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2-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读后感10篇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是一本由大仲马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27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读后感(一):人在做天在看

  一个根正红苗的小年轻本来即将拥有美娇妻、前途似锦的船长事业还有和谐家庭生活时,却因惨遭情敌,邻居同事的三重嫉妒含冤入狱,入狱后又因审判官的私欲故意误判,大好前途一去不复返天翻地覆的对调生活,为什么坏人虽然坏但却得到了所有,好人只有一个好字?

  唐代斯监狱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希望失望,直到最后都快绝望了,仿佛看不到未来,有一丝光芒照射到他了,法里亚神甫,外人以为疯子的他,一次挖地道的机遇使二人相遇,成为忘年交,甚至堪比父子情深,再后来二人又成了师生似的,传道授业解惑,大大丰富了唐代斯的精神世界还有各方面知识,法里亚神甫未能摆脱命运之轮,但遗留之及,给他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

  金蝉脱壳的唐代斯(基督山伯爵)开始发挥男主光环,越狱成功,找到财富,相应获得声誉,地位,与之匹配,开了挂的人生。此后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复仇计划,坏人得到惩治,好人得到相应的报答。恩仇记就此截止。

  复述情节是为了确认大概内容,基督山伯爵的人物形象很丰满,堪称黑化,本来一个善良正直无私年轻人,化身为黑暗的复仇者,换任何一个人恐怕遭受此待遇也未必能挺过去吧?反正我是不行,想都不敢想。毕竟我是路人甲,伯爵真的是心思缜密,一步一步走下去,路霸抢劫时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他尊重他和他的人,这不就是明显的利己主义?自己利益大过社会,就好比有人失恋以为全世界抛弃了他,实际世界根本没需要过他,道理一样。阿尔贝一如既往光明磊落,知道父亲的恶行时大大方方道歉,被绑票时镇定自若,父亲名誉受损时勃然大怒去对峙,即使最后也宁愿远走他乡要一身清白靠自己闯出一片天,维尔福典型自私鬼,能在四代朝臣活下来就不是普通人了,只要与自身利益有关毫不犹豫出卖他人,甚至自己的父亲,一个有野心的政客,自称医生,切走社会腐败部分笑话?丹格拉尔心机重的可怕,小报告者,银行家,满身铜臭味,也是唐代斯入狱的主谋,最后满头白发,孑然一身,菲尔南卖主求荣等一系列行为曝光受人唾弃,甚至家人也远走他方,开枪自杀。梅色苔思,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回到了老家,守着过去爱他的心继续生活,孤独终老,可敬有可悲。仿佛是对纪念过去爱情最好的结局,里面还有很多配角有着鲜明的人物性格,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世俗小说,反映了社会的缩影,每个人貌似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里面很多理论仔细思考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大师不愧是大师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读后感(二):读基督山伯爵琐想

  没读这本书之前,我想象中的基督山伯爵住在一个阴森的城堡里,一幅类似于德古拉的吸血鬼形象。

  之所以读这本书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对情节几乎一无所知,其它的有点名气的名著虽没读过却也基本知道情节,对我的吸引力大打折扣。随便提一句,接下来有兴趣可能会读的是堂吉诃德和李尔王。

  这本书比我预想的长,我是在电子设备(手机,Kindle)上看的,便不能像实体书那样给我一个直观上的篇幅的感受,这是起初时我没有想到的,于是断断续续的读了一个月才读完。

  小说人物设计很有意思和有趣,人物关系复杂和一些角色的多重身份都是很耐人寻味的。比如里面我最喜欢的女角色瓦朗蒂娜,命运也是随着这种关系和身份的多样而有着大的起伏。我一度非常担心她会死掉,在那些有一点微微的露出她将遭遇不测的苗头时,我总是会禁不住的担心:不会吧!

  我觉得瓦朗蒂娜是这里面写的最好的角色,她的聪明理智,开始时对伯爵的那段深刻的分析,对待马克西米利安的狂热情感表现;她的善良,对待祖父的感情,不以恶意来揣度她的继母;她的忧虑,对未来的担心,对自身过去和正在遭受到的不幸痛苦经历苦难的人对生活总是有更深刻的认识,基督山伯爵如是,瓦朗蒂娜亦然。

  瓦朗蒂娜和马克西米利安。马克西米利安年纪大一些,可瓦朗蒂娜比马克西米利安更成熟,这原因除了瓦朗蒂娜因痛苦磨练出来的理智外,马克西米利安对瓦朗蒂娜感情的炽热程度(当然还和马克西米利安的性格更为理想有关)也是一个重大原因,这份感情简直要使他发了疯,“我不能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所爱的人只有你,因为我也爱我的妹妹和妹夫,但我对他们的爱是宁静的,绝不象我对你的爱。只要一想到你,我的心跳就加速,血管里的血就流得更快了,我的胸膛就开始心烦意乱起伏不定” (读到他们俩独处的情节总会读的特别的流畅,行云流水般的畅快)

