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石30》是一本由段书佩 主编著作,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5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台版由滚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定价600新台币;大陆版则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定价88元人民币。总的来说两个版本的印刷质量都还算优良,但台版的纸张是哑光的,不容易反光,大陆版的纸张较光滑,容易反光。大陆版整体色彩较亮较白,没有台版的有质感。台版书脊处胶水较厚,大陆版则几乎看不到胶水。台版页码607,大陆版页码591。
二、内容的差别,这部分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台版多以下几种:
1986快乐天堂演唱会海报、黄韵玲专辑《忧伤男孩》海报、《新音乐的火种已经撒下 我们不相信这只是一个梦 有关魔岩》宣传文章、摇滚中国乐势力香港红磡演唱会海报、杜德伟海报(台版为杜德伟左拥右抱两个比基尼女郎,大陆版为杜德伟抽烟)、ROCK TV 开台宣传海报(大陆版海报则为黄色宣传购物袋)、各期《滚石杂志》封面、莫文蔚《全身莫文蔚》大幅海报、潘越云《情字这条路》宣传画、林强宣传照;当然大陆版也不是什么都比台版少,大陆版多了四张陈升照片及三张张国荣照片以及《滚石30》演唱会花絮照片。
2、专辑封面收录
专辑封面收录主要有小规格图片和大规格图片两种,下面分开来说。
(一)、小规格图片
台版多以下57种:
合辑《重要情报》,MIT《We Can Be One》,罗大佑《爱人同志(香港版)》,周华健《最真的梦》,郑进一《我的坏男人》,合辑《滚动1990滚石十年纪念盘(3)》,合辑《大陆1990滚石纪念盘》,合辑《摇滚舞道馆》,郑进一《青春悲情曲》,三口组《逍遥甲自在》,林云大师《爱情密语》,MIT《Sleepless Night Alone》,三口组《新生活运动》,合辑《警察故事(三)超级警察电影原声带》,周华健、李宗盛、陈淑桦、赵传《大家乐》,黄品源《面对品源》,黑豹合唱团《无地自容》,合辑《首都》(MFCR92022 RD1199),黄品源《生活精选》,杜德伟《未变过》,另类音乐人《用马来西亚的天气来说爱你》,朱约信《外好汝甘知》,BEYOND《Love&Life》,新宝岛康乐队《新宝岛康乐队III》,罗大佑《罗大佑自选集》,新宝岛康乐队《老宝岛康乐队》,新宝岛康乐队《新宝岛康乐队第树辑》,猪头皮《和谐的夜晚 Oh A A》,黄秋生《支离疏》,合辑《皇后大道东》,光良品冠《世界因爱而光》,朱约信《小猪头皮的游乐场》,合辑《唱作人》,朱约信《猪头皮就是朱约信》,合辑《中港台电视剧主题曲大比拼》,合辑《1哥1姐滚石2000年国台语双赢总霸主(89精选)》,新宝岛康乐队《新宝岛康乐队第舞辑》,李雨寰《认识李雨寰》,朱约信《猪头皮2000精选集》,黄妃《黄妃同名专辑》,任贤齐《小雪》,合辑《滚石字典(国语部)》,伍佰《顺流逆流》,群星《2000 Astro新秀大赛-向前唱》,群星《家在这里-北马歌手纪念合辑》,合辑《1哥1姐滚石2000年国台语双赢总霸主》,陈升《50米深蓝》,摇滚中国乐势力《十年精选(1)》,群星《2001 Astro 乐龄歌艺大赛-唱当年纪念合辑》,群星《禁歌金曲》,费玉清《经典费玉清(台语金曲)》,任贤齐《两极》,陈升《鱼说》,新宝岛康乐队《新宝岛第六队》,新宝岛康乐队《新宝岛康乐队(7)卫生纸》,参劈《押韵的开始》。
其中新宝岛康乐队和朱约信最惨,所有专辑全部被删。
(二)、大规格图片
台版多以下22种:
