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是一本由红茶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一):我会一直陪伴你
一本绘本,一位母亲以日记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女儿从两岁之后两年来的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有温馨、有亲情、有逗比的事儿,让你在阅读得时候会忍俊不禁,会回忆童年时候的自己,会回忆起自己孩子小时候的模样。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母亲正好在我身边,我就问到,妈,你以前有帮我记录过这个成长中的事情吗?得到的回答是,忙都忙不过来了,哪还有时间做这些事情。不过你小时候啊….然后开始说起我小时候的那些事儿。其实即使没有记录,那些事情也早已映在母亲的心中,永远都不会忘记吧。
本书的文字部分平凡朴实但充满了满满的温馨以及母爱,一些对话也是体现了2岁多小孩的俏皮可爱,天真童趣,她有时会闹、有时会哭、有时会笑、有时懂得体贴,也记录了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方法。那些真的会对孩子的成长留下深刻的一笔。绘图部分生动形象,不过绘图部分除了少数是彩页之外,大多都是黑白,最近在涂色的我也好想在黑白图片上涂上几笔。作者画了在路边和在学校经过时发现的很多花和很多果实。花名和果实的种类都描述的相当详细。在平时生活中边玩边教会孩子知识简直不能更棒了。而作者画的那些很多基本上都是中药材,所以在看的时候简直是唤醒了我大学时期的知识。枸杞决明蒲公英夏枯草天麻等中药材,蒴果荚果聚合果等果实种类。虽然学了四年中药,可惭愧的是竟然没有怎么见过新鲜的药材,见得都是中药房里炮制好的中药材了。这次看到书中它们开出的花,结出的果也是别有一番感觉。准备去搜搜图片,自己也动手画一画了。
2岁多的小孩就是好玩,学会走路的娃娃开始对这世界充满好奇,爸妈走到哪儿都要跟到哪儿;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会很开心,当然也会有发生摩擦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着小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学会遇到问题事不同的看待角度和处理方式。然而这个时期也是最无忧无虑的,无需有任何的烦恼,每天都能开心的度过。所以。当嘉嘉这么和妈妈说到时,“妈妈,我还想过这样的日子。”“为什么?”“因为这样的日子好。”嘉嘉因为留恋今天哭了起来。“也许明天像今天一样好,或者更好呢。是不是啊?”是啊,也许,明天会更好的。这句话对我们来说也同样行得通。即使现在不好,或者现在很好;不要灰心,不要焦虑;也许,明天会更好的。
小小的绘本,承载着母亲的孩子的爱和孩子慢慢长大过程中,对母亲说的那句,妈妈,我会保护你的。这句话,有多少人小时候对自己的父母说过?有多少人现在真的做到了呢?母亲陪伴我们慢慢长大,见证了我们成长的所有过程,而我们,现在,也慢慢陪伴他们一直到老吧。成为能保护他们的人。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二):[雨枫试读] 爱是陪伴,如影随行。
做妈妈是世间最伟大也是最艰辛的事,是上天给予女人最好的使命,妈妈们用自己的生命给孩子们一点点注入爱的养分,由她们出生看着她们慢慢从牙牙学语,踉跄学步开始,到完善自我。花最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在身旁。她的爱在于日积月累,在我们不知道的年岁里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对一本书的喜欢很简单,我想看看画家的妈妈,是怎样养育她们孩子的呢?会不会和我们不同。带着疑问翻开扉页。就看到柏邦妮写的序:一个普通的妈妈,养了一个普通的娃娃。在一个普通的城市,以一个普通的条件安安静静,好生生在长着呢。
