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7-1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精选10篇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是一本由[以色列] 埃特加·凯雷特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一):关于这阵敲门声

  我首先来说说自己是如何接触到这本书的,记得是那天下午,我觉得自己在2017年中需要看点书,不多,也就100本的目标,然后就在网上寻找要看书的目录,知道后来找到了豆瓣读书年终的图书推荐,在这里面看到了这本书,也许是因为这本书的标题让我想起了一些东西,没错,就是那篇最短的小说,这是我的第一想法:看来里面都是经典短篇小说啊,然而一切都是从我在当当上下单拿到书之后才明白这是另外一本书,和我想的真的完全不一样。

  为了我的目标,我也只能让自己提起兴趣去慢慢看完这本书。前面看着感觉还行,但是到后面的时候,我就觉得力不从心了,实在是没有这么多兴趣再去看完这本书了,可能是国外作家的思维逻辑和中文作家思维逻辑的巨大差别,我不知道他们揭示的道理是什么,如果说有这么个道理的话,像这种短篇的小说我还是更加愿意去看那种超级经典的短篇小说,那样的书更加有趣,更加吸引人,因为不会这么长篇大论(用好几页的篇幅去描述这些东西)。

  里面太多的 心理描写,感觉是多余的,看着真的是有点头疼

  总的来说这本书一般般,也可能是我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不足的缘故,不能很好的领会到这本书的精髓,或者说这本书的翻译不怎么好,国外的文学还是去用英文来欣赏可能会有更好的解读。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二):想像力丰富

  范范在微博推荐这本短篇小说集,买了中文版。前两个故事《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谎言之境》想象力十足,古怪有趣引人入胜,而接下来的故事便稍显失色了,偶尔也会有一两个出色的好故事夹在四五个平淡看不明白的故事之间。如此短小精悍的短篇读起来毫无压力,本可以在工作累了的时候看一篇,饭后看一篇,喝水看一篇,但出于惯性我还是只分两三次便读完了所有故事。氛围偏向黑色幽默,掺杂了扭曲的人性、暴力,似乎揭示了些什么深奥的主题,但是我看不懂呀,所以只能肤浅地惊叹作者无边际却又接近现实的想象力,是不是有点村上春村的感觉。也说不出为什么,常常看完一个故事就觉得心里一阵凉,莫名的哀伤。是题材太黑暗了吧。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三):突然,想起一阵小想法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埃特加·凯雷特

  这是一本读来最为通畅和开心的作品,因为他的写作暗合我的阅读趣味。

  这涉及到小说的审美趣味,和个人的阅读偏好。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看过以色列作家的作品,包括进来诺奖呼声极高的阿摩司•奥兹,埃特加·凯雷特的小说让我第一次阅读以色列,或许,他还代表不了以色列,他仅仅能代表他。

  埃特加·凯雷特的小说,没有一点小说的架子,他不需要在开篇长时间的酝酿情绪,他做的工作是在开篇一两个句子,就把你拿下。这种直接了当的做法,会导致两种结局,一种是那种阅读上的道德洁癖的读者,他们会吧唧一下把他的书扔掉,什么玩意,恶心,去死吧;而另一种则是,我操,他竟然这么写,怎么想的,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操,竟然敢用这样的词语,果然没有失望,啊,他竟然剥离了原来的故事,怎么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还玩什么穿越不成,我操,他这是搞哪样?

