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伦敦》是一本由郭敬明 / 萧凯茵 / 叶阐 / 卢丽莉 / 陈龙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16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011-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下一站·伦敦》读后感(一):三星就足够
但是,毕竟是同龄人,他们的经历还是引人共鸣。我看了,真的好像自己。事实确实如此。
感觉小四有点卖弄文字,不过还是有些词语用的恰到好处,甚至是画龙点睛,很有新意。
书的装帧,封面和内页设计还是蛮喜欢的。
忽然记起了萧凯茵同学的一句话:然而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内容,纸的质感与油墨的味道,应该是构成书很重要的一部分。
总之,还是:只要读出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够了。
《下一站·伦敦》读后感(二):我在伦敦这一站看到了什么
假期闲来无事在当当上买了这本书看以前从没看过这个系列的书籍
当然我很喜欢小四我认为他有文采有才华有理想敢于追梦他很聪明他把自己的书籍成功的贩卖出去但是我越发觉得这是一个噱头
我会先试着了解他再去做评判我对他也称不上是失望因为也不曾有希望
我只是年少时梦想着去上海见上他一面如今觉得任何人都不过如此逃不开世俗
这本书只是讲了几个会写字的人去了一趟伦敦拍了一些照片干了一些囧事体验了一把外国瘾
看过之后我比以前更没那么想去伦敦了不过是个城市而已不过表面上干净点而已也不过安静英伦了那么一些
不过我既然没去过看看图片听听别人的描述也是好的
虽然里面没什么实质性的描述不过是随性日记而已
《下一站·伦敦》读后感(三):我的下一站?
每次读小四的文章,读完之后心里都是一阵悲凉。
一片寂寞。一片荒芜。
莫名的心情就很压抑,也不知为什么,也许他的文字就是有这种魔力吧?
从《梦里花落知多少》到《幻城》,从《小时代》到《爵迹》
都会给我很大很大的感动,
其实,什么都没有变,你的写作风格,你的构思布局
曾经,很喜欢听你的《迷藏》,最喜欢《摩天轮》
大段大段的排比句,很长很长没有逗号的文字
都记载着我的高中生活,我曾经的懵懂
也许现在看起来会很幼稚,但这就是青春,不是么?
在上海书城看到《下一站伦敦》这本书
虽然不都是你的文字,但很有冲动买下来回去慢慢看
其实,也有一个小小的想法,看看你是怎么写游记的
看过你的《鲁豫有约》专访,可以从一个只是写过几本书的作家到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副总编辑,努力大家真的都看得到
很佩服很佩服
今天在麦当劳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事实证明,没有买错
里面的很多事情很有共鸣
比如:“你可曾感觉过,相机有时候是一种负担?它束缚了你自由地观看,而且总是耗费你的心思去想如何把照片拍得好看而不是专心感受这一瞬间的美,摄影并不能代替观看本身。”
又比如“我第一次去上海,也记不得是走到了那条街,让我在那夜景里陶醉个不停,感叹上海的美丽。住在上海后,路边的一切看习惯了也就麻木了,多看几眼就开始挑毛病。”
在书里,看到了伦敦眼,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木,看到了泰晤士河,看到了剑桥大学
也许就是没有去过的原因,觉得那里啥都好,就像书中所说“旅行只不过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人们都觉得自己待的这片地方不能算作是风景,无论哪一眼望去都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事物。所以,想要离开,去到自己觉得陌生的那块地方。”
其实,那地方对当地人来说也不过如此,但我们终究觉得心驰神往,视为不可多得的一番新奇体验。
人,是应该不断寻求进步,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和眼界,不断追求自己的下一站
而我的,下一站,又会是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