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丙中洛的眼泪》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2-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丙中洛的眼泪》的读后感10篇

  《丙中洛的眼泪》是一本由黄哲 那森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丙中洛的眼泪》读后感(一):希望

  云南,丙中洛,雾里村。

  褚遥大学毕业之后便离开人人努力想要留下来的城市,来到云南偏远的少数名族山区,一个人默默指教奉献了好多年,在没有任何外部资源社会机构支持的条件下,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辗转数十个村寨开展义务教育,把傈傈族、怒族、独龙族的近百名儿童从学龄前一直送到了中学。那里没有商业、没有校舍、没有网络、甚至缺少水电。为了资助平困的学生,不仅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就连父亲去世后留给她的遗产和嫁妆也用在了孩子们的读书上。

  我不知道是何种力量让她为支教做到如此地步。

  看完,仅仅只是一句话

  只是想尽一切努力做一件事,让这里的孩子们不因为平困而失去学习权利

  2012年夏天,我去青海省囊谦县进行暑期义务支教,连同来自全国各地约20名大学生。这个夏天发生了太多事情,以致现在的我回想起来都嘴角上扬。

  我也想过毕业之后,干脆也一直留下来。可考虑到我奶奶爷爷,我也就放弃了。终归这只是一个借口,可却成了我现在每天出现在广州某写字楼的理由了。

  韩逍生活优越,离开白富美女友,赌气来云南散心,在途中救下出了事故的货车司机,从而结识了在场一起参与救援的褚遥。两人萌生爱意,还未表达双方感觉,韩逍便被一个紧急电话招回京城。受不了思念之苦,也厌恶声色犬马的这个欲望城市,韩逍果断分手,去往丙中洛雾里村求爱去了。

  感情同在一个频道的两人在见面之际,瞬间心意相通。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甘虚度光阴却又苦于无法找到证明自己方式的韩逍与执着自己梦想,一切努力只为做一件事情的褚遥分叉了。韩逍带着伤痛返京,几月过后,在兄弟许远受伤动情说的一番言语中找到了目标。有些事情,如果当初没有坚持,就真的再也找不回来了.......

  卖到北京的小房子,装让了不堪负重的车子,韩逍决定在丙中洛定居。此时的褚遥已经决定离开丙中洛,跟随塞巴斯蒂安的国际慈善公益组织,考察在世界贫困地区开展支教项目的运作情况。最后,在塞巴斯蒂安的极力挽留中,还是选择回丙中洛。

  到达雾里村,望到韩逍那一刻,一切都不重要了。

  两人终于等到了对方,相携彼此之手一生之际前三天,褚遥掉入怒江,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韩逍,带着爱人的那份心,留在了丙中洛。

  我只是感谢生命中看到如此温暖的感情。

  世间有太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是在看似不可理喻冲动下完成的。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有希望;也不是因为成长了才去承担,而是承担了才会有成长。

  支教,真的是令人刻骨铭心

  《丙中洛的眼泪》读后感(二):我是你生命中一簇而过的烟云°

  ——《丙中洛的眼泪》

  文/蓦烟如雪

  若无春风细雨,亦不会懂得润物无声

  若无如你一般的人,亦不会懂得那山间的溪流,清晨的熹光。

  在这个红鸾俗世的年代爱情有时可遇不可求,而丙中洛这个带着眼泪的爱情又是如此地直戳泪点。

  无论肥沃抑或贫瘠,耕耘以同样的深情,如果你唤作成熟,我的爱,就有了名字

  它以爱为名,洗涤城市的喧嚣,耕犁尘世的污垢,用情挖掘人性的真善美,抛却那些短暂爱心停留,倘若她在山的另一边,听得到这里的歌吗?

