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想吃的都梦到》是一本由林特特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88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祝想吃的都梦到》读后感(一):写作,可以严肃,当然也可以温馨
生气吃颗糖
林特特偶尔的机会,为自己制定了这样一个八十颗糖的计划,每次生气都用糖来解决情绪问题,仔细想一下,正是很好的利用了“延时”的概念,不管是延时满足也好,延时生气也好,这个过程可以让自己认真的体会,情绪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如何来解决呢,通常这样几个问题想下来,问题便解决了。林特特也提到自己吃掉了三十几颗糖,情绪调整也便是这样,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终归是需要一个发泄的渠道,我们不是完人。
一点小事,也要生气?
真是很容易被气炸了一句话。最近一直在催稿费,三天写完的稿子拖了三个月,最后还被人埋怨为什么老催,害的公司都催他了,我这……多亏现在都是远程的,否则我真的不知道能不能控制抡起凳子砸他的想法。当然特特的本意并不是这样,谈的关于自卑,谁没有自卑的时候呢,生活里工作中总是会有那么几个人让你仰望不已,如果他们能如沐春风的指导一二,我也必定会感激万分,可是如果在一起,总是会有智商被碾压的感觉,我们也可以选择逃避对吧,不再交往便是,毕竟大家出来不是来找不痛快的。
一年读50本书
对于林特特而言,这已经是精简到极致之后剩余的阅读数量,再看看在座的诸位,是不是看完鸡汤之后睡一觉就忘的一干二净了呢?当然这不包括我,这两年一直保持了大量的阅读,但是也仅此而已,之前给自己订的许多计划都没有实现,比如工作上的一些计划,输出的一些计划,学英语,健身等等,几乎都没有践行。林特特把《断舍离》和《微习惯》结合了起来,可以保证事情有所进展,这是一套很不错的实践方法。
她折腾别人,用折腾来检验真爱;别人也测试她,用“怎么舍得折腾我”来检验她的爱。作为婚姻中的过来人,清晰的知道,这种测试和矫情对于爱情的破坏有多大,彼此的伤痕即使不说,也不可能完全当作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多了,忍的那方自然有爆发的一天,而那时,就是覆水难收的时刻,给彼此带来的伤害甚至不如一开始就对立。爱情需要用心,需要坚持,但是不需要成心。
去年的时候,步子迈的大了一些,压力同样的指数级增加。最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刚毕业的自己会对未来那样的充满信心,而才短短几年后的自己,开始畏首畏尾,放佛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面向不好的可能性?明明什么都没有变,变的只是自己的内心。是样样都想做到极致,还是样样都想得到?呼,不是说鸡汤文中说的放弃欲望,而是是不是可以更加的作出贴合自己情况的计划呢?
林特特的书,记得去年读过一本,温暖却有些放纵的感觉,虽然已经完全记不清书里的内容,书里的故事,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如果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生活,书的作用便足够了,恰好,这种让人觉得温暖、心静的文字可以做到。
《祝想吃的都梦到》读后感(二):做生活的大艺术家
祝想吃的都梦到
在开始读这本书之前,我是被它的题目所吸引,念了两遍才明白意思,请原谅我刚开始念成祝想梦的都吃到,心里默默地想作者难不成和我一样也是个吃货,看完整本书才发现原来作者是个细腻、努力、懂生活且有情趣的的吃货。
读这本书时正是我低落、迷茫、失意的时候,等我读完后发觉人生真的是除了努力别无其他。作者说如果能回到十年前,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情绪上。减少唉声叹气的日子去做改变,行动的越早,现在就会越好。我现在又何尝不是,13年毕业至今已经快要五个年头,我才意识到被我荒废的那些日子都在逛街闲聊中度过了,五年的我几乎没有变化更少有成长。的确是虽然知道问题在哪,却一直困在自己的情绪圈里无法自拔。我也知道只要意识到问题就永远不算晚。