  我曾特别的希望这两人最后会有圆满结果,以至于在读完他们第一次相见的那个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马克西米利安把他爱着瓦朗蒂娜的秘密告诉给了基督山伯爵,这样瓦朗蒂娜就会得救。第二天醒来分不清这到底是梦,还是小说里确实有写,往回找又找不到有这样的情节,但这记忆竟如此真实,难辨真伪,直到读到最后才确定那确实是我臆想出来的。想想,自己还挺可笑的,摊手,笑。

  这本书女一号是谁呢,当然不是我喜欢的瓦朗蒂娜。海黛?美塞苔丝?应该都不算,前者描写的太少,过于遥远,有点触手不可及。美塞苔丝久别重逢后第一次就能认出来爱德蒙,一切不言而喻,但是如她所说,不光背叛了爱情,更是背叛了自己,也做不了女一号了。

  爱德蒙是幸运还是不幸?他失去了年青时的爱人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失去了即将升起的前途,被一下打入了地牢,从天堂掉到地狱。可他又认识了法利亚神甫,学习到了令人惊叹的知识,打开了个新世界,还得到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以此步入了上流社会。可是他已心如死水,复仇的念头占据了他的脑袋,容不许他有片刻闲暇来享受眼前这繁华富贵,连爱情的念头也已熄灭。再后来,一系列的事情又让他有了变化,他完成了复仇,而且还没毁掉自己,更是实现了重生,最后还能和海黛一起儿双宿双归。

  爱德蒙是幸运的。不仅仅是从结局上看。能不被复仇的念头毁掉是很幸运的,这一点他要感谢年青时的恋人美塞苔丝。

  复仇的几个对象弗尔南多罪恶最重(说他最重还有他背叛海黛父亲一事),最后名声尽毁,被迫自杀,算是合理的惩罚。维尔福是第二个招到报复的,疯掉比死掉更惨,而且他受到的惩罚总和过重,也导致最后对唐格拉尔的惩罚没那么重,其实我觉得唐格拉尔是真正的始作俑者,没有他就没有之后的事儿,应该惩罚的最重,反倒最轻,有点讽刺。

  正是因为爱德蒙遭遇到了天大的不幸,最后他才有这天大的幸福。(小说里的逻辑是这样的,本人表示不能完全认同)。饱尝了苦难的人,对幸福的感受度便变得更敏锐,一点点甜头便是天赐的甘露。

  小说的前半段,我经常觉得这真像一部武侠小说,男主在婚礼当天被诬陷打入大牢,却又在大牢里偶得机缘学得绝世武功后再入江湖天下无敌.....

  最后,分享里面最出名的两句话,当时读到,内心一片波动:

  “世界上既无所谓快乐或也无所谓痛苦;只有一种处境与另一种处境的比较,如此而已。”

  “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 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读后感(三):等待与希望

  看《基督山伯爵》是因为美剧《复仇》,美剧两天就看完了,这书却断断续续看了两个多礼拜。昨晚睡不着,想了一下觉得还是书完胜剧

  1. 整体上:《复仇》针对的是维多利亚一家,虽然在大计谋开始之前也报复了一些相关小人物,但情节过于简单感觉作者在写这一部分的时候懈怠了;《基》对付的是三个家庭+裁缝,即便是对边缘人物的报仇,也处理得非常巧妙,很有看头。

  2. 《复》相比于《基》,少了在监狱中的故事,而这一段恰是《基》中一个非常精彩的桥段;不光为主人公后续的报仇埋下了基础,而且越狱那一段让人印象深刻,意料之外而又是合理之中;主人公的性格从此形成,后续的博学多才、富可敌国也都在这里交代了原因。而《复》中,Nolan凭空出现,多金又聪明还全心全意帮助女主人公复仇,情节上显得有点俗气(就如同中国武侠小说中一旦情节发展不下去,就会出现“偷听”,往往一“偷听”秘密就暴露了,英雄的误会就解除了,故事就得以继续发展下去),而且《复》的女主人公除了漂亮、身材好、有毅力,实在没有什么鲜明的角色性格。

  3. 《基》对善恶终有报的宣扬还掺杂了对人性的反思。同样是对因为复仇而波及的无辜,《复》狭隘地着眼于爱情(Emily害怕对爱人Jack造成伤害),而《基》一书不论是Edward的死,还是伯爵之前的动摇,都推动读者去思考;

  4. 《复》的因果报应逾越了法律底线(杀人等),而基督山伯爵则是靠着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在法律范围内让作恶者获得报应。由此看来,《基》中所体现出的文学思维逻辑思维都让人惊叹;不过《复》作为现代剧,加入杀人等桥段可能更具有观赏性,更具商业价值==!