  “我们热衷于探讨生命,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形式,生命的意义等等,但我们往往忽略了生命消逝所带来的伤痛。悲剧,果然是将最美好东西毁灭给你看”。

  一语成谶,悲剧的震慑不需海誓山盟,亦可惊天动地,而书中的丙中洛不仅仅是山路崎岖的艰难险阻,更最接近天堂的的香格里拉。

  《丙中洛的眼泪》这本书是以两条主线穿插,一条是以甘于奉献与默默坚守的“公益事业”,一条是彩云之南梦幻边陲的凄美爱情。这里没有太多的城府,有的是默默付出的热忱,这里没有太多的心机,有的只是纯美疼痛的爱情挽歌。

  丙中洛,它位于云南怒江峡谷最北端,这里有与世隔绝的独龙族村寨,有“十里不同天”的高黎贡山,还有最原始古朴的怒江大峡谷,你甚至可以看见碧罗雪山、峡谷险滩,林海雪原、冰蚀湖泊等等,这里不但峭壁千仞,危岩嶙峋,而且江水咆哮,水急滩高,即便这里地势险峻,但这里还有一群淳朴厚实的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他们清晨在山埂梯田里辛勤劳作,夜晚在萤火之光下静静酣眠,这里美的不忍打扰,寨子里的催烟袅袅,如轻纱笼罩的山涧,它们似朦、似透,这幅写意的山水就像是百姓的智慧,是天地的雕琢。

  而书中的女主角褚遥就像这灵动的山水倾城脱俗,她是生于傈傈族村寨的阳光女孩,她按照自己的梦想选择在丙中洛这个地方支教,她不是爱心过客,而是如同耕耘在山间的百姓一般,默默扎根在此,她渴望这里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她说:“这里不需要带有施舍的捐赠,必须在基础工作身体力行!那些心血来潮异想天开的作为,其实根本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确实,支教不该是走马观花,不该是批量性的成果,而应该是实质性的规范化教学体系,所以褚遥明白,一个人的强大不是独立坚定,而是懂得如何培育自己丰饶的内心

  教育,有时候也是一种必须守得住的寂寞

  而此书的男主韩逍是蛰伏在酒肉都市里的城里人,他们相对比较喜欢喧嚣,与寂寞相比,他来丙中洛完全是一场情感的逃逸,他恐惧都市里的伪善,讨厌假意的奉承,为了逃避圈养式的耻辱,他独自离开北京,逃向这个神秘的地方。

  而爱情总是容易擦枪走火,往往执着里多了一个人,拥挤就会变成离开。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乐不乐只有自己明白,韩逍终究理清了自己的爱情,又再次回到丙中洛。

  或许缘分就是如此,割不走,散不去,即便扑了个空,他还是等到了心心念念的褚遥。

  这个地方世代居住了多个民族,这个地方世代包容着多个宗教,而这个地方却没有给这对苦命的鸳鸯最好的收场,所以悲剧往往比皆大欢喜更直达心肠。

  热衷支教事业的褚遥,永远深埋在丙中洛这片土壤之下,而赌气散心的韩逍却开启了人生中漫漫的公益之路,开在他心里的花儿,成了他生命中一簇而过的烟云,而这个地方还是如此的寂静,却留下了许多光辉的印记,像任安守、安德瑞,像远方的使者赛巴斯蒂安,还有爽然的扎姆朵儿、朴实的阿肯村长、最年长的阿普爷爷,这里都无法一一道尽,却如一首歌那般悠长。

  有一个地方很神秘

  那是幽静祥和的天堂

  有一支歌谣很动听

  那是来自天籁的歌唱

  啊拉,哟

  这就是丙中洛......