生活其实是一场修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自己。我佩服作者对生活的热情和细腻。她与自己有个浪漫的约定,年初买一罐糖果,什么时候生气了什么时候吃一颗,糖的数目有限,所以生气的数目也越来越少。在这吃糖的每一步中都被作者赋予了独特的意义,这是生活的仪式感,是作者在对生活的思考中做出的小改变。今年年货中我也需要准备一罐糖了,让生气的次数变少,自己掌控的情绪。
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每个人或多或少似乎都有些压力,我也不例外,奋斗似乎成了每个人的代名词,如果说谁不奋斗不拼命都不好意思与好友们聊天。有时候压力是一件好事,它能给我们动力,才促使我们不断的向前向前再向前。但有时候压力对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伤害,它也能让我们无法真正的去享受生活品味生活。作者在书中说当压力变大产生焦虑时不妨内心默念“我已经足够幸运,不能要求太多”,那么心中就唯有感谢。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人为物累,物也被辜负”,的确是奔波为物,劳碌为物。我们每天都会有许多的欲望产生,似乎随时随地都会想,我要是得到它该多好,就拿我来说衣柜里的衣服真的是永远少的一二三四五六......件,但很多衣服拥有了却又没那么喜欢了,把它闲置在一旁,真的是辜负了它。但天天还是想拥有更多,这样似乎陷入了恶性循环,拼命去得到,得到又辜负。我不禁想为什么不让生活不简单一些,能不为外物所累,看来只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享受生活的惬意。
书中作者还提到对于一些女人来说,生育成了事业心觉醒,重塑自我的节点。我自己也是这样,虽然自己没有书中那些人那么励志,但我也是在今年生完孩子才开始觉醒,感叹被我浪费掉的那些年,思考如何成长。
总之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惊喜,让我在迷茫失意时收获了一些生活的奥秘,也让我能够慢下来发现生活,思考生活。书中还有许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去自己品读时慢慢发现。
《祝想吃的都梦到》读后感(三):我的生活,谁做主?
祝想吃的都梦到,只看书名我会惶恐,在内心猜测,到底是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是介绍全国各地美食的还是藏着美好期望的成才励志篇。看了目录,恍然,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将时间用到极致、为自己的情感解锁、握住自己的一片天空、你就是自己的梦、理想的生活在自己手中。不同于其他的成才励志鸡汤,读了一篇就知道全书的内容,铺天盖地的人生哲理,大道理、小道理、名言名句、名人名篇,让人望而生畏。 林特特的文字不同,他讲述了生活中你我他所有普通人都可能遇到的普通事,甚至是正在经历的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小细节,成功的让我们与之共情、共鸣。
毕业后就到老牌国企工作,老牌国企,看似体面,实则压抑,整日里的暮气如同下午四点中的长廊,除了走廊尽头的一扇窗,红色地毯上舞动着灰尘的阳光,阴郁、深沉,而在这的人们闲聊着,等待着下班,等待着退休,了无生望。这样的一串文字,让我想起了十年间的自己,毕业就到事业单位工作,欣喜若狂,努力奋斗,安稳工作,但是安稳的代价是太多的论资排辈,太多的强硬后台,太多的惯例,慢慢的打磨也就没有了最初的那份野心和魄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享受这日子的安逸稳定,一晃就是十年。期间的我工作和生活一般,瞻前顾后、婆婆妈妈,邋里邋遢,事事计较得失,现在看来那时就是提前进入更年期的节奏,与几十岁的大妈们一般无二。曾几何时类似“你与其在这哭泣,为什么不干点实在的事?”这样的话,惊醒了那个梦魇的我。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这些年,我是怎么过来的,如同井底之蛙,狂妄、无知,横冲直撞,唉声叹气。庆幸的是我警醒的还不晚,我还算年轻,我懂得了与其在那抱怨、焦虑、抑郁,与其在那感叹心疼十年的美好时光,不如现在就行动起来,认真努力的准备,去做改变,行动的越早,明天就会越好。