潘越云《情字这条路》,赵传《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罗大佑《爱人同志》,合辑《美丽新世界II战争与和平》,潘越云《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黑名单工作室《抓狂歌》,合辑《新乐园》,陈明章《下午的一出戏》,林强《向前走》,合辑《中国火1》,唐朝合唱团《唐朝》,猪头皮(朱约信)《我家是疯人院》,莫文蔚《全身莫文蔚》,朱约信《我是神经病》;合辑《皇后大道东》及罗大佑《原乡》(大陆版替换为罗大佑《追梦》),新宝岛康乐队《新宝岛康乐队1多情兄》(大陆版替换为合辑《暗恋桃花源电影原声带》),新宝岛康乐队《新宝岛康乐队II鼓声若声》(大陆版替换为辛晓琪《味道》),罗大佑《恋曲2000》(大陆版替换为梅艳芳《小心》),何勇《垃圾场》(大陆版替换为陈升《风筝》),合辑《摇滚中国乐势力》(大陆版替换为BEYOND《Love&Life》),杜德伟《脱掉》(大陆版替换为任贤齐《两极》)。
3、若干专辑名不同
如杜德伟《自由的风》(台)与杜德伟《谈情说爱》(大陆),金门王《淡水走唱团(一)》(台)与金门王《流浪到淡水》(大陆)等。
4、附录中的历年滚石出版目录
台版多以下几种:
1998年:合辑《滚石5乐花 唱歌救国团》,合辑《滚石超级5乐花 唱歌救国团》,2010年:刘蓝溪《夏夜》,刘蓝溪《刘蓝溪专辑》,王日升《王日升专辑》,刘蓝溪《风儿别敲我窗》,吴秀珠《请不要把眼光睁开》等。
现在的实际购买价格大陆版的60,台版的120左右,至于值不值得多花一倍的钱来买台版书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我自己从中学到大学时期买的七八百盒卡带唱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滚石唱片出版的,记忆里那一张张圆圆的黄色的滚石标,陪伴我度过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滚石30》读后感(二):记忆中的滚石
人生第一盘自己花钱买的磁带是任贤齐的《依靠》,人生第一次听的CD是无印良品的《珍重》。
滚石三十年了,比我的年龄还大,还好滚石最辉煌的时候我已经会听歌了,纵然听的时候并不知道那些旋律的具体名称。
现在去KTV,我已经不会唱什么新歌了,点的最多的无非是——罗大佑、李宗盛、张国荣、张信哲、陈淑桦、林忆莲、赵传、品冠、辛晓琪、周华健以及一些梁静茹的歌曲,这些人都能让我想到最辉煌时期的滚石。
和我同龄的人在近几年越来越怀旧了。在网上不断有人晒童年时候物品的照片,不断有人创作缅怀昔日岁月的文章,我没有去研究过这种心理的成因,但是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
我这一代人,介乎于前一代人的保守和后一代人的叛逆之间,我们有很多想要去毁坏、冲击掉的东西,也有很多自己会死死守护和捍卫的东西。同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会增长,品味也会变化,可能年轻时候喜欢的东西现在无爱了,抑或以前不在意的东西现在非常喜欢。
现在听歌,虽然周杰伦确实越来越差,虽然范特西的确是不可超越的经典,可我还是觉得周华健的歌更好听一些。
今年,因为网络视频的传播,《问》这首歌突然非常流行,很多人第一次听都是梁静茹的那个版本,其实陈淑桦的原唱更有味道,当然谁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喜欢这个旋律。
说到陈淑桦,她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了,稍微年轻一点的人甚至会不知道吧。但是我想任何听国语歌的人也不会有人没听过《梦醒时分》,说真的,我一直觉得陈淑桦和林青霞有点神似。
陈淑桦有一年和赵传包揽了金曲奖的最佳国语男女歌手,而赵传的嗓音,我已经不想再去形容,每每听到都是种震撼的感觉。
真正让赵传红遍大江南北的当然是李宗盛。李宗盛作词作曲近几十年来天下无双,曲子脍炙人口,词简单却耐人寻味,我一直觉得他一个人比周杰伦加林夕还强。
李宗盛有很多很多经典的作品,看《观音山》的时候你能回忆起张艾嘉老师的《艾嘉,爱家》以及《爱的代价》吗?
看到莫文蔚在事业上屡有斩获你还记得《阴天》和《十二楼》吗?
