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站起来》是一本由摩罗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6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站起来》读后感(一):这货丧心病狂咯!果断一星!!
其实早在几年前,那个写《耻辱者手记》的摩罗在我心目中已经死了(而他曾经是我无比尊敬的精神兄长),感觉他的思想开始迟钝,慢慢丧失了与现实的紧张对峙,但他的新作《中国站起来》却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感——一个人的思想可以变,但变得如此彻底,如此极端者实在罕见。
尽管摩罗的转变早就有迹可循,但他的突变还是让我禁不住想起鲁迅所说的流氓式转变。因为即使是对国民性批判的反批判,也依然有更加理性的批判方式,而无须借助虚幻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之虎皮来壮胆。
摩罗再三回避别人的批评,说自己不是什么主义者,仅思考具体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便是反驳鲁迅等人的国民性批判。一两年前摩罗提出这一问题意识时,尚略有同感,因为人类各个民族显然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美德与缺陷,不能说其他民族缺乏“仁义礼智信忠孝”,同样,也不能断言某些性格缺陷专属于中国人。按照这样的逻辑,本应该往制度建设的方向继续思考,通过改革制度来改造国民性,而不是像五四人物那样,往往企图通过思想文化路径来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最初提出此观点的是台湾学者林毓生)。只要财富分配合理,有合适、免于恐惧的制度保障,相信中国人同样可以改掉许多陋习,培育出真正的公民精神。
但是,摩罗没有采取这一思路,而是跟着西方学术圈的流行走向了对西方中心主义、东方主义的时髦批判(他像许多新左派一样,利用西方理论资源来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然后鼓吹底层文化)。我还没看过《中国站起来》,但仅从他一系列文章的观点介绍来看,其水平之低下、思维之混乱、学养之不足实在是让我大跌眼镜。舍近求远,避重就轻,多么取巧、多么安全、多么理直气壮、多么心照不宣的现实策略。不知道摩罗重读以前的文字,是否会感到脸红?反正对我而言,一切都变得像满纸谎言。即使鲁迅没有任何东西让现代人学习,至少他对任何学说与权力之关系的敏感却是中国知识分子之中无人能出其右的,摩罗吃着鲁迅的血肉成名(连摩罗这一笔名都靠鲁迅),如今却反插一刀,站到了鲁迅的反面——难道他以前的言论也仅仅是利用鲁迅在文化圈获取某些道德资源?
据说摩罗在北京曾经备受打压,甚至影响到生计,所以我们无法隔岸观火般对他进行过分的道德批评。不知道他在这种恶劣环境中最终屈服了还是如何,但讲生存策略也有很多退而求其次的方法,不用战战兢兢到这种地步。他现在不是已经混到了硕士生导师吗?继续写一些育儿手记之类糊口也不错嘛。想起一句话不太合适,但还是说了吧:卿本佳人,奈何为贼啊。
一个学习人类学的人,却学出近乎法西斯的思想,我不知道是人类学太奥妙,是中国政治太神奇,还是摩罗太有“智慧”,反正,一场喜剧又隆重开幕了。
对摩罗这本书,我实在是一点阅读兴趣都没有。何苦在这种低级的东西上浪费自己宝贵的阅读时间呢。但是,一个悖论马上出现:公共空间之中,一方退避或高姿态地不屑一顾,就意味着会被另一方全部占领,并且直接威胁自己的生存(而不是什么理想)。所以,我只好学习汪丁丁先生,忍耐着厌恶,继续与这些东西周旋。
《中国站起来》读后感(二):只看了简介就让人蛋疼!
作者如能看到的话,想问您几个问题:
1. 是我们想要西化的么?
当年保持自我特色,有个名词叫:闭关锁国!不是我们想要西化,是西方的坚炮利舰打开了大清朝的国门!上来就说的让人蛋疼。都已经到全球时代了,还尼玛闭关锁国。个人可以特色,国家不能,作为一个平台要让民众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你代替民众选。国家要维护所有思想存在的权利,倡导而不是批准,呼吁而不是禁止各种思想的传播。
2. 中国站起来?
何谓站起来?你站起来了?中国的普通民众站起来了?请不要忽悠人,拍马屁可以,真话不讲也可以,但请不要说假话。
3. “精神解放”?
老实讲副标题里,前途和命运,不管是国家的还是其他人的,都与你无关。精神解放。。。这个词你也敢说的出口。文革时倒是解放了,一片荒芜。作者这是在作死啊!
4. 说到思想
活着!就是思想!