  筱筱

  2014年12月21日星期日

  《丙中洛的眼泪》读后感(三):越来越稀少的高贵情感

  在读这本《丙中洛的眼泪》之前,我已读过不少此类题材的小说,比如江觉迟的《酥油》,比如萨布瑞亚的《人生不需要走直线》……这些小说的主题都是公益、支教,都是深入条件艰苦的少数民族地区,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江觉迟和萨布瑞亚都是以女性视角来写作的,而《丙中洛的眼泪》采用的是男性视角。这本书里,以韩逍作为第一主角,对于第二主角支教姑娘褚遥倒是着墨不多。书中采用了大量篇幅刻画了韩逍是如何从一个浮躁的都市青年一步步受到感召,而跟丙中洛结下不解之缘,并决心留在那里,继续公益之路的。从男性的写作角度来看,倒是不粉饰很存真。

  说句实在话,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动并没有《酥油》和《人生不需要走直线》那么多。大概因为我是女性,自然对女性视角的写作有一份不一样的亲近之感,再加上江觉迟和萨布瑞亚都是那个从一开始就身体力行的人,她们在支教路上碰到的困难和险境每每让我在读的时候替她们心疼到骨子里。而《丙中洛的眼泪》更多写的是韩逍这样一个男性的心路历程,倒不是说作品不好,而是对于男性,我自有一层性别上天然的隔膜之感,加上书中对他们具体支教的进程和方式也描述较少,总觉得作者的体验不够深刻似的。也可能这是我的个人感受,算不得准。

  撇开小说正文,这本书带给我更多思考的,反而是后记里那篇《公益的脊髓》。那森写得特别好,窃以为这篇后记比小说更深刻,也更多了几分真实之感。公益到底是什么?公益的价值在于何?在目前的中国,到底要如何去做才能真正促进公益的发展?几年前,我曾经做过环保方面的公益工作,甚至还成立过关于保护女性权益的NGO组织,组建过公益网站。尽管没有一分钱的报酬,我依然在那条公益的路上坚持了5年之久,然而,由于我个人的轻信,由于受到种种让人寒心的阻挠,那条公益之路硬生生被我亲手切断,且后继无人。就算现在想起,依旧心痛到无言。如果那时没有种种意外,现在会是怎样的发展状况?不敢想不敢自问!

  希望有朝一日,变得足够强大的自己,能够将那条公益之路重新坚持下去,让理想照进现实

  《丙中洛的眼泪》读后感(四):爱在逍遥深山间

  爱在逍遥深山间

  ——读《丙中洛的眼泪》by烟波浩渺1980

  差不多就和你无法相会,

  差不多就与你无法相聚。

  悠长的怒族山歌,火辣热情纯真质朴,歌声在云雾中穿透,真情在山间环绕。

  这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简单到你放佛看到的就是自己,还为之难过,只因为这里有深情。作者用笔描绘了一幅云南生活风情画卷,风土人情透露着彩云之南的美、奇。

  偏偏作者用力不多的不是主角之间的感情戏,而是将一半的笔墨来描写自然景色,来映衬女主角褚遥的人间大爱情怀,韩逍的纠结又回归的精神之旅。把这个令人难过的爱情故事、支教故事放在被云雾、密林、高山、美景环绕的丙中洛雾中村中,这个云南的偏僻之地。

  这个地方是驴友们的向往之地,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致--人烟稀少,民风淳朴,物质精神生活皆不富足。如果不是为了寻景、散心,是很少有人愿居于此,除了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的族人。

  但是有一个可爱的姑娘褚遥在此,默默支教,用行动支持着公益的火把,燃烧了大山里的孩子们的求学梦。弱小的身躯却挑起了整座大山的未来。她继承父母年轻时的心愿,靠的是一股拼劲,认准目标坚定的走下去,褚遥却深信自己终会得到更多的人支持,一片纯心感动了丙中洛的父老乡亲,在她的努力下失学的孩子,一个个都回到了课堂

  本书的男主人公--韩逍,他的都市繁华生活:纸醉金迷觥筹交错,权力金钱佳人一切都手到擒来,都来的那么简单,反而更容易迷失自我。每次他们圈子里的人模仿《在路上》的旅程,都隐约透露着些许可笑,哪里危险哪里没有人去过就去哪里,涉险奔波,拍摄众多美照只是为了在朋友圈中炫耀。即使是做着慈善公益工作也是流于形式,这点韩逍心里从不避讳。他在灯红酒绿的饭局中,在准女友和未来岳父的安排下,得到的高薪职位,更凸显他的孤独又没有地位可言。一次偶然的云南之旅,让他遭遇到终生难忘往事,直至文末那彻心之痛犹如环绕在丙中洛的云雾一样,永远无法消散。这是对爱情的思考,这是对梦想的离殇。