  5. 《基》中三个作恶的家庭,涵盖了军队、司法、商业等不同重要行业,且家庭成员之间关系错综复杂,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会发现,伏笔不光埋在故事前文,有时候更是通过另一个故事来解释前一个情节,阅读时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维尔福和腾格拉尔夫人生下的儿子先出场,然后作者再娓娓道来两人之间的奸情);而《复》基本局限于美剧一贯的商人+政客的套路,而且加入政客的那几集也显得很生硬,像是强硬插进去的,在问题的解决上,动不动就是花钱,或者动用金钱带来的庞大权力,故事自然不够生动有趣。

  6. 关于爱情,《基》因爱生恨,伯爵因为爱人的背叛而开始了自己的复仇之路,故事中间讽刺了当时社会因为社会地位、金钱而结合的爱情,描写了维尔福的偷情下场,结尾又是以一对年轻人至死不渝爱情故事而结尾,爱情种类纷繁复杂,展示了人世间情情爱爱的纠葛,不过个人感觉伯爵和公主的爱情太过简单迅速了,分明是父女亲情,最后瞬间就跳跃成了男女之情;《复》中,我很是怀疑女主人公对Jack的爱,感觉像是小时候所产生的依赖感和朦胧之情,而非真正的爱情;至于她对daniel,就更加像是日久生亲情了,接近就是为了报复他妈妈;至于Jack对假Amanda的感情,以为她是小时候的玩伴就好像爱的一塌糊涂让人很是费解,有种自欺欺人的感觉。至于维多利亚跟他丈夫或是Emily的爸爸,都是貌合神离,即便曾经真爱也早被凡尘俗世所磨灭了;总体来说,《复》中没有一段爱情是让人看着舒心的,可能是编剧所刻意追求的虐的效果吧。

  嗯,回头再写吧。。现在只记得这几点了。。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读后感(四):曙光

  从万里晴空的马赛到黯无天日的死牢,从险恶的罗马到纸醉金迷的巴黎,从被迫害到复仇和报恩,我为那幸福的水手欢乐过,为无辜的囚犯悲哀过,为刚毅果敢的伯爵叹服过,为爱德蒙•堂泰斯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过,为那些执着于爱的天使们流泪过。涅槃重生的伯爵从单纯变得世故,从善良变得冷酷,如果我们不知道伯爵曾经历过的痛苦,我们几乎要以为他是个有幸得到上帝眷顾的人,我们常常怀疑上帝的公正性,其实只是我们看不见那隐形的砝码,要面壁思过的是我们而不是上帝,上帝对一切皆赋予两面性,就像达观而刚强的伯爵却拥有一颗无尽空虚的内心,而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个坚强无比的人都有他脆弱的一面,那一面会在他最心爱的人面前彰显,伯爵也不例外,那一点的脆弱可以摧毁人的意志,也可以从那个缺口浸染入新的情感,在美塞苔丝面前伯爵重新学会了宽恕,在海黛面前伯爵重新学会了爱,人的一生,爱恨情仇,贪恋痴嗔,又有谁能把持?我们没有天使那般的高尚,但我们性本善良,只要我们能活得像一个人,一个有爱有恨有情感有理想的人,又有谁能说我们不是遵循上帝给予我们的本性而活着。可怜的美塞苔丝说“人的一生是命中注定的,一次过失就会失去终生的幸福”,或许真的是这样,但人是因为什么而停下追求幸福的脚步的呢?我不能理解,伯爵说“世上没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境况的比较,唯有经历苦难的人才能感受到无上的幸福。必须经历过死亡才能感受到生的欢乐。直至上帝向人揭示出未来之日,人类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可能这才是追求幸福的真理,耐心的等待和从不泯灭的希望,不要在上帝的考验中气馁,不要在黎明前的黑暗里让自己坠入深渊,曙光,会在某个站点等待你。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读后感(五):随便写写

  断断续续的花了大概三个月才看完了这本书 真心长啊

  期间通宵看过两晚上

  第一次是在他从监狱里逃出来之后回到马赛的一切 当看到说到他父亲是被饿死的时候 在被窝里哭得稀里哗啦的 作为一名父亲 苦不堪言的精神摧残啊 万恶的人类的欲望啊 再碰到没有良心的人 那就是个大悲剧

