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彭伯利庄园》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2-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彭伯利庄园》读后感10篇

  《彭伯利庄园》是一本由琳达•伯多尔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 16开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9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彭伯利庄园》读后感(一):全新视角,诠释并破解一个真相

  《阿基里斯与龟》电影 北野武

  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龟,尽管只差一小步,也就是这一小步,越来越小,却永远不会消失,成为一个无限存在的距离。

  国内的好电影也有不少,我不是说大手笔,大制作,而是说那些真正令我们动容与感动的。大学时看了顾长卫的《孔雀》和《立春》,至今仍记忆犹新。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终于承认了“蝴蝶飞不过沧海”的事实,也明白这个世上不需要那么多的英雄。生活更看中的是如何做好一个凡人,即便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我们也未必需要有这份担当。在没有英雄的年代,过于执着的追逐那些骑士的梦想,细想来,我们也有几分像堂吉诃德了。

  北野武的电影也有着这份睿智,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北野武

  很佩服北野武这样对人生系统又完整的思考。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从不盲目的选择用另一个视角来看待人生与梦想的关系,去诠释或破解一个真相,让我们变得清醒。

  这样一部好电影,就像我们曾看到过的某本书一样,就像我们遇到的某个人,生命中发生的某件事一样,会在瞬间改变我们的一生。这就是北野武的魅力,就是智慧的影响力。

  《菊次郎的夏天》是我看的北野武的第一部作品,也只是源于对久石让的喜爱。那支清清浅浅的曲子,勾画着一片蓝蓝的浅海和轻薄的云层。就像是一篇散文,是侯孝贤的味道,是林海音的味道,像是潺潺的溪水,轻柔的涤荡者沙砾,缓缓的奔走,诉说着那些哀伤无奈温暖或欢愉的情绪故事。相比而言的《阿基里斯与龟》,也是用着这样温婉的语气,章节式的叙述,但更像是一部小说,讲述着北野武的人生感悟和独立看法,启迪着观看的人,也等待着他们的认同与觉悟。

  米团与毕加索

  “艺术都是骗人的。想要寻找艺术就应该去南非,问那里的人,米团和毕加索,他们会选择哪个?他们肯定都会选米团。”

  正当他们失意时,有个人这样说。

  和真知寿同样穷困潦倒的同伴说,我会选择毕加索。但是就在那晚,那个画家同伴从他的身后跳了下去。真知寿扶栏往下看,远远的,那人趴在地上,头的部位是一滩暗红的血。

  “米团还是毕加索”,这样的选择令人难堪。或许离开可以是第三种选择,离开就不会有困惑苦恼。而留下的人必须立马作出选择。

  一起学习画画的同学说,明天我们要有一场伟大的艺术行为,真知寿,你呢?真知寿说,我还要工作。同伴说,忘掉他,为了艺术,什么都可以忘掉。

  在那场伟大的艺术活动中,有个同伴遭遇意外,为艺术献出了生命。这或许是艺术对他们的考验吧。一个同伴说,本来我要去美国的,现在我打算要回家了;另一个同伴发了疯似的把食物弄满全身,说艺术没用,我们永远不会成功,不会被了解;还有一个同伴就是我们上面说的,选择了死亡。

  真知寿还在作画,他继承了别人给予他的关于艺术的理念:为艺术,什么都可以忘掉。

  妻子说,我白天上班,晚上回来陪你画画,我什么时候睡觉。他说,忘掉他。女儿说哪有像你们一样的父母,让自己上着学的女儿去酒吧打工。真知寿说,忘掉它。他可以忘掉他作为父亲的角色,在女儿离家出走之后,找到女儿后说,借我点钱,我要买油彩;可以忘掉做人的道德,在亲眼目睹了车祸时,不急于救人,却不急不慢的要把这一霎那画出;可以忘掉亲情,女儿去世了,他竟用口红把女儿的脸当成了画布。他忘掉了一切。妻子说,你是一个神经病。因为他选择了毕加索,所以他成了疯子。

  阿里斯基的追赶

  他是一个天才,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他至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他第一次把画带给经纪人,经纪人说你的这些作品任何人都可以画得出,你应该受到专业的学习,进学院专门学习。经纪人说,总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于是真知寿找了份全职的工作来赚取学费。他把学到的东西融汇到画中,拿给经纪人。蒙德里安,马蒂斯……每一幅画,经纪人都能清楚的看出别的画家的痕迹,他说我不是让你模仿谁,总有点特别的东西。最后他看到了一个人物画像,没有模仿的。经纪人问这是谁?他说是他路上看到的一个人。经纪人说总比那些模仿的画要好。于是真知寿画了这位画中人物的一家人,他的父母、儿女,甚至堂兄弟。经纪人说毫无意义。那次车祸,他画出了那位遇难者挣扎求生的痛苦瞬间,经纪人说得有亲身感触。于是他尝试死亡……