  文中的褚遥作者着墨不多,眉目清淡、精神坚定、人淡如菊香,又仿佛如生长云南山中遍地开放的格桑花,美丽坚强,她的爱心如星星之火一般,感染了所有遇到她的过人。她渴望爱,不受外力干扰,不受挚爱捆绑,却对信念九死不悔

  反倒是作者对韩逍的刻画设色极重,他的每一次与褚遥的相见、每一次与大都市的逃离、去云南-回都市-去云南-回都市•••••往复三次每一次的心境都不一样,鲜活的写出了大都市生活的一部分年轻人迷茫彷徨的精神状态。对大都市的爱和恨并存,喜欢城里的繁华热闹,又内心向往梦中的“香格里拉”之地,开着最豪华的房车、越野车,身着最顶级的户外设备,模仿着“垮掉一代”无休止的在旅程中寻找空虚结果得到还是空虚、浑浑噩噩。

  作者毫不吝啬的把热情送给书中让人喜欢的傈僳族少女扎姆朵儿,她火辣辣的目光打量韩逍,热辣辣的山歌表情达意,同样是公益志愿的热心人,遭遇姐妹间喜欢一个男人尴尬,又很快释怀,这样的心性着实让人喜爱。

  就如文章在序言中和借褚遥之口讨论的关于支教的争议。都让人深思,所以说这个包含着支教生活的爱情故事,有特别之处,就是能给读过的人思考的引导。到底什么是支教、到底什么是公益、应该如何去实施。

  现在很多人对支教的话题越来越关注,他们的争论和不同的声音都可以在本书中看到。公益事业从来都不是作秀,也不需要表演的爱心。到底是踏踏实实的安心去山区支教,还是批判一些志愿者只愿意做短暂的停留,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时间内还会争论无休。失学的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志愿者的生活和福利又该如何保证?仅靠一番热血,恐怕难以为继。求学多年为的又是什么?如何能让志愿者的支教工作更合理,更配合孩子们的学习过程。这都是现在、将来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传扬一个人、几个人的伟大奉献精神,过后的艰难困苦,唏嘘落泪,让爱心伤心!岂不更让人寒心,莫让英雄难过,有力出力、有心献出爱心,关爱与此,人人有责。

  这本是描写支教的爱情小说,但又不仅仅是描写爱情,甚至书中我认为描写的的爱情没有占到一半的重量,当韩逍数次与褚遥相遇想交往,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对爱的寻找,同样是对梦想的寻找。

  嘹亮的山歌、朴实的少数民族乡民、可爱的孩子、艰苦的生活,执着的支教生活,都在云南的崇山峻岭之中,都飘扬在美丽令人向往的云朵中。

  哟耶•••••• 山坡上的誓言,你还记得吗?

  你在山的另一边,听到我的歌吗?

  每天想你闭上眼,都是你的脸。你的泪滴还为我,闪烁吗?

  是否见到我为你,留下的章节,

  夕阳落山的故事,谁会讲给你听。

  哟耶•••••• 岁月匆匆的流失,几多春秋,

  离开你那么久,心中的魅力。

  怒江流水到远方,一去不回头。

  我的心跟着他,汹涌向远方。

  2014年12月1日星期一

  《丙中洛的眼泪》读后感(五):《丙中洛的眼泪》美丽的泪水,感人的支教

  乍然看到这本情感类的小说《丙中洛的眼泪》,我还有点莫名其妙。对于书名中的“丙中洛”其实我并不知晓。直到查询了百度,才恍然大悟于原来丙中洛是属于中国云南的一个边远之地。而城市和泪水的结合,又会引发何样的故事呢?一段动人的支教主题,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一个关于公益的事业宣传,我们在《丙中洛的眼泪》可以收获种种深意和感动!