  我属于后一种读者。我喜欢这个有点幽默感和智慧的写作方式。

  有时候觉得他像伍迪艾伦,伍迪艾伦那种知识分子的黑色幽默,埃特加·凯雷特明显要比伍迪艾伦生猛一些。

  有时候,也觉得作家不是孤立的,他有卡夫卡的传统,他不一定有卡夫卡那么分裂和幽暗,但他比卡夫卡多了那么一层幽默感。

  有时候,觉得在语言运用上,埃特加·凯雷特的语言暴力性和美国作家《恶搞研习营》的作者恰克·帕拉尼克属于同一风格,或许埃特加·凯雷特的语言还没有让普通读者那么反胃。

  有时候觉得他和王小波也有相通之处,但他比《黄金时代》又多了一份简洁。他的篇幅短小,爆发力更足。

  实际上,我们会从一个个小故事中读到作者的孤独忧伤,这是幽默小说的反差效果让这种感觉更加深切。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四):精彩短篇 脑洞大开

  这本书是在寒假的时候,约束着自己读完的。自己个性懒散,不愿读过于冗长的东西,偶然看到埃特加的一篇短篇来了兴趣便开始读这本书,入手以后很兴奋,已经迫不及待的等待着作者的脑洞大开。

  书并不厚,三十八篇文章,王安忆作序。“好的短篇小说就是精灵,它们极具弹性,就像物理范畴中的软物质。它们的活力并不决定于量的多少,而在于内部的结构。”毫无疑问埃特加做到了这一点,很短的篇幅,故事崎岖有些意想不到偶尔会看不懂,很意外,也会觉得惊奇。你可以在结尾处见玩笑见悲伤感动见能力见哀叹,也可以见平常。所谓平常,我觉得是人性,更多的唏嘘让我们意识到这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暗藏的深沉。

  对我来说,并不是每个短篇都很喜欢,大约三分之一的文章我很喜欢,又有三分之一觉得有意思,剩下的大约是年岁不到经历太少,觉得无趣又无法理解。比如《鼻涕》,并不明白它说了什么,中国人的希伯来语怎么就被吐槽了然后就结束。

  埃特加是个极具想象力的作家,曾经有段时间我也是喜欢希区柯克的短篇的,一两篇读来还是很有意思的,整本整本来读就会觉得你在一个框框设定里,结局肯定是不一样的,只要不是常理即结束,最后读着读着有些索然。埃特加不是这样的,他的每个故事都是不同内核的,整体而言就是他的特色,你会在短篇中体会种种感情,无论是欢快悲伤还是其他,有愿望是世界和平却解救不了自己的人,像上帝像我们每个人。读后半本的时候会依然会遇到很精彩的故事,你不会被作者相同的写作手法局限思维,相反,读者如同海中的一尾鱼,遨游不止。我最喜欢的是《你想让金鱼帮你实现什么愿望?》故事有点老,一条会说话的金鱼,一个孤独的男人。故事中出现了两个人,一个类似摄影师的推销员,一个俄罗斯人。不同的叙事角度会带给你多层感受,俄罗斯人砸了约纳坦,会不会救他?也许会吧,他是善良的,也许不会,因为他不想孤独也不甘心被人烦扰如果金鱼不离开他他就不是一个人。约纳坦最后想找的那两个人也极具代表性,第一个想要世界和平生活圆满的成功人,可以是我们糟糕人生的向往,事实上这种被推出来的成功人士也是一种广告,目的就在于欺骗,直接效应是消费,间接就是成功哲学。第二个就是一个不愿孤独的俄罗斯人,我自己理解为这个结尾处的人就是谢尔盖,他对金鱼没有最后一个愿望,他不愿意给金鱼自由,谢尔盖渴望金鱼可以一直陪着他。又回到开头,谢尔盖会不会为了自己自私的渴望留下金鱼不去救约纳塔?我无从得知,也许会吧。

  总的来说,这本书无论是翻译还是作者脑洞都很赞,我向来喜欢有想象力又不乏内涵的(正二八经的)故事,那些不太懂却有意思的故事也是好的,千万不要干巴巴为故事而故事,毕竟读书有益读书有趣才是好的。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五):故事能手

  书中扉页处作者简介字数之多,若输入在此足够这篇书评的字数。这说明作者能拿得出手的事挺多的,重要信息如下:短篇小说《割腕者的天堂》被改编成同名电影,2007年与妻子合作导演的电影首作《水母》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最佳处女作奖。

