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什么不结婚》是一本由方洛洛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页数:21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为什么不结婚》读后感(一):我也不想只是为结婚而结婚
这本书是在掌阅无意间被搜索到的,当时只是被名字吸引而已。有鸡汤文,也可以说是没有鸡汤文,只是一些采访者结婚之后和对婚姻的感受的描述。
我也不喜欢结婚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不需要身边七大姑八大姨来提醒我该结婚,甚至觉得他们很讨人厌,因为他们打着为我好而顺其自然将起结婚怎么怎么好,然后又会告诉我,女人不就是这样的吗,已经到达洗脑的地步了。但是我就觉得我并没有干扰到你的生活,结婚是我的事情,你说结婚就结婚,你有为我一生的时间来考虑,你干嘛不找点你喜欢的事情,还有男人不是说有就能有的,还要对方看不看的上,我喜不喜欢的。这个结不结婚是我的选择权利,人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我还要很多事情没有做,那有什么时间去跟人结婚啊。
其实不结婚只是我们一个选择,老天爷给你智慧就是让你有权利选择的。 人不一定要结婚,不结婚并不会死亡。
我说我家那边大多数的一代老人的经历,就是结婚只是为了有下一代,然后养大,然后看着他渐渐离开家去组织另一个家庭,说不定到老了还要照顾他的小孩,而且小孩也不一定会尊重你,如果这个是你的人生目标的话,那我也就无话可说。我就想到我自己结局如果真的这样,那我这一辈子会一直生活在阴暗里面,我不喜欢这样已经知道的结局,这就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我如果我结婚了我到老会这样,前提是我会遇人不淑。
我不喜欢结婚这个两个词语,也许是我生活在家庭缘故,我不想找个像我爸爸这样的男,虽然他疼我。我怕到时候结婚了,会变成我妈那样,一直在担心我爸外面是不是有人了,一直在担心我弟怎么样了,每天活在压抑当中,每次我去跟她说做好你自己不要老想着别人来解救你,虽然听,隔天就忘记了,还是老样子忧郁着,不知道的人我妈是林黛玉呢,我真怕到时候活成我妈那样,这样的婚姻真可怕,还不如一个人呢。
我还觉得自己嫁掉了,觉得太亏了,嫁一个人的损失太大了,我赌不起。我可以追我喜欢的漫画海贼王、火影忍者、来自深渊、学园奶爸、妖精的尾巴等等;我可以看我爱的综艺节目极限挑战、开心剧乐部等等;我不用等人去电影院看电影,不用帮别人安排好时间地点想去那里看就去哪里看; 我可以去各个地方旅游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去日本看宫崎骏漫画里面的地点,到时候会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可以买很多拼装,尤其是乐高积木,还有很多毛绒玩具;我还有画画没学,插花没学,烘焙没学,钢琴没学,街舞没学,等等,很多我感兴趣都还没学,王者荣耀都还没走到我设计好的级别,真的是没有时间谈恋爱想结婚的事。
到老谁知道自己是不是孤独终老的呢,为什么一定要想这么多自己以后的事情,把自己手上的事一步一步做好,完美,开心。
《我为什么不结婚》读后感(二):我为什么不结婚?
很多人问我:“你是不婚主义者吗,为什么要写一系列‘不结婚’的真人
故事?”
我并不是不婚主义者,只是讨厌当今的舆论把
单身者都虐成了“狗”。
一旦过了25岁,单身“狗”就会被
父母催婚;临近30岁,远亲近邻都会加入催婚阵营;过了30岁,打着关心旗号的警告声和诅咒声更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你都多大岁数了,能有个人愿意和你结婚就不错了,还挑什么啊!” “现在不结婚,不要小孩,病了谁照顾你?老了也没人伺候你,多可怜呀!”
许多人正是在舆论的恐吓之下,仓皇地逃进婚姻避难,而不是真正的想嫁(娶)一个人。
这让我想起一部叫《龙虾》的电影。
片中,单身者是有罪的,他们会被押送到配对中心,如果45天内找不到结婚对象,将被变成动物。不想变成动物,只能逃进森林,成为被猎杀的叛逃者。在变动物和被追杀的双重夹击中,不少人会选择假装相爱并结婚。
《龙虾》堪称当今的婚恋寓言。虽然
现实中没人规定单身人士要在45天内找到
伴侣,但年龄却是一个紧箍咒,尤其对
女性而言。
“女人一旦过了30岁就不值钱了,高龄产妇连生
孩子都费劲啊!”