  一片美丽的远山风景,一名正在默默祈祷的少数名族女孩,一句“支教志愿者与香格里拉”的纯美恋歌文字解说的封面将我们原本浮躁的心绪瞬间无声无息地牵引入局。走入书中,走入文字的字里行间,走入这样一段饱含深切和感动的云南边陲故事!

  在尚未读这本书前,我就被本书的简介深深地吸引着。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本书的主题是那样地让人产生着心灵的震颤和感动。身处城市,我也曾耳闻有部分的都市之人会舍弃灯红酒绿的生活支援边疆,投入志愿活动。因为那里的苦,因为那里的生活条件恶劣,因为那里的一切都是那样艰辛,很多的人们会在如此众多的困难中无法征服自我,投入如此的公益事业。借助文字的笔墨,我们可以从《丙中洛的眼泪》身临其境地捕捉着志愿者的勇气,努力和高尚精神。其实作品的内容并不复杂。围绕着一段绝美的爱情故事展开。最初的意外相遇,随后男主走入女主的生活,再然后借助男主的视觉触点带领着我们一同感受着关于这名少数民族的女孩义无反顾克服着困难投入支教的生涯进行着层层递进----因为爱,让他们相遇;也因为爱,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更因为爱,让他们舍弃一切地投入到支援的生涯。无论是小爱的爱情佳话,又或者是大爱的志愿者无私奉献的传递,这段“天涯的远,咫尺的爱”就此在《丙中洛的眼泪》倾力呈现着最完美的身影。在这样的一个偏僻的低于,在这样一个唯美的山区,他们的神圣爱情经历了考验,凤凰涅槃是其感人的升华。尽管女主的她不幸地离去,但是男主的他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属于他的使命----生生不息,为了那些天真可爱的怒江孩子,感人至深为了那一位位无私奉献自我的志愿者们!

  作为如此立意积极向上的关于公益事业主题的《丙中洛的眼泪》,我觉得它很是值得生活在繁华都市,心灵浮躁的我们阅读。在这里,我们原本茫然的生活其实可以被灌注新鲜的血液;在这里,我们原本复杂的心绪其实可以被得到洗涤净化。美丽的泪水,感人的支教,让我们于此书之中畅享这属于人世间的大爱吧!

  《丙中洛的眼泪》读后感(六):评《丙中洛的眼泪》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以什么为职业,在根本意义上,就是以什么为生命意义的寄托。理想虽然很丰满,现实虽然很骨感,但最终的最终,大家都必须找准定位各司其职”,就如女主角“褚瑶”。

  有多少人能够在毕业后就能找准自己的人生地位;有多少人常年宅于家中,啃着父母的老本,面对父母每日的唠叨,却同时埋怨着时不与我;有多少人在社会摸爬滚打几十年,仍然仕途不得志,为自己每天繁琐的工作而焦头烂额。我们的心都太贪婪,所以无法像“褚瑶”般为了一个简单却注定路程艰辛的想法而一股脑儿往前冲,现代人无法放弃大都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现实社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如同磁铁对磁石,一旦相遇,大多都会粘附在一起,除非失磁。“褚瑶”为了自己骨感的想法,毕业后毅然决然回到贫穷落后的家乡——云南的雾里村,在教育环境及其简陋、教育师资及其匮乏的雾里村,靠着自己的坚韧和努力,用一双腿跑遍附近的村庄,召唤来十几个年纪不一的孩子,开始了基础教育。

  不求回报的努力总会得到上天的眷顾,“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开启一扇窗”,当“褚瑶”遇上塞巴斯蒂安的时候,正是上帝对她努力的加赏,褚瑶朝着自己的理想由跨进了一步,她从原来的埋头苦干到之后懂得如何利用科学的发展的方法为村里的孩子谋福利。常言“情场失意,赌场得意”, 当“褚瑶”在为项目资金担忧时,当“褚瑶”跟随塞巴斯蒂安所在的国际公益组织旅游在各个国家的贫困区的时候,“褚瑶”和韩逍的感情陷入了冷窗期,韩逍无法在丙中洛找到自己的定位,因为一时的冲动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的生活和高薪的工作,当韩逍的内心出现犹豫和对前途感到迷茫的时候,他选择了狼狈的逃走,面对陌生的生活,韩逍表现得如同一懦夫,一顿无头无脑的脾气迸发后躲进龟壳,一面是对无能的自己的憎恶,一面是对未来的迷茫,两面不断在内心挣扎着,撕扯着,让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陷入人生的低谷。