  埃特加•凯雷特有着诸多身份,除去写作编剧当导演之外还是创意写作学教师。对于这本小说集,出版方是如此描述的:古怪有趣,带着同情的腔调,故事的结尾永远出乎意料。叙述随意不做作,如同闲谈,却有诗意。这些故事将直抵你内心深处,让你久久难忘

  溢美之词上面已然说尽,要知道零差评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无人关注所导致的,这时负面评价就显得难能可贵。从可读性上来说,这本书的确很到位,故事出乎意料,语言流畅不做作。但说它直抵内心深处,就有点牵强了。在写作门槛低有多种渠道让众人看到你文字的今天,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写作者,基于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尽相同,如果你态度诚恳文笔及物,将自己的生活书写出来,获得一票读者拥趸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我认为这类写作比那些费尽心思编造故事的所谓专业作家更值得信赖,设想一位花甲之年衣食无忧的作协主席写篇关于当代底层青年的小说,其诚实度和可信度能有多少呢,我认为他更应该老老实实写下关于自己当作协主席的日常生活,相比之下会更吸引人和有可信度。至于普通读者所追求的故事,无数的影视作品大可满足你。而小说和故事两者之间的差别,窃以为是否将自己生活中感悟融汇其中,这当然不是在文章末尾加上几句心灵鸡汤就能蒙混过关的。若是如此,它比单纯的故事更加令人作呕。

  回到《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这本书,喜欢读故事的,大可购买,若想要更高层次的追求,这位创意写作学教师并不能满足你。

  2014-5-8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六):没有比这更好的晚安故事了

  地铁是一个既开放又封闭的空间。

  开放在于你每每被人流挟裹的无所适从,所有人都想挤进你的身体,封闭在于,即使你和他人脸贴脸,骨头蹭着骨头,但你依旧可以拉上拉链,走进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中。

  我在地铁的缝隙里,把自己锁起来,看完了埃特加凯雷特的这本短篇合集。

  “凯雷特出身于以色列拉马干,父母为纳粹大屠杀幸存者。”这是一本与以色列息息相关的书,即使看起来充斥着满屏的黄色笑话和插科打诨,依旧掩不住作者背后的野心。

  你面对一个足够魔幻的世界,是直接写出来,还是添油加醋,弄得更荒诞一点?凯雷特选择了后者。第一篇故事就足够爆炸——绑匪拿枪指着作家的头,逼他讲个好故事,结果门外有快递员敲门,还有突然冒出来的问卷调查员,谁也不想体谅对方的处境,最后,作家用一句话交代了背景——“在这个国家,要是想得到什么东西,就得使用暴力。”

  人肉炸弹不稀奇,绑架不稀奇,去充军不稀奇,突然没了命也一点都不稀奇,以色列是一个足够巨大的培养皿,养活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埃特加是歪枕脑袋的植物学家,剪下凌乱的枝蔓,拿回去,养成一盆花,一个故事。

  人活到某个年纪,总试图以某种方式覆盖巨大的平庸,但多年的人世经验又在河畔那头告诫你——“别走过来,别走过来,那边有浮冰,危险。”阅读这些脑洞小故事的目的性正在于此,他让你明确的知道自己身处一个荒诞不经的世界中,到处都是漏洞,随便一条缝就拽住你扯向外太空,但你又感到非常安全,这个安全座椅不会垮塌。

  以色列和如今的中国难道不是类似的处境吗?中国自然是好一些的,但也不见得多好,只要你把社会新闻装进一个养乐多瓶子里,每天吸吸吸,你一定能懂得这位以色列作家在说什么。