整个
社会都用
危言耸听的论调吓唬大龄未婚女青年,让她们在“不值钱和生不出孩子”之前把自己嫁掉。
更可悲的是,父母对单身子女的围剿。
在《凭什么叫我剩女,你又不是上帝》中,我的采访对象小杨就深受父母的逼婚之苦。有一天早晨,她睁开眼睛发现床头多出了一张陌生
男女的结婚照。她正纳闷呢,她的
母亲走过来说:“我昨天参加一个婚礼,这是人家的结婚照,你看看多
幸福的一对
夫妻啊。我把这张照片摆在你床头,是想让它
鼓励你。”小杨的
父亲一边念叨着完了,你没有竞争力了,一边又说,别等到我死了还没看到你结婚啊!
勾勾是
我的朋友,也是《不
改变心态,嫁给谁都不会幸福》的
口述者,母亲为了她的婚事到处求神问卜,还差点被某位“大仙”骗去上万块钱。母亲担心勾勾孤独终老,
无依无靠,甚至让勾勾随便找个人结婚,哪怕生完孩子再
离婚都行。
电影《龙虾》中,被送到配对中心的单身者每天要观看一出话剧。剧中,单身者独自吃饭就被噎死了,有配偶的人会获救;单身女性独自走在路上就被坏人强奸了,但强奸犯不会接近有配偶的女性。这出
教育剧旨在告诉大家:单身该死,结婚才能让人走上幸福生活。
既脑残又荒谬是不是?
可
生活中,“不结婚的人是不幸的,结婚的人才幸福”不正是许多人
根深蒂固的观念吗?因为担心自己
错过幸福的班车,有多少人上错了车?
《婚姻可能是灵药,也可能是毒药》中的小奇就曾上错车。早在结婚前,她的前夫就表现出了种种不适合结婚的迹象,但她却
天真地认为,婚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
灵丹妙药,只要结婚了,他肯定会变得
成熟、靠谱。结果,小奇的婚姻非但不是灵药,反倒成了毒药。
一个人幸福与否跟他是否结婚没有关系。
人生的活法是
多种多样的,那些幸福的人不过是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活法。
有个姑娘曾问我:“我也不想结婚,想过
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我的经济生活怎么保障呢?”
我告诉她:“一个人连自己
衣食住行都需要
依靠另一半,是不配获得
自由的。想要自由,首先要独立,不能指望别人对你的生活负责。其次,要
无所畏惧地活出自己的精彩,而不是按照别人写好的剧本而活。”
《结婚是一道选择题》中的口述者冰棍人曾希望早早结婚生子,可惜遇人不淑。堕落过
一段时间后,终于醒悟到独立的
意义。如今她人在美国,是环境工程的博士后。闲暇时,喜欢户外运动。她在科罗拉多大峡谷露过营、在死亡谷国家公园看过浩瀚的繁星、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攀登过Half Dome,她
享受主宰自己
命运的
感觉。
她
自信地说:“我不需要别人告诉我,我做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我穿的衣服是
漂亮的还是丑陋的;我应不应该美白,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经过自己的大脑做判断,唯一的判断标准是:这是我要的嘛?”
《人生,不是只有结婚这一种活法》中的阿呆28岁
分手,也曾
抱怨、
愤懑,认为自己是一坨烂菜。但平静下来后,却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做一件分手前做不了的事——考伦敦艺术
大学。30岁时,她成了伦敦艺术大学的研究生。“既然有
能力就要去接触不同的东西,打开自己的
视野。”阿呆说,她开始
相信自己可以越活越新鲜。
在未婚的
时光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拼命活出精彩,就像冰棍儿、阿呆一样,可许多人却将时间丢在自怨自艾和哭天抹泪中,最后
火急火燎把自己变成已婚族,这才是最令人惋惜的事儿。
与其为将来时的“孤独终老”而
焦虑,不如踏踏实实地过好现在的每一天。就像《最好的伴侣是自己》中的小圆所说:“我喜欢摄影、料理、插花、烘培、模型、画画……任何好玩的我都想学,你说我这么忙哪有时间担心孤独终老啊!”