警醒后的我也曾犹豫过,质疑过,毕竟我已经是孩子的妈妈,要工作,要照顾孩子,要孝顺老人,要管好家庭,一人身兼多职多个角色,每个都要做好,哪还有自己,我还可以吗?没生孩子前的我像一个美丽的公主,有爱好、有品位、有生活,生活可谓是无拘无束,轻松自在,又恰巧老人们都不在身边,精神和精力都非常旺盛。
但是就像林特特笔下写的那样,一个女人的“美好记忆”从坐月子开始,我彻底的从一个知性端庄女性,变成了整日批头散发,浑身奶味,一个月不洗澡,一个月不看书看新闻的家庭妇女。出了月子更是开始了起早贪心、大呼小叫,随时能够冲锋陷阵的泼辣妇人,眼中除了孩子、家庭、工作,想的更多的是每天吃什么、喝什么,孩子学什么,了无边际的家庭琐事,全没了自己的存在。
有人说林特特的文字像一台小型按摩仪,但是我觉得特特的文字更像是一场及时雨,她的文字温暖而又有力,紧紧的抓住了我心中的情绪和烦恼,充盈而平和地滋润着我干枯的心田。读特特的文字让我一路经历着心塞、痛苦、失望、好奇、自省到释然、期望,她的文字从容而坚定的传达给我无限的自信,像冬日的阳光,让我心静让我温暖,让我远离支离破碎,让我学会掌控时间,把控情绪,懂得取舍;当我因家庭矛盾,伤心流泪,无所适从时,读了林特特的靠得住的浪漫、最爱后懂得如何像成年人那样的爱,当我读了片刻逃离之后清醒地看到人一旦适应了群居就很难独居,如人生进入新的阶段,而通过离群索居达到的静,远不如在踏实的闹着得到的小憩般静。生了孩子的女人赢在哪里?赢在稳定、踏实、进取,赢在经历了鸡零狗碎,一地鸡毛后,不得不强大,不得不自信。我们都是贪心的人,希望人生重要的事儿——当妈、做自己都能做好。
林特特的文字是真实的,不是梦,不是传奇和运气。一个个朴实的文字让我们知道新时代有一种新女性的新活法,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抵达的。每个屋檐下都有一段坎坷的人生,每一串爽朗笑声背后都可能是刻意遮掩或释放的生活都当事者的为难。我们从来无法控制会发生什么事,唯一可控的是面对事件时我们自己的态度——谁都不能安排你的生活,除了你自己,除非你同意。我的生活我做主!
《祝想吃的都梦到》读后感(四):谁在安排,你的生活
林特特的新书《祝想吃的都梦到》是她出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后转型新作,6种重塑生活的理想模式,37个认清自我的态度抉择都能在这本新书中找到。
林特特作为人大治愈系的才女,写的文章文字清新动人,她写的故事,能让人真正静下心来仔细品读。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作者没有写远大的理想,锦绣的前程。她把生活里的拧巴、纠结一一融化在淡淡的笔尖。写那些最朴素的人、最朴素的生活,偏偏让你嗅到理想应该有的味道。
合上书,你也许会忽然发现,原来一直误解了理想的意义。生活不应是为了周遭的人对自己满意而已,我们渐渐明白,平凡的一生不代表碌碌无为;变得成熟也不意味着要丢掉初心,就算怀揣世上最伟大的梦想,也不妨碍我们得到一个普通人的快乐。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谁在安排你的生活”这一个篇章里,写了作者一个清闲的周末是怎么被浪费掉的。早上,接到了一个诉苦的电话,朋友向你倾诉遇到的麻烦,需要你的安慰,然后,领导让你起草新婚致辞,接着,师弟又来拜托你帮他改稿子,刚忙完师弟的事情,又想到同事让你买的东西还没好。最后的结果就是,华灯初上,要做的事情一件也没做,自己还很不开心。
替朋友缓解负面情绪时,接收了负能量,对自己心情愉悦毫无建树。不敢拒绝,怕领导不高兴,怕师弟认为你不热情,同事说你不尽心,帮来帮去,累了自己,浪费了时间,却一无所获。
生活中有太多人都是这样不忍心拒绝别人的人,曾几何时,我也曾经是这样,对朋友两肋插刀,对同事随叫随到,时间过去,慢慢失去了自己的时间,失去了自我。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固定的,一天只有24小时,除去工作的时间,有多少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提升自我,可以学习的时间?你将时间放在哪里,未来可以看得出。时间放在哪里,事关人生目标实现的距离。
