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是一本由韩[李武石]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3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读后感(一):勇敢面对真实的自我,拯救内心受伤的小孩
勇敢面对真实的自我,拯救内心受伤的小孩
因为到了30几岁的年龄,也因为一直在追赶幸福的脚步,所以收了这本《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但翻开书读过之后发现好像和三十几岁无关,不如称之为拯救内心受伤的小孩。但却是一本很好的心理理疗书,以最有力的实例向我们揭示了九种负面性格背后的秘密,让人学会在轻松中面对最真实的自己。所以不管你年龄如何,如果你总是会莫名的被负面情绪所牵绊,如果你渴望更了解自己无意识中的那个小孩,让自己过更加自由舒心的幸福生活,那么这本书会很适合你。
作者是有着丰富经验的精神科医生,而整本书都是从他的一个名叫金休的病人说起。主人公金休三十几岁,这可能是作者命名书名的原因之一。他是企业的首席执行当官,他的个人能力很强,是公司的核心人物。他看似很成功但他却并不幸福。他的人际关系十分不好,也因此把公司的气氛搞得非常糟糕。老板不得不喝令他递交辞呈,而负面情绪同时影响了他的家庭生活,他甚至连妻子和儿子都无法亲近,他陷入了深深的孤独。金休的故事不是个例,我们每个人多少都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干扰,我们常常会被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扰而承受着痛苦。虽然也会翻看很多有关处事原则的指导书,但却常常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每个人都很想搞清这其中的真实原因。
本书的作者给了我们答案,因为每个人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它就是支配我们内心和行动的无意识。我们常常忽视“内心小孩”的存在,更没有想过如何去帮助这个“内心小孩”成长。正是因为我们被自己的内心所排斥,所以才会在人际关系中承受着各种痛苦。作者教我们通过“移情”,利用倾听和对话的力量或者通过自己的梦来了解自己的内心愿望。一旦暗藏深处的无意识接受了理性阳光的照射,我们才能走出内心的桎梏,拥有强大的自我控制力,成为一个智慧、勇敢、健康的人。休正是经历了这样一次“神秘的体验”,了解到了原来自己一直在被自己的内心排斥,才能够从“心理现实”中醒来,回到“实际现实”里。之后他的身体变轻松了,性格变宽容了,工作变开心了,人际关系变和谐了,幸福真的没有那么难了。
随后,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内心小孩”。愤怒、嫉妒、依赖、自卑、多疑、虚伪、急躁、孤独、分裂,也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上带着幼年时留下的伤,这个伤没有冶愈我们就不会变得成熟,这种“实现现实”和“心理现实”的差距会让我们很受伤。那个内心的小孩好像不断的鞭笞着我们,心永远的沉闷。书的最后教我们在发现自己的内心小孩之后如何摆脱心理负担,重获自由。我们需要不断的自省,学会和自己的心灵对话,理解自己的价值所在,恢复自己的存在感。
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面对最真实的自我,每个人都应该帮助自己内心那个没有长大的小孩走向成熟。《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一本不错的心理理疗书,值得你认真的研读。
《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读后感(二):你的幸福会那么简单吗?