《没有谁真的嫁不出去》中的熊爸也是一个以“活得
高兴”为第一准则的人,
他喜欢旅行、电影和美食,正计划走遍日本的47个都、道、府、县,目前已经完成了1/4的行程。
美籍华人陈愉在《30岁前别结婚》中写道:“按照别人的
期望去过
自己的生活实在是一种专制。”
因为害怕他人的“歧视”而违背自己的愿意,那无异于“自杀”。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们能够
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这正是我写下本书的目的。
最后,祝我书中所有的采访对象,和看这本书的读者都能
获得幸福,么么哒。
P.S:
在《查令街十字街84号》中,汉芙说:“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鸡蛋火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给我的礼物(书籍),却能和我朝昔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
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汉芙所说的朝昔相处、至死方休的书当然是
经典作品与世界名著,我不会那么不要脸地将自己的书与之比拟啦。
那么你有什么理由买《我为什么不结婚》这本书呢?
▼
《我为什么不结婚》读后感(三):选择婚姻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老辈人看待结婚生子这两件事就像
生老病死一样,是人一生必须要经历的事情。随着经济水平和社会水平的发展,身边到了三十岁还没有结婚的人越来越多,无论男女。而这些人大都有一些共性,经济独立,人际圈较广,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思想也比较超前。比起因为年龄的压力匆匆择偶的人,他们
坚持自己对于另一半的标准(或是外在的颜值身材或是内在的
精神共鸣),并本着
宁缺毋滥的心态,
等待着生活的洪流把对的人推到身边。如果那个对的人一直没有来,一个人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总好过和错的人将就。
婚姻不是
爱情的
开花结果,而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试想一下你的
生命中会走入一个陌生人,
你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个看到的是他,
陪你一起吃早餐的是他,
下班回家后的时间和节假日在一起待的时间最久的是他,
对你做的决定影响最大的是他,
他会见证你
喜怒哀乐的每一个
情绪,
你所有的缺点最终都会暴露在他的面前,
你们要一起去
面对生活的
酸甜苦辣,
为了他挽起袖子洗衣做饭做家务,
你的生活中要因为他而塞进很多陌生人需要你像
亲人一样的对待,
你要为他经历十月怀胎的
辛苦和一朝分娩的疼痛,
还要为了给他生孩子把流汗健身狠心节食保持的身材搞变形……
如果不是因为太爱这个男人了,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让一个花季少女为了
一个男人走入婚姻这座围城。
结婚之前你爱他,爱到你觉得这辈子不跟他一起走完还不如现在就死去,为了他可以做一切,你以为你们的婚姻会
想当初在一起时许下的誓言一样
天长地久,但是事实是只有爱的婚姻未必一定会屹立不倒。
婚后你们的生活中
柴米油盐代替了风花雪月,漫长的相处取代了约会时的心跳加速,恋
爱的感觉在渐渐流逝,生活越来越接地气。这个时候考验两个人的就是三观是否吻合,相处的方式是否让两个人都
舒服,智商和
情商是否在一个水平,每一个没有磨合的棱角都可能会成为争吵的源头,而不断累积的争吵必然会降低婚姻质量,最终成为离婚的导火索。
当然~~这篇
文章的主旨绝不是让你对婚姻
失去信心,而是
温馨提示你在婚姻这件大事上一定不要将就,因为婚姻不是结局,而是把你带到另外一种生活之中。
考虑清楚这些以后,如果你还想结婚,恭喜你是真的是遇上了
真爱,接下来的生活里
珍惜你们的
感情,不要作,去
信任去
理解去付出,祝你们都能
遇见幸福。
《我为什么不结婚》读后感(四):我想遇见你 多晚都没关系
我最近距离接触婚姻的时候,是两年前,26岁,当时有一个谈婚论嫁的男朋友。
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婚姻是什么,特别恐慌,不知道对的人是什么样子。于是,每天我都在刷豆瓣刷知乎,什么样的人才是对的人,什么是好的婚姻,哪种人值得托付终身。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那些恐慌实际上在提醒自己,我所遇到的也许并不是对的人。但即使那时的我,太年轻,根本看不清自己的内心,只知道别人口中说的。哦,女孩子嘛,都有恐婚的念头。
