个雪日里温暖人心又生动有趣的故事,隐藏在孩子中间的小神仙被顽皮的孩子用简单的方法找了出来,回归森林后仍然喜爱着孩子们。作者用简单浅显的语言写出了小神仙的天真与善良,但同时也透着一丝孤单。有趣的是孩子在阅读时还特意去数了下雪地里的脸蛋坑,果然是14个呢。
在《小狐狸买东西》中,看到最后的结局时真的让人忍俊不禁,可爱又贪吃的小狐狸多像一个小孩子,童话的一个有趣之处是站在大人角度看孩童的行为会更宽容。在《一束火苗》的故事中,从火焰被点燃的那一刻便开始随思绪友爱的传递着,有些对自己来说很珍贵的东西在他人之处是不是也被好好的珍惜着。而在最后一篇《影子》里,我突然惶恐的看到了昔日的自己,不遗余力、不留余地的同自己较劲,最终伤害的人就是自己。
在这些留有余思的故事里我个人喜欢的除了《影子》外,另一篇便是《小蜗牛的忧伤》,一只背着装满忧伤的房子的小蜗牛,从开始的自怜到最后坚强的面对现实。可是人人都如此的处境,我便也要甘于如此处境吗?感觉故事有着未曾明说的意义在内,我顺着它的际遇也未找到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不知透过孩子的视角会有怎样不谙世事的思考方式和解读,与此同时也真心感叹一下自己果然是老了,想法不直接单纯又别扭的很。
新美南吉的作品并不复杂,故事情节简洁,廖廖几句就勾勒出一个动人的故事情境,与其文字相遇更像遇见一个单纯的孩子,若说阅读的过程真的是十分钟都用不完,可是阅读后的感受却引人思考,非常适合同孩子一起共读并讨论。
在如此优美的童话绘本中,与其美好故事相辅相成的即是本书的绘图了,不论是彩色还是黑白的表达,绘图都有着古朴的线条与着色,画风特别容易让我想到民国老课本里的图,莫名有着旧时的味道。
优秀的绘本就是这样有着奇妙的阅读过程,可以带来启蒙与想象,也会释放成人的压力,所以才让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迷恋阅读绘本吧,就连我的退休愿望都与绘本有关。
疯猴勿杀20180202读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