看到大家怀念哥哥你能想到《霸王别姬》的主题曲《当爱已成往事》吗?
看到张国荣的《当爱已成往事》你能想到林忆莲和李宗盛两人的版本吗?
你记得李宗盛和林忆莲之间的爱情故事吗?
你记得无印良品单飞后自己的惆怅吗?
你记得张信哲忘情的《爱如潮水》吗?
你记得赵丽蓉在春晚上翻唱的那首《心太软》吗?
罗大佑的嗓音已经完全沙哑,三毛死后只剩下齐豫的《橄榄树》,《深情难了》我还是觉得万芳唱得好,悲伤的时候依然应该听听辛晓琪的歌,张震岳和哈狗帮一直都是那么叛逆却又如此现实。
关于滚石,实在有太多东西可以说了,既然难以尽述,我觉得还是就此打住。另外,陈绮贞也是滚石出品,不知道说什么好。
《滚石30》读后感(三):番外之一些微妙点
纯粹是对某些点…
1.专辑名部分
01.《有没有这种说法》与《跟你说跟你说》
02.《少年吔,安啦!》与《脚踏车少年》
04.《时间仍然继续在走》
06.《让我想一想》
07.(隆重推出!!)《我们一家都是人》
2.造型部分
02.苏慧伦的各种专辑造型都很喜欢
03.两张手碰膝盖两腿交叉X形造型吐槽无力
04.陈淑桦一张boyish短发很!!!
.S.滚石的30年,自己真的知之甚少。
《滚石30》读后感(四):关于音乐——从滚石三十到August Rush(演唱会观后感及读后感)
距5月1日的滚石三十鸟巢演唱会已有半月之久,那是一场后劲十足的演唱会,所谓的后劲就是让我在之后的一个星期只要想到这场演唱会就变得异常亢奋,当然,我不否认和五月天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次他们只是原因的一小部分。
其实,最初我对这场演唱会并没有非常大的期待,作为一个混在80后中长大的90后,我并没有经历过滚石的辉煌,周华健罗大佑这些滚石的大牌在我眼里不过是唱过很多老歌被很多人喜欢的歌手,说白点就是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太感冒。
所以,坐上鸟巢后,我就打算养精蓄锐等待五月天的出现,直到演唱会正式开场,我听到了一首从未听过的《鹿港小镇》。一种莫名的感动瞬间涌上心头,莫名到事后我怎么都想不出它让我感动的点是什么,于是我开始专心的投入这场演唱会。
我似乎从未真正意识到音乐的力量,直至这次演唱会。似乎每首歌都有它的年代,它们深深的扎在那,潜移默化的影响者那一代人,无论这些人是否认真的听过那些歌,是否认真的喜欢过那些唱歌的人,它们都在那一代人的身上留下了任凭时间如何冲刷都无法抹去的烙印,并且或多或少的延续至下一代。
这就是为什么这场演唱会能够让九万人跟着音乐挥舞着手臂齐声合唱,80多首歌穿过了太多年月,30年,仅这30年时光的分量就足以让人感动唏嘘,更何况,还有这30年承载着的回忆。
所谓的经典也不过如此了,就算从未认真的听过它们,就算从未记住它们的名字,哪怕连唱它的歌手都不知是谁,但是只要音乐响起,还是能跟着旋律齐声和,还是能猛然想起它曾经出现在生命中的年岁。
在《滚石30 1981~ 专辑全纪录》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几乎是每一个人的青春岁月,当你听到一些歌,你就会想起当年的某些故事、某些情节、某些回忆、某些发生在周遭的事和当时的心境”。这是在演唱会之前就预购的书,演唱会后的一星期,我拿到了它。沉甸甸的一大本,收录了滚石30年1500余张专辑封面,看完后,不由的让我对这家公司肃然起敬。即便是在唱片业如此低迷的现在,滚石和它的音乐人们依然有如此的热情,无谓种种的困难和赔钱的风险办起这样的一场演唱会,无非是因为他们都是爱做梦敢做梦的人,他们是真正用力的活着,他们拥有现在的大部分人和我都没有的魄力。