江山/文
幸福似乎被我们赋予了太多的概念和文化,而在这当下,幸福也被无形地与金钱名利地位所涵盖。我们都希望自己幸福地像花儿一样,拥有阳光雨露温暖,希望得到所爱人的爱,希望工作一帆风顺,希望家庭和和美美。但当我们把这种幸福点设立的太高的话,就会让自己时刻感到不幸福。其实,幸福真的很简单,只是我们苛求的太多而以,所以会产生忧郁、焦燥、自卑的心理和痛苦。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羡慕嫉妒恨的人们越来越多,使我们内心深处都有了一个像《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一本书的主人公金休,在而立之年不知觉的情况下被炒,在本来憧憬的生活中一下子跌入谷底,在寻找答案之后却忽然发现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促使了这一切的发生。书中站在心理学的高度为我们讲述了9种负面性格背后的秘密,并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幸福大门的密码,简单地让我们瞠目结舌。
江山即将走近而立之年,似乎更希望懂得幸福的意义来拥抱明天。我们不要每天在抱怨声中渡过,埋怨薪水太少工作太累。就像太经自主管理中所说的一样,我们不要抱怨路上太挤旁人素质太低,要庆幸每天有那么多的人陪自己上班下班,感激茫茫人海中我们每天都会擦身而过缘分。如果你总在抱怨,那只能说明你的内心不够坚强,还不够对抗外界的压力,所以,你的潜意识才会有那么多的负面情绪。有时,当我们自己感觉不幸福的时候最应该审视就是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那么贪心,为什么那么极端,当把一切情绪平复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不远处。
当然,唱总是比说的要好听的多,当真正去调节的时候恐怕就难上加难了。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愤怒且失落的小孩,而他们都有偏激症,对所有的触觉产生怀疑。嫉妒别人比自己强,想支配别人的欲望就是对于自我存在感不足的逆向反应。我们想依赖别人却得到冷落,所以较别人而言,似乎自己欠缺了应该拥有的幸福与优越感,自卑心理开始蔓延。可当我们无法去实现的时候,猜忌多疑使我们不得不披上一层虚伪的外衣来掩盖内心的急躁与忐忑。从此孤独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让我们无法审视自己的过错与心理疾病的困扰。或许我们一切都懂,但总在遇见之后发生矛盾,让自己的幸福观开始分裂。在职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更没有永远的敌人,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使我们30岁后还会感到无限地幸福感。
我们不希望自己是那个设局的人,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局中来去自由。虽然职场幸福无所谈起,但只要我们拥有那份情绪,现实总会产生化学反应供我们寄养幸福。
全书用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发现情绪中存在的瑕疵,精练的语言和描白式的创作风格更加突出了心理知识的干净与精确,幽默中带着内敛,叙述中带着执着与亲和力。所以,当你累了那就去旅行吧,带上这本书,趁30岁的青春未尽,向幸福出发。
《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读后感(三):关注内心小孩,踏上成长之路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30多岁的人,正处在事业的黄金点,对于职场而言,或是老兵、或是倦鸟,在业务娴熟、经验丰富的光环下,缺乏激情与斗志,虽然能游刃于职场,笑看职场风云,但是,有些人总会出现困惑,无法认识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导致角色的错位,在《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书中,李武石博士为我们揭示9种负面性格背后的秘密——心智不成熟,就像书封面所言,让我们远离愤怒、嫉妒、依赖、自卑、多疑、虚伪、急躁、孤独、多变,面对最真实的自我,看到自己的价值,获得丰盈而自在的人生。
李武石博士,从业30余年的精神科专科医师,现任韩国全南大学校医科大学精神科教授,韩国神经精神医学会会长。拥有国际精神分析师资质,是美国精神分析学会会员,著有《精神分析的初期(理由)》《和患者的对话(集贤殿)》等50多部能够让心灵得到自由和平静的自我分析类书籍,是韩国最炙手可热的心理学专家。
书中讲到30多岁的主人公金休,是一家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每天拼命工作,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老板“炒鱿鱼”,多年来努力构建的美好生活瞬间崩塌。休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在李无石医生的帮助下,休才发现自己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而那些无意识下出现的愤怒、自卑、孤独、多疑等情绪竟然来自儿时父亲对自己的指责……