  其中的《白日做梦》《健康早餐》《拉开拉链》《阿里》《额外的生活》等几篇一直在大谈身份的焦虑,每个人都在扮演他者,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臆想中。在《拉开拉链》中,艾拉与齐基在接吻时发现对方舌头下有一条拉链,艾拉将拉链打开,于尔根跳了出来,等于尔根离开后,艾拉在某一天刷牙后发现自己身上也有一条拉链……她猜想那后头或许是一个有干枯脸庞、玫瑰纹身的女人

  对我来说,卡佛和门罗是神坛上的人,我或许还没到能浸入日常生活的年纪,这是一个极大的缺点,但正是这种缺陷让我走向了埃特加凯雷特这样的作家,有点儿轻快,有点儿阴郁,有点儿戳破又戳不破的快感。

  在《一年到头,天天都是九月》这个绝望故事里,作者讨论了贫富差距与富人能获得的资源问题,到最后,人类的自然资源被破坏殆尽时,你晒不到日光,吸不到好空气,你的所有财富都得拿来养活自己那种生而为人的本能信念,可是,穷人不答应,穷人揭竿而起,或许,穷与富,破坏资源与保护资源本就是对立的,在最后的最后,富人用金钱买来的也是一堆幻觉而已。

  没有比这更好的晚安故事了,夜晚属于月亮,属于绝望,属于梦游。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七):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零

  今天女友来我家做客。在我走出房间去给她准备饮料的时候,她顽皮地坐在我的转椅上,转过头从书柜上拿了一本书,是埃特加•凯雷特的《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那本书不太适合你。”我端着饮料走回来,“男性色彩太重了,你不太能读懂里面的梗。”

  “比方说?”

  “比方说提到了晨勃,你肯定没有经历过。”

  “那你一定是经历过了,”她调皮地眨了下眼,“是因为梦到我吗?”

  “有时是。”

  “也就是说,有时不是?”

  “有时我根本记不住好吧!”

  “饶你一次。”她随后拿起那本书,指着封面上一字一字地念出来:“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这时门上很配合地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别伴奏。”

  我用无辜的眼神看着她。

  “快递!”

  正当我要出去开门的时候,女友突然拉住我:“你确定你真的订了快递,不是前两天又胡说八道了?”

  不愧是我家妹子,就是机智。在这个国家听到快递上门确实得多走一遍这个脑子——如果还来得及的话。“睡奶茶妹妹那小子,把我买的书拆成了两个包裹,所以我确实还有快递要收。”

  “你好,您的包裹。”

  “需要签字吗?”看他递过包裹还没有要走的样子,我问道。

  突然,他掏出手枪,指着我的脑袋。

  我操,我要不是刚看过那个犹太佬的作品[注1],非得吓晕过去不可。

  “告诉我你对那本书的读后感,马上。” 他眼睛瞟向我女友手中的《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一

  第一篇小说?那篇小说太拙劣了,不值得去模仿里面的人物。好吧,好吧,谈下一篇,《谎言之境》。这篇小说很有意思,它假设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存在着人们因说谎而塑造的人物。于是人们因为想要脱身而肆意编造的灾难,都在这里恶毒地发生了。作者并不想教育人什么,仅仅是用戏谑的口吻讲述一个故事。这是个巧妙的构思。最开始,我以为罗比会自食其果,但没有。我以后说谎的时候一定给其中的人物留条活路,以免有人因为我的信口开河而遭受无妄之灾。但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过得未免太幸福了吧?

  二

  《干酪基督》?我觉得作者最想说的其实是第一段话。作为一个短篇小说家,他只是为了不让那段话太突兀,才不得不编个故事。如果要是我的话,我会把这篇起名为“蝴蝶效应”。

  “那样就剧透了啊。”出了这档子事,女友竟然也会跟我一样淡定。

  “其实都一样。”

  三

  《西米恩》“要是你跟我说,因为跟你去假结婚难保不会弄假成真而拒绝和我去登记,你当时就不再是我蓝盆友了。”

  “咱两这个年纪去民政局你就不怕被人打死吗?”