这本书是一个妈妈记录和女儿平常生活的点滴,“是一本令人怦然心动的亲子自然笔记,一个和妈妈一起成长的小小童年”。“自从嘉嘉学会走路以后,妈妈并不急着教她认字,背诗。妈妈认为,在大自然中感受空气的流动,观察树叶的颜色,嗅到花草的香气,对处在‘原始状态’的小孩来说,更为重要。只要天气晴好,妈妈便带着嘉嘉在大自然中游荡,看花看草看虫子。那些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里,小小的可爱的,活泼的,动人的细节,天真而珍贵的儿童心理,在妈妈温柔的画笔下,都一一得以呈现。春天的蒲公英和紫花地丁,夏天的狗尾草和地雷花,午后吹过小院树梢的凉风,召唤蜗牛出来散步的夜雨,那些看似平淡的每一天里,都蕴藏着使我们的心为之欢欣鼓动的自然魔法。”
文中的妈妈每天亲近自然,一点一滴,都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对生命和自然的爱心。而她的娃就像野草野花一样,跟着风一起长大。
而我也想起我的妈妈,她没有像文中妈妈教我认识各种植物,可能她自己也不认得。可这并不代表她不是一位好妈妈,在她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她一个人养育三个孩子是非常艰辛的,而她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形象培养着我们,要尊老爱幼,热爱生命,乐观向上,而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时刻谨记。世界上只有妈妈的爱是陪伴,是如影相随,也只有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最妥贴的幸福。
或许正如文中所言,每一个生命是普通的,普通对待就好。普通然而美。透过这本书我得以和一个娃娃一起,认出了四时八季,记住了万千生灵。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三):妙趣横生,童意盎然
第一眼看到《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作者名字的时候,我有点吃惊,“红茶”,好熟悉的名字!不会是我之前买的《一直都很笨》的作者吧?看到勒口处作者简介,果然就是她!《一直都很笨》描绘的是作者儿时的记忆,简单的线条,简单的话语,构成简单的童年世界,不少相似的情景让我仿佛穿越回童年时代。之前在微博上看到《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一书的宣传,九宫格的水彩画儿,淡淡的,却别有童趣,看书名,我以为是作者回忆童年的故事,当我拿到图书翻阅第一页方知,这本书是身为妈妈的作者记录年幼的女儿和自己相处的点点滴滴。看过《一直都很笨》,再看《和妈妈如影相随的的日子》,好像时光突然加速了,从妈妈的童年飞跃到女儿的童年。
书里多是黑白色的线条与文字,也有部分的彩插,文字比《一直都很笨》多了好多呢,细腻的妈妈观察到女儿嘉嘉生活里或有趣或机敏或纯真的一言一行,并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来,比单纯的日记多了生动的画面,比单纯的照片多了温暖的文字。似乎近年来记录儿女成长的绘本越来越多,而且不少很受欢迎,比如《木朵》系列、《谁家的可可》等。身怀绘画技能的爸爸(妈妈)为孩子用漫画的形式记录孩子的成长,温暖治愈。我们都曾经是孩子,而孩子的心灵、孩子的眼睛充满真善美,比我们经历过社会打磨的成人多了份好奇,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他们却可以投入很大的心思。书里的嘉嘉也是如此,她可以盯着麻雀吃饼干屑许久,可以跟一个苹果玩很久,可以长时间观察蚂蚁搬芝麻,可以蹲着看地上的蜗牛爬行,可以在炽热的阳光下摘着狗尾巴草……对大自然的好奇会让人有心怀天下的包容度。
很多关于儿童成长的书都会极力展示自己孩子早慧的一面,或者分享父母教育有方的成功学,但书里里的嘉嘉没有表现出早熟的智慧,也没有过人的才华,她就好像我们身边的普通的小孩,说着平常的话语,做着一般孩子都会表现出来的举动,但是她有时候却非常暖心:
她会指着书上的小鱼说“爸爸、妈妈、嘉嘉”;
妈妈换衣服的时候,靠着妈妈,使劲儿用小肩膀抵着妈妈的腿,“妈妈,你站好了,别摔着,嘉嘉给你挡着”;
会关切站在椅子上檫橱柜的妈妈“妈妈,你小心点,别摔下来”;
……
哎呀呀,这些言语,这些行动,简直要把人暖化!