不得不说,这家创办于台湾的公司流淌着的一半台湾血液是内地的大部分人无法完全融入的,那无关音乐,而是相隔几十载的文化差异。正如,在演唱会中,还是有那么些歌让鸟巢冷场,而我也和身旁的朋友面面相觑,看见歌手的名字也完全不知道是谁。
但是,这些丝毫不影响滚石带给我的霸气感,文化不同,还有语言在,语言不通,还有音乐在。滚石影响者中国人,而音乐则影响了全世界的人。我记得五月天曾经说过,他们想用音乐在两岸架起一道桥梁。我当时听到这句话,态度近乎不屑,把它归为冠冕堂皇的场面话,而现在,我相信,他们已经做到了,一如现在的滚石。
“音乐无国界”,这句被传烂的老话,到现在,我似乎才深刻的体会到。在此之前,因为无法听懂歌词,所以相比外文,我更偏好中文歌。但是我至今也无法忘记死党描述她如何喜欢上backstreet的:只是某天,突然听到了他们的歌,然后莫名的掉下了眼泪。这已经是语言所无法超越的吧。
所以,在昨天看完了《August Rush》后,我决定写下这篇文章,不想用它的中文名是因为觉得《八月迷情》这个翻译实在是差强人意,影片的开头和结尾稍微有点节奏过快,不过鉴于这部电影的主轴并不在莱拉和路易斯的感情线上,这样的安排还是让我觉得合情合理。影片内容就不在此赘述,总之,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最后,用《滚石30 1981~ 专辑全纪录》中祝骊雯的一句话结束吧“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免除音乐的影响”。
此刻,我已不再怀疑。
《滚石30》读后感(五):我爱滚石,永志不渝。
如果我说。看完这本600页的纪念册。
我的感触比这本书还厚的话。
你会不会觉得我在说谎。
三十年。
600P的画册。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
不过短短一两个小时的时间。
三十年。
四个小时不间断的掌声里。
是80位艺人挤爆棚都没能唱完的经典歌曲。
三十年。
李宗盛从艺人变成创意总监变成制作人。
马宜钟从自己出唱片变为MV导演。
刘若英从小助手变成歌手变成演员。
三十年。
滚石建立起来。成长过。辉煌过。黯然过。
就像是在翻一本历史书。
前1/2的片段,是我没来得及参与感受的空白时期。
但是那些听过,或是听说过的歌曲。
只要轻轻一点。就能豁然开朗一大片。
啊。原来是这首歌啊。
就是这样的感触。
1981。是比我的生命还要提前快十年的时间。
没有繁琐的修饰。不用太过花哨的化妆。
简简单单的微笑。
用不是那么清晰的相机定格下来。就是专辑的封面。
突然发现为什么人们喜欢用相机记录生活。
因为那些美丽的瞬间。离开了就再回不来了。
调整曝光时间。变换光圈。按下快门。
有些事情就这样变成某种意义上的永恒。
所以看见李宗盛年轻时期的照片时,才突然一下子感慨。
啊。原来大哥也有这样年轻的。意气风发的青春啊。
原谅我这白痴的感慨。
只是突然一下子才发现。
大哥并不是从来都是我现在所见到的那样子。
曾经也是留一个80年代流行的中分头的热血青年。
能在那样的年纪。写出那样感动人的歌。
真是了不起。
那些歌至今还在被人唱着。
30年了。
如果是我。
也能有一点什么。是能在30年内。甚至30年后。
改变过这个世界。哪怕只是一点点的。
那会有多骄傲。
就连三毛这样的奇女子。也曾在滚石的历史里。留下过痕迹。
不能不让人钦佩啊。
往后翻是质量渐渐变高的相片。从黑白。变成彩色。
翻到1/2的地方。
那些我真正熟悉的脸。爱过的歌。
慢慢出现。
五月天第一张创作专辑。
一夜长大。
168Live。
是2003年前那个陈信宏。
那个记忆里。依然用力不停地追的少年。
黄毛的陈信宏。年少而无所畏惧。