  《白日做梦》“写小说也是宣泄欲望的途径之一,埃特加就没少写偷情男人。”

  “照你这么说,那不少主妇都盼望着他们的丈夫立刻变为小说家。”

  “其实我想说的是,要是现实没那么糟糕的话,谁会成天白日做梦啊?我高三那会,状态跟哈该差不多。”

  四

  《健康早餐》埃特加·凯雷特平时虽然戏谑,却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十分厚道。要是别的小说家,米龙一定会死在麻子手下。但埃特加不仅没让他死,反倒令他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救赎。

  《团队合作》拥有理智的男人在表达他们的爱意时总是谨小慎微,他们不会热烈地表达有多么爱你,但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主人公肯定是位有着独特幽默感的好父亲,不过就他挖苦自己前妻的机灵劲来说,大概在前妻眼中并没有那么可爱。

  “男主说的倒也不一定错,有的女人确实很会推卸责任啊。”

  “嗯。不过推卸责任并非女人的专利,不敢承担责任的男人还少吗?”

  《布丁》我也想来两个人给我塞到面包车后面,然后让我背上书包回家,回到那个我还年幼、父母还年轻力壮的时代。

  五

  《其实,我最近勃起过两次,硬得就像根金刚棒》

  “这就是提到晨勃的那篇。当男人不再爱他们的妻子的时候,日子过得就未免有些悲惨了。比他们结婚之前还要悲惨,至少那时他们还有盼头。这时候,他们会发现偷情、酗酒其实都是于事无补的。我绝不会让自己日后过上这种生活。”

  “Let’s try?”

  “喂,我不是看你俩秀恩爱来的。”快递员大概是忍无可忍,终于又说了一句。

  《拉开拉链》我们想成为的人、我们最终变为什么样的人和真正的我们总是有区别的。而“留着山羊胡子,鬓角修得很整齐,也没有受过割礼”似乎另有所指。

  《礼貌的小男孩》这是第二次提到航模了吧。许多人都说小说家们太过狡诈,从不诚实,笔下写的故事都是虚构出来的。但事实上,小说家们哪里会写别人,他们写的从来都是只是自己而已。当你了解一个小说家的生平之后,他的小说就成了一面镜子,里面映着他自己。我不想知道埃特加•凯雷特是何许人也,我只想从这面镜子中读懂年轻的自己。

  六

  《“神秘”香水》评论只会有失它的简洁和俏皮。

  《创意写作》充满了隐喻的故事。等我上些年纪再来解读也不迟。

  《鼻涕》没有什么比中国人说希伯来语更奇怪的了。但是这个原因和日本人说英语很奇怪的原因不太一样。

  七

  《抓住“布谷鸟”的尾巴》要是国内作家写的话,大概股票会大跌吧,中国人总是不相信股票,也不喜欢投机者。当然,还有离了婚无所事事的男子。

  《选择一种肤色》道理总是可以用更巧妙地方式讲述出来。

  《黑紫色》不管怎么说,和一个年轻姑娘去酒店,却只在床上呼呼大睡是总归不太礼貌的行为。

  《我们口袋里都装着些什么东西?》随时对一些事情做好准备。这不是机会主义,而是浪漫主义。

  八

  《罪孽》我只想善意地提醒一下,不要为了去追求奥什里那个昏迷的天堂而做危险的事。非要做的话最好先买上保险,受益人写我的名字就好。

  《阿里》“有时候我们挑选爱人的标准就是那么荒诞可笑。比方说,歌德因为绿蒂胸前粉红色的蝴蝶结而对她陷入迷恋;我一哥们跟我说,他最开始喜欢那女孩只是因为她的刘海。饰品可以摘下,发式可以改变,但这之后,这种迷恋还会继续吗?”

  “你是知道答案的。唉,你喜欢我哪里啊?”