  不曾付出,如何收获,我们都活得太过于理智,所以忘记了,感情从来都不是人的脑袋能控制的,所以我们才会说“爱一个人不需要任何理由”,因为如果我们刨根问底地寻找着一个可以解答这一问题的答案时,我们会把爱情想得太过于理所当然,爱情从来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没有框条的步骤,没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偶然的擦肩而过,遇上了不是受伤,就是幸福。

  《丙中洛的眼泪》读后感(七):温情暖心的支教之旅

  支教,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新闻、现实、小说等从各个角度向我们诠释着这一颇具人性光芒的善举。《丙中洛的眼泪》则另辟蹊径,用一个类似于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结局悲惨但却依然温馨的爱情故事向我们讲述了支教人的爱、支教人的伟大、偏远地区需要大力支教的事实,读来,在清雅的风景中、淡淡的感情脉络中、感受着人性的光辉。

  关于本书的优点,我想正文前9位不同领域人的推荐语已经表达的足够充分,他们谈出了自己从语言和内容等方面对《丙中洛的眼泪》的看法,单是读他们的评语就已经让人震惊,比如胡赳赳的评语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当先年轻人的通病,赫然如当头一棒!

  抛开名人的观点,作为一名平常人,读完《丙中洛的眼泪》,我的感触如下:

  《丙中洛的眼泪》特点之一是在诠释褚遥倾心做公益事业的同时,也送给了她一段永远不会因为她的生命离去而凋谢的爱情。公益人不是神仙,他们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只不过公益在他们心里的幅度要高于这些常情。《丙中洛的眼泪》将以褚遥为代表的公益人拉回了人间,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公益人,正因如此,才会让我们感受到公益人的伟大,感受到这部小说的真实!一种给人真实的小说才是成功的小说。

  《丙中洛的眼泪》特点之二是将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融于秀美的风景中。褚遥的支教生活是清苦的,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褚遥任何的犹豫与舍弃,我们看到的是一颗真实而温暖的心,正是这颗心成为了《丙中洛的眼泪的》的情感基点,正能量高从这个情感基点中慢慢升起,感染了所以和她相识的人,让彩云之南梦幻边陲的景色更加的梦幻!

  褚遥的离去,不是公益事业的结束,也不是意味着从事公益事业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写出这一个桥段,其实目的只是为了证明公益人的前仆后继,公益人的精神永存!正如那萤火虫,一个公益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是所有公益人的力量集合在一起就像大群的萤火虫一样能够照亮黑暗!

  《丙中洛的眼泪》读后感(八):一日一生,岁月静好

  一日一生,岁月静好

  ——读《丙中洛的眼泪》

  文/齐祺

  前几天,九州出版社老杨给我说,他们出了一本新书《丙中洛的眼泪》,自己读后深有感触,送我一本。那时候正忙,接到书后,我就放在了办公室,很多同事都先看了,说内容不错。这两天正好没事,今天中午,天气正好,拿起来却怎么放不下,三个小时读完了这本书,却久久放不下书。