幸好上天给了我一个幸福的缺口。我痛苦、迷茫、挣扎,终于摆脱了。
当我再一次审视它的时候,我已然跨越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在今年过年,我姐姐跟我说,你年纪不小了,不要再挑了好吗 ?你再这么挑下去到三十岁恐怕就要别人挑你了。婚姻不是你想象那么好,所以,也别想着找个完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姐姐仿佛站的那般远,站在与我隔海相望的山头。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我知道她爱我,可是她却并不懂我。我渴望的只是一个知冷知热,志同道合,有情饮水饱的人罢了。
心被刀子狠狠地扎过就再也无所畏惧了。就像我妈在过年的时候,有一天说,她跟别人都说我二十七岁了,没有讲出我过了年正好二十八岁的事实。我莞尔,并不懂得其中深刻的含义。我只知道,岁月赠与我的礼物,我很感恩。她让我一次次的了解自己,审视自己,更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三毛说:在我有生之年,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于是,我每天都能把日子安排的满满的。我能好好的排遣我的孤独和寂寞。我学会了很多的技能,去过一些地方,看过很多书。虽然我时常走在拥挤的路口,在我心里,那便是四下无人的街。虽然无人与我立黄昏,我依然会去欣赏夕阳下的美景,分享那一颗粉红色的太阳。
我深深地记得《围城》里有这样一幕,方鸿渐在告白唐晓芙被拒后,淋着大雨站在唐公馆的楼下,心碎了一地,久久不愿离去。唐晓芙透过窗户,看到方鸿渐寂寞伤心断肠,难过的不能自已。她想去挽回,心融化成苦水。心想,他若再过一分钟不走,定不怕别人笑话请他回来。可是就是这一分钟,方鸿渐突然仿佛顿悟般转头,走开了。当一个女人想放下一切跟这个男人在一起的时候,他确放弃了。仅仅是一分钟,执着与放弃却在一念间,换来的确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这样的一幕其实也时常发生在生活中,我总会给时间上一个计时器。一念间的错过,一念间的放下,有时候就是命运给你带来的无常和变化。佛家讲你只要接受无常,你才能接受这个世界。正如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有缘无份和久别重逢。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会觉得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年龄大了不结婚是一种耻辱甚至是对不起。我也想做这件事,但我看重的是感情。我也希望,有一天我嫁了是因为爱情。
下雨天的星期四,心被淋的潮湿又细碎。写完这些忽的松了一口气,心慢慢的舒展开来。外面氤氲着雾气,而我在山的这头等你。
最后,写给洛洛,这本书是我看的最快的书,拿到手几乎是当天就看得差不多了,真心赞。但是,你最后讲的妈妈看了再也不催婚了。这个梗为啥我妈不接,真的好想哭,更别提家里各种亲戚人手一本了。摊手,宝宝的内心是崩溃的!!!
《我为什么不结婚》读后感(五):结婚的奥义
前几个月上看SK-II最新大片‘她最后去了相亲角’刷爆社交网络,很多人赞叹SK-II的品牌活动做得多么的成功,但这种病毒传播的引爆点恰恰是这个社会女性所有的共同的情感危机做导致的。“剩女”“你怎么不结婚”“相亲吧”。。。。在你的年龄到达某个值之后就会变本加厉的围绕在你周围。
相信大多数
女孩子或多或少的都被催过。就我周围而言,我在的行业和公司都是男生多女生少的,但是周围好多优质的女孩子都是单身的状态,有个姑娘有一次也在跟我抱怨说家里人催婚,家里的妹妹都结婚了,现在只剩下她了,觉得压力好大。而我也是,无论我在广州还是在杭州家里人都可以把周围的资源挖掘出来。你xx阿姨的儿子在广州你去见见吧。xx姐姐在杭州她单位有好多小伙子啥的,这些事情层出不穷,却又无可奈何。
我妈妈有次跟我打电话的时候说了句,年纪大了女孩子就贬值了。再找好的就难了。就这一句话瞬间能把我的怒火点燃,觉得自己好委屈啊。我怎么就贬值了,我又值多少钱啊?那瞬间,觉得这话只能是国产家庭伦理剧里才会出现的台词竟然也出现在我平淡的生活中。
我为什么不结婚,其实只是没有到该结婚的节点。很多时候想到结婚只是一个瞬间的温暖,前两天看过一篇文章,作者把自己去北欧小岛结婚的经历写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里,婚礼没有华丽的布景,也没有喧闹的宾客,有的是一座静候了几百年的教堂和双方的父母,有的是真的因为相爱而千里迢迢赶来的一对新人。那篇文章让我看的流泪。最喜欢的是神父说的一句话“你们从中国这么远的地方过来办一个私密的、庄严的婚礼,我明白你们有多相爱,也知道我应该为你们祈祷什么了,你们放心。”
如果婚姻是这个样子的,我为什么还不结婚?