  “你的说话方式。”我答道。

  九

  《泼妇》我们对于自己的情感实际上知之甚少。

  《一顿好打》凯雷特十分擅长渲染个人无助、孤独的感觉。荒诞的故事却在反映真实世界给人的感受。

  《你想让金鱼帮你实现什么愿望?》最后提到的那个俄国人,为我们讲解了会说话的金鱼的正确使用方式。在这个世上,摆脱孤独是如此的艰难。

  《并不完全孤独》看到开头我就猜到了结尾,重章叠句一样可以再短篇小说中得到应用。

  十

  《一步之遥》作恶多端的暴徒最后变成了小熊维尼,这真是讽刺啊。另外,在中文版中原文“反正我自己的脑袋立刻就裂了”应该是“神父脑袋立刻就裂了”吧。

  《痔疮》作家大多不喜欢商界的成功人士。

  《一年到头,天天都是九月》《约瑟夫》《石榴》凯雷特也会写一些以色列人司空见惯的话题,比如经济危机啦,恐怖袭击啦,世界和平啦,但他的切入角度却十分刁钻。他总是喜欢从个人的角度,用调侃的语气来回答这些命题。他更关心出于这些境况下的人,而非政客们口中说的话。

  十一

  《 “丧宴” 》脆弱的时候总是需要慰藉。

  《额外的生活》“作者希望借孪生兄弟/姐妹来阐述有关个人身份的哲学命题。”

  “而且他认为出轨的本质就是为了‘额外的生活’。”

  “不只是出轨吧。我们去旅行,看电影,打游戏,其实也是希望获得一段‘额外的生活’。”

  十二

  《“升级”》作家都是话唠,不然为什么他们要写作呢?

  《惊喜聚会》传统的小说家喜欢写那些激动人心的故事,借此冲淡一下我们生活的无趣。凯特雷则直接写我们无趣的生活。

  后记

  用小说的体裁去写一篇小说集的读后感,不过是现学现卖,抖小机灵的做法。这篇集子的作品大多短小精悍,耐(cao)人(dian)寻(man)味(man),当你看完一篇小说时,恨不得去下拉到它的评论区。遗憾的是,这本集子在中国还算小众,很少能见到它的评论,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弥补这个遗憾。总的来说,由于小说家们越来越现实的缘故,尽管他们的语言越来越俏皮,但我们读来却越发的不轻松。我们不能指着从小说中找到什么解决方案,但因此而了解到有人经历过我们所经历的,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吧。

  什么?你问我那个该死的快递员哪去了?凯雷特也没说第一篇小说中的那哥仨[注2]去哪了啊。

  注1:埃特加•凯雷特是一名犹太作家。在本书的第一章他就讲述了一个三个人闯进他家门威胁他讲故事的故事。后文的“不值得去模仿里面的人物”也是出于此。

  注2:即注释一中所提到威胁作者讲故事的那三个人。事实上,第一篇小说并非“拙劣之作”,其本身就是一个隐喻。作者在这用荒诞的故事来说明他创作的原因。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八):埃特加•凯雷特:“我的小说像爆炸”

  要说作家本人风格和作品风格的关系,文如其人的比例与相反的比例大概旗鼓相当。许多作家爱写罪案、暴力,文字风格充满悲观绝望,其实本人阳光风趣,是彻头彻尾的乐观派。以色列作家埃特加•凯雷特就是这一型。

  他小说里的主人公动不动就把别人暴打一顿,包括无知幼儿。偷情,撒谎,爆粗口比比皆是。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即便面对女记者明显挑衅的问题,他依然不温不火保持着亲切笑容循循善诱。当然不排除下次这位女记者的欠揍形象会出现在他的某个短篇中,被抽耳光或者暴打。

  “我太太有次问我,你小说里怎么写了那么多偷情男人?是不是很想这么干啊?我回答她:小说里写的都是平时想干不敢干的事儿,难道你希望我小说里都写忠诚的男人然后在现实中背着你偷情吗?”看见这话,大概很多主妇都会祈祷丈夫立时变成小说家。

