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内在的从容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2-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内在的从容经典读后感10篇

  《内在的从容》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1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一):唯有真文人才能教人从容

  真正的文人大都清高脱俗,身处凡世,却又超脱红尘,对这琅琅三千界,浩浩五行中有着自己独特见解,不愿与任何肮脏扯上半点关系。他们的生活是诗,是哲思,是修行,他们的内在从容而幽雅。

  可当今,浊浊物欲让很多饱读文化精粹的人迷失名利场中,有些文人固然能吟出”天子呼来不上船”等豪迈大气文章,可却对政商界名流奴颜媚骨,即便自持身价,却或多或少惮于他们的影响力,出席些花哨又虚无的宴席与会议媒体上总能看到他们活跃身影,说着陈酸老旧的字句,沉浸在自我构筑的世界。这样的伪文人,实在太多,尤其是这个沽名钓誉社会。或许他们的辞藻华丽,可浮华表面文字却远远无法影响读者的内心

  周国平《内在的从容》已放枕边多日,每天入睡前总要翻阅几篇。总体来说,该书多数记载作者情感工作、生活等点滴感悟,因作者的修养内涵遣词造句充满着性灵、随意又精粹的光芒,透过文章,我们管窥的不仅是作者为人,更明白如何在这滚滚红尘如何维持一个高尚独立而又谦逊的灵魂同时,还有一份不落窠臼审美情趣

  周国平是当代文坛真正的文人,唯有他这种悠闲又独立的人才能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如何领悟,生活的美好如何享受

  世界的脚步越来越快,追求的越来越肤浅信仰缺失越来越严重,我们不知从何而来,从何而止,所以,我们开始贪婪放纵迷茫焦虑,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我们要的是什么,当明白我们选择时,或许我们也会用一种非正常错误途径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诱惑,为了满足欲望,我们或许会通过努力无节制的工作或许通过不劳而获去达到我们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失去本真,已经不再享受这优雅的生活。

  此时,阅读对我们习性、追求的重塑就起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而起直接作用的则是文人,真正的文人用正直、率真的言传身教引导读者,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智慧火花,从而有意无意规范个人言行,此时他们便可以开始感受到一份宁静的生活之美。

  从容,是一种生活状态,尤其是通过阅读来修行这种从容的状态,个人可通过生活的磨练,自我的领悟修行到这种状态,同时,也可通过阅读真正文人的散文诗歌等感受到从容的魅力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二):碎语

  首次读周国平是在十七岁,那篇文章让我记忆很深。他谈的是自我的发现,从好几个角度切入阐发,条清理明。那时,我体会到了阅读的快感思维乐趣。时隔十年,再读周文,依然如故,像个老朋友,能牵住人心,浸淫于文字和思想的双重享受。然后怅恨自己蹉跎十年光阴,不知在多少知识垃圾中荒废青春

  静心凝神思索人生,目前来说是极奢侈的一件事。周国平的文字稍许收敛了我心浮气躁的恶习。慢生快活是我崇尚的生活方式,但有时仍被时代急匆匆的脚步裹挟着向前盲进,从而失去了认识自我和体味生活的美妙机缘。

  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就知道取舍之道,便懂得人生的真谛

  戒贪婪,戒浮躁,戒狭隘,戒斤斤计较,戒急功近利,戒自以为是

  放弃才能重新拥抱世界。

  宽容才能容下世间万物

  活在自己的世界,不要去在乎别人的眼光,不要去斤斤计较利害得失,不要去比较。要比只与自己比,绝不和他人争一日之短长。

  去除情绪中的负面基因,融入更多积极乐观元素,看待事物好的一面,不纠缠于糟糕的一面。

  有时可以适当的采取鸵鸟政策精神胜利法,自我纾解烦恼压力

  2012-06-18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三):内在的从容

  这本书其实讲述得很全面了,人生、生活、爱、欲望、艺术教育哲学,等等。其实这些名词所代表的的内容,本身就是息息相关,互为映衬的。况且每一个命题又是那么庞杂,如果没有深刻思考和人生历练作为依托,别说有逻辑总结整理成句,仅是下笔,都不知该从何开始吧。

  集子由小短篇组成,大概是作者每当对生活有所思考之时便信手拈来日复一日便写成了一本人生感悟。文章虽短,但从笔端流露出的大家风范却与集子的题目非常契合,让人隔着铅字也能深切地感受到那份内在的从容。