中国社会真的太缺失一种对个人的尊重,对人性自由的追求,个性的独立以及对私隐的克制和保持,其实这个缺失在当下来说没有人能够从本质上去解决,只能求在社会不断进展的过程中多一分尊重和宽容。很谢谢这本书能够展示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很多的人也在遭遇着某些事情,可能很多人会在这本书中找到共鸣,并得到慰藉和力量。自己的道路还是要自己走,自己的问题还是要自己解,可以有同理共鸣但不可求助他人来决定自己的人生。
不说了,明天我妈就要来了,我要先把我妈搞定再说。
《我为什么不结婚》读后感(六):爱是不让一个人越来越差劲
我认为我现在不适合
恋爱,因为我不完全出自—爱。我只是想有个人关心照顾,有个牵挂的人。我还不太好,我还有复杂的心理因素。但,还是渴望啊。
好像越来越认识到《大卫科波菲尔》一位学者妻子说——“没有什么比思想不合,志趣不投。更大悬殊。”
我也有过一段感情。我第一印象是不喜欢他。有一次见面,他嘲讽了我穿着,事后,我发誓再也不要理他。可还是没忍住,我太孤独寂寞。
现在想想很怪,为什么发生关系后就会确认关系?
我对他不信任,闹过几次情绪,闹过分手。我享受折磨人带来的快感。
我知道我们不合适了,我不喜欢太黏的生活,我不喜欢他每晚给我打电话,我不喜欢……
第二次,想了一段时间我们就分手了。
现在,见到他还是有种复杂情绪。我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他的恨意,我花了很长时间让自己接受事实。
今天,他见到了我,他向同伴指了一下我,因为我很特别,我理了个光头。我再想改怎么打招呼。他没有看我一眼,低着头玩着手机。一种复杂的情绪开始涌现。我说不好,也难以表达。能做得还是要自己接受……
我恨他,也恨我自己。
可笑的是我以为我成长了,不会再那么的糊涂。但,现在不也很糊涂吗?幻想着一个不可能,幻想着和他的生活。哈哈……活得都不像自己了。
交给时间,交给自己吧!
无论每个人爱情故事多么不同,但,爱是——会让双方进步成长,而不是越来越差劲。
不是越来越差劲……
《我为什么不结婚》读后感(七):管好自己吧!
你这么大了,为何还不结婚
把一群男女集中起来,一个月里以连连看的方式配对,没有配对成功的,会变成动物,逃向深林,以防止配对成功者射杀。
乌托邦式电影【龙虾】
如果你想了解不想结婚者的心态描述,你可以买;如果你想找寻跟你同类者,也可以买;如果你想知道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别买,因为没讲。这本书严格意义上来说还算是挺不错的,对于正常阅读速度的人来说,静下心来三个小时足够看完,整本书被24个访谈案例所串连起来,读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如果你不想结婚,这男女参半的24个人中,肯定有一个跟你的原因、想法是一致的,甚至你能找出你俩共同所拥有的经历。
作者可能写网络小说写习惯了,所以整体感觉还是很文艺的,我个人觉得跟柴静的写作方式很像,感觉个个活的都很洒脱,说话很有个性,但是事实又在那里摆着,所以并不是像【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作者一样胡编乱造,本末倒置。我信任作者,但我不信任那些表述着,更不相信把叙述性语言转化为文艺文字这中间不会有歧义。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的价值不亚于其他纪实文章。
24个案例,我把它们归纳总结了一下,总结出了三类,如果进一步总结,会总结出两类。但为了表达方便,所以,我采用三类的方法来说。
第一类、对婚姻恐惧,担心,胆怯。这类人都有过感情经历,甚至是离过婚,它们对待婚姻有的是绝望的,大骂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有的是怀疑,觉得结婚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没有什么是一辈子能够跟随自己的;有的是胆怯,还没做好迈入婚姻殿堂的决定。本质上,他们就是在敬畏着婚姻,觉得对待婚姻要慎重,要特别慎重。
第二类、以自我为中心,当然并不是贬义,他们觉得人这一生要为自己而活,他们有的有过恋爱经历,有的则压根儿一片空白。觉得人生就是要自己快乐,追求自己的完美和进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活,他们都有这种想法:工作时候安心工作,在不工作的时候约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旅行,一起去爬山看星星,一起烘焙,干自己想干的事儿,他们的心态就是:我每天过的很充实啊,干嘛要谈恋爱,干嘛要结婚,结婚和谈恋爱不是无聊之人为了不无聊而做的事吗?