  第二次就是前几天看到尾声 复仇的火焰熊熊燃起时 一个死了 一个疯了 一个宽恕了 伯爵是坚强的 14年暗无天日的生活 希望一次次点燃 一次次破灭 心力憔悴 用他坚强的意志 终于等到了奇迹出现的时刻 万贯财富 高贵的地位 精心的策划 循序渐进 把故事引入新的高点

  全部看完之后 心里很爽 一种报复之后的快感 一种终于把书看完的成就感

  在上帝未揭露人的未来图景的那一天以前,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读后感(六):亮点回顾

  神甫活下来的利器,写作与研究。

  神甫对自身的认识,“或许会一事无成。我的精力过剩也许会泛滥成灾“,正好与那句话相证,世上只有两件事能阻止我们向目标前进,死亡与诱惑。

  神甫对人事的认识,以利益为导向的阴阳眼分析,句句见血的说出幕后的脉络。

  伯爵与邓格拉斯、维尔福首次见面时的机智争锋。是伯爵自己人生信条的最好展示。我的敌人只有时间和空间

  对摩来尔的深情引导。你一定要抱有希望“,伯爵重复道。

  伯爵最后也实现了自我的救牍

  : 开卷有益,看书是战电脑诱惑的有效方式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读后感(七):等待与希望

  刚读完《基督山伯爵》,为大仲马的文笔绝倒。虽然各家翻译词句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别,但他得故事他的框架,让我沉浸在起起伏伏的故事情节中。这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可以说在到达基督山的那一刻起,他生活的颜色变成了黄金的颜色。他的生活他的复仇之路在他从狱友那学到的智慧以及庞大的金钱后盾的操纵下变得一帆风顺。在全书的最后大约百分之三十之前,复仇是他坚定不移的愿望,他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之铺垫,他未踟蹰,未迷茫,一个人冷眼看着这一切发生。在我看来,全文的伟大恰恰在最后那一部分,他放过了他曾经的恋人,放过了她的儿子,他为复仇而造成的惨状感到了些许疑惑和愧疚,他还成全了一对苦命鸳鸯。等待与希望是多么美好的词汇,为远去的船装饰了瑰丽的霞色。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读后感(八):你将拔去龙的牙齿,你将傲然地把狮子踩在脚下

  自从小时候一次偶然在电影频道看到《基督山伯爵》的电影后,我便对这个故事念念不忘。虽然因为当时年纪小,理解力和记忆力比较差,只记得海岸风光和爱德蒙在地牢中和一个老爷爷的生活,但是在我幼小的脑袋中“基督山伯爵”这五个字便萦绕了神秘的光环。无数次说要看看原著小说,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借口而未能实践。这次在毕业前夕,偶然想起这个怀揣了多年的愿望而从图书馆借出了这套书。花了不到两周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

  不枉我惦记了这么多年,这部小说丝毫没让我失望,它的情节就如我想象中那么引人入胜,一旦翻开根本不想放下来,一点都觉察不了时间的流逝,差点就回到几年前沉迷网络小说那会儿“废寝忘食”的状态(笑)。不愧为一部经典的通俗小说。

  主人公从最初单纯乐观的爱德蒙唐泰斯到后来冷漠坚硬的基督山伯爵,其中经历确实是常人的意志难以忍受的,而且他也没有被仇恨和无尽的金钱而冲昏头脑,丧失理智。他一步步规划自己的复仇道路,环环相扣,滴水不漏。而且他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也多亏了这些温情让他不至于迷失在复仇的道路上,不至于在手刃仇人后感到人生的空虚,让他对生活仍怀有希望。结局真的可谓是一个圆满结局了。但是整个故事传达的主要思想除了天主的正义,还有金钱至上的观念,虽然我也认同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也许正是这一点让这部小说只能是通俗小说,主人公也只能是个不真实的传奇英雄人物,他不具有典型性,我无法从他的身上看到一个时代的特点,看到一代人的特点,这部小说就是个故事,无法反映现实。突然有点明白有人说小仲马的一部《茶花女》就抵得上父亲大仲马的所有作品了。虽然最初看茶花女完全是因为篇幅比较短,而且当初眼拙也没看出让它传世好评的亮点,但是这次看《基督山伯爵》确实发现这部大仲马的经典作品胜在情节,在思想上确实不够深刻,感觉娱乐性更强。(不过如果没有这么强的可读性可能我也看不完了)。记得在本书的前言中说道整部小说中塑造了几十个人物形象,但是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有着各自的特点,不会因为那些外国人复杂的名字而混淆起来。虽然我偶然还是会混淆(为什么好多人都叫德.XXXX),但是主要人物真的都分得很清,尤其是到了下册的时候。之前刚看完上册时还觉得人物关系有点理不清,似乎需要画个人物关系图帮助理理,但等到下册整个复仇计划高潮时,这个人在这段复仇中充当什么角色一清二楚,整个人物关系一下明了起来了。还记得很久以前看《百年孤独》完全不知道谁是谁了,不过那部小说是故意在那个家族的几代人中使用相同的名字的。当时只看懂了这个一个轮回,其他的什么也没懂,有机会得再读读。

