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以外》是一本由瑶瑶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0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80°以外》读后感(一):最爱的书,经得起一次又一次读
曾在四处寻求实习机会的时候,给一个在新华社的学姐发过邮件,她的回邮客气而严谨,列了很多问题要我回答。其中一个是问我最喜欢的3本书,我写到了瑶瑶的这本《180°以外》。
她后来的回信中的措辞依旧客气,但还是能看出我的回答不能让她满意。我想她一定是觉得,这小孩还是阅历太浅。
当时的自己的确尚没见过多少人,遇见多少故事,因而显得天真。后来当然没去成那个貌似庄严的地方,不过也还是遇到了很好的机会,见识和学习了很多。
可到现在,我依旧会把它摆放在我心里书架的最佳位置。瑶瑶的文字对我而言似乎有种魔力,只是一眼,就能感染到那种带着清新的深刻。其实,明明也是简单的叙述,偶发小议,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吸引我。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气场,所谓的同类?
大学的时候,从图书馆前前后后借过三四次,每次都是借来之后就舍不得还回去。网上想买一直找不到,后来甚至有把图书馆的其中一本据为己有然后赔钱给学校的冲动。回家的长途火车上,青海湖湛蓝的水边,西安古街的小旅馆,这是我带着它走过的旅途。
终于,一个有心的男生在网上二手书网站帮我买到了崭新的它,他知道我对它有多喜爱。它从东北被寄到北京,又被他从北京带回我们的家乡湖北,送给我,我又带它到了西北的学校。毕业后,又跟我来到北京。我想,我们还会走过更多地方,安心相伴。
最近不读书不写文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深深自责。终于又拿起《180°以外》,终于又找到读书思索的状态。
我发现,久不读书的人若想找回那种积极状态,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重新再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本。那是一个引子,忽而就可以带你到另一个美好的世界。
《180°以外》读后感(二):180
这篇读书笔记,是大学之前作文式的笔记终结后,我的第一篇像样的关于书的文字。虽然没有写完(那段时间处于毕业找工作的关键时期),还剩下一半,看完没来得及写的。不过我知道,这将是我的一个起点。 写在前面 我常常窃喜,幸好我的眼睛只能看到180°的范围。否则,不可避免的,眼睛跟眼睛势必会打架。 可有时又会感叹,为什么我的眼睛只能看到180°的范围啊?这对于贪心的我来说实在是太小了。 小时候常常会做梦,希望可以有天环游世界。看遍所有可爱的人,新奇的事物。 渐渐长大,梦想渐渐搁浅,不
http://weibo.com/foustina/profile?rightmod=1&wvr=5&mod=personnumber#_rnd1374376902680
《180°以外》读后感(三):我的梦想在远方
知道我要出行了,姐姐给了我这本书,04年的游记,与我读的LP、五月盛放不同,非实用类,然而,到底是三联的书,到底是一个才20岁,介于女孩子和女人之间的女子,那些清新爽朗的文字,呼呼让我翻过了一页又一页。
当带着残余的倔强抱怨岁月磨平了棱角之时,的确有珍贵无比的东西丧失了,然后扭曲的身体带着自以为的舒展安心存放,这安心是短暂。
在与外界人、事、物的磨合中,总有些丧失是自己主动放弃的,只是或许那时并不自知。然后在某些挫败感中冒出头来,纠结、损伤,自伤并伤害那些与外界本已薄弱的联系。
在旅行中带着戒备面具,因为心不够开放。如此,去损耗旅行的真意。
所以,喜爱这些文字,那是刚刚踏步世界的、年轻的、珍贵的,清新可喜。