  妻子说我们分手吧,我不能再和你一起画画了,在画与我之间,你会选择画画是吗?他点头“嗯”了一声。

  他还在追逐,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烧毁了所有画,把自己关在一个小茅草屋里,点起了火,在画布上急速的捕捉着痛苦与毁灭的瞬间。

  真知寿最后仍旧没有卖出一幅画,也没有找到“什么特别的东西”。从医院回来,他的头被滑稽的包扎的严严实实,只剩一只眼睛。他又一次成为了别人讥讽的对象。

  回来的路上,他路过那个被火烧过得地方,发现了一个烧得还剩半截的易拉罐饮料瓶,这是他最后的作品。他把这部作品摆到地摊上卖,却被人嘲讽说是垃圾。最后,一个女人说,先生,我要买。那个女人他的妻子。她说,我们回家吧,开心的相视一笑。他随手扔掉了那个易拉罐,也扔掉了毕加索和艺术。

  艺术又是什么

  米团和毕加索,是一个完全不必去过分当真的命题;阿基里斯追赶乌龟本来就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他的作品永远不会被别人理解,因为他们不懂艺术,而真知寿是否又真的懂艺术。可是艺术又是什么?

  《阿基里斯与龟》片名来自一个著名的数学悖论: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在他和乌龟的竞赛中,他速度为乌龟十倍,乌龟在前面100 米跑,他在后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乌龟。因为在竞赛中,追者首先必须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当阿基里斯追到100米时,乌龟已经又向前爬了10米,于是,一个新的起点产生了;阿基里斯必须继续追,而当他追到乌龟爬的这10米时,乌龟又已经向前爬了1米,阿基里斯只能再追向那个1米。就这样,乌龟会制造出无穷个起点,它总能在起点与自己之间制造出一个距离,不管这个距离有多小,但只要乌龟不停地奋力向前爬,阿基里斯就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乌龟” 动得最慢的物体不会被动得最快的物体追上。由于追赶者首先应该达到被追者出发之点,此时被追者已经往前走了一段距离。因此被追者总是在追赶者前面。 ”

  如柏拉图描述,芝诺说这样的悖论,是兴之所至的小玩笑。首先,巴门尼德编出这个悖论,用来嘲笑"数学派"所代表的毕达哥拉斯的" 1-0.999...>0"思想。然后,他又用这个悖论,嘲笑他的学生芝诺的"1-0.999...=0, 但1-0.999...>0"思想。最后,芝诺用这个悖论,反过来嘲笑巴门尼德的"1-0.999...=0, 或1-0.999...>0"思想。

  《彭伯利庄园》读后感(二):中国版言情小说……

  某一天,我偶然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这本书。由于被唯美静谧的封面欺骗了,就读了。客观来说,它不是一本好的续集,如果说要忠于原著的风格的话。在作者笔下,古老、深厚、神秘的英伦feel丧失殆尽。

  刚看了前边一小部分,被吓到了。如很多人所说,作者笔下的达西和伊丽莎白“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性欲狂”,但应该也没有太出格。它反映的,实际上是美利坚文化的一个侧面……

  只能说作者的确是忠于他所体验的生活的。至于说是“金瓶梅版的P&P”,就不敢苟同了。首先,我没看过金瓶梅,不好比较、评论。其次,我觉得它比较像前十年在中国比较风靡的言情小说,像琼瑶阿姨写的那些。但它够不上琼瑶阿姨的水准。

  作为处女作来说,可以体谅吧。毕竟情节和细节描写感觉还行。

  《彭伯利庄园》读后感(三):后现代式庄园.

  知道这本书的存在和我拿到手的时候已经过了很长时间

  一直在寻找,只因为它《傲慢与偏见》续的头衔,想必每个看过原著的人都被戛然而止的故事弄得不舒服。于是,顶着名著续这样巨大的光环《彭伯利庄园》出现了,再然后,骂者有之,赞者有之。

  骂者不过是因为书中描写的大量的“刺激”情节,认为与原著相差甚远,简直可以说是构筑了另一个全新故事,作为原著的忠实读者,捍卫精神立马涌现,这想必是任何作品都会有的情况。

  虽然借着原著的名义,但这早已是一本新书了,作为原著的读者,自然也是想了解Mr Darcy 和 Mrs Darcy的婚后生活的,但每个人都有差异性,对他们婚后的生活想象说白了就是对自己未来的憧憬,而当一旦有人描写的与自己所想的不一样,必然是要遭到批判的。

  就单纯的来说,其实这本书还是值得推荐的,不像原著只执着于男女主角的爱恨纠缠,对其他的配角也作出了交代。明暗线都有用武之地,并没有浪费这本书的“厚度”。

  如果你不是对原著非常的忠心耿耿,那倒不如翻一下这本书,即使消遣也不错...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彭伯利庄园》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