《中国站起来》读后感(三):“底层”未改“精英”乱,原来摩罗不读书。
很多人从《自由的歌谣》与《耻辱者手记》开始认识摩罗,我亦不例外。在高中的课堂上,一个年轻的语文教师为我们朗读《自由的歌谣》,当时的感受至今还是很清晰:胃中纠结,整个中午没有吃饭。摩罗锋利的批判与自我批判赢来巨大敬意不言而喻,直到这本书的出版,据说令所谓“自由主义”知识界阵营一篇哗然。2010年,在上海,已经能感受到摩罗这本书在知识界所引起的涟漪。不过,对于这类“思想性”书籍,向来兴趣缺缺,至今也没有找来看。直到今天看到摩罗的这篇文章:《十年一觉精英梦》http://www.guancha.cn/mo-luo/2012_10_08_102132.shtml
在这篇文章中,摩罗宣称,《中国站起来》无论是不是如批评者所言包含强烈的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倾向,他所要批判的,是那些自以为拥有“自由之精神”,“否定底层群体的政治权利的正当性,必须同时否定其文化权利的正当性”的“知识精英”们。
在这篇文章的开始,摩罗讲述了他母亲的故事,特别是“老嘎嘎”神的片段。08年摩罗曾在《天涯》杂志完整发表过更详细的经历。摩罗具有特别敏捷的思维,他意识到老嘎嘎神应当是一个村落的本土保护神,随着村落影响的扩大成为一个区域的保护神,他亦意识到许真君信仰与江西特别的关系。我相信摩罗母亲的信仰经历给了摩罗一种特别的经验,这种经验使得他反思自己所接受的“精英教育”,然后到今天,他勇敢地站出来,宣布自己否定这种“知识精英”的立场。
可是,就在摩罗大声批判近百年来中国“知识精英”及其否定“底层”之立场时,我心中冒出若干人名,不知是否可以列入摩罗所说的“知识精英”之列?顾颉刚,1920年代在北京调查妙峰山;傅衣凌,1940年代在福建永安发见一只装满契约文书的木箱……事实上还有更多人可列举,但那些人在摩罗的眼中大概缺乏“影响力”而不能够被列为“知识精英”吧?
摩罗还一并批判了“古代学者为什么看不见底层文化”,他说:
可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他们全都是从乡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他们的生活经验、思想观念、节日、庆典、仪式、禁忌,基本上跟底层民众血肉相连,无分你我。在祈雨仪式、祭祖仪式、祭山仪式、祭河仪式上,他们实际上都是老百姓的宗教领袖,为什么他们只要孔孟老庄,而不要民间宗教,甚至将追随自己的子民看作愚民愚妇、将他们的宗教看作妖魔鬼怪呢?
那么我也想问摩罗,那些写满了各种地方神祠庙的地方志,记录各种神灵应验故事的集子,又是不是这些“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编写出来的?摩罗又是否意识到,很多他所认为的来自底层的地方神和官方的制度有密切的渊源(土谷神),而很多官方正统的祭祀、礼制又有着深刻的民间影子(城隍神。我还忘了提醒,最早注意城隍神的是民国学者邓禹嗣,他大概也不属于摩罗所说的“知识精英”?)
为何中国的“知识精英”只要孔孟老庄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而不要民间宗教?这是摩罗提出的问题,事实上也就是摩罗本人的问题。摩罗认为自己站在了“底层主义”的立场上,但他将底层与精英对立成格格不入的状态,这本身也就将底层变成一个用来宣扬自己立场的模特。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底层文化”与“孔孟老庄”从来不是格格不入的(小传统与大传统的关系),那种二元对立的状态,是在近六十年来的制度背景下,由摩罗个人经验而催生的想象。
摩罗的问题,恰恰不是如他自己所说“我却在精英群体建构的教育体制中受到完备的教育。而整个教育体制中,只讲精英小圈子信奉的文化,不讲草民大圈子习用的文化。”而是,他尚未受到完备的教育,在他应当接受系统的学术训练和智识教育的时候,没有人或书籍向他展示有关文化多样性,小传统与大传统,历史的层垒这些讨论。(因此在这篇文章中,即使自认为站在底层立场,他仍然视历史为千年不变的东西。)中国文化与学术深入理解民间传统的连续与演变的那一条脉络,在相当一批知识人读书、写作的岁月里,没有进入他们的视线——并且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唯一不同的是摩罗由于其母亲的经历突然窥到一斑,但就自认已得全象,这事实上仍然是一种“知识精英”的傲慢。
这不是摩罗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批摩罗所了解的那种“知识精英”的通病。
《中国站起来》读后感(四):力荐
2011年,“阿拉伯之春”吹到埃及,“民主”终于来到埃及,穆巴拉克下台,被关在监狱。2012年6月2日,埃及开罗刑事法庭主审法官里法特宣布,判处84岁高龄的前总统穆巴拉克无期徒刑、终身监禁理由是他们没有采取行动阻止导致示威者丧生的致命暴力。
穆巴拉克下台后,民主普选选出的穆尔西走上埃及政治舞台。但穆尔西执政一年多,埃及社会持续冲突和混乱,经济形势严峻,矛盾激化。埃及民众对民主变革从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到失望至极,于是将怒气撒到了民选的穆尔西头上。2013年6月30日,穆尔西执政周年,埃及爆发百万人大示威,要求穆尔西下台;2013年7月4日,,军方迫于民众压力采取行动,重演政变,穆尔西被赶下台。阿德里•曼苏尔被任命为临时总统。穆尔西支持者又开始进行游行示威。2013年8月14日,埃及安全部队对在开罗纳达广场示威的穆尔西支持者进行清场行动,截至2013年8月20日已有866人死亡,受伤人数约4000人。2014年11月29日,穆巴拉克被无罪释放。
埃及的“民主”进程证明社会矛盾和经济问题不可能通过选票解决!!!!!实行“民主”后,社会意识形态不可能统一,而是更深的分裂,以前大家可以互相忍让,现在民主了,谁也不让谁了,于是不是你上街游行就是我上街游行,两派你来我往,闹得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人民苦不堪言,国家动荡不止!