当然,书里的妈妈也是童心未泯,她没有把孩子当小孩看,而是尊重她、理解她、鼓励她,会认真地回答宝贝的问题,会跟她一起玩游戏如捉迷藏,偶尔还会陪着她观察大自然里的花鸟鱼虫。
这样的母女好像天生的绝配,又像是妈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
嘉嘉是个小小孩,她的有些行为充满了童趣,比如假装摘星星、摘月亮,把塑料管当望远镜,把彩色颜料笔假装“烤串”……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喜欢两只手交叉做拍照状给别人“咔擦咔擦”,好像真的有照片儿出来似的;我还喜欢过家家,石片瓦片当碗、野草野花当菜、树枝松针当面条、石粒沙子当米饭,经常和小伙伴玩得不亦乐乎。
我和嘉嘉另外相同的一点是喜欢把路上的东子当作珍宝珍藏。嘉嘉喜欢捡狗尾巴草、干枯的树枝、绿色珠子、纸片儿、瓶盖、小石头、碎玻璃、蜗牛、树的果实或种子等等,而我小时候呢,最喜欢在石头堆里寻找颜色好看或形状特别的石头,然后把它们当作宝贝似的带回家,放到床铺下,甚至幻想办一个石头展,那时候的天真幼稚让现在的我忍俊不禁。我还喜欢捡拾纸片、铁钉铁丝、塑料瓶,因为爷爷说这些攒起来能卖钱,那时候的我就养成了勤俭的习惯哪!
作为儿童,嘉嘉有时候的行为又让人啼笑皆非——
不小心的手破了,然后没见到一个小伙伴都说一遍“我的手破了”,恨不得告诉全世界小伙伴 ;
学刷牙的时候,用牙刷蘸着水把水喝光了或者刷着刷着把牙刷杯刷上了;
把一毛钱钢镚儿当“巨款”,想各种付账;
刮风的时候按着鼻子生怕被风刮跑了;
将两个一摸一样的烤地瓜的炉子说成双胞胎;
和图画书说半天话;
……
这就是儿童正常的行为方式,想得很简单,做得很自然,心思那么单纯可爱。
这本书里还画了很多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好多我都认不得,真的是给我上了生动的一堂自然课。而嘉嘉更幸福,她被这些自然事物包围着,还有博闻的妈妈当老师。何其幸哉!
书的最后一幅图是嘉嘉站在石阶上回头看着下边的妈妈,好像慢慢爬上石阶高处,嘉嘉就长大了。她对妈妈说“派大星,咱们走这条路吧!”让我感动了一把,却觉得书结束得太早,意犹未尽。
对了,我还喜欢柏邦妮的序言《跟着野花野草和风一起》,高度概括了书的内容和深度。
(虽然写得不够好,但是本评为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四):【书评人俱乐部】 爱不光只是陪伴
宝宝十个月,已经具有很强的模仿力了。除了二郎腿,还有很多说出来估计要被医生骂的事情。比如说玩遥控器,她已经会一本正经的边按遥控器边看电视屏幕的闪动变换了。还会玩手机,一只手拿着,一只手去屏幕上划拉划拉的,跟我们玩手机的姿势一样标准。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映照的不光是父母言行的不注意,更是教育的缺失。我们舍得给她们买最贵的衣服,吃最好的食物,进好的学校,却很少去花少量的时间来看这面镜子里到底有什么?有哪些是需要我们去纠正,自我检讨的。我们以为自己给予的是最好最高质量的爱,却又忘记爱不是边看电视边玩耍,边看手机边聊天。
于是,我开始尽量多带她出去玩,有时是在楼下小花园里,有时是探索整个小区,天气凉爽一些时,就用推车推着去远一点的公园。远离了钢筋水泥四方的牢笼,宝宝明显开心了很多,看见路上锻炼的爷爷奶奶就笑眯眯的。我们住的是一个老小区,绿化很不错,几圈兜下来,才发现原来日日经过的树木有许多是我们认识的。墙角的腊梅、一栋楼角落里有一株很大的栀子花,夏日刚开始,就悄悄开满一树,也很少人去摘,它们就这么静静地绽放芬芳。六月份发现一户人家门口竟然有一棵樱桃树!玲珑剔透的小果子挂满了整棵树,像无数个不会叮咚响的小铃铛,我抱着宝宝在树下,一只又一只的鸟儿在枝头忙着啄食最大最红的果子,宝宝在树下拍手哈哈笑。这恐怕是她出生后见过的最有趣的场景了吧。
小区里最多的,要数无花果了,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没人管,就这样自顾自地就长得格外粗壮,有一棵特别大,枝干错落有致,宽大茂盛的叶子,青涩的小果子就藏在叶子下面。我们天天去看,和它们打招呼,还让宝宝轻轻的抚摸它们,每次摸它们的时候,宝宝都格外安静,像在做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和植物交流,不需要语言,它们自会懂得。
刚好收到红茶的《和妈妈与影随行的日子》,文字简单朴实,每天寥寥几笔的记录,配上插画却妙趣横生格外值得玩味。嘉嘉的顽皮和好奇心,妈妈的耐心引导,都值得我们借鉴。还有漂亮的插画,整本书直接可以当做植物图鉴。和她相比,我真的很汗颜。虽然自己也做手帐,也记录了许多宝宝的成长点滴,却显得如此粗糙。更多的时候,我只顾忙自己的事情,给一堆玩具让宝宝自己玩,只有她哭了饿了闹情绪了,才会好好抱抱她。爱就是陪伴,简简单单的“陪伴”二字,做起来真的好难,我们必须舍弃手机电视Ipad,大量缩减自己的个人空间,在她玩的时候认认真真陪她玩,只有在她睡着了,才能静下来做自己的事情。快乐,也是真的累,可这不也是带娃的乐趣么?就像咖啡,必须配上那么一点盐,才会更香浓。同样,人生所有的体验都不会只有一种味道。