是的,并不在于年龄,而在于你保留下来的珍贵是否足够。够在心里照亮,还是足够面对这个世界毫不变色,还是,只够在心里缅怀。
它们也还是能够生长的,在你以为它们死去的时候。在真诚的眼泪里、苦涩的微笑里,生长。
行走到地球日2011年3月14日这一刻,我发现,自己向内探求太多,迷乱了方向,我与这个世界是发生联系而生长的,我在不知不觉中让这联系弱化了,如此,走过再多的路,也只如游魂飘荡。
这时,我看到这样一本书,未丧失联系,并持续生长着,这样的劲头真叫人喜欢。
回过头来,我那颗落在远方的心,才既不像当初那么懵懂无知,也不像昨日那么粗疏虚无,而有了几分踏实。我的梦想在远方,也才是不空洞的坚定。
《180°以外》读后感(四):180°以外的空间
180°以外的空间,没有你,只有我空白的思念。——题记
瑶瑶对于我来说,是个值得敬佩的勇敢的人。比起我们这些嘴上嚷着要离开这里去流浪、去环游世界、去田园隐居的人,她是切切实实做到了。
她于2002年徒步三峡古栈道,2003年初只身由北向南穿越越南、柬埔寨。
在她的文+摄影集《180°以外》里,描述的越南与柬埔寨的一些地方,贫、脏、乱的生活,看了令人心生害怕,令人惊讶她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如何在这样的环境里穿梭。孤独、寂寞、无助,无时无刻不侵蚀着在那种状态下的人,而她却能坚强地面对,勇敢地跨越。在书中,她也坦然,承认自己曾害怕过,恨不得立马回到自己的老家。可是最后,她还是坚持下来。
曾经,我也有那么一个梦。背上书包,甩一把秀发,头也不回地踏上流浪的征途。这个梦我不止一次忆起,也不止一次从我的朋友口中听到。可是,真真正正做到的又有几个?我们不敢踏出那改变命运火车方向的一步,心中也有太多牵挂。牵挂家里的长辈,身边的朋友,还有自己微不足道的前程。就像不肯放下过去的我,在没有解决过去的伤痛前,我是不会去过平静、与世无争的生活的。我知道,不解决过去的话,我心中始终会有个牵挂,那样是不能做个真正意义上的浪人的。
但是,真的很想过那种平淡、安逸的田园生活。自耕自足,在草屋前自己种菜,一年四季各有不同;在屋后种果树,一年四季飘来不同的花香和果香。有空,在院子里置一竹椅,躺着沐浴在日光中,看自己喜爱的书,有空也可以画画,练练书法,与心爱的人在月下吟诗作对。这样的生活不应只是古时有吧?
可是,在我转身180度之时,你却早已不在,时间被遗忘在这里。我的眼泪化不出你的容颜,180度以外的空间,只有我空白的思念。如此,梦缺少了你,不能圆。
最后,在《180°以外》,有很多我喜欢的句子,既美丽,又忧伤。
半岛是个奇怪的概念。它既不是稳固的陆地,又不是独自漂浮的小岛。它若即若离,似有似无,似是而非。你说不清它究竟是陆地伸向水的一份温柔,还是水还给土地的一份退却。(《半岛》)
若是真有轮回,今生的三毛在哪里?
若是今生的三毛不叫三毛,她还在不在流浪?(《和平》)
我觉得自己走的,不是一条道路,而是一条只有我能看见的时光之路,走向逝去的时光,还是走向未来,走向生命,还是走向死亡。这是一个问题。(《适合求婚的地方》)
如果这是一个秘密的话,我想对吴哥说,我在静静地等待一个人到来。(《在吴哥藏一个秘密》)
《180°以外》读后感(五):那个女孩的行走
写这本书的时候她还是个19岁的女孩,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我的20岁。
最近连续看了基本关于行走的书。《醒来,在世界的一个角落》《一个人走,一个都市女子的背包独行》《180°以外》。她们都是女子,也全部是一个人走。她们的经历,她们的勇气都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其中《180°以外》,是我最喜欢的。也许是因为她的年龄是与我差不多,因此看待事物的方式、态度大体一致。喜欢她袒露自己的心情是那么的真实,喜欢她文字中带有的感性情绪。
我总是对那些,可以随心四处行走的人,心生佩服。也许未来的我不一定可以活得像她那般洒脱自在。但我的心里住着这样一个女子。也一直想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