看很多书中写道,童年是人生的关键,性格的形成很多来源于童年的记忆,就像书中讲到的金休,童年时父亲的疏远、指责导致他自卑、多疑、孤独的性格,工作再出色,人际关系薄弱,与员工时不时起冲突,将自己逼向绝境,幸与不幸?这让我想起《少有人走的路》中文序中写道应届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动机仅仅是:害怕毕业。他们是害怕毕业,还是在拒绝成熟? 无数大龄青年不愿结婚,他们真的是没选择好伴侣,还是害怕承担婚后的责任? 数不清的成年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正视自己,真诚的对待同事,遇到不公、看到不平,心中总有点不适,问题是抱怨能解绝问题吗?换种方式,换种心态,及时的梳理情绪,将负面情绪转移,注入积极的正面情绪,我们才能立足于职场,职场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庭,可以为所欲为,发发脾气,使使小性,任性而为,结果只能将自己逼入绝境。身在职场,必须学会控制情绪,才能行走于职场,关注内心小孩,踏上成长之路。
《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读后感(四):30几岁,一切都还来得及
我们的幸福与满足感来自哪里,是成功吗,是追逐金钱与地位就能够羸得的吗,很显然,不是,人类幸福与满足从来都不是外界因素所能影响的,它只产生于我们的内心,只有内心得到真正的自由,一个人才能够充分享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
《三十几岁,幸福没那么难》是韩国博士李武石所著,这是一本和大多数心理治疗类书籍都不太相同的著作,他认为,有的人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可是却无法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也许是因为不太懂得处事原则,但更多情况则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内心小孩儿”,这个小孩,就是内心深处的障碍,它来自于童年所造成的伤害,在以后的日子里以无意识的形态出现,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只有明白并且消除这个“内心小孩儿”,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博士讲了一个叫做“休”的治疗过程,他因为处理不好与同事的关系而遭到辞退,博士从过程中得知休小时候因为父亲的漠视和严厉而产生愤怒与孤独,所以工作中便总会把爸爸所带来的阴影施加到同事身上,意识到这一点,休做了改变并成功治愈。
像休一样,活在内心世界里而不自知的人还很多很多,内心小孩儿让我们痛苦,把我人锁在心理监狱里,我们因为害怕所以对它视而不见。没有治愈的童年导致了性格上的不成熟,不懂事的大人不仅自己会很痛苦,也会让身边的人很痛苦,而我们只有直面自己的内心,才能摆脱痛苦。
人有愤怒、嫉妒、依赖等九种负面性格,你具有哪一种呢,内心的痛苦被唤醒后,你会感到愤怒,但那座山必须要翻越。之所以说三十几岁,一切都还来得及,那是因为我们正处在事业的辉煌期,将自己治愈,同样的痛苦便不会再复制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我们传承生命时,总希望给他最好的爱,可是一个不成熟的自己只会再创造一个不安的孩子,这并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如果你内心也有一不成熟的小孩儿,那么读此书时,你就会庆幸,真的还不晚,因为我们自身的改变,将会带给身边的人和孩子多么不同的人生。让我们学会理解学会原谅,过去的毕竟过去了,不应该总是活在旧的内心世界里,这是作者想要教会我们的。
三十几岁,有幸读到此书,是人生中非常好的转折,让我们试着去谅解父母所带来的痛苦,让我们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让我们直面内心,重构幸福。真的,一切都还来得及。
《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读后感(五):这边风景依然可以独好
时间穿梭般地一闪而过。当你我翻完二十九岁那最后一张的日历时,我们或许不免会无奈地感叹一声:真快呀,居然已经是奔三的高龄了。岁月就是如此地残忍。一不留神,我们只能蓦然回首当年的青春与洒脱。与之而来的是我们的无奈感叹:30几岁的人了,我们远离了激情;30几岁的人了,我们已经被岁月磨平了棱角;30几岁的人了,青春岁月皆已成了蹉跎;30几岁的人了,我们已经沉重地背负上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艰巨包袱;30几岁的人了,我们的幸福是不是也将逐渐远去?