  这本书写的是生于云南傈僳族村寨的阳光女孩儿褚遥,只身在丙中洛支教多年,生活优越的型男韩逍与白富美女友因性格等问题闹矛盾,一人赌气到云南旅行散心,在途中他救下出了事故的货车司机,并结识了同来援手的褚遥。这次相遇让韩逍对褚遥由敬佩而生爱慕,也开始了不辞劳苦的支教生涯,还帮雾里村筹建了一所简陋的小学。谁料奉献之路远非想象中那般顺利,两人的感情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几经辗转,就在他们为了公益的理想重新团聚时,褚遥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这个酒红灯绿的都市中,爱情显得是如此的廉价,不管是任何事情,无论是对是错都给戴上“因为爱情”帽子,将自己的爱变得高大。正如小说中的陆佳娴总认为不管自己做的啥都是对的,都是为了捍卫自己和韩逍的爱情,只有自己是真的爱着韩逍,相对于女主角褚遥不仅不能够给韩逍任何东西,自己是如此的伟大、高尚。殊不知《后会无期》中的一句话道破天机——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褚遥也是这样做的,即使和 一个把自己奉为女神的德国人都拒绝了无数次。因为心里只有韩逍。

  韩逍和褚遥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甚至可以以天计。但,合上书却感觉他俩一直在一起,从未离开过。虽然结局是如此的悲惨,褚遥死在了自己的婚礼前夕,作为读者,却深深的认为他们早已经举行了婚礼,只是在补一个形式而已。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是一个多么久的时间观念啊,对于本书来说,三秋还是太短、太短了。一日就是一生!褚遥等着韩逍从北京回来,韩逍等着褚遥从国外回来,最后临近结婚却是阴阳两隔。

  他俩一直在等待、思念中度过。将等待化作公益来坚守。即使在褚遥走后的日子里,韩逍还是一直投身在丙中洛的公益教学之中,对于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事业,更是对褚遥夙愿的践行以及对褚遥的爱恋。在公益事业中,没有尔虞我诈,更没有商场、官场上的觥筹交错;只有静静的思念,心态的随遇而安。一日一生,岁月静好。我的世界里充满了你的回忆,还有学生的笑脸,这就足够了。

  城市晚报:http://csw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14-12/15/content_102151.htm?div=-1

  《丙中洛的眼泪》读后感(九):在那个地方除了温情还有态度

  无论肥沃抑或贫瘠,耕耘以同样的深情,如果你唤作成熟,我的爱,就有了名字——《丙中洛的眼泪》

  22个章节的“丙中洛”每个章节都成为了本书不可缺少的灵魂,有关于那个如同世外桃源的存在,本就存在于云南的最西北边~书里除了有质朴动人的爱情故事,还有乐于奉献的支教精神,那不是空口喊口号而是一种行动力,用最“微弱”的力量再给山里的孩子带去希望。这如同一份信仰,坚定不移的修行,只为了内心深处最平静的一份安宁。不为了任何的结果,只是让属于自己的人生看上去更有意义...

  说到除了温情和感动还有着人生的态度,那是一种选择,一份坚持和心安理得。生命中隐藏的爱和希望会因为某个细小的感动而被点燃,只要那星星之火还存在,就可以让人鼓起勇气,即使在最绝望的境地里,也不会迷途,更不会放弃...这不就是女主人公带给读者最原本的形象。无论雾里村,条件多么的艰苦,无论自己的力量是薄弱或是强大,她都靠着这点点火苗让自己在云南这片疆土上挥洒汗水去给孩子们希望。

  韩逍的出现,是为了躲开一种烟火气息太浓重的生活。他心中仿佛有着一个声音“不管你有多么真诚,遇到怀疑你的人,你就是谎言;不管你有多么单纯,遇到复杂的人,你就是有心机;不管你有多么的天真,遇到现实的人,你分明就是笑话!”为了躲开一种循规蹈矩的生活去寻找一点微不足道的意义,他宁肯放弃拥有所谓的名和利...这是一种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吧,也是内心的一份平静和安定,不需要外界的物质来证明自己的能耐。

  丙中洛的故事让我们找到了内心童真的路径,找回了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呼应,让前行的步伐因此强健,信心坚定。只要自己愿意坚持一路行走并心怀期盼,哭累了的天空,照样会泛起一道明媚的彩虹

  书中唤醒了我对旅行更深的认识,旅行更像是一场华丽的梦境,唯有生存才是生命的本质。或许,走的路程远,去的地方越多,就越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哪种生活。有关于公益,有关于旅行,那都是在路上的事情,这不也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如果人生是一本华丽丽的相册,那必须有几张值得玩味的相片摆在上头;任悠悠万事都随着流光飞逝,丢进岁月的垃圾桶里,但是经历过的美好终将会伴随我们一生...