幸好,宝宝还小,她的童年才刚刚开始,还来得及带她认识身边的花鸟虫鱼,用心去观察这个充满惊喜的世界。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五):我要带你去认识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亲子笔记,作者红茶是一位漫画家、绘本作家。书中的插图简约有致,有黑白简笔画,也有清新水彩画,都充满了可爱的生活情趣,配上手写体的文字,恬淡细腻,感觉像自己的日记一样真实可亲。
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记录女儿嘉嘉和妈妈住在姥姥家的时光,第二部分记录嘉嘉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的时光,第三部分记录了妈妈带着嘉嘉在户外认识大自然的情形。整本书读下来令人充满了温馨的感动,感动于孩子的天真可爱,在她眼里世界如此简单美好;感动于妈妈的细致深情,用心记录下孩子成长中每一个平凡又珍贵的瞬间。那可爱有趣的一幕一幕令人情不自禁地嘴角微微上扬,内心生出无限温柔,让有孩子的读者回忆起自己孩子的成长岁月,让没有孩子的读者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
这本书应该会给很多年轻的父母带来一种启示:儿童启蒙教育应该从认识自然开始。在当今功利主义驱使下,太多的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早慧教育,学英语、背诗词、练习各种技能,却唯独遗忘了给孩子自然和生命的启蒙教育。在自然中,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是生命的存在形式,带孩子到自然中去,认识它们,了解它们,知道它们是美的,是充满了生命力的,让孩子相信这个世界丰富又美好,让他(她)学会热爱和拥抱这个世界,这是对孩子一生有益的生命教育。
感谢作者红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开启了一种新的育儿理念,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启发,受到影响,给孩子们一个充满美好和希望的成长环境。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六):爱的温存
看完这本书,我对红茶的生活还是充满了好奇,甚至特为找寻到了她的博客,继而是她的微博,作为一个新锐绘本作家,她的实力不容小觑,她先后出版了《一直很笨拙》、《一直在一起》还有《一直都在玩》的系列绘本。
无疑说,这是一枚很勤劳的作者,从她的上述作品中,都能窥见她生活的影子。一个画者最为浪漫的地方,不在于她画了多少的画,而是能从她每张画中找到她的诗意,她的情怀,甚至是她脉脉温情的源点。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一书,正是讲述她与女儿相处的点滴故事,一个文艺范的母亲,教育模式上多少还是有些许不同,就比如她愿意让自己孩子多亲近自然,这一点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多多,爸爸一直在这儿》,父爱和母爱,虽然投射的方式不同,但出发点都是源自于爱的庇护,他们渴望给予最好的,最温柔的,最贴合于孩子未来的教育,我喜欢这样的妈妈生活笔记,其一是毅力,其二是爱的坚持。
如序言柏邦妮所说,她没有抒情,比如午夜看到自己娃的小脸,母爱泛滥,恨不得为她去死。她也没有诉苦,诸如身体纹路断裂哺乳之后胸部变成两只袜子失去了事业和自我。她没有讲自己多么爱自己的老公……没有诉说两地分居,而是互相牵挂,她只是把女儿想爸爸的心情,一笔一笔的勾勒出来,体现的是家的温情和爱的互递。
在卷一,姥娘家的夏天里,我喜欢像作者的女儿像小尾巴一样的跟随着母亲,她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渴望着长大,小女孩在13年4月30日的一句,“谢谢妈妈”,感动了作者的同时,也感动了我,天下的间的母爱,岂是一句谢谢可以涵盖,但一句谢谢,是女儿的感恩,也是女儿爱妈妈的呼声。
妈妈带孩子观察蚂蚁,让她明白人不得贪得无厌,带她去看梧桐结球,品味季节成长的味道,看柿子树、荚果、草莓,看狗尾草、牛筋草、稗草和毛马唐等等,能从一本书里窥见一季的花草,是生活,也是自然的馈赠。