《中国站起来》读后感(五):China stand up
我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初中生,但我对祖国的友善而站起来说一句话了,人善被人欺,更何况是一个曾经受欺凌的祖国呢。我称不上是一个很爱国的学生,祖国的军事与我无关,我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我们的祖国——亲爱的中国,我们的让步对外国的人来说不是礼让,而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我真的衷心希望祖国站起来。上语文课和历史课,知道以后落后的中国,尽管落后,受尽欺凌,中国还是团结一致,真正站起来,对付敌人。多少祖先为了我们今日繁荣的生活而牺牲,五四运动,对大家来说可能永远不能忘记。我知道的并不多,对祖国没贡献,但我希望中国不要再被欺负啦,我们有能力保护自己。以前的侵略者对我们祖先的伤害,我们不追究,但是,今日的中国,再也不能懦弱了。我知道这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情操是wonderful!!! 也许我们的这种态度外国人根本感受不到,他们认为中国最好欺负,是个懦夫,所以得寸进尺,尽管今日孙杨运动员赢得了金牌,而韩国某些人却因为无法下台把责任推给中国,正是他们认为中国好欺负,所以从来不懂得尊重我国及运动员,这是一种羞辱。 China, please stand up I am proud ! I am Chinese! .*★*.
.*★ *.* ★
★ *
★ .’
‘*. .
` . .
《中国站起来》读后感(六):摩罗的中国站起来
《中国站起来》(摩罗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此书的内容让人惊讶,通篇皆是激情的宣泄与断语,几乎没有任何的论证,其漏洞百出之处又让人哑然失笑。摩罗并非愤青,如此一付愤青的形象,倒是让人半天琢磨不透。我并不想做“诛心之论”,但靠这样空洞直白的宣泄抒情,中国就能站起来?我表示怀疑。摩罗开篇说过:“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五四文化领袖,就是引领中华民族死里逃生的伟大民族英雄。”然而接下来却又说:“陈独秀、胡适、鲁迅等都是洋奴”,而且对胡适还下了三个定语:最无能的男人、最无知的精英、最无耻的失败者。这样混乱的解读简直让人无所适从,以至于摩罗针对胡适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有种的你把外国殖民者赶出去,把帝国主义控制的海关夺回来,玩这种矫情有什么意思呀?”如果这是摩罗的商业写作,自然理解。但如果是摩罗的真诚写作,我只能送一句话:走火入魔。
《中国站起来》读后感(七):的确值得一看的书
《中国站起来》好就好在有针对性,摩罗针对中国精英的软骨病,大喊一声“中国站起来”,这好像一个军官对一个精神涣散的士兵拍了一巴掌,让他首先站直了再操练。
由于五四新文化被后来的历史奉为主流,“国民劣根性”学说自然也有幸享有主流文化之尊,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由此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最为热闹、最为核心的主题之一。
我们这几代读书人都是在这样的教育资源中成长起来的。吃狼奶长大的幼崽,对于捕杀兔子只觉得理所当然;在非洲狮子群体中长大的幼狮,对于猎杀非洲水牛只觉得理所当然。在五四精神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几代中国人,对于猛烈批判本民族、本人种、本社会的国民劣根性,也一直觉得理所当然。
而且,我们一直把西方社会和西方人作为我们批判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最重要的正面资源,看作我们在国民性改造方面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往往谁在批评国民性上表现得最为尖锐,谁就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作家和学者。当年陈独秀、鲁迅都是这样振聋发聩的,后来的柏杨、李敖也是这样脱颖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