  人生道路上的抉择,会预示着我们拥有怎么样的风景,精彩的故事也截然不同。比衰老更可怕的,是逐渐失去激情,熄灭热情、弄丢心情,成为人群中面目模糊的一分子。关于生活中的态度,可能除了丙中洛动人的故事外是让我最为感触深的存在...

  或许我们走那么远,不是单单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去天地的尽头会一会自己;在遥远的地方,把喧嚣抛在身后,让心在旅途中找到谦卑,让自己不再愤世嫉俗,不再与人为敌。

  无论是主人公还是我们,都是行走在路上的人,不是为了去看多少美丽的风景而是去看看自己在那个陌生的地方,或许拥有着和如今截然不同的面貌。

  这份能量会伴你走更远❤

  《丙中洛的眼泪》读后感(十):“香格里拉”的凄美恋歌 ——读《丙中洛的眼泪》

  “香格里拉”的凄美恋歌 ——读《丙中洛的眼泪》

  朱延嵩/文

  “无论肥沃抑或贫瘠,耕耘以同样的深情。你若唤作成长,我的爱,就有了名字。”这是《丙中洛的眼泪》一书中女主人公褚遥的一句名言。这位有着天使般清纯外貌和金子般美好心灵的边陲年轻女教师,以执著的信念和满满的爱,一心扑在支教事业上,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读来让人为之动容,心灵受到启迪和净化。

  这部被多位社会名流联袂推荐的情感小说,围绕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展开情节。韩逍和褚遥的感情,就像丙中洛的山水一般美好,从邂逅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彼此倾心,埋下了爱情的种子。而他们最终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也是经历了不寻常的感情波折。他们在相互磨合中,验证各自内心真实的感觉,最终锁定了真爱的目标。

  事业需要信念的支撑,从事公益事业更是要有超人的毅力和勇气。褚遥这位傈僳族村寨的阳光女孩,大学毕业后便离开了人人努力想留下的城市,只身在少数民族山区默默支教多年。她在没有任何外部资源和社会机构支持的条件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辗转数十个村寨开展义务教育,把三个少数民族近百名儿童从学龄前一直送到高中。她所工作的地方没有商业、没有校舍、没有网络、甚至缺水少电。为了资助贫困的学生,她不仅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就连父亲去世后留给她的遗产和嫁妆,也基本都用在了孩子的读书上。她的信念很简单:尽一切努力让丙中洛的孩子们不因为贫困而失去学习的权力。从她的身上读者会体会到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繁华嘈杂的都市生活下,人们缺失的是什么。

  就是这样一位坚强果敢的女孩,当她沐浴在爱的芬芳里,更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爱不仅是肌肤之亲心灵相通,还可以传递高尚的理念和精神。由倾慕到爱慕的男主人公韩逍正是在褚遥的感召和影响下,加入到边陲支教的队伍中,成为一名铁杆志愿者,并在褚遥离世后,扛起了公益的旗帜,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丙中洛的眼泪》用散文诗般的笔调,描绘雾里村的美仑美奂、当地百姓的淳朴善良以及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小说有冲突,有波澜,情节引人入胜,让读者感受着阅读的美好。小说把支教公益事业这一主题放到凄美的爱情故事中讲述,让这一崇高的事业有着现实的依托,让读者为主人公高尚的灵魂而喝彩。

  《丙中洛的眼泪》也告诉读者,公益事业并不是简单的金钱和颐指气使的口号就能做好,而需要身体力行的长期实践。唯如此,公益事业才会蓬勃发展,人间向善之花才会争芳斗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丙中洛的眼泪》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