  这次看《基督山伯爵》也算是了却了多年的一个心愿,希望这能成为一个开端,让我把过去曾经想做而没有做的事一件件捡起来实现。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读后感(九):命运像失控的马戏。

  现在上下两本书摞在一起放在书架上,比新华字典还要厚。

  我是从不看名著的人,因为《肖申克的救赎》来看了书。

  超级精彩。

  所以我觉得,其实书名译成《基督山复仇记》才更贴切一点,

  不过这名字实在是有点太负面化伯爵的形象。

  整部书看完,也只做了三句话的摘抄笔记,

  刚刚回顾的时候,才发现竟然全部跟痛苦有关...

  是我对这样的字眼才够敏感么= =

  1)人的天性生来不是为享受快乐,而是与痛苦同在。

  2)痛苦就像生活本身一样,也是经常会伴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的。

  3)我现在的情形,就好比那些在做梦时受伤的人,他们看到了伤口也感到了疼痛,可就是想不起来自己曾经受过伤。

  故事情节我很喜欢,即紧扣又精彩。

  但总还是感觉是有点太理想化的小说。

  因为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是没有争议的。

  好人是绝对的好人,坏人是绝对的坏人。

  没有处在中间状态的有争议性的角色。

  于是伯爵真的像是天主的化身一般为每个人铺设好了最后的结局。

  所有的坏人都受到了该有的报应,好人也全部受到了奖赏。

  《西游记》里有句话: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所以又是那句话,我始终相信宿命论。

  相信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早已安排好的,你要做的,就是把时间按部就班地过下去。

  很同情维尔福的。

  这不幸的人。

  所有的悲剧都被他碰上了,不巧的是所有的仇人又偏偏都找到了他身边。

  最后却还是没有死掉。

  疯了。

  简直就是比死亡更悲惨的结局。

  又回到这句话上来了。

  善恶到头终有报。

  谁也别得意的太早。

  谁又晓得今天看似平静的生活,到了明天的舞台上到底会发展成一出喜剧或是悲剧,甚至最后会不会变成闹剧呢。

  看书的这段时间里我常常想起小TQ写的那句话:

  Until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

  人呢,还是要知足的好。

  对不起别人的事,千万不能做的,更何况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了。

  恩,到最后还是想发牢骚。

  上海译文的书,永远不要先看译本序。

  完全就是各种关键情节剧透= =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读后感(十):复仇的味道苦乐掺半

  1.复仇的味道苦乐掺半

  ——语出暗黑。

  当读到末尾的时候这个感受尤其强烈。

  当仇人一个一个遭遇不幸,唐太斯并没有感到预期的痛快。这是为什么呢?

  我从本书中找了一个答案:时间。

  “时间,给一切有形的物体覆以外衣,这件外衣就是苔藓;它给一切无形的事物也披上了一件外衣,而这件外衣就是遗忘。”

  时间平覆了湖面,当波澜从归于平静,有的人已疗好的创伤,有的人把记忆埋藏,有的人选择了遗忘,无论如何,重归而来的复仇,总是要撕裂已经愈合的伤口,让人重新痛苦、绝望,包括无辜的人。

  2.罪恶的源头是嫉妒和懦弱。

  嫉妒者是腾格拉尔、弗尔南多,懦夫是卡德鲁斯,当然他还非常贪婪。这些都是罪恶的根源。

  书中也有精准的分析:什么东西才能称之为奇妙呢?——当然是那些我们永远搞不明白的东西。那么我们真正想要得是什么?——当然是我们永远得不到的东西。那么弄清我们所不明白的东西,获得哪些不能得到的东西,这就是我生活的目标。

  对于腾格拉尔来说,得不到的是财富与地位;对于弗尔南多来说,得不到的是爱情和平静;对于卡德鲁斯来说,得不到的是金钱和满足。

  3.报恩总是一件快乐的事。

  与复仇的苦乐掺半相比,报恩总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无论对于施者和受者来说,都是如此。

  看到法老号重新归来的时候我流泪了,不知道你有没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