带着这么多一系列的问题与思索,《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一书或许可以给予我们别样的答案与解释。事实上,30几岁的人更应该了解这个年龄阶段的真实风貌;其实30几岁的人更应该认识到这个年龄阶段独有的魅力与价值;其实30几岁的人更应该知道这个年龄阶段依然风景独好。因为,30几岁,幸福其实没那么难。作者在书中向我们读者就详细地展示了一个鲜明的形象。一个曾经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大企业首席执行官居然在30多岁被老板无情地裁员了。如此沉重地打击对于任何一个30几岁的人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向有着良好的自我感觉,却在瞬间似乎被全盘推翻。是不是这就意味着失败?是不是这就意味着幸福已经远去?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随着这本书得深入,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其实30几岁幸福并没有那么难。唯一需要30几岁人们所注意的是敢于面对真实的自我,敢于面对失败与挫折;敢于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魅力;敢于趁一切还来得及的时期奋勇向前。只要是人,我们都有自己的缺点与弱势之处。人生在世,谁能无过呢?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学习并掌握如何迅速告别——愤怒•嫉妒•依赖•自卑•多疑•虚伪•急躁•孤独•多变等自身的缺陷。的确,正如书中同时所介绍的30几岁的人更应该懂得事业的功成名就并非幸福与否的决定因素。只有真正认识了解自我,我们才会轻易地发现其实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收拾好了心情,30几岁的人才会更有自信地站在峻峭悬崖上一展拳脚;收拾好了心情,30几岁的人才会有更大的冲劲迎接未知的挑战
人生旅途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选择,同时我们也在无可奈何地错过。有时候,错过了也就只能让它过去,收拾好心情,需要我们重新振作地去面对。历史不会被重写,但是每个人的历史,毕竟都是自己在书写。迈开中年人的稳健步伐,我们应该依然阔步前行。通过通篇这本心理学书籍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并领悟到一个真理: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30几岁,我们更应该掌握着熟练的技巧与手段;30几岁,命运的磨砺不能打垮我们;30几岁,我们更应该奋勇而强行。把握现在,勇往直前,相信你我都可以拥有那片更辽阔无际的前程。
《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读后感(六):摆脱束缚,走向成熟,走向幸福
走在奔3的路上,日益感叹着青春逐渐远去,也担忧着“三十”如何“而立”。工作了,成家了,过往的经历还算顺遂,但生活中总有不断的烦恼莫名而来。我在追求什么?升官?发财?貌似离自己都还很远。那么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吧,我却有些盲然。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呢?一时我给不出答案。我想竹楼听雨,幽厅夜读,却没有竹楼,不见幽厅;我想纵横商场,挥金如土,却不知如何迈开脚步;我想指点江山,粪土万侯,却发现自己不过一捧“粪土”,何谈“指点”?!几近而立之年的我仍处一片迷茫与混沌之中,未来对我来说仍只是憧憬!妄想呢,没用啦,放弃吧!我总该立足生活的现实,脚踏实地的走下去。虽然内心有个声音激励我不甘平凡,可是理性的神经告诉我生活就是如此,我必须在平凡的岁月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书名让我眼前一亮,仿佛来到了一扇揭开秘密的窗前。30岁,幸福是什么样呢?抱着期望,我走进书中。原来,这本书的确是关于幸福的,却不限于你是否30几岁。作者李武石是一名韩国精神分析专科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他深入探究了影响人们生存状态的各种因素。他发现,人是由“能看见的部分”和“看不见的部分”组成的,也就是意识和无意识(或潜意识)。无意识产生的感情和想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并且支配着我们外在的感情和行动。生活中,有时我们并不赞同众人的意见,却往往随波逐流,明明对某些事情比较反感,却不由自主的去做。也有些事情明明按照大家认可的方式做了,内心却极不情愿。这就是意识与无意识的冲突,如果说意识是现实中能够看得见的“自我”,那么无意识就是那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不安的小孩”。本书中,李武石先生以一名患者“金休”为例,向我们证实了“内心小孩”的确存在,而且正以难以抗拒的力量左右着我们的精神和行为。30左右的我们看似成熟了,往往并非如此,如果不能摆脱“内心小孩”的摆布和控制,我们始终无法成熟起来。