我常在想。
也许真正喜欢的。是那个吉他弹的很烂。
光脚在演唱会上跑来跑去。
演唱会到尾声。在大雨中说。那我们从第一首歌重新唱一遍的。
阿信。
如今的陈诗人。陈总裁。陈空头支票。
都只是那时那个黄毛小子的影子。
真幸运我还一直那么喜欢你。
因为你的故事里。
有我爱着的。那个说五月天不曾离开。只要你打开walkman。按下play键。我们就在一起的。阿信的。模样。
再往后翻。是包装越来越精美的唱片。
无印良品。陈绮贞。莫文蔚。伍佰。曹格。丁当。
不乏经典。
可却是越来越难令人感动的歌曲。
还是不可避免的。
商业化了。
这是滚石必经的路途。
否则。我们也许根本看不见30年的滚石了。
我不是责怪。
只是有点感触而已。
这世界。
到底还是现实一点的成分比较多。
只是当时滚石30周年小巨蛋的演唱会结束没多久。
绵羊传了视频给我。
看到听到那些岁月经过后。熟悉的脸和熟悉的歌曲。
一瞬间竟如此感动。
那些从前没听懂的感情。现在或许是听懂了一些。
明白了什么。
或许是的吧。
下一个十年。三十岁的自己。和四十年的滚石。
我会不会也有幸站在小巨蛋或是鸟巢的舞台下。
听着那些今天依然不懂的歌。
觉得我好像懂了一些什么。
然后静静为另一些什么感动泪流。
或许会有一本滚石40的纪念册。
800P。难说更多。
那时候。
我的30年。若是整理出来。
会不会也是厚厚一本从黑白变有色的相片留作纪念。
那时我会不会还在天真的以为。
我今天正在做的什么。
在未来的有天。
能够有那么一点点。改变这个世界。
《滚石30》读后感(六):那些过去了的注定成为永久的回忆
记忆它总是慢慢地累积在我心中无法抹去,为了这次相遇,我在最绝望的时候,都忍着不哭泣——娃娃
滚石30落幕了,随之终结的,是那个创造出很多共同记忆的时代。舞台上的苏慧伦还能装可爱,莫文蔚还是很漂亮,而潘越云却只能穿着宽袖长衫上台了,辛晓琪的高音已经不如从前圆润,而他们的出场仍不敌五月天出场时的火爆,可是我仍然愿意相信,有些铭刻于内心的激动,绝非浮于表面的激情呐喊。
纵贯线巡演结束了,陈升黄品源张宇,万芳潘越云齐豫黄小琥,也许单个人已经无法形成对市场绝对的号召力,三两气味相投的音乐人聚在一起,创造了更多共同的话题,带我们回到过去那些不为人知的夜晚或陪伴我们入眠或更让人辗转反侧。当然,看到他们重新站上舞台,多多少少是感到欣慰和激动的,然而这些种种更像是一场告别式,只怕仅此一次,不会再有,是市场的需求使然,预兆着那个时代的悄然逝去,无疑是一种悲哀。
接触滚石,它已经走到了唱片业极度不景气的时代,而它的音乐散发出来的耀眼光芒一直冥冥中指引着我追寻着它的轨迹。说来倒也是机缘巧合,家人那比我还高的CD架上整整齐齐叠放着的全是陈升,黄韵玲,潘越云,当然,也包括后来我深深爱上的刘若英,在我开始懂得审美,对音乐有感知有意识的时候,尽管那些经典在市场上已是非常罕见,但是我却依然可以将那CD架上一张张反复地听,仿佛他们缓缓朝我招手,向我走来。原来隔着一代人,有些微妙的体验,其实是共通的。对着那一张张CD如数家珍,看到有关他们的新闻激动万分,像那些追星族一样狂热。就这样,追随滚石变成了我自发的行为,它依然成为一种音乐质量的保证,其实还是渐渐有感到失望了的。
我总是告诉自己,也告诉朋友,那些我们所爱的所珍惜的音乐,注定成为一段无法磨灭的记忆,也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的补给来唤醒我们沉睡的记忆。可是到最后连我自己都说服不了我自己,我找不到了。
我这样爱你到底对不对,张艾嘉的声音还在耳边,但是曲终人散之后,谁能来填补空空荡荡的舞台?
过去了就是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