  凯雷特被誉为以色列当代最好的短篇小说家,他的短篇劲爆有力,在被问到是否会尝试写长篇时,他说:“我的小说就像爆炸,我不知道怎么把爆炸变慢。”在《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中,我最喜欢的短篇是《谎言之境》,爱撒谎的罗比掉进一个地洞,进入了像爱丽丝的仙境一般的世界,不过里面居住的都是他撒过的谎里的角色,被车撞断两条腿的牧羊犬、胡编出来的瞎子姨妈等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罗比发现谎言越复杂越离奇,越是容易得到人们的信任和同情,于是他撒的谎也越来越夸张。结果在地洞世界,那些谎言中的人和动物生活得苦不堪言。从地洞世界回到现实后,罗比渐渐改掉了撒谎的恶习,即便偶尔撒谎,他也不会再去编造什么精神错乱的丈夫虐待妻子的谎话,而是编些没有人受伤、残废或死掉的谎话。当然这些谎话听上去丝毫没有迫切感,效果也不好,渐渐地罗比就懒得撒谎了。后来他发现一个同样爱撒谎的女同事,甚至带着女同事去参观了地洞,里面也有她撒的谎。这个故事构思很巧妙,把人物置于谎言带来的伤害的情境中,迫使他们进行思考和应对。

  从中译本来看,凯雷特的文字风格是十分口语化的,这可能是转译过程中的失落。凯雷特解释了现代希伯来语的特点,一句四五个字的问候语,其中包括了典雅的古希伯来文、德语和英语口语的元素,如果译成中文,大概相当于文言加白话夹杂外来语。所以每次英语翻译都会问他,这篇你想要高一点还是低一点?高即是典雅的书面语,低则是通俗活泼的口语。中译本译自英文本,文字风格大约更为贴近英译本的高低选择而非完整原貌。这是极大的阅读喜悦中一点小小的遗憾。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九):给蛋蛋的小短篇推荐

  1.谎言之境

  2.健康早餐

  3.其实,我最近勃起过两次,硬得就像根金刚棒

  4.拉开拉链

  5.创意写作

  6.黑紫色

  7.我们口袋里都装这些什么东西?

  8.阿里

  9.泼妇

  10.你想让金鱼帮你实现什么愿望?

  11.并不完全孤独

  12.一步之遥

  13.痔疮

  14.一年到头,天天都是九月

  15.约瑟夫

  16.“丧宴”

  17.“升级”

  18.石榴

  19.惊喜聚会

  20.你是什么动物啊?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十):神奇的故事书

  我是被《谎言之境》吸引来看这本书的。

  第一次看到别人介绍这个故事,一个男人在某天通过一个地洞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曾经说过的谎话都变成了现实。最动人的是,那些悲惨的人和动物一直抱着感恩的心生活着。边看我边想自己以前说过的慌话,还好,还好,我没有让别人遭过罪。这个故事从一种全新的角度让我认识了谎言。

  看完介绍,我觉得这个作者实在太有趣了,这篇故事也太好玩了,因此就立马买了书来看。

  第一篇《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三个人伴随着敲门声接连出现,不约而同都用暴力要挟作者讲故事给他们听。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这个作者讲的故事一定超级棒,棒得大家都来逼着他讲故事,我也成为了其中一员,期待着接下来的故事。

  不过说实话,对于作者生活背景的不了解,和阅历的不足。让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就如《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中“在这个国家,要是想得到什么东西,就得使用暴力”,当初读的时候我不清楚这里的国家是指哪里,又为什么要用暴力得到想要的东西。后来,从别人的书评里才了解到原来是指作者的国家以色列呀,当即明白作者的用意,再看这篇故事便有了不同的感受。这是一本随着阅历不断增长值得拿来回味的一本书,每次都会有不同的发现。作者有趣的角度,奇异的结局,故事背后的洞见都很值得让人惊呼,太棒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