  ========================================================

  笔记

  ****关于人生****

  人生中有些事情很小,但可能给我们造成很大的烦恼,因为离得太近。人生中有些经历很大,但当时我们并不觉得,也因为离得太近。

  世上事了犹未了,又何必了。

  我们不得不把人生的一切缺憾,随同人生一起接受下来,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坦然

  既然祸福如此无常,不可预测,我们就应该与这外在的命运保持一个距离,做到某种程度的不动心。走运是不得意忘形,背运时也不丧魂落魄也就是说,在宏观上持一种被动、超脱、顺其自然态度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踏实

  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家园

  一个人唯有经历过磨难,对人生有了深刻体验,灵魂才会变得丰富,而这正是幸福的最重要源泉

  常有人问我:不去想那些人生的大问题,岂不可以活得快乐一些?我想用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的话来回答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幸福,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满足的傻瓜幸福。

  意义的源泉是追求和怀念,而不是拥有。拥有的价值,似乎仅在于它使追求有了一个目标,使怀念有了一个对象

  ****关于生活****

  一个人的生活是否精彩,并不在于他留住了多少珍宝,而在于他有过多少想留而留不住的时刻

  对于一个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

  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太喧嚣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我不反对一个人兴趣的多样性,但前提是有自己热爱的工作。唯有如此,当他进入别的领域时,才可能填入自己的一份意趣,而不只是凑热闹。

  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

  一天的难处一天当。这样你不但比较轻松,也比较容易把难处解决

  奢华不但不能提高生活质量,往往还会降低生活质量,使人耽于物质享受,远离精神生活。

  有人打比方,看电视就好像参加一个聚会,满座是你不认识的人,不断被介绍给你,兴奋过后,你完全不记得他们是谁和说了什么了。

  过去的时代出伟人,今天的时代出偶像。伟人功垂千秋,偶像昙花一现,这是媒体时代的悲哀

  ****关于爱****

  真正的自由始终都是以选择和限制为前提的,爱上这朵花,也就是拒绝了别的花。一个人即便爱一切存在,仍必须为他的爱找到确定的目标,然后他的博爱之心才可能得到满足。

  不要企图去用关爱消除一切隔膜,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会使关爱蜕变成为精神强暴。

  爱是耐心,是等待意义在时间中慢慢生成。

  那些不幸天才,例如尼采和梵高,他们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无人理解,因为精神上的孤独是可以用创造来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人温暖,活着的时候就成了人群遗弃的孤魂。

  ****关于教育****

  所谓做孩子朋友,就是不把孩子当做宠物工具,而是视为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尊重。凡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

  孩子们在这样一种环境成长,压根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因而也很难在他们身上唤起对大自然真正的兴趣了。

  智育是发展好奇心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四):从容,是发自内心的.

  很喜欢周国平,迷恋他的文字,我不大敢妄自菲薄的说我能够很容易的就进入他的文字抑或内心当中,但是至少当我在读周国平的每本书的时候内心都能够获得很大的平静和从容,这本书是周国平所谈内容比较生活化的东西,不如其他哲学篇那么另人深以难读懂,让人可以在精神层面和内心本质上都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沉淀升华,这个是个漫长的过程,或许当初读他的书的时候是枯燥无味的,但当真正铅华褪尽后,就会让自己重返自然和质朴只感.

  当初的自己浮躁乱性,不知何以克制自己的行为,如同其他的意气风发青年一样总是意气用事,但是在经历世事后,就会重新审视自己当初的行为和做法,准确的定位自己究其根本到底是处于什么位置上的,该如何寻找自己,做自己,将自己的每天都过的充分多姿,了解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所在,他所追求的仅是过程的历尽千辛的漫漫而已.

  读周国平的孩子并不多,因为他们并没有了解到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但是读了他的书便会更加精确的知道如果去过有意义的生活,不浪费时间,不让时间主宰,做自己的主人.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五):从容来自内在

  借这本书时在看于丹的论语心得,感受到内在心灵力量,以及从容淡定的美。那天借完书后在图书馆闲走时,书架上“内在的从容”几个字让我心里为之一动,毫不犹豫的借了。

  周老先生开篇就聊到了人性、人生、做人处世等等这些大问题。问题很大,不过周先生的文字却表达的很细腻细致,每一个话题都或深或浅的触及到生活的许多方方面面,没有任何说教,像是平易近人的跟你聊心事,聊感想,聊感受。在这种聊天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从容,也能借由他的文字,慢慢体会到自己也在变得更加从容了。

  这是第一次接触周先生的作品,也未曾看过他的其他任何介绍,只是通过阅读他的内在的从容,脑海中的周先生是这样一种形象:三十岁之后人相貌由自己决定,我同意这种观点,因此,透过周先生洞察世事的文字,我知道他的眼神柔软平和而又深刻坚定的,脸上不一定带有笑容,但肯定很平易近人,与人为善的,而且,不管处在何种年纪,身上都很有精神气,投入的生活。另外,周先生的文字中也有不少对当下世风不够满意、对某些行为嗤之以鼻话语,所以先生也是十分爱憎分明的人。这也是我对从容的另一种理解:从容,并不意味着与愤怒绝缘,而更加是一种爱憎分明生活态度