第三类、
等待更好的出现。不管他们用什么理由来搪塞不结婚的原因,但都掩盖不住他们在等待这一事实。他们对恋爱对象很挑剔,他们说的很简单,就是想要一个简单的,有感觉的,但是往往这样最难办。因为他们好像对谁都没有感觉。他们心里希望对方能够迁就自己的种种,我很抱歉,语言匮乏的我只能想到’迁就’这个并不太恰当的词汇。里面有说过这么一个案例:她喜欢看歌剧,喜欢旅游,喜欢看电影,他喜欢玩游戏,她说:他好像很反感我的兴趣爱好,我觉得如果真心遇到合适的人的话,那么对方肯定会陪我去旅行,陪我看歌剧,陪我看电影,他喜欢玩游戏,我俩同居那会儿我才发现原来他有这么多的毛病,一下班就玩游戏,特别懒,所以最后我俩分了。其实作为一个读者的我剖开美化她自己的文艺的表达方式,我就觉得她的问题同样很大,为什么别人都要以你的兴趣爱好,你的三观为标准看齐,而你却对别人的那么的种种那么的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呢?当然,这符合他们的表述:想找到一个更好的,所谓的更好的,就是跟他一样的。可是,你心理其实是有疾病的啊。哪里有最好的,未来是混沌的,看不透,你怎么能保证下一个一定比这一个要强呢?这不是KTV里挑公主。
其实就我而言,除了因为小时候家庭矛盾而受到幼年影响的人之外,谁都想结婚,因为这是一种基因本能,如果你不想结婚的话,你压根儿就不会比,压根儿就不会用一大堆理由来说明。说明的越清楚,越说明你其实很渴望婚姻。你理性分析结婚的利弊,你用机会成本来比较你的自我追求,最后,你把婚姻给否定了。人有时候不能活的太明白了。
其实每个人都想过不结婚,结婚给我们提供的无非是一个所谓的精神依靠,一个性提供者,一个玩伴,我想过这样一种生活:过好每天,有机会就跟朋友出去玩,看看这个世界,如果有性的需求了的话了就找一个跟我一样有需求的人来共同给彼此解决。
对于身边的人:不要总是问别人为什么不结婚,为什么不要孩子,这是别人的隐私,不是你该关心的,你觉得你这样是在帮助他们,其实你是在惹人烦,人家结不婚结婚跟你没关系。
对于父母:父母之所以想让你赶紧结婚根本原因就是害怕他们有天走了之后你没有依靠。父母觉得这是一种对子女的爱,但是这不是的,爱是双方共同欣然接受,父母的强制付出的爱,我们接受不了,所以,这不是爱。相反,把孩子逼急了,随便结了婚,过得不幸福,等于把她推向了火坑。所有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你所担心的事即便真的发生了,到时候自然就有解决的办法。至于解决的方式和效果符不符合你的预期,那就不是你的事了。孩子有自己的路。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
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不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劲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倒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来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全力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by纪伯伦】
对于不婚者:所谓的般配,不过就是在说;你这个逼样只能配上这样的货,但这又有什么呢?未来的路还很长,彼此都在向前进步着,携手下去,你们会永远幸福下去的。
《我为什么不结婚》读后感(八):书摘
二三十岁的年纪是投资自己的最好年华,我们本来可以做活得丰富多彩的年轻人,这样的活法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吧,可一旦你结婚了,评价你的标准就变了,比如你是不是一个好的妻子?是不是一个好儿媳?甚至是不是一个好妈妈?而这个好与不好并不完全取决于你,很多时候,你把该做的都做了,仍然没法让对方满意。
结婚让你从一个自由人变成了一个不自由的人。就拿我学画画来说吧,每天下班回到家,吃完饭,收拾完,差不多九点了,我给自己剩下两个小时的时间画画。但一起学画画的已婚朋友,她们面临的状况是连半个小时都挤不出来。
不结婚的话,除了准备自己的一日三餐之外,或者画画,或者看书都可以,这在一般人眼里,还算积极的生活方式吧?可一旦结婚,你一个人在屋里画画、看书,就是不搞好家庭关系。甚至你想多花点时间完善自己,多学点东西,在婆婆或老公眼里,都是不务正业,他们认为,你花好几个小时去做一顿饭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和儿媳妇该做的事。
我毕竟是特例,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一个人过日子。退一万步说,我也不是那么绝对的不需要一个人来陪,但是要把时间用在做饭、搞好家庭关系上,我不舍得,我不愿意有这种投入。可能有人会说,你这是婚姻失败了,才这么说。人就该在什么年龄干什么事,要不这么做就是逃避责任!那我就想问,是谁规定二三十岁的女人就必须要承担这些责任?再有一点,是不是说二三十岁的女人不结婚就影响人类发展、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呢?相反,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些晚婚的女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