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京味儿食足》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1-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京味儿食足》经典读后感10篇

  《京味儿食足》是一本由崔岱远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13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京味儿食足》读后感(一):身临其境品京味儿

这本书最亮点的地方就是以京味为载体,实际上探讨的是深厚的老北京文化。文字轻松诙谐引人入胜,真真的能把人带到那种浓郁的北京味道里去。比如《单绷儿我喝蜜》这一篇是在《新京报》的连载上看到的:“冬天大人们会拿上几个冰疙瘩似的大柿子进屋,洗净了灰尘先放在一盆凉水里泡着。不一会儿,柿子的外表就结上一层精薄的冰壳儿,仿佛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宝盒。而柿子里面已经渐渐融化,变成了一包又凉又甜,浓腴的蜜汁了。拎出一个晶莹的柿子,蒂朝上装在小瓷碗里,然后揭开蒂盖,举起钢勺伸进小圆洞,那带着金红色的冰碴儿、如脂如膏的蜜汁喝。蜜汁喝到嘴里,冰爽甜凉直沁肺腑,比喝了蜜还舒坦。齿颊香甜之际,窗外那纷纷扬扬的凌琼碎玉,似乎也随着这蜜汁融进了肚子。”这种描写让人觉得在这寒冷的冬天,不一边吃着柿子就没法看这书了 有木有?!

  《京味儿食足》读后感(二):那些个今天住楼房的人再也享受不到的京味儿,真叫人留恋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读过的众多美食相关书籍里,达到一个新的高峰的一本书。
其实一个人对于美食的酷爱,除了确实美食本身口味甚佳,引人流诞之外,很大程度上会和美食与他的旧时记忆相关。美食不仅是美食,它更是一种文化。如果一个人喜欢一种美食,那一般不仅仅是这种吃食本身的味道,更在于它引起了他的共鸣,引起了他的回忆相信喜欢这本书的人也都有这样的感觉
随着北京城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四合院胡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越来越多固有的原生文化在消逝。原本常见的很多美食小吃逐渐不见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留恋那些古人,那些往事,甚至于仅仅是过去时光中某一个非常短暂的片段,也更加留恋于原本就浸淫在衣食住行之间、并潜移默化影响自己一生的文化习俗。
这种文化习俗一向是和饮食纠缠在一起的,从来就分不开。回荡在嘴边的,远不止从小记忆中的美味,更是对纯真年华和温暖亲情的回忆。也正因为此,才有了这样一个词:妈妈的味道。
这本书没有过多在美食本身的味道上着墨,而是更多的发掘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情感,看来让人感觉心里暖暖的。而某种意义上,心里也许还会有些酸酸的。
而针对各种美食背后隐藏的文化传统或习俗,作者也努力甚多。让我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深深感到一种身为北京人的自豪与深厚底蕴。
可是作者所说的,老北京人日常生活中的闲散恬淡,何时能够再现呢?现在的北京人,永远都是每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甚至于逢年过节,也都奔走在看望家中老人或者亲戚朋友的路上,鲜有真正懒懒散散的时光。
我相信,将来我的这个小不点儿,谈起美食时,他想起的会是『爸爸的味道』!做爸爸,我自豪!哈哈哈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京味儿食足》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