教育不应该是囚困在课堂里,他们都渴望装上翅膀去飞翔一次,可以闻见花儿的清香,可以两脚踏在柔软的土地上,可以看见自己不加想象的颜色,我想嘉嘉的妈妈就是明白了这些才会坚持不懈地让自己的孩子天天去观察花朵,看看草儿。
萌态看书的孩子,小声念画册给爸爸听的孩子,帮妈妈扶着椅子的孩子,躺着妈妈怀里数星星的孩子……这里记录着闪逝的时光,却刻画了最温馨的一页,虽然这本书里,不是页页全彩的画面,但这里的每篇都有母亲倾注的关爱。
女孩是何以有幸遇到这样的母亲,母亲又是如此感恩收获如此贴心的孩子,孩子都是母亲的手中宝,我们都是渴望爱的一员,如果有一天你丢失了爱的味道,请你去翻一翻,这里有太多的爱,太多的亲情等着你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七):世界是嘉嘉的花园
每天走路上班的路上,会经过三处地方有开满粉紫色花的树,一直不知道叫什么名儿,就觉得这花好看,有的淡粉色有的淡紫色,都包裹着淡黄色的花蕊,一串儿垂下来煞是可爱。
读《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的时候,看到有一幅插画就是画的这种花儿,才知道原来是紫薇。我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跟着书本中的小主人公嘉嘉一起重新开始认识自然,认识世间万物。这种感觉很奇妙,读着别人的故事,本来以为与自己不会有太多的牵连,却发现很多东西在潜移默化之中被改变了。
红茶的这本《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以一个母亲满满的爱在记录着孩子的成长。一笔一画、一字一句都简单自然,她写嘉嘉的日常生活,也画很多很多带着嘉嘉一起去认识的植物,一大一小在被钢筋水泥所围困的方寸之间寻找乐趣,亲近自然。
这种看似简单的记录,却满含深情。然而她这种深情却又是克制的,她不煽情,她写跟嘉嘉出门之前换衣服:“嘉嘉靠在妈妈身边,使劲儿用小肩膀抵着妈妈的腿,吃力地说‘ 妈妈,你站好别摔着,嘉嘉挡着’。”这样的时刻,也许其他的妈妈就要大书特书自己内心的感动了,然而红茶只是寥寥一语:“妈妈低头看了看这个还不到三岁的小人儿——她什么时候开始心疼妈妈了”。句短情长,作为妈妈的红茶虽然并没有在日记里记录太多自己的情感,但是可以想见她那一刻的柔软与感动的。应该就像是小女孩怀抱着一只毛绒玩具时的感觉吧,温暖,舒服,充满期待。
红茶就像是一个旁观者一样在观察着这个叫嘉嘉的小女孩儿,看着她一点一滴的长大,陪伴着她走过四时美景,有指点,但更多的是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她教育孩子的方式是那么的独特,不是急不可耐的将孩子丢进各种班,而是带着嘉嘉从自家所住的小区开始,去认识植物,认识世界。狗尾草、稗草、毛马唐、牛筋草长得那么像,妈妈把他们都画下来,告诉嘉嘉区别在哪里。还有那些果树,那些花,那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或是会被忽略的植物们,在红茶的笔下在嘉嘉的世界都变得那边么的重要,那么的美丽。
不光是自己所住的小区还是姥娘家的小区,亦或是城市中的公园绿地,都是嘉嘉的花园,整个世界都是嘉嘉的花园呐。
嘉嘉慢慢长大,妈妈也在慢慢成长,读着读着,真的希望这本书永远不要结尾,就让她活在最美丽的童年里。
肉腾腾在《多多,爸爸一直在这里》写到给儿子多多拍的那些照片时说:“它们就像生命中的碎片,最后能拼凑成怎样的画卷,现在还不得而知。我只需享受其中,甘苦自知”。红茶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吧,不知道等到嘉嘉长大了以后再翻看这些绘画日记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呢?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八):【雨枫试读】普通人的共鸣
当我看到《和妈妈如影随形的的日子》这本书书名的时候,就被这本绘本吸引了,因为我也是个有女宝宝的妈妈。现在孩子还不像书里的嘉嘉能够说话叫妈妈,但是她的一颦一笑都和我联系在一起,每次下班回家后,孩子与我真正地变成“与影随形”。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的日子》以日记体的方式记录下红茶与自己的女儿嘉嘉的日常生活故事,学走路、捉迷藏、睡觉、吃饭、刷牙、读书等等,这些日常其实也是现在的母亲和孩子们之间的真实写照,正如柏邦妮在序言中所说的“好像就是一个普通的妈妈,养了一个普通的娃娃。在一个普通的城市,以一个普通的条件”,这本书也让普通人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不同于以往写孩子的书籍,本书以平实记录为主线,没有夸张的煽情感人的成分。作为一名绘画家的红茶,她特别善于观察周边事物的微小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在成长,季节在轮换,植物在生长,动物在繁衍,自然界的一切都以它自有的规律生息不止。在作者绘画笔下的泡桐花、槐花、苦菜花、白玉兰,还有益母草、狗尾草、车前草,那些一直生长在我们身边,却被我们忽略了存在的植物的形象跃然纸上。猛然间,我们发现自己错过了太多大自然特有的美。