那么“内心小孩”是如何驻入我们身体内部的呢?作者研究发现,根源往往来自我们童年的记忆,尤其那些令我们感到不安、孤独、痛苦又无奈的记忆。童年时父亲对兄弟姐妹的偏爱可以在我们心中埋下嫉妒和愤怒的种子;母爱的缺失可以让人产生难以除却的孤独感和依赖感;自尊心的无辜伤害容易给我们留下“我不行”的阴影,让我们成年后仍难以摆脱“自卑”和“多疑”的习性;家庭关爱的缺失会让我们的童年受尽冷落,由此生出“夺回一切”的渴望,于是,有人虚伪的把自己当成周围一切的主宰,只为满足自己那曾经被伤过的内心;还有人容易急躁、遇事恐惧、性格多变,却往往不知道缘何如此。其实,这都是“内心小孩”搅动的结果,那些源自内心深处的忧虑、嫉妒、愤怒、恐惧、自卑、多疑、虚伪、急躁、孤独或多变正是隐藏在我们身体内部的“不安小孩”,正是它让我们的生活感到压抑、不自由、不幸福。我们需要去战胜它,摆脱它。
当然,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人类共同的问题。人生复杂多变,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的存在,却可以改变主观的生活态度;我们无法去预测将来的幸福与不幸,却可以健康的心态追求自己的幸福;我们其实有力量去改变任何不满或不安的状态,只要我们找到自己内心深处那个“不安的小孩”,然后摆脱他的束缚。自由离我们并不远,幸福也没那么难,只要我们去改变那些“我们可以改变的事”,耐心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并且有足够的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然后你会发现,幸福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的身边。
《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读后感(七):幸福就是哄好心中的小孩
关于幸福,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而在今天的社会,人们却越来越关注幸福度,幸福感的竞争排名也在进行中,对于个体而言,事关幸福的攀比也在不断的加剧,而往往人们对于幸福总是有着一定的偏颇认知,总是将有没有钱,事业成功与否当成简单的参照物,很多人说,之所以感知不到幸福,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多的不满足,这本书给出了相反的答案,也是人类始原的本真,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
的确正如书中作者所描述,每一个人都是有矛盾的,因为在每个人的身体内都住着一些小孩,他们可能是愤怒、可能是嫉妒,可能是不满,可能是自卑,可能是孤独……种种种种,他们总会不时的兴风作浪,让人不能自制,这种难以抗衡的力其实就是总被我们所忽略的潜意识,如果你看过《潜意识操控术》,一定会因为潜意识的巨大能量而惊讶不已,正向如此,反作用也很显著,当他们出来作怪的时候,你的言行或者精神状态一定会出现问题,即便你是功成名就,事业斐然,但还会如文中的“休”一样苦恼困惑而茫然。这也是现在心理诊所遍地升花,精神疾病多发的因素所在,只是,更多早已病态的我们不自知,甚至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和顽疾。作者用“休”这个人物的病情转变的故事中让人变得勇敢和坚强,没有高深的专业理论,也没有严谨的说教,准确的把握了人们的心理,在亲切的氛围下成功的达到情感治疗的目的,尽管也有一些与同类书籍内容近似之处,但这种新颖的叙述方式还是在开始就大大的吸引了人的阅读兴趣。
如果客观一些说,这本书是不错的心理辅导书籍,尤其对于身居都市,每日穿梭于水泥建筑、压力巨大的人们来说更有帮助,它不但展示了这种不幸福感的来源,同时也用专业的心理医生的方式,用不吃药的绿色方式教人们如何正确的面对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如何疏导自己的情绪,理顺自己的压力,在确保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基础上来获得幸福感。甚至从培养孩子的来加以论证,会让人收获颇丰。而非书名一般只适合于30几岁,也并非是解释单纯的幸福,全书更像是对幸福的“歪解”,将健康与幸福进行了改梁换柱,当然,对于这个处于纠结脆弱情感时期年龄段的人来说会更有针对性,实际上,每一个有追求的人都有望从这里得到解脱。
众所周知,人之最大的幸福应该是拥有健康,不光是肢体的灵光,还包括精神因素,只有懂得制服或者学会安抚体内不甘寂寞和不安抚的小孩,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30几岁,一切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