如果人生目标是做一个饱学之士,耽误的阅读时间要用剩下的时间来弥补,如果人生目标是事业有成,放在网上浏览时事新闻也比跟别人闲聊来的重要。
再不济,如果只是想快乐地生活,倾听朋友的烦恼,赔上自己的时间,解决不了她的问题,还耽误自己浮生偷的的半日闲。
别以不好意思来作为你不拒绝的理由,除非当老好人以自己的目标,但是老好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我们从来无法控制会发生什么事,唯一可控的是面对事件时我们自己的态度——谁都不能安排你的生活,除了你自己,除非你同意。
人生苦短,每个人来这个世上都只有一次,有时候,被别人的意见牵绊往往无法认真好好的过好自己的一生。有时候,不妨做个自私的人吧,把最珍贵的时间用来取悦自己,毕竟,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可以安排。
《祝想吃的都梦到》读后感(五):生活中的小憩
相对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历久弥新的文学经典,我平时对所谓治愈系文字基本无感,因为总感觉是在浪费时间。但近期因为一点小事与女友吵架,心烦意乱之下拿起这本《祝想吃的都能梦到》,随着阅读,心中的烦躁之气也慢慢被抚平,哄好女朋友的同时,对生活中的磕磕绊绊也有了新的理解。
这本书和一般的鸡汤文不一样之处在于,它没有推销所谓的寻求自我和成功捷径,而是着眼于成长中的困惑,将生活中的烦恼、愤怒一一抚平。简而言之,它与一些鸡汤文的区别就是,一个是正规按摩店,哪里不舒服按摩哪里,真正解决了生活的病痛。一个是灰色按摩店,哪里舒服按摩哪里,除了虚假的愉悦之外一无所获。
书中有两段话对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一句是:当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能用价格、次数等方式量化,你就会尽可能降低它出现的频率,解决他,你就掌握了你的心情,你的生活。
我本身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比较易怒的人,对越亲近的人就越苛刻。以前虽然知道这样确实不对,但根本管不住自己。而书中提到的一个方法尤为管用,买一盒巧克力,确定一年生气的次数,每次生气的时候就吃一颗。经过亲身试验后,这确实有助于冷静,将很多不必要的争吵扼杀在萌芽状态,女友也说,最近一段时间脾气明显变好了。
另一句是:一个人不喜欢你,可能只是因为,你传递给她的信息,让她自卑。天长地久,负面情绪累计,她与其不喜欢自己,不如不喜欢你。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对成长过程中的很多感情困惑迎刃而解。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何初恋会离我而去,为何现任总说我不够爱她。原因就应该是我爱她们的方式确实有问题。青涩年代时,我的恋爱导师——大我三岁的表哥,传授给我的恋爱方法是,先开玩笑打击她,然后再哄她,这样就会显得你很爱她。我一丝不苟的执行了这个战略,然而现实结果却无比残酷,这种做法不仅让女友不满,也让我很疲惫,彼此之间的感情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经常困惑于为什么我的一句玩笑话会引得她雷霆大怒,现在我明白了,我伤害了女友的自尊,经常拿她的缺点开玩笑,让她觉得自卑,让她痛苦不堪,所以才会有极为激烈的反应。我也终于懂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伤痕,爱一个人应该让她感觉到在被呵护,这样才能给她安全感,这样才能在爱情中体验到美好与甜蜜。对于现在单身到快成狗的表哥,我觉得我有义务把这本书推荐给他。
最后总结一下,这本书没有告诉你成功的捷径,她只是能帮你抚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让你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小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