回到妈妈这个话题上,与红茶相比,我真是自感惭愧,其实发生在嘉嘉身上的故事稀松平常,在每个普通孩子身上都发生过,但都被我们忽略了。我从没有给孩子记录过一篇日记,在冬冷夏热的季节里,我也不愿带孩子出去体味外面的世界,为了自己的轻松舒服,宁愿带她去有空调的商场里玩淘气堡、坐摇摇车。诚然,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可以用手机、ipad等电子化工具就能让孩子安静玩耍的时代,我们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曾写道“脚踏车经过一片花开满地的平野,将车往草地上一倒,就坐下来,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样幼小却只有一次”。孩子年幼的日子可谓屈指可数,希望每个妈妈都有像红茶一样的耐心和细心,好好陪伴孩子度过那“如影随形”的几年。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九):时光静好,和你一起成长
时光静好,和你一起成长
小时候,总是黏着妈妈,和妈妈如影随形,也没见妈妈嫌我烦;现在,自己当了妈妈,孩子总也黏着我,可是,有时候,我会因为想做点自己的事:家务、看书、写文、画画,或是处理工作中的事情,就总希望孩子能自己玩,不要来干扰我。可是孩子会不厌其烦地靠近我,不管妈妈对孩子是怎样的严厉,在孩子的眼里,妈妈永远是最美最好的妈妈,孩子从来不记仇,哪怕刚刚被妈妈批评过,隔一会儿,又满嘴念叨着“我爱妈妈!”在这个世界上,心胸最宽广的永远是孩子。
书的名字叫《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可是我却觉得更应该是“和孩子如影相随的日子”,妈妈是依附于孩子的,因为有了孩子,才被称之为“妈妈”,也正因为有了孩子,才能享受到“妈妈”的待遇;因为孩子爱妈妈,所以妈妈才有幸得以与孩子如影随形。
看过不少育儿类的书籍,但是这种日记形式的育儿笔记却是第一次读;我个人非常喜欢绘本,而这本书把自然笔记、育儿日记以绘本手记的形式呈现,让我无法抗拒,打心底喜欢这本书,没有大声宣誓的“我爱你”,却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细节里深深地打上“爱”的烙印。
作者以简约的线条记录自己初为人母、与孩子嘉嘉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日子,我们看到的只是朴实的记录,没有信誓旦旦的抒情与感悟;细碎的记录,言笑晏晏,不冗余,但觉细腻温馨。书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自然的记录,一花一草、一昆虫一果蔬,一年四季,各有风情,不是不存在,而是我们常常会忽视,而当与孩子如影随形时,孩子就仿佛是大人的放大镜,把大人的视线从飘渺聚焦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处,放大了,原来每一件小物都是如此美丽。书中既有黑白简笔画,也有清新水彩画。氤氲舒展的水彩,仿佛让那些花草生物活在了书页间,嘉嘉粉嫩的脸蛋在水彩的表现中更显可爱;质朴有趣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妈妈与孩子相随相伴共同成长的幸福。
没想到我的孩子也特别喜欢读这本书。也许孩子从嘉嘉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蹲下来看蚂蚁搬食物、雨后去找蜗牛、捡拾栾树的果实、剥开蒴果把里面的种子当宝贝一样藏在口袋里,或者把在地上捡到纸片、小石子等当作宝藏……这些都是孩子心中的美好。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童年,不要以鄙夷的眼光轻视它,当读过这本书后,我们会发现,这些行为是多么地纯真与美好!作为妈妈,能与孩子如影随形,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孩子,带我们领略四季风光;孩子,教我们走进微观世界;孩子,让我们童真永驻心间!