  “我最讨厌那种说教,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仿佛青少年时期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为将来的成功而苦苦奋斗。”

  这本书中不乏像这种让我拍手称快的精彩言论,不过也有些想法觉得少有偏颇的,不过总体而言,感谢周先生带给我的精神食粮。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六):内在的从容

  这本书其实讲述得很全面了,人生、生活、爱、欲望、艺术、教育、哲学,等等。其实这些名词所代表的内容,本身就是息息相关,互为映衬的。况且每一个命题又是那么庞杂,如果没有深刻的思考和人生历练作为依托,别说有逻辑地总结整理成句,仅是下笔,都不知该从何开始吧。

  集子由小短篇组成,大概是作者每当对生活有所思考之时便信手拈来,日复一日便写成了一本人生感悟。文章虽短,但从笔端流露出的大家风范却与集子的题目非常契合,让人隔着铅字也能深切地感受到那份内在的从容。

  ========================================================

  笔记:

  ****关于人生****

  人生中有些事情很小,但可能给我们造成很大的烦恼,因为离得太近。人生中有些经历很大,但当时我们并不觉得,也因为离得太近。

  世上事了犹未了,又何必了。

  我们不得不把人生的一切缺憾,随同人生一起接受下来,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坦然。

  既然祸福如此无常,不可预测,我们就应该与这外在的命运保持一个距离,做到某种程度的不动心。走运是不得意忘形,背运时也不丧魂落魄。也就是说,在宏观上持一种被动、超脱、顺其自然的态度。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踏实。

  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一个人唯有经历过磨难,对人生有了深刻体验,灵魂才会变得丰富,而这正是幸福的最重要源泉。

  常有人问我:不去想那些人生的大问题,岂不可以活得快乐一些?我想用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的话来回答: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幸福,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满足的傻瓜幸福。

  意义的源泉是追求和怀念,而不是拥有。拥有的价值,似乎仅在于它使追求有了一个目标,使怀念有了一个对象。

  ****关于生活****

  一个人的生活是否精彩,并不在于他留住了多少珍宝,而在于他有过多少想留而留不住的时刻。

  对于一个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

  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我不反对一个人兴趣的多样性,但前提是有自己热爱的工作。唯有如此,当他进入别的领域时,才可能填入自己的一份意趣,而不只是凑热闹。

  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

  一天的难处一天当。这样你不但比较轻松,也比较容易把难处解决。

  奢华不但不能提高生活质量,往往还会降低生活质量,使人耽于物质享受,远离精神生活。

  有人打比方,看电视就好像参加一个聚会,满座是你不认识的人,不断被介绍给你,兴奋过后,你完全不记得他们是谁和说了什么了。

  过去的时代出伟人,今天的时代出偶像。伟人功垂千秋,偶像昙花一现,这是媒体时代的悲哀。

  ****关于爱****

  真正的自由始终都是以选择和限制为前提的,爱上这朵花,也就是拒绝了别的花。一个人即便爱一切存在,仍必须为他的爱找到确定的目标,然后他的博爱之心才可能得到满足。

  不要企图去用关爱消除一切隔膜,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会使关爱蜕变成为精神强暴。

  爱是耐心,是等待意义在时间中慢慢生成。

  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梵高,他们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无人理解,因为精神上的孤独是可以用创造来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人的温暖,活着的时候就成了人群遗弃的孤魂。

  ****关于教育****

  所谓做孩子的朋友,就是不把孩子当做宠物或工具,而是视为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凡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

  孩子们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成长,压根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因而也很难在他们身上唤起对大自然真正的兴趣了。

  智育是发展好奇心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七):周国平先生的生活观念和哲学思考

  不错。 周国平先生的生活智慧,哲学思考在这本书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他的人生态度也可见一斑。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生活的智者。这本书中,有让我拍案叫绝的精彩,有直指心窝的述说,但也有让我颇为怀疑,甚至是想与之反驳的论调。个人觉得,有周国平先生有些想法颇偏激了些。我也更加明白,对于一本书,我们即使对作者久仰,对书期待,也不要读什么信什么,这是阅读大忌之一。读书的目的,不是让别人的思想装进自己的脑袋,而是我们从中知悉他人的智慧,和自己的思想进行对比沟通,这样才是跟作者对话,这样才是对得起自己和自己的思想。就像里面提到的孔子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周国平先生对这话的精彩解读,他话语中之深意,还是请各位自己去领略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内在的从容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