这本书,让自称热爱自然的我认识了不少植物、也重温了童年记忆中那些熟悉的野花野草,开着蓝色小花的阿拉伯婆婆纳、路边常见的鸭跖草、迎着太阳吹喇叭的牵牛花……孩子与野花野草和风一起成长。
文:ashley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十):与孩子生活都是温柔的馈赠°
——评《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
文/蓦烟如雪
看完这本书,我对红茶的生活还是充满了好奇,甚至特为找寻到了她的博客,继而是她的微博,作为一个新锐绘本作家,她的实力不容小觑,她先后出版了《一直很笨拙》、《一直在一起》还有《一直都在玩》的系列绘本。
无疑说,这是一枚很勤劳的作者,从她的上述作品中,都能窥见她生活的影子。一个画者最为浪漫的地方,不在于她画了多少的画,而是能从她每张画中找到她的诗意,她的情怀,甚至是她脉脉温情的源点。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一书,正是讲述她与女儿相处的点滴故事,一个文艺范的母亲,教育模式上多少还是有些许不同,就比如她愿意让自己孩子多亲近自然,这一点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多多,爸爸一直在这儿》,父爱和母爱,虽然投射的方式不同,但出发点都是源自于爱的庇护,他们渴望给予最好的,最温柔的,最贴合于孩子未来的教育,我喜欢这样的妈妈生活笔记,其一是毅力,其二是爱的坚持。
如序言柏邦妮所说,她没有抒情,比如午夜看到自己娃的小脸,母爱泛滥,恨不得为她去死。她也没有诉苦,诸如身体纹路断裂哺乳之后胸部变成两只袜子失去了事业和自我。她没有讲自己多么爱自己的老公……没有诉说两地分居,而是互相牵挂,她只是把女儿想爸爸的心情,一笔一笔的勾勒出来,体现的是家的温情和爱的互递。
在卷一,姥娘家的夏天里,我喜欢像作者的女儿像小尾巴一样的跟随着母亲,她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渴望着长大,小女孩在13年4月30日的一句,“谢谢妈妈”,感动了作者的同时,也感动了我,天下的间的母爱,岂是一句谢谢可以涵盖,但一句谢谢,是女儿的感恩,也是女儿爱妈妈的呼声。
妈妈带孩子观察蚂蚁,让她明白人不得贪得无厌,带她去看梧桐结球,品味季节成长的味道,看柿子树、荚果、草莓,看狗尾草、牛筋草、稗草和毛马唐等等,能从一本书里窥见一季的花草,是生活,也是自然的馈赠。
教育不应该是囚困在课堂里,他们都渴望装上翅膀去飞翔一次,可以闻见花儿的清香,可以两脚踏在柔软的土地上,可以看见自己不加想象的颜色,我想嘉嘉的妈妈就是明白了这些才会坚持不懈地让自己的孩子天天去观察花朵,看看草儿。
萌态看书的孩子,小声念画册给爸爸听的孩子,帮妈妈扶着椅子的孩子,躺着妈妈怀里数星星的孩子……这里记录着闪逝的时光,却刻画了最温馨的一页,虽然这本书里,不是页页全彩的画面,但这里的每篇都有母亲倾注的关爱。
女孩是何以有幸遇到这样的母亲,母亲又是如此感恩收获如此贴心的孩子,孩子都是母亲的手中宝,我们都是渴望爱的一员,如果有一天你丢失了爱的味道,请你去翻一翻,这里有太多的爱,太多的亲情等着你一一窥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